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兄长在上-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她第四次问这个问题了。
  陈静云点头:“是。”她轻声道:“娘,你不要想这件事了。太后很喜欢嘉宜,咱们应该高兴才是啊。”
  梅姨妈神色微变,抬手推了女儿一下:“你懂什么?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被母亲当胸推了一下,陈静云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一仰,心里几分酸楚,几分委屈:“娘。”
  以前娘还好,自打嘉宜进京以后,娘时常拿她与嘉宜做比较,可这有什么好比的呢?根本不一样的啊。
  “嘉宜都知道去跟世子和你表哥交好,你呢?”梅姨妈越想越觉得女儿不争气,“你以为嘉宜怎么能见到太后?还得太后喜欢?她又不是真的侯府千金,说的难听些,她就是沈夫人带来的一个拖油瓶罢了。她能进宫见太后,还不是世子从中牵线搭桥?”
  陈静云粉颈低垂,只低低地喊了一声:“娘……”默默祈祷母亲不要再说下去。
  但梅姨妈并不让女儿如愿:“嘉宜进京才半年,你表哥和世子就都向着她。你都在这府上住了十年了啊。你暖块石头都能暖热了,你怎就不能让他们也为你操心,为你奔走呢?”
  世子带嘉宜去见太后,让其得太后赏识。晋儿则撮合嘉宜与平安郡王。而静云,什么都没有。
  梅姨妈重重叹气,对女儿失望极了:“你在这长宁侯府,就是个外人,你知道吗?”
  陈静云心里委屈,好一会儿,才轻声道:“可我们,本来就是外人啊。”
  嘉宜虽然不是长宁侯的亲女儿,但她如果落户陆家,那她在律法上,就是长宁侯的女儿。
  而她们母女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客人,是外人。
  这一点,她心里很清楚。侯府收留她们母女,已经是对她们的恩情了。更何况,她和嘉宜吃穿用度各方面都一样,侯府从未亏待过她们母女。
  梅姨妈闭了闭眼,半晌方道:“要是你姨妈还活着就好了。”
  陈静云低头,尽量不着痕迹擦了一下微红的眼角。
  梅姨妈再次叮嘱女儿,要多到长宁侯夫妇跟前走动,与府里两个公子交好。
  这些话陈静云已经听过无数次,但还得听话应下。
  梅姨妈望着女儿,轻轻摇了摇头,心想,这个姑娘不顶用,看来还得当娘的帮忙。
  太后赏赐韩嘉宜笔墨纸砚,陆显也为其欢喜。他也不看赏赐的物品,直接夸赞。末了才压低声音问道:“太后赏赐你笔墨纸砚,是因为她知道你会写故事吧?”
  “唔。”韩嘉宜笑笑,“或许吧。”
  她想,真如大哥说的那样,太后果然是很看重她。她的确该多陪一陪那位慈爱的老人家。
  “那你得了空就赶紧写啊。”陆显略微提高了声音,“我还等着看《宋师案》的第四部 呢。” 
  听到《宋师案》的第四部 ,韩嘉宜脸上笑意瞬间消失:“没有,没有第四部。”她换了话题:“二哥,咱们还是说一说新故事的刊印吧。” 
  陆显一挥手,随口说道:“这事儿咱们不是跟……”
  “郭大”二字已到嘴边,他猛然醒悟过来,及时咽了下去,有些尴尬地看了看妹妹,临时改成:“咱们不是商量过了吗?”
  韩嘉宜点头:“是啊,是商量过了。难道咱们就没说过,近期内不会有《宋师案》的第四部 ?” 
  陆显一噎,仔细想了想:“还真的说过啊。”
  因为还要回去温习功课,陆显就没有多留,略说会儿话,告辞离去。
  走出嘉宜妹妹所住的院子后,陆显悄悄松一口气,心说,好险。他暗暗提醒自己,既然嘉宜妹妹与郭大没能成,那以后要多注意,在一方面前时,尽量少提另一个,免得尴尬或难过。
  不过话说回来,嘉宜妹妹果真好样的,连太后都喜欢。不愧是他妹妹。可惜郭大没福气,也不知这么好的妹妹,将来花落谁家。
  此时他的好友郭越,并不在平安郡王府,而是在东平公主府上。他无父无母,最亲近的就是这个姑姑。
  正值休沐日,而姑姑又有孕在身,他自然要时常探视。
  可惜不巧,东平公主进宫未归。
  郭越干脆一边与姑父孙驸马对弈,一边等姑姑回来。
  接连手谈数局后,东平公主才回府。
  孙驸马与郭越一齐站起身相迎。
  看见侄儿,东平公主笑了笑:“越儿什么时候来的?等很久了?”
  “没等多久,和姑父下了会儿棋。”
  东平公主夫妇成婚后多年无子,将侄儿当成了半个儿子,所以在他面前也无甚避讳。孙驸马直接问妻子:“公主今天进宫,见到娘娘了吗?娘娘那边怎样?”
  “见到了,我瞧着还好,就是她心绪有些不稳。”东平公主缓缓坐下,她叹一口气,端起茶杯轻啜一口,“也难怪。她进宫这么久了,才有身孕,难免想的多一些。”她想到自己,又感叹道:“刚怀孕,就是容易患得患失。”
  “只要能平平安安生产,不拘男女,都是上天的恩赐了。”孙驸马叹道。
  东平公主摇头:“最好是个皇子。宫里现在只有两个公主,到底还是冷清了一些。”
  夫妻俩说了一会儿话,孙驸马自行去忙碌其他事宜,而东平公主则笑问方才受冷落的侄儿:“你猜我今天在宫里看见谁了?”
  “孙贵妃?皇上?太后?”郭越轻笑,“侄儿猜不到。”
  “我在宫里,见到太后、皇上、娘娘,都不稀奇,稀奇的是,我看见了陆家的那个姑娘。”
  郭越心头一跳:“哪个姑娘?”
  其实,他心里已有了猜测。
  “你说哪个姑娘?长宁侯府还有几个姑娘?当然是沈夫人的女儿,叫嘉宜的那个。”东平公主含笑望着侄儿,“我去福寿宫向太后请安。她就坐在太后身边。太后拉着她的手,看样子很喜欢她。”
  郭越“嗯”了一声,勉力压下心头的慌乱和失落。他轻声道:“嗯,太后是很喜欢她。”
  他还知道,太后先喜欢她的书,后喜欢她的人。
  “姑姑再问你一回,对那个姑娘,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东平公主还不知道侄儿私下试探询问一事,有些替侄儿着急,“你如果有心,等她及笄了,姑姑替你出面讨了她过来。你如果没这个心……”
  郭越心里一酸,打断了姑姑的话:“是她没这个心思。”
  “什,什么?”东平公主美目圆睁,一脸的不可思议,“你说什么?你怎么知道她没这个心思?你,你问过她了?”
  在她这个姑姑眼里,自家侄子当然是样样都好。听到“是她没这个心思”,她意外之极,隐隐有些不信。
  郭越此时也不再瞒姑姑,简单说了自己私下询问韩嘉宜,却遭拒绝一事。
  “为什么呀?”东平公主不解,“没道理啊。”她忖度着道:“是,是不愿意做侧妃?”
  “不是。”郭越摇头,他不好告诉姑姑,他许给嘉宜妹妹的根本不是侧妃。他是想努力给她正妻之位的,只是,她不给他机会。
  “那是为什么啊?”东平公主更加纳闷了,“总得有个理由吧。”
  “她说齐大非偶,还说对我并没有其他心思。”跟姑姑说起此事,郭越心中愈发烦闷,“大概在她心里,我和陆二一样,她只把我当兄长而已。”
  侄儿脸上少见的颓然之态让东平公主大为心疼。在她的记忆中,侄儿很少流露出这种神情。她站起身,缓缓走到侄儿身边,抬手摸了摸他的发顶,柔声问道:“那你现在是什么想法?就这么放弃?还是再试一试?”
  “姑姑……”郭越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东平公主忖度着道:“兴许是她心气儿高,不愿意做侧妃。反正太后挺中意她,娶她做正妃,勉强也能使得。只是,这么一来,你侧妃的出身只怕就要再低一些了。”
  郭越脱口而出:“我不在乎那些。”
  他心说,他也不是非要娶嘉宜妹妹不可。只是,他所认识的女子中,无疑她最合他心意。如果要娶妻,他考虑的第一个人就是她。至于什么侧妃,什么出身,他则没怎么深想过。
  东平公主叹了一口气:“山路不行就走水路嘛,你也是傻,哪有直接去问她的道理?这婚姻大事,历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巴巴地去问她,人家不管心里是不是愿意,都不会答应啊。真答应,那成什么了?她现在年纪还小,要不,等她及笄了,我亲自去长宁侯府,去向陆侯爷夫妇提亲。许个正妃之位,想来不难成事。”
  “不用了姑姑。”郭越摆了摆手。
  这和正妃侧妃无关。她都明确拒绝了,何必再纠缠?
  东平公主没说话,她心疼侄儿,心想,成不成总要试试。她没想到,韩嘉宜看着清丽大方一小姑娘,居然私下里拒绝了一个郡王。真让人意外。
  东平公主府发生的事情,韩嘉宜全然不知。她闲下来整理了新故事的初稿,想到太后对自己的喜爱,便寻思着何时得了空,再去见见太后。或许她还可以给太后带一些小礼物。
  把这一想法告诉大哥后,得到了他的支持。
  陆晋略一沉吟:“太后什么都不缺,她近来最大的兴趣是看话本子。不如你搜寻一些,下次进宫给她带去。”
  “那我明天去书坊看看。”韩嘉宜心说,这个简单啊。
  “嗯,正好我明天有空,跟你一起去。”
  “啊?”韩嘉宜微怔了一瞬,眸中漾起笑意,“好呀。”
  她想,其实她自己也可以的。不过有大哥陪着,当然更好啊。她对自己说,这是因为大哥比她更了解太后。对,就是这样。


第61章 大哥
  次日韩嘉宜收拾妥当,和大哥一起乘马车出门,前往书坊。
  韩嘉宜低头寻思着太后可能会喜欢的话本,偶一抬眸,见大哥竟然在看自己,他目光幽深,不知已看了多久。她心头蓦地一跳,用手背轻轻碰了一下微微发烫的脸颊,轻声问:“大哥看我做什么?我,我脸上有脏东西吗?”
  她今天在镜子前坐了好一会儿,确定脸上是干干净净的啊。
  “没有。”陆晋摇头,极其自然收回了视线,“我只是有些奇怪。之前见你几次和你二哥出门,都乔装打扮。怎么今天穿的是女装?”
  “啊?”韩嘉宜微怔,随即便笑开了,“因为今天是跟大哥一起出来啊。”
  跟大哥一起出门,她提前和母亲打好招呼,也不必刻意掩饰容貌。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她并不是很想给大哥看到她故意扮丑的样子。
  她今天还特意打扮了一番呢。
  陆晋不知道那句“和大哥一起出来”背后的深意,他只勾唇一笑:“你这样很好看。”
  明明很寻常的一句话,他说的也平淡。可韩嘉宜却神情微微一滞,不自然的神情一闪而过。
  那一瞬间,前所未有的感觉击中了她,她没来由地一阵心慌,心脏也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对自己说:只是随口一夸而已,难道你从小到大没听过别人夸赞吗?就激动成这样?
  陆晋察觉到她神色有异,他自悔失言。现下两人名分未改,他作为兄长,说这样的话,似乎稍嫌轻浮。若因此而吓着了她,反而不美。
  于是,他轻咳一声:“以后就这样吧,不用特意换男装。你穿男人衣裳,不好看。”
  这次不是夸赞了,韩嘉宜“哦”了一声,异样的情绪瞬间消散了大半。
  她垂眸,心说,不要想太多。那是你兄长,不管你是美是丑,你在他眼里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妹妹。你在他面前,其实不必在意美丑的。
  少时马车在书坊门口停下。
  韩嘉宜掀开帘子一瞧,见是二哥和平安郡王合开的书坊,她连忙道:“大哥,换一家吧,不去这一家。”
  “为什么?”陆晋挑眉,“我记得你去过这家书坊。”
  韩嘉宜一本正经:“是啊,我去过。正因为我去过,所以我知道他们家的书不好看。”
  区区小事,陆晋也不愿拂了她的意,他吩咐车夫继续前行,换一家书坊。
  韩嘉宜轻舒一口气,又兴致勃勃问大哥太后喜欢什么。
  “太后只夸过你的《宋师案》。”陆晋一笑,“她现下喜欢你,你送她什么她都高兴。”
  说话间马车再次停了下来。
  两人先后下车,一起进了书坊。
  店小二笑呵呵迎了上来:“两位买书?买古文还是买时文?小店有珍藏版的四书,也有当朝廖公新做的策论……”
  陆晋扫了他一眼:“话本。”
  “话本啊?话本小店也多啊。”店小二热情洋溢,“《青娘》、《艳曲》……”
  陆晋听着不像话,他眉心几不可察地一皱,又很快松开,沉声道:“我们自己看,你不必招待了。选好了会告诉你。”
  书商中流传一句话“卖古文不如卖时文,卖时文不如卖话本”,所以书坊里摆的最多的就是话本。
  书坊西北角,摆满了话本。
  韩嘉宜秀眉微蹙:“大哥,咱们要好好挑一挑了。”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书坊西北角。
  那边有个人背对着他们而站,忽的一回头,手里的书直接撞在韩嘉宜身上。
  她下意识后退了一步,只听“啪”的一声,书册落在地上。她连忙弯腰去捡,一眼看到封皮上《宋师案》三个大字,她不由地轻笑。
  她的手还没碰到书,早有人先她一步将书捡了起来。
  韩嘉宜抬起头,待看清那人的面容后,她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徐师兄……”
  对方嘴唇轻颤,眼神晦暗不明:“嘉宜。”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陆晋甚是惊讶,这人认得嘉宜?怎会用那种哀伤的眼神看她?他微眯起眼,打量这个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男子。
  只见他大约二十上下,一身青衫,做书生打扮,相貌清俊,气质儒雅。而看他的神情,显然和嘉宜是旧识。
  陆晋轻咳一声,用眼神询问嘉宜:这是谁?
  短短数息间,韩嘉宜心里闪过许多旧事。她后退一步,郑重施了一礼:“姐夫。”她神色如常,轻笑着问:“姐夫何时来的京城?秀莲姐和二叔二婶也来了吗?”
  陆晋双目微阖,此时哪里还不明白?这人只怕就是那个和她曾经有过婚约,后来娶了她姐姐的睢阳令的公子。
  她一声“姐夫”话音刚落,徐玉树甚至没听清她后面说什么,就双眸泛红。他沉默了一会儿:“刚来京城。他们都没来,就我和几个下人来的。我爹修书给京城的方先生,让我拜他为师。我……我……”他咬了咬牙:“你在京城过得好不好?我……”
  “谢姐夫关心,一切都好。”韩嘉宜状似无意强调了“姐夫”二字。
  “我,我看到《宋师案》出了第三部 。”徐玉树眼神微黯,“我,我没想到会在这儿看见你……” 
  陆晋双目微敛,心中火气蹭蹭直冒。这个徐玉树怎么回事?名分定下,他已经是她的姐夫了,怎么还一副想纠缠她的样子?而且,他为什么特意提《宋师案》,是不是他很早就知道了,澹台公子就是嘉宜?
  嘉宜的这个秘密,究竟还有多少人知道?
  重重咳嗽一声,陆晋沉声道:“嘉宜,你到底要选什么书?”
  “啊?”韩嘉宜下意识回眸,看见大哥面无表情站在她身后,她莫名感到心虚,声音也不自觉降低了,“你看着就好啊。”
  徐玉树这才注意到她身后站着的人。
  那人长眉入鬓,目若点漆,英俊而冷峭。当他视线落在嘉宜身上时,眼神却柔和下来。二从嘉宜和他说话的神情来看,两人明显甚是熟悉。
  徐玉树心中一动,一瞬间想了许多。他望着陆晋,轻声道:“你,你待她好一些。”
  莫要伤害了她。
  韩嘉宜有些不解,大哥已经待她很好了啊。再说,徐师兄是她堂姐夫。论亲近,远不及大哥。他说这样的话,不奇怪吗?
  陆晋双眉紧锁,目露冷意。
  徐玉树努力扯了扯嘴角:“你们忙,我,我先过去。”他把《宋师案》紧紧抱在怀里,绕过他们,丢给店小二一锭银子,也不让找零,直接大步向书坊门口走去。
  韩嘉宜莫名其妙,回身望着他离去。
  走到门口,徐玉树身体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他扶着门框站好,又理了理衣衫,才一步步走了出去。
  韩嘉宜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却见大哥正似笑非笑,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她。
  轻嗤一声,陆晋问道:“怎么?不舍得?”
  韩嘉宜抬眸斜了他一眼,觉得这话说的太奇怪了,但还是回答:“什么不舍得?他娶了秀莲姐,就是我姐夫。我不舍得他做什么?”
  陆晋“嗯”了一声,他也知道自己方才那句话问的不对。然而看那个徐公子竟用那种哀伤、缠绵、热切而又歉然的眼神看她,他心里刺得慌。
  嘉宜曾说过她与徐公子有过短暂婚约一事,他当时意外、惊诧,但那是特殊时期,他也没有多想。今天见他们站在一处,那人神情古怪,而嘉宜又在发怔。他庆幸他们婚约未成之余,还有些莫名的酸涩夹杂其中。而徐公子又以托付者的口吻让他待她好些,更让他心中不悦。
  韩嘉宜还不知道大哥此时的想法。她叹了一口气。她八岁认识徐玉树,距今已有七载。她来到京城,以为与睢阳诸人再也不会相见,却不料在书坊见到了他,一时间勾起不少前尘往事。
  曾经有一段时间,她还真以为她会嫁给他,做他的妻子。
  不过后来她就知道了,他会是她的姐夫。
  不管怎么说,亲眼看见徐玉树活着,而且还面色红润,精神不差,都不是一桩坏事。
  她收敛了种种情绪,低头匆匆翻看话本。很快选了几本,扬起书问陆晋:“大哥,你看这几本怎样?”
  陆晋还想着方才的事情,随口应道:“好。”
  “那就它们了。”韩嘉宜粲然一笑,抱着书走向店小二。问明价格后,她自袖袋里取出钱。
  陆晋皱眉,沉声道:“我来。”
  她跟他一起出门,怎么能让她付钱?
  “不啊,我自己来就行。”韩嘉宜冲他笑笑,“既然是我送给她的,那就应该我买啊。”
  陆晋垂眸,不再坚持。
  原本在陆晋的计划中,他们买好了话本,还能去别处逛逛。但走出书坊,韩嘉宜就直接道:“大哥,咱们回去吧?”
  她笑意盈盈,征询他的意见。陆晋虽然还在气闷中,但望着她隐含笑意的双眸,他说不出拒绝的话,点头:“好。”
  回家途中,马车居然比来时还要快一些。
  韩嘉宜将新买的话本放在膝头,匆忙翻阅,查看是否有不妥之处。
  从陆晋的角度,能清晰地看到她几近完美的侧颜。光洁的额头,浓密的睫羽,挺秀的鼻梁,形如红菱的小嘴,纤巧的下巴,以及一小段白皙美好的脖颈……
  再往下……
  陆晋心中一凛,不着痕迹移开了视线。
  他双目微敛,片刻后,才将目光转到了她的脸上。她神色如常,快速翻阅话本,显然并没有因为那个徐公子而受到太多影响。
  他松一口气,继而又暗暗道一声惭愧。
  她的亲事又不是她自己定的,那时她还不足十岁。而且那桩亲事还让她多受了不少欺负……
  他该心疼她怜惜她,而不是因为她早年的一桩亲事而生闷气。他轻叹一声,忽的想到:她还不知道他生闷气了。
  这么一想,他觉得自己好笑之余,又隐隐有些心酸。
  不过很快,他就安慰自己:待名分改了,他就寻个机会向她坦诚心意。
  在这之前,他可以对她好一些,再好一些。最好让她永远也离不开他。
  他们回府之后,韩嘉宜将这几本话本子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发现并没有太后不能看的东西。这才完全放下心来,准备寻了机会,再次进宫拜见太后。
  可惜接下来的几日,大哥一直很忙。
  韩嘉宜第一次进宫见太后时,太后曾经赠予她一块玉牌,方便她随时出入皇宫。可她还是更愿意在大哥的陪同下进宫。
  如果单单是她一个人,她并不大想进宫。
  事实上她对皇宫的怯意并未退去,只是有大哥陪着的话,她胆气会足很多。
  如同太后所说的那样,皇帝想要为宣王挑选嗣子。皇帝很重视这件事,胞兄的嗣子不能太差了。他叮嘱陆晋,好好查一查那几个备选的宗室成员,务必将他们的性情喜好、人际关系查得清清楚楚。
  陆晋心知只要宣王的嗣子定下,那距离嘉宜更换身份就不远了。他心中不自觉生出几分期待,对这件事更加上心。
  如此一来,不免早出晚归,愈发忙碌,也无暇去顾忌长宁侯府的事情。
  但他并不想因为公务繁忙而与嘉宜疏离。——可别两人名分变了,她反倒和他疏远了。
  他现在还不能明示他的心意,但能想法子让她多想起他一会儿。
  是以,韩嘉宜近来时常收到大哥使人送来的一些好看的游记、杂谈……
  这其中的一大部分,韩嘉宜都很喜欢。但她不大明白,大哥为什么要送她这些。非年非节,她又没向他讨要。
  她想不通,而且又有好几日没看见大哥了,她问也无从问起。想了想,她在与静云聊天时,旁敲侧击说起大哥给她看游记的事情。
  她内心深处,隐隐约约想知道,这单单是她一个人有的,还是人人都有。
  陈静云愣了愣:“游记吗?或许大表哥是怕你烦闷。我以前看过几本游记,挺好看的。”
  韩嘉宜皱眉,尽量自然地问:“大哥这次没让人给你送吗?”
  “没有。”陈静云摇了摇头,继而轻笑,“我有点怕大表哥,见了他也总躲着他,他就算借给我看,我恐怕也不大敢的。”
  韩嘉宜沉默了一瞬,认真道:“其实大哥人很好啊,你不要怕他。”
  陈静云有些哭笑不得:“我知道大表哥不是坏人,可我就是害怕啊。”
  她五岁时随母亲进长宁侯府,第一次见到大表哥时,他小小年纪,惩治刁奴,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也磨灭不去。
  她自然知道大表哥外冷内热,对家人很好。可她就是害怕啊,见了他不自觉胆怯。这她也没办法的啊。
  韩嘉宜轻叹一声,心中满是遗憾。大哥明明是很好很好的人,可惜静云却惧怕他。
  她想,不过没关系。她知道他的好就行了。
  静云只坐了一会儿就起身离去了。
  韩嘉宜翻看着大哥教人送来的游记,才看了一会儿就有些出神,不知大哥这会儿在干什么。
  重重叹一口气,她合上书,开始思索给娘亲的生辰贺礼。
  沈氏的生辰在三月中旬,她与丈夫长宁侯商议:“要不,趁着我生辰,多请些女客?”
  “你既然想大办,那就大办啊。”长宁侯不以为意,“又不是什么大事。你是当家主母,这事儿你自己做主就好。”
  沈氏嗔道:“你当我想大办?我还不到正经办寿的年纪呢。真大办了,只怕要有人笑我轻狂了。”她停顿了一下,续道:“我想多请些女客,是有缘故的。”
  长宁侯本欲说一句:“你就算真想大办也没关系。”但到底是没说出口。
  沈氏轻叹一声,慢慢分析给丈夫听:“世子前些天说,太后多半要抬举嘉宜,让咱们先别急着给她议亲。那行,嘉宜的事情先不说。静云呢?静云年前及笄,因为临近年关,来观礼的人不多,整个京城,知道她已经及笄了的人也不多。”
  长宁侯轻轻“唔”了一声。
  “梅姨妈毕竟是寡妇,平时深居简出,不大与人来往。静云大了,该议亲了。她住在咱们府上,于情于理,咱们都得帮忙张罗一下。”沈氏给丈夫斟了一杯茶,“虽说最后还是梅姨妈拿主意,可咱们也要出一份力是不是?我想,不如借着我生辰,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家有姑娘正待字闺中呢。”
  “行,就依你。”长宁侯笑了笑,“我平时也多留意一下,看有没有出色的后生。”
  夫妻俩合计一番后,沈氏找个机会,去见了梅姨妈,简单提起此事:“过几日我生辰,我下帖子请了不少女客,你让静云好好准备一下。静云大了,该议亲了。”
  梅姨妈精神一震,笑道:“是呢,我还当她是小孩子呢,这一转眼就成大姑娘了。”
  沈氏要忙府中内务,没有久留。
  她刚一离去,陈静云就从韩嘉宜那儿回来了。
  细细打量着女儿,又想了想嘉宜,梅姨妈双目微阖,心说,是的,静云大了,该议亲了,该在那些身份尊贵的女客们面前露露脸了。
  陈静云发现,随着沈夫人生辰的到来,娘心情似乎好了很多。她就知道,娘的心病是她的亲事。一旦发现她亲事可能有着落,娘就会欢喜起来。
  不过,不念叨着让她处处与嘉宜比的娘亲,她还挺喜欢的。她小时候,娘也是很开朗爽快的一个人啊。
  心情不错的梅姨妈甚至还做了不同的糕点,让她送给表哥和嘉宜。
  陈静云见糕点精致,给嘉宜的睢阳糕点,给表哥的则是先前梅家的点心。她心知这是娘用心做出来的。
  她心想,娘要是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不会取名字。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徐玉树。
  不要担心,都是助攻。
  我在加快节奏,争取让助攻们快些起作用。


第62章 心跳
  梅姨妈让静云送糕点过来,韩嘉宜忙连声道谢:“梅姨妈有心了,代我谢谢她。”
  陈静云笑着摆手:“我娘平时闲着无事,就爱学着做糕点。不过这次我瞧她做的不多。大概是新样式,急着让你尝尝。若你觉得好吃,她再多做些。”
  她这次带给嘉宜的虽精致,分量却极少。她说着打开了食盒。
  素瓷碟子上摆放了一红一绿两小块糕点,甚是精致。
  “你快尝一尝。我也不是睢阳的,不知道睢阳那边的糕点该是什么样。”陈静云眉眼含笑,殷切而期待。
  “好啊。”韩嘉宜轻笑,心说,怎么感觉自己有些像试吃的?
  她洗了手,尝了一块红色的,入口即化,甜而不腻。虽然和睢阳的风格不同,但也别有一番风味。待口中糕点咽下,她由衷称赞:“好吃呢,你也尝尝。”她将碟子向静云推了推。
  “是吗?”陈静云眼中笑意更浓,却摆了摆手,“我总共就送来这么两块儿,自己再吃一块儿,算什么啊?反正我娘还要再做呢。你尝吧。我听我娘说,味道不一样的。”
  韩嘉宜心说有理,她点了点头,也尝了另一块儿,确实味道不同:“嗯,味道不一样,不过也很好吃。”
  “是吧?”陈静云眼睛笑成了一弯月牙,“那我跟娘说,让她多做一些。”
  她没有久留,略坐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去。回去后看见母亲,笑嘻嘻道:“娘,那两块糕点,嘉宜都尝了,说好吃呢。”
  “她都吃了?”梅姨妈轻声问,“两块都吃了?都说好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