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香_梦溪石-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诸在她身上的种种身份和光环消失,她仅仅是一个叫焦芫的普通女子。
    后悔吗?
    顾香生是不后悔的。
    她想起这些往事,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还喜欢魏临。
    喜欢是不会说消失就消失的,起码也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消磨,可这并不代表她会后悔选择出走。
    不管将来是好是坏,这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作为一个人,首先不是去爱别人,而是自爱,自尊,自重,这是顾香生的底线和原则,她不会去指责那些选择忍耐屈从包容的女子做得不对,但她自己绝对不可能那样做。
    所以,魏临,我不恨你,我也希望你以后能过得好。
    她这样想着,迷迷糊糊地睡过去,隐约觉得眼角的湿润仿佛洇染了枕头。
    一夜无梦。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被村民的动静惊醒了。
    按照老村长的安排,除了需要留在家中做饭和照顾孩子的老弱妇孺之外,其他能帮忙干活的人都被分成两拨,一拨继续挖井凿井,另一拨则上山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水源。
    顾香生他们一出来,立时引来所有人的注目。
    原因无它,昨晚黑灯瞎火,村民又不愿意让他们进门,谁也没看清他们一行人长什么模样,今天一看,喝,两个老的就不提了,三个小娘子竟是这般美貌水嫩,尤其是为首的那一个,看着就像是个贵人,和这个小村长半点不搭。
    老村长简单介绍了一下顾香生他们的情形,把对方昨夜救了自己老妻的事情也说了一下,果然大家对这些外乡人也少了一些排斥,又听说他们要跟着去找水出力,也都没什么异议。
    时间宝贵,谁也耗不起,老村长不多废话,说完就要带人出发上山,顾香生也主动跟在后面,这却让诗情等人大吃一惊。
    因为他们原就没想着让顾香生动手的,虽然出门在外,顾香生依旧是主子,就算什么也不做,他们也觉得理所当然,诗情等人私下也早就分配过了,挖井需要力气大的,柴旷去帮忙,诗情碧霄则跟着上山,林泰一起,有事好多个照应,毕竟诗情碧霄都是年轻姑娘,他们也和老村长说过了,老村长表示同意。
    “娘子,不用您帮忙,我们四人已经足够了!”诗情道。
    “爬个山也不累事,你看村子里也有挺多妇人跟着上山帮忙查看的,若成日里坐着不动,只会越来越懒散。”顾香生摆摆手笑道,没等他们说话,跟在大部队后面走了。
    诗情碧霄林泰三人面面相觑,只好赶紧跟上。
    往山上的路不难走,就算一开始是人为踩出来的路,这么多年被村民们一直走,路面也已经基本成型了。
    靠山吃山,若放在往年,不是干旱的时候,山上其实还挺多东西的,有野味可以打猎,还有野果可以采摘,还有鱼可以抓,就连野生草药也有许多,之前老村长的儿子媳妇,正是因为想上山采点草药去镇上卖,才会失足跌落的。
    但现在,原本能给村民们带来一个丰富夏天的山,却树木凋零,河流干涸,连飞禽走兽也不知所踪,估计是跑到哪里躲起来了,总而言之,跟山下一样,整座山光秃秃的,完全没有夏天本该有的郁郁葱葱的感觉。
    一行人浩浩荡荡上山,诗情拉着旁边一名妇人问:“听说山上还有贼匪,我们这样大的阵仗,不会引来贼匪的注意吗?”
    妇人却不担心:“不会的,山大着呢,他们在那一头,离这边很远。”
    上山找水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老村长他们常年生活在这里,经验要比顾香生等人丰富很多,大伙上了山,就被分成几拨,分头去寻找。
    老村长给年轻人们说了几个寻找水源的诀窍,譬如现在河流虽然干涸了,但有时石头下面的水还没完全干涸,只是他们看不见,所以要沿着河流找到下游,那里两岸的岩层里,可能还会有水流,
    又譬如说在山势忽然急转的山湾险道上,如果原先那附近有自上而下的山泉水的话,就算泉水已经干涸,沿着山势转弯处凿开,说不定也能发现水源,这是之前流水经过时聚集在那里的,还可能还没干涸。
    这些经验没有数十年山间生活肯定总结不出来,别说顾香生等人,就连村里的年轻人也都听得一愣一愣。
    老村长吩咐完,几拨人各自分头行动,顾香生和诗情他们则跟着老村长的队伍开始沿着山上找。
    从历法上看,此时其实还未真正进入夏天,但已经开始有了炎热的感觉,又没有树木的荫蔽,众人走了一段,就开始汗流浃背,诗情细心,掏出帕子想为顾香生擦汗,后者已经抬起袖子擦额头了,脚下走得比她们还快,根本没有想象中的不适应。
    “……”诗情只好默默将帕子塞回怀里。
    这种行程枯燥而辛苦,众人跟着老村长,他在哪里停下,大家就在哪里停下,他让翻石头看下面,大家就照做,不仅要体力,而且还要耐力,顾香生三个女子还好,大家看她们娇滴滴的,也没要她们伸手帮忙,但若是连路都走不了,拖别人后腿,那可就太说不过去了,所以日头晒归晒,三人谁也没吭声叫苦。
    只是一行人在附近转了约莫两个时辰,都一无所获。
    老村长不时抬头看看,唉声叹气,谁也不知道他在愁啥。
    反是顾香生看出了一点端倪:“您在看树叶?”
    老村长也没瞒着他们:“对!”
    “你们看,”他指着前面那棵树,“它虽然叶子剩下不多了,可一边黄,一边不那么黄,再看那边几棵树,也都是这样,这说明了什么?”
    席二郎傻傻接上:“说明那边没被太阳晒得那么厉害?”
    “蠢货!”老村长给了他后脑勺一巴掌,“你自己看看,不黄的那一边还有丁点儿绿色呢,下面生了些杂草,杂草也没变黄,说明这附近有水源,水进过下面,滋润了树根草根!”
    “哦~”席二郎摸着脑袋有些委屈:“您说就说嘛,干嘛打我?”
    顾香生忍笑,扭头去看那几棵树,果然如老村长所说。
    实际上比起倔强的席大郎,不管是老村长,还是顾香生他们这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更喜欢软萌好说话的席二郎,对老村长来说,正是因为喜欢,才要时时带在身边教训指点。
    不过席二郎约莫是没法理解的,他可能还羡慕兄长能跟着别的队伍跑呢。
    众人听了老村长的话,俱都精神一振,开始在附近寻找他所说的水源,有的则蹲在树下,开始挖土。
    顾香生则学人拿了小铲子,在旁边的石壁上敲敲打打,摸着稍微松软一些的土层,就用铲子挖下去。
    挖了几下,摸着泥块好像还有点湿度,顾香生也兴奋起来,手下动作加快。
    但挖了几下,除了能感觉到泥土比较松软湿润之外,想象中的水流潺潺,根本一丁点影子也没有。
    不止顾香生,旁边跟她一样想法的人也都很失望,大家几乎把附近土层都挖了个遍,一眼望去,全是坑坑洼洼,但就是没见水。
    老村长也叹了口气:“就算之前有水,现在应该也没了,走罢,趁着天色还早,再多去几个地方找找看!”
    “等等!”出声的是林泰。
    林泰在有点儿湿润的那块土壁上摸了又摸,还不嫌脏地探进挖出来的坑口去摸索。
    “老村长,我倒有个法子,只是不知道管不管用,暂且随口一说,您看这样行不行,这块湿润的地方再凿深一些,然后再在旁边干燥没水的泥壁上凿个洞出来,不用大,越深越好,然后再放点柴火进去燃烧,看能不能把旁边的水集中到一处,给逼出来?”
    旁人听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怪办法?而且没听过找水还用火烧的,简直闻所未闻。
    但老村长不愧是老村长,他认真想了想,还真道:“可以试试。”
    有了他这一句话,接下来就好办多了,村民们都听老村长的,自然没什么意见,凿这种泥壁也不需要太多工夫,于是一部分人继续去附近寻找,留下几个挖凿捡树枝。
    席二郎好奇心重,不肯继续跟着别人走,非要留下来看热闹,经过昨夜的事情,他总觉得顾香生这一行人很厉害,比以往过路的商贾都要厉害,尤其是为首的顾香生,读的书比阿翁还多,懂得得也比阿翁多,随随便便就能引经据典,像昨夜她提到的什么《史记》,席二郎就没听祖父说过。
    焦姐姐很厉害,跟她在一起的人,自然也很厉害,朴素的少年这样想道。
    他虽然只有十二岁,但还是很能帮上忙的,手脚伶俐地将大家捡来的树枝塞进已经挖好的洞里,然后点上火。
    浓烟很快从洞穴里冒了出来,林泰又让大家将洞口堵上大部分,只保留基本的空隙,以防火没了氧气而熄灭,又可以达到加热洞穴的作用。
    所有人睁大了眼睛瞅着旁边有些湿润的另外一个小洞,虽然不太明白老村长和林泰的这个怪办法到底管不管用,但每一个人,无疑都打从心底希望有奇迹发生的。
    然而柴火噼里啪啦烧了过半,旁边那个小洞半点动静也没有。
    大家都面露失望,有的人甚至嘀咕“用火怎么能找到水嘛”,便兀自走开了。
    林泰和老村长也都很失望,不过做这些事情并不费太大工夫,众人之前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没了惊喜,也不会更绝望。
    “走罢,再去别的地方找找。”老村长暗叹一声,他心里比任何人都焦灼,却不能表现出来,只是挥挥手,示意众人继续走。
    “水!阿翁!水!”席二郎忽然叫了起来,声音已经极度兴奋都有些变调了。
    众人连忙回过头,却见那个小洞里头果然有股细细的水流渗出来,滴落到地上。
    那甚至还不能称为水流,顶多只是连串的水滴。
    然而这已经足够让人亢奋了,所有人都紧紧盯住那里,仿佛看见了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连老村长一时都忘了动作。
    还是林泰提醒了他们:“要不要把洞再挖深点,还是旁边的火再加大一点?”
    老村长回过神:“对对,赶紧将洞再继续挖,看看水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流出来的!”
    其实也用不着他吩咐了,有些人将带上山来的空桶放在下面接水,另外一些村民则顺着水渗流出来的方向继续挖,惊奇地发现随着小洞越挖越深,出水量也越来越大。
    众人欢欣鼓舞,脸上喜气洋洋,都跟过年似的,连看着顾香生一行人的眼神,也顿时不一样起来。
    先前大家见他们深夜来讨水喝,谁都懒得理他们,可人家一来,立马就让他们找到了水,不是贵人是什么?
    老村长比他们要沉得住气,他带着人在周围走了一圈,发现附近果然有条小溪,从土痕来看,原来雨季的流水量应该也挺大的,现在虽然表面看上去干枯了,但既然他们能在那边接到水,这就说明小溪下面肯定有地下水,而且尚未干涸。
    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看起来干净又明澈,大家带来的桶都装满了,见了水还往外流,痛惜之余,甚至还有人跪趴下来用嘴接水,让人看得又好气又好笑,但村民们这是被旱情整怕了,从前不觉得,现在却是一滴都不肯浪费的。
    有的村民很机灵,也没等老村长发话,提起水桶就往山下跑,说要再去拿桶来接。
    更加幸运的是,这里地势不高,离村庄也不远,以村民们的体力,来回一趟并不费很多事。
    大伙脸上都洋溢着喜气,尤其是席二郎,更围着林泰团团转:“林叔,林叔,你可真神了,你怎么知道用火能把水弄出来的?”

  ☆、第80章

林泰依旧还是那副沉稳憨厚的模样,也没露出多少得意之色,只笑道:“我只是从前在山里,看人家冬天在洞里烧炭取暖,若是洞里有不少柴火,足够温暖,而旁边石壁又足够湿润的话,烧久了,那湿润的地方就会流出水来,所以姑且试一试,没想到还真管用了,但若要说里头有什么大道理,我也说不出来。”
    老村长不像村民那样高兴得忘乎所以,围着水流团团转,他对林泰和顾香生等人拱手道:“不管怎么说,这都托了几位的福!自打你们来到村子之后,咱们这里的好事就一桩连着一桩,老头儿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还请几位务必多留些时日,好让我也尽一尽地主之谊!”
    林泰等人自然没什么意见,是走是留,他们都唯顾香生马首是瞻。
    顾香生自然是不愿在这里久留的,村子再好,终究也只是路过之地,而非长久居所,这里离魏国也近,让人颇无安全感。
    老村长仿佛看出她的心事,便劝道:“我知娘子是想去邵州府城,不过现在干旱,去哪儿都是这样,前面镇子兴许更糟,到时候就算有钱,同样也买不到粮食和水,你们还不如在这里多住几天,等到旱季过了,哪里就都去得了。如今你们帮了我们大忙,让我们取到水,这些水里也有你们的一份,这是谁也抹杀不掉的功劳!”
    席二郎也凑过来:“是啊是啊,若是有人不肯答应的话,我就帮你们揍他!焦姐姐留下来罢,我有好多事情想请教您呢!”
    顾香生奇道:“请教什么,我有什么能教你的?”
    席二郎笑道:“史记啊,那天你说了史记之后,我便一直想知道那史记究竟是什么,阿翁读的书少,问了他,他就答不出来!”
    “臭小子!”老村长抬手作势要打。
    席二郎一溜烟躲到林泰身后去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
    顾香生想想老村长的话也不无道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钱财,而是水和粮,村子人少,尚且还好说,到了外面,人口一多,麻烦也更多,若单单是缺水少粮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人饿死渴死之后,天气又热,瘟疫就会随之席卷而来。
    据说邵州是个穷州,上一任刺史贪污敛财,因为闹得太过,都惹起民愤了,最后甚至有小股起事,南平的朝廷不得不将人撤掉。现在新上任的刺史,能不能干且不说,他一来就遇上了旱灾,还要处理前任留下来的烂摊子,可谓是个倒霉鬼。
    有鉴于此,暂时留下来,并不是一个坏主意。
    最重要的是,他们为这个村子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又有了水喝,也就不会太敌视几个过来分资源的外乡人。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
    到了傍晚时分,他们回到村庄,那些挖井的人还没能挖到出水的井,但已经听说他们在山上找到水源,流量还不小,估计能用上一段时间,都兴高采烈,洋溢着无法错认的喜气,比自己娶了媳妇还要高兴。
    席二郎告诉顾香生他们,村里仅剩的那口井现在出水量有限,平均下来每户人家每天顶多只能打上一桶水,还要排上老长的队,而且那口井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枯竭,所以现在重新发现的水源,对于全村人来说,几乎就是救命之水了。
    旱季可能会维持到夏天结束,在这段时间内,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蓄水,保存食物。
    也许是从之前一起找水的村民口中听说了林泰的功劳,村民们对他们一行人都热情了许多,因为顾香生等人现在住在村长家,有的人家还送来了活的鸡鸭表示感谢。
    还没等顾香生他们生出一丁点感动,席二郎就悄声和他们说:“现在能喝的水少,都不够牲畜喝了,有些人家不得不把牲畜宰了吃肉,他们送鸡鸭过来,是想着能节省一点水,而且你们不急着吃的话,等下雨之后,他们就又可以把鸡鸭要回去了,到时候你们肯定也不好意思不给。”
    乡下人自有乡下人的朴素和狡狯,顾香生等人听得一头黑线,往后再有人送鸡鸭过来,就说什么也不收了。
    老村长家里那两间屋子从临时性的栖身之所,变成暂居之所,林泰和碧霄他们简单打扫收拾了一下,又将马车里原先备着的被褥搬下来布置,看上去还算不错。
    诗情和碧霄觉得委屈了顾香生,想要打地铺睡,把床留给她一个人睡,这个提议自然被顾香生拒绝了。
    出门在外,还是在别人家里,一切从简,讲究一两个月,过了旱季他们就要走人了,有什么不能将就的?
    顾香生从前还有些认床,过惯了十几年的舒适日子,刚刚出门的时候,晚上睡都睡不好,但现在,白天爬了那么久的山,身体疲惫得要命,晚上一熄灯,倒头便入梦了,哪里管得上舒服不舒服。
    人的惰性都是被环境惯出来的,一旦发现只能靠自己,身体自然而然就会调整过来,适应环境。
    在并不能确定自己以后一定能重新回到舒适环境的情况下,人就要学会吃苦。
    不存着被娇惯的心理,自然就坚强了
    ……
    对于顾香生他们要暂时住下来的决定,老村长,席二郎,以及慢慢痊愈了的村长妻子宋氏,都表示了欢迎,唯独席大郎,嘴里总是嘀嘀咕咕,想来是不大愿意多几个人来分自家粮食。
    考虑到这个问题,顾香生和老村长提出,想帮忙干点活,再给点钱贴补,就算钱暂时用不上,等旱季过后,也可以去外面买些东西。
    席大郎却毫不客气道:“照你这么说,水和粮食现在用钱也未必能买到,岂不是无价之宝,那你们要用什么无价之宝来换?”
    老村长怒道:“我从小就教你要知恩图报,你便是这么报答恩人的?若不是焦娘子他们,你阿婆现在还不定怎么样呢!我们能找到水源吗!”
    席大郎嘟囔:“早知道芫花能治病,咱们屋后随手一抓就一把,何须用到他们?山上的水源也不是他们发现的,他们只不过动动嘴皮子罢了!”
    说到底,席大郎对顾香生他们总不大瞧得上,觉得他们一行五个人,女人就占了三个,还都娇滴滴的,重的提不得,苦的干不得,这就占去了三张嘴,而且那天找水的时候他没一起,后来听席二郎说是林泰找到法子出水的,总也不太相信。
    席大郎今年十四,放在后世也正是个叛逆期,自以为是,刻意跟长辈对着干,总觉得老村长和弟弟都被顾香生他们蛊惑了等等,总之打从顾香生几个人一来,就对他们没什么好感,跟席二郎截然相反。
    没等老村长发怒,席二郎便挺身而出,为顾香生他们说话:“大兄,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就算只是动动嘴皮子,若非叫姐姐提醒,你怎么知道芫花可以用来治阿婆的病呢?治好了就是治好了,怎么能这样?”
    席大郎恼怒:“怎么样了,我怎么样了,你一个小屁孩,毛都没长齐,跟着别人起什么哄,走开!”
    “你才毛都没长齐!”老村长直接给他脑袋来了一下。“自你爹娘在时,也常说你莽撞不服管教,平时也就罢了,如今若是对焦娘子他们无礼,我却不会与你客气的!”
    有了阿翁撑腰,席二郎理直气壮道:“焦姐姐说要教我读书习字,还要教我读《史记》的,以后就是我师父了,阿翁说要尊师重道,像对爹娘那样听师父的话,你说焦姐姐不好,我自然不肯了!”
    自己几时说过要收他为徒了?顾香生哭笑不得。
    老村长酸酸道:“那时候我要教你读书识字,你学没两个就不想学,屁股蛋跟生了刺似的!”
    席二郎有些不好意思:“那会儿还小,见了书就头晕嘛!”
    老村长吐槽:“哦,那现在就不晕了?敢情人家的书还带着药效呢?”
    席二郎:“阿翁!”
    祖孙两人抬杠实在是好笑,顾香生他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只有席大郎在旁边撇撇嘴,对弟弟的决定不以为然,更不看好席二郎的决定。
    他虽然从小在村子长大,可以前也是跟着父母去过几回镇上的,也算见了点世面,知道那些镇上的先生,全是男的,稍微有点学问名气的,说不定还曾当过官。
    拜一个女人为师?听都没听过,传出去简直要笑掉别人的大牙!
    席二郎不知道兄长在想什么,即便知道,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他今年十二岁,字还认得不大全,只因老村长自己也文化有限,乡下地方就算把字都认全了,一辈子也未必全用得上,所以从前都有一搭没一搭地学着,直至顾香生他们来了,才终于认真起来。
    席大郎认的字比弟弟还少,他更喜欢舞刀弄棒,虽然瞧不起顾香生她们几个女子,对林泰柴旷的身手还是挺好奇的,却又碍于面子不好公然请教,只是每天早晨在林柴起来打拳的时候,喜欢躲在一边偷偷看,林泰他们如何会不知?只是假作不知罢了。
    有了水,村子一下子解决了最大的危机,即便这水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没有,但起码给了大家更多的时间去寻找下一个水源,也不用总担心那口水井没水喝了。
    天气太热,旱情持续,那点水只能维持生活,要种田灌溉粮食肯定是不行的,顶多只能再喂喂家禽牲畜,有些人家尝试在小块菜田上种点菜,可也很难存活。
    不过日子虽然艰难,总算还有点奔头。就在两天前,有几户人家从前边的镇子逃旱过来,准备去魏国,路过村子,从他们口中,村民们得知前边镇子的旱情更加严重,虽然人家镇子大,出水的井也有几口,可因为人数多,都用不过来,富裕一点的人家不得不举家往外跑,准备先去魏国避一避旱情,等情况好些再回去。
    村民们这才越发觉得自己的日子是多么滋润,就算粮食都旱死了,起码还没到危及性命需要往外逃的地步。
    顾香生等人虽然住下来,却没有打着白吃白喝的主意,诗情碧霄帮忙缝补衣裳,也跟着村中妇人上山去找找看还有没有吃的,免得干粮耗尽,雨还没下,也好为以后作准备,林泰柴旷他们白天则跟着去打井,虽然至今大伙没找到一口出水的井,但他们踏实肯干,很快就跟村民混熟了,大家渐渐的也不再将他们当做外人。
    要说村民们最好奇的,自然还是顾香生,她一看就不像是小地方出来的,按照村里见过世面的村民的说法,比前面镇子上大户人家的那些娘子们长得还好看,听说是家里亲人都死光了,去邵州投奔亲戚的,大家都很同情。除此之外,别人也问不出更多的东西了,林泰碧霄他们口供一致,没有任何惹人起疑之处,即便有,也不是村民们能辨别出来的。
    顾香生虽然没跟着帮忙,却开始教席二郎读书,反正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她索性让老村长去问问村民们,有向认字读书的,又或者想让孩子认字启蒙的,都可以带过来,不过前提是要听话,教什么就读什么,不能捣乱,不能打扰别人,不然就要把孩子领回去。
    这年头教书先生是个稀罕活儿,席家村全村就还老村长算得上有点文化,老村长以往也给村里的小孩儿启过蒙,教他们认过两年字,可一来老村长上了年纪,没那精力,二来有条件的人家都搬到镇上去住了,留下来的无非都是寻常度日的百姓,只求安稳温饱,没有更多妄想。
    可谁都知道读书好,谁都知道读书能有大出息,以往是没办法没条件,现在有了一个主动愿意教的先生,即便是女先生,大家哪有不乐意的?
    顾香生用《史记》治病的事情已经被席二郎不遗余力地宣传出去,全村人很快就知道了,他们不知道《史记》是什么,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顾香生啧啧赞叹,再加上林泰找水的故事,那简直成了这段时间里村民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村子里的小孩儿基本都不认字,大的跟席大郎差不多,都可以娶媳妇了,小的才五岁,估计是被家里大人殷殷叮嘱过了,来了之后也不捣乱,比顾香生想象中还要乖一些,她本以为会出现恶作剧嬉笑吵嚷的场面,却没有,因为老村长和一些上了年纪的也过来了,跟小孩儿们坐在一起听课,那些小的一顽皮,当场就有人镇压,根本就用不着顾香生出手镇压,出乎意料的顺利。
    村长手中有本老旧的《三字经》,用来认字足矣,顾香生让人磨了块石板立起来,就当是“黑板”了,用几根芦苇绑在一起充作“毛笔”,蘸了水在石板上写字,可以重复利用,又不费钱,这就是简陋的教学现场了。
    学的人则每人一块沙板,用手指在沙上比划,末了将沙面抹平,反复练习。
    笔墨纸砚这样的东西,时下也只是士人以上门第的匹配,稍微穷苦一点的人家让小孩儿学认字,拿个树枝让他们在地上比划也就罢了,定然不会让他们直接写在纸上的。
    因为天气热,大伙也没法在户外认字,村民们听说此事,便搭了个棚子,上头封顶,遮挡日光,前面又有房屋挡着,顾香生就带着一帮老人小孩儿在棚子里学习。
    就算以前没有当过老师先生,顾香生也做得不错,当然先要有足够得耐心,一笔一划让他们跟着写,然后一个个纠正,再给他们讲字的意思,结合造句,顺便将一些字词在典籍里的运用拎出来讲一讲,让他们理解更加深刻一些,就可以了。
    至于学多少,会多少,那就要看每个人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了。
    顾香生提出,谁家有女孩也可以带过来读书认字,但来的却一个也没有。
    乡下人家没有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要避嫌”之类的讲究,但他们却觉得女孩儿读再多书也没用,还不如在家帮忙多干点活计实在。
    他们尊敬顾香生,是因为顾香生会治病,会教书,她在村民心目中已经超越了男女偏见的范畴。
    但这跟根深蒂固的观念没有关系。
    对此顾香生也无能为力,他们现在虽然受到村民的尊敬和礼遇,但若想要强行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只会招来反感和抵制。
    ……
    闲话休提。
    像席二郎这种既热爱学习,领悟力不错,原先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自然是先生最喜欢的,顾香生也不例外,每日上课,一群半大少年和小孩儿里,就数席二郎跟另外一个叫陈福的六岁小孩学得最好。
    陈福的娘不是本村人,据说娘家在镇上家境还不错,只因陈福的爹爹曾挑着山货去镇上叫卖,对方父亲瞧着他性情正直踏实,便心中有意,几番考量之后,更将女儿嫁了过来,是以陈福从小也是经由母亲启蒙,略通文字的。陈家原还打算让他去镇上外家跟着表兄弟们一起读书,没想到旱灾一来,此事便耽搁了。
    陈福小小个儿,清清秀秀,人聪明,说话也很伶俐,兴许是因为母亲教导的缘故,对顾香生颇为有礼,学习进度更快,三字经千字文已经习完了,如今正和席二郎一起开小灶,读《诗经》和《论语》。
    略通诗书之后,陈福对自己的名字很是不满,觉得太俗了,没有古代圣贤的名字读起来寓意深远,便和席二郎一道请顾香生给他们改名。
    席二郎本名叫席水,正好跟席大郎一山一水,他也觉得自己的名字太直白,听起来不雅。
    顾香生啼笑皆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