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巧逞窈窕-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自言自语,脸色变幻莫测,时而遗憾,时而懊恼。
  “他是谁?”姜绍不耐烦,打断周里敦的碎碎念。
  周里敦这才回神,激动地说:“他就是曾经与我同榜的两街探花使,徐度仙最宠的幺子,徐采呀!”
  作者有话要说:
  公主:驸马离开的第三天,想他、想他、想他。
  周里敦:看见偶像了!可是偶像竟然不记得我!我高考名次明明比他还高!
  姜绍:嗯?嗯?
  PS:感谢各位投雷的读者,特别鸣谢甜酸角。


第28章 沙雁争飞(八)
  一直回到邸舍,周里敦嘴里翻来覆去仍然是徐采的名字。
  吉贞和姜绍看他简直要魔怔了,也不去理会,两人并肩低语着走回房内,桃符接过吉贞的幕篱,将提前备好的茶水送了上来。吉贞接过茶水,还没喝,只轻轻一嗅,却放了下来,笑道:“卢燧的茶是好。蒙山的雀舌,还是明前新茶,这个时节,连宫里都还没送到,却先进了他的府邸。”
  姜绍懂她的意思,“他果真舍了万贯家财,还能募得不少人马。”
  吉贞点头,想到流民争先恐后去投奔卢燧的情景,是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了。她把茶杯放下,“舍弃家财招兵买马,是打算破釜沉舟了。今天只是侥幸,我怕卢燧不会隐忍很久了。”
  这个年纪的人,一旦抛家舍业,他觊觎的,又岂是蝇头微利?
  姜绍也深为忧虑,一张年轻的脸上阴霾重重,额头隐现几道抬头纹——是承载了太多的心事,担当了太大的责任。
  “原来如此!”周里敦游魂似地走进门,突然一拍手,替自己找到了一个徐采没有认出他的理由,“他如今在戴申帐下效力,与我已经殊途,所以迫不得已,只能假装不认识我了!”
  连姜绍都忍无可忍,挤兑了周里敦一句,“周郎中,你对徐采这样念念不忘,看来当初被他夺走两街探花使的殊荣,让你很是耿耿于怀啊。”
  周里敦脸上一红,连声否认,又絮絮叨叨地,“其实当初殿选,我与他同为第一等进士及第,论长幼,也算年纪相仿,论相貌,我也算仪表堂堂,私以为纯以人品论,我二人着实不相伯仲,只不过他父亲是徐相公,家世略好些……“他强调一句,“我可没有耿耿于怀啊。”
  姜绍面无表情地低头喝茶。
  “臣猜,他来晋阳,是替戴申做说客,想要勾结卢燧。”姜绍和吉贞都不搭理他,周里敦总算恢复了点正常,一屁股坐下,说起了正事。
  “卢燧好像很防着他。”姜绍道。
  吉贞接过桃符熏过香的新帕子,随意揩了揩手,便丢弃不要。听姜绍这么说,她嗤一声,“人越老,防心越重。卢燧对温泌尚且不屑一顾,戴申又比温泌强在哪里?况且他已经抛家舍业,戴申许诺的那一点,又岂能轻易满足他?戴申也不是个大方的人。“
  戴申不大方,自凉州三千食邑那件事就可见一斑。
  周里敦却在想徐采。他心情是更纠结了:徐采不能说动卢燧,在戴申处没法交差,他替徐采惋惜,可徐采要是说动了卢燧——那就真是半边天要崩塌了!周里敦肩头猛然一沉,好像匡扶社稷、挽救黎民的沉重的责任已经落在了自己身上。
  吉贞横他一眼,一语道中了周里敦的心思,“你这么惦记徐采,何不托人送信,约他出城一见?“
  “啊?”周里敦很意外。
  吉贞波澜不惊地说:“我知道你素来仰慕他的风采。此次一别,兴许就是人鬼殊途。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要错失。“
  一句“人鬼殊途“,周里敦顿时一阵悲凉涌上心头——犹记得当初在徐府门口亲眼见徐度仙沦落。竞功名犹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彼时的喟叹言犹在耳,自己却已经跌跌撞撞地走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如今以他和徐采的立场,戏落幕时,多半是一人生,一人死,想要再联袂重游曲江,在雁塔下题字,是痴人说梦了!
  他在徐府的宴席上,吃到了此生最好的樱桃,以后也再吃不到了。
  一时眼里热意涌动,他低下头,还嘴硬,“臣并没有仰慕他……“话音刚落,又长叹一声,对吉贞深深拱手,”多谢殿下成全。”
  “你去写信给他吧。”吉贞脚步轻移,走到屏风后,举起菱花镜端详着自己的妆容,手指抚了抚殷红的嘴唇,听见周里敦称告退,要走到门口了,吉贞隔着屏风,回首提醒他道:“徐采在太原,卢燧必定要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你可约他在兴龙寺,那边人迹罕至,不必担心隔墙有耳。“
  周里敦应声离去。姜绍却入定了般,呆坐在桌边,手里拿着茶杯想心事。
  “姜都尉。”桃符暗示姜绍,“殿下要更衣了。“
  “是。”姜绍如梦初醒,却没急着离去。他问屏风后的吉贞,“殿下是想借周里敦诱徐采出城?“
  “不错。”吉贞直言不讳。她放下菱花镜,走了出来,脸上淡淡的,“周里敦向来鲁直,他去邀请,徐采不会那么有戒心。“
  姜绍没吉贞这么有信心,“徐采不傻。刚才在晋阳县衙,他已经怀疑殿下身份,出声试探。他怎么还会来赴约?“
  “有些人自负聪明,凡事最爱追根究底。敢独身远赴卢燧地盘做说客,他的胆子也不小。“吉贞促狭地一笑,”他要是真不来,黯然伤神的也只是周里敦,于我而言,无足挂齿。”
  姜绍摇摇头。他是个温厚的人,却难得背着周里敦抱怨了他一句,“臣不明白殿下为何重用周里敦,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空有抱负,却无智谋。“最让姜绍受不了的是,这个人太莽撞了!
  “他要是个聪明人,怎么会以榜眼之才,却在翰林院做了将近十年待诏?”吉贞说着,亲自替姜绍沏了一盏茶,递过去的时候,两眼直视着姜绍,“不过,他是个纯臣。我信任他。“
  姜绍因这罕见的礼遇吃了一惊,慌忙起身,他惊惶之余,立即意识到吉贞是在试探自己,不敢有丝毫犹疑,接过滚烫的茶杯,一字一句道:“臣非卢燧。“话不必多说,语句越少,心意越重。
  吉贞不料姜绍这么直来直往的,她哂笑一声,感觉自己这几天着意的亲近和拉拢都被姜绍看戏似的看在眼里,不由脸上有些微热,手无意在腮边一抚,笑道:“世事无常。我因卢燧的事,这些天有些患得患失了。“
  这话出自吉贞之口,已经算是很真诚了。
  姜绍投桃报李,对她露出一点规劝的意思,“陛下命臣随侍殿下左右,也是盼殿下能够平安顺遂……殿下尊贵,又是女子,何必这样屡屡涉险?若真有个闪失,臣对陛下真是没法交代。“
  吉贞不快地挑眉,“你现在是我府里都尉,我才是你的主人。你有什么要跟陛下交代的?“
  才刚表了忠心,公主先头一副礼贤下士的面孔,立即变成了气势凌人。
  姜绍张了张嘴,沉默片刻,小声道:“臣错了,臣知罪。“转念想想,其实他更习惯她颐指气使,她一温柔起来,反倒让他浑身的不自在。他很快也就释然了。
  辞别了吉贞,姜绍回到自己屋里,穿着靴子,沉重的身躯躺在床上,闭目养神了一会,手在床边摸索到自己的行囊,在里头搜寻半晌,忽的反应过来:他这趟走得急,临行来不及去一封信给家里,告知妻子自己要离开范阳返京。便有家书,也都送去范阳了。
  没有家书,漫漫长夜便格外寂寥。
  他合着眸子,回忆着上一封家书里的内容。他成亲早,妻子亦出自门阀世家,素来温柔沉默,家书里从没有夫妻密语,只不厌其烦地细述爷娘身体是否康健,大女夜里梦呓想阿耶了,幼子会叫阿娘了,诸如此类。
  这趟回去,儿子该会走路了吧?他离京的时候,他就在蹒跚学步。
  姜绍睡意顿消,到隔壁周里敦处去借笔墨,打算写封家书,却见周里敦咬着笔头,正在冥思苦想,桌下丢着一堆揉成团的废纸。
  姜绍暗自摇头,故意吓唬他,“殿下只在太原待一日,你抓紧些时间。”
  周里敦“啊”一声,不敢再磨叽,匆忙下笔。榜眼之才,果真不是假的,他笔走龙蛇,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已经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尽情抒发了对徐采的满腔诚挚友情。
  姜绍立在周里敦背后,有意无意地在信纸上扫了几眼,见他收笔,才若无其事地道明来意,借了笔墨去了。
  徐采住在晋阳县衙后堂的偏院。翌日一早,他收到来信。周里敦使了银子,送信的人是名守城门的小兵,徐采接过信来,先淡淡扫了一眼,不急着拆,只丢在一旁,请小兵吃了茶果,赠他一把铜钱,将人送出门去。
  在院子里看了一阵的景,他走回房内,合上房门,然后将信拿起观察。
  封皮上书“履光兄钧启”,落款为“义山周观义”。
  履光是徐采的字。这个称呼,恭敬中夹杂着亲密,而义山周观义这个人,徐采又全无印象,既不是他的同僚,又不是他的密友。
  莫名其妙。
  徐采原本是很谨慎,看了这个封皮,顿时觉得无关紧要了,随手将封皮一撕,拆出信文快速浏览了一遍。
  信里长篇大论缅怀了一番曲江的画舫,灞桥的柳丝,又恭维了徐采未申科被选探花的那篇文章立意之精妙,辞藻之风雅,最后约徐采今日午后于城外兴龙寺一游,并致歉他明日便要离开太原,因此邀约过于仓促。
  徐采先是满头雾水,继而微微挑眉,最后面色严肃起来。
  将信纸一折,他“啪”一声按在掌下,指尖在桌子上轻轻扣了扣。
  “哐”一声门被推开,徐采指尖一弹,迅雷不及掩耳地将信纸送进袖中。他起身的功夫,来人已经施施然跨过门槛走了进来,来人正是晋阳县令程凤今。
  不请自来地闯进来,程凤今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目光在室内迅速扫了一遍,他佯做满脸的歉意,往门槛后一退,笑道:“是我无礼了!你才洗漱?怪不得大白天门窗紧闭。”
  铜盆里还盛着水,皂角澡豆都放在手边。徐采心里气得骂娘,面上却满不在乎,随手扯开了衣带,笑道:“不错,原本想洗个澡。”
  程凤今哈哈一笑,看不懂眼色似的,负手走了进来,调侃道:“一天一小洗,两天一大洗,连我家的妇人都没你爱干净。你在陇右行军打仗的时候,也是这么讲究?娇妻美妾都得随军伺候你洗澡吧?”
  程凤今虽然做了县令,却始终保持着粗鄙小民的恶趣味,一来认为好洁是穷讲究,二来爱诬蔑讲究的男人女里女气。
  三来,他总要旁敲侧击打听陇右的情形。
  徐采自去了陇右,其实膏粱子弟的奢靡习气已经改了不少,但调侃他的人依旧不少,他早习惯了。对程凤今的放肆,他安之若素,“某家里没有娇妻,也没有美妾,明府说笑了。”
  程凤今嘿嘿一笑。他不肯走,徐采也不能真当着他的面宽衣解带,只能皱着眉将衣带又系上去。
  程凤今绕着他走了一圈,见徐采系衣带,他“咦”一声,指着铜盆,热情地说:“你快洗吧,这水不够,叫下面的人再送几桶热水来。”手将短须一捋,他像个尝到荤腥的老狐狸,带着满脸得逞的笑意,“不是有佳人来信邀你赴约?还是洗干净点,再熏熏香,才能不负如此盛情嘛。”
  徐采戴头巾的手一停,慢慢落下来。他平静地说:“明府既然知情,就不必取笑在下了。来信的是个男人。”
  程凤今也只是听了城守回报,并不曾亲眼目睹,“是什么人?”
  “我不认识。”徐采摇头。
  程凤今明显不相信,冷笑着点了点徐采,没有说话,威胁的意味却很明显。
  “我并没有打算要赴约,明府不必担心。”徐采对他抬了抬手,要送客出门,“在下要洗澡了,明府总不会连洗澡都要盯着我吧?”
  “不错。你的一坐一卧,都要尽数记录。”程凤今洋洋自得,“卢公有令,我等不敢不从。”
  徐采一张脸瞬间冷硬下来。他原本就心高气傲,在戴申帐下,更未受过如此侮辱,在晋阳这段时日,真是受够了!将帕子往铜盆里一丢,激起水花高溅,打湿了衣襟,他气呼呼地说:“我是奉戴君之命,来向卢公细陈两军联合之利害,并不是来做你晋阳令的阶下囚的。卢公既然无意联手,我今日便向卢公辞行,明府你爱看男人洗澡,可约几位香火兄弟、旱路英雄,互相看个尽兴。”
  程凤今脸色微变,毕竟自矜身份,做不出妇人撒泼的事,只能骂几句“胡言乱语“,就拂袖离去。
  徐采冷哼一声,拎了拎湿淋淋的前襟,索性将单衫解了下来,才刚露出半身,听见脚步声渐近,这个阴魂不散的程凤今,竟然去而复返。
  “程凤今……”徐采抑制着勃发的怒气。
  程凤今竟然又换上一副笑眯眯的样子。顺手把门在身后一闭,他好脾气地询问徐采:“为什么不赴约?“
  徐采盯着他关门的举动,不动声色道:“是不认识的人,不必浪费时间。“
  程凤今走到桌前坐下,一副打算促膝长谈的姿态,“你可知昨天伴周里敦来的是什么人?”
  卢燧颇信任程凤今,和周里敦的会面,程凤今也在场。
  徐采刚才本来还想套几句程凤今的话,结果被这个混不吝给气得把人赶走了。这会见程凤今自己送上门,他心里一喜,脸上装作漠不关心的,将单衫重新披起,问道:“是什么人?“
  程凤今没有再卖关子,“是今春下降范阳的清原公主!“
  真是她。
  昨天卢燧毕恭毕敬地将人送出来,徐采就猜测面纱下的女人身份非比寻常,才以“殿下“出声试探,竟然被自己猜中。
  可她当时并没有反应,差点把他蒙过去了。
  是个狡猾的女人。
  难以察觉地,徐采指尖在袖子里弹了弹周里敦的信,嘴里“哦“一声,露出惊讶的表情。
  程凤今道:“我遣人一路跟随,送信的人回了周里敦下榻的邸舍,想必就是周里敦约的你。你何不去见见他,一探究竟?“
  徐采原本也是打的这个主意,可后来思虑再三,说不去赴约,倒没有撒谎,“我与他素无交往,不去了。“暗自审视程凤今脸上的表情,他叹了一声说:”况且如今情势不明,我私自出城去见朝廷使臣,此事卢公知道,怕引他猜疑。”
  程凤今紧张地等着,听徐采这么说,他情不自禁“哎呀”一声,不胜扼腕,他对卢燧也算是忠心耿耿了,对卢燧放周里敦出城一事,却颇有微词。“周里敦自京都而来,必定知道京都不少事情。可惜昨天卢公被清原公主三言两句绕了进去,竟然放了他们出城。”对徐采摇头,程凤今道:“你放着如此良机,却畏缩不前,待回了陇右,戴使君必定要怪你办事不利哟!”
  徐采心道:这个程凤今,蠢得无可救药。“明府,我倒有心去见周里敦,可你既然知道清原公主与他同行,公主与温泌是夫妻,戴使君与温泌为敌,岂非我与公主也势不两立?兴龙寺在荒山野岭,鲜有人至,她若埋有伏兵,我去了,不正是自投罗网?”
  程凤今不以为然,“你不过是戴使君帐下一佐吏,她何必大费周章来擒你?她若有伏兵,为何昨日不带进城,以致险些被卢公所囚?”程凤今老毛病,动不动又要嘲讽徐采胆小,“你怎么连个女人也怕?”
  徐采气得七窍生烟,咬牙笑道:“某身负戴君所托,自珍性命,不敢轻易赴死。“
  程凤今不好再劝,揪了揪下颌的短须,垂头丧气地说道:“也是。“
  徐采来了晋阳,被卢燧交给程凤今看管。两人朝夕相对,徐采早把程凤今的心思看的清清楚楚。见程凤今要告辞,他不再吊他胃口,将人叫住,亲手奉茶,而后说道:“在下思来想去,想请明府帮在下一个忙,不知道明府肯不肯。“
  “你说。”
  徐采俊目一亮,“我孤身在晋阳,势单力薄。想请明府暂借些人手给我,前去兴龙寺赴约。“
  程凤今心里一动,“你要几个人?“
  徐采自袖子里伸出一根修长的手指,很克制地说:“一千步兵,一百弩手,足矣。“
  程凤今原本想的是十个八个,闻言腾的站起身来,失声道:“不可!“他压低了声音,”这么多的人马被调动出城,必定要被卢公所察觉,不行不行!”
  徐采和他讨价还价,“那……五百步兵,五十弩手。“
  “不行。”程凤今头摇得坚决,还是对卢燧很忌惮,“别说五百,五十都不行,更别提弩兵都是卢公亲自掌领,一个也借不出来。“
  徐采长眉一拧,没想到程凤今这么不中用。
  他把要添茶的身子收了回来,往椅背上一靠,目视程凤今微笑道:“我当君为卢公不遗余力,原来也不过尔尔。“
  程凤今被冒犯,怒道:“我自京畿追随卢公至太原,尽心竭力,河东无人不知。“
  “既然为卢公尽心竭力,眼前如此良机,为何畏首畏尾?“徐采把程凤今奚落他的话原封不动地回赠给他。
  程凤今道:“这对卢公算什么良机?“
  徐采说话不疾不徐,“卢公占据要津,掌领兵马,自以为奇货可居,对戴使君的好意视若不见,须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卢公有意举义旗,清君侧,早已众人皆知。他又不肯和陇右联手,待温泌大军兵至城下,你这一万的乌合之众,又能守得几日?明府你这位晋阳令,是否要身先士卒,去抵挡温泌麾下的番兵?“
  “谁说卢公要举义旗清君侧?”程凤今微愠,“况且晋阳严禁行人进出,又怎么会众人皆知?“
  徐采朗声一笑,很得意,“你以为清原公主微服进晋阳,是久仰卢燧大名,特来拜见?“他还不怕死地加了一句,”卢公咬死不承认自己举义旗,我可以替他去外头散播消息呀。满城的百姓,谁现在不知道卢燧要造反?绛州流民满天下跑,很快这消息就要传到温泌耳朵里了。”
  程凤今拍案而起,指着徐采,“你好大胆,敢诬蔑卢令公!”
  怪道他每天去街坊溜溜达达,见人就搭话,程凤今以为他是打探晋阳民生,原来是去干这事了。
  徐采继续恐吓他,“等温泌一来,卢燧才想起要找陇右求助,就晚了。韩约离你们多远,戴使君又多远?哼,怕陇右军到,你晋阳令早化作枯骨了。”
  程凤今看他嚣张,更是怒不可遏。可转念一想,现在就告知卢燧,把徐采砍了,怕更是惹怒了戴申,想观虎斗都不成了,太原先成了戴申的眼中刺。
  程凤今脸色变了又变,徐采笑得直摇头,“想坐收渔翁之利,哪有那么容易?太原地处戴、温两家夹缝,不论谁先动,太原势必要首当其冲。卢公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你为何不替他谋划,只计较一时的得失?兴龙寺之行,我不须你露面,只要你借人马给我,助我将清原公主擒拿,公主在太原境内遭遇不测,卢燧没法跟温泌交待,自然不再迟疑,立即与陇右结盟,卢公反攻河北,横扫潼关,他日论功行赏,你可是居功至伟呀。”
  程凤今吓得不轻,“你要我借你人马,去杀公主?”
  杀了清原公主,徐采还没这个胆,戴申那里还有别的打算,“只是把公主藏在河东,待两军结盟,再告知天下,卢公只是担心公主安危,请她在晋阳小住,”徐采拍了拍手,很轻松的样子,“不就结了嘛!”
  程凤今脸色变了又变,显然是被徐采说的动心了,只是畏惧卢燧:“挟持公主,非同小可,这事要是被卢公知道了……“
  “你不说,我不说,卢公怎么会知道?“徐采使出浑身解数,给他灌迷汤,”卢公年纪大了,瞻前顾后,岂知富贵险中求,明府你一念定乾坤。“
  程凤今不仅要一念定乾坤,更是恶从胆边生,握拳将头一点,“好,我去借一百名团兵给你,把清原公主绑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我……又啰嗦了。
  别急,驸马正在火速赶来救老婆的路上!
  没有驸马,希望男二也能聊以慰藉。


第29章 沙雁争飞(九)
  “他们往蒙山赏景去了。”
  程凤今派人在邸舍盯着,一等有动静,即刻来报。
  “清原公主也同行?”徐采只关心这个。
  “是,有公主,周里敦,两名侍卫,还是拜会卢公那四个人。”
  徐采心里一喜,就怕清原公主不和周里敦同行,她待在邸舍,倒不好动手了。程凤今也有种共谋大事的兴奋,即刻召集团兵,命抄近路赶往兴龙寺设伏。
  “不需要这么多人吧,”程凤今其实还有些心里没底,“公主一介女流,周里敦又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两名侍卫,其实有七八个人也绰绰有余了。”
  “公主身边的侍卫不是普通人。”徐采常在军中,不过在晋阳县衙匆匆几眼,就看出姜绍来头不小,他不满地睨程凤今,“挟持公主,可是杀头的大罪,你敢掉以轻心?我不敢。“
  不敢?打公主歪主意的时候,我看你胆子比驴还大。程凤今心里嘀咕着,无奈上了徐采的贼船,这会也只能惟命是从了,于是遵照徐采吩咐,矮子里拔高个,从这些流民地痞组成的团兵中选十余名精壮之士,藏身于兴龙寺废弃的厢房里,其余散兵,在林草中静候,只等周里敦一行进入,便把守各道寺门,给对方来个瓮中捉鳖。
  布置妥当,待人马全部出城之后,徐采才慢吞吞束起发巾。一会怕要拜见公主,是穿官服还是常服?他稍一思忖,拿一件绾色绸衫的常服,穿着轻便的软靴,取一顶遮阳的席帽戴上,像个再寻常不过的游山玩水的文士,牵马徐徐而行。
  游到兴龙寺,将将是和周里敦约好的时候。周里敦早到一会,耐不住性子,独自立在山门前,像个等候情郎的女人,心情澎湃地待了片刻,无聊之时,见兴龙寺门口斑驳的泥墙上,有几行模糊字迹。
  周里敦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着。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簑。
  国南秦畴坛方筑,塞北燕然石未磨。“
  本草书难寿炎帝,长绳击不信……“
  “本草书难寿炎帝,长绳击不信羲和。“有人过了山门,拾阶而上,郎朗吟诵出后半句,“回仙郎在人间世,万一飘然袖剑过。”还有十来个台阶,他丢了充作手杖的树枝,取下席帽,对周里敦拱了拱手。
  周里敦强按激动的心情,默不作声,打量着徐采。
  去了陇右几年,他的确是变化很大。仔细看,眉眼依旧是那样的眉眼,可气质已经迥然不同。在京都时,他是闲适雅致的,曲江宴时,年纪尚轻,像一株纤秀的玉树。陇右几年的风吹日晒,如玉树蒙上了薄尘,失了纤秀,多了粗粝,一双眼睛,被衬得更深邃有神,是成年男性的沉稳气度,又蕴含锐气。
  一路走上来,他脸不红,气不喘,温文尔雅地仰望着周里敦。
  他和自己同岁吧?周里敦想,不由自主摸了摸自己的脸皮——相比徐采,自己整天在宫里,风吹不着,日晒不到,尚不见得比徐采细致,如今更是未老先衰,稍一动弹就气喘吁吁。
  惭愧呀惭愧。
  郑元义那种风度翩翩,显得假和造作,周里敦是嫉妒加鄙夷,而对徐采,就只余欣羡和喜爱了。
  “履光兄。”周里敦上前一步,主动伸出手去。
  “观义兄。”徐采其实不记得,但光看那封信,也能琢磨出自己和周里敦之间的渊源了。他像个久别重逢的故人,亲切而熟稔地把自己的手递了过去。
  两人心照不宣,都只称呼字,没有喊出彼此的官职。
  “履光的目力很好呀。”周里敦指着泥墙上的诗文,“离这么远也能看清。”
  “我目力其实很弱。”徐采很谦逊地解释,“我曾经在此处避雨,亲手写下的这首诗。”
  “原来如此!”周里敦恍然大悟,悄然又在心中将这几句诗咀嚼几遍,再看徐采那副席帽软靴的打扮,由衷地赞道:“恰如其人!是我愚笨了,天下还有何人能有君这般的心境和眼界?”
  这话说得太言过其实了,徐采一心惦记着寺内的人,也没和他争辩,只说了句“观义兄谬赞”,两人携手进入兴龙寺。
  兴龙寺占地极广,虽然被废弃了,里头厢房俨然,青砖平整,连香炉都是完好无损的,绘彩鲜艳如昔,可见被废弃之前,算是河东境内香火很旺的一方古刹,比起如今人迹罕至,便更显得恍如隔世。
  “履光兄知道这兴龙寺的来历?”周里敦兴致盎然。
  徐采眸光稍一逡巡,不答反问道:“这里行人少,路也不好找,观义兄独自来的?”
  “还有同行几名同僚,履光兄昨天都见过了。”周里敦一想昨天自己在徐采面前,跟晋阳县令闹得鸡飞狗跳的,顿时面红耳赤。他伸着脖子左右张望,“他们可能绕到殿后去了。”
  徐采从袖子里掏出半个巴掌大的瓷罂,又解下腰间水囊,笑道:“我自带了茶和水,茶是蒙山顶上茶,水是扬子江心水,观义兄何不请你的几位同僚一起?我为各位煮茶,顺便解说兴龙寺由来。”
  “很好,很好。”周里敦喜出望外,忙答应了,徐采来过一次,对兴龙寺也算熟门熟路了,自去灶间烧火煮水。茶煮好了,却想起忘带器皿,只能随便从灰堆里扒拉出几只粗瓷大碗,听见外头周里敦和人说话,也顾不得惋惜,一手拎起茶镬,一手抄木瓢,奔到外头,见当头一人,着蜀衫短靴,腰间悬刀,正是姜绍。
  姜绍身侧,幕篱下是一袭小翻领窄袖胡服,面纱随微风轻轻飘动。
  “这里有一处厢房,”徐采收回目光,用抄木瓢的手指了指,“各位请移步厢房内。”
  “今天天气很好,在树下煎茶,不是更风雅?”周里敦很不识相地提议道。
  徐采真想一瓢砸在周里敦的榆木脑袋上。他笑一笑,指着叶片中露出的一点天光,“观义兄不知道,这山里气候多变,我看不一会就要起风了,还是移步室内。”
  “哦?”周里敦信以为真,便对姜绍招招手,跟着徐采往厢房走。
  “各位请坐。”榻上全是积灰,各人只能以蒲团席地而坐,徐采把茶镬一放,取出火石,瓷罂,水囊等,琳琅满目地摆在眼前。
  “履光兄,这兴龙寺是什么来历?”周里敦还心心念念听故事。
  “观义兄稍安勿躁。”徐采点起一小簇火苗,用袖子扇了扇,待烟气散尽,他起身望了望,说:“起风了。”顺势把门窗都合起,然后走回蒲团前,盘膝而坐,专注地望着跳动的火苗,他说:“兴龙寺三字中的龙,原该是穹隆之隆。先帝朝时,领河东四军的并非三镇节度使郁羽林,而是太原节度使、检校右散骑常侍,崔凭。”
  周里敦在记忆里搜索这个名字,却毫无印象,看一眼姜绍,见姜绍只是盯着茶镬出神,似乎听得专心致志。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