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范-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华可在这里一连打扫了两个月,她可还得顾住侍候老太太呢,怎么能呆在这里这么久?可是看郭遐也不像会说笑的人,这开了口多半就是来真的了。她咬了咬牙,看着她道:“先生既让我写,我不敢不写,不过有件事,可要与先生先说好。”

    郭遐捧卷回过头来:“何事?”

    琉璃指了指案上的纸条,道:“写好之后,先生可得将这个还给我。并且还请您勿要跟人提起此事。”

    郭遐道:“那得看过不过关了。”说着看了她一眼。

    琉璃点点头,从笔架上另挑了支笔,沾了饱墨,运气凝神后往白纸上一挥而就一首《满江红》。

    郭遐一直在旁看着,眼神从一开始的淡然到稍后的惊异,再到最后的震惊,等她将最后一个字写完,她已经屏息在旁不能言语!

    琉璃把笔轻轻架到砚上,抬头道:“先生,好了。”

    郭遐眉尖微动,看了她半日,说道:“这也是你外公教你的?”

    琉璃点头:“我从会捉笔那日起,外公就教我写这种字。我练它比练楷字还要久,已有五年多了。”

    郭遐将那幅字拿起来,幽幽道:“如果不是亲眼看着你写,我定会以为这就是他的亲笔……他还给这种字起了个名字,你外公可告诉过你?”

    琉璃嗯了声道:“不错,它叫衍体,外公说它的精髓在于每一笔一划都仿佛无穷无尽生生不息,所以就叫‘衍’体。”

    郭遐定定看了她片刻,忽然走到窗边,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头来:“你外公叫什么名字?”

    “许秋寅。”琉璃沉吟了一下说。

    “许……徐……嗯。”

    郭遐咀嚼着这两个字,不知在思量着什么,在屋中来回踱了几圈后慢慢定住,又往琉璃身上望来。神情从疑惑到肯定,又到不可思议,再然后看着那首《满江红》,那目光又现出两分不易察觉的欢喜。

    而自打昨日听了老太爷与她的谈话,琉璃便开始有种直觉,印象中一直低调的外公也许跟这班人有点什么关系,而他这笔字就是打开这个秘密的窗口。于是她盘算着与郭遐交谈的每一步,但愿能不动声色打探出点什么。

    “你,想不想做我的弟子?”

    正琢磨着,在屋中看了她许久的郭遐,忽然以一种倾向于商量的口吻与她说道。

    琉璃一直知道她有只收嫡女为徒的规矩,因而从来没想往这条路上争取过,这时听到这话便不免吓了一跳,瞪了她半日,当确定她不是开玩笑后便讷讷道:“先生,先生不是不收庶女为徒吗?我可是这府里最没前途的那个庶女。”

    郭遐回头冲她一笑,“规矩是人定的,诚然,我也有例外。”

第一卷 115 水涨船高

    琉璃顿了顿,再道:“先生这话,是当真的?”

    郭遐瞟她一眼:“我几时开过玩笑!”

    琉璃松了口气,点点头。能够得到长公主身边的司言女官亲自教诲,她怎么可能不愿意?可是这惊喜来得太大太突然了,她最大的疑惑是,郭遐为什么要对她开这个后门?就因为这幅字,还是因为她也怀疑外公就是他们口中的岚青先生?

    但是郭遐要说的话,便早说了,她若不说,自己问了倒不好了。一则她不一定说,二则外公若真是他们认识的人,那么必有来历,老太爷不让她问,还不定他是不是得罪过圣上什么的,他既然打定了主意隐姓埋名,至死都未曾告诉她真相,她硬去翻根刨底也有违他老人家的心愿,不如先拜了师,而后再顺其自然,慢慢寻找答案。

    于是退后两步撩起裙摆,正要跪地叩首,两腿却忽然又僵住了。

    郭遐看过来。琉璃抬起头,复又把身子站直:“这师我大约还是拜不了。”郭遐皱眉,“何故?”琉璃叹口气,“我没钱交束修。而且,老太太未必准。”郭遐恍然轻哼,撇开去头,对着窗外抿笑了片刻,又板起脸回过头来:“交不起可以先欠着,什么时候有了,便什么时候给我,我不收你利钱便是。至于老太太,便由我去说。”

    琉璃听毕,当即喜不自胜,不由分说叩了三叩:“先生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原抱着被责罚的心情而来。最后竟得了个这样的结果,琉璃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但她并非得意忘形之人,回到屋里静坐了片刻。想如今老太太的情况不容乐观,要想如毓华她们一般整日地呆在梧桐院,怕是不可能,再有,郭遐这般破格收她,也等于在毓华燕华等人心上扎刺,也不能不提防点儿。

    不管怎样,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她不能白白放弃,有些事便只能且走且算了。

    翌日夜里郭遐如约而至。老太太见着她颇为高兴。寒暄几句后便说起来意。听得郭遐要收琉璃为徒,老太太顿时惊呆得说不出话来,碧云青裳二人在旁也都十分惊异。

    “先生当真要收这丫头为徒?”

    “自不敢诳老太太。”郭遐点头。

    老太太默然。等郭遐走后。她唤来琉璃,先是定定看了她片刻,而后才道:“你胆子倒不小,竟把主意打到了女师头上!”

    琉璃顿了顿,道:“知道老太太会误会,所以从来没打算隐瞒。”说着把昨日郭遐约她去梧桐院的事说给她听,只是隐去了有关燕华的那一段。末了道:“我从来没有打过女师的主意,更没奢想过能成为先生的弟子。事实上,我也不知道为何先生会这般对我另眼相待。”

    老太太锁眉道:“当真不是你动了什么手脚?”

    琉璃摇头:“当真不是。”

    老太太眉头锁得更加紧了。

    翌日早饭上老太太将这个消息在饭桌上说了,四位夫人也尽皆讶然。其中反应自然数聂氏最甚。但如今是郭遐亲自开口要收徒,琉璃再不受待见,也终归是这府里的姑娘,而且又在老太太身边呆着,这里头谁知道有没有老太爷老太太什么事儿?因而就算是忍不住想要酸上几句,可一想起最近这几个月来二老对琉璃的态度,个个面上也只得强笑着道声贺,说两句漂亮话儿算数。

    下晌老太太就让人去请郭遐,当着琉璃的面把收徒的事定了下来。只是这次没有拜师宴,只选了个吉日在孔圣画像下行拜师礼。并且约定,琉璃上晌须得留在正院服侍,只午饭后才能去上学,如此一来既照顾了老太太,又念了书,两不耽误。琉璃原先就跟着外公读过不少书,这番随着郭遐主要为学习一些行事道理,也就不担心这个。

    浣华听说这个消息当日夜里便就来了,拉着琉璃的手连声道起了贺。紧接着苏姨娘伴着余氏与何苁立从正院过来,何修原因着抿翠这两日精神头儿越发足了,一直惦着要感谢琉璃,也借着这机会上正院来道贺,这眼瞅着就进冬月的天,外头刮着大北风,屋里却是济济一堂犹若暖春。

    何修原带来一整套文房四宝,竟是吏部下级奉上来的孝敬,何苁立看了,道:“她小孩子家,用不了这么好的物儿。”何修原却道:“她如今是郭先生的弟子,谁还能把她当寻常小孩子看?来日出了府,外人也不能小瞧了她去!大哥自己如何还这般小器?”

    一番话倒像说进了众人心里,浣华与苏姨娘俱都望着琉璃笑了,老太太也是目露着赞赏,余氏眼观鼻鼻观心坐着,眉尖悄然一抖。

    苏姨娘看了看四下,忽说道:“九姑娘既已入学,也还得派两个人侍候着。”

    老太太一听这话很是,点头道:“侍候的人倒不必了,小跨院那三个还闲着,仍旧调过来侍候着便是。”

    苏姨娘笑道:“这很好。只是九姑娘如何今还住在老太太屋后的小退间,又如何安置那三个丫鬟?依我看,倒不如就近辟几间房给她,一来便于她安心念书,二来也不至于让人说堂堂一个姑娘竟连个身边侍候的人都没有。”

    老太太略想,便就道:“也成,那小跨院儿便不必去住了,正好安禧堂后还有个小抱厦一直空着,明儿便叫人去把那里腾出来,让那几个丫鬟把东西都搬过去。”

    琉璃听得这个,当下便出来道谢。一旁丫鬟们先前听说她被郭遐收为弟子,私底下看她的目光早已不同,这会子又听见老太太要让她搬进正院,往日对她那股子不咸不淡便倏地抛到了脑后去,不由分说掉头下去安排。

    余氏坐着一直不曾说话,面上却也挂着丝笑,似是没有什么意见似的。

    翌日钱长胜家的送来了拜师的吉日,定在五日后的冬月初四,因着此事是郭遐自己提起,旁人心中纵有不忿,也不得不压在心里。如此原先被当成笑话看的私生女摇身一变居然成了退役女官的弟子,让许多人心里一时难以转弯,见了面强挤出的笑容显得十分生硬。

    初四当日姑娘们都送了些纸笔什么的,这当中最自然的只有浣华,素华在一旁沮丧地道:“你们都上学了,只剩下我一个,以后你们玩儿也不会带我一起了。”弄得大家有些无措。

    安禧堂后的小抱厦只有四五间房,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院子白墙灰瓦,建的比小跨院精致牢固四五倍不止。院角下还有一丛芭蕉,还有口水井,平日可做洒洗之用,十分方便。

    琉璃给小院儿取名叫倚寿苑,浣华瞧了觉着俗,淑华与老太太看了却是点头笑了笑。双喜三人初三就搬进了倚寿苑,月桂海棠当初听见说要搬家,兴奋得整晚没睡着,翌日天蒙蒙亮就爬起来收拾东西。双喜倒还算寻常,只是在搬东西路过长房的时候露出了两分欢喜。

    自搬进去那日起,琉璃便不再在老太太屋里陪侍,夜里侍候着老太太入睡,便回倚寿苑来就寝,而早上她依旧先于老太太半个时辰起床,洗漱后再去安禧堂侍候。等午饭后老太太午歇了,再去梧桐院与姑娘们一道上学,因晚饭有夫人们侍候,也用不着她,于是到申时下学后便回倚寿园忙自己的事,晚饭后再去安禧堂。

    自从琉璃拜郭遐为师的消息传开,府里上下便再没有人当面对琉璃有什么不敬,甚至有人觉得这位半途出来的九姑娘隐隐有着咸鱼翻生的趋势,这兴许是因为郭遐的名头之大,也兴许是因为她自从进了安禧堂,便开始不断地影响着老太太的决策,这令好些人在感觉到敬畏的同时,也开始让一些人心中有了不安。

    于是,有一些传闻就不经意传到了月桂海棠的耳里,在经过她们的口又传到了琉璃耳朵里,比如说眼下就有人在猜测,当淑华已经放弃了选秀的资格时,老太太老太爷是不是在考虑把琉璃当作备选?要知道这位九姑娘虽然年纪还不够明年应选的资格,可是三四年后她正值十三四岁,而且如今看来她已生得颇具姿色,到得过几年,多半还会胜过毓华淑华几分,假若明年毓华进得了宫去侍驾,三四年时间圣上的新鲜劲儿多半也过了,到那时再补上个琉璃,岂不是上上之策吗?

    月桂说此话的时候如临大敌,而琉璃也不由得怔了半日。听起来这个猜测逻辑清晰得很,而且极其符合老太爷等人一切以维护家族利益为上的宗旨,也不由得琉璃不信。

    “这可坏了,倘若老太太当真要把姑娘送到宫里去,那可怎么得了?”月桂着急地说。海棠却道:“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进宫不是当娘娘么?那怎么都比在这里强。”月桂戳她脑门道:“你笨!听说圣上都已经是个老头子了,姑娘就算当上娘娘,又还能享上几天福?当然还是嫁个门当户对的相公好些!”

    海棠听清楚关键,便也皱起眉看向了琉璃。

第一卷 116 世子来访

    琉璃沉默了半晌,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她自己从来没想过进不进宫这种事,一则年纪小轮不到她,二则假若真有这机会,余氏会放心她进宫吗?可是如今是由老太太替她作主的话,那就不见得不会了。老太太也不是简单角色,原先也许当真没作过把她送进宫去的打算,可如今这么相处下来,也就不一定了。

    可是如果老太太万一真的在做这样的打算,她又该怎么办呢?其实眼下她对自己前途的规划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她从没打算走寻常庶女那条道,起码将来也要是个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如若是进宫——当然,这确实是件荣幸的事情,可是诚如月桂所说,圣上都已经是个老头子,她再风光也风光不了几年,就算生了皇子也轮不到他成为太子,她这一进去还不是白送了青春?

    当然,再把范围扩大点,结合当前局势来说的话,就算圣上不选她入宫侍驾,根据规矩,就算中选,也会把她们这些人指派给皇亲贵胄的子弟为妻妾,她身为庶女,只怕还轮不到做妻,只会落得个妾侍的名份,到那时,岂不是又走了在何府似的老路么?如果是落选的话,用她来稳固何府的计划泡汤,何府上下到时更会把她当成废物一般对待,其结局岂不比如今还惨?

    这么看来,她是得提着十二分的小心,以避免老太爷当真起了把她送去选秀的心。不过好在如今还不急,她只有十岁。至少还有三年的时间她可以作准备。到那时是什么样的光景,谁又说得准呢?

    如是这般,老太太既没把这话放到嘴上,她便也且把它撂了过去。每日里依旧尽心侍奉着汤药饮食,在梧桐院里也十分用心。

    有了郭遐与老太太的名头在侧做依衬,余氏等人忽然少了许多刁难,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应对,日子也就在一来一往中飞逝而去。

    几场大雪之后便就迎来了二月,宫中选秀在即,府里也就在为毓华赴选作准备了。

    老太爷与何苁立都表现出了十二分的关心,余氏为此也熬了好几个夜。根据郭遐的话,毓华本身条件极佳,又有家世背景为衬。再有长公主的垂青。此番选秀上定然会有不俗的结局。余氏听闻此话。忐忑的心方才落定了些。

    而毓华本人因为目的也在宫中,故而也十分紧张,这几日勤学苦练宫规宫仪。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浣华见她瘦了一圈的模样,便就背地里跟琉璃说:“其实三姐姐的目的也不是做娘娘,她想当太子妃。”

    琉璃倏地抬起头来,“你怎么知道?”

    浣华看了四下后才小声道:“圣上都老了,她又不傻,怎么会想着做他的妃子?有一次我们聊天时她无意中说的,说是要做就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你想如今皇后还健在着呢,哪里轮得到她?就算皇后不在了,皇后的儿女们也不会许!倒是如今太子妃身子骨不好。子嗣也不旺,她要是成了太子侧妃,将来不就有可能当上皇后么?”

    琉璃听后沉吟了半晌,仍旧低下头去读书。

    宫里下来的旨文上写着所有秀女们于二月廿八日统一从西宫门进储秀宫备选,京中衣坊里初五就把余氏给毓华订制的二十四套衣裳送来了,紧接着各类首饰头面也陆续备齐,有老太太示下,梁氏齐氏聂氏都过长房来帮忙,算算有什么遗漏。

    梁氏因着淑华之事心有不甘,但过了这么些日子也想通了,故而倒也不推拒。齐氏素来淡淡的,再者跟余氏有宿怨,也就只坐在一旁充个人数。聂氏却是动用了十二分心思在帮忙,十日里倒有八九日呆在长房。

    郭遐因为这几日也在长房给毓华独训,学堂里放了假,琉璃浣华下晌没有事做,便就时常凑在倚寿园芭蕉树下读书背诗,有时候也会唤上素华,但她来的时候总是必备几盘点心。而燕华这一向十分无聊,跑到长房看看毓华她们,觉着没意思,也会不请自来上琉璃这里酸上几句,但回回又总会弄个没趣儿。

    这日琉璃与浣华从后园子里挖了几株牡丹,打算种在倚寿园,才往瓦罐里培了土,忽然素华往外冲进来,嚷嚷道:“你们猜猜谁来了,谁来了?!”

    琉璃看了眼浣华,问道:“是谁来了?”

    素华竖起一根手指在鼻前:“是淮宁侯府的小世子来了!”

    “淮宁侯府?!”浣华站起来,“你是说长公主殿下的孙少爷来了?”

    素华道:“不是他还会是谁?这会子已经上梧桐院见郭先生去了!”

    琉璃也站起来,愣了会儿,道:“他怎么会上咱们府来?”

    “肯定是为了三姐姐来呀!要不长公主为啥对她这么好?肯定是为了到时让圣上把她指婚给小世子!当初你们去金泉寺觐见,也肯定是因为她想亲自物色孙媳妇儿呗!”素华扬了扬下巴,信心满满地说道。

    琉璃却不知道还有这说法,更不知道长公主殿下的小世子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想起这些日子来自淮宁侯府抛过来的诸多讯息,素华这说法听着倒有几分可能了。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小世子有这么大胆子,竟公然跑到府上来瞧未婚妻了么?

    想到此处,她抿嘴一笑,冲浣华道:“看来你的消息不准,人家要的可不是皇后之位。”淮宁侯府虽然比不上东宫,但也位列王侯,富贵不能言,寻常女子哪入得了眼。

    浣华蹙眉道:“不可能啊,她可不是四姐姐。”

    琉璃耸了耸肩,不置可否。毓华的确不是淑华,她的心性没人比她更清楚,可是小世子也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何府来的,不是吗?

    与浣华种完牡丹,看天色老太太快醒了,琉璃遂洗手到了安禧堂。

    碧云青裳已经侍候老太太起来了,过了个冬她身子骨又虚弱了点,但不仔细看,面上仍是看不出来。琉璃给她戴了金丝绒绣纹抹额,扶她到花厅坐下,又泡了参茶给她。老太太喝了口,扭头一看窗外,道:“今年光景不如去年,这时候桃花还未开。”

    琉璃也看了眼,道:“也不晚,方才打树下经过,已打了许多苞了。”

    老太太把参茶喝了,杯子交给碧云,道:“毓儿入宫的事,已经准备得如何了?”

    琉璃坐在下首给她捶腿,“听说已都准备好了,这几日郭先生都在长房提点,三姑娘一定能拔得头筹。”说完忽又想起月桂告诉她的传闻,一时不免沉默起来。老太太瞥了眼瞧见了,遂道:“你在琢磨什么?”

    “没……”

    “老太太,郭先生携淮宁侯府的小世子求见。”

    琉璃正要掩饰,门外青裳碎步进来禀报。

    老太太随即直起腰,看着琉璃:“淮宁侯府的小世子怎么来了?”

    琉璃站起来,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她只听说小世子是为了毓华而来何府,却不知道他还来见老太太做什么。

    老太太连忙朝青裳挥手:“快,快请进!”

    琉璃替她整了整衣襟,随之藏到了帘后。

    青裳出去没片刻,便见郭遐的身影从屏风后走过来,稍后是一个戴着玉冠的锦衣少年,等到转过了屏风,郭遐稍顿,伸手让那少年走前,自己落后半步,往花厅内老太太走来。老太太站起,迎上两步道:“这位必就是侯府的小世子爷了?”

    郭遐微笑点头,“正是。睿儿快来见过老太君。”

    少年走到老太太身前,站定深施礼:“晚辈杜睿拜见老太君。”

    老太太忙扶起身:“小世子不必多礼,快请坐。”伸手让到左首坐下。

    琉璃从帘缝里打量这杜睿,只见他约摸十四五岁年纪,眉目俊俏身量结实,虽尚不甚高,但呈挺拔之势。再细看眉眼,十分贵气里竟还有着三分谦逊,于府中一众子弟相比,富贵有余,谦卑有度,十分难得。

    唯一不足的是这张俊脸上靠额角的位置竟然有道浅浅的伤疤……看到这伤疤,琉璃心中忽地闪过点什么,似乎在什么时候她也在谁额角同样的位置看到过这么大的一块伤,只不过当时那道伤还是个血洞……

    啊,不对!

    琉璃忽地站直,她想起来了!去年中秋节金泉寺,她曾经拿铜灯台砸伤过一个人,就是在那人的额角上留下过一个伤洞,而那个人的面孔似乎跟面前这个叫杜睿的一模一样!

    她心里忽地发紧,冥冥中似乎预感到了点什么,——去金泉寺之前郭遐就说过,那天长公主是带着世子夫人与小世子一道去的寺里祈福,而面前这个人自称是淮宁侯府的小世子,难道说她当天夜里砸伤的人竟然是淮宁侯与长公主的嫡长孙?!她竟然把淮宁侯府的小世子给打伤了?!

    这可怎么办?

    她屏息躲在帘外,一时有些慌神。这时就听老太太问道:“敢问小世子此番可是路过?”

    杜睿漫不经心往琉璃藏身的帘栊处瞄了一眼,拱手回道:“回老太君的话,晚辈幼时曾在郭姑姑身边呆过一些时日,早将她视为至亲,因听说姑姑现在贵府任职,故此番是为探姑姑而来。出门时祖母有交代,务必要顺便拜访老太君,故而求了姑姑引见。”

第一卷 117 心有不甘

    杜睿在回这番话时,面上含着三分笑意,就是在瞄向帘栊时,那份笑意也未有变过,让人觉得那不过只是无意一瞥。老太太眼神不灵,自然未曾发觉,而琉璃却未当这是不经意,当下有些心虚,也不知这杜小世子究竟意欲何为?

    正瞎想着,就见老太太吩咐碧云:“去告诉大厨房,我这里留小世子饭,现在府里的少爷们也都请过来陪客,老爷们若回来了也请他们过来。”

    杜睿忙起身道:“老太君不必客气,晚辈只是略坐坐就走,不敢打扰您歇息。”

    郭遐也站起来:“老太太勿忙了,小世子还须赶回去瞧殿下。”

    老太太扶着青裳胳膊起身:“难得来一趟,如何不让我备些酒菜,略尽尽心意?”

    杜睿揖手道:“下回再来探老太君。”说着又往帘栊处看了眼,含笑与郭遐转身。

    老太太再三挽留不住,只得让青裳碧云代送到大门。

    出了正房,郭遐与杜睿往二门处走去。半路上郭遐与碧云二人道:“我与小世子还有几句话要说,你们且回去罢。”等二人走后,便又放缓脚步,微笑看着杜睿:“今日这一行,你可如愿了?”

    杜睿脸上微讪,回道:“虽未见得她面目,倒底离她近了几分,心下很觉欢喜。”顿了顿,又道:“姑姑若不嫌弃,睿儿往后常来探望姑姑,可成?”

    郭遐沉吟片刻。点点头,慈爱地道:“自然可以。只是你二人如今年纪都不大,谈婚论嫁尚早了些,你又身为王侯弟子。将来必然会遇见许多诱惑,眼下的欢喜也未必代表着将来,你若不能全心全意待之,还是莫要轻易打扰人家的好。全人家一份清白声誉,也算功德无量。”

    杜睿红了脸,思量片刻,说道:“姑姑说的我都知道,我不是那种不知轻重之人,若不是这些日子都已经想好想明白了,也不会冒然来寻姑姑求助。莫说她本就是心性好强之人。我不能轻易冒犯。便冲着她是姑姑的弟子。我也不能亵渎于她。往后我来此地,姑姑只消拣她的大小事可说的说我听听便可。我也不与她碰面,也不让人知道我是为她而来。如此,等到过两年她长大些了,我若还是放不下她,便再求父亲来提亲便是。”

    郭遐张了张嘴,迟疑着想再说点什么,看面前少年满目之中一片期翼,到底还是把话吐下去了。点点头道:“这个无妨。走,我送你出门罢。”

    琉璃等屋里人散尽了才从帘后走出来,老太太依旧眼看向门外,说道:“这小世子突然来访。是为何事?”

    琉璃哑然,半日后道:“我也不知道……”

    老太太默然。

    二人正无语间,大门口突然冲进来燕华,见着琉璃劈头便道:“听说淮宁侯府的小世子来了?在哪里?!”

    琉璃还未回答,老太太便拍案道:“放肆!你一个姑娘家,打听谁呢?!”

    燕华吓了一跳,随即改口:“老太太息怒,我只是听说小世子来了,看这会子人在哪里,要不要安排留饭……”

    老太太斥道:“用不着你操心,小世子已经走了!回去练好你的德仪,不日寻个人家嫁了是正经!”

    燕华受了这一顿排揎,且是当着琉璃的面,一张脸早红到了脖子根,当下只得闷声退出来,出得廊下,想起竟两次与小世子失之交臂,简直令人无法容忍,估摸着此时应还只到了二门,便不顾一切地往外冲去。

    哪料才出了正房便与一人撞了个满怀,这人扶稳她看清楚后便道:“哟,是五姑娘!你这急急忙忙地上哪儿去?”

    燕华见着钱长胜家的,当下不便说是去追杜睿,随口扯了个谎道:“我上二门我表舅那儿拿个东西。”

    钱大娘子忙拉住她:“姑娘这会子可不宜去,小世子现如今可还在二门口与郭先生说话呢。”

    燕华听了心下一跳,口里道:“怎么,小世子还没走么?”

    “可不是么?!”钱大娘子笑道:“这小世子早不来晚不来,偏等到咱们三姑娘要进宫时才来,这一进宫后一时半会儿可见不着,自然舍不得走咯。”

    燕华身子顿住,“你说他是为了三姐姐而来?”

    钱娘子微笑:“这可说不好。”

    燕华听着,一张满怀着希翼的脸瞬时就垮下来了,杜睿居然是为毓华而来?他怎么可能会为毓华而来!上一次宋家少爷被淑华抢了,这回毓华又要来跟她抢小世子吗?!她们什么都有,什么都好,为什么但凡她瞧中一个人,还要来跟她抢?!她就这么好欺负吗?!

    当初宋府悔约时咽下的气这会子再次涌了上来,她禁不住身子发颤,抬头瞪了眼钱大娘子,拔腿便往二门冲去。

    到得二门处,果见郭遐在门下挥手,而一辆标着淮宁侯府标志的马车正在驶出大门。

    燕华指甲抠进门缝,眼眶都不觉瞪红了。郭遐回转身,不料她在这里,不免讶道:“你如何在这里?”

    她回过神来,哦了声,想扯出一丝笑,却又觉万分艰难,终于点了点头,转身进内了。

    杜睿来了这次,琉璃本以为也就只是偶然来一趟,谁知道过了几天又听人说他来了,这个时候毓华已经在准备着进宫,而他却是做为宫中选秀的传信使而来的。

    原来宫中专门派有往各秀女府邸传信的吏官,但那日刚巧杜睿进宫去,正碰上圣上在批应选文书,听说正有何府的,便就自告奋勇担任了这传信使。

    本朝的选秀依照前朝,却也有改动。太祖皇帝嗜武不嗜色,故而后宫并不充盈,如今三代过去,渐渐成了规矩,便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府中如有适龄未婚女子,至少要提选一名秀女应选,如有愿意者,那么也可提交两名及两名以上,并未规定全部适龄女子都须应选。

    这应选文书便用于填写秀女的家世姓名,有一式两份,填好之后便会有人将其中一份专门递进宫中,到时应选的秀女执另一份作入宫凭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