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氏可不管于家大兄怎么样了,那又不是她的儿子,她家儿子平平安安,那是她的儿子有本事,老四是秀才,免了兵役,这就是本事。
俞氏的眼神又朝铺里转了一圈,便问道:“你们开铺子多久了?”
许三娘只好如实说了,年前就有了,如此说来,都开了半年多了,这过不了多久又要入秋了。
俞氏又问道:“一个月能赚几何?”
许三娘不好说话,她只知道赚了,赚了多少她也不知道,而且女儿说了,赚下的银子除了日常的开支,都投入那走商队里了,上一批商队去了一趟常德府,的确赚了银子,可是关家又来了一批货,银子又投入了货款中,所以手头根本就没有存余。
于江全夫妻不说话,俞氏反倒笑了起来,“你们不说没关系,我到时问我自己的儿子,对面的铺子也是吧,一同开了两间铺子,瞧着这旺兴街头的生意也不错,赚了不少银子吧。”
俞氏起身,来到柜台前,细细打量这柜台上的好布料。
大儿媳妇毛氏陪在俞氏身边,眼神里尽是惊讶,果然大哥说的不假,四弟妹做上了大生意,想不到这么好的布料,在这铺里头放了这么多,难怪她上次回秦家院里,穿着打扮得这么好。
同为媳妇,她们几个在村里头受苦,四弟妹却在城里享福,哪有这样的好事,以后这些布料也有她毛氏的一份,她以后想要穿什么样的布料,便可以拿走几匹做新衣。
毛氏忍不住伸手去摸那些布料,这铺子很赚钱吧,秦家有了这一笔收入,想来都可以不必住村里头了,到时住到县城里头,将来若还是她掌着家里的伙食,她还能落下一些银子,给娘家送去。
毛氏想到这儿就心花怒放,感觉这所有的布料都是她的。
俞氏看着这些东西,心头不滋味儿,接着说道:“我儿是秀才,明年秋试必能中举,到时还是举人老爷,如今你们于家凑使他做生意,沦落成商户,我秦家好不容易得来的好名声,都毁了。”
第242章 院子也被发现
于江全夫妻一听,算是明白,看来女儿女婿没有跟家里人说,当初他们便想到了的,真的沦落成商户,秦家一定会有意见的,果真不假。
许三娘只好歉意的开口,“也怪我们没有劝住,眼下这铺子是我女儿操持,生意都是我女儿在做,女婿尽心读书,绝对没有插手的,所以亲家母尽管放心,沦落成商户的是我于家,与秦家没有关系。”
俞氏一听,回头看着两人,眼神儿不太对劲,“这功劳全说成你女儿了,你女儿十五六岁的姑娘家刚出阁,从小养在村里,哪有这本事,你说外头的人会信么?便是我也不信的。”
“我儿不仅是秀才,又见过世面,他若做起生意来,自然能赚不少,以前我是千方百计的阻止,现在倒好,不听我劝了。”
俞氏的话怎么听着不对劲,虽然他们家女儿只有十六岁,可是这生意明明就是他们家女儿做起来的,这是事实,再说先前俞氏不是说怕秦家沦落成商户么,怎么转头却争起这生意是女婿做的了,不是很看重女婿的名声,却还要上赶着承认。
许氏原本是想让女婿留个清白,这一下有些糊涂了,不知道俞氏最终到底是何意思。
俞氏看到了正对门挂着的匾额,上面是庾县商会送的,又有主簿府送的,俞氏心中咯噔一声,这主簿夫人孙氏可是与老四媳妇交好的,莫非这生意当真是老四媳妇做成的?
俞氏心想到这儿,却是摇头,老四媳妇连个家务都学不会,好吃懒作,怎么可能有这能耐,必定是她家儿子,她儿子才是最厉害的,于家别想将他们秦家撇清了,如今秦家名声也没有了,合着连着铺子也不要了不成?
“以后这柜台收银子的事就不必劳烦亲家了,我既然知道了此事,便由我来吧,至于铺面还开不开下去,生意以后还做不做,等我四儿回来再定夺。”
俞氏一副理所当然的说着,旁边的毛氏听了高兴坏了,她也是识字的,也会算术,跟着婆母一起收钱,指不定还能落下银子。
于江全夫妻听了却是不舒服,这亲家不是讨厌商户么?怎么还自己收起钱来做掌柜了。
然而俞氏却是往那柜台前一站,又叫毛氏去对面铺里守着,毛氏自是欢喜的应下了,转身便出了门。
这一日于江全夫妻在铺里帮着忙,所卖的布料收的银子全部落入俞氏的手中。
于江全夫妻心头虽不舒服,却想着女儿女婿没有将此事告诉秦家人,他们也不好插手此事,生怕万一搞砸了,受苦的还是自家女儿,若是这些铺子由俞氏管着了,待女儿回来俞氏不再指责她,他们也就放心了。
左右都是一家人,银子给了谁,都是在自个家中,女婿是个明事理的,想来也不会亏待了女儿。
俞氏在铺里头守了一日,仅一日光景,她便收到了两百两银子,而且今个儿闹了半日,不就是一个下午的光景,卖了几匹布就收了这么多银子,倒是将俞氏给震惊了。
这布庄生意如此好做么?而且来的人大多是贵夫人,她们虽不认识俞氏,但是认得于江全夫妻,瞧着与二人还挺亲近的,还问两人老四媳妇什么时候回来。
俞氏听着心情就不好,她正要结交这些贵夫人们,若是开布庄能与这些贵夫人们交好,那她岂不是就更好了,自从老四媳妇来了城里,她便再也没有收到城里各位夫人的请帖,她已经许久不曾参加宴席了,想来城里的夫人们都要忘记她才是秦秀才的母亲了。
到了傍晚,要关铺门了,于江全夫妻有些不知所措,这亲家母住在哪儿呢?将人带去柳树街的小院,想来那一处估计女儿女婿也没有说,难怪这么久也没有看到亲家来过院里,先前夫妻两人还以为是亲家极明事理,不愿意来,现在发现可不是这样的。
俞氏收了银子,与于家夫妻两人关了铺门,正好此时街头来了一辆马车,赶车的人正是石泉,看到于江全,便喊了一声叔,正是来接他们回去的。
那边还有秦家的马车在,可是两辆马车放在一起一对比,立杆见影,秦家的马车要寒碜的多。
俞氏看着于家的马车,面色又不好看了,她带着毛氏便率先上了马车,认为这马车也是儿子的钱买下的。
于江全便只好叫妻子和石梅先上马车,他坐在石泉身边帮着一起赶车,那边秦家的长工听了俞氏的话,就一辆空车跟在后头。
马车内,许三娘心中忧愁,却是不好开口说话,知道亲家母才发现这些事,心情怕是不好,于是许三娘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一路沉默着,很快就到了柳树街,俞氏挑开一角帘朝外看,看到道路两边种下的柳树,还有湖面传来的清风,在夏季很是凉快,此处环境倒是顶好的。
到了于家院门外停下,俞氏从马车上下来,朝那院门看去,眼神又不对了,好气派的院子,还是一个两进的,真把自己当城里人了。
秦家可是小地主,尚且住在村里头,凭什么他一个猎户家,倒还住到这城里头了,明明是她生的儿子,却照顾别人的父母去了,当真是不孝,待老四连回来,看她怎么教训他。
俞氏也不说话,就像走自个儿家中一样,率先便进了院子,于江全夫妻对视了一眼,有些无奈,只好跟在了后头。
一入院门,俞氏的脚步顿了顿,看着这气派的院子,心头的无名火更盛。
毛氏却是欢喜的很,想不到有这么大一处院子,倒是可以将一家人接来城里了,以后她也不必下地干农活,还能在那铺子里做掌柜,想到这儿,毛氏就高兴坏了,今个儿她落下了五两银子,改日便拿回娘家去,想来爹娘也会高兴的。
“亲家一直住在这院里头?西市街头院子不租了?”
俞氏回头看向许三娘。
许三娘只好如实说了,“西市的院子还是租的,得堆放货物,这处院子是一直住着。”
“这院子是买的还是租的?”
俞氏开口问。
许三娘不好隐瞒,只说是买的。
第243章 婆媳接了生意
俞氏却是笑了起来,“我儿有能耐了,还能在城里置办一个家,这是要与我秦家分家了,还亏得他上头几个兄弟,为了他的学业,心甘情愿的下地干活,没有半点怨言。”
俞氏这话说得许三娘的心情七上八下的,心想着女儿这一次回来,怕是有得闹。
好在院里还有住处,她住了进去,由着大儿媳妇一同陪着,瞧这模样是要等到秦楚夫妻回来为止了。
俞氏不闹也不吵,就是当这院子,当铺子都像是自个家中的,连着马车也算是自个儿的,反而对于江全夫妻客客气气,感觉于江全夫妻是在她家做客的模样。
傍晚在家里做饭吃,许三娘要去厨房,她便制止,“亲家在这儿就不要辛苦了,家里还有儿媳妇帮衬呢,玉娘,你去厨房做饭,以后上街买菜什么的,也就你一手包办了,岂能要亲家动手的道理。”
毛雯玉立即明白了俞氏的意思,很是勤快的进入了厨房。
于江全夫妻陪着俞氏坐在正堂房里,俞氏坐在主座,于江全夫妻各坐一边,八仙桌前,俞氏的脸色又似乎好了些。
她给两人倒了茶水,便问两人在城里可住得惯。
于江全夫妻只说住得惯,俞氏一听却道:“住了这么久自是惯了的,以后想在城里住着便住着,毕竟也是女婿的家。”
转头于江全夫妻成了客,她变成主人了。
许三娘都不好说话了,还是等着女儿回来再说,可不能因为两人而误了女儿的婚姻,若是女儿能和和睦睦,他们怎么都好的。
一家人吃过晚饭,便各自回房睡去了。
第二日早饭也是毛氏起来做的,接着一同去铺里,俞氏倒也没说不让于江全夫妻去,毕竟她们婆媳才接手,还不懂怎么卖,自是要他们前去帮忙。
一同到了铺里后,俞氏又是往柜台前一站,于江全不想在铺里对上俞氏的脸色,便来到铺门口守着。
平素于江全夫妻开铺门,首先是将大布版搬出来,将今日打折的布版挂在醒目处,而许三娘却开始在铺里头打扫,柜台上,桌子上都得擦干净了,不能有半丝灰尘,同时还得将八仙桌上的茶水和点心准备了,到时这些贵夫人们来,便能安心坐下选布料。
于是夫妻两人各自忙活着,俞氏却是坐在那儿看着,也不说话。
待许三娘将铺里收拾好,将点心和茶水端上八仙桌前时,俞氏便皱眉,“这么好的点心端给人家吃?”
俞氏有些不高兴。
许三娘只好解释道:“我女儿说这些贵夫人平素来了,逛街也辛苦,便坐下来吃吃东西,选选布版,这样更能留住回头客。”
俞氏一听是老四媳妇说的,心头就不舒服,果然是败家的儿媳妇,这么好的糕点,那得费多少银子去,却这么拿出来招待,他们是开铺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怎么说他们也没有亏待对方,凭什么还得给他们点心吃。
俞氏却是叫许三娘将吃食端回来,“从今个儿开始,就不供应这些点心和茶水了,他们来了,想买什么布,柜台上展示的清楚,我们又不亏欠她们的。”
一直以来铺里头都是这么做生意的,那些贵夫人过来,人家也未必就真的吃糕点,着实这糕点也普通,不过是摆上台好看,有夫人吃了,吃得也不多,女儿说做生意不能精精计较,她也觉得有道理。
可是看到亲家母阴沉的脸,许氏想了想,还是将糕点端上了柜台前。
俞氏却道:“亲家,来,这糕点这么好,也该是咱们吃,亲家且吃,别客气。”
许三娘只好陪着笑,却是没有吃。
俞氏自个儿却是吃了起来,吃了几块还舍不得全部吃了,拿出手帕包起来纳入怀中。
许三娘也不好说什么。
对面铺里头,石梅将铺里铺外打扫干净,将布版也搬了出去,再入铺里头,就看到毛氏端着糕点吃得没剩下几块了。
石梅只好劝道:“嫂子,这糕点是拿来招待客人的,如果嫂子爱吃,那就给钱我,我这会儿上街买去。”
毛氏一听,瞥了她一眼,说道:“客人能吃得,我主人家还不能吃了不成,不必上街买了,这里还有几块,你端桌上去吧。”
毛氏还想伸手拿来吃,可是看到盘子里也没几块了,只好忍住手。
石梅看到那盘子,呆了呆,接着说道:“那还是嫂子吃了吧,今个儿就不放上糕点了,改日再买些。”
就盘子里这么一点儿,多难看,还是不要端出来的好。
毛氏一听,正合她意,于是毫无负担的将糕点全部吃完了,想来昨日才来的,昨夜里在院里吃的可是白米饭,而且还是上等的好米,家里还有肉吃,油水也足,这日子过得也太好了些。
毛氏想到这儿,她便不想回村了,这个家还是婆母说了算的,自然这些东西也有她的一份。
这么做了一日生意,今个儿卖了三百两银子,毛氏落下了十两银子,石梅都看在眼中,毛氏只管收钱,却是不记帐,明显的就想做糊涂帐了。
石梅是夜里来铺里将帐做好,铺里布料的数目她都留着心,燕子的大嫂手脚不干净,她还担心她将布料弄出去,好在还没有这么贪心。
就这样俞氏婆媳在铺里呆了几日,生意好时一日能卖到五百两银子,生意不好时,一日卖百来两银子,但是还是令这对婆媳给震惊了,想不到银子会这么多,俞氏私下里将银子都收了起来。
而此时的福城,于书燕夫妻二人陪着师父师娘一起吃着饭,明个儿他们却要回去了,陶氏有些不舍。
她先前也不明白为何弟子要娶一个庄户女,现在她明白了,弟子眼光真不错,娶妻娶贤,而且陶氏无意中发现于书燕会识字,还写得一手好字,那字迹模样与秦楚的一模一样,便知道她有多爱着秦楚了。
陶氏很欣慰,这对小夫妻挺合她的意。
第244章 夫妻回庾县
上一次击鞠赛后,秦楚和于书燕在福城出了名,接下来又参加了几场宴席,皆是陪着师父师娘两人,一些小的宴席便推拒了,这几日的陪伴,盛大儒又指点了秦楚的功课,与秦楚也探讨不少文章的技巧。
只是盛瑜事后再也没有说起秦楚不去会试的事来,瞧着也没有生气,像是同意了秦楚的意思。
于书燕自是不知道原因的,陶氏也没有与她说,她是担心着秦楚,但是他既然已经做下了决定,又有师父的支持,那便由着他吧,至少得等他中了举再说。
虽然是重活一世,然而这一世许多事情都变了,万一秦楚没有像前一世一样考中乡试,想到这儿,她心里头就不舒服。
虽然她也不想负心汉过好,可是该属于他的,她也不阻拦,左右都是和离了,以后各自安好。
这一夜睡得还算安稳,第二日天没亮,夫妻两人便要出发了,陶氏给两人带上了吃食,让两人在路上吃,问于书燕要不要坐马车,这样没有这么辛苦,于书燕摇头,她以后能不坐马车便不坐马车,她要将骑术练好,还要练自己骑马的能力,这长途跋涉才能看出真正的实力。
以后她出去走商,这可是保命的手段。
陶氏听了她的意思,倒也是支持她的,便劝着她一路带上幕离,先前来福城,她可没有带,穿着一身男装,虽然能一眼看出是女子,但她也就这么的来了,秦楚也不曾说她。
陶氏却是担心她的美貌太过显眼,虽说这一路上还算安稳,也怕万一有了歹徒起心思。
于书燕听了陶氏的劝,带上了幕离和吃食,与秦楚翻身上马,告别了盛瑜夫妻,答应他们过年时节再来,两人便走了。
出了福城的城门,走上官道,秦楚和于书燕便比起了赛,两人一路狂奔在官道上。
官道还算宽阔,前后都没有什么人,就有两人的马在道上奔腾。
于书燕说道:“秦楚,我已经练得差不多了,要不咱们今晚不住宿了,便直接回庾县去,我想爹娘了。”
秦楚听了她这话,便应了声好,如果一日一夜不休的赶回去,半夜就能进城,到时亮个牌子便能开了城门,还能在家睡后半夜,明个儿还能在家里吃着热乎乎的早饭。
夫妻两人商量好,赶马的劲头更盛,一路上有说有笑的,秦楚会说一些趣事给于书燕听,还有一些文中的典故。
时间倒是过得飞快,专眼天黑下来了,夫妻两人停下来先让马休息一下,马要吃草,两人也该吃点东西。
夫妻两人背靠着山头老树,一起看着夕阳西下,这一会儿两人都没有说话,于书燕的心情极好,她不去想上一世的事,此时脑中只有她这一世的大计,她要将生意做大。
她既然改变不了出身,那就让自己和家里人能过上富有的生活。
秦楚朝身边的媳妇看去一眼,见她目光发亮,虽是看着夕阳,却似乎神游天外,看着媳妇这安静又好看的侧颜,他忍不住靠近她,接着在她的侧脸颊上印下一吻。
于书燕缓过神来,侧首嗔了他一眼,接着用手擦了擦脸颊,秦楚笑了起来,接着将她抱起,坐在他的大腿上。
“一起看夕阳呢,就要坐在我的怀中,这样才有情调。”
秦楚在她耳垂边低语,听得于书燕耳垂发痒,全身酥麻,于书燕脑中莫名冒出一个词来“妖精”。
妖精最是蛊惑人心,秦楚就好蛊惑她的心,她感觉自己对他的恨意越来越少了,甚至还有些自我麻木,不知不觉被眼前的舒适日子给迷了双眼,这可不是好事,她得清醒起来,可不能让秦楚占了她的心,再来伤她一次。
“你放开我,这在外头,要是官道上来了人,咱们岂不是被人笑话了去。”
于书燕扭动了身子,想要从秦楚的怀中挣脱,可是秦楚却是抱着她不放手,还一本正经的说道:“我抱着我自家媳妇,谁敢说什么去?谁若说什么,我还有功夫在身,我逼得他无话可说。”
于书燕倒不知一向知书达理请情义的秦楚还有这么一面,她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你这模样可不像是读书郎。”
秦楚一听也是笑了,“我可从来没有说自己是良善之辈,向来都是人不犯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之。”
于书燕却是懒得与他争执,他抱得这么紧,她也挣脱不开,只好顺了他的意,靠在他的怀中,看向天边的晚霞,温柔的风吹拂脸颊,她靠着他不知不觉睡着了。
秦楚看着怀中犯了困意的媳妇,扬起了唇角,就知道她辛苦,跑了一日的路,没有叫半点苦,这世上也只有她这样的女子,前一世倒是不知了,看着她跟在母亲身边,静若处子,远没有这一世这般活泼的。
秦楚吻了吻她的额头,想来这才是她真实的一面,这一世他不再执着于功名,不再醉心于官场,倒是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一面。
“燕儿,上一世对你的亏欠,这一世我一定会一点一点的补偿给你,再也不会像上一世那个傻劲,将你放手,我现在每每想起,就后悔的不得了。”
“我可不是良善之辈,也没有大义一说,我所做之事,全凭我的性子,可是于你,我竟然为了留住你的性命,将你放走,也不知我前一世哪来的大义之心,我如此爱着你,便是死也得占有着你才是。”
秦楚说到这儿就忍不住苦笑,等他入京为官之时,他便选一处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先将两人的坟给弄好,这一世最大的愿意便是与她一同白头偕老,寿终正寝,如果若是命运无法改变,那他们两人也该是生同裘死同穴,一生一世都不分开,他才不要见了鬼的大义。
秦楚紧紧地将媳妇抱紧,心情难以平复下来。
于书燕这一睡,醒来时天早已经黑透了,而身下却是温热的,秦楚便一直这么抱着她坐了这么久,瞧着月已上了中天,原本说好连夜赶回去的,结果又给耽误了。
第245章 毛氏贪了银子
她身子一动,秦楚便睁开了眼睛,“你醒了。”
“你怎么不叫醒我,说好夜里赶回去,瞧着得天亮了。”
“那就天亮赶回去好了,到了家中,你又忙着做生意去了,可没有时间陪我。”
秦楚说这话时怎么感觉似有委屈,于书燕以为自己错觉,抬头看向秦楚,见秦楚颇有些不高兴,还当真委屈了不成。
“你夜夜缠着我,这不算陪?”
“你的心不在我身上。”
秦楚哼了一声。
于书燕想笑,她的心当然不在他的身心,他这个负心汉,得了她的身子还想得了她的心,想得美。
“你好好读书,明年就要考试了,我可得做生意,忙着呢。”
于书燕从秦楚的身上下来,接着两人起了身。
秦楚也不好再说了,却是拉着她的小手,一双明亮的丹凤眼恳切的说道:“燕儿,别离开我,好不好,这一世,咱们一起,寿终正寝。”
于书燕听到寿终正寝四个字心头就被刺痛,她上一世死于非命,他可曾知道,他在京城里做他的丞相大人,娶一房美妾,过得逍遥,而她呢,落泊的像落水狗一般,只管匆匆离开京城这个伤心地。
秦楚不说还好,于书燕还能自我麻木,如今提到了此事,于书燕的笑容没了,眼眸里留下的只有恨意,她推开秦楚,冷着脸说道:“回去吧,天不早了。”
于书燕翻身上了马背,接着一夹马腹,便往前冲去。
秦楚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心头难受极了,刚才他在她的眼里看到了恨意,她恨着他的,怪他上一世休了她。
他现在也很后悔,既然都得死,何不拉着她一同死,想来上一世她如此爱着自己,自是愿意陪着他死的,可是他舍不得,他舍不得她这么年轻就跟着他赴死。
秦楚很是内疚,他上了马后便朝前头的背影追去。
于书燕是大清早时进入庾县城门,到了柳树街的院子她正好能赶上早饭。
夫妻两人骑着马站在院门外,于书燕归家心切,想到要见到父母了,很是高兴。
然而开院门的却是毛氏。
“大嫂?”
夫妻两人异口同声,只觉得心头一沉,连忙朝院里看去,果见廊下站着俞氏。
看到俞氏,于书燕便笑不出来了,她跟秦楚一同进入院中,毛氏顺手将院门关上。
石家兄妹站在于江全夫妻身后,此时于江全夫妻看到女儿女婿归来本是高兴的,可是亲家的模样不对劲,院中气氛也诡异,于是他们也不敢说话了。
“楚儿,随我入堂屋。”
俞氏说完,转身便进入堂屋里。
秦楚心头一沉,只好将缰绳交给于书燕,便跟着进入了堂屋前。
俞氏母女两人进了屋,门关上了,于家父母才敢上前帮着女儿牵马。
许三娘小声问道:“燕儿辛苦么?肚子饿不饿?”
于书燕点头,“娘,我想死你们了,下次再出门,我打算带上你们,以后铺里头多请几个管事帮忙便是,无非就是费些工钱,咱们一家不能太过辛苦。”
说起这事儿来,请不请管事的是另一回事,重要是眼下铺子恐怕都不是女儿的了。
许三娘听着欲言又止,她想说点什么,又想到女婿已经与亲家母说去了,倒是等那边谈得如何再说,瞧着女儿的爆脾气,说了还不得闹起事来。
于书燕将马关入马厩,于江全拿了草料喂养,于书燕也没有急着回前院,便问起俞氏和毛氏怎么来了?
没想随即跟来的石泉开了口,他将上一次在半夜见到毛俊生的事说了,事后他去查了,毛俊生正是秦家大嫂娘家的哥哥。
于书燕从来没有细问过石泉在码头老是找他的那人叫什么,石泉向次想跟她说都被打断,也就不了了之。
到这会儿说起,于书燕有些不敢置信,大嫂毛氏家中书香门第,家中父亲是私塾夫子,哥哥是个童生,虽然后来也没有考上秀才,但是一生都是个书生便不曾做过生意。
怎么这一世他却跑码头卖烧饼去了,当真是奇怪极了。
于书燕细问之下,只怪自己当初没往这上头想,也没想到大嫂娘家大哥的能耐,明明是个读书郎,却舍得下脸跑去码头做生意,此事也不知婆母可否知道,婆母向来说大嫂家是书香门第,如今却沦落成商户。
毛俊生知道了他们的生意,然后告诉了大嫂,这么说来,坏事的还是大嫂,是大嫂在婆母面前告的状了。
虽然于书燕也知道,自己既然做起了生意,自是瞒不了多久的了,总归有这一日,就是没想到是大嫂说出来的。
几人从牛棚出来,没想毛氏等在厨房门口,看到几人从后院出来便上前一步说道:“四弟妹的确有能耐,竟让四弟在县城里做起了生意,莫不是不打算让四弟下考场了不成?”
于书燕一听,奇怪的看着她,“大嫂这话说的,这生意一向是我在做,秦楚读书,便不曾插手过。”
毛氏却是笑了,“四弟妹这话谁信呢,你一个连村里都没出过几趟门的庄户家,怎么会做生意的,不仅我不信,婆母也不会信的,如今挣下来的这一份家业,便是四弟的心血得来的,别想将秦家撇干净。”
哦,原来是这么一个意思,毛氏将她做生意的事告诉婆母,原来是为了这铺子,一向讨厌商户的婆母,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想法呢?
于书燕目光深深地看着毛氏,看得毛氏心头发虚,她的手下意识的摸向袖口,那里是她这些日子落下的银子。
于书燕挑眉,问自家母亲,“娘,最近铺里的生意如何?”
许三娘听到这话,不知道如何说好,许三娘还没有说话,石梅便接了话,说道:“燕姐,这几日铺里的掌柜正是大嫂,不过我帐目都记清了,燕姐要看是可以看出来的。”
毛氏听到这话,脸色大变,一双黑眸看向石梅,倒没有想到这个姑子看着小小年纪,却有如此心计来,居然还将帐目理清了。
第246章 俞氏的主意
于书燕看到毛氏这模样便明白了什么,她也不急着算帐,却是在廊下坐下,想来堂屋里秦楚也有得应付了。
此时堂房里,俞氏坐在主座,秦楚却跪在俞氏膝边,俞氏板着脸看着儿子,沉声问道:“这开铺子做生意的事是几时的事?你为何要瞒着家里人?”
秦楚心情有些复杂,他若不瞒着,想来早已经没有了安宁,只是这一次是谁告的状呢?
秦楚挺直了脊背,一脸坚定的说道:“娘,这事儿原本是想瞒着你的,就是怕你生气,燕儿有行商之才,开始跟我在县城,我们过得并不好,她不让我去抄书,也不想我去指点童生,生怕耽误了我的学业,所以她开头是在码头做烧饼的生意自个儿维护生活。”
“后来慢慢地燕儿寻到了商机,她便开始跟着人做起了生意,她极有眼光,生意很快做上了手,慢慢地积累了家业,便是娘看到的这模样,我知道娘讨厌商户逐利、自私,可是燕儿她不是这样的人,她做生意一向大大方方,从不做违背良心的生意。”
“我在县城里能安生的住着,能安心的读书,她功不可没,所以我请求娘原谅她,准她行商。”
秦楚一脸恳切看着俞氏,俞氏一听,脸色越发的不好看,她盯着儿子,冷声问道:“你骗谁呢?于家是什么人家,我岂会不知道,于家就是个猎户之家,连田地都没有,也不曾出门见过世面,若没有你帮衬,她的生意能做起来。”
“你好好的一个读书郎,如今这是要沦落成商户不成?你师父和师娘可知道我们在做生意?他们可准许?”
“再说如今于家口口声声说这一份家业是四儿媳妇挣得,我儿,你怎么这么傻呢,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当初于家大子被人骗走,怪我秦家何事,你当时也帮他们家求了一个名额,你已经仁之义尽了。”
“所以四儿,你不要以为自己欠着于家什么,你也犯不着给于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