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兄长在上-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见韩嘉宜,他匆忙打了个招呼:“嘉宜妹妹早,我要去书院了。”
见他行色匆匆,韩嘉宜也不好直接拦下他说正事,只点了点头:“二哥路上小心。”
反正二哥让她慢慢想,等下次见到他或者平安郡王,她再仔细分说也就是了。
在接下来的几日,韩嘉宜专心整理手稿,莫说在书院读书的二哥,连大哥她都没见到。
陆显休沐回来,直接就去找了韩嘉宜,他先是问起书稿,接着又谈起在书院的生活。良久之后,才问道:“那件事,你想的怎么样了?”
这几天,郭大一直在他耳边有意无意提起。他也想知道,嘉宜妹妹思索的如何了。
韩嘉宜正色道:“正想跟二哥说呢,我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不合适。”
“怎么说?”
“还是那些原因啊,齐大非偶,我高攀不上。”韩嘉宜望着二哥,不紧不慢道,“我只把他当成是二哥的朋友,没有一丁点男女之情。”
陆显笑意微敛,他皱眉,打量着妹妹,好一会儿才道:“你说的是真心话?”
韩嘉宜点头:“嗯,我还能对二哥说假话吗?”
“果真是瞧不上郭大?”
“不是……”韩嘉宜有些哭笑不得,“不是瞧不上,就是不想……”
陆显挥手,打断了妹妹的话:“我明白了。”
韩嘉宜觑着他的神色,小心问道:“二哥,你生气了?”
“没有。”陆显果断摇头,“这有什么可生气的?”
只是觉得很遗憾罢了。
一个是他妹妹,一个是他最好的朋友。郭大又是很认真的样子,他还以为能成呢。
韩嘉宜瞧着他:“没生气就好,我还真怕你会生气。”
“你看不上他,是他没福气,我生你的气做什么?”陆显双手抱臂,“不过,你是真的决定了吗?其实你说的那些,都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
他到底还是有些不死心。在他看来,郭大真的算是不错了。而且,在世人眼中,郭大恐怕要比他强上很多。而嘉宜妹妹,竟然丝毫不动心么?
“我知道,我知道。”韩嘉宜微微一笑,“我都明白的。”
陆显长叹一声:“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比如我其他好友……”
韩嘉宜定定地望着他,小声道:“二哥,我还没及笄呢。”
陆显一噎,继而胡乱摆手:“啊,对,你说的是。放心,我会帮你转达。”
他也不等到休沐日结束了,告别嘉宜后,直接去平安郡王府寻找郭越。他也不多寒暄,开门见山:“她不同意。”
“什么?”郭越愕然,片刻后,他才反应过来好友指的是哪件事,涩然问道,“为,为什么?她有没有说为什么?”
“她说,齐大非偶。”陆显也不瞒他,“还说对你没有男女之情,大约只把你当兄长。”
郭越皱眉,甚是不解:“你没有告诉她吗?我会努力让她做正妃?”
陆显摊手:“说了啊。”他心说,他说的可不止这些,他那天把郭大的优点几乎夸了一个遍。拍了拍好友的肩膀,他笑道:“算了,她既然不同意,那就算了吧。”
郭越不说话,心想:算了?怎么能算了呢?他第一次想娶一个姑娘,怎么能就这样算了?陆二给的理由并不能说服他,他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
见好友似是心情低落,陆显颇为豪气:“别多想了,要不,我陪你喝两杯?”
“好。”郭越点头。
于是,两人推杯换盏,不多时都有了些醉意。
陆显虽然微醺,可到底没胆量醉酒后滞留外面。他喝了一碗醒酒汤,急匆匆乘车回府。
然而马车停在长宁侯府外,他刚一下车进府,就看见了大哥。
陆显一激灵,酒意消散了大半。他故意站得远些,冲其行了一礼:“大哥。”
微风将身上的酒气吹到陆晋鼻端,他长眉拧起,不由地想到嘉宜所说的,二弟劝她答应郭越提亲一事。他目光沉沉:“你都是定了亲的人了,要好好读书、早些考取功名,不要胡闹!”
“啊。”陆显低呼一声,心里暗说不好,面上却十分受教的模样,“知道了。”
陆晋又看他一眼,略微缓和了神色:“以后多读书、少饮酒。”停顿了一下,他佯做无意,提了一句:“也别经常去闹嘉宜。”
陆显也不去细想大哥话里的意思,连连点头:“嗯嗯。”他指了指自己院子的方向:“那我先过去了?”
见大哥点头,陆显暗舒一口气,匆忙离去。
而陆晋则双目微敛,掩住了眸中的复杂情绪。
他已经好几日没回府了。自从那一夜,他生出了想娶她的念头后,这心思就像生了根一般,牢牢扎在他心间,再也清除不掉。
第59章 想法
陆显回到府中,正是用晚膳的时候。可他饮了酒,身上有酒气,也不敢往父亲继母身边凑,只推说在平安郡王府上已用过饭,自己则回房沐浴后倒头就睡。
长宁侯夫妇不疑有他,招呼陆晋与嘉宜用饭。
韩嘉宜略一思忖,就猜出了二哥去平安郡王府的缘由。——算算时间,他刚从她那儿离开,就直接去见郭越了,肯定是替她转达意愿了。
思及此,她莫名有些心虚,下意识抬眸看了大哥一眼,继而低头用膳。
只是一眼,就让陆晋心头一跳,不自觉向她看去。而彼时,她已低下了头。他目光在她侧脸上凝滞了一瞬,就又若无其事收回了视线。
双目微敛,他清楚地意识到,他已经无法忽视她对他的影响。
用过晚膳,沈氏留下女儿说话。
陆晋略一犹豫,则先行去了书房。他慢悠悠的,将四盏灯一一点燃。
望着跳动的灯光,他不由地想到那夜在这里他们两人的对话。
他想娶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以他们现下的关系处境,他们若想结为夫妻,则所要走的每一步路都会艰辛无比。
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不仅仅是律法的禁止,还有舆论和伦理道德。
律法方面好操作,每年八月,官府重新造册入籍。届时不让她以长宁侯继女的身份落户陆家也就是了。真正难处理的,是悠悠众口,以及嘉宜的心。
她进京半年,数次以陆家继女的身份出现,在旁人眼中,她就是他的妹妹。即便她户籍落在了别处,恐怕也很难改变旁人的看法。
她并不是那种能一点也不顾忌旁人眼光的人。而他也不舍得她被旁人指指点点。
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他在乎她的。所以,他要尽快处理掉那些难题,使他们之间没有外部阻碍。
动心的人是他,生出那种心思的人,也是他。在没有解决所有难题之前,他不能让她陷入和他一样的境地,也不能让她感到丝毫困扰。
他想要她,在亲人的祝福下,心甘情愿地嫁给他。
如果他的求娶,带给她的是痛苦而非幸福,那又有什么意思?
距离她正式迁入户籍还有半年左右,留给他的时间,并不算多。
此时韩嘉宜正在母亲房中,陪母亲说话。
沈氏今晚特意留下嘉宜,是为了商议其及笄礼一事。距离五月初九,韩嘉宜的及笄礼,还有不足三个月,也到了该准备的时候。
这是女儿在自己身边的第一个生辰,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所以沈氏十分重视。她冲女儿笑道:“你五月及笄,规格就比照着静云,好不好?”
嘉宜虽是她亲女儿,但静云自小长在府里。从去年嘉宜进京到现在,两个姑娘的吃穿用度,各方面都没有太大差别。
“好啊。”韩嘉宜对此没什么意见。
“你有没有相熟的朋友?娘好提前下帖子。”沈氏轻笑。
“左不过是表姐、静云、顾小姐她们……”韩嘉宜随口说道。
她来京城才半年左右,还有一段时间闭门不出。真正能称得上朋友的也没几个。
沈氏轻叹一声:“是了,想来你的手帕交都在睢阳。”她说着取出薄薄的几页纸,递给女儿:“你瞧一瞧,赞礼、赞者、有司、正宾……可都还满意?”
韩嘉宜随手翻了翻,见都是些熟名字,大约都能对的上。她点头:“很好啊,其实这种事情,娘做主就好了。”
“什么娘做主就好?”沈氏嗔道,“这可是你的及笄礼,一生只有一次的,是姑娘家最要紧的生日。及笄以后,就是大姑娘了,可以许亲了。一点都马虎不得。”
“娘不是说要多留我两年么?”韩嘉宜转了转眼珠,故意道,“这就急着发嫁了么?”
“不是急着发嫁。”沈氏皱眉,“肯定是要多留你几年的,不过该张罗的也要张罗了。姑娘家珍贵的年岁,也就那几年。如果真有好的,可以先定下。”她定了定神,又道:“除了你,还有静云,两个姑娘,都到了该许亲的年纪。”
韩嘉宜“哦”了一声,没再说话,她没有告诉母亲平安郡王私下提亲一事。反正她已经拒绝了。
同母亲略说了几句闲话,她起身告退。
本欲直接回房休息,然而在途径书房时,她远远看到书房的灯,以及映在书房窗户上的大哥的身影。
韩嘉宜心念微动,站在书房外敲了敲门:“大哥?”
耳畔忽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而那声音的主人此刻还浮现在他脑海里。陆晋精神一震,直接打开了门,目光灼灼,直视着她:“嘉宜。”
他黝黑的眸子如深潭,倒映着她的身影。
韩嘉宜不觉微怔了一瞬。她压下心头的异样情绪,轻声问:“大哥还没回去吗?”
双目微敛,陆晋将门开的更大了一些,做个“请”的手势:“进来说话吧。”
不等她有动作,他便率先走进了书房。
韩嘉宜也不多想,紧随其后。
熟悉的书房,熟悉的四盏灯,熟悉的大哥。
韩嘉宜想了想:“大哥,今天我托二哥告诉了王爷我的想法。对王府和咱们家的交情,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陆晋“唔”了一声,摇头:“那倒不会。婚姻结两姓之好,即使结不成亲,也不至于交恶。你不必有这方面的担心。”他停顿了一下,状似无意说道:“不过,既然拒绝了人家,就该有意离得远一些,免得人家误会还有念想。”
“这我知道。”韩嘉宜笑笑,她瞧了陆晋一眼,好奇问道,“大哥在做什么?是有公务吗?那我就不打扰了。”
她今晚没什么问题要问他,她敲门,只是想亲口告诉他,她已经明确拒绝了平安郡王。
“不是公务,是在看话本。”陆晋说着扬了扬放在桌角的书。
韩嘉宜定睛一看,竟是《宋师案》。她低低地“咦”了一声,脸颊微烫,心里有几分不自在:“大哥怎么看这个啊?”
以前他看她的话本,甚至给出不好的评价,她也只是生气难堪,或是不服输,一心想获得他的肯定和赞扬。而此刻得知他在看《宋师案》。她的第一反应却是难为情。
她的话本,不可避免带有她的思想。而她并不愿意让他通过她的话本窥探她的内心。
明明以前,她没想过这些的。
她双目微阖,心想,大哥太好了。我肯定是不想让他看见我的一丁点不好。
陆晋盯着她,不答反问:“嘉宜还记不记得太后?”
“啊?”韩嘉宜抬眸,清澈如水的眸中满是惊讶,“记得啊。”
那是太后啊,她又怎会不记得?
“我想明天带你去见太后。”陆晋不紧不慢说道,“明月郡主近来在宫外养身体,太后孤单的很。听说三本《宋师案》,她已经看了不下十遍。其他的,又入不得她的眼。自从上次一别,她时常念叨你。只要看见我,就让我带你进宫……”
说到这里,他勾了勾唇角,轻轻一笑:“正好我明天没什么事,带你进宫一趟,你觉得怎样?”
韩嘉宜迟疑:“明天吗?”
其实对进宫这件事,她有些紧张,也有些胆怯。毫无疑问,太后是位很慈爱的老人家,而且那还是将大哥养大的外祖母。论理,她确实该拜访的。但她对皇宫里,除却太后以外的其他人有惧意。
比如皇帝,比如先时住在宫里的明月郡主……
不过,有大哥陪同的话,应该无碍吧?
她很相信大哥,她也确信大哥不会害她。
陆晋见她迟疑,改口道:“你如果明天有事,那后天也行,大后天也可以。”
“不是,我明天没事,明天行的,大哥。”韩嘉宜笑了笑,有些狡黠,“说起来我倒险些忘了,我还有太后这么一座靠山呢。”
“可不是?”陆晋长眉一挑,“你多往她跟前走走,只怕在她心里,能把她的一众孙子孙女给比下去。”
太后活着的儿子只有今上一人,而当今皇帝后宫只有一后数妃,迄今为止,只有两个公主。不过太后名义上倒有几个孙子孙女。
韩嘉宜笑着摇头:“这我可不敢。我一个平民丫头,怎么能跟龙子凤孙们比?”
陆晋只笑了一笑,心说,你还真不比他们差到哪里。他们也不过是血统上占些便宜罢了。他略一沉吟,终是忍不住道:“嘉宜,你快要及笄了,对不对?五月……”
“初九。”韩嘉宜接道。
“对,五月初九。议亲的事情,其实可以先不急。”陆晋看似有理有据分析,“你现在是长宁侯的继女,这身份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如果得了太后青眼,那你能选择的范围,可就大多了。你若是能靠自己的本事,挣个诰命,那就更加了不得了。”
大哥一本正经地和她讨论议亲事宜,韩嘉宜莫名感到不自在。
大哥说什么?挣个诰命?诰命是好挣的吗?她何德何能,可以吃朝廷俸禄,有诰命身份?就凭会写几个话本子?还不如将来靠夫婿封诰可能性更大一些。
韩嘉宜对此有点不大相信,不过对于大哥所说的,先不要急着议亲这一点,她颇为赞成。她刚刚熟悉了侯府的环境,不大想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而且,凭自己封诰无疑比依靠他人要强上许多。
“我得了空给父亲和沈夫人提一下,太后很喜欢你。”陆晋缓缓说道,“让他们先别急着给你定亲。”
当然,最好在她及笄之前,他就能把身份问题给解决掉。
韩嘉宜也没多想,只点了点头:“嗯。”
时候不早了,陆晋熄了灯,送嘉宜回去。
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韩嘉宜早早收拾妥当来到正房。远远的,就看到二哥在冲她招手。
她快步过去:“二哥。”
“话带到了。”陆显小声道,“你的意思,我尽数给他说了。他看着怪不高兴的。你不知道,我昨天还陪着他喝酒了,怕爹娘看出来,我晚饭都没吃。”
韩嘉宜闻言轻笑:“那你等会儿早饭多吃些。我还以为你真的在他们府上用过饭了呢。”
“没。”陆显摆了摆手,“人喝酒的时候,哪有心思吃饭?”他瞥了一眼妹妹,“咦”了一声:“你今天穿的好看,要出门吗?”
韩嘉宜正要回答,丫鬟便请他们去用膳。
用早饭时,长宁侯提起陆显的功课的事情。于是,早饭结束后,陆显就耷拉着脑袋更父亲去了书房,也早忘了先时的问题。
而韩嘉宜则同母亲打一声招呼,随大哥出了门。
马车行的飞快。
陆晋主动与她搭话:“也不用紧张,宫里的规矩,上次我都跟你提过。而且,还有我呢。”
韩嘉宜嫣然一笑:“我知道的。”
不多言,不妄语,不吃不喝,穿上那件能箭矢不入的衣裳,又有大哥在身边,其实也没什么危险的。
太后念叨了澹台公子许多天,好不容易今天得见。她心情甚好,拉着韩嘉宜的手,连声叹道:“好像又高了一些,也更漂亮了。”
韩嘉宜微微一笑:“太后也更精神了。”
“不精神,不精神。”太后连连摆手,“一直盼着《宋师案》的第四部 ,日也盼,夜也盼,哪里精神得起来啊?”她稍微压低了声音,颇为神秘的模样:“哀家听晋儿说,你这些天一直在忙着写故事,是《宋师案》的第四部吗?”
“不是《宋师案》。”韩嘉宜如实回答,“是全然不同的新故事。”
“新故事呀?”太后意外,不过仍很感兴趣,“是什么样的新故事?跟哀家说一说吧。能说吧?”
“能。”韩嘉宜点头,简单概括了一下新故事。
太后边听边点头,末了又忍不住问:“写了多久了?写出来多少了?什么时候能刊印?哪家书坊有卖?是不是有点少……”
她接连问出许多问题,殷切而期待,不像是高高在上的太后,反而和普通的书客并无太大差别。韩嘉宜紧张情绪顿消,知道太后是真心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写的话本,她不由地生几分亲近的心思来。
这还是大哥的外祖母呢。
韩嘉宜笑了一笑:“其实真正动笔没多久,主要是前期构思花的时间多。故事初稿已经写完了,的确不算长。当然,如果后面有灵感,会出第二部 。”
“是该出第二部 ,不过《宋师案》呢?”太后微微皱眉,叮嘱道,“《宋师案》的第四部,也得写啊。宋大人心细如发、断案精彩。为什么不让他一直断下去呢?这种好官,就该把他的故事全都写下来嘛。”她瞥了一眼在一旁的陆晋,笑道:“也好让晋儿他们学学。”
见太后仍惦记着《宋师案》,韩嘉宜有些想笑,有些无奈,又有些动容。她轻声道:“以后有机会了写,不过大哥不用学话本。”
话本里的故事,毕竟是她虚构的。哪有让真人学话本的?
“这可是你说的,有机会了就写。”太后忽道,“哀家记性好着呢,晋儿也在,让晋儿也做个证……”
话未说完,她便笑了起来。
旁边宫人内监纷纷侧目。
自明月郡主受伤出宫疗养以来,很少见到太后这般开心过。她也只是在皇帝来请安,或者陆世子来看望时欢喜一些。像今日这样大笑,已经许久没看到了。
大约太后是真的很喜欢韩姑娘。
正说着话,忽有宫人来报,说时东平公主求见。
太后收敛了笑意,端庄慈爱:“让她进来吧。”
韩嘉宜看一眼陆晋,用眼神询问他,是否需要回避。
陆晋尚未开口,太后反倒先笑起来:“你瞧他做什么?东平是他姨母,他不用避嫌,你也不用。你见过东平吧?”
“参加过东平公主举办的诗会。”
“那你肯定夺魁了。”太后脱口而出。
韩嘉宜赧然,她摇了摇头:“没有。”
只得了个第五啊。
正说着话,东平公主在宫人的陪同下慢慢进来。
东平公主怀孕数月,大多数时候在家中静养。宫里的孙贵妃是驸马的妹妹,新近有孕,托人带话想见嫂嫂。东平公主不放心小姑子,就亲自到宫里走一遭。
好好宽慰了孙贵妃许久,待其情绪稳定下来,东平公主才离开。然而进宫一趟,不管怎样,她都需要去探望太后。
在太后这里看见外甥,东平公主并不意外。然而看见坐在太后身侧的韩嘉宜,她不由地微愣。
太后很喜欢韩嘉宜?
韩嘉宜随着陆晋一起向东平公主施礼。
东平公主回过神:“不用多礼,不用多礼。”
太后今日心情甚好,眸中笑意遮掩不住,眉梢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口中却道:“你现在身子重,没事不要老往宫里跑了。哀家这儿一切都好。你该好好养着。”
东平公主笑了:“回太后话,是好好养着呢,不过也要适当走动走动。”
太后点头:“那就听太医的。太医说怎么好,咱就怎么着。”
随后,太后又同东平公主说起育儿经,东平公主甚是受教的模样。
韩嘉宜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兴趣,但仍面带微笑听着,偶尔抬眸瞧大哥一眼,又快速移开视线。
她自以为隐秘,却不知一切都落在陆晋眼中。
东平公主没有久留,很快告辞离去。
太后重新与韩嘉宜说起先前的话题,许久之后才点头允她回去,颇为不舍。
末了,太后又将外孙拉到一边:“闲了多带她进宫几次,你这妹妹,哀家很喜欢。”
“喜欢?”陆晋挑眉,低声道,“既是喜欢,那太后认了她做孙女,怎么样?”
第60章 谋划
“做孙女?”太后讶然,她瞧了一眼在不远处等待陆晋的韩嘉宜,又收回了视线,“你糊涂啦?你是哀家的外孙,她是你妹妹。那她也能算作是哀家的孙辈了,有必要再特意认了当孙女?”
陆晋垂眸,一字字道:“有必要。”
太后微怔,凤目微眯,细细打量着外孙,见其神情严肃,立时意识到他不是在打趣说笑。她皱眉,收敛了笑意:“你是认真的?”
“是,当然是认真的。”陆晋声音很轻,“太后不是想让她多陪陪你吗?认了孙女,那她就能名正言顺陪在太后身边了。”
太后沉吟:“晋儿,哀家知道,你与你这个妹妹关系亲厚,想替她讨点封赏,这无可厚非。只是哀家若要认孙女,那不是小事。当初认宝儿,她上了玉碟、昭告天下,才真正算是哀家的孙女。”
陆晋双目微敛:“晋儿知道此事麻烦。”
“不止是麻烦。”太后摆了摆手,“就算不上玉碟,给她封个郡主、县主,只当是干孙女。那也得有个名目啊。你当哀家看上谁,就能把谁拘到身边吗?”
陆晋当然知道此事不易,但无论如何,他都需要去争取,去尝试。
太后轻叹一声:“不过长这么大,第一次向要哀家讨要什么。难得你开口,哀家自然教你如愿。”
陆晋闻言一喜,当即长长一揖:“多谢太后了。”
“你多带她到宫里走走,哀家寻个合适的机会,跟你舅舅提一提,说哀家和她投缘,想把她留在身边。”太后想了想,又道,“唔,好像有个现成的机会,前些时候,哀家恍惚听说你皇帝舅舅要在宗室里选个孩子给你三舅舅做嗣子,不过还没定好。等嗣子选定了,哀家就顺道提一下,让你三舅舅名下再多个闺女就是了。”
陆晋的三舅舅是早逝的宣王,和成安公主以及当今皇帝皆为太后所出。宣王十四岁病逝,无妻无子。皇帝近来有为其过继嗣子的意思,只是皇室近支子嗣不多,还没选定。选嗣子是为了祭祀,是否过继女儿则不甚要紧。届时她提出来,也不过是顺手添一笔的事情。
“不过这事儿急不得,哀家也不好贸贸然提出来。”太后轻笑,“总得等嗣子的人选定下了,再同你舅舅开口。在这之前,让她时常进宫,到时候哀家也好跟你舅舅提,就说是哀家偏疼她,想留下她。”
太后心疼从小养到大的外孙,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并不想让皇帝知道是晋儿为继妹讨赏。
陆晋自然猜得出太后的意图,他胸中暖流涌动,良久之后,再次认真郑重道谢。
太后斜了外孙一眼,嗔道:“又不是亲妹妹,怎么这般上心?你和宝儿一起长大,也没见你和宝儿亲近。”说着她将目光转向韩嘉宜。
他们在这儿说话,小姑娘站在不远处,神色淡然,面上没有一丝局促与不安。太后笑了笑,轻声道:“不过,确实是个招人疼的孩子,也不怪你为她讨封赏。”
陆晋只勾了勾唇,并不说话。
他和嘉宜并无血缘,律法那边又好解决。他们之间最大的阻碍,是他们名义上是兄妹。如果嘉宜成了皇家人,那明面上阻碍会小不少。
如果她对他也有意,那么他会请求赐婚,基本上应该能堵了旁人的嘴。如果她果真对他毫无情意,坚决不肯嫁他……
陆晋双目微敛,心想,有诰命在身,得太后宠爱,对她也不是坏事。
“嘉宜,你过来!”太后忽然提高了声音,冲韩嘉宜招一招手。
方才太后和大哥低声说话,韩嘉宜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也不敢去听。此时听闻太后传唤,忙快步上前:“太后?”
太后指一指陆晋,笑道:“你这个兄长待你很好,你可也要好好对他。”
韩嘉宜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她下意识去看大哥。然而大哥面无表情,并不看她。她有些茫然,但还是应道:“太后说的是,嘉宜记下了。”
两人辞别太后出宫。
回府途中,陆晋告诉韩嘉宜:“太后很喜欢你,以后多进宫去陪陪她老人家。”
韩嘉宜连连点头:“嗯,我知道。”她能感觉到太后对她的喜欢。然而,她皱了眉,有些发愁的模样。
“怎么了?”陆晋注意到了她细小的神情变化。
叹一口气,韩嘉宜道:“可是太后好像很喜欢我写《宋师案》的第四部 ,但我真的不想写啊。”
陆晋微怔,继而轻笑:“那你看着办吧。”
竟然为这种事情而发愁么?
回到长宁侯府没多久,就有人来报,说是宫里来人了。
来的是名太监,他带来了上好的笔墨纸砚。——这是太后指明了赏给韩嘉宜的。
侯府中人俱是一惊。太后特意赏赐给嘉宜的?
送走太监后,沈氏直接问陆晋:“世子,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太后怎么会……”
她竟不知女儿何时得了太后青眼。
陆晋微微一笑:“嘉宜今日不是随我进宫见了太后吗?太后很喜欢她,似乎有意抬举她。”
沈氏又惊又喜:“能得太后垂青,那可真是三生有幸了。”
“嗯。”陆晋笑笑,似是漫不经心,“她今年及笄,议亲的事情先不要急。太后抬举她,少不得要提一提她的身份……”
沈氏闻言,瞬间了然:嘉宜现下是长宁侯的继女,身份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其实还是有些尴尬的。若真得了太后的青眼,那将来议亲时,可选择的范围以及议亲的对象,与现在肯定都不相同。
反正嘉宜还小,那就依世子所说,先等一等。不过也不能等太久。沈氏不着痕迹瞥了继子一眼,他可也是太后喜欢的。太后还流露出要给他赐婚的意思,眼看着也不小了,他的亲事还没着落。嘉宜可不能像他这般。
“若真这样,那就太好了。”沈氏笑了笑,不忘了再向陆晋道谢,“多谢世子了。”
她想,看来世子是真的把嘉宜当成亲妹妹来对待了。先前嘉宜有危险,他细心保护。现在又帮着为太后引荐。一母同胞的亲兄长也不过如此啊。
然而陆晋却不以为意:“太后喜欢她,是因为她招人喜欢,和我没什么关系。不必谢我。”
尽管他这么说,但沈氏依旧认为他在中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沈氏一人。
宫里太后赏赐东西,指名道姓赐给韩嘉宜,很快在府里传开。旁人犹可,而梅姨妈却发怔了许久。她拽着女儿的手,颤声问:“真是太后赏给嘉宜的?”
这是她第四次问这个问题了。
陈静云点头:“是。”她轻声道:“娘,你不要想这件事了。太后很喜欢嘉宜,咱们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