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怜惜这位怀孕的正五品马美人离开了,皇后是舒了一口气。这时候,她的心情非常好。不过,皇后身边的嬷嬷却是脸色复杂的。
  “娘娘,马美人有了身孕,这消息真的要继续瞒下去吗?”
  嬷嬷小声寻问道:“奴婢怕,这永和宫里未必保守得住秘密。”
  嬷嬷提醒,皇后马氏听后,笑道:“嬷嬷放心,本宫也没想着瞒什么。不过就是按着请平安时,报出来了喜讯儿。”
  嬷嬷听得这话后,点点头。示意是明白了。
  “嬷嬷,若是如此的话,怕是与景仁宫的那位就会有矛盾了。”
  嬷嬷的提醒,皇后马氏自然听得出来。
  只是,皇后马氏有她的考量啊。这些年来,跟胡氏的争锋相对里,皇后是心头集了不少的火气。
  胡雅莲轻轻一句道歉,就想一笔勾消?
  皇后怎么可能同意了?
  要知道,等着胡雅莲的儿子成了帝王,马氏这个母后皇太后那就是一个摆设啊。
  呵呵,皇后马氏可不会束手就擒的。
  “本宫与景仁宫的胡氏,从来就没有和平过啊。”马氏淡淡的说道:“嬷嬷,你可别忘记了,那些年里,她胡氏得宠时,本宫的憋屈。本宫的心中,时时刻刻都不敢忘记的。”
  “哼,若不是娘家立了功劳,胡氏是恨不能把本宫赶出了坤宁宫。本宫岂会忘记胡氏留给本宫的那些屈辱?”
  皇后马氏提起了胡雅莲这位皇贵妃,是满满的恨意。
  嬷嬷在皇后身边多年,自然也是听了出来潜台词。
  就嬷嬷本身的理智而言,她其实是赞同了皇后暂时和皇贵妃合解的。毕竟,这也是给马美人争取了时机,让马美人腹中的皇子更顺利的誔生。
  奈何,皇后不这么想。
  做为皇后的奴婢,嬷嬷能如何?
  嬷嬷只能是顺了主子的心意。
  对于皇贵妃的提议,嬷嬷只能觉得遗憾了。
  “嬷嬷,你莫担心。等着本宫的娘家兄长得胜归来时,本宫的地位会更加的稳固。到时候,胡氏就是有太子撑腰又如何?”
  皇后望着景仁宫的方向,眼中全是恨意,她道:“娘家会全力支持咱们,去争夺了太子的位置。只要妹妹能平安的誔下一个含有马氏一族血脉的皇子。”
  皇后的话中之意,嬷嬷听明白了。
  “娘娘,奴婢却还是担心着,马美人的心机可不浅。到时候,就怕小皇子长大了,这养母与生母之间,会心有所偏颇。”
  嬷嬷提醒了话道。
  这话就是嬷嬷担心的所在啊。
  “嬷嬷,你觉得本宫真会心软吗?”
  皇后马氏的眼神里,全是浓浓的杀机。
  马氏说道:“嬷嬷,借腹生子,在宫廷里再正常不过了。族里需要的是含有马氏一族血脉的皇子,本宫好歹是皇子的嫡亲姨母,将来记在本宫名下,也是有理由的。”
  “更何况,如果小皇子长大了,知道他的生母是皇贵妃胡氏害死的,你觉得小皇子和太子之间会不会有一翻的龙争虎斗?”
  皇后马氏的打算,这算是吐露了出来。
  嬷嬷听得后,表示了佩服。
  好在这时候,殿内就嬷嬷和马皇后二人。要不然,嬷嬷真担心着,这等良策被人给窃听了。


第164章 
  “娘娘高招。”
  嬷嬷诚心拜服。
  皇后马氏笑了; 笑得是非常洒脱的样子; 她说道:“本宫早就看胡氏不顺眼; 这心里头对于胡氏啊,那是恨不能早些摁死了她。”
  只是,皇后马氏没法子而矣。
  因为,宣惠帝一直站在皇贵妃胡氏的那一边。
  不过,如今的情势力是变了。皇后马氏看得非常清楚; 她的娘家人是建立了功勋,比起胡氏那微薄的娘家,马氏一族就是皇后的底气来源。
  皇后马氏表示,她绝对不会同胡氏那个狡猾的狐狸和解的。
  若是和解了; 等着太子上位了,她和她的娘家定然没好果子吃的。既然如此,自然是趁着有机会了; 把胡氏摁死了,把太子摁死了,让马氏一族的皇子上位啊。
  宣惠三年; 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中秋节。
  这一天的皇宫,却是没有喜意。
  因为,宣惠帝得了最新的战报; 八百里的加急。
  朝廷大军败了。
  没错; 就是败了。
  在徐州境内时,朝廷大军是骄兵自傲,不将燕藩南下的军队放在眼里。然后; 在燕藩选定的战争上,堂堂正正的大汇战之中,一败涂地。
  对于这个结果,宣惠帝接受不能。
  于是,次日的朝堂,举行了朝会之时。
  朝臣们的发言,各抒自己的见解。但是,没什么用处。因为,朝廷没什么大军了。
  那能用的兵,已经在与燕藩的大汇战中,被拖进了一场惨败之中。
  “征兵。”
  最终,朝中的重臣们达成了共识。
  宣惠帝自然就是顺坡下驴了,也是觉得应该征兵。
  朝廷还在呢,燕藩也还在徐州境内。如果朝廷动作快些,再借助了大江之险,京城还是稳如泰山的。
  徐州。
  英县境内。
  这是一处小平原。
  这里就是大战后,那一场燕藩与宣惠帝彼下大军双方堂堂正正汇战的地方。
  在这里,燕王为他的胜利奠定了基石。
  天空之上,有秋雁。
  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有无数的尸体,躺在了那儿。残缺的,人尸、马尸,那是战争留下来的一切。
  这个季节,并不是太热。
  所以,这时候留下来的民夫,正在打扫了战场。
  燕王在一场大胜后,没有急着往南边的京城赶去。相反,他在离着这一处战场的二十里之外,安营扎寨了。
  整个营地,有伤兵,有俘虏。更多的,还是燕藩南下的大军中,传来的兴奋劲头。
  因为,这一场大胜啊,打断了朝廷的脊梁骨。
  没了军队,朝廷在这一支燕藩南下的大军眼中,至少,是明白人的眼中,都是知道的这就是已经是百步行至九十九。
  只差着最后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就是去接收了,那如美人儿一般赤果果在那儿的京城。
  朝廷还有势力吗?
  有的。
  可是,那又如何呢?
  乌合之众,匆匆成军的,未必能打啊。
  特别是宁王败了、周王败了之后,朝廷大军是得意洋洋的。结果,燕藩破了朝廷的不败金身,这时候,藩王就是众藩王眼中的众望所归啊。
  中军大帐内,晸二爷正在给父王敬酒。
  这时候,中军大帐内,没外人。
  就是燕王让儿子、孙子陪他一起用了饭食。
  饮食是简单的,哪怕是主帅呢,燕王在军中时,也是简单的吃饭。至于晸二爷的酒嘛,那是他私自弄来的,想向亲爹献媚呢。
  “军中岂可饮酒?”
  燕王不高兴了。
  晸二爷这时候哪敢反驳了,自然是老实搁下了酒杯,躬身回道:“儿子孟浪了。”
  “这一次,你是孟浪了。”
  燕王望着次子,教育一句后,倒也没在说什么了。只道:“坐下吧,用饭即可。若是都想饮了酒,也等大胜之后,拿下京城,搬师蓟城后,再提了饮得胜酒不迟。”
  “如今是骄傲过头了。”
  燕王的话,说得次朱高晸额头见了冷汗。
  朱瞻元在旁边冷眼瞧着,也是看出来了,祖父是不高兴晸二叔的得意妄行啊。
  “祖父,二叔大喜是人之常情。这一回大胜,确时是大喜事。将来史书之上,也会记上浓浓的一笔。”朱瞻元看似解了围。
  说话时,朱瞻元提起了茶壶,给祖父、二叔,还有他自己一起倒满了三杯茶水。
  朱瞻元笑说道:“军中不可饮酒,却是可以饮茶。不如以茶代酒,孙儿在此预祝了祖父南下京城,大胜得归。”
  “搬师回蓟城之时,是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大爱天下,万寿无疆。”
  朱瞻元的话,说到了后来时,就是露骨了。
  晸二爷听了大侄儿的话,先是一愣,尔后,又是一喜。
  “父王,儿子以茶代酒,敬了您宏图展翅,大志得逞。”朱高晸是燕王的亲儿子,燕藩的前途在这一场大胜后,已经是见了明郎。
  这等时候,朱高晸自然是高兴的。
  王爷的儿子,跟皇帝的儿子,能一样吗?
  肯定不一样啊。
  王爷的儿子,得在京城经过了宗室的考核后,才会封了一个小爵位。因为,这不是继承人的世子。
  而皇帝的儿子,除了太子这个继承人外,还能到藩镇里成为藩王啊。
  说到藩王,说到了太子,莫名的朱高晸觉得口干舌燥了。
  这时候,朱高晸望了一眼大侄儿,原来对于聪慧的大侄儿朱高晸是觉得挺顺眼的。这一次,朱高晸却是觉得这个聪慧的大侄儿,有些碍眼了。
  没错,就是碍眼了。
  因为,有一丛小火苗,在朱高晸的心底升起来。
  那一丛小火苗,叫做野心啊。
  这时候,燕王还没有拿下京城呢。这时候,就是一场注定了,在棋局里,决定了走势的大胜啊。让朱高晸对于太子之位,起了深深的野心。
  都是父王的儿子,都是一个母妃生下来的嫡子。
  就因为大哥早出生些年,就要一个是太子,一个是藩王吗?
  为何不给他争一争的机会啊?
  朱高晸不服气。
  想到了这些,朱高晸又想到了他的父王,是啊,父王也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若是父王能坐上了天下之主的宝座。他是父王的儿子,凭什么不可能同样的压了那一把龙椅呢?
  朱高晸低了头,他想掩饰了他的野心。
  不过,一直关注着二叔的朱瞻元,还是看清楚了,他二叔的某些心思啊。
  朱瞻元心底一声叹息。
  朱瞻元知道的,他二叔的奋进之心,在祖父的这个榜样的带动下,在祖父胜利遥遥在望时,必然是熊熊的野心之火燃了起来。
  这是必然的,人力不可阻止的。
  因为,同样是流着皇家血脉的子嗣,朱瞻元很清楚的,皇位对于皇家子嗣的诱惑啊。
  权力,从来没有人会嫌弃了自己的权力太小。
  若有的话,只能是那个从未曾的品尝过权力的美味。因为不拥有的人,才会说了那等假大空的话。
  若是拥有过的人,没人会舍得舍弃了权力。
  何况,还是皇家的天子,那至尊至贵的天子的无上权柄啊。
  一言可决人生死,一言可定万里兴亡。这是何等的人道伟力?
  人佛在其面前,也是要俯首的。
  因为,在东土大陆,天子才是至高无上的。
  八月,下旬。
  燕地,蓟城。
  朱高熙是留守之人,他会他的父王打理了燕地这个老巢,免了父王的后顾之忧。
  当然,对于前线的消息,朱高熙是关注的。
  毕竟,燕藩大军的南下,胜利与否?关系了整个利益链上所有人的生与死啊。朱高熙更在意了,他的儿子瞻元,他的父王,他的二叔,这些亲人的安危啊。
  当然,也免不了担心一下二舅子,毕竟,妻子福娘也是挂念了二舅子的安危。
  当天。
  一封急件从南边而来。
  朱高熙得了确切的消息,当天回家用饭时,自然是禀明了母妃关于前线的一场大胜。
  燕王当场就是落泪了。
  瞧着母妃这般样,不光是朱高熙、朱高孜兄弟劝了话。福娘、解蕴娘、齐惜春三个儿媳妇也是劝了话。
  燕王却是拿了帕子,擦了眼泪后,说道:“我是喜极而泣。”
  夫君和次子、嫡长孙,三个最亲近的人南下征战,燕王妃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这一场豪赌,燕王妃能不在意吗?
  肯定在意的。
  莫说燕王妃,福娘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晚,福娘与夫君谈了心。
  彼时,是在寝屋之中。
  烛光亮着,夫妻二人都是换了衣裳,已经准备歇下了。却是没灭了烛光,而是在榻上躺下了后,谈了些心底话。
  “夫君,你说说,若是父王真赢了。那时候,咱们也会搬去了京城吗?”
  福娘问了此话道。
  “应该不会。”
  朱高熙简单的回道。
  “哦,为何?”福娘侧身,望着夫君的侧脸,是好奇的问道。
  朱高熙没隐瞒,而是说了一个事实,他道:“当年在京城时,咱们不也是受了一回的污蔑吗?差一点,都要遭罪了。”
  朱高熙说的何事?
  福娘自然记起了往事。
  那一回,在燕王府里,找出来的那些军械啊。福娘也觉得,那一回,真是一言难尽啊。
  “是因为父王在南边的京城没什么根基吗?”福娘回了她的答案,道:“因为如此,不如掀了桌子,然后,自己制定了合乎自己利益的规则。”


第165章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朱高熙肯定了妻子的答案; 他说道:“当初在蓟城时; 道衍大师就跟父王提过; 说蓟城合乎父王的气运。蓟城之于父王,是腾飞之地,是帝王之基。”
  福娘心头是一阵的想啧啧两声,福娘得暗想,这位道衍大师是多想给宣惠帝的统治找麻烦啊?
  “道衍大师的话; 在当时讲来,应该过早了吧?”
  福娘还是浅浅的点了一句。
  朱高熙笑了,他回道:“咱们一个想法。不过,过去的事情; 皆已经过去了。如今还得看未来。再则,道衍大师当初就是申明了,若是他年父王成为真龙之时; 他将归隐。”
  朱高熙这话就是说明了,道衍和尚是一个识趣之人。人家是早早就找好了退路的。
  毕竟,搅和进了皇家的恩怨; 要是不退快些,不识像一些的话,结局定然是不会美好的。皇家的机密; 知道的越多就意味着越不安全。
  “道衍大师真是高见。”
  福娘最后夸了这么一句。
  朱高熙听后; 也是附合了妻子的意思。
  随后,夫妻二人又是聊些话,然后; 自是歇下了。
  宣惠三年,八月末。
  过了徐州境,应天府似乎遥遥在望了。
  对于燕藩的军队而言,一路行来,也算得顺利。当然,中途打过的几仗嘛,胜利者自然是燕藩的军队了。
  这一天扎营后。
  朱高晸和朱瞻元这一对叔侄正陪着燕王在视察了扎营的地方。
  这是一路山顶。
  当然,山峰并不特别的高。
  “这座山叫什么名字?”朱高晸还对身边的人寻问了话道。
  “二叔,此山名叫栖凤山。”
  朱瞻元看过地图,自然知道这扎营的地方周围都是什么样的环境。毕竟,他也是一个小心之人,还是注意了南下后的一切息息相关的事情。
  朱高晸听到了侄儿的话后,笑道:“瞻元,你这小子倒是一个仔细的性子。”
  “不过你二叔我就是想考一考身边的人。”朱高晸为自己的疏乎寻了一个借口。朱瞻元瞧得出来真假,不过,他还是给朱高晸留了面子的,所以,朱瞻元是拱手一礼,回道:“二叔,侄儿孟浪了。”
  “无妨,无妨,自家叔侄不必客套。”
  朱高晸笑着回了此话道。
  朱瞻元听这话后,笑了笑。
  燕王离着这一对叔侄的距离,还是微微远些。
  燕王站在山崖上,似乎在观察了远处的一些情景。
  在这里时,燕王跟身边的军师张源似乎还在讨论着一些南下的事情。当然,不外乎,就是如何把京城和平的,合理的收入怀中。
  至少,不能把京城给打烂了。不然的话,这对燕王往后的统治,可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要说起来,这一回的南下,目前看来还是顺利的。
  朱瞻元就是一陪客,在这一回的观察里,就是一个凑合的角色。
  朱瞻元也不在意,毕竟,能在祖父的身边,随着大军出征。这对他而言,就是最好的资本。对,一种人生的资历。
  从山崖上下来后,自然是回了大营。
  这时候,已经是接近了傍晚。
  朱瞻元与祖父一起用了夕食。尔后,回了自己的帐中歇息。
  因为是行军途中,朱瞻元是歇下的比较早。当然,给他安排值勤的人自然是二舅舅张春福。对于张春福而言,他得随朱瞻元出征,他还得安排着亲信给朱瞻元守了晚上的帐子。
  因为,对于张家人而言,朱瞻元这个外甥就是张家人未来的希望。
  要知道,燕王的南下,若是成功了。
  未来的朱瞻元就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当然,那需要很多年以后了,那又如何呢?
  张春旭、张春福兄弟都还年轻,还等得起。更何况,兄弟二人,大哥张春旭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张春福的妻子也是有了身孕。张家的第四代,张嘉善这一辈跟朱瞻元这位目前的世孙,可是嫡亲的表兄弟。
  这些亲戚的关系,就是张家人真正应该维系好的情意。
  晚上。
  张春福已经是睡熟了时。突然,有声音让他醒来了。
  “谁?”
  张春福是睡在帐子的外间一个小榻上。在帐子的里间,那就是亲外甥朱瞻元的内帐。
  这时候,张春福是手中握剑。
  “噌”的一声响。
  那是剑击之声的相碰撞。
  内帐的朱瞻元也被响动声惊醒了。
  朱瞻元也是习武的,不过,介于年纪尚小,武艺嘛也是凑合凑合,肯定没多大威力的。
  外帐之内,张春福和来人已经交手了几人回合。
  对于来袭之人的武力,张春福已经有了心里的把握。张春福这时候的心神全部在护好了外甥的要紧之事上。
  腾。
  是帐内的油灯被点燃时,火苗的声音。
  帐内亮了起来。
  “舅舅。”
  朱瞻元拿着短剑,已经走了出来。
  “瞻元,躲开。”
  张春福说了这句话时,往外甥的身前护去。
  那袭击之人这时的目标自然是朱瞻元了。不过,袭击之人的运气到此为止了。因为帐外已经涌入了大量的护卫。
  袭击之人这时候被朱瞻元看清楚了,那是一身黑衣之人。一看就是一个刺客。
  刺客见着无力突破了朱瞻元的防户网,这时候,在刺杀了一个护卫后,想往帐外冲去。不过,他的运气显然不好。
  最终,被护卫们给拦阻了下来。
  “抓活口。”
  朱瞻元和张春福这一对舅甥是吩咐了同样的话。
  刺客自然也听到了对于他的宣判。然后,结果不如朱瞻元和张春福的预料啊。
  刺客被押着跪倒在地时,就是软倒了身子,然后,没了声息。
  张春福上前,揭开了刺客的面巾。那是一张普通的男子脸庞,男子的嘴角此时流出了黑血。显然,这是自尽了。
  “这应该是死士。”
  张春福说了他看出来的结果。
  这个结果不需要多讲,朱瞻元也是看了出来。
  就是不知道背后的主指人是谁了?当然,想一想,朱瞻元觉得应该跟狗急跳墙的南边那位离不开关系的。
  因为,这时候最想让燕藩的军队乱起来的人,应该就是南边京城里的宣惠帝吧。
  就在此时,外面是热闹了起来。
  张春福对朱瞻元说道:“瞻元,你的安危要紧,我去外面看看情况。”
  朱瞻元自然也是爱惜了生命的人。这时候,他自然不会去趟了麻烦。于是,朱瞻元对于二舅舅张春福的提议,是完全就同意了。
  张春福出了外甥的帐子,一到外面看见的是燕王的大帐那边也是出现了异常。这时候,张春福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定然是针对了燕王一系的刺杀事件。
  张春福很快返回,讲了情况。
  “去祖父的大帐。”
  朱瞻元给了回答。话落,他提步就要走。
  张春福也是在官员场上混过的人,对于立场这回事情,他很清楚的。所以,他没有拦了外甥,相反,张春福是肯定的跟了外甥身侧,唤了护卫一起护着外甥往燕王的大帐行去。
  到了燕王大帐的近处时。
  里面似乎没什么别的声音了。
  有的只是一种寂寞。
  就是安静着,除了夜晚的风声,再无其它一般。
  朱瞻元的求见,很快被来迎接的亲卫校尉引进了大帐内。
  大帐内,除了坐着的燕王外,还有四个黑衣的刺客。不过,这四个刺客显然也是死士,因为,这四人也是嘴角流着黑血,显然服毒自尽了。
  “祖父,孙儿特来请安。”
  朱瞻元还是态度算得平和的。讲话时的语气,也是非常的平静。
  燕王瞧着后,倒是眼神里还是满意的。
  “对于这等事情,你如何看?”
  燕王指了四个刺客的尸体,对朱瞻元问话道。
  “不过是徒劳挣扎,无济于事。”朱瞻元回答的非常的肯定。朱瞻元可是清楚着,以他祖父的个性,身边从来不缺了保护的人手。
  刺客这等技量,就是送人头的活动。
  “说得好。”
  “不过,刺客这等事情,也不可小看。要知道,干大事的人,得惜身。若不然,命都没有了,再大的志向,都是空谈。”
  燕王对嫡长孙教育了话道。
  “祖父说的是,孙儿记下了。”
  朱瞻元摆正了态度,他觉得祖父说的在理。
  人活着,才能去撑握了一切,若是人死了,确实是万事皆休。
  “不过,刺客的刺杀既然失败了,那么,就是说了南边的京城,注定要换一个主人。祖父,是当初无愧的天之骄子。”
  朱瞻元望着祖父的目光,全是仰慕之色。
  这等自己血脉后辈,还是嫡亲孙儿的仰慕,显然让燕王的心情颇是不错的。
  燕王笑了,笑得非常开心,他说道:“是啊,京城得换个主人,天下也应该换一个主人。”
  刺客算什么?
  不过是一个提醒。
  让燕王觉得,将来到了京城后,得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燕王可不会给子孙留了麻烦。
  废帝也罢,废帝的子嗣也罢,都应该去死。
  只有死人,才能让活人安心。
  这个世界上,死人是最让人放心的。
  在心头,燕王已经因为这一次的刺客事件,对南边的京城中的某一位目前的天下至尊是给了一个定论。
  那便是死亡归宿。


第166章 
  就在祖孙谈话; 谈得气氛颇好时。
  燕王亲卫的护领就是来禀话; 晸二爷这位燕王的亲儿子求见。
  对于亲儿子的求见; 燕王自然是挥手同意了。于是,稍片刻后,朱高晸进了大帐内。
  “父王,儿子来迟。”
  朱高晸一进来,看着地上的尸体后; 就是跪下来请罪道。
  朱瞻元看着二叔的做派,真是心头为二叔的机紧,点了一个赞字。不过嘛,对于二叔的警惕之心也是更甚了。
  对于晸二叔; 朱瞻元一直是视其为亲爹的对手。
  因为,亲爹对待二叔是兄弟之情。二叔待亲爹,却是认为是前进道路上的拌脚石。正因为如此; 朱瞻元对于二叔啊,那就是站在亲爹的立场上。
  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此事不怪你; 且起来。”
  燕王遇刺,自然怪不到儿子的身上。
  燕王更不清楚,这事情说起来; 也是应该的。毕竟; 南边都到了末路了,肯定什么招都使得出来的。
  燕王不怕刺杀,燕王怕的是南边那位按兵不动啊。
  因为; 燕王担心的事情,是南边那位逃跑了,才叫一个麻烦。又或者,那位要死要活的跟他拼到底。
  对此,燕王是不愿意的。
  燕王是想和平的接收了应天府。和平的接收了京城。
  燕王可不会忘记了,他的四周还有一群虎视眈眈的兄弟。那些王弟们,可不是个个都吃素的。他们不过是被朝廷前面的动作吓住了。
  如今在观望罢了。
  燕王借的机会,就是藩王们的在观望。燕王要在藩王们动作起来前,一举定下了基调。
  燕王是宏武爷活着的儿子里,实际的长子了。是诸王之长啊。
  这个身份,燕王岂能不用好了?
  要用好,也得有实力才成。
  这实力自然就是一举压垮了朝廷中枢。然后,入主大宝。
  “父王,这一回的刺杀,不光您这儿。儿子那边也有两个刺客。儿子以为,这事情肯定不能如此善罢干休。”
  朱高晸很生气的。他身为皇家的皇孙,打小也是金枝玉叶的好日子过着。今天是头一回,在生死边上打个转儿。
  刺客两个,差一点就让朱高晸交待在了刺杀之中。
  朱高晸能心宽了?
  才是怪事。
  “你急什么?”燕王看了次子一眼,淡淡回道:“等打下了京城,一切总帐自会一一的算清楚。”
  朱高晸听了父王的话后,自然也是懂了父王的意思。
  于是,朱高晸是不闹腾他的想法了。
  “祖父这里是四个刺客,二叔那边是两个刺客。唯孙儿那里去了一个刺客。这般算下来,倒也是大手笔,七个死士,一举来袭。”朱瞻元算了一笔帐。
  燕王听懂了。
  朱高晸听得迷糊了。
  朱瞻元没再解释什么?
  朱瞻元在想的是,他有些懂了,为何前一世时。宣惠帝这位皇伯父啊,会全家死绝了。看来,祖父是真的很生气,南边来的刺客啊。
  至于那个可怜的方孝儒,更可能是祖父专门给某些人看的靶子。
  因为,方孝儒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出现,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里蹦跶,祖父若不杀他,何以谢天下?
  那就是祖父用来吓唬了猴子们的鸡。
  杀鸡警猴,招不在老,好用就成。
  宣惠三年,九月。
  这一天,九月初三日。
  京城,皇宫。
  乾清宫的宣惠帝是满面的愁容。
  后宫。
  常贵妃在与亲妹妹说话。
  这个妹妹不姓常,却真是她的亲妹子。因为,她们姐妹都是白莲教给送进宫来,想挣得荣华富贵的。
  如今嘛,却是一步烂棋了。
  因为,大厦将倾。
  “姐姐,我们往后怎么办?”
  这位常贵妃的妹妹,那是神情楚楚可怜的。
  若是男人瞧着,自然是爱怜着。可常贵妃是一个女人,自然不在意了这些东西。
  常贵妃淡淡的说道:“怎么办?”
  “与圣上同死罢了。”
  常贵妃是真不在意了生死。因为,对于她这等享受了富贵的,若是失去了富贵,她觉得死亡也没什么好怕的。
  更何况,宣惠帝失败了,她这等高位妃子,也却实没什么别的出路了。
  常贵妃想了想,还是觉得体面一点的死法比较好。
  “难道朝廷就不想一想法子,求得一条活路吗?”常贵妃的妹妹还是有一丝的希望啊,毕竟,这没到了绝望之时,肯定是乐意求活路的。
  常贵妃笑了,回道:“我们姐妹都被宫外舍弃了。你觉得一旦大军来了,我们会得什么样的下场?”
  “苟活着,可不是好活法。还不如一死百了。”常贵妃望着妹妹时,心情挺通泰的。
  因为,应该了解的情况,常贵妃有宫外的消息渠道,还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这时候,常贵妃更多的,就是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