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两人衣裳破烂,茅屋里一点存粮都没有,每日吃的全靠山里头刨出来的,如今于书燕给他们指点一条明路,两人自是愿意去的,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吴家大户人家,人家真的会信他们么?
于书燕此时从袖里拿出银袋,翻了翻,还有一百文,她娘要给她压箱底,她没要,家中虽有些现银,却也是不多的,将来还得留着给大哥娶媳妇用。
于书燕眼下有的,也是先下落在手上的二十文钱以及之前收到公婆的封红八十文钱,她拿出三十文交到石泉手中,叫他们两人去村里买些粮食带回去,至少晚饭还得吃,明个儿也得吃,不然哪来的力气去砍柴。
石家兄妹不肯要,于书燕却说以后有钱了再还,最后石泉收下了。
兄妹两人想着明个儿早点去送柴禾,这会儿便打算上山了,于书燕也不留着两人,看着他们出了门。
于书燕在娘家住了一夜,第二日被她大哥送回去了,不敢再留她了,生怕秦家人会不高兴。
这还是于书燕嫁人后,娘家人第一次登门,到了门口,于英改有些犹豫,于书燕却叫大哥进来,正好秦楚的书房里有他早些年抄誉的开蒙书,反正现在秦楚也用不上了,她便拿几本给大哥看,也免得大哥想法子去买,这书可贵了。
于英改看着空空的两手,有些不好意思上门,正好此时俞氏打开门从里头出来,看到兄妹两人,俞氏眉头都没有动一下,只看了两人一眼,俞氏便与大儿媳妇走了。
那大媳妇毛氏却有些疑惑的朝婆母看去一眼,接着看向于家兄妹,她面色微变,也不敢开口,跟着俞氏离去。
于英改一脸不敢置信,拉着于书燕来到一角,小声问道:“刚才出来的那位可是你婆母?”
于书燕点头。
于英改面色大变,他没有再多说,却不再要妹妹的书,说家里买了,接着摸了摸妹妹的额发,然后转身走了,最终也没有进秦家的门。
今日她婆母还当真不给她于家面子,竟然如此对待她大哥。
于书燕进了秦家门,她就静静地坐在东屋门口的长凳上,看着这个院子发呆。
秦家人看不起她于家人,她自然知道,可是这样无视却是第一次。
二嫂从外头背着猪草回来就看到于书燕坐在东屋门口一动不动的,很是悠闲。吕氏悄悄地看了一眼,放下了猪草,便进入厨房准备做饭,烧火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一时间竟然没能点着。
吕氏便坐在小板凳上呆了呆,接着看向自己粗糙的双手,带着一脸的怒气将手中的柴禾往地上一扔,起身回了二房的屋,许久不曾出来。
二嫂的举动全看在于书燕的眼中,她不说话,她就这么静坐着,顺势看看自己白嫩的小手。
没多会三嫂回来了,史秋英一回来就发现厨房冷冷清清的,心想着二嫂一向勤快,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史氏看向东屋门口坐着的某人,尤其看到她发髻上带的金裹头银脚簪,以前没有细看她还不知道,眼下看到了,再看看于氏的衣料,就于家这能力,买得起金簪?做梦吧。
莫不是四弟送给她的?史氏想起四弟得到的五十两银子,心想着一定是那钱买的,呆会告诉婆母去。
史氏到了院子后头喂了鸡,才端着木盆出来,可是二嫂还没有出来做饭,瞧着天色都不早了,呆会下地的男人们都要回来吃午饭了。
史氏有些着急,她把衣裳晾好,坐在晾衣杆下,眼神时不时憋厨房一眼,又瞥了于书燕一眼。
午饭时分,秦家男人都从地里回来,如今不是很忙,就去除除草什么的,秦家三个儿子都是种田好手,平素也都习惯了。
然而几人干活回来却发现饭没有人做,午饭没有了着落。
三个哥哥看到东屋门口坐着一动不动的四弟妹,心情有些复杂,秦有富也有些恼火,孩子他娘不在家,家里就乱套了。
于是看到晾衣杆下坐着的史氏,秦乐便叫自己媳妇去做饭,史氏听了老不乐意,她哪会做饭,她只看到厨娘做过饭。
史氏不情不愿的进去,结果没多会儿厨房里一屋子烟,吓得秦乐赶紧冲进去灭火。
俞氏一直教导秦家男儿不得进入厨房,那是妇人进去的地方,所以秦家男人基本没有谁会做饭的。
秦有富一脸郁闷的坐在长凳上,看向老二秦平,“去,上山找你媳妇去,今个儿怎么不早点回来?”
秦平身上衣裳被汗湿,便想着回房换上一件后就出去找人,哪知一入屋,就看到媳妇正在床上躺着。
秦平的火气噌噌的往上冒,怒道:“你在家呢?为何不做饭?”
吕氏不出声却是哭了。
二房屋里传来骂人的声音,院里其他人都知道了,秦有富板着脸,叫老大去二房里将老二拉出来,“老二媳妇一直这么劳累,许是心里不舒服,等你们母亲回来,再讲一讲好了。”


第43章 两位嫂嫂生气回娘家
于是这一顿饭,便是秦乐夫妻两人在厨房里做成了疙瘩汤,许久不曾吃过疙瘩汤的秦家人有些难以下咽。
下午秦有富带着兄弟几人再下田去了,秦家的长工不多,家是几个劳力也能抵几人,就将这银子省了下来。
秦有富一辈子种田,便是成了小地主,也仍然不曾松懈,反而更加的节检。
史氏灰头土脸的叉着腰站在廊下,朝着二房门喊话,“这个家没法呆了,我堂堂史家小姐,嫁到秦家还得端茶倒水做饭,伺候一家老小,我不干了,我要回娘家。”
史氏转身回屋真的收拾包袱就走。
于书燕坐在那儿呆了呆,看来她这一入门的,搅得秦家早已经不得安宁,她心情好了不少,想起前一世她一个人在京城被秦家休了的时候他们一个一个的脸色,她觉得这一点还不算什么,不过挺痛快的。
史氏一走,没多久,吕氏也背着包袱出了门,二嫂这是也要回娘家了么?
想不到她就小试牛刀,秦家这么不经折腾,吕氏长期受打压,全在今日爆发了,蛮牛一样性格的人,也有倔脾气的时候。
吕氏走前朝赵书燕看了一眼,什么也没有说,便这么的走了。
天快黑了,俞氏和大儿媳妇回来,只觉得家中静悄悄地,与往常完全不同。
俞氏看到东屋门口坐着的于书燕,皱了眉头,进厨房里一看,凉馊馊的显然没有人做晚饭了。
俞氏叫毛氏将两个弟媳妇找回来,毛氏出了门。
俞氏来到于书燕身边,她一身竹青色的衣裳,挺直脊背站在那儿,显得端庄又得体。
“她们人呢?”
于书燕只道:“婆母,她们回娘家了。”
“回娘家?”
俞氏感觉到不可思议,平素都好好的,没有哪一个不服管束的,于是问道:“是不是你挑拨离间了?”
于书燕却是目光淡淡地看着婆母,“不管娘怎么想吧,今日我哥第一次来了秦家,虽然娘一直认为我会离开秦家的,先前娘让我劝秦楚回县学我也劝了,如今娘对待我的家人可不友善。”
俞氏一听,脸色变了,沉着脸说道:“你也没有听我的话,我楚儿在家呆了一个月,你夜夜与他相伴,答应我不与他同房的,你也没能做好。”
“我做到了,但是东屋地方只有这么大,娘要我赶秦楚去哪儿?再说秦楚这倔脾气,我支使得动他?”
俞氏听了气得不轻,“你既然答应了,那就得你想办法。”
“如果这样,以后秦楚回来我就回娘家。”
“不准,楚儿要是知道了,必定以为我欺负你了,你只能呆在家中。”
于书燕一脸奇怪的看着俞氏。
俞氏想了想说道:“我会早点拿到楚儿的和离书,你且等着。”说完,她转身就回了堂屋。
于书燕这会儿也进了东屋,不再坐在廊下,想起大哥跟她说的一些话,再想到大哥第一次来秦家的事,她心情就不好了。
这一世的秦楚是对她好,图着她的美色,可是秦家人却是一点也没变。
这一夜注定不太平,二嫂三嫂回了娘家,俞氏生气了,不准两个儿子去岳家接人,就看她们自己什么时候回来了。
俞氏也是知道的,自从秦楚中了小三元的秀才,又拜师巴东郡大儒之后,秦家人更是有持无恐,对外头如此,对几个媳妇更是如此。
果然没几日,三嫂史秋英是第一个回来的,还是史家老爷带来了一牛车的礼送回来的。
史家是商家,岂会不巴接秦家,便是县城里的富绅都巴接着。
俞氏不收史家的礼,史老爷还以为女儿的婆母生了气,丢下礼物就走了,于书燕却是面色淡淡地看着这一幕。
又过了一日,二嫂吕二丫背着包袱回来了,进门的时候,眼眶还是红的。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回不去了的,她们已经没有家了,只能回秦家。
于书燕什么话也没有说,似乎秦家的生活又恢复到以前,但俞氏在几个媳妇之间的地位更高了,谁敢不听她的,都会被她教训。
仍然在俞氏身边,最受宠的是大儿媳妇,感觉平素出门带着大儿媳妇很长脸面,自从秦楚成了秀才公后,俞氏也时不时的受到镇上或者县城里的富绅追棒,便是地方官员也偶有请俞氏去赴宴的。
这日俞氏又收到了帖子,是县丞夫人邬氏的请帖,贾县丞是庾岭的世家,以前便流传着那么一句话,铁大的县丞,流水的知县,也就是说这位贾县丞是庾县土生土长的人,属地方官员,不像知县那般,从外地调来,三年任期满后有了政迹,便会得到提升或者调到别处。
所以在整个庾县来说,贾县丞的威望也是极高的,秦家能收到这样的请帖,人家可是高看了秦家,也是借着秀才公的名头。
不过人家这一次请的是秦家的家眷,专去城郊贾家院里避署吃宴,到时整个庾县的大户女眷都会前去,可是他们秦家露脸的好机会。
俞氏收到帖子后夜里有些睡不着,在这乡里乡外,她以秀才之女为居,谁都敬着她,可是到了县城,俞氏却有些生怯,生怕自己做的不妥当,被人笑话,或者留下话柄,对儿子的前程不好。
同时俞氏还在想着,她不打算带四媳妇去,总归要和离出秦家的人,她岂能给她这个露脸的机会。
于是第二日大清早的,俞氏便将三个儿媳妇召集到了堂前,正好先前史家送了一车的礼,里头正有布料,于是将那些布料全部拿了出来,首先让大儿媳妇选。
毛氏有些震惊,心里却很开心,上前看了看,选了一匹嫩绿色的衣料,俞氏点了点头,看向二儿媳妇的时候有些不喜,便叫三儿媳妇先选。
吕氏一脸木纳的站在那儿,像是没有发现婆母的不欢喜。
史氏见状,心情好了些,这可是他们史家之物,婆母没有让她第一个选,却是第二个,至少除了大嫂之外,她还是比较看重的。


第44章 还是自家好
史氏平素穿惯了好衣裳,眼光也是有的,上前就挑了匹妃色的布料抱入怀中,吕氏忍不住看向史氏,这衣料是好看,就是尤其的显眼。
终于临到了吕氏,吕氏很有些不安,她的目光怯怯的看向那些布料,还没有上前选,就见俞氏拿了一匹褐色的布料送到她的手中,“你皮肤黄了点,就穿这个吧。”
俞氏将最后一匹茶色布料拿了去,吕氏听到婆母这话,内心苦笑,看到自己粗糙不堪的双手,再看着怀里丝滑的布料,她都不敢用手去摸。
俞氏也发现一个问题,说道:“老二媳妇手粗,衣裳就由你大嫂做,这几日你大嫂的活你帮着干,这一次我带你们三人一起去参加县丞府上的避署宴,你们可得管好自己,到了那儿别乱看,别乱说话,不懂的问你们大嫂或者我,也不要擅作主张。
三个媳妇一听,心下又惊又喜,再看到没有四弟妹,几人原本不平衡的心思彻底的放松下来,原来大嫂说的对,婆母根本不待见四弟妹。
婆母让她们做事是认定了她们是秦家人,而四弟妹显然婆母根本就没有把她当秦家人看待,所以不用做事。
毛氏一脸恬静的收下二弟妹的布,看到这匹褐色的布,她就想笑,这穿上去得多老气,便是婆母选的布料也不曾这么老气的,史家老爷倒是聪明,一共送来四匹布,瞧着这两匹布的颜色就是专门给婆母的,而两款嫩色的布恐怕是留给三弟妹的吧。
毛氏朝史氏看去一眼,也没有说话,三个儿媳妇从正屋里出来,各自抱着布,心情极好,正好遇上于书燕从东屋出来,三人朝她看去一眼,眼神意味不明,眸里似有嘲笑。
于书燕看了一眼也没有理会,她今个儿回娘家去,思前想后,她还是将秦楚书房里开蒙的书给拿走了,反正那也是他开蒙之时用上的,眼下都布了灰尘,也不见他再翻阅,想来也不会知道。
于书燕直接出了秦家院,往玉兰村去了。
到了家门口,于书燕犹豫了一下才开门进去,心想着母亲多半会责怪她总是回来,到时落了婆家的颜面。
许三娘听到声响从厨房里出来就看到了女儿,心中一喜,说道:“燕儿回来的正好,你爹和你大哥在家呢,今个儿早上才回来的,这一次猎到不少皮子,都很完整,你爹说要是卖了个好价钱,就给咱们母女扯新布做新衣。”
于书燕一听,眼眶有些酸,她上前抱住母亲,“娘,你不责备我老回娘家。”
“你是我女儿,巴不得你回来,只是你婆母那边……”
“已经说好了,不会有事。”
“那就住着吧,明个儿再回去,今个儿炒兔肉,你最爱吃了,便多吃一点儿。”
果然还是她的家,爹娘和大哥仍然惯着她。
晌午饭的时候,于江全和于英改便回来了,两人一脸的笑容,于英改拿着两匹好布,一进门看到母女两人,他便笑了。
“妹妹来的正好,哥给你扯了好布。”
于英改像献宝似的将布料送到母女两人手中,于书燕只看到两匹布,可是大哥和她爹的衣裳都有了补丁,怎么不见他们扯布?
此时许三娘将布料拿在手中细看,说道:“你们在县城扯的这布,费不少银子吧?”
然而父子两人却高兴坏了,于江全摆手,看着妻子,说道:“我这一辈子温饱不成问题,却一直让你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这一次的虎皮很完整,遇上一个贵人,卖了个好价钱。”
于江全从怀里拿出银子,沉甸甸的,母女两人都惊呆了。
许三娘接了银两掂了掂,小心翼翼的问道:“有五十两银子?”
于江全点头,“这一张虎皮极为完整,买皮子的不是皮子商人,是一位出门的富家老爷,正好他的太师椅上需要一张,便买了去。”
一辈子打猎,从来没有卖过这么多的银子,平素弄来的皮子多有些磨损,这一次父子两人极为小心,好在儿子力气大,就这样活活打死的老虎,也没有被箭刺伤虎皮。
难怪大哥会买这么贵的布给她。
于书燕高兴坏了,家里有了银子,过了夏末,待征兵的人走了,留下了大哥,便能给大哥娶房媳妇,她到那时还能寻母亲要一点拿去做生意的本钱,于书燕想到这儿,心里就欢喜的紧。
一家人回了屋,许三娘和于江全回内室将银子埋在了床底下好好藏着,至于父子的衣裳,自然由许三娘到时再去扯布了。
有了这一次的银子,于书燕便缠着父兄,休息几日再上山打猎,正好乘着这几日的功夫,她亲自教大哥练练字,想来在秦家呆了这么久,她也能找到借口了。
一家人吃了饭,许氏便开始给女儿做衣裳,看到手中鹅黄色的好布,她心情也极好,想着女儿要是穿上这衣裙,一定好看极了,从小到大也没有穿过什么好衣裳,珠玉蒙了尘。
要是没成婚前许三娘是不会这么张扬的,但现在不同了,女儿嫁给了秀才公,就该穿得体面一些。
于书燕的确有些发懒,有母亲给她做衣裳,她乐得轻松,而且她母亲针线活最是了得,她更不用担心。
于是兄妹两人进了东屋,于书燕转身将门关上,指着桌案上的包袱说道:“哥,我从秦楚那儿拿了些书过来,这些书皆是秦楚以前亲手抄誉的,哥可以用这些书练字,把之前忘记的捡起来。”
“这几日我不想回婆家,我就在家中教你练字。”
“妹妹会识字?”
于书燕脸不红心不跳,一脸正经的说道:“秦楚私下里教的。”
“大哥,你今日给我扯了布,你可曾买笔墨?”
于英改面颊一红,从竹蓝子里翻开一块粗面,底下便是文房四宝,还当真买了。
“还有一些小皮子,爹说卖的钱归我,我便拿来买这些了。”
于书燕很满意,虽然纸张是极为便宜的毛边纸,但对于初次识字练字的人,是不需要太好的,家里也没有这么多的钱消耗。


第45章 来于家接媳妇
于书燕在桌前坐下,磨了墨,提笔开始工整的写下数张字帖,将一些最常见的字她能想到的全部写出来,以前秦楚也这么教她,有点儿拔苗助长,却很是实用。
“哥,咱们先不说别的,先将这些常见字费两日功夫全部学会,再接着学来书写,然后你再开始读书,毕竟咱们不走科举,也不必考功名,你能应付平素的待人接物便成,这么多年过去,以前学的大哥怕是全忘记了吧。”
秦楚的话她记得如此清楚,她又将他的话告诉了大哥,这个法子的确有用,而且能快速的识字,尤其是用在做生意上更是有用极了。
于英改听了妹妹的话点头,看着字迹工整又好看字帖,愣住了,“妹妹,这些都是秦楚教你的?”
于书燕点头,“哥,咱们不说他了,他不也怕我不识字,以后做不好秀才夫人,所以才教的。”
于英改一听心思更加的复杂,接着他坐在书桌前开始练字。
于书燕教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认,却发现大哥居然还有读书的天赋,以前开过蒙的字还记得一些,比她的记忆力好太多,她是靠着后头的努力,在做事的时候都会记这些字,才苦堪堪的在秦楚的规定时间内将字帖记住。
一张字帖熟读完,于英改便开始仿着她的写,写字上于英改的确有些笨手笨脚的,他平素多是用功夫,手劲极大,若不是于书燕怕他折断了笔,才先让他拿了根棍子在地上学着写,等会写了,知道使力气了才开始用笔和纸。
于英改学得很认真,甚至有些如痴如醉,于书燕想,若是小的时候父亲不是带大哥去打猎,而是送大哥一直读下去,想来也能中个秀才回来。
这一日兄妹两人在家里呆着也不出门,而许三娘却认真的给女儿缝着衣裳,于江全却在家里修房子。
好不容易能多休息几日再入山,于江全看着已经有些漏雨的屋顶忙过不停。
于书燕在于家一连呆了三日,这三日里大清早她大哥起床练功,随即砍柴挑水一样不落下,待于书燕起床,便缠着妹妹教他识字。
字开始能写完整了,至少知道怎么写字了,于书燕才准大哥用毛字。
果然用毛笔的感觉又不同,于英改得小心翼翼,就这么写几个字下来,于英改居然出了一身的汗。
于书燕有些心疼,大哥着实努力,可惜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再走科举。
终于写完一张字帖,整体上来讲,能看得出来这些字,于书燕已经很欣慰,让大哥接着练。
这边许氏不仅做完了女儿的衣裳,还另外扯了布给父子两做衣裳,一家人都做新衣穿。
于江全想着女儿在娘家呆了这么久,有些担心秦家人会有想法,劝着女儿回去看一眼,于书燕才不要回秦家去,反正俞氏也当她透明,只要秦楚没有回来,谁也不会管她,何况秦楚才走多久,不会这么快回来的。
晌午那会儿石家兄妹来了,这一次两人穿上了粗布衣裳,可是身上却没有半个补丁,原来两人听了于书燕的话,还真的跟刘妈妈送绣品,有石梅的绣功,两人有了现钱,如今吃穿不用愁了,再过几日石家兄妹还想将茅屋重新修一修,改日有了钱,就建个砖瓦房,就在那村尾住下了。
于书燕想起两人的前一世,于是问道:“你们舅母可曾问你们的钱财来源?”
两人摇头,石泉说道:“舅母将我们赶出来,让我们自生自灭,这些日都没有理我们,自然也不知道我们有了赚钱的本事。”
于书燕一听,立即说道:“既然这样的话,你们那茅屋先不要修,等存够了银子就找村长一起回一趟杨家,把银子给你舅舅一家报了养育之恩,在村里真正的自立门户了再说。”
于书燕的话令两人有些费解,可是他们的破茅屋也实在太破了,若到了秋季起了风,恐怕就住不了了。
然而于书燕却很坚持,甚至交代石梅,“吴家交绣品一事,你还是不要让你舅母知道的好,毕竟你这手艺还是向你舅母学的,虽然以前也帮着做过不少事情,这是你们眼下唯一的出路了,可得好好守住。”
石梅似有感触,应了于书燕的话,送两人出门,就看到于家院门外风尘仆仆的秦楚。
秦楚一身松花色长衫,身姿挺括,长得俊朗,可是外表却有些冷峻,石家兄妹一看到他,不知道他是谁,却下意识的退开几步,有些戒备。
于书燕原本开心的一张脸看到秦楚就收起了笑容,他怎么这么快回来了,真是令她招架不住,结果还来她娘家,呆会爹娘可是要说她了。
秦楚看到媳妇,扬起唇角,便是这淡淡地一抹笑,如二月春暖花开,身边站着的石家兄妹松了口气,并不急着离去,反而一脸疑惑的看着两人。
秦楚二话不说上前就握住了于书燕的小手,“你回娘家住了好几日,可是不打算回秦家了?害我等得苦。”
于书燕一脸疑惑的看着他,“你不是今个儿回来的?”
“我昨个儿就回来了,说来话长,本来想昨日便来寻你,后来想想就暂且让你在娘家多住一日。”
于书燕要挣脱他的手,秦楚就像没有半点被人拒绝的反应,而是紧随其后进了院门。
石家兄妹呆了呆,看着亲密的两人,方反应过来,燕子已经成亲了,莫不是这就是她的丈夫?
再细细打量,两兄妹只觉得燕子找的丈夫果然非一般,比他们看到的所有人都要出色,人不仅长得好,气质了不似普通人。两兄妹给于书燕送了一个自己保重的眼神,高兴的走了。
秦楚拉着媳妇的手心思激动,又是多日不曾见到媳妇,若不是这一次避署宴,县学里便不会放假三日,他也不会回来,如今回来了才知道自己有多想她,与前一世不一样的感觉,果然不再沉迷学业,不再醉心科举,他的心还是偏着媳妇的。


第46章 前世的记忆
于书燕挣不开手,可是从厨房里端菜出来的许三娘已经看到了两人亲密的样子,她没有想到女婿会上门,立即叫来当家的赶紧将人迎进去。
于书燕发现爹娘和大哥看到秦楚比看到她还高兴,真是心里不平衡,这家伙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这么快就得到了他们全家人的欢心。
于书燕坐在秦楚的身边,就见大哥起身出去打酒去了,她爹却跟女婿说过没停,不是问他学业如何,便是问他在县学里住得惯否,有没有吃苦。
于书燕抚额,要是在座的爹娘知道她有和离的想法,不知道还会不会跟秦楚这么好说话,指不定她父兄会将秦楚打一顿。
思及此,于书燕竟是笑了,秦楚总是被旁边媳妇的每一个表情牵动,忽然看到媳妇笑了,他的眼神呆了呆,接着也扬起了唇角。
于江全看着这个痴痴傻傻的女婿,虽然跟着他说着话,可心思却全系在他女儿身上,令他有些无语。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似乎跟这女婿有些像,瞧着女婿是欢喜着他女儿了,就是在岳家也做得太过明显了些。
于是于江全轻咳了一声,秦楚面颊一红,连忙回过神来,看向岳父,忍不住解释道:“我常住县学里头,又有好几日不曾回来,着实有些想着媳妇。”
真不要脸。
于书燕瞪了他一眼。
于江全也觉得这个女婿好直接,直接到他都不好接话了,这是你们的闺房话,在外头说什么,虽然他也曾年轻过,也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可是那是他的女儿,他这么掂记着他的女儿,心情有些微妙。
于英改打来了酒,又炒了兔肉和鸡肉,一家人开始吃饭。
许氏二话不说夹了一个鸡腿送到女婿的碗中,秦楚道了声谢,然后将皮去掉,将肉撕下,接着将肉放到于书燕的碗中。
于书燕看着秦楚这毫无违和感的动作,她呆了呆,前一世在京城之时,他们家终于可以想吃什么便吃什么了,那会儿于书燕却胖了些,她怕被人笑话,总是饿着肚子,秦楚知道后,便每次吃菜的时候,不给她吃皮和吃肥肉,尤其是吃鸡肉时,必定将这上头的皮去掉。
之后三年,从不间断,于书燕从一开始的受宠若惊,到后来的习惯,这几个月过去,她都要忘记这种感觉了。
“你吃肉,我吃皮,我喜欢吃皮,正好都不浪费。”
秦楚说得理所当然,于家父母和兄长却忍不住朝他看来,这女婿疼他们女儿,甚欣慰。
于书燕却忽然起身,转身往外走了出去。
于家三人不知她怎么了,于是许氏起身追了出去,秦楚自然也想到了媳妇的反应,他忽然后悔刚才的举动,当初休妻之时,秦家人一起吃饭,秦楚给媳妇剥虾,给鸡腿去皮,她吃得很开心,饭后他便休了她,赶她离开京城。
秦楚呆呆地看着媳妇的碗,心情很复杂。
于书燕一口气跑出于家,转身跑山里头去了。
她一路跑一路流眼泪,上了山,坐在石头上抱着自己哭,最后一顿饭便休了她,该死的负心汉。
许氏一路追来,不知女儿是什么原因,上前抱住女儿,小声问道:“可是秦楚欺负你了?”
“嗯。”
“啊?”
许氏一脸疑惑的看着女儿。
于书燕抹了一把眼泪,深吸了两口气,强装镇定,说道:“他没有欺负我。”
欺负她的是上一世的那个大猪蹄。
许氏松了口气,许氏说起这婚后的事就要多包容,生怕女儿太过任性。
于书燕呆呆地听着,最近脑中总是出现前一世的秦楚,像是有什么牵动一般,秦楚为什么要休了她?明明对她如此温柔,明明前一刻还给她剥虾。
一顿饭吃得一家人心思各异,秦楚虽然恢复了正常,可是于江全却对他有些审视,心里也担心着秦家人欺负了女儿,可是这个女婿却挑不出错来,他也不好多说。
秦楚跟于英改一同去练箭,累了后便回了东屋,秦楚看到了桌上的字帖,还有于英改练得字,他微讶。
于英改有些不好意思的将字帖收起来,“妹夫好才识,妹妹才去秦家数月,便已经教会我妹妹识字,字迹也如此的工整。”
秦楚终于露出好心情,“她很努力,虽然天分不高,却不怕吃苦,我很欣赏她这一点。”
妹妹天分不高,于英改怎么觉得妹妹的天分极高了,才短短几个月便学会了,他还未必能达到这个程度呢。
为此秦楚还亲自教于英改识字,他又教了一些于英改记忆的窍门。
于书燕回来的时候看到秦楚站在院门口,她板着脸不理他,他只好跟在她的身后进门,见前头岳母去了正屋,他一把拉住小媳妇的手,拉着她进了西屋。
西屋里许久没有人住,但是仍然一尘不染,许氏常常在清扫。
屋里只有两人,秦楚将小媳妇抱起,一同坐在椅子里,接着看着她,小声道歉,“燕儿,对不起。”
于书燕动容,她看向秦楚,看到他漆黑如墨的眸里是满满的悔意,于书燕呆了呆。
“对不起,我下次不帮你剥皮了,是我的错。”
于书燕听到这话是满满的失落,刚才那一瞬间她像看到了前一世的负心汉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