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玉枝骄-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着挡剑的护盾,人藏于后面,不断的朝城门口拥,将炸药堆积在了城门口。
很快,远处的弓箭手在护盾的包围下,射出火石到炸药堆中,又是一声巨响。
等拓英带人赶到后形势才有所扭转,城门虽被炸,但还能防守,他当即下令所有人集合到城门内,只要大魏人到此,就要让他们有去无回。
而此时的大魏驻扎军营后方,营帐内,宋司杰推到面前沙地图当中代表一道城门的旗子:“强攻不划算,他们那城墙牢不可破,这么炸都还能防,这地势之下,就算是后面的路崩塌,他们也能坚持半年以上,你看这里。”
宋司杰走到墙边,在地图上的城墙外画了个圈:“一旦进到这里,就等于任由他们宰割,要破城门,我们就要折损很多人。”
苏锦绣是不主张正面打,塔坨族有天生的优势在,英勇善战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城内可还有我们的人?”
宋司杰摇头:“山上都是我们的人,但这距离,投石都到不了。”
要是真拖上半年,大魏兵力够不够是另外一回事,后山那路怕是早就挖通了。
“风向。”
林牧指了指山顶的位置,宋司杰即刻意会:“风筝,要能够承受一人以上重量的风筝!”
“我这就派人去做。”
两天后,大魏的兵集合在了山外,没有再往内,这便僵持了下来,拓英也没有出城迎战,这边城门上也打不过去。
直到几天后一日大风天,入夜后山顶上数只巨大的风筝滑翔而下,到达塔坨族上空后,抛下了无数的火球。
这些沾染着火油的棉球在雪地里都能燃烧上很久,更别说沾到屋顶和木制的东西上,流出来的火油能够一路蔓延。
在大致确定了粮仓的位置后,通过火光的辨别,这些士兵将火球投向防守最为严密的城墙内。
第173章 捷报
火石的分量不轻; 掉下来时的动静很快引起了注意,急急禀报之后拓英带人赶出来; 夜空中那就像是萤火之光一样一闪闪从他们的上空飞过,不断的投下火石。
“弓箭手准备,不要让他们靠近粮仓!”
一声令下; 城墙上无数的箭朝着那些飞过来的风筝射去,像是箭雨。
虽说有夜色遮掩,这样无遮蔽的射击之下; 风筝上的士兵纷纷中箭; 支撑不住从风筝上掉落了下来。
却不想,他们落地的时候像是炸开了什么; 只听见嘭嘭嘭的声音; 大量的火油从他们身上蔓延开来,遇火既燃,蔓延的速度极其迅速。
“不好!快停!”
“是陷阱!”
从风筝上掉下来的不仅是人,还有偌大的袋子; 这些袋子在半空被射中之后,洒下来的全是火油; 有些掉到了地上才迸溅开来; 附近有火的话; 在大风的带动下,很快就顺势蔓延。
到处都是油腥子气味,燃烧时的焦灼,爬上了柱子; 打翻了火盆,一路蔓延上了沾着火油的墙。
这些吊着大袋子的风筝上根本没有人,不是射爆从半空落下就是整个袋子掉到地上,淋到人身上时,轰的一声,整个人烧成了火人。
“快!快去救火!”
士兵们护着拓英往屋内退,雪地里一片狼藉,空气里弥漫着焦炭气味,还有来自拓英的怒火。
可救火的再及时,粮仓那儿还是烧进去了,粮草本就是易燃之物,沾火就烧,不等他们扑灭就烧成了一堆炭,救下来的那些淋了水后几乎是报废,可要光靠人手扑灭,却又来不及。
黑夜之中,远远的能够看到塔坨族内腾起来的黑烟。
而不仅仅是里面,外面塔坨族人所住的地方,因为风势的缘故,风筝上的不少火石和火油都掉到了外面,冬日里为了御寒,许多人的房顶上都铺了厚厚的草,这一落下,都烧了起来。
这一夜,无人入睡。
天蒙蒙亮时雪势渐小,风也熄了,上空中还隐隐可见黑灰色的雾气盘旋着,苏锦绣清楚这些火油的威力,他们的损失肯定很大。
但那塔坨族,就如进入了死寂,好几天没有动静。
很快宋老将军派到塔坨族后山那儿的人有了回禀,趁着雪停时,他们现在倾了不少兵力在挖山。
宋老将军很快下令,攻城。
拓英开城门迎战,就如当初在关北门外,即便是做足了准备,塔坨族人的战斗力依旧是不容小觑。
这一场仗打了数月之久。
双方皆有伤亡,大魏军还更重一些,既要正面迎战,又要抵御城墙上的攻击,攻城时塔坨人由上往下居高临下,占尽了优势。
但到底是守城战,当初在关北门,宋老将军抵御时还有后方支援,大魏的士兵虽不如塔坨人身强力壮,但胜在人多,如今的塔坨族可以称得上时内忧外患,不说伤亡,粮草紧缺的情况就是第一把刃。
直到二月初,漠北的山头渐露了春日的端倪,雪水融化的滋润,灌木丛中新叶闹时,宋老将军率部下,成功攻破第二道城门。
败退后拓英带着余下的人退至堡垒内,负隅顽抗,其缺粮的情况却越发严峻,根本无法支撑多日。
堡垒之内数次来报,拓英坐在高位,眉头越渐皱的深。
“将军,受伤的士兵越来越多,这药不够了!”
再一声来报,拓英霍的站了起来,紧握着阔刀的右手微不可见颤抖着,站在一旁的克扎见此,朝前迈了步,又站定了脚,吩咐来报的人:“去各家搜。”
等这堂内没有人时,克扎抓住了拓英的右手,袖口下赫然是渗出来的鲜血:“将军您受伤了!”
和宋老将军对阵时,拓英的右手臂被宋老将军用长枪挑伤,伤口不大却很深,退进堡垒后急忙忙也来不及处理,到现在血都没止住。
“小伤。”拓英随意拿起一块布缠绕住了伤口,用力扎紧,“再不行让他们从密道出去找药。”
“不妥,宋众庭已经派人在外包围,若是让他们发现,就再无出路了!”
“宋众庭那老贼,卑鄙。”拓英冷哼,要不是他们使用那招数,他们怎么可能会被逼退到此,“之前毫无征兆,大魏那新帝此种态度,这措秧也是好胆量!”
“将军,这次他们抢占先机,就算是在外什么都不做,包围了这里,也能将我们耗到弹尽粮绝为止。”克扎极力劝道,“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等即刻护送您从密道离开。”
“这样逃走,我拓英岂不成了漠北的笑话。”拓英脸色一凛,“把他们都叫进来!”
……
大魏的士兵包围在外,要么投降,要么出城迎战,三日之后,拓英亲率兵出城迎战。
五千的大魏兵对上不到一千的塔坨士兵,胜负毫无悬念,拓英受伤被擒,余下那些士兵纷纷器械投降。
而在他们迎战的当天,拓英的几个部下带着几百个人从密道逃离,由挖通的山道出去,正中埋伏在那儿的大魏兵后还成功逃脱了一部分,这部分人像是算计好的,能逃走绝不恋战,甚至自己人去顶替刀剑,用来拖延时间让他们逃离。
余下一片狼藉的塔坨族驻地,就剩下了一些老人和妇孺。
拓英和那些战俘被押送回军营看管,余下那些老弱妇孺集中在驻地附近看管安置,宋众庭派人将捷报送往上都城,之后是长达半个多月的收整编制,这场持续了四个月之久的仗,大魏伤亡也不小。
此时已经是三月末,苏锦绣又两日没有见到施正霖,仗虽打赢了,后续的事情还有很多,除了塔坨族内的事之外,还有塔坨族外周边那些部族,这场仗还引起了周遭一些部族的恐慌,这些日子施正霖和南药就是在处理这些。
清早,苏锦绣带了紫茵前去军营,等了半个时辰都没见到外祖父,后而去了四哥的营帐,这才知道昨天夜里军营里又出事了,半夜关押犯人的牢房那儿遭袭,十几个人前来搭救被关押的拓英和那些战俘,未果,其中两人逃脱,余下的都被抓获了。
这已经是这半个多月的第三回 了,苏锦绣问道:“还是没招?”
宋司杰摇头:“用刑也没用,这些人的骨头硬的很,再者,他们未必知道余下那些人的下落。”
“外祖父如何决定的?”
“等皇上决断。”宋司杰想了想,“应该是要押送回去。”
苏锦绣点点头,也想的到这样的结果。
在军营里呆了有半日,苏锦绣还是没见着外祖父,回府之后快傍晚时,施正霖回来了。
几天不见人,回来时风尘仆仆的,在关外接连带了几日,又赶上开春的风沙天,衣袍上拍一拍都能打下一层灰来。
沐浴更衣,坐下休息时已是半个时辰之后了,苏锦绣将包裹好的春饼递给他:“一连去了好几日,都歇在路上?”
施正霖一连吃了两个:“我们去了凉河。”
“这么远。”苏锦绣转头吩咐清竹,将做好的春饼送一些去南药那儿,“凉河那儿有几个部族早前也遭了塔坨族的侵占,但是那些被带走的俘虏活下的没多少,再要重新建起来恐怕不现实,还不如归到别的部族去。”
“我们找了巴族的族长,他愿意接纳这些部族的人。”大魏这一仗打下来,施正霖和南药这些天所做的事,就是安抚别的部族,再将那些已经被灭族的俘虏安置起来。
“凉河那一带,巴族确实是最合适的。”苏锦绣提了下今天去军营的事,“那些人是在闭关之前混进来的,人数不多,看这样子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拓英有几个得力的部将,还有两个没有下落,要是押送回去的话,他们应该还会动手。”
“我们晚他们一步出发。”
施正霖不担心他们会把人救走,但真打起来,刀剑无眼,这边李妈她们都不会功夫,还是安稳些好。
“这几日我让她们先收拾起来。”
苏锦绣话音刚落,内厢传来了哭声,奶娘抱着孩子出来,这哭声更大了,惊天动地的。
苏锦绣将孩子接过来,哭声小下去了,揪着苏锦绣的衣服开始折腾,力气很大,想要直接在她怀里坐起来,两条腿蹬啊蹬的,半刻都安分不住。
快六个月的孩子,长的十分敦实,喝下去的奶全生了力气,一天当中连睡觉都不安分,醒着的时候更是好动。
生下来的时候动不了没办法,现在能坐起来了,他就四处摸摸蹭蹭,一不留神就能翻下塌去,能出去走就绝不会让人抱着他坐着,这不,在苏锦绣怀里闹腾不过半刻钟,他就要朝施正霖那儿拱。
苏锦绣巴不得,直接把儿子丢给了他。
施正霖还没吃完饭,只得让他坐自己怀里,两腿支撑住他不让他歪倒,拿起苏锦绣包好的春饼正要吃,袖口就被博哥儿的小手给勾住了,不肯松开,两只眼睛直溜溜看着他,嘴巴发出‘巴巴’的声音。
于是施正霖换了个手。
这下子,眼看着东西被吃了,博哥儿先是愣愣看着,半响,哇一声大哭了起来。
施正霖拿起布擦了擦手,把他抱了起来下坐塌,到屋外溜去了。
喜鹊进来收拾桌子,半个时辰后,施正霖抱着睡着了的博哥儿回来。
将交给奶娘后抱下去休息,夫妻俩几日不见,自有不少话要说。
只不过说着说着,心思就不在这上头了。
……
这边并没有等很久,捷报传回上都城后,很快皇上派人传令,要将拓英和一些战俘押送回上都城审问。
第174章 归途
四月的天; 关北门一带还带着春寒时,建昌府外已经是花开暖人。
生活在这儿的部族; 远比漠北那边来的舒适许多,因其物产富饶,和大魏互通较多; 各部之间也比较太平。
西陲这儿有四大部族,越骆国是其中之一,效仿大魏自称为国; 人民最多; 也是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
在越骆国西南方向不远处的措族,则是资源最为丰富的一个部族; 大魏因幅员辽阔; 上至北边寒冻,下至南绥边境,四季如春,各有各产; 什么都不缺;而这措族,地域不大; 却因地理位置极好的关系; 有着丰富的矿资源; 铸造武器的铁矿,还出产宝石,南边的地方又适合耕种,生活十分富饶; 族民和乐。
措族从与大魏交好开始,通商就没断过,也不仅仅是大魏,远近的各部与他们都有些往来,而他们素来摆中立的立场,人缘也是不错。
不过此时,措族内的气氛却没有这么欢愉。
族长所在的院府内,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被迫挟制在椅子上的晏滢满是怒意的瞪着那几个拿刀威胁自己丈夫的人,塔坨族已经被大魏的军队攻陷,这些人竟然还活着!
克扎把玩着手中的匕首,另一只手还拿着刀子架在措秧的脖子上:“晏夫人有空怨憎我们,不如想想怎么保下你们族长和措族的安危,大魏的皇帝要是知道这些年来我塔坨族的武器都是你们提供的,不知会做何感想。”
“我措族卖的武器又不止塔坨族一家,大魏皇帝知道又能如何。”
“我们攻打关北门数年,缺什么你们就卖什么,尤其是这两年,兵器更是要多少就给多少,你们不是和大魏交好,还宣称要以大魏马首是瞻,你说他们要是知道你们这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明知塔坨和大魏是敌对,还卖这么多兵器给我们,啧啧。”克扎将匕首也凑到了措秧的脖子上,“措秧,你怀的什么心思,将军清楚,我也清楚,就不知道那大魏皇帝清楚后会怎么做。”
措秧看了眼晏滢后,沉声:“你想怎么样。”
一旁看守着的另一个人粗声道:“很简单,帮我们把将军救出来。”
措秧苦笑:“克扎大人,你也看到了,我的这么多院府兵,连你们都拦不住,我措族的人怎么打的过大魏那些兵,就算是我给你再多的人手也是无用。”
“宋众庭那老贼要押送将军去上都城,大魏人对你们不会设防,也容易接近这沿途就是你们下手的好时机,一个不够就十个,十个不够百个,你这晏夫人不是有个好弟弟,是越骆的国主,他手底下的人应该比你好用,放心,我们会混在你们之中,不会只让你们去的。”
话说的好听,这不就是要措族派人去送死,要让措族的人去当人肉盾,好让他们去救拓英将军。
先不说人救不救的出,要是暴露了身份,今后措族和大魏还怎么交好,这和自寻死路有什么分别,原本还只是知道他们买武器给塔坨族人,现在变成了联合劫囚车,拉到一起蹚浑水,这利弊措秧要是算不明白,那他才傻。
但他更加明白的一点是,他要不答应,眼前这几个塔坨族人,会直接对他们动手,挟持他在手,依旧可以威胁措族人替他们办事。
权宜之下,措秧开口:“你既然说是宋将军亲自押送拓英将军去上都城,那沿途护送的人肯定很多,即便是不设防,我们假扮经商队伍也无法靠近,走太近还容易引起他们的怀疑,更别说救人,不过,我倒是有个别的办法……”
克扎将匕首抵在了他的下巴上:“说说看。”
措秧微抬起头:“你们现在一定无法入关吧。”
从将军被捕后,各过关的地方对外族人的盘查就十分的严格,尤其是对塔坨族人,甚至拿着画像对比,乔装打扮都不一定能混进去。
“继续说。”
“我们近年来和他们联系很紧密,过关相对容易,借着朝贡的名义可以带你们入关,一路把你们带到上都城,在上都城我们还能帮你们打听消息,寻找合适的时机帮你们救人。”
说完之后屋内静了静,克扎收回匕首,神情颇为玩味:“把我们带去上都城,城门一关,你们和大魏皇帝联合起来抓捕我们,岂不是插翅难飞。”
措秧脸色微变:“除了这办法,没有更好的了,你们要想中途劫人,就算是赔上我们所有人去,也未必打得过,再者这么多人也无法入关。”
“刚才来的时候,在外玩耍的姐弟俩,是你们的孩子吧。”克扎挥了挥手,走进来两个人,各拎着一个孩子,都已经被打晕了。
这下措秧和晏滢都坐不住了:“你们!”
“不要想着耍把戏,三天之内相出办法。”克扎起身,收其匕首和刀,带着这两个弄晕的孩子,一群人直接大摇大摆的从院府离开。
晏滢上前扶住措秧:“我这就去找国主。”
措秧抓住她的手:“再派几个人远远跟着他们,务必保证他们的安全。”
晏滢很快离开,克扎带着那两个孩子就在措族外一处山洞内,有这两个孩子做人质,措族是有求必应,连靠近一些都不敢,生怕他们伤害两个孩子。
第三天时,山洞外半里之外出现了一辆极为华丽的马车。
……
宋老将军押送拓英回上都城,与苏锦绣他们间隔了两日的行程。
来的时候苏锦绣就带了清竹喜鹊和紫茵,回去的时候一群人,李妈妈和稳婆她们年纪也大了,行程相对慢了些。
宋老将军调了几个人手下来护送他们,加上南药和之前带来的护卫,一行人加起来也不少,朝西平府出发,七八日后,接上了清竹和晏祟。
要回上都城了,将一个孩子扔在这儿委实有些残忍,他无家可归,被人发现就会没命,施家也不差这一口饭,将他改名换姓留在上都城中也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这行程就更显得悠哉许多,施正霖还特意挑了各州大的府城落脚,决意要带苏锦绣好好走走。
苏锦绣也知道这样出行的机会不多,关北门这行解决后,皇上哪肯轻易放人,施正霖只会更忙。
如此快有一个月,他们到了河中。
第175章 突事件
之前带宝音回驱兽族时; 途经时正遇河中暴雨天,绕道而行; 这回就选在了河中城落脚。
正是五月末,往上都城越近天气就越渐暖和,到了河中城; 这儿因地势偏低,城中郁郁葱葱,还隐隐有了要入夏的迹象。
这对于看了一年漠北风光的清竹她们来说; 总算是寻回了一些上都城的印象; 又赶上这儿的祭河节,难得的机会; 苏锦绣和施正霖商量着决定多留两日; 让大家歇一歇。
到的第二日,苏锦绣带大家去看祭河大典。
祭河节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祭拜河神,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河中这边祭拜的是晋水河; 这条河贯穿河中,与还嵊州相邻; 灌溉的河道都是从晋水河分出去的; 对河中的百姓而言十分的重要。
来看祭河大典的人很多; 苏锦绣怕大家挤散了,让清竹牵住晏祟,这边紫茵跟在她们身后,是不是看着些。
这时河岸边上鼓声阵阵; 穿着祭祀衣服的一群人在那儿跳着舞,中间还有个身着舞服的妇人,脸上画着夸张的妆容,瞧不出原来的模样,她左手拿着繁重的权杖,右手不知托着什么,朝天看着,嘴里念念有词。
沿河搭建起来的台子上,往外延伸的地方放满了贡品,整只的生猪羊,身上盖着写满符咒的黄布,一旁还放着几只活禽。
鼓声止的时候,这些跳舞的人也停了下来,中间那位被大家称作河婆婆的妇人大声说了几句话,之后就有人将那几只活禽连笼子一起放到了河中央。
起初笼子是漂浮着的,里面几只活禽几只在扑腾,喧嚣河岸边上此时却是一片安静,众人屏住了呼吸看着河中央,这安静的程度,仿佛是能够听到那边传来的活禽鸣叫。
大家都盯着,有些人脸上的神情还很紧张,跳舞的那群人匍匐跪在地上,河婆婆为首,双手合十像是在祈祷。
明明是风和日丽的,却叫人感觉到了一阵不一样的颤意,不知过去了多久,忽然,漂浮着笼子的那河中央卷起了一阵小漩涡,“嗖”的一下,连笼子带活禽都沉了下去,消失在了河面上。
待那河面恢复平静之后,鼓声重新响起来,河岸边上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苏锦绣从一旁的百姓口中了解到,刚才的现象代表着河神接纳了他们的祭品,就会保佑他们这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度过。
一个时辰之后河岸边上的人才散尽,苏锦绣她们跟着人潮回城,发现街上多了许多身着奇异舞服的人,他们唱跳着在路上行走,四周围观的人也不少。
这样要热闹上三天,祭河节才算结束。
回客栈后,久没见到爹娘的博哥儿很是热情,意图也是很明显,他想出去。
一旁李妈笑道:“外头热闹,就抱着他在窗边看了会儿。”
“外面人太多了。”苏锦绣伸手刮了下他的鼻子,博哥儿讨好的往她脸上凑,在她脸颊上蹭了蹭后,视线往门口那儿飘,要出去。
现在能在苏锦绣怀里直接坐立起来了,就更调皮,他要是朝门口那儿伸,整个人都会挂出去,苏锦绣把他挪回来,放到床上后塞了个玩具,让李妈把门窗都关上,声音小了下去,这才转移了他一点注意力。
之后喜鹊端了蛋羹上来,这下就彻底忘了要出去这件事,巴巴的看着喜鹊,碗到谁手里就看谁。
入夜之后河中城的几条街市上更热闹了,掌灯后到处都是人,不少摊子在卖面具,就是今天祭河大典上那些跳舞的人所戴的,还是个孩子的晏祟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又怕被丢下,牢牢抓着清竹的手,一双眼睛看的都要忙不过来。
前面的人群忽然朝后退了些,大家纷纷朝两边退开,施正霖拉着她退到了街边,正赶上游行的队伍,还有人坐在花车上打鼓跳舞。
花车的后面跟着很长的队伍,边走边跳,其中还混入了玩乐的孩子们。
忽然的,苏锦绣身后挤过来一个人,力道很大,将施正霖拉着她的手生生挤散了,撞到人后还没吭一声,抬头看去,这人穿过了人群跟逃跑似的头也不回。
施正霖看向苏锦绣,正要过去再拉住她,这时,苏锦绣身后,有人用力的推了她一把,将她推下台阶,撞入了跳舞的人群中。
“紫茵!”
意识到不对的施正霖很快叫了紫茵,就在他们附近的护卫跟着赶了下去,却被这一色相同的人群给弄混了,根本看不到夫人的身影,只能挤在人群里找人。
而在那人群里,有两个人扶住了苏锦绣。
正欲松开他们的手站稳脚,苏锦绣发现他们抓自己的力道不对劲,反应过来后当即挣扎,这两个人却越抓越近,苏锦绣猛的转头,正对上面具下的眼睛。
下一刻,苏锦绣和他们打了起来。
跳着舞的人群有一刻的松动,随即几个人将她逼拢包围了起来,从外面看着,还以为是什么人到了人群里,和他们一块儿跳舞庆贺。
狭小的空间难以施展开拳脚,更何况这几个人明显就是冲着她来的,身手不俗,训练有素。
她的身高连这些人的胸口都不及,挥出去的一掌再次被挡住,苏锦绣呵斥:“你们是什么人!”
故作低沉的声音传来:“施夫人还是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苏锦绣却很快分辨了出来:“你们不是大魏人!”
几个带着面具的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后,站在苏锦绣后方的那个朝她后背挥掌而来,苏锦绣朝一旁闪躲,想打破他们之间的间隙逃出去,忽然,脖子处一阵刺痛,苏锦绣的视线渐渐模糊,传到耳朵里的声音也开始便的奇怪,随即,她整个人朝下跌倒。
少夫人不见了。
长长的队伍里,满大街的人,欢呼声中,谁也不会多去注意有人被悄悄扶着离开,紫茵他们找不到人。
施正霖即刻带人前往府衙,他要封锁城门。
河中城知府得知是尚书大人的儿媳妇被人抓走,惊出了一头的汗,但今天是祭河大典,这样热闹的日子,城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有很多,若是封锁城门,会引起很大的骚动,也会让百姓们觉得不吉利。
“施大人,这城门封不得啊。”
施正霖当然知道城门关不了,他要确保的是蓁蓁不会被带出城去:“你即刻派人手在城门口设卡,盘查出去的人。”
一年一度的大日子摊上这种事,河中知府也恼怒的很,很快派了手下去两个城门口设置关卡,正想说点什么劝一下,外面南药带人匆匆赶来:“抓到了一个。”
一行人赶了过去,就在事发点不远处的巷子内,两个护卫押着个尚未来得及把衣服脱去的舞者,他的面具已经被摘掉了,不是大魏人。
……
苏锦绣醒来时,身处在一个漆黑的地方,空气凉凉的,夹带着一股霉味。
醒了有一会儿后苏锦绣才能动弹,头很沉,没什么力气,身子靠在硬邦邦的地方,脚一动,还蹭到了石子,苏锦绣伸手往周围摸去,摸到了石壁,还有夹缝内的软软的草。
转头朝附近望去,她看到了一些亮光,还是暗的,但比她所处的地方要清晰些,苏锦绣基本确定,这是个山洞。
已经入夜,她不确定自己昏迷了多久。
洞门口忽然传来动静,苏锦绣忙闭上眼,脚步渐近,过了会儿洞内亮起了光,苏锦绣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过了会儿那视线挪开了,耳畔传来声音。
“这都两天了,她怎么还没醒。”
“河中城到处有人在找她,看来我们没有抓错人。”
“明日再派人混进城去打探一下消息,看他们有没有派人出城去要人。”
“既然她的身份如此重要,他们不会看着她死。”
苏锦绣微动了下手指,塔坨族人。
再想要装睡听他们说些什么时,外面有了响动,有人匆匆进来,低声说他们来了山洞内其余人都走了出去。
苏锦绣睁开眼,真正对上那火光,架着的兔子正滋滋冒着油,发出烤肉香来。
苏锦绣缓缓伸手,从头上拔下簪子收到袖口中,休息了一下后背靠着山壁支起身子,坐起来后直接拿过架子上的兔子,撕下些肉吃了起来。
这时的山洞外,平地上停着两辆不起眼的马车,马车上走下来一个素衣女子,面纱遮住了脸,视线却是看着洞口那方向,收回来后才看这几个塔坨族人:“把人交给我们。”
“你们先派人把消息送到宋老贼押送的队伍里去。”
女子声音沉沉,颇为清冷:“接下来的事你们也不便出面,要知道,现在河中城内到处都在找人,以你们这样的身份接近不了押送的水雾,把人交给我们。”
克扎干脆的拒绝了她:“不行,人必须留在我们这里。”
“你!”女子瞪着她们,随后马车内传来轻咳声,女子掀开帘子进去,过了会儿后出来改口道,“你们要是不放心,可以跟着我们一起走,这里越往上都城就越不安全,把人带去建昌府,出关后再交换才更利于你们逃走。”
几个人想了一下,克扎看向马车内那微微掀开的帘子,没等他开口,山洞门口传来了懒懒的声音:
“我说你们怎么会这么蠢,不去劫囚车,反过来抓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原来是让人给利用了。”
第176章 他会来救我
众人回头; 苏锦绣靠在山洞口,面带笑意; 懒懒看着他们。
克扎身边的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