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大喜事。”
  “对燕藩而言,是好事。对你等而言,也是好事。”
  “要知道,天降祥瑞,也不如让百姓能饱腹肚食。”
  燕王妃是在教导了长子。
  朱高熙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母妃,儿子明白。父王需要正统,我等更需要正统。这就是老天爷赐下来的恩典,以正父王之天命昭昭。”
  朱高熙说了他的打算。
  这是想借着蕃薯的利害,让他的父王披上一层神话。
  燕王妃听后,颔首微微点了点头。
  在场的皆是自家人。
  离得最近的就是这一对嫡亲的母子。至于福娘等人,离得远些。当然,福娘是武功高深,这是借着耳力过人,还是偷听到了。
  正因为如此,福娘心头是高兴的。
  她明白,这等宝贝有母妃在中间插手了,再由夫君送给了公爹,这都是重重的一笔。至少,这等若是祥瑞了,那么,夫君的位置岂能不是正统?
  神话父亲,那么,这神话中的神的儿子,难道还能不是神吗?
  神的儿子,自然也是神。
  福娘心头是高兴的,面上却是装着不知道。有时候,有些事情她不知道了,想来,母妃会更高兴的。
  燕地,蓟城。
  燕王妃与长子在谋划了,给燕王披上了神秘的天命神话。
  当然,这蕃薯也确实是可以给普天之下的百姓,带来了天大好处的。毕竟,这玩意儿不光是产量高,还不是特别的挑地。
  这等好东西,对于百姓而言,那就是好物。
  就是朱琳琅这个出嫁女,在亲眼见证下,也是惊奇的。
  这一天,燕藩到了庄子上的人,只要是成年人,人人皆是欢喜。毕竟,他们都是燕藩这一条船上的人,肯定人人都希望着燕王的前程越光明越好。
  当天。
  朱琳琅也是歇在了庄子上。
  她打算着,次日等蕃薯收获完了,才是回郡马府。毕竟,不瞧着最后的结果,总是会有些可惜的。
  这等奇物到了中原大地皆是传开种植时,岂能不在青史之上大大的记上一笔?
  次日。
  朝食后。
  朱琳琅打算着,就是晌后,庄子上的佃户应该就是收获好了。她啊,好好的在弟妹们面前是聊络了感情。尔后,才是离开。
  说起来,再过些日子。
  大家的身份就会不一样了。
  到时候,弟妹张氏八成就会是天下无数女子羡慕的太子妃吧?就是二弟妹解氏、三弟妹齐氏也会是一位皇子妃了。
  光想想,朱琳琅越是觉得,她应该跟弟妹们好好相处。
  母妃那边是嫡母,嫡母不喜她,却也是不苛待的。这般淡淡的,她不强求了。三个弟妹却绝对是好好相处的。
  就是午时,小憩醒来时。
  朱琳琅在郡马府的亲信来了庄子上,一见到了朱琳时,就是满面惊惶的跪拜下来。那来报信的小厮是朱琳琅陪嫁嬷嬷之一的次子,那小厮说道:“郡主,小少爷出事了。”
  “什么?”
  朱琳琅一脸的不敢相信。
  她在儿子身边放了多少?那全是亲信啊,那些人难道都想死吗?
  她唯一的儿子怎么会在自己的府上出事了?
  朱琳琅这时候顾不上其它,准备回府了。
  “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是在急着,朱琳琅还是要知道了详情为何?
  小厮说道:“郡主,巳时二刻,小少爷去湖边准备亲手摘了莲子。身边侍候的人也是小心的护持。不料,大姑娘到了湖边,见着小少爷的动作有些恼了。然后,大姑娘和小少爷是有些争执……”
  朱琳琅这时候脸上已经是怒色了。
  “后来,被奴才们给劝走了小少爷。”
  “哪料,巳时末时小少爷是避开了侍候的人又往湖边去了。小厮和丫鬟寻得时,就见到了大姑娘推了小少爷落进了水里。”
  “奴才来时,小少爷被救了起来。”小厮说到这儿时,也是满面的害怕神色。
  “回府。”朱琳琅只淡淡说了这两字。
  等朱琳琅从嫡母燕王妃那里告辞后,刚出了庄子时,又有郡马府的小厮来报信。朱琳琅得知了,儿子的受了凉,大夫已经开了方子。这第一记药,已经熬好让儿子服下了。
  朱琳琅这时候心稍稍放下了些。
  可在心中,朱琳琅对小姑子是恨上了。
  嫁进李家这些年来,朱琳琅认为她这个媳妇做得够尽责了。没曾想,她越是温柔,越是退让,倒叫别人以为她是好欺负的了?
  朱琳琅自己退让了无所谓。
  可是,谁是欺负了她的儿子?她绝对要让对方付出了代价。
  小姑子又如何?
  嗯。
  朱琳琅到是要看看,在郡马的心中,究竟是妹妹重要?还是儿子重要?
  等朱琳琅回了府时,她第一时间去看望了亲儿子。
  小小的人儿,在榻上时,还是脸色苍白。
  亲娘到了,这亲儿子自然是哭得跟个泪人儿一样。到底年纪小,在水里受了惊。
  “娘,我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我怕,好冷。”
  受了惊吓的孩子,在亲娘跟前,自然是有什么就讲了什么?
  郡马李壤听说儿子出事了,回府后,见到的就是儿子扑在亲娘的怀里,哭鼻子的喊了害怕的可怜小模样。
  若是往日,李壤这个严肃的亲爹,肯定是教育一回的。
  此时,他这等严肃的亲爹,也是心软了。
  在回来的路途上,李壤已经知道了经过。以及原由。其实,府里这些日子以来,对于妹妹,还有弟弟的某些不满?
  李壤不是不知道的。
  只是,他到底是兄长,也是得忍让了两分。他总想着,过些时日,等弟弟、妹妹是想通了,也就是明白了。
  李壤这个兄长已经是系在了燕藩这一条船上,他就是当了二五仔,投靠了南边的朝廷又如何?被秋后算帐是分分钟的事情。
  皇家人,哪会真有大度的?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李壤一直在岳父燕王手下效力。对于燕藩的实力,在天下间的武力里的老底,李壤是知道的清楚的人。
  正因为看得清楚,李壤肯定是投效了胜利者。
  李壤对于爹娘的死,也是愧疚的。
  当初,他明明派了人去接爹娘来燕藩。可惜,爹娘没同意。
  因为,李氏族长那边有喜事,这是让爹娘拖慢来的行程。来了燕藩的就弟弟、妹妹二人。一切在李壤看来,只能是命运的捉弄啊。


第173章 
  “没事儿; 娘在; 娘在。”
  “不怕; 好孩子睡一觉,醒来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朱琳琅在哄了儿子。小少年这时候也是困了,到底是落了水,又是受了惊,这时候也是困意上来了。当然; 最主要还是亲娘这个最宠爱他的人在身边,这是心安了。
  自然就是很快的入了眠。
  小少年入眠了。朱琳琅这个亲娘却是不那么容易的心头舒服了。
  看着睡梦中,那是眉间还微皱了,似乎还是小脸蛋儿苍白着的儿子。朱琳琅对小姑子李大姑娘的恨意; 可谓是涛涛凶猛,连绵不绝。
  当年,生儿子时朱琳琅是受了一回罪的。
  这也是为什么?
  这么多年了; 朱琳琅一直没再能生下第二个孩子的原因。
  就这个宝贝蛋呢,朱琳琅这个亲娘是捧手里怕摔了,含嘴里怕化了。当然; 也因为朱琳琅当了慈母。
  李壤这个亲爹就是严肃的父亲。
  因为如此,燕王的亲外孙儿才没有被亲娘的无节制宠爱,给宠坏了。
  这是一个挺讨人喜爱的小少爷。
  “瑞安睡下了?”
  李壤轻声对妻子问话道。
  李瑞安; 就是朱琳琅嫡子的名字。这位郡马府的小少爷; 对于李壤而言,又何尝不是寄托了太多的东西呢?
  李壤明白的。
  他的岳父燕王一旦登基,别看他当了驸马爷。那又如何呢?
  在大周朝; 驸马是挺尴尬的存在。至少,实权是不可能有了。但是,他的儿子不一样。他的儿子李瑞安是岳父的亲外孙,是下一任皇帝的亲外甥。
  儿子李瑞安的身上,流着皇家的血脉。
  在这两代人里,至少儿子的前程就是无可限量的。
  至少,皇帝这个外祖父,未来的皇帝舅舅,都会信任了他的儿子李瑞安。
  李壤对于李氏一族的崛起,那把希望就是放在了儿子的身上。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对儿子严厉要求了。
  若不严厉些,岂不是养成了废物吗?
  “嗯,睡下了。”
  朱琳琅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
  李壤听出来了,妻子的语气里有怨气。不过,李壤能理解。他的心底对亲妹妹同样有恼意。这可是妹妹嫡亲侄儿,妹妹针对了妻子时,李壤还能宽仁了妹妹一二分。
  毕竟,那也是想让妹妹发一发怨气,好歹发泄出来了,也是心能平,气能和,可以听一听他的教诲了。
  如今嘛,看这等情况,李壤在琢磨了,他是不是太宽仁了?
  以致于他的亲妹妹已经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对等大嫂不恭敬,对待侄儿不爱护,这等亲妹妹他好心喝护着,将来莫不成养一个白眼狼儿出来?
  “我准备把二弟送去稷下学宫寄宿读书,一年也不常回府几次。”
  “至于妹妹嘛,她不是喜好佛义吗?且去清潭寺里小住三年,为爹娘守孝,敬了为人女的孝心。”
  李壤平淡的开口,说了他的交待。
  这话从郡马的嘴里吐出来,朱琳琅就是听懂了,她的夫君给她交待了。当然,也是给了儿子李瑞安的交待。
  这一回,不光是把小姑子弄出府了,连小叔子一起也给弄出府了。
  “这样好吗?”
  朱琳琅是巴不得,不过,她还是迟疑着问了一句。好歹也得给夫君留点体面的。
  “就这么办吧。”
  “你放心,一切我来安排。”
  李壤直接做了决定。
  做为一个雷利风行的人,李壤的决定下了,马上吩咐了心腹去办妥这事情。
  稷下学宫的山长二舅子朱高晸的泰山大人。这塞个人进去,真是容易事情。不过,李二爷知道了亲哥要对他扫地出门时,他还是愣神了一下的。
  当然,这结果想一想后,李二爷就能想明白了。
  肯定是妹妹做出来的事情,拖累了他。
  不过,想着稷下学宫是士子云集的地方,李二爷也不是那排斥。去读书,说出去别人只会认为大哥仁义,是为他的将来考虑。
  李二爷不反抗,老实的收拾收拾,准备过几日搬到稷下学宫去寄宿读书了。
  李大姑娘却是闹腾了。
  本来嘛,李大姑娘害得侄儿落水了,还是心慌慌的。在奶嬷嬷面前,也是害怕了。李大姑娘也清楚,对于她大哥而言,小侄儿何等重要?
  她肯定清楚的。
  只是,她认为,她就是失手了。
  而且小侄儿不是救起来了,也没什么大事吗?
  “大姑娘,您还是听郡马爷的话吧。”奶嬷嬷劝了李大姑娘老实下来,当个听话的妹妹。奶嬷嬷说道:“大姑娘,您将来就是出嫁了,也还要郡马爷这位亲兄长给您撑腰呢。你何尝在得罪了郡主娘娘后,连郡马爷也得罪了?”
  “去寺里住些年月,也是好事儿。好歹能让郡主和小少爷也是心头出口气。等你归来时,跟郡主娘娘认个错,郡马爷对您这个亲妹子,肯定会宽容的。”
  奶嬷嬷劝得这等话,让李大姑娘委屈着流了泪。
  打从爹娘去逝了。
  李大姑娘就觉得她像是没人宠爱的孩子。
  是的,在大哥的府上,她是多余的。
  这郡马府上的宝贝蛋儿是小侄儿李瑞安,府上所有人都是讨好了小侄儿。可李大姑娘对小侄儿就是有一种恨意。
  当然,这是一种恨乌及屋的感觉。
  那源头就是大嫂朱琳琅。
  “大姑娘。”
  奶嬷嬷还想再劝的话,见着大姑娘又哭成了泪人儿。到底没法子再劝了。
  奶嬷嬷也是觉得头疼啊。
  从老太爷、老夫人过逝后,大姑娘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那敏感的性子让奶嬷嬷也是不敢劝重了,或是劝轻了。
  只不过,奶嬷嬷的劝话,很快便不需要了。
  因为,李壤亲自来了妹妹的院子。
  见着亲哥时,李大姑娘哭得更利害了。
  李壤却是皱了眉头。他这等铁石心肠的人,对于女人的眼泪,是没什么心软的。毕竟,他这等人认得是利益。
  对于妹妹的偏疼,那完全是看在了爹娘的遇难事情上,才会多倾斜了一点感情。如今在亲儿子李瑞安遭了一回罪后,一切就是变了。李壤心中的天平,是偏移了方向。
  要知道,李瑞安那是李壤寄于了厚望的嫡长子。
  特别是眼见为实。
  见着亲妹妹那哭得好像受了天委屈的样子,那等作秀的态度,李壤心头很不爽的。他觉得,这个妹妹不识大体。
  而且,也是太娇纵了。
  李壤在心头觉得,也许妹妹身边的下人们不够好。他有必要把妹妹身边的人全换了,特别是教养嬷嬷得请了宫里的来。
  这亲妹妹的性子,得好好的扭一扭。
  若不然,将来就是嫁了妹妹,嫁到了亲家的府里,那不是结亲,是结仇。
  “去清潭寺好好静养,也算是给爹娘进孝。”
  “你年纪不小了,等你孝期过了。我会叮嘱了你嫂子,给你选一门好亲事,由得你风风光光的出嫁。也算是让爹娘在地底能安心瞑目。”
  李壤的心头,就是觉得给妹妹寻一门他认为的好亲事。
  他的哥哥义务就尽到了。
  至于将来,这个妹妹会活得如何?
  他管不了太多。
  他能管的,就是在出嫁前,让妹妹的性子好好的扭一扭。
  李壤决定了,把妹妹送到了清潭寺之前,把她身边的人全换了。教养嬷嬷得请两个,让郡主去求了岳母燕王妃。
  那等教养嬷嬷啊,想是燕王妃这位岳母的身边定然有好人选的。
  打定主意后,李壤不管了妹妹的哭泣。
  他直接走人了。
  李大姑娘望着大哥的决断态度,再瞧瞧大哥说走就走,没给了半分的体面。她是在奶嬷嬷面前,又狠狠的哭了一场。
  李壤不担搁事情。
  从妹妹李大姑娘这里离开,他就去寻了妻子朱琳琅。
  从郡马嘴里,知道了李壤的意思后。朱琳琅一口答应了。
  对于宫里的嬷嬷,朱琳琅非常了解的。就李大姑娘的性子,身边没了熟悉的人。再是换了亲哥给的人手,而且,在寺里待了三年……
  光想想,朱琳琅觉得心头快意。
  她可清楚着,李大姑娘往后的三年,不好熬啊。
  清灯古佛,不沾荤腥。
  好好的一个姑娘,不知道会不会弄成了姑子?
  朱琳琅心头想笑话,不过,想着这一回夫君的处置,也是快速的,而且,够果决。至少,朱琳琅觉得为她和儿子瑞安都同了一口恶气。
  这不,给夫君的回话时,朱琳琅没了异议,满口就答应了。
  次日。
  朱琳琅去了燕王府。
  因为朱琳琅的早早回蓟城,府上出了事。
  到底燕王府的诸人在见识了蕃薯后,也没多停留了。当天傍晚,也是回了蓟城的燕王府。
  这也是为什么?
  朱琳琅想求见了嫡母,没往庄子上赶的原因。
  燕王妃对庶女淡淡的。不过,也没驳了庶女的体面。这事情燕王妃答应了。还是指派了两个端正性子的嬷嬷,让朱琳琅回郡马府时,领回去便是。
  “这两位嬷嬷也是好性儿的人。我落了话儿在这里。她们是借予你府上调度一下的。等待你那位小姑子出嫁时,两位嬷嬷还是要回了燕王府的。”
  燕王妃的意思够明显了。也是想给两位嬷嬷体面的。毕竟,在燕王府,那将来就是正宗的皇后娘娘身边的老人。
  一个郡马爷,不,一个驸马爷的亲妹子身边的教养嬷嬷,肯定是拍马也赶不上啊。
  朱琳琅对于嫡母的话,自然是答应了。
  两位借调的嬷嬷,那是谢了燕王妃的恩典,也是谢了郡主的赏识。


第174章 
  南边; 京城; 燕王府。
  这府第燕王住的次数并不多; 毕竟,他常年是在封地燕藩。
  如今来了京城,虽说,是铁板钉钉的未来天子,燕王还是没有住在皇宫。燕王自然还是希望装表一下他那注定不会美妙的名声。
  夺了侄儿的皇位?
  燕王知道; 别看表面上朝臣们对他俯首贴耳的。实际上,这些人啊,全是些墙头草。
  当然,燕王只是暂时依靠了这些朝臣装点一下门面; 等将来燕王肯定会换下了这些尸位素餐者。
  说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
  燕王要倚重的肯定是他的心腹们。
  不光是燕王住在了京城的燕王府里,随他一道南征的次子朱高晸; 嫡长孙朱瞻元也是同样的住在了燕王府上。
  朱高晸最近春风得意。
  不光是因为这一战,他立了功劳。更主要的还是他的身边已经团结了一批人。没办法,他马上就要成为皇子了; 来烧热灶的人还是挺多。
  这一日。朱高晸就是在衙门里,见一个他挺赏识的军官。此人名叫纪义,是燕藩的军队来下时; 半路来投军的。
  这人识文断字; 又是武艺不错。
  端得一个人才,朱高晸自然是满心欣赏的。说到底朱高晸有了心,想跟大哥争一争。这拢络了心腹; 就是免不了的。
  朱高晸做的事情,自然就是向纪义表明了他的赏识的。
  纪义这位瞧着容貌出众的青年,在朱高晸的面前,是十分识像的。连效忠之语,也是讲了出来。
  还别说,听得朱高晸心里非常的舒服。
  只是在心中,纪义想叹息。
  纪义不是自愿投军的。当然,如今嘛,他嘴上已经改口了。他自称是早见燕王有王气,是心慕已久。燕藩南下后,专门投军报效的。
  实际情况呢?
  纪义是在燕藩南下时,被大军堵在了半道上。
  当时,纪义一看情况不对,就对拦住他的那位火长说了一翻大义。无外乎,就是他是心向燕藩,要投靠燕王的。
  当时,他这翻大义还是瞒得了人的。
  毕竟,那会儿谁敢肯定燕藩就能赢呢?
  纪义的打算就是半路开溜。不料,事情出乎了纪义的意料之外。燕藩连连打了胜仗,纪义也是火线提拔的升官了。
  在局势明朗后,纪义不打算离开了。
  纪义更担心着,他在京城的亲人。于是,他打算借着在燕藩里的军官身份,等着京城的城破之时,还能护得家中一二。
  于是,安心待了燕藩军队的纪义,在城破之后,真是护住了他的家人。
  奈何可惜的……
  纪家的身份,有点尴尬。
  纪义的大哥纪德,娶妻胡氏。这胡氏就是宣惠帝太子的生母的亲姐姐。
  算下来,纪家跟宣惠帝的关系非浅啊。
  纪义这时候,有些揣揣不安的。
  还好,天不绝人路。
  朱高晸这位燕王的嫡次子有心招揽了纪义。纪义二话不讲,同意了。他需要给纪家,寻得一个靠山。
  “我很看好你。”
  朱高晸夸了纪义。还是赏了他一份礼物。礼物倒也是军人的喜好,上等的千里马一匹。对于战场上的混的军人而言。这马啊,特别是好马,不压于一条生命。
  纪义是不客气的收下了。然后,又是表了忠心。
  朱高晸很满意,纪义是带着满腹的心绪离开了。
  晚。
  纪义回了家中。
  纪家目前是住在外城的一处小巷子里,一座二进的宅子。
  这宅子是纪义用他大哥纪德拿出来的钱财购买下来的。算得一家人有个居所。当然,房子的房契,也是落在了纪德的头上。
  纪义、纪德兄弟这时候,在家中的书房里。
  “夫君,二弟,这是专门给你熬的鸡汤,你们且尝尝。”
  胡大妮端了两碗鸡汤进书房,还是劝了话,道:“祖母让我跟你们说说,莫太晚歇下了。”
  “知了,你且回屋去吧。”
  纪德对妻子摆摆手,面上有些烦躁之色。
  胡大妮不敢多语什么,默默的退出了屋子。
  纪义瞧着大哥的神色,也看得出来,大哥这是心情不佳。当然,纪义也能理解。想当年,大哥也是三品的官儿,如今呢?
  闲赋在家,无所事事。
  前程一片渺茫。
  特别是大嫂的身份,说起来也是一个麻烦。
  “二弟,你的差事还算稳当吧?”纪德提了这一问道。
  “目前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纪义淡淡的说道。纪德听得这话,眉头更紧了,纪德问道:“是为兄误了你。”
  纪义摇摇头,说道:“大哥不能这般讲。咱们家当年什么境况?大哥娶了大嫂后,家中也是富贵荣华享了。弟弟能学文习武,也是靠着大哥的多翻支持。这中间耗费的银钱,吃的米粮?哪样不是大哥挣来的?”
  “大哥,亲兄弟莫要讲两家话。”
  纪义的眼中,他的大哥自然是好的。
  “我投靠了燕王的嫡次子,如今的忠义将军。”纪义说了他如今的形势。
  纪德听到二弟这翻话后,叹道:“二弟,你这决定会不会太草率了?要知道,燕王是将来的天子,燕藩是有一位世子爷的。”
  说到这里时,纪德还想劝什么?
  纪德又是想起了,那位燕藩世子爷的嫡妻来。嗯,张氏福娘,曾经的师姐啊,纪德心头有一种愰然隔世之感来。
  “大哥,当年你与福娘师姐的事情,我是知道的。”纪义淡淡的说了一句道。
  纪德更沉默了。
  “你皆知道了。”纪德良久后,回了这么一句道。
  “皆知道了。”纪义说道:“因为我知道了,所以,我不敢去投靠了那位世子爷,也是未来的太子爷。这等往事,会是麻烦的。”
  纪德有些羞愧之色。
  他张唇,想说什么时,又是半晌开不了口。
  “大哥,过去的事情就是过去了。咱们总要活在当下。我说出来,也是怕你过于介怀。”纪义笑了笑,道:“忠义将军是燕王的嫡次子,将来一个藩王之位少不了的。我跟着他,也算一门出路。”
  “纪家的前程,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只要躲过了这阵子的风头。”纪义这般宽慰了哥哥纪德。
  纪德还能如何?
  只能是点点表示同意。
  在纪德与纪义谈话时。胡大妮回了房。她去看望了儿子纪彰,见儿子睡得香甜,也是心安了不少。
  在儿子的外屋。胡大妮的亲娘,还是在静静的坐着。
  这位曾经的诰命胡氏夫人,如今是满头白发了。一场富贵如梦,一场繁华皆成空。胡氏夫人当了半生的村妇,受了无数的搓磨,因为小女儿的得意,也是过了那等如梦似幻的富贵荣华的日子。
  如今呢,下半辈子就是得面对了现实的残酷。
  这一活,若是大女儿大妮的婆家还算有本事,想一想,当时差一点儿,那些兵丁进门抄家时。若不是大女儿的小叔子带人来救了人,胡氏夫人不敢想像了下去。
  那一晚,多少富贵人家被打落到了泥地里?
  胡氏夫人如今都是惧怕着。
  “娘。”
  胡大妮望着亲娘,说道:“时辰不早了,你也早些睡吧。”
  “大妮,娘睡不着。一睡下了,娘会想到你妹妹,想到你那苦命的妹妹和外甥。”话到这里时,胡氏夫人是泪流满面了。
  胡氏夫人已经老了,这等一场荣华梦断后,她真的老了。不光是面容,也是心态被世情摧老了。
  “娘,过去的都过去了。妹妹,咱们往后莫提了。”
  胡大妮对亲娘劝了话,她说道:“娘,女儿和你如今全靠着夫家过活。咱们总不能从嘴里说了什么给大家伙都招来麻烦的话。”
  “娘,听女儿的,早些睡吧。”
  胡大妮能说什么?除了这些劝话外,她也不知道还能讲什么了?
  胡大妮目前的人生中,有少女时的不得意,那等幼时的苦与难,相比起嫁进了纪家后的好日子,胡大妮觉得哪怕如今比起小妹在时,差上了许多。
  好歹,她的夫家没散。
  胡大妮对于妹妹和外甥,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印象。
  因为,在宫中的那位娘,那曾经的太子,离她太遥远了。那时候,妹妹宣召她进宫时,她都得给妹妹磕头的。
  胡大妮不敢求什么?
  她小时候受了太多的苦。
  胡大妮就是盼着,好好把儿子养大,能瞧着孩子娶妻生子,让她瞧着孙儿誔生就是足矣。她一个妇人,从来没什么奢望的。
  “唉。”胡氏夫人一声叹息,最终依了大女儿的话,还是去隔壁的厢房歇下了。
  若说胡氏母女谈话了,谈了心底话。
  那么,做为纪家的定海神钉,纪家奶奶却是人老了,早早歇下了。毕竟,老人家呀,这些日子也是累得够呛的。
  光是惊吓,也是让老人家受不住了。
  当然,半夜里,惊梦什么的。纪家奶奶还是常常会的。
  这一晚,纪家奶奶就是受惊了。半夜醒来了,老人家也没准备打扰什么?还是老实的躺在榻上,她老人家在想了,这些日子纪家发生的事情。
  一回想,纪家奶奶就想叹气。


第175章 
  次日。
  朱瞻元从他的耳目那里; 得到了一个消息。
  当然; 也算不得太准备的消息; 就是有人想拿点好处,透过来的一点小信息。他二叔朱高晸在拉拢了燕藩军队里的一些小军官。
  当然,都是挑了那等资质不错,底子又薄。若是投靠了二叔朱高晸,能扶起; 也能压下去的小军官。
  从那名单上,朱瞻元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纪义吗?
  这个人朱瞻元岂能不认识。
  前一世,这可是他二叔的好走狗。为了废掉这一条狗,他可是花了不少的功夫。当然; 真的说起来,也是这纪义娶妻不贤,若不然; 他想简单的废掉他,还真不容易啊。
  前一世关于纪义的那些事儿,在朱瞻元的脑海中回想起来。
  纪义; 宣惠三年投军。
  加入了燕藩对宣惠帝的一场清君侧的战争。说起来,也是老资格了。要升迁是有资历的。特别是后来,由得二叔出力; 把他塞进了拱卫司。
  这纪义有本事; 不知道怎么的勾搭上了他那大姑母的婆家小姑子。
  婚后,因为大姑父李壤的照顾,还算得官运亨通。真说起来; 还是祖父对这人的赏识,让他更是如虎添翼。
  这一人,在前一世时,朱瞻元没少被他算计。
  若不是后来,他那不贤惠的妻子纪李氏露出了破绽,还真是不容易收拾啊。
  如今嘛,呵呵。
  朱瞻元巴不得这人投到二叔的手下去。
  没有二叔对军权的染指,如何挑拔了二叔的野心?
  二叔的野心不暴露,祖父如何会讨厌了他一直欣赏的嫡次子啊?朱瞻元是恨不能,早早让二叔滚去了藩镇就藩。
  只要离开了权利中心,一个藩镇的藩王,注定是起不了浪花的。
  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