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归德侯府-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络闻言; 但笑不语。
也就他朝宣相能说这话。
他这义兄外表温文尔雅犹如谪仙,手段向来铁血无情,就是他仁相之名口口皆传,但玉面阎罗这名号还是会时不时被人提起; 可见他被人忌惮之深。
宝络很快把手中的奏折批完; 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道:“走。”
他想见见; 陈昌平口中能力敌千钧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待出了殿门; 宝络开口道:“我看嫂嫂也是被你带坏了。”
那胆气; 那决绝,哪像个女子妇人; 就是皇后也常有躲在他背后的时候; 她不怕事不说,还敢拿自己当诱饵,这份胆色勇气,看来是让她亲自上阵杀敌也不惧色。
婉姬在宝络心里柔美良善; 是最最可亲又招人怜爱的女子,就他看来,他这义嫂是近墨者黑,被他这黑心黑肺的义兄染坏了。
宣相闻言; 轻笑了一声。
“你还不认?”
“她与你我无异。”宣仲安走在他半步之后; 道。
宝络偏头看他,顿了一下,然后他额了下首。
是无异。
这就是世族宗妇应有的样子吧; 她们能与男人同撑一片天,即便天塌了下来男人不在,也能面不改色抬头迎上捍卫家族,这种女人她们是家族的魂,她们比父亲更能影响后代,会带着她们的后世子孙走更远的路。
风骨和勇气,最耐得住岁月的侵袭。
宝络敬重这样的女子。
当年他的母亲就是用这样的勇敢果决带着他下了江南,给了他新的生命,她用己身教会了他担当,让他就是生性胆小乖张,终也长成了一介男人,成了一个不像他生父的丈夫和父亲。
他像足了他的父亲,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他都像了先帝,但他没有重复他生父的宿命,完全得益于他母亲对他的教诲与爱意。
女人从来就能改变这个天下,她们从来不是躲在男人背后的弱者。
宝络因义兄的话从义嫂身上又想及到了他的母亲,想到了母亲,这时,多年积威深重面相深不可测的宝络神色柔和了下来,只见他背着手,脚步动动摇晃着身体温声笑道:“是没有不同,想当初朕一看到她,就觉得她像了朕的娘。”
他不是凭白这般觉得的,原来她们从骨子里都是一样勇敢无畏的女子。
宝络对妻子是有所偏爱,但那份偏爱一直都是因着他的母亲,宣仲安明白,但看宝络这时都不忘提及他自己的亲娘,宣相不由摇了摇头。
明娘在地下想来是含着笑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久经风雨不再年轻的孩子一说到她,手舞足蹈得就像一介赤子。
**
宝络随宣相去了刑部,那被广海陈家家主称道抬高的刺客果真是有些本事,就是被挑断了筋骨重伤在身,他嘶吼的声音也能震得梁上灰尘扬下。
等宝络皇见识过这位,刑部侍郎看了宣相一眼,随即下令把这位的手筋挑了,等宝络出堂走了一段路,耳边都还响着刺客被拔舌时那惊天动地的哀嚎声。
这世上还真是有异常人,天生神力的人。
“陈昌平也没乱说,”宝络回了皇宫,跟皇后道,“那奇人果真力大无穷,光是嘶吼声都能威震四方。”
“那丞相是怎么抓到的?”皇后忍不住有些好奇。
宝络犹豫了一下,清了清嗓子,道:“此人嗜肉。”
皇后疑惑地看着他,迟疑了一下,小声道:“是在肉里下……”
下药了?
宝络颔首。
可不就是如此。
宣相外面君子内里小人,他的那些个得力属下跟他一个样,只要管用法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么说来,陈昌平也没有说错,”皇后叹道,“那广海宣家是有些本事,能收揽到这等奇士。”
宝络笑着点了下头。
是有些本事,不过到头了。
“他们这是托大了。”皇后想了想,又道。
想来是在广海独霸久了,家中有些能人,家族子弟又成器,就高看了自己两分罢。
广海宣府到底只是归德侯府分出去的一个分支,早与京城无关,他以侯贵之姿蛮横霸道闯进京城来,是当京城无人了。但这般托大,实在不是一个受过家族熏陶的侯门之后所为,皇后也是猜不出那广海来处理后手的二老爷是怎么想的,宣府怎么就派出了这般的一个人?那宣岳普身为其侄,自入京到现在被押,也没见有这等猖狂呀?
但皇后转念一想,这是出了珍妃的广海宣家,又不觉得奇怪了。
这一点,二老爷身为珍妃的父亲,父女俩其行事的胆大还真是如出一辙。
“那宣府,根子早就烂了,说倒不过片刻之事,”宝络搂住了皇后的腰,低头在她耳边耳语道:“但他们若是成事了,一飞冲天也只是片刻之间的事,朝廷的博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就看谁下手狠快准,谁就能站在高位不动,他们这次不是败在了他们的托大上,而是败在了他们宗族的嫡子丞相手里,丞相比他们强,丞相活着,丞相比他们弱……”
皇后耳朵颤抖。
宝络含着她的耳,最后轻言了一句:“丞相死。”
历朝历代的功过成败从来与善恶正义无关,就看当时谁活着站在台子上,权掌在谁手里,笔握在谁手里。
**
这日长公子大上午才出去,许双婉陪他用完早膳歇息了会就去眯了一觉,等醒过来,晌午已过。
听轩堂那边来报,说侯爷吃药了。
许双婉昨天自从听轩堂出来,就撤走了自己的人,随后放了小妾进去,就连公爹身边的老人她也没允人进去侍候。
这等时候,老人还是别出现的好,省得公爹脸上挂不住。
许双婉给公爹留了颜面,又有小意柔顺的小妾安慰,她倒也不怕公爹再跟丈夫置气不吃药,活活把自己气死。
说来,公爹跟婆母还是很相似,他们差不多一样的性子,不愿意担事之余又有些躲事,这性子有不好的地方,也有极为好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不会跟自己过不去,易于宽恕自己,身上一身轻,日子当然要比常人要过得容易点。
这是享福命。
公爹那边愿意吃药了,想来等过了一段时间,等时光消磨了这段难堪,往后日子还是能接着过。
归德侯府因长公子下令戒严而起的人心惶惶在长公子夫人回府后,府里就全然平静了下来,管事的有了能作主的主心骨也是长吁了口气,不像之前草木皆兵,就怕手上出了篓子在长公子手里性命不保。
定府里的人心很容易,毕竟这是她掌家的侯府,但姜家那边就不太好把握了,许双婉回来两天了还在斟酌去姜家的说辞,姜大夫人就着人来传话,说她听说许双婉身子不太好,想过来看看她。
许双婉当下释然,派了采荷过去接她。
姜府跟侯府的情份还是很不一样,这次是侯府拖累了姜家,但这些年里头侯府也是感恩姜家的,这几年两家有来有往,长公子对其的帮扶也不小,大舅母一家知道长公子和她的为人,想来也不会为难他们。
姜大夫人一见到许双婉就摇头道:“瘦了点。”
“长在肚子上了。”许双婉摸着肚子笑道。
“舅婆婆,喝茶。”钰君这时双手端了茶来奉。
“诶,小心烫,我的儿。”顾不上让贴身丫鬟去接茶,姜大夫人慌忙弯腰就接了过来放到丫鬟手上,抱起了钰君往椅子上一落坐就把钰君放到了腿上坐着,与在身边相继坐下的许双婉道:“你可没让她再过去了罢?”
许双婉知道她指的是什么,轻摇了下首。
没让钰君过去给她祖父请安了,倒不是她不想让钰君去做那点面子情,而是她祖父那边不想看到她。
“别让她过去了。”当着钰君的面,姜大夫人不想多说,叮嘱了一句就低头问钰君,“舅婆婆的好外孙,在娘亲身边可有好好用饭?”
“有,”钰君扳手指跟她数,“有吃馍馍,有吃粥,还有肉羹,蛋蛋羹,辣辣的姜水也有喝……”
“是么?可乖了。”
姜大夫人抱着钰君说了好一会儿的话,等下人抱走了钰君留她跟许双婉说话,她这话就放开说了:“家里的事已经解决了,你就不用操心了。”
“可是伤了和气?”许双婉问道。
姜大夫人不以为然道:“什么和气?贪心不足而已。”
儿媳妇是个好的,就是亲家以前也是好的,但人心易变,想往姜家这棵大树上多采摘几颗果子的亲戚们这心思不消停,这以前两家来往当中的分寸就没了。
“就是没这件事,也会经由另一件事起头,”姜大夫人看得很明白,“他们就是想从我们府上多沾点,拦不住早晚得收拾一顿才知道分寸。”
“家大了。”许双婉道。
家大了就是如此,人一多,心思就多了,谁都想得到最好最要紧的,怎么可能不生出事端来?
“听轩堂那边,消停了?”姜大夫人又淡道。
许双婉点了下头。
“消停了就好,”姜大夫人说着怪异地笑了起来,“一把岁数了,一个快要进土的大老爷们,居然以死逼儿子去死,呵呵……”
说起来她真想看看,这老糊涂要是真死了,去了地底下,要怎么跟他们那个为了归德侯府的生机穷尽半生斡旋的老父亲交待?
第175章
姜大夫人在侯府用了午膳才走; 她在侯府逗着钰君,时不时笑几声,也不提起洵林望康什么时候回来,但一等坐到回去的轿中; 姜大夫人不由叹了口气。
侯府人丁单薄; 眼看有盛旺之态; 可两个老的临到老了要死了还不忘拖累儿女子孙; 一个家族里有这样的长辈; 不衰败也难; 外甥和外甥媳妇撑着侯府,无异于跟扭转乾坤一样艰难。
外甥媳妇大着肚子也不得安宁; 可她要是不挺住了; 这个家怎么挺起来?仲安没长着三头六臂,他总有顾不全的地方。
只能他们夫妻俩相依为命了。
那老糊涂啊,姜大夫人是宁肯他死了,可惜他现下死不得; 他这一死,外甥和外甥媳妇这辈子都要背着一个气死老父的名声……
这世上,怎生有这等糊涂的人?
归德侯府要是没出了仲安这等子孙,这侯府不消亡也难。
**
姜大夫人一走; 许双婉着实松了一口气。
她最不想见到的就是与姜家离心。
傍晚; 许双婉往听轩堂送了一支宫里带回来的百年老参去,参是好参,举国都有名的老参; 是太行山里老农采来的人形巨参进贡进了朝廷,一共三支,皇后那只有一支,她那支分了一半给齐家手上只有半只了,她这只是圣上赏赐给她的。
她这一送去就是示弱,宣宏道收到名参,心里那口憋着的气也顺了一点,面子又上来了,这夜饭都用了半碗,菜也用了一些。
许双婉听到下人传报,点点头没有言语。
她对老公爹也难以像过去一样精心关照着了,但人她还是会好好供着,在洵林没回来之前,公爹不能出事,不能让他们兄弟之间因着这个父亲起什么芥蒂。
宣仲安晚上一归家,在府中荣养着不太管事了的老管家屠申那边派了他的小儿子过来跟长公子报了这事。
屠申之前因做错了事,被长公子责令放下了手中的管事之权退了下去,自从之后他没了二心,是一心一意只顾着长公子这边了,即便是少夫人他也没有如此忠心。
宣仲安一听妻子把参送人了,先是神色不变,等到净身就寝,他枕在药枕上闭眼道:“听轩堂用不了那么好的参,我明天把它要回来,你不要再送了。”
宝络把参赐给她,是让她拿来救自己的命的。
要回来?许双婉听了哭笑不得。
这要回来,她岂不是白回来了?这下公爹没气死也要被气死了。
“圣上赐的是黄参,如兰看过了,道是活血养精之物,不适合我吃,要不我岂会送到父亲那去?不信你问单小叔。”
宣仲安闭着眼,神情更是漠然,不置一词。
他已懒于多说。
许双婉偏头看着他,手摸上了他的脸,在心里叹了口气。
父子俩走到陌路,如今也没剩什么父子情了,从以前的在乎到现在的不在乎,这当中的一路在他心中留下了什么痕迹,她就是猜也猜不出太多吧?
但许双婉知道那当中一定很疼,就是现在他不在乎了,想来伤口还在渗着血。
“给了他,是给他服软低头,我们得为洵林和望康着想,洵林与你不一样,父亲和母亲对他一直都好,还有望康,父亲对望康也是一片真心……”许双婉的手从他的脸颊摸到嘴唇,行至下颔处时,她探过头,把脑袋枕到了他的肩头,仰躺着看着上方虚空的一点道:“你我这辈子是没法活得痛快了,好在我们一直在一起。”
他们一直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为对方着想,他们是这世上最亲的两个人。
宣仲安没说话,等到婉姬的气息在他肩头变得轻浅了起来,他开了口,道:“对不住。”
对不住了,她是他最爱的人,也是他最不对住的人。
许双婉听到了这句话,她掀了掀眼皮,最终她没有睁开眼,而是无声地笑了一下,安然地睡了过去。
有什么对不住的。
他有心,于她就足够。
她在皇宫里住的那近十个日子,是她这一年一过的最安心的几天,人生当中的风刀霜剑对她来说早已是常事,她在许家当姑娘的时候就已经在跟命运交手了,她不恐惧这些,他的心意才是最珍贵。
**
过了几日,老侯爷身体安健了不少,庄子那边婆母养了个刚半岁的小幼童,那小子是庄子里奴仆的儿子,被老夫人抱去了身边养,一家人欣喜若狂,侯府这边的管事知情了心里却犯嘀咕,觉得老夫人这是在打少夫人和小长公子的脸……
小长公子出生时,她都没带到身边养过。
但少夫人当这事没有一样,侯府的这些个得力的下人也就当作不知道这件事。
这孩子养着就养吧,在少夫人的眼皮子底下,还能养出什么花样来不成?
主子不在乎,下人不管闲事,宣姜氏那边想着儿媳妇这边不痛快心里就痛快了一些,养着抱来的小儿也养出了些生趣,这日子要比被拘在侯府佛堂里好过多了,觉得这抱来养的小儿子才是她的福星,也就真把这人当成了孙子养了起来,还跟侯府这边多要了用度。
这厢许双婉也不在乎婆母多要的那一点,但也没按她所要的如数给,就增加了一成的月例,按他们这等侯门世家孝敬老人家的份例给足,她不会亏了婆母,但也不会按婆母的意思,把个奴仆的儿子当成了世家公子给月例养,那是婆母的痴心妄想,她这般想着要是能好过一点,就由她想着去。
许双婉回来了几日,外边关于宣相夫妇把归德侯差点气死的传言渐渐平了,因归德侯的老友进府探望过老侯爷,给老侯爷和他的爱妾作了诗,诗中小妾美貌温驯,早晚跪地侍候老侯爷晨起晚歇,还哀叹自己为何不早生三十年,与君一道白头。这诗一出,很是艳煞了外面一干老百姓等,羡慕归德侯这五六旬的老人还有得此良妾。
就归德侯这福气,众人很难再去说他被儿子气死的事来,宣丞相如若不孝顺,怎么可能让老父亲的晚年过得如此之美?再说丞相对父不孝敬,那太诛心了。
半月之后,陈家的大批人马离开京城,这一场风波算是最终定了,而宣洱无声无息死于了死牢当中,宣岳普被送回到了广海反而没被处决。
宣仲安放了宣岳普一条生路,并在其走之前去见了他,与他这堂弟道:“你若是能在广海再辟出一道路走到这京城来,我就让人再用你。”
宣岳普腥红着眼冷静地看着他,朝这堂兄拱手躬腰,行了个大礼。
宣仲安没等他礼毕就转身走了,回头许双婉问起他来,宣相道:“宣家有人,但谁能走到最后,看天,看命。”
如他一样。
许双婉是觉得他还是期盼宣岳普这个堂弟有卷土重来的一天,但许双婉却并不看好……
普岳普的父亲和叔父把他的路挖绝了,广海宣府在广海这些年结仇不少,结的多是仇怨,善缘却没几桩,他能不能在换了个天地的广海那边再闯出来,那就难了。
宣岳普的命数只比他的堂兄的还坏。
这厢广海的事于广海是惊天动地,但于京城朝廷来说,只是诸多大事当中的一件,此时大军已挥进胡国大举而胜,朝廷上下举国欢庆,归德侯府头上的那一点乌云也因这个好消息顿时云开雾散。
许双婉收到了府中护卫押着望康回来已在路上的消息,听道是押着回的,她不禁跟虞娘采荷她们笑道了长子一句:“看来我们家这小公子是连家都不打算要了,回头回来了,我还生怕他走错门,不知道家里住哪个方向呢。”
钰君在旁听着,小手捂着小嘴咯咯笑个不停。
望康也不过十三岁,回到家的时候满面风尘,衣裳褴褛,脸上身上的污垢里里外外加起来至少有三四层,身上还散发着恶臭味,尤如行走江湖多年未行沐浴过一次的乞儿,府里死卫在外提着他后脖子让他穿戴好,穿上锦衣戴上玉冠再回府他宁死不干,非要一身污糟回府惹他娘心疼怜惜,他打的一手如意算盘,以为母亲见了他凄惨的模样会扑过来抱着他喊心肝儿,不会怪罪他擅自离家之罪,哪想他一进府,娘没见着,头一个见的人就是他父亲长公子,长公子一见到小长公子,二话没说抄起桌子上的戒尺就抽了他一顿,把小长公子打得嗷嗷叫,可惜他从头到尾叫得甚是凶残,也没见把他亲娘给唤来。
早得了信的他亲娘此时大着肚子在床上抱着小女儿,怜爱地跟小女儿道:“还是钰君好,长的好看,身上也干净。”
第176章
望康回来; 许双婉自然欣喜,但该训的要训,该罚的要罚,不会因欣喜而忘却一分; 但钰君作为妹妹; 看到兄长的凄惨模样; 瞠目结舌之余更是心疼万分; 母亲还未见兄长; 她就歇在兄长的院里不肯走了。
许双婉没让奴仆带走她; 让他们兄妹俩歇在了一院。
比起大家世族当中兄妹到了一定年纪的泾渭分明,她是希望这兄妹俩能更亲近点。
许双婉这厢身怀六月; 就是单久夫妇也觉得她怀胎到现在没起什么大碍也是难得; 许双婉没有过于欣喜,只盼胎儿能安健产下来。
她这点也觉得自己是迷了心窍,明明丈夫不那般盼着多子多孙,她这头却昏头昏脑地想为他多生一个儿女; 她这一为的当然是肚中儿女,另一则也是想让世人皆知归德侯府宣仲安宣长公子一生,妻贤家顺,儿女双全; 多子多孙……
她所要的还是有些苛求了; 遂许双婉对多来的事也持了平常心——总不能她苛求世事如她人意,却让世事对她一直恭谦有礼,要知就是她亲生父母也不会对她如此温和。
许双婉要的多; 但细究起来比起世人对起天地神佛和命运要的就不算多了,就算日子于别人来说是滔天风浪未有平时,于现在经久风浪的她来说是无风也无雨,没有太多值得能让她夜不能寐的。
普通人的惊涛骇浪,于久经世事站到了一定高位的人来说不过是寻常生活,不过如此,更无必要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哪天就是她身消魂散,许双婉也知道自己会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
她这一生,所得已足够。
望康虽年幼,但父母祖先不是平常人,他对命定的责任在没有人教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悟觉,在外人面前从不使小性子,只是等到母亲过了两天才愿意见他,见到他还不把他搂到怀里,从小被母亲娇养着长大的小长公子委屈不已,扁着嘴站到一角不跟母亲说话,尤自跟母亲生着闷气。
许双婉先是不理会他,等长子跟她较真,一连站了一个多时辰赌气不愿意离开,眼看脸上挂不住要愤而离去兀自生气之时,她朝长子招了招手,“小混帐,过来与娘亲说说话。”
小混帐眼睛瞪大,生气地看向她走来,气愤道:“我如何是混帐了?”
许双婉笑着搂住了他,道:“你怎么不是混帐了?”
母亲一抱,便是不是混帐也是混帐,宣望康才不在这等时候跟亲娘亲计较这等小事,额外大方地道:“你怎生说,就怎生是了。”
他男子汉大丈夫,不计妇人过。
许双婉被他逗得忍俊不禁,母子俩感情自来亲近,她如何会生望康的气?望康这性情,要是细究起来,一是承了他父亲的根骨,二是她养育的结果。
她与他父亲都是因父母的不到位人生才走得分外艰难,欠缺没得的那些,如若能行她也但愿能弥补到儿女身上。
她对望康所求不多,也就不存在失望与否,她搂着在她怀里充男子汉大丈夫的小儿郎怜爱道:“是了,多谢我儿体谅我。”
望康没想到此景,被母亲逗得闷笑不已,这下两双紧搂着她的腰,叫娘叫个不休。
他是去了外面遭了一世,才明了这世上最爱他的人是何人。
只有他的母亲在他做错事的时候不舍得责怪他的过错,还会心甘情愿俯下身来宽慰他。
他任自撒娇不已,许双婉抱着娇儿也是好笑得很,如若不是洵林的信中道侄儿像其父一般果敢狠猛,她都不敢相信那信中的人是她眼前这个撒娇不休的儿子。
望康回来,这心也是野了,三天两头的不着家,偶尔还带着钰君出去,许双婉找过女儿谈过,钰君说想跟随哥哥,许双婉便与丈夫商讨了几天,在女儿身边放了几个人,便由钰君跟兄长时不时出去一趟。
她愿女儿见多识广,在这辽阔的世间当中找到自己的路。
宣仲安不愿自己千金贵女出去抛头露面,但与他说话的是婉姬,他对她格外宽容、容忍,便也睁只眼闭只眼由着钰君出去了,且婉姬是个没事也要自省己身者,宣仲安也知至少到他的女儿这代,有此贤母教导指引着,且钰君心里有母亲听她的话,他的钰君是过的差不了的。
望康回来两月,洵林才回,直到洵林回来的几天前,许双婉才让福娘回府,弟媳妇那边本来有姜娘帮忙,福娘过去也是搭把手,哪想姜娘前些个日子病倒,亲自来了许双婉这边告罪,请福娘再帮衬着洵林那边一点,许双婉便答应了。
洵林一回来,福娘自请回侯府,姜娘是私心想福娘留在洵林的府上,但小主母不太在意,福娘又想回,姜娘留不住人,就依依不舍让福娘回了。
福娘再细心周到不过,性情绵软柔顺,但细究起来有些婆妈了,楚家琥珀乃将门之女,生性洒脱,不太喜欢福娘这等柔糯之人,再则,莫说她不喜,就是她喜欢福娘,福娘也不会一直呆在洵林的府上,她乃少夫人的人,家也在侯府,万万没有因为姜娘的私心去洵林府上的道理。
洵林回来,许双婉让小夫妻俩待到闲了来侯府一家人用顿饭,洵林第二日就来了,他带了妻子与长嫂见过,等进了长兄的书房,他与兄长道:“辛苦嫂子了。”
洵林还没回京就从他的人的口中知道了京中的诸多事端,也知琥珀在长嫂身体不便时三番两次的上门,他怜惜妻子嫁他不多时就守了空房,不忍对妻子说得过多。
且他原本就是要去地方为官的,这次大韦大战他得了奇功,更是要去地方走一遭才有益于他和家族,他想着等带着妻子在身边多些时日,等她知晓了他们侯府兄弟之间的感情,到时候再教她当中分寸也来得及。
洵林被兄嫂爱护长大,品性方端,兄嫂多年琴瑟和鸣他都看在眼里,他奉他们为榜样,即便对妻子无过多男女情爱,但对她却有着十足的夫妻之间的呵护包容之心,但他也知道兄长心中所想,又接道:“等来日我离京,我与琥珀会好好言道的,长兄且放心就是。”
宣仲安对此不置可否,宣相权倾朝野还是带着他那门那派独来独往,没泯然于中庸就是他行的就不是此道,但洵林性情温和,倒适合中庸之道,他无意让洵林从他的那条道,也就不要求洵林按照他的行事来。
“大哥?”见兄长不回应,洵林叫了一声。
“这个不要紧,她是你的妻子,你怎么管教是你的事,你嫂子只要你们夫妻过的好就成,我跟她一个心思。”宣仲安不喜楚家女,但他不会在弟弟面前表露出来,以免洵林多想,此时他另道:“无事你就去父亲那一趟。”
洵林沉默了一会,去了听轩堂。
等从听轩堂回来,他挥退下人,在沁园的松柏林里走了一阵,在不知不觉当中他想起了十年前他从姜氏学堂当中沐休回来,兄嫂在膳后带着他在园中散步聊天的岁月。
这些年间,到底是谁养育了他成人,洵林心里有数,就是因着如此,他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难受。
他不愿父母老来无依,曾想过等到兄嫂对他放心了,把母亲接到他府上去住的事,但父母到这岁数了还是不管他们兄弟,活得比他们兄弟俩轻快畅意不知几何,此时他心间的悲愤更不知要与谁言说才好。
父亲这边还在侯府,他不能不见,母亲那边他却是不想去了。
当年他都是奴仆在屋里侍候着长大,现在母亲把一介奴仆之子放在身边睡着如珍似宝,这把她的亲生儿孙们置于了何地?
洵林愤恨,他去过听轩堂听了父亲一堆对嫂子意有所指的埋怨与责怪,这厢他难掩伤心在松柏林里通走了一通,出了一身大汗过了好一会儿等到心绪平静了下来,这才去了兄嫂的主屋去接妻子归府。
楚琥珀终于待到他归,这两日她欣喜无比,根本没有察觉到丈夫的欲言又止,洵林见状就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欢喜的楚琥珀便因此错过了与丈夫头一个交心的时机。
这年九月十八,许双婉生下第二个儿子,因着此子在她肚中安静乖巧,从不折腾她这个为娘的,她一直当是女儿,等到出来是儿子,她有些失望,又有些释然。
这样也好,她这身子此生看来是不能再为丈夫产下一子了,长公子也不可能让她再生,她一生独得一个钰君也好,好好教养着不用再分心,至于儿子,就交给他们父亲了,她只管在旁当个慈母便是。
相比妻子得了儿子释怀之后的欢喜,宣仲安对这个二子却是审视多过于为人父的喜悦,他一看望康对这个弟弟喜爱不已,这日他当着婉姬的面,指着二子就跟来看母亲和弟弟的望康道:“以后你弟弟归你养。”
望康没他老狐狸父亲那般没良心,没听出当中的意来,当下小心地托着弟弟的小脑袋抱着他笑嘻嘻地道:“归我养就归我,我娘给我生的,我乐意。”
第177章
宣仲安冷然挑了下眉; 当晚就让望康带着弟弟睡。
侯府的小公子睡到半夜哇哇大叫,奶娘喂饱了奶,尿布换了干净的也不见他消停,见得兄长小长公子团团转; 后一跺脚; 抱着弟弟来找母亲了。
许双婉睡的浅; 虽说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