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寅伸指弹了一下于书燕的额头,不待她说便说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是自己能做主的,看来杨姑娘来说,此事无改。”
于书燕一听,二哥说得也有道理,怎么可能自己做主婚事,就算杨家同意,她二哥可是太子,人也不容易,而且瞧着样子,荣后是一定会插手的。
于书燕只她放下心头的想法,揉了揉被周寅弹痛了的额头,“二哥的手劲真大。”
周寅一听,又有些心疼了,于是问道:“燕儿可是弄疼了?”
于书燕原本装严肃的脸上立即露出笑来,“骗你的,不痛。”
周寅放下心来。
杨许宁却是羡慕,瞧着虽是义兄义妹,感情却是好的,不然就一间铺面开张,太子殿下却是放下公务来捧场了。
这样的兄长,杨许宁也是极为羡慕,要是她也有一个兄长,该多好啊,这样的话她就不会在府中常常受欺负了。
杨许宁不由得偷偷看向周寅,胸口怦怦直跳,只可惜这样温和的太子也只能今日得见,平素都是一脸的严肃与沉着,也不拘言笑,京城里的贵女都说太子太过清冷了,可是她们却不曾想太子殿下也有这么一面的,只是他的温和不会施舍给任何与他不相关的人。
于书燕拉着杨许宁的手说道:“只要我二哥出马,一定能摆平这事儿,既然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出嫁,但是能让你时不时出个门应该不成问题。”
于书燕的话也代表着周寅的话,周寅在旁边但笑不语,妹妹请求的,怎么说他也得想法子办到,不过是让许氏自由自在一些,他倒也有法子的,只是这份自由的时光也不久了,毕竟都快要十九岁了,年纪有些大,再不嫁出去,英国公难以立足朝堂,必会被御史弹劾的。
周寅看着两人如此要好,不由感慨,这样的手帕交相聚的时光不长了,女子一但嫁了人,便是天南地北的,就更难在一起,以后相见,除了书信往来,就是很难再见面的。
底下的表演又继续,杨许宁也就安心的陪在于书燕身边一同看表演,说起来紫来阁在京城如此的出名,她身为国公府的嫡长女,却是不曾看过,想来世人都不会相信吧。
这么一看,杨许宁也沉迷了,紫来阁不愧是在京城里出了名的戏班子,竟然表演的如此好看。
这边看得起劲,那边容斋里,许晋被英国公府的管事请来了容斋,说是杨大姑娘今个儿会来这儿与他相见,他心情极好,于是在容斋里等了起来,这杨大姑娘想必上一次看了他一眼看对眼了。
许晋对自己的外貌还是极为有自信的,尤其凭着这外表再加上他的才识,想在京城立足不成问题,只待他娶了国公府的姑娘,而英国公府的大姑娘又是长得如此好看,不过就是年纪大了些,可是于他来说,这年纪也刚刚好。
许晋满怀希望的等着,心想着呆会与大姑娘私下见面,也相当于私相授受,他使些手段,与大姑娘有了肌肤之亲,想来亲事必能成了。
许晋喝了一盏茶,却还没有等来大姑娘,心里有些焦急起来,正想着大姑娘还会不会来的时候,容斋外头有了动静,许晋连忙坐直了身子,双眸目不斜视,那模样就像一个正人君子。
此时外头响起了脚步声,许晋唇角微微一扬,带着期盼的朝门帘处看去,就见挑帘进来的却是杨家二姑娘。
杨平琳一看到室内只有许晋一人,她面上一喜,街头堵车,许是大姐堵在了路上,好在她的车夫知事,绕了近路。
于是杨平琳朝身后的嬷嬷说道:“你们都退下,守在外头去。”


第603章 杨家二姑娘私会
那嬷嬷一听,有些着急,姑娘家不可以单独见外男,可是对上杨平琳那严厉的眼神,那嬷嬷只好退下了。
而后杨平琳走了进来,看着许晋,她露出一个自认为好看的笑容。
许晋却是双眸微微一眯,瞧着来的是杨家的二姑娘,莫非一开始约他前来的本就是二姑娘不成,再想起大姑娘的矜持,他就知道大姑娘怎么如此孟浪,果然是这主动的二姑娘么私下邀他了。
不过只要是英国公府的嫡女,管她是大姑娘还是二姑娘呢,只要能让许晋留在京城,娶谁都没有了关系,既然二姑娘送上门来了,接受便是,虽说没有大姑娘漂亮与矜持,品行上有些欠缺,不过这样的姑子更容易到手,平素守在闺阁中,不曾出门,不懂人间险恶,如此更好骗了。
许晋先是装作很是惊讶,而后却是连忙起身,一脸正人君子似的退后两步朝杨二姑娘行礼,便是站着的时候虽没有抬袖遮面,也是垂着头的,不敢直视杨平琳的真容。
杨平琳看着如此迂酸的书生模样的许晋,她反而有些好笑,有点儿想故意上前逗他一下的想法,于是故意靠近许晋,许晋却像是被吓着了,连忙又后退了几步,杨平琳越发觉得他木头木脑的,来到他的身边,语气不善的问道:“是不是来的不是我大姐,你有些失望了?”
“你与我大姐在此地私下见面,意欲何为啊?”
杨平琳一双美眸看着他,脸上尽是得逞的笑容,许晋却仍旧不敢抬头,明明比杨平琳高了一个多头,她不过及他胸口罢了,却在小姑子面前如斗败的公鸡。
反而取悦了杨平琳,她肆无忌惮的盯着他,等着看他狼狈的样子,果然他的事情被点破,满脸的狼狈,说道:“二姑娘莫开玩笑,我今日只是来容斋买些吃食,不知二姑娘说是什么意思,大姑娘在英国公府里呆得好好的,怎么可能与我相见。”
杨平琳却是上前,从他的胸口往上看来,强行对上他的眼神,看到许晋那眸里的温柔,她呆了呆,好一张俊朗无匹的脸,惊艳到了杨平琳,她原本只是逗他一下,想看他紧张的样子,哪知被许晋温柔的望着,杨平琳呆住了。
许晋看着近在尺尺的女子,闻到了她身上独有的芳香,不由得的伸出手来,将她揽入怀中,那温暖的怀抱令杨平琳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待她反应过来的时候,许晋却在她的左耳边温柔说道:“你大姐哪及你半分,其实那一次无意间捡到了你的纸鸢,我就知道我完了,随后回去后,脑中便是你娇俏的身影,再也挥之不去。”
“哪还记得怎么见你的大姐,我只记得你的一颦一笑,我甚至想不顾一切的去找你,可是咱们身份有别,你可是英国公府的嫡女,而我不过是一个贫寒出身的士子罢了。”
那声音温柔,吐气如兰,从杨平琳敏感的左耳中进去,她原本还想推开他的,可是听着这声音,心中欢喜,便也由着他了,不正是她要勾引他的么?先将许晋勾引到手,坏了大姐的好事,然后叫母亲想法子将她嫁入泥腿子家中,到时也再甩了这许晋,嫁给太子,做她的太子妃,从此往后,一个高高在上,一个俯身称臣,多惬意。
于是杨平琳抱紧了许晋,许久后两人才放手,相继在一旁坐下,许晋便说起要上门提亲的事,他要对今个儿的事负责,毕竟两人有了肌肤之亲,又私下里见了面,各自有心了。
杨平琳岂能让他马上提亲的,她的计划里可不是嫁给许晋,于是安慰着许晋,说他刚与她大姐相亲就要提亲她,家中父母一定以为他性情不定,反而不同意婚事。
许晋一想也对,至少得拖些时日才成,再说与二姑娘的交往,同时也不会妨碍他与大姑娘交往,何乐而不为呢。
两人在内室说了好一会儿话,再出来时,杨平琳脸上一抹红润,那贴身嬷嬷瞧见了,心头大惊,看到同样满面春风从里头出来的许公子,心情就复杂了。
今个儿贴身嬷嬷不敢近身服侍,却看到二姑娘与男子单独见了面,还见了这么久,再出来已然成这样,要是主母知道了,他们这一群下人都别想活着了。
而那许公子深深的看了二姑娘一眼,便匆匆离去了,杨平琳带着下人也坐上了马车离去,车上杨平琳将嬷嬷叫进马车,小声叮嘱道:“今日的事,你最好叫他们几个都将嘴捂实了,你们是我的人并不是我母亲的人,将来我若嫁入太子府,你们也是随我。”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以后我必定是太子妃的,至于今个儿的所见所闻,想要活命,就闭上你们的嘴巴,以后这样的事情多着,你们可得机灵一点。”
那嬷嬷听着暗自心惊,先前以为二姑娘与许公子有了什么,会嫁给许公子,没成想二姑娘要嫁的人还是太子,那么今个儿的事她们更不能说出去,的确已经成这样了,不说不会死,告诉了主母反而必死无疑。
那嬷嬷连忙恭敬的应下了,杨平琳却是心头欢喜,叫嬷嬷下了马车,她独自一人坐在马车中想事情,如今将许晋的心给勾住了,想来大姐的婚事也就黄了,到时候,还不得任凭她母亲搓圆搓扁。
想到这儿,杨平琳便是哈哈大笑起来。
而此时的于家首饰行,杨许宁在铺里也坐了多时,看了一场表演,很是过瘾,这会儿铺里的管事也将那容斋的吃食买了回来,杨许宁得回去了,于书燕有些舍不得她。
“春末还能去踏青,入夏还能去护城河上游画舫,没事还能去紫雀街秦楼吃饭,咱们能干的事情太多,要是你能出府就好了。”
于书燕一脸渴望的看着杨许宁,杨许宁听到这话,心中耀跃,她何其不想出门呢,能与书燕一起去踏青泛舟,那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了,亏得她来了京城好几年了,却不曾做过这样的事来,便是家中嫡母带着二姑娘去上香也是没有她的份的。


第604章 于书燕受邀商会
杨许宁却是无奈的摇头,“燕儿,我怕是不能承诺了。”
于书燕一脸的可惜,只好让她先回去了。
周寅看着依依不舍的两人,尤其是看到妹妹脸上难过的表情,又想到妹妹想去踏青想去泛舟,他就不忍心让妹妹失望,于是说道:“燕儿别急,我必会找英国公说说此事,这位杨姑娘倒是与我相像,同样失母,受嫡母欺负,是该帮她一把,不然也可以为她指个婚,改日妹妹问问她可有心仪之人。”
于书燕听到周寅的话,高兴坏了,连忙点头应好,下次再见到杨许宁,她一定问问,指不定她二哥可以求皇上指婚,这样她就能脱离苦海了。
这一日周寅在铺里头呆了一日,也看了一日的表演,以前的紫来阁,周寅在里头也是呆了快一年,对里头的人极为熟悉,要不是有紫来阁,他还入不了宫,也见不到皇上,他就恢复不了身份。
天色暗了下来,周寅也要回东宫了。
于书燕送二哥出门,周寅却是交代她好好在京城里做生意,遇着了什么事儿就跟他讲,他不会让她受委屈的。
于书燕欢喜,目送着周寅上了马车离开了街头。
于家首饰行正式开张,开张这一天太过热闹,没成想南珠卖出去不少,有几款行销的,还得补货了。
于书燕派了人去了岭南,叫黎劲多送些南珠来,瞧着南珠生意在京城里也太好做了,她很是高兴。
接连下去一个月,首饰行的生意日进斗金,倒是看红了不少左邻右舍商户的眼睛,他们倒是不知道,这生意竟是如此好做呢。
这于家首饰行的生意竟是这么好做,这些南珠到底是从哪儿弄来的,就算是岭南弄来的,那边可是受到了管制的。
这些商户也有懂南珠行情的,南珠便是在岭南也是极为行销的东西,这些人怎么可能还有剩余的运来京城呢?
于书燕的生意得不少人猜测,与她生意一样得人猜测的还有她的身世,能请得动紫来阁,紫来阁为了她的铺面开张,整个戏场都不表演了,却是跑到外头来表演,所以她到底是什么人?
毕竟京城里的权贵想要请紫来阁的角儿,也得提前几日说好,也没有她这么大手笔的,要么她极为有钱,要么她极为有权,左右她都是个人物,尤其她是位女子,能迅速来京城里接掌关家的生意便已经很了不起了。
于书燕一时间成了各街坊商铺里的神秘商人,她却是不以为意,这些人越是猜不到她越是好,这样的话,也无人敢随意的欺负她了。
于书燕照旧做着自己的生意,行走在几间商铺之间,那些商铺里的老掌柜都不得不佩服于氏的能耐,先前他们还挂着关家铺面的行头时,在京城里可没有她吃得开。
于书燕正想着怎么将生意扩大,尤其是首饰行了,能在紫雀街上开铺子就更好了,那儿不仅热闹,还是各权贵夫人必去的地方,可惜那儿的铺子向来抢手,背后也有身份不明的主人,她冒然插不了手,也只能看看可惜了。
这日晌午,于书燕正在首饰行的帐房里看账,却在这时铺里进来几人,掌柜的进来叫她,说外头来的是商会的人,是来找于东家的,莫不是想让于东家进入京城商会不成?
于书燕起身出来,她一身窄袖襦裙,从里头出来,头上挽得是发髻,一看就是妇人装束,虽然穿着打扮都显得老成与低调,可是她五官精致,长得温婉,典型的江南美人儿,很有亲和力。
来人中的头目叫田洲,身姿有着北方男子的高大,只是有一个大肚子,人也蓄了须,一看就是个商人的模样。
于书燕上前招待几人,田洲将于书燕上下打量一眼,心头有些佩服,此女瞧着模样就像是做夫人主母的人物,不曾想她做生意如此了得,还敢出门独挡一面,此女不简单。
田洲朝于书燕说道:“我此番前来是受会长之令,招募京城有潜力有能耐的商人入会,咱们会长已经关注夫人多日,觉得夫人做生意极有能耐,而且这规模也适合进入商会了。
于书燕一听,心中却是谨慎起来,她前一世在京城怎么不知道京城里还有商会呢?
这突然冒出来的商会到底是真是假?
于书燕附和着说道:“多谢会长的抬爱,只是我行商自由惯了,不曾进过商会,想来要令会长失望了。”
田洲却是摆手,一脸笑容的说道:“夫人有所不知,咱们商会在京城多年,也不是徒有虚名的,一但商户加入我们的商会,将来但凡有点儿什么事情,皆有商会帮忙,咱们商会背后可有大靠山呢,而且入会并不费什么银子,只是入了会后,里头的商户之间还能共享生意,大家伙的可以互相帮忙,也是一举多得的事儿。”
于书燕可不信这一套,不过她倒是对商会起了疑心,她前一世不曾见到,这一世见到了,那这商会背后之人到底是谁呢?若没有大靠山自是不能置办商会的,只是放眼京城,所谓的大靠山能有多大,她家二哥还是太子呢。
于书燕故意沉思了一会儿,还是拒绝,对方却是不死心,再次向她抛出橄榄枝,说道:“要不这样吧,夫人不如与我们去一趟商会,了解了一下情况再定夺也是没关系的。”
对方相邀,于书燕同意了,她也想看看到底是商会是个什么地方。
“那夫人且等五日,五日后会有商会在秦楼举行,那儿包了场地,到时夫人一定要来就是。”
田洲起了身,于书燕也跟着起身,朝对方点头,应下了。
田洲走时却忽然又转头说道:“外头的人不知道,我们还是知道的,夫人从巴东郡而来,与秦大人有些渊缘,秦大人是夫人的前夫,这一次借着秦大人的能耐,请了紫来阁的戏班子如此高调,夫人好手段,的确唬住了不少人,不过咱们商会对京城里的商户那皆是了如指掌的,夫人不必害怕,我们查到这些,并无别的意思,只是想夫人知道我们这一趟的确是为夫人着想而来的。”
于书燕没想到对方已经将她查了一遍,好在对方没有查到她与二哥的关系,不然他们还敢说这样的话么?


第605章 京城新起的商会
只是借秦楚的关系,他们还当真是误会了,有些想当然,毕竟这紫来阁都是她的,她请来表演,那都是无可厚非的事儿,只是她是紫来阁背后东家的事也不想传出去,不然有心人必定能猜到她周寅的关系。
周寅借着紫来阁才入的宫,父子相认,紫来阁功不可没,如果她是紫来阁的东家,那就证明她也是促使周寅回京认父的背后指使人,她可不想她这么高调,皇上必定也会对她起猜疑。
于书燕当作对方猜对了,还一脸的惊讶,对方见她这模样,颇有些得意,虽然秦楚为新科状元,如今也是七品中书舍人,可是在京城,这样的小官算得了什么,何况此人还只是秦公子的前夫人罢了,说起这女子也是傻的,前夫都要高中了还和离。
田洲很满意于书燕的惊讶,于是说道:“以后在京城,想要好好行商,自然得找个靠山,毕竟是前夫,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咱们商会那可不必说了,一但入会,但凡有什么事儿,商会都会帮忙的。”
要有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入商会,在京城就是因为遍地权贵容易得罪,行商才会艰难。
不过加入商会是好事还是被人当枪使,那可就说不定喽。
于书燕送走几人,想到五日后的商会,她还是决定去看看,而且这五日内,她也得查一查这京城里是什么时候有了商会的。
太子府中,秦楚与周寅一同坐在书房议事,秦楚禀报道:“殿下,京城最近出现一个规模傍大的商会,以前本是小打小闹就算了,最近却是势头正猛,而且就在殿下立了太子之后,商会开始四处收会员,尤其找在京城外城没有什么势力却是有财力的商户入会,转眼里头有上百人之多了。”
这么多会员?这是意欲何为?
周寅看向秦楚,“你的意思是这商会有问题?”
秦楚点头,“在殿下立太子前,没有什么动静,原本只是几位商户私下里组织起来的,想着一同做生意而成立,只是最近几年才成立了商会,也是极为低调,就在前几个月开始,他们开始四处招商户,拉扰这些人入会,而且这些商户也是极为忠心,竟是个个嘴严的很,我怕打草惊蛇,没有细问。”
秦楚说的,周寅自是信的,按着秦楚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商户可能是针对他的,只是这一点上说不过去,为何要针对他呢?
周寅有些疑惑,他看着秦楚,说道:“要不派个人暗访一下。”
“殿下,不必了,这些商会选人有一定规矩,想必咱们安排的未必能进,而且他们出手迅速,也极会说动,虽说只是一个商会,可是一但将京城里大部分的商户抓在手中,将来真要有点儿什么,咱们也不得不防呢。”
周寅点头,“秦楚你说的对,一但这些商户掌握了经济,将来京城的生意便可以把控住,本就不该成立商会才是,这种民间自发组织的都带着目的性,而且商人逐利,担心他们对百姓不利。”
周寅的担忧不无道理,又是在天子脚下,敢这么做的,可不是一般人,秦楚决定好好查查去,且看那背后指使是谁。
两人商量着国事,不由得讲到了如今燕北的战事,定北将军唐朔所镇守的燕北边关,最近频频传来战事,已经输了好几场仗,士兵折损不少,边关百姓就地征用壮丁,可是还是不够,朝廷正准备派京师营的兵过去援助。
同时不仅人折损,粮食也是折损了不少,为了此事,皇上也发愁,朝中四大将军,各守一方要塞,便是定南将军将岭南都守住了,燕北按理不会有事儿。
秦楚小声说道:“有人查到,定北将军唐朔早在三年前受过一次重伤,后来几场战役中又受了伤,如今全身病痛,守着边苦之地,没能好好养身子,体力不支,打仗输了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世人只道常胜将军,却不说打了一次败仗便什么也不是的将军到底是如何辛苦的,于是唐朔好几次被人提及,便是唐家两儿子也主动请缨去往边关帮父亲镇守。”
“皇上已经准了二人,却同时也为燕北担忧起来,后起之秀中,就无人能顶这四大将军的,四大将军之中就数唐朔的年纪最大,他也不能扛几年了,是时候培养下一批才将才成了。”
周寅听了秦楚的话,想到父皇在御书房里发脾气的场景,他也有些担心,然而眼下只是打了败仗,并没有失城池,所以朝堂上虽是怕着倒也不惊慌。
“秦楚,听说大哥在定北将军名下,可是派人去查过了,大哥根本不在。”
周寅看向秦楚,这事儿还真不好同燕儿说。
秦楚也是早就派人去燕北打听过,虽然没能像周寅那样直接相问,但显然答案两人是一样的。
周寅和秦楚都怀疑于英改怕是死了,毕竟当年被征走的壮丁中,有不少壮丁是有去无回的。
不过周寅也不甘心,还是派关牧仔细在各地打探一番,万一流落到地方军营也说不定,只是于英改要是没有死,那为何几年不曾写信回去呢?
打仗不是闹玩笑,真刀真枪上战场,真若是死了也就死了,只是周寅和秦楚都担心于书燕受不了。
秦楚听后却是说道:“二哥,此事先不要告诉燕儿,她才在京城,恐怕受不了打击,还有于家长辈也是,当年也是我一时疏忽,想来若是咱们猜测的那样,那我可就是于家的罪人了。”
秦楚一想到媳妇儿,心里愧疚,前一世他也曾寻过的,于英改一直没有消息,虽然前一世他投靠的是定南将军门下,这一次变成了定北将军门下,他担心有些事恐怕难以改变,包括他自己的事,他都万心小心谨慎着。
周寅点头,想到妹妹,又想到了妹妹想出门踏青游护城河的事,再看秦楚,如今基本住在宫中,难得出宫陪在秦家人的身边,看来妹妹的这个愿望,只能他去实现了。


第606章 御医给杨许宁看病
第二日,下了早朝,周寅将英国公请来太子府,先是在太子府一起吃了饭,英国公杨忠还不知道太子是何意,周寅却是开了口:“听说国公府上有两位未出阁的姑娘,二姑娘较活泼,会四处走动赴宴,倒是不曾见到大姑娘参加京城的宴席。”
杨忠忽然听到太子殿下关心起他府上的两位姑娘,感觉有些怪怪的,莫不是太子看中了其中一个女儿不成?
杨忠如实答道:“大女儿从小体弱多病,不能吹风,所以很少出门。”
周寅一听,却是一脸关切的说道:“英国公也是为国操劳的功臣,既然大姑娘不舒服,便派位御医前去把脉,并从东宫库房里送去几支养身的好药材过去吧。”
于是太子不待英国公反悔,便下令叫身边的汤公公去传话,那汤公公也有眼力见的,立即退下传令了。
于是英国公又在太子府上呆了一会儿,等那御医来了,才离开太子府。
英国公心中疑惑,却也不好多问,只好将御医和太子府赏下的药材一并带入国公府。
御医来了后便直奔后院,给杨家大姑娘诊脉去,为此英国公也跟着一同前去的。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杨府主母的耳中,梁氏吓了一跳,太子居然给大女儿派来了御医,还赏下了药材,莫非那日宫宴上,太子看中的实则是大姑娘不成?那日大姑娘就坐在她们的身后。
梁氏一想到这儿,气得脸都白了,不过就一场太子宫宴,平素都不曾参加过京城宴席的大姑娘,竟然能入太子殿下的眼?瞧着大姑娘也就这模样,到底是用了手段?
梁氏立即起身,正要去往后院,却是被身边的嬷嬷拦住,那嬷嬷连忙劝慰道:“夫人,您此时不宜前去,一但御医查到大姑娘根本没有病,家主必定怪罪于夫人,夫人还是想想这事后该如何解释。”
梁氏这几年阻止大姑娘参加京城任何宴席,不想她出门亮相,才导致大女儿十八岁还不曾嫁出去,尤其她故意在外头传大姑娘身子羸弱,小时候被大师算过命,可能活不过二十岁,这事儿原本在私下里传的,家主也是不知道,但正因为这样,大姑娘才没有人敢上门提亲了。
而且她一直不让大姑娘出入宴席,也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儿,没成想忽然来了一个御医,莫不是家主在哪儿听到了传言不成,要是那样,可就不是好事儿了。
呆会家主知道大姑娘身子好好的,必定找她来算帐,于是梁氏被劝住了,折身回太师椅中坐下,心思转动,心想着她该如何去圆了这个慌呢?这么些年家主不管不问的,这么突然一问,可就要出大事儿的。
而这边杨许宁的小院中,杨许宁在刺绣,整个人精神无比,那御医与英国公忽然进来,她还吓了一跳,父亲为何带御医来了?
御医一看到杨许宁这好气色,便是脚步一顿,问英国公:“国公爷家的大姑娘平素是哪儿不舒服?”
英国公不疑有他,直接回答道:“就是身弱吹不得风,以前跟着出过门,一回来就得请大夫,还得吃好几日的药才能恢复。”
御医一听,心中立即起了疑惑,这不对劲,绝对不可能的。
御医上前要把脉,英国公安排女儿坐好,杨许宁自己觉得自己并没有病,而且她以前也只有嫡母曾请过大夫给她例行问诊,后来她不怎么出门后,嫡母连例行问诊也就免了,她也落得轻松自在。
御医把了一会儿脉,而后又问了杨许宁的起居饮食,随后就不说话了。
御医收起药箱,与英国公借一步说话,英国公看到御医凝重的脸色,以为大姑娘得了什么重病,心都提了起来。
在孩子不到五岁的时候,他便将孩子送去了巴东郡,为了不让人知道,他故意说孩弄丢了,实则是将她藏在巴东郡的永安寺里静休,他知道亏欠女儿太多,只是当时夫人的死对他打击太大,而且他觉得夫人死得有些蹊跷,那会儿他在外头打仗,无暇顾及家里。
只是这些事岂能告诉女儿呢,一个女儿家的,也帮不了什么事儿,所以她不知道更好,何况也只是他的一个猜测,毕竟当年他为一员大将,不能顾及家人,在妻子难产之时有人下手,他根本无法查到这背后之人,他在京城里得罪的人不少。
为了护住前妻唯一女儿的性命,他才出此下策,好在女儿活到了今日,也算是对前妻有一个交代,要是女儿能顺利的嫁人,那就完满了。
御医与英国公来到小道上,这儿很是僻静,御医方说道:“国公爷可曾问过大姑娘,平素是如何染上风寒的?”
英国公一脸的疑惑,“这女儿家的病痛,我做为父亲也不好细问,自是由我家夫人代为问的,我家夫人也很细心,每次但凡女儿有半点儿不舒服,都会请来大夫的。”
那御医却是沉思,而后又问道:“我听说大姑娘不是如今的嫡母亲生的?”
英国公一听到这话,起了疑心,也有些不高兴,一个御医,怎么可以这么嘴碎,如今杨府的嫡夫人的确是大姑娘的继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那御医见国公爷有些不高兴也不好细说了,只好说了杨许宁的情况,“国公爷放宽心,大姑娘能吃能睡,身体很健康,我瞧着太子殿下赏下的好药材可以暂时收入府库中,等哪日能用上再吃,眼下大姑娘不但能出门吹风,便是去护城河上泛舟都不成问题。”
“大姑娘在姑子当中十八岁虽说是适婚的年纪,可是孩子也只有十八岁,十八岁的孩子本就是该蹦蹦跳跳身体健康的时候,国公爷完全不用担心她的身体情况,若是以后还有什么事儿,国公爷可以直接来找我便是,我敢为大姑娘作保,保证没事。”
御医说完准备要走,英国公的心头更加的疑惑起来,他不好再留御医,只好亲自送出国公府,随后英国公安排管家给后院的大女儿递个话,只说御医今日为国公府例行问诊,大姑娘无事,以后也可以出府赴宴,只须向主母报备即可。
英国公安交代好管家,便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