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三娘听到女婿这般宠溺的话,心里很高兴,但也不能真的让女儿懒成这样的,晚上就催着女儿回去吧,也不能让婆家人留下话柄才好。
于家人送秦楚上了马车,看着他出了村口,许三娘才转身进了西屋。
挑开内室的帘子,就看到原本准备起身出来的女儿迅速的爬入被窝,许三娘却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这会儿终于舍不得了?”
于书燕很郁闷,不接话。
许三娘在她床边坐下,语重心长的说道:“秦楚这个人说起还当真没得挑的,昨天你哥那么凶,要是别的女婿,恐怕早吓死了,可秦楚却还能轻巧的避开,还能使诈让你们两人和好如初,自始至终都不曾抱怨一句,燕儿,这样的好夫婿,你也该知足。”
知足?知什么足,就是一个狼子野心的家伙,对她势在必得,从来不考虑她的感受,有没有问过她想不想嫁?就像当初休了她一样,有没有问过她心底最底有多苦。
于书燕闷在被褥下不说话,许三娘却还在说道:“秦家乐善好施,便也可以看得出来,秦家很好面子,秦楚有出息了,秦家的美名于他来讲也是好事,他们家没有请长工帮着做家务事,几个儿媳妇辛苦一点,但秦楚至少在这一点上是向着你的,不让你做家务活,他这是心疼你啊,我的傻女儿,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于书燕不知道怎么将自己心中的苦楚告诉她娘,显然这个负心汉很懂得笼络人,就像上一世一样,只要是他想要结交的人,他便有一万种手段,只要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便能千方百计。
眼下不过是他们于家,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明明自己使诈,完了还欺负了她一个晚上,结果家里人却帮着他说话,多么厉害的有手段的一个人。
许三娘见女儿似乎又要睡了,想了想,还是没有再接着弄醒女儿,好不容易回个娘家,就让她多睡一会儿吧。
许三娘一出西屋,于书燕便立即从被褥里爬起来,她爬到窗户边望,秦家的马车早已经不在,想来秦楚已经去了县学。
说什么希望她来送送,这不也毫不犹豫的走了么?这一趟回县学,怕也要大半月才能见到他。
于书燕朝桌子拍下一掌,只觉得洁白的小手痛得露出红印来,“负心汉,负心汉。”
于书燕在娘家呆了一日,有她父兄在,那可是无尽的宠爱,她大哥带她上山,她爹弄好吃的给她,她娘还给她做新衣裳,反正与她没成亲前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因为昨日的事,家里人对她更加好了,似乎她在婆家受得所有委屈都恨不得在娘家全部给她补回来。
只要说她爱吃的,她爹就算上山也要弄到手不可,她娘又怕她手笨,不会缝衣,恨不得多做一些衣裳给她换洗。
至于她哥,她却觉得有些奇怪,她哥对她真的好的没话说,甚至还时不时的交代她,“大哥啰嗦了一点,但是大哥还是想说,燕儿,你就嫁在桃花村,以后一但有时间一定要回娘家多多走动,帮哥哥好好孝顺爹娘。”
“哥,那你呢?”
“我?”
于英改看向妹妹,脸上既有歉意,又有希望,“大哥不能再这样碌碌无为的下去,大哥以后要护住小妹,不再被秦楚欺负。”
于书燕听到这儿,她心中反而愧疚,“哥,其实秦楚他昨天没有欺负我,我们只是闹了一点小脾气,哥,你不必放在心上的。”
然而于英改却是笑了笑,“哥知道分寸,看得出来,秦楚他对你很好,对你也很上心,我相信他的真心,只是将来有一日,秦楚这样的人物一定不会甘于人后,必定会前程无量,而咱们家不过是个小庄户,还是一个无田无土的猎户,所以大哥也要为妹妹做点事,不能一味的拖你后腿。”
“哥,你说的什么话呢,怎么就拖后腿了,我并不觉得,如果秦楚生出这样的想法来,他大可以不要娶我,我家里是什么情况,他在提亲的时候便知道,他若敢嫌弃,我还嫌弃他呢,他有他的富贵,我有我的自由,我并不在乎。”
于英改听到妹妹这话,却是笑了,“我的傻妹妹,现在我反而有些可怜秦楚,他爱你至深啊。”
于书燕一听更不乐意了,“哥,难道连你也被他收买了么?他有什么好的,不就是会读书么?有什么了不起,我家大哥还天生神力,比他强一万倍。”
于英改更是笑得直不起腰来,“我倒是看到了以后秦楚的辛苦,燕儿,他对你的确是真心的,你啊,收起这些性子,什么自由,嫁了人,便不能再说自由。”
于英改想起秦楚早上起的誓言,原本想要告诉妹妹的,可是看到妹妹根本不把秦楚放眼中,他就觉得说出来妹妹也不会信,就算信了也不会放在心上,看来还得秦楚好好解释了。
于英改摸了摸妹妹的额发,劝她晚上回婆家去,秦楚的心意他已经完全看出来了,这一下他也放心了。
于书燕看着爹娘和大哥都建议她回婆家去,于是她只好在大哥的相送之下去了桃花村。
进了村口,眼看着前面就是秦家大院了,于英改想起先前俞氏的态度,他便止了步,免得呆会见到了人尴尬,他就只送到这儿吧。


第71章 参加任府宴
于书燕也想起了上一次俞氏见到她哥的态度,心情又有些不好起来,于是跟她哥告别,却在这时,俞氏提着一个篮子从村口进来,看到了两人。
俞氏朝两人走来,竟然开口说道:“都到村口了,不如去家里坐坐。”
于家兄妹一脸惊讶的看着俞氏。
这是刮的什么风,她婆母本就不喜欢她,怎么可能对她的大哥好?
“娘,你说的可是真的?”
于书燕那不敢置信的眼神让俞氏有些郁闷,“你哥来了也不知道请进门喝杯茶?”
于书燕看向他哥,于英改却道了谢,还当真跟着俞氏往秦家去。
于书燕以为她哥是不会去的,没想到她哥还当真进去。
进了秦家院门,就看到了两个嫂子,大嫂在洗菜,三嫂在收衣服,看到于书燕兄妹两人,两人脸色微变。
俞氏吩咐毛氏送上热茶,接着便去了正堂。
这一次俞氏不但招待了于英改,还拿出了从县城里买回来舍不得吃的点心。
于英改心情大好,眼看着天色不早了,才告别了俞氏,于书燕送哥哥出秦家院门,到了门口,于英改忍不住开口,“秦楚是真的对你用了心,这一次你婆母忽然对我好,恐怕这中间少不得秦楚的功劳,妹妹安心在婆家,与秦楚好好过日子。”
于书燕一脸的郁闷,又怕她哥哥担心,只好应下了。
看着大哥一走,于书燕才神色不明的进了秦家院。
一进院子,果见俞氏站在廊下朝她召手。
于书燕再次进了堂房前,就见俞氏拿出请帖,上面写着任府两字,任府的请帖,莫不是孙氏的意思?
“娘,这请帖是何时收到的?”
“就在今日,主簿夫人亲自派人送来的,虽说上面请了我,我瞧着她应该也是希望你也去的。”
于书燕算是明白了,难怪刚才俞氏看到她哥会如此热情,原来是收到了孙氏请帖,俞氏知道她跟孙氏谈得来,所以才对她大哥好的,就是怕她不去任府。
“娘,既然如此,那就去吧,只是娘除了带上我还会将嫂子们都带上么?”
“不,我只带上你去。”
俞氏很直接的说完。
而进来收拾碗筷的毛氏听到这一句话,面色变了,她朝座上的两人看去一眼,默默地将碗筷收拾妥当。
此时史氏在门口也听到了,想起上一次去赴县丞府上的宴,她吃了不少好吃的,她就流口水,于是也不顾俞氏的不满,直接进了屋。
“娘,我也想去,任家在庾县也是大世家,宴上必定有不少好吃的。”
史氏倒是性子直,想到什么说什么,于书燕听到这话都忍不住朝史氏看去一眼,想不到三嫂如此贪吃呢,上一世怎么没有看到她这一点,是不是以前掩饰的好一些,毕竟那个时候被俞氏管制的死死的,上一次宴席,史氏算是随意了。
毛氏原本退出了屋的她又在廊下站着,心思也有些期待。
俞氏一听到史氏的话,立即反驳,“不行,你不能去。”
史氏一听,立即气馁,但她很快想到了于书燕,于是来到于书燕身边恳求道:“四弟妹,你带我去呗,我会跟在你的身边,绝不会惹出事端来。”
于书燕似乎跟三嫂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往常她不是还看不惯自己的么?怎么转眼还来求她了?
于书燕于是看向主座上的婆母。
“要不三嫂一起去,想来任家这一次宴席也的确有不少好吃的,我和娘负责应付各方人马,三嫂负责把好吃的吃回来。
于书燕的话正合史氏的意,她虽是商户之女,可是他们家就在镇上做点小本生意,哪及这县城里的世家大户,那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上等的。
俞氏见于书燕这么说了,她犹豫了一下,想来老四媳妇在,老三媳妇应该不会出乱子,看着老四媳妇如此淡定,便说道:“行,你跟着去可以,但是你大嫂自是去不了,你二嫂还得人照顾,这些男人们回家也得吃饭,呆会你跟你大嫂说说。”
“好的,娘。”
史氏高兴的不行,立即从屋里出来,就看到廊下匆匆离去的背影,一看背影就知道是大嫂毛氏的了,史氏扬起了唇角,如今在这个家,婆母只信四弟妹的,以后参加宴席多半也只带四弟妹前去,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带着大嫂前去了。
而她感觉跟在四弟妹身边便很安心了,虽然她也讨厌四弟妹的懒惰,但这一点上她还是挺喜欢的,因为四弟妹什么都懂。
于书燕既然答应参加宴席,于是便回屋里准备一下,明个儿一大清早就得跟着去了。
而当天夜里史氏却进了大房,想起四弟妹选了五款布料做了五套衣裳的事,先前大嫂只拿了三套出来,眼下还有两套,应该也做完了吧,这一次她要出门,自个儿的都是普通衣裳,也都不是新衣,她便想在这两套上打主意。
毛氏一听到史氏要拿走一套,她居然也不制止,反而说道:“四弟妹做下五套衣裳,给三弟妹一套又如何?三弟妹先拿去穿,等参加宴席回来后,我再帮你在婆母面前说说,想来四弟妹如此大方,也必不会介意的。”
毛氏的话正符合史氏的心意,于是史氏挑了那套嫩绿色的衣裳穿上身试了试,发现略小了些,看到四弟妹比她还要瘦几分,史氏虽不承认都不行,四弟妹好吃懒作,人却很苗条。
史氏拿走了这一套衣裳,还让毛氏帮忙瞒着,待明个儿穿上再说。
第二日秦家人都起来相送,毛氏跟在丈夫身边,眼神朝一红一绿的两人看去一眼,这两套衣裳皆出身她的巧手,好布料不曾落到她一星半点,完了她还得帮着给别人做衣裳。
看着婆媳三人上了马车,毛氏便转身回厨房。
马车上,于书燕忍不住朝史氏的衣裳看去一眼,眼神里有疑惑,史氏是什么时候做的新衣?怎么跟她其中选的一套布料有些相像,不过于书燕也没有细看,便听着俞氏说起这一次宴席应该注意的地方,再三叮嘱史氏,不准太过贪吃。


第72章 史氏出丑
史氏这会儿高兴,自是什么都答应的,她就发现四弟妹会吃,到时四弟妹吃什么,她便吃什么。
马车到了任主簿的府上,门前又停了不少马车,于书燕跟着俞氏一起从马车上下来,就看到不少熟面孔,这些人看到她们来任府参加宴席,个个都有心结交一下,看得出来,人家秦家虽然只有一个秀才公,可是知县夫人和县丞夫人都看重,如今连着主簿府都很看重。
不管如何,先结交一份善缘,来时或还能用得上呢,不知不觉便有不少人与秦家说上话了。
俞氏参加了几场席宴后,她的手脚也放开了,与这些人聊起来毫无压力。
进了任府,女眷跟着管事的往后院去,秦家婆媳三人才进去,就见孙氏已经与一群夫人们在一起说着话儿,这会儿孙氏看到了于书燕,便朝她召手。
俞氏一看到孙氏对老四媳妇的热情,心想着果然带老四媳妇过来是正确的,这孙氏上次在知县府的宴席上有面缘,还是老四媳妇带去见知县夫人的。
秦家三人来到孙氏身边,孙氏果然直爽热情,也没有因为秦家人是庄户出身而低看于他们,甚至还说这一次宴席送来不少美食,到时叫秦家人放开了肚子的吃。
宴席还没有开始,于书燕便跟着孙氏去了小亭里喂鱼,瞧着样子,孙氏似乎找她有事要商量。
孙氏见左右无人,才拉着于书燕说道:“尚有一事今个儿真想与你说说看,我瞧着你对知县夫人还是有些了解的,我这人性子直,有时候或许想得不够周全。”
于书燕静静地听着。
孙氏接着说道:“就前几日知县夫人便跟我提起秋季上香一事来,今年庾县收成不是很好,城里出现不少乞丐和难民,知县夫人想带着各位夫人一起去寺里上香,到时候各位夫人会置布施粥棚,可是知县夫人却只跟我一人说了这话,你说这是何意?”
于书燕一听,忍不住想笑,孙氏果然直爽,孙氏难道没有看出来么?新科状元外放为官练资历,但没有哪一个不想得以重用得到提升的,想来知县夫人的意思便是知县大人的意思了。
于是于书燕问道:“夫人可将此话告知主簿大人?”
孙氏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自是说了,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思,瞧着你待人接物都不错,必有良方。”
于书燕想了想说道:“其实知县夫人的意思许是想让大家伙的捐银,毕竟布施粥棚,不过就一次,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夫人觉得呢?”
孙氏恍然大悟,就说啦,不过是布粥一事,为何只告诉她,而不跟县丞夫人明说呢?庾县有不少富绅,只要每人都捐一些银两出来,想来会有不少了。
孙氏想了想问道:“那书燕觉得捐多少合适呢?”
于书燕也不藏着掖着了,孙氏能将这么隐密的事都来问她,想来已经将她当自己人,于是说道:“县丞大人家大业大,势也大,知县夫人找上夫人您也是有缘由的,此事夫人便是要起个带头的作用,也算是知县夫人送上的人情,到时其他的夫人们就不得不捐了,可是这银子捐少了达不到效果,捐多了也不太合适,不如捐三千两银子如何?”
于书燕看向孙氏。
她不记得庾县官夫人上香捐银的事,毕竟上一世她还接触不到这个圈子来。但她在京城里遇上过不少这样的事,这些贵夫人没事干,就喜欢聚集一起做些善事,一开头是好事,可是做多了后,便有了攀比的心态。
而某些人想要借机得个善名的,便会结交一些有地位的人,由他们牵头带动之下以达自己的目的,当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难民乞丐好的。
于书燕说的话孙氏沉思起来,觉得她说的也对,想了想说道:“这个主意不错,你这么一说,我倒也想明白了,我任家在庾家算不得一流,却也是不差的。”
与孙氏这么一聊天,于书燕更得孙氏的欢喜,比别的夫人要亲密了几分,于书燕也知道,孙氏找她说话,皆因她实属这些人群之外,想来这些事说给她听,也不会传到知县夫人或是县丞夫人的耳中。
吃宴的时候秦家人却与孙氏坐在了一桌。
今个儿是孙家的赏花宴,其实也是借个名头而已。
任府极为奢华,不比那避署山庄差,尤其是这后花园,相当大,大到一眼望去全是花。
要是前一世的于书燕,恐怕也会被这个大花园给震憾了,但她见过御花园的人,自然就见惯不惯了,但史氏和俞氏却是第一次见到,这府中上下多少仆人,想来给这些仆人的月钱都要费不少了。
吃的时候,果然还是史氏最好吃,俞氏已经跟人聊开了,倒也没有了以前的拘紧。
而于书燕却跟以前没有什么两样,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只是宴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孙氏旁边坐着的妇人忽然开口,“这位少夫人的衣裙怎么开了?”
于书燕立即朝史氏看去,只见史氏的衣裙下摆露出里头的亵衣,她立即想到了什么,难怪今天看这衣裳怎么跟她上次毛氏要给她做的布料有些相同,莫不是史氏从毛氏手中拿的新衣?
而俞氏此时看过来,看到露出的亵衣一角,脸都变绿了,这可是极不端庄的表现。
此时孙氏也看到了,立即叫于书燕带着史氏下去更衣,连忙还吩咐下人带路,又交代桌前几位夫人,许是在花园里的时候不小心划坏了衣裳,于是这些夫人也心知肚明,心里感觉到可笑,但是面上却不显,俞氏却是气得不轻,又不能表现出来,还得落落大方。
于书燕遮挡着史氏跟着任家下人进入一间房子里更衣,门一关,史氏便脸都白了,拉着于书燕说道:“四弟妹,该怎么办,今个儿被她们看到,我怕是名节不保。”
于书燕劝她冷静,“你别担心,好在今天坐在主簿夫人这一桌,看到的人不多,只是你这衣裳到底怎么一回事?”


第73章 妯娌矛盾
于书燕这么一问,史氏垂下头去,转身挑衣裳去了,她也不敢说出实情,心想着刚才在花园里游玩,看到不少漂亮的花,她倒是贪玩了一些,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衣裳就划破了,还把里头的亵裤露出来。
这一次孙氏准备的衣裳却很漂亮了,件件衣裳的衣料都是上等好货,看得史氏眼花瞭乱了,还挑了一件好看的换上,于书燕也没有阻止,只建议她呆会别再做出格的事。
两人回到宴间,有不少人朝这边看来,见两人不慌不忙,便也没有人往这边注意。
但是俞氏却仍然气得不轻,坐在那儿努力的与这些夫人们打交道,可是对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牵动俞氏的心绪。
终于宴席散了,秦家女眷坐上了马车,一进入车中,于书燕便听到俞氏吐出一口浊气,眼神看向史氏,史氏低着头,像个小媳妇似的。
马车动了,车中却没有半点声音。
转眼马车到了南亭镇,于书燕看向俞氏开了口,“娘,其实庾县的这些官夫人们根本不重要,改日秦楚中了状元,我们才是她们巴接的对象,秦楚师承大儒,将来必定能留京述职,到那个时候,这些地方官员又能如何?”
俞氏一听,紧锁的眉头微微一松,看向于书燕,说道:“你是这么说,楚儿读书不易,我自是相信我儿子,但咱们也不能拖他后腿。”
“娘,自己不立不强,就算再多的巴接也于事无补,只有秦楚中了状元,秦家才真正的令人另眼相看,现在咱们所有的努力也不及秦楚的勤奋,咱们只要不得罪人,至于巴接还当真不必要。”
俞氏第一次听到这种缪论,虽然听着不舒服,不顺耳,可是却似乎也不无道理,今日在座的人当中,个个看她的眼神根本不放在眼中,若不是主簿夫人看重,他们秦家女眷自是不能坐在主座上来的。
再想起老三媳妇的蠢样,俞氏便气不打一处来。
马车内又没有了声音。
马车到了秦家院门外,天色暗下来,院里众人听到车声都出来相迎。
俞氏一下马车,看到毛氏便冷哼了一声,直接跟在丈夫秦有富的身边进入院中。
于书燕和史氏一下马车,三位大哥便问可是出了什么事儿?怎么一回来便看到母亲如此不开心。
于书燕不好说什么,眼神却看向了站在几步外的毛氏,是因为她进了秦家后,俞氏开始不带毛氏出门的原因,毛氏才在这衣裳上下手的么?
才进院里,就听到正堂屋里俞氏的声音,却是叫三个儿媳妇进去的。
史氏今日丢了脸,这会儿像个小媳妇,生怕婆母再责备,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低调一些。
而毛氏第一眼就看到了于书燕穿的还是先前出门的衣裙,可是史氏的衣裙却换了另一套,毛氏面色微变。
进了堂屋,俞氏再次看向毛氏,问道:“今日老三媳妇的衣裳是不是你做的?我听说她贪图老四媳妇的衣裳,正好你还有两套没有做好,便在你这儿借走了一套,可有此事?”
毛氏一听立即从交椅中起身,说道:“娘,三弟妹向来喜欢新衣,尤其是这次四弟妹的衣裳布料上等,颜色出彩,三弟妹要出席,她说没有衣裳穿,寻我借,我想四弟妹向来大方,便借给了三弟妹。”
俞氏一听,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再看大儿媳妇眼神就不对了,说道:“那我且问你,老三媳妇今日穿的衣裳漏了针,可也是你一手造成的?”
毛氏一脸茫然的看着主座上的公公和婆婆,连忙答道:“娘,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四弟妹也是穿了我的衣裳,可为何四弟妹没有事,许是三弟妹贪玩,把衣裳划破了。”
也不无可能,可是事后俞氏回想,这明明是漏了几针,如果划破的话,那就不可能只有走针的地方,而是连布料也破了才是。
于书燕此时从交椅中起身,看向主座上的公婆解释道:“娘,其实我有一事一直没有说,先前大嫂给我的三套衣裳,皆有针线上的问题,还是秦楚发现后不准我穿,我才知道的,事后我就随意缝了几针,便也结实了。”
于书燕这话一落,史氏再也坐不住,指着毛氏怒道:“原来是你陷害我,我还说指不定在花园里划破的,现在看来,就是大嫂害了我,让我今个儿出丑的。”
毛氏听后一脸的委屈,更加的无辜茫然,“娘,我真的不知道这件事。”
毛氏再次看向于书燕,“四弟妹,我知道你不喜欢大嫂,以前多是我跟在娘身边,你不高兴,你想取而代之,我都不介意,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该和和睦睦的,所以四弟妹你不必担心,娘最是公平,她对我们都很好,如今娘将你带在身边,我也是一样高兴的。”
“至于那衣裳的问题,真的不是我做的,我自己的针线活还是有信心的,虽比不得成衣铺里的,但穿出去却是没有问题。”
毛氏说得诚恳,老大秦安忍不住上前帮腔。
于书燕若有所思的看了毛氏一眼,秦家搅乱了,想来婆母就更恨不得她赶紧离开了,于是于书燕不再多说。而座上的俞氏听后却也相信了大媳妇,便也没有再计较,而史氏却成了俞氏生气的对象。
史氏指着毛氏大骂,“大嫂,我往日有好吃的好穿的没少分享给你,没想到你会这么骗我,以后我再也不会给你任何东西了,就算你家过不下去了,我史家也不会给你一分钱。”
史氏口不择言,毛氏却白着一张脸,甚至有些要落泪,接着柔弱的开口,“三弟妹何须此言,我毛家书香门第,岂时要过你一分钱了,我毛家虽不富贵,但我爹身为夫子,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秦安见媳妇如此难过,上前将她拉下去,坐在自己的身边,秦安的眼神朝秦乐看去一眼,秦乐连忙起身将史氏拉着坐下,不准她再开口,史氏性子急,看到自家丈夫不帮着自己,反而帮着外人,再看大嫂骗走了她不少东西,如今落下几滴泪,大哥便帮着她了,她越发觉得委屈。


第74章 要征兵了
于是史氏一把推开秦乐,转身跑出了正堂。
俞氏看到史氏就讨厌,自然不理她,见三儿要去追,立即叫住秦乐,不准他去追。
接下来秦有富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话,秦家是小门户,自是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如此才能兴望家室。
待秦有富说完,已经是深夜,于是各自回了房。
于书燕才到东屋门口,就听到西屋里传来秦乐的呼唤声,叫了史氏好几句,史氏也不开门,秦乐觉得特别没有面子,尤其院里头个个都听到了他的声音,更是无地自容。
于书燕也没八卦的心思,她这会儿犯了困,只想回屋里睡觉。
这一夜三房闹得很响,被秦有富说了一顿,终于在后半夜停歇下来。
第二日于书燕睡了一个大早床,待她从东屋里出来的时候,就见大嫂端着一碗吃食从厨房出来往二房去了。
此时院里没有什么声响,瞧样子,秦家的男人们应该下了地,而俞氏似乎出了门,至于三嫂史氏估计出门做事了。
于书燕活动了一下筋骨,她正要往院子后头去,经过二房窗户边,就听到毛氏的声音,“二弟妹,你吃一点吧,这东西可补了,吃了对身体好。”
然而吕氏却“呸”了一口,一脸不高兴的看向毛氏,“大嫂,你上次骗我吃下薏仁,害我这一个月下不了床,反而被婆母不喜欢,如今你又弄些我不知道的东西,我不吃。”
毛氏面色微变,接着在床边坐下,“二弟妹,我也是为你好,这一次绝对没有问题,你尽管吃便是,再说你可是咱们秦家第一个怀上孩子的,大嫂自然也是最开心的,你吃了补了身体,肚子里的孩子才会更健康。”
吕氏听了果然有些动心。
毛氏接着说道:“再说我这吃食问过大夫的,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一下吕氏终于放下心来,便接过毛氏手中的碗,吃了起来。
于书燕也只是不小心听了一耳,没有细听,便去了后院里,寻了个地方坐下休息。
这么呆着也不是个事儿,可是想起秋季征兵一事,于书燕便只能呆在秦家,而且还得讨好一下婆母,到时还得她出面帮忙。
这日于英改跟父亲于江全从山里头出来,弄到了几张好皮子,他独自去南亭镇卖,还是卖给老熟人,卖完了后,他见集市热闹,便在集市里呆了一会儿,寻了一处酒肆坐下,要了一壶酒和一碗肉,坐下吃了起来。
没想好巧不巧的,这酒肆外头进来一位长衫公子,正是与于家有过节的刘家二郎。
先前于书燕差一点嫁给了残疾的于家大郎,后来悔婚,刘家人又陷害于家父子,结果人没陷害到,反而被关了几日,刘家人在镇上也成了笑柄,生意更是一落千丈,刘家人气得不行。
后来一打听,发现于家小女嫁给了一个小三元的秀才公,还跟知县大人交好,刘家人不得不歇了心思。
眼下在酒肆里与于家大子狭路相逢,那刘二郎动了心思,他不动声色的在于英改身后不远处坐下,叫了一壶酒和一大碗牛肉,就这样盯着于英改看。
于英改吃得不算快,他一边吃一边似乎在想着什么,而此时不远处的几桌子喝酒吃肉的食客却在谈论着一件事,说定南将军带着人马过来征兵了,正逢夏末快进入秋收之时。
这些食客个个都觉得不高兴,秋收最是要壮丁,此番定南将军将壮丁征走,到时受苦的还是百姓。
有食客问道:“这么一说,莫不是南方要起战事?我听说岭南化外之地有人造反,死了不少人,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此时有人接话,“此事怕是不假,岭南原乃流放之地,那边尚有私岛无数,有不犯事的往那些岛上躲,还当真找不到是谁了。”
“这么说来,眼下定南将军要征走的壮丁岂不是要送去化外之地打仗。”
其他人七嘴八舌的,说者无意,听者有意,于英改听到这话后,他面色变了变,心思动摇。
他们于家是个猎户,他天生神力,又没有读多少书,若想不再做猎户,或许去参军也是一条出路,凭着他的神力。会不会也有一番作为?
如此待他功成名就归来,秦家人再也不能不看重她妹妹,于家也不再拖妹妹的后腿。
何况男儿该志在四方,而不是在这个小山村里做一个普通的猎户,再想起先前妹妹差一点嫁给刘家的事,若没有半点家势,便是做一个猎户,也同样不能守住家人被人欺负。
于英改这么一想,心思更加动摇,他看向那边说话的几人,便问道:“你们说的可都是真的?那定南将军正在征兵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