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芳菲[封推]-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婆自然是据理力争,她和老伴儿签的不是卖身契,是每月领钱,虽然有点朝不保夕的感觉。但公子对他们夫妻俩很好,一直当家里人看待。
    两个人争辩了起来,英俊劝了这个劝那个,谁也不想得罪。
    正闹着,外面宫里来了人。
    英俊一瞧,却是熟客。
    “佟大人叫我告诉你,晚上他在宫里当值,叫你小心看家,别出去乱跑。”
    这人是个不打眼儿的御前侍卫,平日能出来走动,佟鹤轩就时常委托他来家里报信。
    英俊赶紧沏茶倒水,笑眯眯道:“每次都劳烦你跑这一趟,怪不好意思的。”
    那侍卫不在意的一笑:“这有什么?我和佟大人同殿为臣,互相帮忙也是应当的,况且,你家大人是天子近臣,我将来还指望佟大人能多提拔提拔我呢!”
    能在御前当侍卫的,若不是身手矫捷,就是家世斐然。
    此人显然不占前者,倒是祖宗积德,叫他干了这个营生。
    英俊取了一包好茶叶出来:“这是康翰林家送来的茶叶,说是宫里赏赐下来的,你拿去尝尝?”
    “这敢情好!”对方忙接过,想了想,轻声道:“近来后宫也颇是不平静。康昭仪受封,康家莫不是又起来了?”
    当年康、白两家的闹剧,不少人都有所耳闻。
    英俊虽然跟着公子进京晚,但因佟鹤轩所处的位置,英俊也耳听了不少奇闻秘事。白门喜怎么纠缠李家小姐,怎么诬陷康家小姐清白,怎么闹的红颜殒灭,视为死敌。。。。。。英俊都知道。
    “听我们公子说,这是太后娘娘的意思,一连封了两位昭仪呢!名分小的妃子更多。”
    侍卫试探道:“你们家和闵家是亲戚,听说。。。。。。华昭仪这次还是没有动静?”
    小鱼在一旁听了,甚是不满,插话便道:“我们家怎么就和闵家有亲戚了?你可不要胡说。”
    “小鱼!”英俊脸色难看。
    他纵容小鱼是一回事,得罪了外人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在,那侍卫见是个小姑娘,并没有生气,反而笑道:“姑娘说没有,那自然是没有的。怪我口误!”
    英俊暗自着急,想多解释解释,但侍卫一副要走的架势,英俊也无可奈何,只得将人送出门去。
    等他回来,小鱼早紧锁了自己的门扉,任凭英俊怎么敲门,小鱼就是不理会。
    “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可是,你瞧着吧,只要公子见了四姑娘,他心中必定没有你的位置!”
    英俊说了一句狠话,希望小鱼能迷途知返,但小鱼倔强的脾气根本不容英俊说话。
    门内的赌气捂着耳朵,门外的人唉声叹气。
    这一对儿,注定没有好结果。
    次日一早,英俊亲自跑了一趟闵家,登门道歉,也说了公子不曾回家的消息。
    大太太略有失望:“鹤轩许久没来家里坐,怎么,宫中这么多差事?”
    “回大太太的话,如今公子虽然是奉读掌事的差事,但干的却是御史台的活儿。他每天要把御史台送去的折子誊抄一遍,选要紧的呈报给陛下。大太太也知道,那些御史们唯恐天下不乱,公子的活儿自然也就多些。”
    大太太长叹道:“所以说那孩子辛苦,”她让宝莲去唤芳菲:“把咱们准备的补品一并送来,叫英俊带回去。鹤轩没有长辈在身边,我少不得要多操心些!”

  ☆、第247章、纠结心态,见与不见

英俊忙谢过了,大太太诸事繁忙,明日还要进宫去拜见圣母皇太后,李家那边来了人问话,大太太不能多招待,就叫芳菲送他出去。
    且说英俊战战兢兢尾随在芳菲身后,好不容易来到前面大门,芳菲脚步一听,转身看着他笑:“那个叫小鱼的丫头。。。。。。”
    “四姑娘,你大人有大量,千万别和一个小丫头一般见识,她有些小家子气,平日也是没人管教,得罪了四姑娘,姑娘要发火儿,只管冲我撒,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芳菲轻笑:“你倒是会说话,心里也维护的紧,就只怕,你的一番苦心,人家未必理会。英俊,你跟在佟大哥身边少说也有七八年了,名义上是主仆,其实早拿你当兄弟待见。就算小鱼姑娘在你心里地位不低,却别忘了,真正厚待你的是谁。”
    英俊见芳菲已说的这般直白,当即羞愧难当:“四姑娘,都是我糊涂!你放心,回去后,我立即说小鱼那丫头,也掐断她胡思乱想的念头。”
    英俊说的信誓旦旦,不过,念头若是轻易就能掐断的,世间又何必有那些惹人烦恼的忧愁事?
    英俊明明知道四姑娘说的嘲讽话,可还要硬着头皮去听。
    佟家人走后,芳菲没急着回后院儿,反而去了前面闵云泽的书房。这正房三间,一半被划作了待客的大厅,一半是闵云泽的书房和内室。
    幸好他是个未成家立业的男子,不像女孩儿的闺房,讲究不多,书房里最多的就是挨着墙壁上,一摞子一摞子的书卷。
    小丫头正在打扫,见芳菲进来,赶紧跑来沏茶。
    芳菲笑道:“你不用忙,我只是找两本闲书打发打发时间。你去忙,我自己坐坐。”
    “可是。。。。。。”小丫鬟不敢做主。四姑娘虽然是家里的主子,但大爷的书房里也都是重要文书,案卷,平日这里就被看管的紧。进出都要被盘问的。
    四姑娘进来,自然无人敢多问,可是,要在这里找书。。。。。。
    小丫鬟面色迟疑,芳菲便笑道:“怎么?还信不过我?罢了,等大哥哥回来,我再借也是一样的。”
    小丫鬟慌了,四姑娘这样一说,大爷回来必定骂死她们。
    姑娘借书,哪有叫等着的道理?
    “四姑娘千万别多心。您,您只管看就是。”
    芳菲莞尔一笑,伸手取了书架上的一本《四海记》,饶有兴致的坐在案牍边品读。她看的津津有味,那小丫鬟却百无聊赖。
    四姑娘在。小丫鬟便不敢离开。
    起初,她还能撑站着,可等了一炷香的功夫,小丫鬟便昏昏欲睡,偷瞄着四姑娘不曾留意,便依靠在门柱子上打起了盹儿。
    芳菲才看完两章,一抬头。见那丫鬟睡得沉,遂轻轻放下书,悄步来到多宝阁前。
    这里有一套前朝刻本的四书五经,是闵云泽的心爱之物,从南带到北,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候。一条腿断了,他也没说丢掉。
    不过,芳菲知道,四书五经是假,藏宝却是真。
    这几个书匣子抽开。都有一个小小的夹层,不仔细看绝难发觉。
    闵云泽从几年前就开始养成了这个习惯,他会将一些重要文书藏在其中,与大量书籍混淆在一起,叫人分辨不出书匣的重要性。
    这要比从明月阁里偷盗证据来的容易多。
    果然,芳菲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其中一个书匣的夹层里找到了佟鹤轩的书信。
    日期不偏不倚,正是芳菲落脚在明月阁的第二日。
    她沉了一口气,展信细细去读。
    云泽吾兄:
    自前次不欢而散,吾心难安。朝堂风云变幻,后宫诡谲波涌。万岁不满太后,欲对九皇子下手。吾此番临危受命,祸福不可测。若不能平安度此危难,盼云泽吾兄照应四姑娘。
    鹤轩拜上。
    寥寥数笔,透漏出的消息却叫人震惊。
    芳菲隐隐感觉到佟鹤轩的避而不见里透着蹊跷,也猜到了大哥闵云泽的态度有些问题。只是她没想到,此事与圣懿皇太后有着莫大关系。
    皇上预备叫佟鹤轩去做什么?
    扳倒九皇子?怎么扳倒?
    这根本就是有去无回的买卖。
    不成功,皇帝大可以把佟鹤轩推出去当替罪羊;即便成功,皇帝弑杀亲兄弟,史册上也会留下肮脏的一笔。
    芳菲没有迟疑,将信重新塞进书匣子里,转身出了书房。
    “备马,我要出门。”
    小徐管事今日在家听后差遣,见四姑娘面无表情从少爷屋子里出来,意识到要出大事,赶紧吩咐人去找宝莲,自己则上前请安:“姑娘,后院套马车也要片刻功夫,姑娘容我去给大太太请个安。”
    这个时辰,不早不晚,请什么安呢?
    芳菲知道小徐管事心里有鬼,却不点破,只点头答应了。
    小徐管事匆匆进了内院,一上台阶,就和妻子宝莲撞了个对面。
    他忙将妻子拉到旁边,低声道:“你快去和大太太说,我瞧着,四姑娘的脸色有些不对,叫人备马,怕要出乱子。”
    宝莲轻笑:“你怕什么?大太太说了,四姑娘要去那儿,不准拦着,你只管去预备就是。”
    小徐管事不料会有这样一个结果,诧异半晌:“太太就不管管?”
    “你可真是呆子,难道以往我对你说的话都忘了不成?”
    宝莲没好气的瞪了丈夫:“四姑娘和一般人不同,连大太太拿不准主意的时候,都要她帮忙定夺。这样的一个姑娘,怎敢用你的标准去衡量?听我的,趁早备了马,别叫四姑娘生出埋怨来。”
    小徐管事听妻子这样果断的说,心中颇为无奈,再不甘心的往屋子里瞧瞧,也不见大太太另打发人出来,这才灰心丧气道:
    “好好好。都是我多此一举。不过,这四姑娘还真不是一般人,我瞧着那架势,冷着脸儿的时候。和大老爷如出一辙呢!”
    宝莲连忙啐道:“你又乱说话,小心太太听见!”
    小徐管事有些惧内,宝莲说完,他忙开溜。
    外面车马已经预备妥当,芳菲只叫驾车的车夫径直往佟府去。
    那车夫一年总要去佟家十几次,不是送吃的,就是送穿的。四姑娘一发话,他倒也熟门熟路,不用人指。
    路上行人不断,越往佟家去。街面越是热闹,可百姓穿着越是简朴。
    佟鹤轩虽领着奉读掌事的差,但一年下来,俸禄并不多。大太太原想帮衬些银子,奈何佟鹤轩坚决不肯。凭他的收入,就在离着金安街较远的地方租了一处小院子。
    车把式在大门口停了下来,正要跳下去敲门,却见后面四姑娘已经单手挑了车帘子往外探头。
    “四姑娘,这就是佟大人的府上。”
    简单的门面,石狮子匾额一概没有,简简单单的黑油大门儿。挂着两个圆形扣环,乍一瞧还只当是寻常百姓人家。
    芳菲盯着门口,并不叫车夫去叩门。
    佟鹤轩不在府上,至少此刻不在。来的这一路上,芳菲暗问自己的本心,她见佟鹤轩要质问什么呢?
    佟鹤轩针对九皇子做出的种种行动。都是皇帝授意之下的行为。古人有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若佟鹤轩也拿这样一句话搪塞自己,自己又该何言以对?
    芳菲不愿像怨妇一般抱着佟鹤轩的大腿不放,更不愿成为他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今日冲进去。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英俊也好,小鱼也罢,恐怕在他们的心中,从始至终也不觉得自己和鹤轩是般配的一对。
    芳菲盯着那黑色的大门冷笑。
    也对,除了太太觉得亲事恰当,就连英俊这样的小厮都流露出了对婚事的不满。
    芳菲叫住了车把式:“转头回去。”
    车夫不敢耽搁,连忙驾了马车往东。四姑娘真是个怪人,大老远把人差遣出来,到了门口却又不敢进。
    莫非真像府里人传的那样。。。。。。四姑娘与佟公子的婚事要告吹?
    车夫几次回头觑着马车帘子,心里偷偷猜测,有一种得知真相的兴奋。
    且说芳菲闷头回了金安街,宝莲先得了信,赶紧告诉与大太太。大太太正查验明日进宫的礼服,听了宝莲的话,眉头都没皱一下,只是淡淡道:“果然还是个孩子,沉不住气。”
    宝莲琢磨不透这句话,却也不敢多问,只要叫后院厨房给四姑娘重新预备晚饭。
    到第二日天不亮,闵府就开始动了起来。大太太沐浴更衣,催了芳菲换上新作的衣裳,把人叫到跟前,细细瞅了半天,这才满意道:“太后娘娘喜欢翡翠,你这套首饰虽然有些老旧,但正适合年轻姑娘戴。太后见了必定喜欢。”
    芳菲一身杏色宫装,十分亮丽。鲜绿色的翡翠首饰不但不会显得老气横秋,反而叫人觉这才是大家闺秀该有的气度。
    大太太和太后的年纪相仿,早年间存的首饰里,总有那么一两套具有时代特征。
    芳菲戴的这个正是大太太当年的陪嫁之一,只可惜样式更适合少女们,大太太原想着将来留给芳菲做嫁妆,可巧今日进宫能用上,她便叫宝莲立即找了出来。
    大太太满意的看着扮相完美的小女儿,正要吩咐外面预备出发,宝莲却匆匆走了进来:
    “太太,老爷回来了,说。。。。。。要亲送太太和四姑娘进宫面见太后!”

  ☆、第248章、昔日态度,今日差别

闵朝宗知道今日李氏带着四丫头进宫,天不亮就往这边赶。他一开始没敢告诉大太太,大太太这个人,小肚鸡肠,没有一点气量,那日把香姨娘明着暗着一顿折损,闵朝宗就更加不待见发妻。
    今天陪着她娘俩进宫,闵朝宗并不是看在李氏的面儿上,而是去给四丫头壮胆撑腰,巴望太后能给这丫头一个好去处。
    闵朝宗早打听了清楚。
    这些年王贤妃为什么明明没有恩宠,却还可以在后宫扶摇直上?
    除了生下万岁唯一的儿子,更因为王贤妃时时刻刻以圣母皇太后为尊。
    再瞧那卫皇后,虽然是一国之母,结果呢,连个小小的嫔妃也不如。
    如今四丫头被太后高看一眼,这就是个极好的兆头。所以闵朝宗才特意赶来一趟,专送这娘俩入宫。
    这厢,大太太领着芳菲出了中庭,就见闵朝宗骑在高头大马上,自家的大门竟是一步也不愿往里迈。
    “老爷怎么来了?今日不是有早朝吗?”
    “万岁这两日身子不适,已取消了近几天的朝会。”闵朝宗摆摆手:“家里的车马都是进京时置办的,进宫去见太后娘娘,怎可轻慢?我叫人收拾了一辆新车,也好给你们母女俩助威。”
    他才说完,身后便有一辆招摇异常的翠竹暖香车缓缓驶过来。
    闵朝宗得意的看着妻子和小女儿有些呆愣的表情,笑道:“怎么样?这车在京城也找不出第二驾来,原本是赶着香姨娘生日送她的,但你们不知道,香姨娘心地善良,特意主动要把车借出来给你们母女。”
    大太太冷笑:“老爷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如今家里各处开源节流,连四丫头身边的丫鬟都缩减了一半。为这,我心里总是过意不去。老爷倒是好阔绰,送个姨娘小妾都是如此大手笔。”
    闵朝宗笑容当即凝在脸上。芳菲忙道:“父亲,太太的话在理,这车寻遍京城也找不出第二辆,若叫宫里的贵人们听见可还得了?连娘娘们都不曾享用的华车。咱们更要警醒自身!父亲现在正是炙手可热,多少双眼睛盯着,女儿听说,那些监察御史们十分可恶,前一阵子对父亲多有诽谤,幸而万岁都没有理会。不过。。。。。。俗语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父亲总不能忘记前车之鉴。万一被人将此捏成把柄,父亲就算想在万岁面前求情。恐怕万岁都会怪父亲只顾着自己享受!”
    闵朝宗一听,顿时冷汗频出。
    四丫头说的一点不错。
    华车虽然好,但要把自己未来的前程搭进去,这可是不值得的买卖。
    他当即就叫人另换车马。
    大太太目光中甚多的不屑。芳菲恐这二人再打起来,紧忙拉着大太太钻进家中早预备好的茱萸平安车。
    这个时候还早。街上行人客商不多,都是些买卖早点的小摊贩,见闵家车马徐徐驶过时,也有好奇张望两眼的,也有丝毫不去理会的。
    此次拜见,大太太和芳菲极是顺利。这其中纵然有银子开路,不过。芳菲能感觉出来,太后的态度比照上一次有着天壤之别。
    “母亲,那一回咱们足足等了整个上午呢!”芳菲紧挨着大太太,二人正在偏殿里等候。
    这里距寿康宫不远,是从宫门口到寿康宫的必经之地。也是外命妇们觐见时短暂歇息的地方。上一回,芳菲在这儿吃了足足有三碗茶。偌大的宫殿,却连个果子也没有。她和大太太可算体会到了什么叫冷落。
    然而今时今刻,摆在芳菲面前的不但有凉冰冰的酸梅汤,还有各种果子,花样点心。。。。。。
    摆了满满一桌子。叫人看着就满足。
    大太太看着这些鲜果,以及宫女们殷勤的笑意,心里并没有芳菲这样乐观。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她还是明白的。
    太后对她们娘俩好的有些过头,难道,真叫闵朝宗那老东西算着了?太后要召芳菲进宫?
    她拽了拽女儿的手:“等会儿见着了太后,多留个心眼儿。你大姐姐上一次不得机会和咱们说话,这回恐怕不会甘心。她那个人,不达目的绝不罢手。加上你父亲的挑唆,指不定又要在太后面前说出什么过分的话。丫头,切记切记,人不能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才活的长久。”
    芳菲笑道:“我知道!太太也不用多担心,我倒不觉得太后娘娘会让我进宫。。。。。。”
    “你啊,总是往好的方面想!”
    “太太可不该埋怨我,咱们要总是担惊受怕的活着,日子还怎么过?倒不如每每往好的地方想。”芳菲一指桌案上满满的鲜果:“您瞧,就冲这美味可口的果子,等会儿在寿康宫,咱们也不会受冷落。”
    大太太琢磨琢磨,觉得这话却也有几分道理,遂也将悬着的心轻轻搁在旁边。
    母女二人坐了一炷香的功夫,便立即来人请她们去寿康宫说话。
    传信儿的小太监偏巧就是当日去御膳房领人的那一个。芳菲有些印象,边走边试探问他,那个女厨子结果怎样。
    小太监嘴皮子利落,也爱与人攀谈,芳菲一问,他便忙道:“扭到了脚踝骨,第二天就肿了个满头似的。御膳房的人本来就嫌弃她是外来的和尚,在太后面前抢走了风头,眼见水粉受伤,这些人就起了坏心眼,把水粉丢去了西长街自生自灭。”
    芳菲心中嗤笑:那女魔头会自生自灭?只怕又是她的诡计。
    小太监觑着芳菲和李氏。他早听宫里的姐姐们说,眼前这母女二人不单单是华昭仪的娘家人,而且在太后娘娘跟前也极有分量。
    小太监可怜水粉孤苦伶仃在西长街受苦,便想帮衬帮衬:“太后是因姑娘喜欢那匣子糕,所以才去唤了水粉。老话儿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姑娘能不能帮水粉姐姐求求情,只要太后传她再做一次点心,御膳房那些家伙就不敢太放肆。”
    芳菲当然“愿意”帮忙!
    “好啊,我早想见见这位水粉姑娘,上一次不得见,回家还和我们太太说可惜了。既然是公公相托。。。。。。稍后我在太后面前得了机会,一定不会忘。”
    小太监见这个闵姑娘如此豪爽通情达理,十分欢喜,脚下步子越发轻盈。没多时就到了这寿康宫,温嬷嬷早等在殿门外,见了大太太和芳菲,竟快步上前,预备亲自相迎。
    温嬷嬷此举吓愣了不少人。要知道温嬷嬷可是太后身边的心腹,能叫她亲自相迎的,除了圣懿皇太后之外,那就是万岁爷了,即便是卫皇后,也从不敢随意使唤温嬷嬷。
    这户闵家母女俩究竟有什么本事?
    能叫太后如此看重?

  ☆、第249章、斗叶子牌,扮猪吃虎

太后当然要重视闵氏母女,她先前还有几分漫不经心的心思在其中,可在见了闵芳菲后,太后发现,有这样一个义女也绝不是什么坏事。
    聪明、漂亮,更重要的是,收了这女孩儿在自己名下,才好杜绝皇帝不该有的心思。
    太后甚至一度和温嬷嬷商量,既然是做戏,不如做全,把名分也定下来,索性给个郡主的名号,也叫外面人看看,皇上待身边重臣是如何的恩宠。
    正因为如此,温嬷嬷才会亲自出来迎接,就是要叫所有人看见,太后的意思。
    芳菲与李氏被迎进大殿。今日殿中并没有一个人外人,只太后并几个大宫女在斗叶子牌。
    看得出来,太后并不擅长此道,但是兴致颇高。
    她一见芳菲和李氏,连忙招手,还问会不会,预备叫她们母女替换下身边的宫女。
    大太太这个年纪自然不用说,不但会,而且还是打叶子牌的好手。不过大太太看的分明,太后可没有问她的意思,重点还在芳菲身上。
    因此,大太太只连连推辞,说自己很少玩,怕扫了太后的兴致。
    果然,太后没有强求,只是期待似的看向芳菲。
    温嬷嬷忙拉了芳菲来到太后跟前:“娘娘您瞧,四姑娘这一双小手,看着便知道是有福气的。若要是替您抓牌,还不是想哪张便来哪张?”
    太后听了果然兴致高涨,一定叫芳菲站在自己身旁,替她摸牌。
    大太太却有些慌了。
    她原以为,太后能叫芳菲顶替了哪个宫女,赢钱不会,输钱总还行吧?
    可如今温嬷嬷一句话,就几乎是把芳菲送到了烤肉架子上炙烧。
    替太后摸牌。。。。。。万一输的太难看,那太后娘娘先前对芳菲的一点点好看,怕也要丧失殆尽。
    但这个时候。大太太不敢再多有言辞了,只能暗暗盼着芳菲能有几分好运气,千万别惹恼了太后。
    说来也奇,自芳菲站在太后身边。太后的牌运像就扶摇直上,比鲲鹏展翅还厉害。几乎是要什么来什么,把太后乐的是眉开眼笑,连连夸芳菲是个有福气的丫头。
    那些大宫女原就是陪着太后玩耍的能人,私下里为配合太后打发闲散时光,也是苦练技艺,偶尔哪宫娘娘来串门,她们也能凑上手,叫太后开心。
    这三个宫女刚开始还抱着戏谑的心情,预备着叫闵芳菲输些小钱儿。可没想到,这倒贴银子的却是她们。
    眼见太后那边银角子堆成了小山,她三人也有些额头冒汗。
    再看芳菲的眼神都带着不善。
    这哪里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
    分明就是老赌徒,闷声不响的就把她仨给骗了,还装作一脸无辜。
    三人开始收起漫不经心。彼此一个眼神就知道该怎么做。
    照理说,这三家打一家必是胜券在握,可谁知道,她们三人越是抱团儿,输的越是厉害。不但将太后给的本钱输了个精光,连自己的月钱也搭了进去。
    太后早看出的猫腻,只是不开口说。她笑着将银子丢进钱匣子里。与芳菲道:“好孩子,幸而是有了你。这平日都是哀家输钱,几时见过钱匣子装满过?今儿是它有福气!”
    温嬷嬷等人见太后高兴,忙跟着附和,把太后说的越发眉开眼笑,看芳菲的眼神不但和善。而且亲热。
    大太太目色有几分狐疑,在富春的时候,老太太的确喜好斗牌,不过像芳菲那样小的年纪,却很少上场。老太太总怕叫外人看见,亦或是家里的奴婢小厮们传出去,对四位姑娘的名声不好。
    大太太深觉老太太的担心有理,所以也不肯叫芳菲常玩。谁料,今日四丫头实在是叫她大开眼界。
    钱匣子很快就合不上盖子了,太后虽然喜欢斗牌,却不喜欢水满则溢这种心态,索性将钱都交给温嬷嬷:“散给她们吧。”
    这一匣银角子,少说也有百十两,足够一个庄户人家好吃好喝三四年还有富余。但在太后眼里,也不过就是随手打赏宫人的小玩意儿。
    芳菲正在心里暗暗感慨太后的豪奢生活,对方却叫了她和李氏进隔壁东配殿。
    芳菲和大太太一进门便瞧了出来,这个偏殿虽说是狭小了些,不过摆设更加温馨,更加舒适,大概才是圣母皇太后平日真正休憩之所。
    就见温嬷嬷搀着太后落坐在正东首位上,单说这一处就与前面正殿不同。正殿首位设的是两座,一东一西,芳菲和大太太两次进寿康宫,看见的都是太后娘娘占西座位。
    这西宫并非正宫,圣母皇太后虽说是皇帝生母,也在先帝死后尊崇为了太后,可到底在身份上还是差了一截,所以出事各个方面,都要矮着圣懿皇太后一头。就连在自己的寿康宫中,圣母皇太后也要把东首位留出来,以便表示对圣懿皇太后的尊重。
    唯有这配殿里的一切,才能叫圣母皇太后没有压力,感到自在。
    归根结底,任何一个女人,都不愿意头顶永远有另一个女人压着。
    温顺如水的圣母皇太后亦是如此。
    “好孩子,过来哀家这里。”
    太后话一出,早有小宫女端来绣墩。芳菲谦让两次,这才贴着绣墩的边儿轻轻坐了。
    太后十分满意,转而与大太太道:“这孩子老实又聪明,真叫人喜欢。闵夫人,你才是最有福气的人!”
    温嬷嬷在一旁听了,差点没笑出声。
    刚刚进配殿的时候,她还听见三个大宫女在那儿嘀咕呢,说这闵家四小姐手太黑,把她们三个输的心里直淌血。
    太后这会儿却偏说闵四姑娘老实。。。。。。
    要叫外面三个大宫女听见,非一口血吐出来不可。
    大太太瞧了瞧温嬷嬷闷笑的样子,脸上略有几分不自在:“臣妇不敢当太后这般夸奖。要说天底下最有福气的,非太后娘娘莫属,万岁孝顺是举国皆知的事儿。臣妇听说,皇上预备为太后重建洛阳行宫,孝心拳拳,国之大幸也!”
    前朝梁帝喜欢洛阳气候,耗费巨资在洛阳修建了行宫,一年之中,倒有大半时间住在那里。据说在前朝时,洛阳行宫内也有酒池肉林,至于歌舞美女,那更是多不胜数。
    正因为前朝梁帝的荒/淫/无度,加上行宫耗费国库,民不聊生,所以国家才迅速灭亡。
    太祖建国之后,洛阳行宫虽然没有被全部摧毁,但也受损严重,想要重现前朝梁帝时期的辉煌,不掏血本是不成的。
    可是,当时太祖还没立稳脚跟,心中也不喜前朝的奢靡,便将行宫弃而不用。高宗皇帝孝感尤深,太祖没做的事儿,他也绝不肯做。
    后来慢慢的,那行宫就更加荒芜,到如今,竟是没有一位皇帝修缮过。
    直到今上开口与朝中讨论。皇帝的心意也十分简单,国库富裕,就该挪出一部分叫太后享享清福。
    而这一举动,也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对和支持。
    大太太才以提及这件事,太后就情不自禁的长叹一口气。

  ☆、第250章、芳菲出计,太后震怒

太后不想建行宫吗?
    当然想!
    可这话没法说出口!告诉皇帝,只会逼迫儿子,更容易惹来圣懿皇太后的谗言。如今这个后宫,圣懿皇太后和她娘家外甥女还是手握重权的。前朝又有卫家和白家扶持,一旦朝臣认定皇上要修建行宫的主意是太后所出,那寿康宫就成了众矢之的,绝不是圣母皇太后期望看见的。
    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太后如今正陷入了两难境地。
    “哀家听说,闵夫人以前有什么大主意拿不稳,总要问问这孩子的意思。看来,闵夫人竟十分信赖四姑娘啊!”太后笑望着大太太:“这就是哀家说的,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