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乱世有空间-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大郎想想觉得许是这回事儿,这才叮嘱李二郎几个锁好门户,照顾好小妹,这才赶着骡车进了城。
    村正领来的几个官差正如司徒嫣所料,是郡里派来视查灾情的。几个人田间地头走马观花的扫了一圈,“李家村的村正,你这村子地怎么旱成这个样子,就不能挑点水浇浇吗?只知道跟朝廷要粮食,就不能自己想想办法。”
    “这位官爷,俺这李家村前没河后没溪,整个村子只有一口水井里有水,最近的大梁河赶着车来回也要走上四个时辰,不是俺们不想办法,实在是没法子可想。”
    “你也不用在这里跟我哭穷,你们不容易,朝廷他更难,我看这村后头不是还有座山吗,你们就不能上山去担点儿水,但凡勤劳点儿,也不会让庄稼都旱死了。”
    “回官爷的话,那大荒山,俺带着村民都走遍了,一开始还能找到水源,俺还接了竹子引水种地,可这段日子连山里都没有水了。俺是实在没法子了。”
    这当官的也只是纸上谈兵,哪会知道农民种地的辛苦,但凡有一点儿可能,农民也不会让地旱死,几番对话下来,见这李家村是真的没了办法才受的灾,将事情记下,就直接回了县城。
    送走了官差,村正回到家,将事情和他爹聊了起来,“这官府能来,看来今年应该能减赋,至于能减多少,还要看这县令大人如何向上禀报。但愿这县令别是那种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的主就好。”
    “爹,俺昨天算了一下,家里现在有五两多点儿的银钱,您今年过更的‘更赋’钱还够,再买些粮留着过冬,这个冬天俺们家还是能熬得过去,只是这赋税银,也不知能不能全免了?”
    “俺看着不能,四年前连着四个月都没下雨,最后朝廷不还是收了一亩地100文钱。俺看怕是要和四年前一样。家里这些银钱,还是小羊儿他娘跟着丫头赚的吧?要没这个,俺们今年怕是和别人家一样过不下去了。”
    “本来今年看着丫头,带着村里一些人家干活赚钱,大家的日子都刚刚见好些,俺还挺欢喜的,没成想却赶上个灾荒年。”
    “这是老天爷降的惩罚,俺们只能受着。行了,你赶紧的去村里再挨家的走走看看。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出事。”
    村正也正有此意,下地穿了鞋,出门往村头的几户人家走去。

  ☆、112章,杀猪卖鸡制腊肉,水果月饼险滞销

巳时正,李大郎和请来的屠夫赶着两辆骡车一起进了村子。
    正好撞见村正从村口的人家里出来,“大郎,你这是干啥去了?咋还领个人回来?”
    “村正叔,这是俺从县城里请的屠夫,俺家小五打算把家里的猪卖了。”
    “这还没进腊月呢,咋想着卖猪了,你说你这娃子也不知道劝着点儿,由着那丫头胡闹,不行,俺跟你一起去看看。”
    三人一起进了司徒嫣家,“丫头,这好好的,咋想着卖猪了?”
    “旺福叔,这猪只吃猪草的长不肥,俺们家现在也没啥粮食喂,还欠着赋税和大哥‘过更’要用的银钱,这不卖猪,拿啥交啊?”
    “你瞧俺这记性,倒把这茬事儿给忘了,行,卖就卖了吧,这人都吃不饱了,还养猪干啥。那行,你这没啥事儿,俺先回了。”司徒嫣将人送走,领着屠夫进了后院看猪。
    “你这猪养的不赖,俺看着少说也有二百来斤,只是最近这卖猪的人家多,这价钱可赶不上腊月里的。”
    司徒嫣明白,这粮食人都不够吃了,也没几家还会养猪。这时候卖是会亏些,可要是村里哪家起了黑心,她这猪保不住不说,再因此让哥哥们受了惊吓甚至受了伤,那更划不来。
    “这猪俺只卖净肉、脊排、肋排。猪头、猪骨、内脏、猪蹄、猪尾巴不卖,您看着给个价吧。”
    “要是这样,俺给10文钱,杀猪钱俺就不要了。”
    “行,就这个价,俺还有5只公鸡,7只母鸡要卖,你看能出个啥价?”
    “这公鸡一只25文,要是能下蛋的母鸡一只是45文,这都是行市价,你也可以去打听打听。”
    “大叔,俺信得过你,全卖你了。”
    这屠夫这才发觉,这户人家真正说了算的不是那个去请他的半大小子,而是这个6、7岁的小娃子。心里虽惊奇,可这是人家家务事儿,他只是来收猪的,早习惯了遇事儿少打听,这生意才能做的久,人才能活的长。
    将猪杀了,猪血司徒嫣也没丢,趁着人都不注意,全收进了戒指里,留着冬天做血豆腐吃。
    两头猪净肉加排骨一共称出280斤,司徒嫣留了30斤做了腊肉,剩下的250斤全都卖了,再加上卖鸡的钱,一共卖了2940文。这杀年猪是要请村里人吃席的,可这会儿年不年节不节的,司徒嫣也就没花那个心思。想着等过节的时候再准备些东西送与相熟的人家也就是了。
    将屠夫送出村子,司徒嫣把已经杀好的三只母鸡挂在灶火上熏了,这样才好储存。又将三十斤猪内,切成一条一条的,制成腊肉。这做腊肉的手艺还是她前世和一个川籍战友学的。
    七月廿六,二十四节气里的白露,这往年白露时节,地面、树叶上都会结上星星点点的露珠,可这会儿,叶子打蔫儿蜷成了团,土地龟裂宽的地方能伸下二指。太阳下山都不见凉快。
    司徒嫣躺在蚊帐里,看着屋顶发呆,“小五,你睡了吗?”李大郎这会儿也睡不着,就想找小妹聊会儿。
    “还没呢,大哥你等会儿啊!”司徒嫣贪图凉快,睡觉时就只穿了件内衣,这会儿忙起身套衣裳。
    穿戴整齐,这才去了堂屋,她自己的屋子一般是不会让人进的,一是她把该存的东西都存到了戒指里,怕被李大郎几人发现,还要费力解释,二是那毕竟是女孩子的房间,让个男人进,总归是不好,毕竟她和李大郎几个没有血缘关系,这古代男女七岁就不同席了,要不是在这农村,她这会儿早让吴谨关进了后院,变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
    “大哥是不是有啥心事儿?”司徒嫣给二人都倒了碗水,这才坐了下来。
    “也没啥事儿,就是有点儿担心,今年和四年前那会子一样,都旱的利害,那时连口吃的都没有,要不是俺进山打猎,爹去给人扛活,怕是俺们都活不下来,也因着这,爹才累病了,这才!”李大郎有些说不下去,这样的天儿,让他想起了四年前,那就是场恶梦,哪怕是眼下日子比那时过的好,可他还是害怕。
    李大郎的情况放在现代就叫“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说白了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好这李大郎愿意找人聊聊,也算能直面自己的问题,情况不算严重。
    “大哥,过去的事儿已经过去了,当时虽然和现在一样旱的利害,可那会儿哥哥们身体亏得利害,又吃不上穿不暖的,日子才显得有些难挨。现在家里有银钱,有粮食,过冬有棉衣,出门有骡车,大哥只管放心,俺们家的日子一准儿能过的很好,就算再旱个两年,也少不了吃穿。”
    “俺也知道,至从俺们跟着小五一起过日子,是越过越好,可俺这心里,嗨,俺也说不清是个啥滋味儿,就是堵的慌,憋的难受!”
    “不论这日子是难过,还是好过,只要俺们一家人能在一起,互相帮扶着,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儿,大哥,过去的事儿,就放下吧。”李大郎的这种情况,需要家人多关心,给他自信,随着时间拉长,自然就会淡忘痊愈。
    “嗯,跟小五唠唠,俺这心里好受多了,不早了,小五回去睡吧,俺也回屋了。”
    “好。”司徒嫣先进了东次间,听到西次间的门响了一声,开门看了一眼,这才上了炕,躺了回去。她知道李大郎在担心什么,可她不能保证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她还要报仇,还要照顾她的亲大哥,如果有机会,她还想骑着马天南海北的转上一转,她不是养在笼中的金丝雀,她要做搏击苍穹的雄鹰。
    也不知过了多久,困的再也睁不开眼,这才沉沉睡了。
    忙过了七月,进了八月,司徒嫣除了从山里挖了不少的草药,也摘了好些的野果,梨、桃和葡萄,虽然都是野地里长的,干吃起来口感不好,可加了糖做成果酱,味道还是不错的。
    用这些水果果酱为馅,司徒嫣开始做起了月饼,比起传统月饼,司徒嫣觉得水果月饼不油不腻更好吃些。
    等到八月初五,三郎赶着车,和四郎一起背着月饼,拉着司徒嫣进城去卖时,却遇到了问题,一是做馅料的水果都是山里生的,这百姓们都知道不好吃,自然不相信用这些个做成馅能有什么不同。而且司徒嫣为了吃着方便,所以月饼做的比传统月饼要略小些,价钱却要的和传统月饼一样,5文钱一块。因此问的人多,却没什么人愿意买。
    等到司徒嫣抄书回到市集时,才发现,月饼几乎一块都没卖,三郎和四郎正急的团团转。“小五,这可咋整啊?这月饼没啥人买?”
    “四哥先别急,这样你和三哥把这些月饼背上,俺们也当回货郎,沿街叫卖去。”
    “这能行吗?”三郎有些不确定,这摆在摊子上都没有人买,即使送上门人家也不一定会要。
    “试试吧!”司徒嫣有着自己的打算。走到坊区,敲开一个大户的门,给门子塞了二文钱,请他将管事请出来,将葡萄馅的月饼,用纸包上,送给管家让他拿进去给家里的老爷夫人尝尝,要是好,再出来买,要是不好,这一块也不收钱。
    管家想着这又不要钱,而且司徒嫣还送了一块桃子馅的给他,他吃着觉得皮香馅甜,比一般的月饼还好吃,这才答应将东西给家里的老爷夫人尝个鲜。
    司徒嫣和三郎、四郎站在门侧边等着,二刻多钟,果然见管家走了出来,三种馅的月饼各买了10个。这次司徒嫣一共做了300个月饼,每种口味100个。连走了五家,卖了150个,送人10个。按照这个法子,又卖了近2个时辰才把月饼卖光。
    300个月饼送人30个,卖了270个,赚了1350文。等回到家司徒嫣坐在炕上一算,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没想到这水果月饼竟然这么不好卖。一想到送出去的30个,她这心里就疼,其实她还是有赚钱的,只是赚的比预想的要少。可三郎和四郎却很开心,至少这些月饼全卖了,要是再背回来,那才是要伤心难过的。
    这果酱还有不少,本想着八月十五这天多做些去卖的,所以当初做果酱时,司徒嫣可是每一样做了一大罐子。只好自己加油打气,这次只是第一次卖,也许到了八月十五就会好卖些也说不定。
    八月十一,秋分日,昼夜等长,除了忙着做月饼,司徒嫣将磨剩的麦麸糠皮和磨碎的麦杆、稻杆混在一起,开始做起了细饲料,这牲口过冬也要吃东西,总不能让她家的“胡萝卜”只干活不吃饭,那骡子又不是电驴。
    忙到八月十五,司徒嫣这次只和李三郎一起进了城,两人本来还没抱啥希望,想着先摆上一个时辰,如果卖不好,再走街串巷的叫卖。可这幌子才一挂上,就见上次买月饼的几府管家赶了过来,都是一样各买了二十块,还有的买了三十块。六百块月饼不到二个时辰全卖光了,惹得三郎连呼后悔没多做些。
    比起三郎,司徒嫣还是很知足的,不用沿街叫卖,就把东西都卖了,看这时辰,就算多做些,也未必能卖的光,还是这样的好。东西卖光了,二人赶着骡子午时刚过就到了家。

  ☆、113章,中秋夜赏月吃饼,亮子媳难产生子

回到家,司徒嫣记好账,这才进了灶房,将剩下的果酱都做成了月饼,给村里相熟的人家,一家送了三块。
    司徒嫣最近没找婶子们做活儿,阿牛婶儿家的地是颗料无收,急的人瘦了一大圈,司徒嫣去的时候,差点儿没认出来,“阿牛婶儿,你这是咋了,人咋瘦了这么多的?”
    “丫头,婶子也不瞒你,这地里今年啥也没收上来,这日子可要咋过啊?俺这愁的吃不下睡不着的,见天儿抓心挠肝的,你阿牛叔,天天去县里扛活,累的回家倒头就睡,可是一天连十文钱都赚不上,这到了九月拿啥交赋税。”
    “婶子,得放宽了心,整个辽东郡都旱了,也不只俺们一个村,朝廷也不能见死不救,总不能把老百姓都逼死喽,这明文还没发,您再急病喽,可哪多哪少的?”
    “你阿牛叔也是这个话儿,可俺就是急。丫头,婶子腆着脸求你件事儿。”
    “看婶子说的,要是能帮的,俺一定帮。”
    “这过了秋,天就凉了,要是今年你还做啥活计,别忘记了带上婶子,也好让婶子这家里能赚几个钱买些过冬的粮食。”
    “这算个啥事儿,要是有活儿,俺一定叫上婶子,只是今年是个灾荒年,人都吃不饱了,怕是没啥人有闲钱买那些个东西,俺们去年卖的东西,今年怕是都不好卖。俺还得再合计合计,婶子先别急的。今天是八月十五,家里没做啥好东西,这几块月饼是俺做的,送给婶子吃个新鲜。”
    “丫头,你这东西就是搁那好年景儿都是稀罕物,你自己留着,婶子这儿有吃的。”
    “婶子别和俺客气了。俺这家里还有事儿,就先回了,等俺想到要做啥,第一个就来找婶子。”司徒嫣出了阿牛婶儿家,又去了四婶子家。
    四爷爷今年病的更重了,人已经糊涂了,四婶子家连着一个月连口干的都没吃上,见天儿的吃野菜就黑面糊,有时狗子馋得紧了,就跑来跟二郎要块饼子吃,二郎怕小妹不让,还把自己的干粮省下来给狗子留着。气得司徒嫣抓着他的耳朵骂了一通。司徒嫣不是心痛那点儿饼子,而是不愿哥哥饿着肚子还要帮人,虽然这是二郎和狗子之间的情份,可二郎是家里的一员,就算要送,直接从家里省些就是了,用不着他自己一个人饿肚子。
    二郎见小妹不反对,还高兴的跑去告诉狗子,让他常来。这狗子哪好意思,反而羞得不敢上门了。
    今天见司徒嫣来,狗子一溜烟的跑到里屋躲着不肯见人。
    “四婶子,这是俺自己做的月饼,今天是八月十五,你留着给四叔和狗子哥吃,小心点儿,别便宜了外人。”司徒嫣不喜欢四叔弟弟一家,四婶子是知道的,她也是没办法,老爷子还活着,四叔不肯这时候分家,所以她也是忍着一口气。
    “丫头,你让婶子拿啥谢你好,这金贵物,俺长这么大都没吃过。”
    “婶子,俺们之间还有啥谢不谢的,俺这还有十斤的黑面,婶子可别嫌。”
    “这俺可不能收,这粮食眼下贵的很,这点心俺已经收的亏心,哪还能收这个,赶紧的拿回去。”
    “婶子,就是您不吃,四叔、狗子哥、四爷爷也是要吃的。婶子快别推了,俺这家里还有事的,就不坐了。等得了空,俺再来。”也不等四婶子送出门,司徒嫣一溜烟的跑了。
    等到了晚上李四从县城扛活回来,看着桌上的月饼,直抹眼泪。他爹苦了一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借着丫头的光,也让他爹享回清福。
    这月饼当然没少了村正家和亮子家。等回到家时,刚好和哥哥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
    “小五,你说那月宫是个啥样子,一定比俺们村好?”李二郎听完司徒嫣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略带憧憬的望着天上的月亮。
    “俺也不知,要不等哪天那嫦娥给二哥托梦时,二哥帮小五问问。”司徒嫣打趣李二郎,笑得一院子人都乐喷了,四郎正咬着月饼一个没留神还呛得直咳嗽。
    二郎这才反应过来,红着脸不依的来哈司徒嫣的痒,“小五,你笑话俺,看俺咋治你。”
    “啊,大哥、三哥救命啊!”司徒嫣围着几人兜圈子,几人一下子笑闹在了一起。院子里欢快的笑声引得屋沿下燕子一家都跟着唱和起来。这是李家村里唯一一户没有烦恼能开心过节的人家了。
    吃过月饼,几人看了会儿书,这才上炕休息,还没等司徒嫣睡下,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振得窗框都抖了几下。
    李二郎穿着鞋披着衣服,满脸的不高兴,一边开门一边嘟囔,“这是谁啊,大半夜的,有这么敲门的吗?”
    “二郎,俺是你亮子哥,吵着你们了,俺媳妇要生了,这都痛了三个多时辰了,和婶子说是难产,俺这也是没辙了,想着能不能让小五跟俺去看看。”敲门的正是急的满头是汗的亮子,二郎也有些不好意思刚刚话说的有些冲。
    大郎这会儿也出了屋子,“亮子哥,俺家小五还是个丫头,别说是帮人接生,就是看人接生都没见过,去了怕也帮不上忙,要不你去找找福婶儿。”
    “俺去了,福婶儿已经过去了,俺就想着小五会医,要是真有个啥的,一定帮俺把俺媳妇的命保住喽。俺求求你们了。”说着直接给李大郎跪了下来。
    司徒嫣在屋里早将话听了个仔细,这会儿正好背着篓子出门,一见这样忙上前把亮子拉了起来,“亮子哥你这是干啥的,快起来,俺这就跟你走。帮不帮的上的,俺都会去看看,要是能帮俺决不干看着,要是不能帮,亮子哥也别怪俺。”
    “不能的,只要小五你能去就行。”其实在亮子心里想的是,只要小五能去,他媳妇就有救了,至于为啥这么信任一个7岁娃子,他也说不清。
    司徒嫣到时,和婶子正让亮子媳妇使劲,福婶子也在一边帮忙,和婶子不明白亮子为啥把司徒嫣给找了来,还有些不高兴,她接了这活儿,可是要收钱的,这下来了两个人,这孩子要顺利生了下来,这钱到时要咋分。“亮子,你这里要不缺人,那俺回去了?”
    都这时候了,这和婶子还要拿巴一把,气的司徒嫣也没好气,“婶子辛苦了,这往后的事儿交给俺和福婶子吧,亮子哥,这天黑的很,你快送送和婶子。”
    “你!”和婶子根本没打算走,没想到司徒嫣一句话,没她什么事儿了,可她的话已经说出去了,看着亮子一副要送她走的架式,气的跺了跺脚转身走了。
    亮子娘三婶子也是一楞,这小五平日里和声和气的,跟谁都没红过脸,咋这时候会找和婶子不痛快,可她也不敢说话,她儿媳妇当初能保的住孩子就多亏了司徒嫣。她这会儿也只能干着急。
    司徒嫣见人走了,忙上前给亮子媳妇检查,胎位不正,胎儿整个横在了母体里。“嫂子,这孩子眼下是横着的,你先别使劲,再使劲他也出不来,俺帮着你推拿一下,想办法把孩子顺过来,你别急,放轻松,要是痛的利害,你就叫两声。”
    “小五,嫂子求你,帮嫂子保住这孩子。俺死了不怕,不能让亮子哥没了后。”
    “媳妇你瞎说个啥,小五你别听她的,俺不要孩子,俺只要俺媳妇好好儿地。”
    “行了!”司徒嫣也懒得跟这二人费话,直接上手给亮子媳妇推拿肚子,帮着孩子归位。福婶儿忙着去准备剪刀烧水,又等了一个多时辰,这胎位才算推正了,累得司徒嫣一下子跌坐在了炕边,半天都没缓过力气。
    “丫头,你没事儿吧!是不是累着了?”福婶儿一脸的焦急,看着累倒在一边的司徒嫣,也不敢上手去扶,怕伤了她。
    “婶子,俺没事儿,这接生的事儿,俺也不懂,就劳烦婶子了,俺这带着药,先去灶房煎药。”司徒嫣一步三晃的去了灶房,从戒指里取了口水喝了,这才感觉好些。
    这边药还没熬好,就听到屋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声音微弱,还带着点颤音,司徒嫣望着屋门,轻声的说了句,“孩子,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
    等药熬好,看着亮子媳妇把药吃了,又给孩子检查了一下,这孩子不到五斤,有些弱,虽然亮子家有啥好的都紧着这个媳妇,可毕竟是穷人家,没啥滋补的东西。孩子身子虽弱些,可精气神儿还好,才生下来就知道喝水喝奶,司徒嫣怕亮子媳妇没奶,还留了一两的粳米,这才一步三晃的回了家。
    亮子娘捧着粳米哭倒在了一边,她孙子能保得住命,全赖着司徒嫣帮忙,到头来人家连口水都没喝,又是煎药,还给了米,这东西现在就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她本还想着要是儿媳妇没奶,就喂些苞谷面糊糊,有了这个,至少孩子能吃饱了。
    亮子送走了福婶儿和小五,回到家时,正好看她娘哭倒在一边,“娘,你这是咋了?”
    “儿啊,你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事,就是救了那丫头,要不然,俺这孙子和儿媳妇就全没喽。”
    “娘!”亮子也跟着抹泪,他也觉得当初的一声吼,不仅救了自己的命,还救了一家子的命。
    回到家,司徒嫣累得直接倒在了炕上,晕睡了过去。等一觉睡起来都已经是八月十六的傍晚了,她这一觉睡了整整一个白天,四郎一直守在堂屋连后院都没去。李大郎几个其实也有些担心,只是司徒嫣睡前嘱咐过,她只是累着了,睡醒了就好,让他们千万别吵她。
    所以四郎只能守在堂屋,听着东次间里的动静。这会儿见东次间里有了动静,这才高兴的跑到后院去叫三郎。
    司徒嫣起身先去净房洗漱,人还没出净房,就见三郎和四郎一起冲了进来,“三哥、四哥俺没事儿的。就是睡的久了些。”
    “小五,下回可别把自己累成这样了,俺看着着急。”
    “行,下回俺一定注意。三哥灶房的篮子里有鸡蛋,你拿上十个,再拿一副猪骨头给亮子哥家送去,这不吃点儿好的,哪来的奶水喂孩子。俺这就做晚饭,四哥也跟着急了一天了,有没有啥想吃的。”
    被司徒嫣这一打岔,三郎和四郎像是忘了刚刚的事情,都各自去忙了,四郎去官田里给大郎和二郎送信儿,也好让哥哥们不用再为小妹担心了。
    等晚饭刚端上桌,亮子提着红鸡蛋又上门了,“小五,俺是来送谢礼的,这点儿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看着篮子里的红鸡蛋,司徒嫣有些哭笑不得,她让三郎送去了十个,这亮子全染成了红色,又给送了回来。
    “亮子哥,这红鸡蛋俺收下一个,是那个心意,剩下的你拿回去给嫂子补身子,嫂子生孩子身子亏得利害,不好好补补,将来要做病的。”
    “那咋行,这个你一定要收下。”
    “亮子哥,你要是跟俺外道,那俺以后可就不登门了。”亮子见司徒嫣是诚心让他拿回去,这才没再推。将人送出门,一家人坐下来吃饭,少不得李大郎又念道了几句。
    新生命的出生,在李家村只是刮起了一阵小风,除了和婶子,谁也没放在心上。

  ☆、114章,八月底朝廷下旨,更卒役三月为期

话说李和媳妇和婶子被司徒嫣气走,少不得回到家跟李和抱怨一通,等第二天听说亮子媳妇母子平安,亮子还给福婶儿和司徒嫣都送了红鸡蛋就她没有,更是气的在家里直跺脚。骂亮子没良心,她白忙了三个多时辰,啥也没闹着。
    当然这事儿司徒嫣是不知道的,过了八月十五,连降了二场雨,久旱的大地终于得到了雨水的滋润,一场秋雨一场寒,二场雨下来,驱散了秋老虎的炙烤。勤劳的农民又拿起锄头,在田地里忙碌起来,虽说这个时候种什么都不可能有所收获,可村民们也不愿闲着,翻土施肥保养土地,为明年春耕做着准备。
    借着秋雨,司徒嫣家田里的苗,喝饱了水,连着长了三寸多,干涸的五个水窖也全蓄满了水。
    李大郎每天在地里除草、施肥顺便采收地瓜叶,这采上来的地瓜叶全被司徒嫣腌制成了咸菜。
    八月二十五这天大集,司徒嫣坐着村里的牛车进城去书铺抄书,家里今天并没有准备要卖的东西。小羊儿赶着车等到了县城门口才找到机会单独和司徒嫣说上话,“那啥,小五,那个月饼好吃。”
    看着红着脸吞吞吐吐的小羊儿,司徒嫣也无语了,这人就是个噘嘴葫芦,就为了一句谢,也能憋的满脸通红。
    “小羊儿哥觉得好吃,俺下次再做。”
    “嗯,俺帮你把柴拿去换了,午时你再来城门口等着就行。”
    “好,谢谢小羊儿哥。那俺先走了。”司徒嫣今天进城主要是想打探一下,这次受灾到底有多严重,也好知道下一步她该做些什么。
    进了城,直奔书铺,一边抄书,一边听客人间的聊天。
    “吴公子,您可有好些日子没来买书了,俺们这儿新近了几个画本,您要不要看看。”书铺的伙计,正招呼着一个富家子进门,司徒嫣抬眼扫了一眼,继续抄她的书。
    “你小子倒是机灵,这些日子到处是灾民,街上乱得很,我也懒得出门,这画本画得可好?”
    “好着呢,您慢慢看。”
    这被称作吴公子的青年,刚拿起画本,就听到身后有人说话,“伙计,那画本可还有,也给我来一本。”
    “有,有,这位客人您稍等。”
    伙计转身去找画本,后进来的人则走到吴公子身边打着招呼,“这不是吴大公子吗?平日里不见的,原来是躲在这儿了。”
    “张兄你就别打趣我了,这一城的灾民,看着让人心烦。”
    “贤弟不提,我都快忘了,你说这些人不想法子赚钱,成天的端个碗要饭,看着就让人心烦。”
    “可不是,前几天家父从京城来信,也有提起,说是南边好几个县今年也遭了水灾,地里颗粒无收,灾民都冲上县衙大堂去要吃的了。”
    “这些人竟然敢冲撞朝廷命官,是活的不耐烦了。”
    “区区几个暴民而已。”
    “后来如何了?”
    “带头的判了斩立决,跟从的发配流放了。其实也不过几个县的损失,这大部分的地方还是风调雨顺的。南边的灾情可还没有我们这里严重呢。”
    “哦,吴兄可有什么消息。”“朝廷邸报上说整个幽州全遭了灾,只有几个地方收上来不过一二成的粮食。连冀州和并州都有几个郡遭了灾,朝廷已经下旨减赋,只是怕这灾民太多滋事暴动,而将‘更卒’役延长至三个月。把那些个身强体壮的,往一起一圈,留家里的全都是一些老弱妇孺,就是他们想闹,也闹不起来。”
    “皇上这步棋走的妙啊!”
    “我听说,这是阎丞相的主意。”
    两人越说声音越小,司徒嫣竖着耳朵也听不清了。只好安下心继续抄书。从来来去去的客人谈话间,司徒嫣已经知道这次朝廷会减赋、加力役。南方虽然有水患,但灾情并不严重,这样看来今年就算边关告急,也不会国破家亡。她也可以安心在李家村呆下去。
    事情打探清楚,见时辰不早了,司徒嫣和之前一样,画了张花样子,去绣铺换了银钱,这次没像往常一样要些碎布头。走到城门口,见小羊儿和一些村民已经等在那里,忙上前打声招呼,虽然不是自己来的晚了,可该说的客气话却是免不了的。几人坐上车,这才赶回李家村。
    八月廿六,寒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