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主喜嫁-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她今天特别疲倦,完全是因为昨天的事情太多了。小哥携着袁氏认亲,三姐生孩子。
尤其是后一件。
以前生孩子的人也有,但是刘芳不同啊,早上见她的时候,还挺着个大肚子,等到晚上,肚子空了,孩子生出来了。
这世上突然就多出了这么一个小人。
要说新奇也不算新奇,因为这世上每个人都这么生出来的,十月怀胎,一朝瓜熟蒂落。
等刘琰睡醒,李尚宫进来说,四皇子妃打发人送了两道菜来。
“送菜?”
李尚宫笑着说:“说是她老家岱郡那边儿的菜色,跟京城的风味一样,特意让人做了送与公主尝个鲜。”
“四嫂倒是有心了。”
认亲的时候,袁若秋当然是给见面礼的。之前的嫂子们,朱氏太早了不提,后头的马氏、萧氏,小朱氏,都是按规矩来,送的都是针线,不过是不是亲手做的那就不好说了。马氏那个有八成是她自己做的,萧氏的就难说了,至于小朱氏,刘琰总觉得这个人有点捉摸不透,当时小朱氏送的也就是一双鞋子。
昨天认亲袁若秋送的也是针线。
“是什么菜?”
“一道是豆腐,一道是汤。都还热着呢,公主要不要尝尝?”
“成,端来我尝尝吧。”
确实只是尝了尝。
豆腐是红通通的,刘琰尝了一口,鲜辣!那辣味儿呛得她直接就打了一个大喷嚏,吓得李尚宫赶紧说:“撤了,快撤了。”
刘琰摆摆手说:“没事儿。”
说是没事儿,可是那股辣乎乎的热气不光冲了鼻子,还在往上蹿,刘琰眼圈儿都红了,看起来委屈得都要哭了。
其实真不是委屈,就是那辣劲儿冲的。
“没想到岱郡那边菜色这么……”刘琰想了想,没找出一个贴切的词来形容:“以前光听说岱郡那边民风彪悍,没想到这做菜的口味也这么暴烈。”
虽然暴烈这个词不是用来形容菜肴口味的,可刘琰这会儿实在想不出别的词儿来了。
“公主可吃不惯这些,那汤我也让人一道撤了吧。”
“我再尝一口吧。”
李尚宫亲自给刘琰盛汤,真的只盛了一口,还嘱咐刘琰:“公主慢慢的喝,别烫着。”
其实这汤做好了又送来,再烫也烫不到哪儿去了。
刘琰出于谨慎起见,浅浅的抿了一口。
噫!
刘琰的脸皱成了一团,这道汤怎么这么酸?
岱郡人的口味和京城这边实在差太多了。
“公主,是不是也辣得很?快喝口水漱一漱吧。”
“这个倒不辣,就是酸。”刘琰摇头:“这个一般人真是吃不惯。”
李尚宫赶紧让人把汤也一道撤了,难免在心里抱怨起四皇子妃来了。
这四皇子妃行事也太没谱了,她身边的人难道也不会教导劝诫吗?虽然民间刚过门的新媳妇,也有洗手做羹汤的习俗,四皇子妃成亲之后还住在宫中,送一两道菜肴过来也算是应景,可这菜也不能乱送啊。她让做的这些家乡菜,一般人都吃不惯,更不要说公主一直锦衣玉食,哪里吃得下这些。
到底是四皇子妃不用心,还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啊?
刘琰倒是没生气,喝了口茶冲淡了嘴里的酸味儿,笑着说:“这菜做的确实挺新鲜,以前没尝过。岱郡太远我是去不了,不过却能在宫中尝到了地道的岱郡口味,回头见了四嫂我倒是得谢谢她。”
李尚宫觉得自家公主就是脾气太好了,四皇子妃这菜送的鲁莽,换个人指不定怎么动气呢,结怨结仇都是可能的。
第五百一十四章 游园
刘琰收下了四皇子妃送来的两道岱郡的特色菜,也让人回送了她两道菜。这两道菜是刘琰的家乡口味——现在在宫里头的御厨们,要说谁不会做两道皇上的家乡菜,那这御厨真是白干了。现在公主一声吩咐,膳房的人可不敢怠慢,赶紧做两样拿手特色菜送与四皇子妃,不到片刻就备齐了让人送去了。
四皇子今天在做什么呢?
他在带着新婚妻子逛了逛皇宫。
婚礼是在宫中办的,但是他马上就要迁出宫外了。想着妻子虽然嫁进了皇家,但是除了崇德殿,她根本不知道皇宫是个什么样子,这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尽管要做的事情很多,四皇子还抽出了半天功夫,带着新婚妻子把皇宫走一走。
其实宫苑虽大,大部分却都处于荒废之中。除了前朝三大殿部分,后宫的大多数宫院都是空置上锁的。后宫的东半部分还好,宜兰殿,御花园,春和殿等等地方都修缮维护得不错,过了春和门就是东苑,这边公主们正在居住和曾经住过的地方也都修整的十分整齐,东苑的花园湖泊虽然没有御花园那么大,但是精致之处更胜一筹。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初皇上和曹皇后才把东苑安排给公主们居住,这儿与后宫隔了一道春和门,也更清静,人事纷乱也少了许多。
四皇子带着袁若秋,从崇德殿出来后向西行,绕过宜兰殿去了御花园。御花园里景致美不胜收,虽然才下过雨,但是湖水明澈,松柏苍翠,桂花已经开了,那股特有的甜香被秋风吹着一阵阵的飘过来,让人觉得格外清爽舒畅。
“前面就是千波池,以前我和三哥、还有姐妹们在这里乘船游湖,千波池里的鱼儿极多,现在已经到了秋日,若是夏日到来这里,荷花荷叶铺满湖面,美不胜收。”
袁若秋左顾右盼,笑着说:“这儿可比长明湖还要美,且清静。”
四皇子笑了。
那是自然的,千波池是皇家宫苑,每天有专人打理,而且除了宫中寥寥数人,旁人哪里能来这里游赏?长明湖那儿可是够热闹的,游船花舫昼夜不停的在湖面上穿行,游人来来往往,湖边不但有住户、商铺,还有不少有钱有势的人修建的花园、别苑、豪宅,嗯,还有不少勾栏瓦舍。
“热闹有热闹的好,清静也有清静的好。”
从千波池边经过,四皇子带着袁若秋绕过牡丹园、御宴台、枫林阁,红石林,在烟波亭歇息。
“这些亭台楼阁很多都是一直沿袭下来的旧称,父皇没有另改过名字,有很多地方的匾额都没换过,烟波亭就是,上面的匾额是前朝皇帝手书,父皇有一次到这里,笑着说,虽然做不好皇帝,倒是写得一笔好字,这匾就一直挂在这里。”
袁若秋也抬起头瞧这块匾。
不说写字的人身份怎么样,字确实是好字,笔触优美柔软,烟波亭三个字写的很有意境。
袁若秋说:“父皇胸襟豁达,非常人能及。”
四皇子笑笑:“这是自然的。”
喝过一杯茶,他们打算掉头回崇德殿,毛德已经差人过来传信,说四公主回送了两道菜给四皇子妃。另外,外头四皇子府第那边过来禀报,说先行送出宫去的物件和奴婢都已经安置妥当了,就是书房的布置下头人不敢自作主张。
四皇子和袁若秋本来也已经要回去了,该是用膳的时候了。宫里规矩大,所有的事情都有定规,几时起,几时睡,几时用膳几时读书,误了时辰总归是不大合规矩的。
毛德跟在辇轿的后头走着,脸上面无表情,心里却在不停的猜度权衡。
皇子妃进了门,以后要办的事情就更多了,皇子妃身边的几个人,毛德早就打听清楚了。贴身伺候的人里头,只有一个是原来袁家的人,其他全是内宫监当时拨过去的宫人,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这些人本就是宫里的,规矩熟,人面熟,皇子妃虽然才嫁进来,但是有这些人在身边儿帮衬着,能少好些麻烦。但同样的,这些人不象袁家的奴婢那样对她忠心,一般的事情没问题,若是袁氏想做点儿什么有风险的事,这些人会不会惟命是从那就不好说了。
迁居宫外之后,府里的事务会分成两部分,外头的事情毛德自知不可能管得了,但府内后院的事情,毛德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对皇子妃嘛,毛德当然要恭敬,但恭敬不代表袁氏的话他一定要听从。
反正他的主子就四皇子一个,皇子妃嘛,毛德可不买她的账。
袁氏可能不久之后就会发现,她能管的只有她自己屋子里的人和事,内院的人事和财权,毛德可不会轻易撒手。
还有一件事情,毛德没当着四皇子妃的面儿说出来,等回了了崇德殿,毛德才单独向四皇子禀报。
“刚才陆参判派人送了个口信儿,说有点事情想同殿下商议,奴婢想着,陆参判也许是有什么要事,就自作主张,答应他明日一早进宫来了。”
四皇子点了点头。
毛德这不算擅自作主。
四皇子刚刚成亲,若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陆轶这么个明白人是不会选在这个时候来打扰他的。
一定有事,而且是要紧的事情。
四皇子在心里猜度,会是什么事?
陆轶这个人交游广阔,消息灵通,许多事情他都能抢先别人得到消息,或是在别人都没有察觉到异样的时候先一步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四皇子都没有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对陆轶越来越信任,也越来越倚重了。
怀里揣着心事,四皇子的晚膳有些食不知味,四皇子妃尝过了刘琰送来的两道菜——这两道菜当然不辣也不酸,御厨是按着刘琰的口味做的,菜色鲜美,没有添加过多的佐料,刘琰总觉得加得调料太多,咬一口满嘴都是调料,那到底吃的是菜还是调料呢。
第五百一十五章 牵连
皇上给儿子们分封王爵,这在京里可是一件大事儿。相比之下,四皇子成亲,三公主产女,五公主定亲,这都算不得什么。
皇长子封了安王,二皇子是平王,三皇子封号是一个勇字,四皇子则是昭王。
这封号就够让人琢磨一阵子的了。
有人就觉得,皇上只怕还是属意长子为太子的。安字嘛,安邦定国,安定天下,这封号里就已经明明白白透露出皇上的意思了。
可也有人觉得,安字其实是个不功不过的字,虽然四平八稳,但可能只是皇上希望长子安闲一生。
至于二皇子……明眼人都看出来他不得圣心了,二皇子门前冷落,原来围着他吹捧什么“文武全才”“英姿不凡”的那些马屁精早就没了踪影。
至于三皇子,倒是让人眼前一亮。从三皇子成亲之后,他的名声可不象从前那么坏了,打架喝酒闹事的次数锐减,比以前沉稳多了。尤其是三皇子妃的母亲萧老夫人过世,三皇子一手把丧事操持的体体面面的,十分尽心,又博了孝义之名。他以前是粗野莽撞了些,可那不是年轻嘛,谁还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三皇子本质不坏,皇上给他拟的这个勇字,明显就是在褒赞这个儿子,这让人不能不多想啊。
至于四皇子,这个昭字不用说也是个极好的封号,同三位兄长相比,四皇子在宫学待的时间更长,相熟交好的人更多,众人都夸赞他诚信、宽和,聪敏好学,几乎没有什么缺点。
而且四皇子成亲之后,就不必再去宫学读书,可以正经领一份差事替皇上分忧了。
很多人睁大眼睛,等着看皇上会给四皇子安排一份儿什么差事。
皇上就这么四个儿子,不出意外,将来立太子传承皇位,也必然是在这四位皇子之中择一位。四选一,这机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目前看来,不少人都觉得嫡长子才是正统,立为太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安王性情温厚,脾气极好,几乎从不与人争执冲突,之前的妻子朱氏有些拿不出手,可朱氏已经死了,现在续娶的小朱氏是知书达理,十分娴静的女子,可以说现在的安王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这一切好象和东苑没多大关系,似乎隔着一道春和门,就象隔着悬崖天堑一般,那些纷扰暗流都被关在了门外头。
也许这也是当初皇上和曹皇后将公主们安置在东苑的原因。
东苑这阵子很太平。
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五公主的亲事尘埃落定,麓景轩为了备嫁的事情忙碌,五公主也由赵、孙二位太医一起照看着调养身子,整个夏天五公主平平安安的过来了,并没有如往常那样卧病在床。安和宫这边管得严,不过问隔壁的事情,但是宫里其他人的嘴就不大堵得住了。有人说五公主这没定亲的时候总是三病两痛的,一定了亲,顿时连咳嗽都没了,这定亲还真是灵丹妙药,怕是五公主恨嫁的心太急切了。
前阵子五公主才定亲时,曹皇后曾经因为底下有人传闲话,让整治过一次,可闲话这种东西跟野草一样,哪怕现在贴地铲一波,下一波没过多久照样会冒出来的。说到底宫人太监也是人,不是木头石头,人长着嘴不光是为着吃饭,不让说话他们憋得多难受。
别处的人李尚宫管不着,但安和宫里外李尚宫是管得严严实实的。
尽管李尚宫自己也看不上五公主。
多年前的旧事,年轻的人不知道,李尚宫多少知道个几分。崔家怎么没的,崔嫔是不是难产而死的,这些事儿都不算什么天大的隐密,只是知情的人全都缄口不语,谁也不想触犯皇上的忌讳。
有那样的外家,那样的母亲,五公主只怕骨子里就不是个安分的人。安分的人也干不出来她这样的事。
李尚宫对五公主自己找男人是一百个看不上,但是既然定了亲,那最好她顺顺当当赶紧的嫁出去。若是她嫁不好,她不还得想着法儿折腾?至于她嫁出去之后过得好不好,反正不关自家公主的事儿,是好是歹就随她去。
有李尚宫这么压着,安和宫对麓景轩的事情不闻不问,不帮忙也不会给下绊子。豆羹还多叮嘱了一番安和宫的一众小太监,隔壁的事情千万别搭理,不管他们是找人说话,送什么小东西,又或是请人帮忙,一定要推托掉,别让麓景轩寻着什么事儿赖上他们。
其实就算李尚宫和豆羹不这么耳提面命的,安和宫这些宫人太监也很警醒。五公主定了亲之后没多久,就闹出了内宫监和内司库的人合谋以次充好,苛扣贪没公主嫁妆的事,一下子牵牵拉拉的带下去不少人。虽然说是针工坊的人发现明珠是假的,但这话也就骗骗外头的人,他们在宫里当差多年的哪个心里不明白?这事儿就是麓景轩的人在后头摆布的。在宫里当差的这些人,关系盘根错节,不说旁人,安和宫就有个姓王的小太监,他兄弟就在内司库做事,这次也受了牵连,虽然没丢命,但是挨了十大棍又罚了三个月月俸。别看打的下数不多,打完之后好几天人下不了地,要没有人照应,受了伤手上又没钱,那下场可想而知。幸好他们兄弟都在宫里,安和宫这边日子好过,他还能照应一下兄弟。
其实上面大太监们得好处的事儿,小太监们连口汤也喝不上,但是出了事儿,却被干脆利落的推出来顶缸受罪。
宫里的事儿还不就是这样,查一次之后,过不了多久仍旧会死灰复燃,该偷的偷,该藏的藏,只要不过分,其实主子们也不会认真计较,毕竟老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嘛。这回要不是麓景轩把事情闹大,原本也不会牵连这么多人进去。
刘琰用过早膳,原本想去宜兰殿一趟。刘芳养了几日身子无碍,已经挪出宫回公主府去继续坐月子,宜兰殿喧闹了几天重又冷清下来,刘琰觉得母后还挺舍不得三姐姐母女的。
她才换好衣裳,外头有人回禀,说五公主来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 相求
“四姐姐要去宜兰殿?”
银杏在一旁腹诽。
多新鲜呐,说得好象她头一天认识四公主一样。只要不去程先生那儿,四公主哪天不去宜兰殿请安?
刘雨说:“我昨天得了两盆儿菊花,不算什么名种,但是开得热闹,四姐姐帮我一起带去吧。”
“怎么你不去请安了?”
刘雨摇了摇头,有些为难的说:“我昨天夜里可能着了风,早上起来又有些咳嗽。”
刘琰点了点头:“成,那你好生歇息,菊花我替你带去——你身子不舒坦就叫赵太医过来看看,重新拟个方子,别跟你现在吃的补药有冲撞。”
刘雨一走,银杏就说:“公主真替她把花带去啊?其实五公主随便打发个人送去不就行了?干嘛还巴巴儿的过来请你代送?”
刘琰只说:“菊花呢?搬来给我瞧瞧。”
两盆菊花确实不是什么名种,一盆紫的,的那样,开得热闹,一朵朵挤挤乍乍的,都快从这个盆里溢出来了。
黄的那盆倒没什么稀奇,就是金灿灿的,颜色很是艳丽。
“五公主要是想讨皇后娘娘的好,倒是用心弄两盆更好的来才是。”桂圆说:“这么两盆花……”
忒寒碜了。
要么一样两盆,凑个成双成对的也好啊,一入秋,宫里各处摆放的花儿大多都换了菊花,安和宫这儿也刚换了一批,不是桂圆夸口,这样的花在安和宫都不稀罕,随便搬个两盆都比这强。
宜兰殿更不会缺这么两盆花。
“公主,这花儿?”
刘琰说:“她特意送来了,就带上吧。”
刘琰带了两盆菊花到宜兰殿,曹皇后见跟着的人捧花进来,笑着问:“你怎么想起送两盆儿花?”
刘琰赶紧摆手:“不是我送的,刘雨说她有些咳嗽,托我捎两盆菊花来。”顿了一下,刘琰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想求母后?”
曹皇后目光从那两盆花上掠过,并不在意:“她有什么事要求我的?若用一个求字,那肯定不是小事,我也未必能替她做主。”
也是,刘琰也挺纳闷,五公主送这么两盆儿花做什么?说不好听的,曹皇后估计从来没收过这么寒碜的花儿呢。
真要想求点事,那怎么也得下点本钱吧?送不了重礼,好话总得有几句。
可这花她都没亲自来送。
难道真的只是出于孝心?
把五公主和孝心两个字拉扯到一起,不知怎么得就让人觉得别扭。
曹皇后摸了摸刘琰的手:“现在入秋了,你出门记得带件斗篷,手这样凉,回头病了可别嫌药汤太苦。”
曹皇后说什么,刘琰都应着,还说了两个笑话逗她高兴。
至于那两盆花,母女俩都没再提起。
刘琰陪曹皇后说了会儿话,等有人来回事,曹皇后忙起来的时候,刘琰就到侧殿里写了会儿字,曹皇后又让松青送过来一本账册,让她学着看。
这就是上个月宫里一本支出的细账,什么某宫领布若干,某宫领白蜡若干,茶具、烛台之类的。
松青担心公主看这个无聊,还在一旁小声替她解释。这些东西有的是按季发放,有的是按月发放。比如说布,这个就是按季来的,而蜡烛灯油线绳之类的东西是每月都在消耗,所以是一月发一次。
刘琰倒不觉得这个无聊,看得津津有味的。
从每处支领的东西多少,刘琰觉得可以看出挺多东西来。
比如人数多少啦,季节不同领的东西也不同。发放夏布的时候肯定是热天儿,到了秋天就不会再发夏布了。夏天支领的东西里还有其他应季的东西,比如薄荷艾蒿菖蒲这些避暑驱虫的药草。
现在正是换季的时候,窗纱要揭下来换成窗纸,再冷些就要大量的烧炭取暖。
她把这些心得同曹皇后说,曹皇后笑着夸她:“不错,能想到这些就说明账册没白看。”
女儿早晚是要嫁人的,得让她知道过日子是怎么一回事儿。
刘琰用过午膳要回去的时候,曹皇后对她说:“刘雨说不定这两天有事情想求你。”
“求我?”
刘琰琢磨了下,刘雨还有什么事儿能求着她?
她实在摸不清刘雨这个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就象上次刘雨过来说求她帮忙,张嘴就说她和人私定终身了。
这刘琰上哪儿能猜到去?
刘琰拉着曹皇后的袖子摇晃:“母后,你要知道什么事儿,你给我提个醒,别让我没头脑似的乱猜。”
曹皇后只是一笑:“我也不知道她要求你什么,不过她送这花挺奇怪的,如果不是有事要求我,那说不定会对你张口。”
刘琰对自己母后那还是挺信服的。
果然过了午,刘雨又来了。
她先问送的花曹皇后喜欢不喜欢,刘琰也没说什么好听的客套话,只说:“母后近日忙碌劳累,倒是没有赏花的心情。”
刘雨端着茶盏却没有喝,轻声说:“我也知道母后近来事情多,先是四哥的成亲,三姐姐又赶巧在宜兰殿生孩子,我也不敢拿自己的一点小事去烦扰娘娘……”
刘琰心说,来了。
母后说的还真准,刘雨确实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她主动找上门来,肯定是有事。
刘琰根本没接她的话,看了一眼桂圆。
要不说桂圆在刘琰身边时间最久,最懂得服侍。刘琰一个眼神,桂圆就笑着说:“可不嘛,我们公主这几日也是累着了,前几日是太欢喜了,连着都是喜事儿。这两天一闲下来,才觉身上倦怠,懒得动弹,太医说是累着了,得好生歇几天呢。”
银杏在旁边一搭一和:“可不是,前些日子一下雨,天冷得快,宫里好些人着凉呢。五公主的咳嗽可请太医来瞧过了吗?太医怎么说?有没有开方子?”
刘雨到底还是没说出她有什么事儿不敢烦劳曹皇后。
刘琰已经摆明态度不想接她的话茬了,刘雨也没多坐,用过一盏茶就走了。
不过豆羹倒是打听来一点消息。
他悄悄跟桂圆说:“听说田校尉好象是出京了。”
“出京了?”桂圆问:“为什么?去了哪儿?要去多久?”
第五百一十七章 陪伴
出京其实不是件大事,但是听到田霖出京了,连桂圆都觉得有点儿不大放心。
不为别的,上次田霖是和福玉公主定了亲,然后出京办差——结果他就“死了”,虽然后来又活着回来了,但是福玉公主已经嫁了孟留。
这回他又要尚公主了,眼看离成亲也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又出京办什么差事去了?万一这一去又回不来了怎么办?
豆羹摇头:“这个没打听出来,我是正好遇着毛德,听他说的。”
桂圆顺手将一碟栗子糕递给豆羹:“这事儿我知道了。你这两天留心些,看能不能打听着这回田校尉去了哪里,要去多久能回来。”
豆羹接过栗子糕,笑着说:“姐姐放心,我一定能打听出来。这糕可真香。”
桂圆笑着说:“这是公主赏我的,是今年新栗子粉做的。”
豆羹吃了一块糕,又咕咚咕咚的灌了大半碗茶水:“桂圆姐姐,五公主莫名其妙的来那么一趟,是不是为了打听田校尉的事?”
八成是。
不过桂圆只说:“咱们别议论麓景轩的事。”
豆羹一笑:“对,咱不提。”
不是怕他们,是压根儿看不上,也懒得找麻烦。
“小心提防着点儿。”
桂圆可不想安和宫再被五公主黏上。
要是能躲开,或是把五公主拒之门外就省心了,毕竟两处宫室挨着,在院子里咳嗽一声只怕隔壁就能听见,想躲开这么个麻烦精很难。
不过桂圆也不怕。
有什么好怕的?只要自家公主拿定主意不兜揽麻烦,就象白天五公主过来两趟,自家公主不是都没理会她吗?
不理归不理,事情还是要回禀公主一声的,免得公主蒙在鼓里。
桂圆服侍刘琰就寝的时候,小声把这话和刘琰说了。
刘琰把玩着手里的玉梳,轻声问:“田霖又出京了?”
“是,豆羹也是无意间听说的。奴婢猜度着,五公主说有烦难的事情,或许是因为这事。”
刘琰的想法同桂圆她们一样。
出京对别人来说没什么,但这事儿搁在田霖身上,怎么就这么让人不放心呢?
“我知道了。”
桂圆替刘琰卸了簪环,还是多提醒了一句:“公主,五公主这人心思深,公主可不要听信她那些装可怜的话,揽些麻烦在身上。”
“我知道。”
刘琰心里很明白,刘雨和她没什么姐妹情分,只要登门,那必定是有所求。可刘琰同她一样只是个未出阁的公主,手上没权没势,她想办什么事情,不是求父皇母后,就是找兄长、表兄他们帮忙。她如果应下来要帮刘雨,那就等于又要去劳烦为难父母兄长。
这样的事情刘琰是不会再做了,有上回刘雨他们私定终身那一件事就够了,刘琰觉得自己不欠刘雨什么。
而且她也看不刘雨的那些小心思。
不过刘琰不想提起这事,却没想到旁人对她提起来了。
不是旁人,就是曹皇后。
隔了一日刘琰去宜兰殿的时候,陪曹皇后说话时,内宫监有人求见回话,呈上一份清单,说是刘雨的公主府已经大体修缮完毕,现在准备要移栽花木,铺设各处家什器物。
刘琰顺手接过来看了一眼:“我听说人家栽花种树都赶在春天,这会儿都入秋了,栽花可能成活?”
下头回话的是内宫监的副掌事李虞,四公主问话,李虞毕恭毕敬,知无不言。
“回四公主话,虽然春日移种是常事,不过内宫监和御花园都有擅长培植栽种的人手,秋冬天里移种也不妨事。”
曹皇后将清单看了看,就交给闵宏了:“嘱咐人精心些,务必把公主府修缮得体面齐整些。”
闵宏和李虞一起应下来。
曹皇后说:“田霖入冬之前应该能够回京,他的吉服尺寸记得再复量一次,可别到时候做出来不合体。”
刘琰好奇:“母后,田霖他又出京了吗?去了哪里?”
曹皇后说:“我也是听你父皇说了一句,好象是去南边儿了,应该是盐税上的事。”
刘琰不无担心的问:“这一趟差事不远吧?有没有风险?不会误了成亲吧?”
不是她格外关注田霖的事,主要是吧,田霖上一回亲事不成,也是够倒霉的了,这回可千万别再出什么事儿了。
曹皇后笑了:“不打紧,这趟肯定没什么风险的,路途也不远,约摸再过个多半个月可能就回来了。”
既然曹皇后都这样说,刘琰也就不替他操这份儿心了。
曹皇后话风一转:“你别琢磨旁人的亲事了,你自己的事情呢?”
刘琰理直气壮的反问:“我有什么事情?”
曹皇后手指虚点她一下:“你父皇昨晚上用膳的时候还说,今年殿试之后,一甲二甲里着实有不少青年才俊。尤其是探花,叫周……”
曹皇后顿了一下,旁边英罗连忙接上:“听说是叫周嘉安。”
“对,听说他今年是二十五岁,才学是不用说,相貌在殿试的一众进士里头也是很不错的。”
刘琰笑着摇头:“母后就这么急着把我嫁出去?我可舍不得父皇母后呢。”
“没让你现在就嫁,不过先看着,要有你中意的就先定下来,婚事可以慢慢筹备。我可听说,上次芳儿和赵磊给你也张罗了一批画像呢,难道就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