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这般的教导,解蕴娘的容貌虽然不美,却也是一位安静的佳人。
  哭嫁; 出门,坐在喜轿之中时,解蕴娘的神情是无悲无喜。
  等着喜轿到了燕王府时; 燕王府是中门大开,迎了这位新嫁娘。在喜娘的搀扶下,解蕴娘是下了喜轿; 一步一步走进了她未来人生里,要活了一辈的地方。她的的婆家燕王府,会是什么样子?
  解蕴娘不知道; 她知道的; 就是她将是燕王府的二儿媳妇。
  福娘这一天,还是挺忙碌的。
  好在她不是主角儿,偷偷懒; 还是能寻得空闲功夫的。
  晚间。
  也是一场热闹,一场繁华后,福娘夫妻是沐浴洗漱后,准备将要歇下了。
  屋内,有暖暖的烛光。
  气氛正是美好时。
  “这些日子,你是累坏了吧?”
  朱高熙对妻子笑说道:“二弟的婚事,操办的挺圆满。这一场南征啊,二弟想来应该也是满意了,毕竟,元晸堂里有了新的女主人。”
  “我瞧着未必。”
  福娘却是摇摇头。
  朱高熙带上了奇怪的神色,问道:“这话如何讲?”
  福娘指了指元晸堂的方向,回道:“在喜房时,二弟挑开了二弟妹的喜帕,当时,我是看见了二弟妹的容貌,稍稍普通了一些……”
  福娘觉得背后议了人事非,却实是欠了些私德啊。
  所以,福娘脸色还是微红的,她说道:“前面的两位二弟妹,不管是岳氏,又或是张氏,皆是好容貌。可谓是天仙一般的人儿。如今的这一位解氏……差了一筹半筹的,怕是二弟的心中有落差啊。”
  福娘话说到了这里,朱高熙是听出来一些东西了。
  “娶妻娶贤,容貌之事岂能当了关键之处?”朱高熙是摇摇头,显然不觉得这女子的容貌是娶妻的关键。
  福娘笑了,说道:“你嘴上这般讲,当然是因为你不是二弟,你若是二弟乐意娶一人容貌普通的?”
  “若是你的话,便是容貌普通了,我亦是不在乎的。”朱高熙望着福娘,满满的温柔目光,说道:“我可不是一个肤浅之人。我心悦于你,那是因为在我心中,你就是你。”
  福娘听得这等情话,心头是舒服。
  不过,这事情跟二弟朱高晸娶妻,好像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啊。
  所以,福娘是笑道:“你的心意,我自然明白的。”
  然后,福娘又是指了指元晸堂的方向,继续说道:“但是呢,我们刚刚议的是二弟和新一任二弟妹的未来。而且,这中间有结波折的……”
  福娘话到这里时,还是想了想后,说道:“当初,其实母妃敲定的二弟继室人选,不是如今的解氏。而是父王发话了,由得母妃做主,把原来已经敲订了更贴的人选给换了。”
  福娘说完这话时,脸都红了。这是给羞燥的。
  毕竟,事情这般做的话,是非常失礼的。奈何燕王、燕王妃都做了决断,福娘这等儿媳妇自然只能听从了。
  只是,当初母妃选择的那一位其实也是不错的姑娘啊。
  奈何,可惜了。
  只能说,一切都是命运的不巧合。
  “那这一位解氏的性子如何?”朱高熙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福娘回道:“挺好的,是一人安静的好姑娘。”对于解蕴娘,福娘的了解,就是真不错的一个姑娘。出身嘛,也算是诗书人家,本身性子真是好。
  当然,若对于晸二爷来讲,可能就是不符合了这一位小叔子的外貌协会的会员身份。
  “有些事情,哪怕咱们是兄长嫂嫂,也是不好插手的。元晸堂的事情,二弟二弟妹之间的关系,由得他们自己相处好。”朱高熙转移了话题。
  “说起来,也是不巧了。二弟二弟妹之间的相处时间,也不会留下来多少。”朱高熙讲了正事,说道:“初八,大军要南下了。”
  福娘听得这话后,心神全部被这事情给占据了。
  燕王的亲卫军南下,这可是关系到了燕王府生死的大事。所有燕五府的众人,都是一条船上的,没人想燕王府这一条大船是毁掉了。
  “瞻元这一回也会南下啊。”福娘的神色,是有些愰忽了起来。
  “你放心,瞻元是随侍在父王身边,必然是在最安全的地方。”朱高熙这般宽慰了妻子。福娘听得这话后,回了笑容,说:“你放心,我都明白。”
  “南下之事,已经成为定局,咱们能做的就是让瞻元没有后顾之忧。让燕王府赢得了这一次的豪赌。”福娘说这话时,是真盼望着老天爷的垂青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朱高熙对福娘说道。
  “嗯。”福娘颔首同意了。
  这一对夫妻是稍稍谈了些话后,便是歇下了。
  八月,秋季。
  这个季节,本是收获的季节。
  南边,京城。
  皇宫,乾清宫。
  对于宣惠帝而言,这个季节并不美好。
  因为,周王起兵后,并不似乎宁王那般的好收拾。朝廷中枢的大军,前面刚刚经过的一仗,按说是兵丁都见血,是老兵了,都是有些本事的。
  实际上,上一回,宁王兵败了。上面领兵的大人物,是发财了。
  但是,那不应味着,小人物也跟着发财了。
  宁王是完蛋了,宁藩被朝廷的大臣们,视为了朝廷的统治地盘。于是,小兵们打了胜仗,许多人乃至于付出了生命。那又如何呢?
  这是大人物们得了全部的好处,小人物们就是流血流泪,而且,没多少收获的。
  宣惠帝看到的,只是朝臣们的吹捧,以及一场大胜。
  至于大胜之后,隐藏之下的危机,这位帝王全是忽略了。又或者,宣惠帝以为,宁王的兵败,他的江山社稷是稳固了。但是,危险恰恰在蕴酿着。
  宣惠帝在乾清宫中,看到的就不好的奏报。
  那便是朝廷的大军与周王的大军相持不下。
  八月初八日。
  燕地,蓟城。
  誓师大会,照常开始。
  这是燕王的讨缴文,宣告之日。当然,燕王的起兵名头,就是借了一个清君侧。这个借口,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为了对抗朝廷的削藩嘛。
  做为藩王,燕王是不会束手就是擒的。
  朱瞻元是参与人之一。
  他这位燕王府的世孙,也是观礼之人。
  朱瞻元望着祭旗仪式,他的心中是一阵的澎湃。朱瞻元明白,属于他祖父的时代,将来来临了。
  这个新时代,他已经有了完全的心理准备了。
  未来会更美好的。
  在朱瞻元的心中,如此的以为的。
  为此,他已经是展望未来。
  祭祀很顺利,似乎是一个好兆头。
  不过,就在祭旗仪式结束后,大军开拔的第一天,当天扎营时。
  最新的急报到了。
  朱瞻元在祖父的身边,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最新消息。
  周王兵败了。朝廷又打了一回大胜仗。
  “中军议事。”燕王对亲卫吩咐了话,让其去传达了他的意思。所有的燕王心腹,都要到中军大帐议事。
  朱瞻元也是列席者,一个听客。
  在左军师张源是讲解了目前的情况时,中军大帐内是人人眼色各有变化。
  不过,朱瞻元很沉默。
  这一场议事,最终的结果,是燕王拍板,做了决断。燕王府的亲卫军,继续南下。周王兵败了,其它藩王龟缩了,但是,燕王府的军旗已经誓师了,所以,不打到京城,是不会回头的。
  一切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对于宣惠帝而言,燕王府,以及燕王府这杆人的行为,跟造反有区别吗?
  完全没有。
  所以,自古以来,造反者除了一条道走到黑以外,也没有别的选择。
  中军大帐很快安静了下来。其它人都离开了,唯有朱瞻元是静静的站在了一个角落里,他陪着他的祖父在静静的待着。
  良久后,燕王开口了。
  “瞻元,你觉得祖父此回出兵,是赢是输?”
  燕王问话时,是平静的。对于周王的兵败,他似乎并没有在意。
  朱瞻元脸带笑容,说道:“祖父对胜利的信心有多大,孙儿就有多大。孙儿坚信,此回我方必胜。”
  燕王听得这话后,哈哈笑了出来。
  “那么,你不害怕吗?你要知道,你的五祖父、八祖父,皆是输了。宁藩、周藩,这一回皆要倒霉了。”燕王继续施了压力,对孙儿问道。
  朱瞻元摇摇头,说道:“朝廷的情况,祖父有探子侦测了详情。孙儿看了秘报,所以,对于朝廷会胜利,宁藩、周藩会输,并不奇怪。但是,若想赢了燕藩,孙儿却是觉得绝无可能。”
  “燕王是北地藩镇,祖父的兵,是百战雄师。”
  朱瞻元拍了祖父一记小小的马屁后,继续说道:“而且,朝廷大军胜后,除了显贵们得了好处,其它的大多数人,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人,都是流血流汗又流泪。”
  “朝廷的大军是疲师矣。”
  “祖父这一回领大军南下,必然会势如破竹,直捣黄龙。”朱瞻元说了他的判断。当然,这也有一些结合了前一世的形势发展,而得出来的结论。


第162章 
  “你倒是甚有信心。”
  燕王望着嫡长孙朱瞻元; 听着他的话后; 是洒然一笑。
  在燕王的心中; 他的嫡长孙朱瞻元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当然,如今看来更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孩子。至少,在应该冷静的时候,够冷静的。
  而且,也没有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了头脑; 恰恰相反,在一些需要抉择与做出决定时,他的主意非常的正。
  “孙儿的信心,是建立在祖父的实力之上的。”朱瞻元自信的说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朱瞻元的意思,已经够明白了。燕王如何听出了嫡长孙的话中之意。朱瞻元这位世孙,那就是觉得; 他掌握的信息一分晰。觉得燕王府的实力在南边的天子之上嘛。
  这等话,燕王听着顺耳。
  “你不错。”
  燕王夸了嫡长孙。
  “是孙儿常在祖父身边,学得祖父的一二分功力。往后; 孙儿当更加用心学习,以便将来长大了,能为祖父为忧。”
  朱瞻元的态度; 还是非常谨慎的。
  燕王非常满意。
  等到朱瞻元从祖父的中军大帐离开后; 回了自己住的小帐时。
  他才是有了闲下来的功夫,是思考了一些事情。
  “你在想什么?”
  一个声音打断了朱瞻元的思考。
  朱瞻元抬头看着来人是他的二舅舅张春福。这都是亲人长辈,朱瞻元十分自在的说道:“舅舅; 你先坐。”
  待张春福落座后,朱瞻元亲自给倒了茶水,笑说道:“舅舅喝盏茶,解解渴。”
  张春福娘对外甥的好意,自然是领了。
  这茶喝了,话自然也是谈到了刚刚张春福的问话。朱瞻元简单的说道:“我刚刚在想了,外祖父、外祖母、二舅母如何舍得二舅跟我一起南征?”
  “瞧瞧如今,二舅是大材小用,成为了我的亲卫队长,太浪费二舅的才华了。”朱瞻元这话,当然是打趣的意思。毕竟,他很清楚,二舅张春福来到他的身边,这是亲爹亲娘给的保护。这大营里,亲舅舅肯定是真关心他安危的。
  说到底,朱瞻元一个八岁的小儿,真是需要保护的。
  “你这孩子,你这话若是在蓟城时,就敢讲出来。看你爹娘不是好好的教训了你。”张春福摇摇头,说道:“咱们外甥和舅舅之间,何等的亲近?你啊,莫全是外道的话。”
  朱瞻元瞧着二舅舅的神色慎重起来。
  朱瞻元不隐瞒了什么,再说,周王大败的消息,想隐瞒也没什么好隐瞒住的。
  “南边来了消息,周王大军输给了朝廷中枢的军队。这一回,其它的藩王都当了缩头乌龟。咱们燕王府是成了靶子,得在前面迎接了朝廷的涛天怒意。”
  朱瞻元这话讲完后,张春福是神色正然的望着外甥,他说道:“必然不止这些吧?”
  嗯,朱瞻元给咽住了。
  良久后,朱瞻元才是回道:“舅舅说得是。说起来,我看法与那些退缩的藩王,完全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这一回反倒是一个好机会。指不定燕王府会大胜,打进了南边的京城。掀起来一场浩大的政治洗牌。”
  朱瞻元这话说完后,张春福似乎是在沉思。
  就在朱瞻元以为二舅舅不会多话时,张春福又开口了,回道:“瞻元,你是一个有眼光的孩子。这南下京城时,不管什么时候,不能离开了舅舅的视线。舅舅答应了你爹娘,定然是要护好你的。”
  朱瞻元瞧着二舅舅的诚恳眼神,答应了二舅舅的要求。
  舅甥二人又谈了小会儿话,朱瞻元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二舅娘怀孕了,来年,我就要当了表兄。二舅舅,这一回你南下,我瞧着,若是我军大胜之时,二舅娘也定能搏得了一个诰封。”
  这话,朱瞻元未尝不是在提醒了二舅舅,这一条路走了,不妨就找到些好处。
  在朱瞻元的眼中,二舅舅的势力,何尝不是他和亲爹的潜在势力呢?
  有时候,二舅舅张春福的身边,比他和亲爹的动作能够更加的不引人注意啊。当然,这中间的尺寸,还是要好好拿捏拿捏的。
  “你这孩子,倒是一个机灵的。”
  张春福笑了。
  做为一个来年春天,就要当爹的男人。张春福此回南下,一是为了保护外甥朱瞻元,说到底,朱瞻元才是张家人在蓟城立足的最牢靠基石。
  二嘛,更是因为张春福是在禁卫军中锻炼出来的人,他对于军中的一切是熟悉的。这一回,真跟外甥说的一样,就是为了搏一场富贵前程。
  当初,燕王对于张春福的加入,也是表扬了一翻的。
  在燕王看来,有张春福这个亲舅舅护着,嫡长孙朱瞻元的安危就算是挺妥当的。
  说到底,战场上的事情,还是要看运气的。
  谁胜谁负,也许需要谋略,需要战术,那又如何呢?左右一场战争的,更需要幸运啊。
  “你舅舅的事情,你莫多管。还是管好了自己,平平安安的活着回了蓟城,那里是咱们大家的家,家中的亲人都等着咱们好好的,没一点差子的回去。”
  张春福这话,里面的某些意思,朱瞻元是听懂了。
  “舅舅放心,我心头皆有数。”
  朱瞻元笑着回了一句话道。
  宣惠三年,八月初十日。
  南边,京城。
  皇宫。
  做为宫廷的主人,宣惠帝的心情很差劲。
  宁藩起兵了,周藩起兵了。朝廷如愿的打败了这两个藩镇,可朝廷的花费也不小啊。这中间的花费,真是让朝廷伤筋动骨了。
  好吧,如今的燕藩也起兵了,燕藩起兵如宣惠帝曾经的愿望那般,跳到前台来了。
  可这时机不对啊。
  朝廷的大军,是不是疲师,宣惠帝不知道。
  宣惠帝知道的,就是经过与宁藩、周藩的交战后,国库内库都是空空的可以跑老鼠了。如今的燕藩起兵南下了,朝廷是财政非常的紧张,可以说,宣惠帝面对着军队里的一些不满之声,他这个有拱卫司当探子的帝王,自然是知道的。
  奈何,朝廷是拿不出来赏赐了。
  “摆驾景仁宫。”
  宣惠帝这时候,不想待了乾清宫。他这心情真不好。所以,他准备去景仁宫,与温柔的皇贵妃谈一谈话。
  帝王一吩咐,下面的人自然是办妥当了。
  说到底,朝廷再是穷困了,后宫的这点子花销还真是依然没减下来啊。
  毕竟,真正吃垮了财政的不是后宫的女眷花费,而是打战那么回事儿。
  军队,才是真正的花钱大户。
  士兵要俸禄,军官要俸禄,这赏赐还不能少。而且,除了俸禄以外呢,这粮草啊,兵器啊,这些哪样都得花钱。
  连藩的大战下来,从春季打到夏季,从夏季打到秋季,朝廷能不穷困才是怪事了。
  当然,朝廷是穷了,皇家是穷了。不过,这中间发财了的人,也是有一些的。只是,这些人嘛,那都是关系户。
  一般的真正在战争上拼命的人,反而是没落下了什么好处。
  因为,替死鬼什么的,哪朝哪代都不缺。
  景仁宫。
  皇贵妃胡氏的寝宫。
  胡雅莲是这里的主位娘娘。
  宣惠帝到了时,景仁宫中并不止胡雅莲一个嫔妃,还有着常贵妃,以及几位今年春天时,新选透入宫来的佳丽们。
  宣惠帝来了,后宫的嫔妃,甭管位份低的,还是位份高的,都是满面欢喜的笑容。
  特别是几位新入宫的佳丽,她们入宫盼着什么?
  不就是帝王的宠爱嘛。
  如今的机会,可不是来了吗?
  这些日子里,皇贵妃暗示的很明显,就是想寻了人争宠。
  对于新入宫的佳丽们而言,给副后娘娘当了棋子,没什么可怕的。在后宫之中,美人儿太多了,那等容貌上佳的,比比皆是。
  若没了高位嫔妃的提拔,这等新入宫的佳丽们很容易就泯灭于众人矣。
  争宠,争宠……
  后宫之中,不是说,你想不争,就能不争的。
  要知道,后宫的战争,可是没有退路的。
  因为,没有宠爱,就意味着,你只能任人宰割。你呀,就是不重要的棋子,被人顺手料理时,只能怨自己当初为何不争了?
  “妾参见圣上。”
  一群的莺莺燕燕给宣惠帝行了一礼。
  帝王这时候的心情,哪有功夫赏了美人儿们的各等美丽?
  满园秋花开,赏花人的心思,全在大事政事上,这时候,帝王想要的是皇贵妃的陪伴。其它的佳丽们,偶尔逗一逗,帝王觉得还行。
  这时候嘛,只觉得太吵闹了。
  胡雅莲毕竟是一个宣惠帝身边的老人了,多年的争宠生涯,让她对宣惠帝心情与面部表情的把握,还是十分的有了分寸。
  所以,这时候,胡雅莲就是在帝王落坐后,寻了借口,在佳丽们的不舍目光中,一一把这些低位的嫔妃们全部是赶走了。
  果不然,这些新入宫的佳丽们,尽数走了后,宣惠帝的心情是好了不少。
  “圣上,您且请坐一坐。常妹妹泡得一手好茶,不如您今个儿尝尝。”胡雅莲小心的朝常贵妃使了一个眼色。
  常贵妃自然是懂了。
  这是皇贵妃在给她铺路啊。
  对于这等能争宠的机会,常贵妃自然不会拒绝的。
  于是,宣惠帝在常贵妃的殷勤陪伴下,赏了一回美人煮茶的乐趣。
  至于胡雅莲,她乐得当了一回的背景板。
  只不过,胡雅莲是乐得当了梯子嘛,于是,宣惠帝也没有客气,在煮茶之后,还真是就去了常贵妃的寝宫。
  这事情让皇贵妃胡氏的身边人,自然是气坏了。
  在帝王与常贵妃走后,景仁宫内,气氛是压抑了起来。
  胡雅莲坐于大殿之中,倒是面色平静着。
  “娘娘,您要不去花园里赏赏景,舒坦舒坦?”嬷嬷小声的提醒了话。显然,嬷嬷也以为皇贵妃真是恼上了常贵妃的争宠行为。
  毕竟,从景仁宫把帝王劫走了,这可是打了皇贵妃的脸面啊。
  胡雅莲笑了,说道:“嬷嬷,我没事儿。”
  “圣上乐意与常妹妹一起离开,常妹妹加入了后宫的争宠行为,我是乐意的。”胡雅莲平静的说了这话。
  当然,她身边的嬷嬷嘛,肯定是不相信的。
  这不,嬷嬷的眼神里,就是透露出来了,一些的不敢相信的。


第163章 
  “嬷嬷; 常贵妃的复宠; 我心头都有数儿。”胡雅莲说这话时; 神情有些莫名的感叹,她道:“这是大势所驱,本宫也是没什么法子的。”
  “娘娘,您可是看好了常贵妃与皇后娘娘的对持?”嬷嬷小声寻问道。
  胡雅莲摇摇头,说道:“圣上担心的军国大事; 那全是藩王们的造反之事。这等大事,本宫出身低微,是帮不上什么的。唯皇后娘娘和常贵妃的娘家,能给圣上解忧。更甚者讲; 宫廷今年春天,新进宫的今位低位嫔妃的娘家人,也是在军中有些本事的。这样的人; 本宫只能拉拢了。”
  “娘娘,您真是一心一意为圣上着想。”
  嬷嬷这时候,也是佩服了皇贵妃的大度。
  摆明了皇贵妃是一心一意在后宫中; 团结了那些应该团结的女子。那些人的好处,却是全为圣上谋划了。
  胡雅莲有些话,是没有讲出来的。
  因为; 胡雅莲很清楚; 她这般做更多的还是为了她自己。
  太子殿下是胡雅莲的儿子,而太子要成为了帝王,自然是需要继承了祖宗的基业才成。如今的情况下; 胡雅莲自然不会拖了帝王后腿的。
  只是,这心里嘛,胡雅莲是苦涩的。
  她虽是皇贵妃,到底有副名的美誉,实际上也不过是帝王的妾室。
  曾经,胡雅莲以为,她能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如今看来,皇后马氏的娘家人在战场立了功劳啊,这皇后马氏的位置,在平定了藩镇之后,肯定是更加的稳固了。
  皇贵妃,皇贵妃,胡雅莲是真不甘心的。
  说起来藩镇作乱的事情。胡雅莲又想来了,燕藩起是兵起造反了。
  燕藩啊。
  宣惠帝歇在景仁宫时,那是对燕藩有些恨意的。
  毕竟,没哪个帝王会喜欢自己的王叔来造自个儿的反。只不过,胡雅莲想到的,却是她的少年时的玩伴。那位曾经她羡慕着,如今还是羡慕着的张氏福娘。
  张氏福娘如今的地位,自然没有胡雅莲高啊。
  可是胡雅莲就是嫉妒。
  若不然,当初她也不会因为一个猜测,就是搅和了纪德的婚事,让其娶了自己的大姐。
  这些年里,胡雅莲又不傻,她自己是知道了,曾经的纪德和张氏福娘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
  说起来,拆了这一对有情人,胡雅莲当初是份外的高兴。
  不过,如今嘛,她却又是后悔的。
  因为,张氏福娘如今太幸福了。
  别人的幸福,衬托着的就是胡雅莲的某些缺陷。
  往年之事,偶尔回忆。
  如今再是想想,都是昨日云烟。
  胡雅莲自然也是知道的,多少女子都是羡慕了张氏福娘如今的一切。一个世子妃的名头,也许尊贵。更让人嫉妒的,还是她与夫君的只羡鸳鸯不羡仙。
  想一想,张氏福娘膝上的四个嫡出儿子。
  想一想,那位据说专宠嫡妻的世子朱高熙。
  胡雅莲羡慕一些,嫉妒一些,也是有了原由了。
  谁让当年,她们是旧识呢。
  因为是旧识,所以,有些攀比,有些虚荣,就是再所难免了。
  “哼,这一回,燕藩必然会输的。”
  “到时候,福娘,你这一辈都是比我得意啊,不知道落得跌到泥里时,你的心情会如何?”胡雅莲的嘴里,无声的呢喃了这等话。
  这时候,旁边的嬷嬷,是瞧得出来,皇贵妃的心情似乎很了。
  于是,殿内侍候的宫人,自然是各自的当了木桩子,安静的立那儿。
  唯胡雅莲还在幻想啊。
  胡雅莲在幻想了,有一日,不,就是今年的燕藩大败后,她得好好瞧一瞧,张家人的下场。这样的话,她也许应该施一施恩,让张家人还活着。
  在宫里这些年里,胡雅莲已经很清楚了。
  死亡,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死了,就是一死百了。
  死亡的人,在人世间的一切恩怨就是消了。
  而胡雅莲却是不想张家人干干净净的死在了造反的大罪上。相反,她要他们活着,活着受罪了,活着看她胡雅莲活得很好。更甚者,看着她将来会成为了这个天地间,最尊贵的女子。
  等有一天,她的儿子从太子之位上,成为了帝王时。
  她胡雅莲就会是大周朝的第二位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寿康宫的女主人。胡雅莲在等待着那一天。
  这时候,胡雅莲也突然觉得,也许她不应该争了坤宁宫的那凤座,那皇后的宝座,哪有太后的宝座来得更舒坦?
  “也许我应该联合了马氏,再加上与常氏的联合。”
  “这一段时日里,我得给圣上分忧。一切待藩王们被解决了,让我儿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将来能平平安安的继承了这一份大业?”
  胡雅莲这时候,有许多的畅想。
  这时候,胡雅莲更是有心打造一个和谐的后宫。
  毕竟,在大事大非面前,在前乎了根本的利益面前,脸面什么的东西,胡雅莲是不在意的。她觉得,未来才是可以期许的。
  宣惠三年,八月中旬。
  京城,皇宫。
  坤宁宫内,皇后马氏在与妹妹马怜惜说话儿。
  这一对姐妹谈得甚欢。
  “你得好好护着肚子里的孩子,这是咱们马氏一族的希望。”
  马氏对待亲妹子时,眼神是温柔的。当然,这等温柔不是给亲妹子,而是给了亲妹子腹中的孩儿。
  “姐姐,您放心。”
  “我自是会处处小心。”马怜惜温柔的说着话,望着皇后马氏时,还是一派的顺从听话的乖巧模样。
  “姐姐,我其实是害怕的。我位份低,将来必然是降低了孩子的身份。”马怜惜的担忧之色,浮现在了脸上。
  “你莫怕,一切自有本宫担着。”
  “而且,这个孩子若是皇子的话,可以记在本宫的名下,成为了圣上的嫡子。”皇后马氏说这话时,神情是愉快的。
  当然,马怜惜垂下了眼帘的眸子里,也是几缕的欢喜。
  马怜惜很清楚,若是她的儿子成为了嫡子。那东宫的太子之位,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呢。
  “一切都有姐姐护着我和孩子,真是太好了。”
  “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了姐姐孩子,也是她福气。”马怜惜似乎很开心的模样。看着皇后马氏也是开心不已。
  做为六宫之主,皇后自然盼着有嫡子的。
  有嫡子的话,皇后的未来才更有盼头。毕竟,这太子册封了,自古又不是没有废掉的。
  只要功夫深,一切都可能成真。
  皇后马氏的眼中,更多的还是觉得,她的娘家给力。
  要知道,打败了宁藩、周藩的大将之中,份外有闪光点的大人物里,就有皇后马氏的娘家人啊。
  说起来,皇后马氏娘家给力,她这些日子里,在后宫的地位也是节节攀升着。
  “妹妹,你放心,这孩子本宫将来定然会给他一个好前程。”
  皇后许下了承诺,给一个好前程。
  作为皇子,好前程是什么?
  自然是那一把龙椅啊。
  马怜惜笑了,笑得万般温柔。
  这一对姐妹谈得开心,在马怜惜离开了坤宁宫时,马氏还是专门敲打了她派到永和宫里照顾妹妹马怜惜的嬷嬷。
  对于妹妹的这一胎,皇后马氏是看得非常重要的。
  嬷嬷自然是恭敬的应了诺。
  尔后,马怜惜带着皇后的赏赐,出了坤宁宫,回了永和宫。
  马怜惜这位怀孕的正五品马美人离开了,皇后是舒了一口气。这时候,她的心情非常好。不过,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