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师系统-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小晋王毕竟不是淳任余……
不比淳任余的自信与老练,越是年纪小没经验,反而越可能跳脱出来。
士兵一边在空城中行进,富颉一边也在拼命思考。
芮城的特点是什么——是防御薄弱,不易守城,但四通八达,易于流窜。
而他们这支楚军的特点又是什么——是手无船只,不能渡河,进攻方向单一;但他们兵强马壮,人数占优,又已经突破进来了……
不对,富颉好像把握到了什么,有些他差点忽略的东西……
芮城河面低洼,陆上位置稍高,他此时已经能看到江面,已经有些楚军来到岸口,和岸口上一小部分晋国将士拼杀在一起。江面上满是船只,船只上的灯火几乎都能把整个河谷照亮,外头都是些民船,富颉眯眼,似乎能看到有些大船被民船围在其中。
民船上似乎装满了芮城百姓的全身家当,他们晋军竟然打算拿民船来护卫自家战船?
他还心里没来得及细想,忽然听见江面上传来了一阵阵的击鼓声!
是晋国的战鼓!
与此同时,几乎是所有的民船,解开了连在岸上或与其他民船相连的绳索,小船力轻,河水湍急,只要一放开绳索,几乎所有的小船在顷刻间向下游逐流,如同秋风吹走了满地黄叶,留下了那些吹不动的东西——
大的战船在小船流走的同时,显露了身形。
他们不是用民船做防御,而是让民船点燃灯火,掩盖江面正中战船的身姿。
当真正的战役拉开序幕的时候,也是这些民船要退下的时候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富颉眼尖的发现,曾经应该横跨各个江面的船桥荡然无存,甚至连高塔上链接两岸的飞索都被斩断——
富颉忽然才意识到……跟他们往日攻守的思路完全不一致,晋人把芮城轻而易举搬空,他们玩了个大的。
按这样的玩法,楚军就算有十万人来,在这个芮城怕是也会陷入被动。
因为他们攻打芮城只有南岸一条路,而离开芮城也只有南岸一条路。只是楚军一向一往无前,从来没考虑过还要远路返回。
但如今一想,若是这空城就是个局,他们根本无船可抢,无桥可过,那这座看似四通八达的城市,就是瓮!
既然芮城不好守,那就索性玩个大的,把芮城搬空,让百姓都到民船上去,然后调转个位置,让楚国变成要守城的人!
让晋国将士再来攻城!
富颉这才明白。
怕是晋军早早等在城外,只等他们进来,再跟在他们屁股后头进攻芮城,那时候就要楚军拼死反抗抵挡了!到时候芮城难守的弊端,就要成了楚军的软肋了!
果不其然,如他此刻所想,富颉转头就听到有人来报:“晋人攻进来了!他们从各个城门打进来了!”
富颉瞪眼,咬牙道:“别急!晋军一向人数不多,我们又有骑兵战车,能攻出去的!击鼓传令,撤退保全!此役无胜算!”
晋国已然窥破了芮城这座城市的性质,他们就是流散的蜂群,是潜游的江鱼,要是没有能像他们这样灵活的打法,要是没有大量的楼船与四周完备的战线,他们永远不可能打下芮城!
这座城市之所以破破烂烂,疏于防守,却数百年来没听说过被其他国家占据,就是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一座城!它只是楼船与士兵暂住的营地,是他们偶尔靠岸的驿馆——
真正的芮城在江上,在船里,在芮城百姓随处航行以船为家的生活里!
撤退的战鼓已经响彻,富颉对楚军有信心,此刻还没有什么伤亡,撤退也不会乱了军心,只是许多队伍深入城中,可能撤退时搞不清楚方向,会浪费些时间。
但那也要撤!是他们对芮城了解不够多,是芮城这座城池的存在也突破了他们的常识,但只要意识到不利,果断撤走,就也算是一种胜利!
然而就在撤退的鼓声响起的时候,江面上响起了比他们更震耳欲聋的鼓声!
不是来自于江中的那些战船,而是来自上游——
富颉与数千卫兵朝上游望去。
上游三条河道,将滚滚江水灌入黄河,在隐隐的水雾之中,有灯火乍现,鼓声如雷,斗舰的桅杆与船帆撕开了雾气,各个方向,不尽数的艨艟舳舻相伴,浩浩荡荡如从天上来!
富颉只感觉两颊发麻,似乎这些大小战船的鼓声荡开了江面的湿风,吹得他须发飘动。
这是什么阵仗?晋国倾大半国力来了罢!
竟还有秦字的船帆与战旗,秦晋合盟,以如此阵仗下临芮城,就是为了防他们?!
那他们背后还能逃得出去么,到底有多少部队从秦境或渡船来到他们身后,准备一网打尽!
秦晋这般军力,对付他们两万人,是不是太过了些!
不对……
不对!事情不是这样的!
引楚军入瓮,歼灭他们,守住芮城,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他们如此船队顺江水而下,只有一个目的——上阳!
富颉猛然意识到,他们的计划或许早被晋军看破,甚至要利用此事!富颉猛地高声道:“命令各队,烧毁战旗——烧毁战旗!”
周围的卫兵一片茫然,哪里理解他的意思。
然而这条消息又如何能用战鼓传递出去,如今背腹受敌,一片混乱,传令兵哪里还能递出这条新消息!
富颉紧握缰绳,眼见着如今双方还未动手,自己已然毫无胜算,紧握缰绳,心头崩溃,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亡我两万楚军不可怕……怕的是上阳,要保不住了啊!”
两万楚军入城,向北要渡河去不得,原路返回则有秦晋合君围堵退不回,向西向东只有水路,对他们来说也是死路。
富颉的身影早在秦晋攻城的混乱战局下寻不得,有不少楚军冲上岸口,有的妄图游水或逃窜或抢船,然而黄河可不是他们在楚境那些温柔宽阔的河水,他们这样身穿甲衣跳进去夹杂着漩涡暗流的河水,还没游上几下就被江水吞没。
秦晋的船只都是在船底压了重物才可吃水航行,秦晋位于黄河上游数百年,楼船士兵与这条凶河也对抗了数百年,他们的经验哪里是楚军能比的了的。
又加之船上不断有人放箭,岸口无遮无挡,在岸口的楚国士兵一个个都成了靶子,岸口沙地扎满了从天而降的箭矢!
而城中也不轻松,对于楚军来说芮城有如迷宫,但秦晋合军反攻他们之时,却不是这样了。
他们令不熟悉地形的秦军结队从城门大路进攻,守住城门,晋军则用的是芮城本来的守军,一个个分散开来,爬在高塔上穿梭于屋瓦尖,不知道哪里就会冒出身影,每一处院落里仿佛都藏着他们提前备好的箭矢刀剑。
他们杀敌不多,却把楚军在前后夹击的境况下骚扰到恐惧崩溃,再加上楚军鼓声已停,富颉和卫兵不知被卷到何处,陌生城池的深夜巷战与远处岸口如水面楼阁的战船,让人找不出一点生还的可能。
所有楚军心里已经明白,局势完全变了!
能不能活下去还是个问题!
江面的斗舰上,南河紧了紧衣领站在甲板上。斗舰算是秦晋能拿的出手的最大的船只了,虽然规模远不能与后世相比,但对于这个生产力下能有这种大船已然让人吃惊。
水雾拍在脸上,船下齐整的摇棹将水面卷的如海浪,她扶着船舷,勉强站稳。
秦其从船篷处稳稳当当走来,和她一同看向芮城南岸。
秦其指了指:“咱们没把太多的兵力放在从南部围堵攻城上,所以那个方向稍有薄弱,或许会有楚军逃走。”
南河将身上的披衣裹紧了些,湿风骤急,吹动宽袖与衣摆,她整个人像是要随风而去,声音也被风吹散了几分:“真要是围堵不住就罢了,他们想要递消息,也不会比我们顺水而下的速度更快。”
秦其:“你确定不是赶尽杀绝,而是俘虏他们?”
南河:“嗯。这些人归我,上阳收拢了那么多晋人去,我也总要白拿些人回来。大不了打法他们去做徭役或去北边种地。”
秦其:“我以为你会惦记着一些仇恨。”
南河笑了笑:“什么仇恨都不如眼前得利重要。现在人命可是很值钱的。我以为他们会晚些再投降,怕是我们这一局设的气势恢宏了些,他们倒是先低头了。不过各国投降被俘都是常事,我也没凶恶到要坑杀俘虏,降了也是好事。”
好歹给她日后谈判多点砝码。
秦其顿了顿,半晌才道:“此计,确实漂亮。连我家小女,听你说完都变了眼神。她倒是不会再总说你是个垂髻小儿了。”
垂髻小儿?!那她连垂髻小儿的屁股都摸嘛!
秦其在这儿还想撺掇着联姻,南河连忙道:“我只是大概说了想法,到底如何行事,如何调兵,还是您来给我补充的。”
秦其笑叹:“但你说‘芮城压根不是城’‘既然难守就让楚国来守城’这话,还是精辟极了。虽无带兵的经验,但已经摸清了打仗的核心。多少人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不就是为了靠经验参透这个。”
南河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两军之交千变万化,我不过是空口而谈,若不有您躬历其险为我提点,又怎能如此顺利。”
然而秦其眼睛一亮,似乎越看南河越满意,忍不住拍了拍他肩膀道:“我那小女打仗的经验才是躬历其险啊!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兄弟手足或至亲好友,只要双方都是男子,就永远代表着两个势力,迟早会有嫌隙。但男女之前便不同,他们彼此再强,若有婚姻,那就是一个人,就是分不开的一个势力,两者强大便是互赢!”
南河微微一愣,这话倒提醒了她一些事……
秦其刚要再开口,就听到楼船士兵来报:“大君,说是楚军已经俘虏,楚军的将领也已经被抓住了,他倒是受了伤还被马踩断了腿,下头正找人给他治呢。南岸秦晋两军正在命令他们卸甲交兵,也已经找到了不少战旗军旗,咱们要不要开始换上素帆!”
南河:“好,换帆挂旗。”
击鼓兵听令也走到传统,击鼓传令,各船听到后也同样击鼓,将命令传开。
南河站在船头,朝身后无数艘大小船只望去,连绵到远处的船只灯火下,代表秦晋的船帆和战旗被降下,没有图案的素帆抖起帆布,一个个被绳索高高挂起。有不少小船将收缴上来的楚国战旗递交给各个船只,南河所在的大船也已经挂上了楚国黑底红凤图案与楚字的战旗。
南河看着熟悉的战旗在自己眼前飘荡,竟然有几分恍惚。
秦其靠近过来,抖了抖沾了血的战旗,道:“没想到啊,自己会在‘楚国’的战船上。船队我来指挥,乐莜和秦璧应该也已经到了地方,这一场仗不算热身,下头才要开始真正的‘攻城’了啊。”
南河迎风笑了笑,双颊被四周楼船的灯火照亮,道:“楚国成功打下芮城,夺下大批战船,正要携船队顺水驶回上阳,与大军汇合。还请您下令,让船队出发。”
作者有话要说: 秦其:“男女之间若有联姻,那就是一个势力,那就是互赢啊!”
南河头疼:“可我们是女女啊!怎么联!”
辛翳蹦跶:“先生看我!先生看我!晋楚联姻考虑一下,互利互赢考虑一下啊!要是嫁过来,还分什么上阳芮城,那都是咱俩的天下啊!”
**
其实南河联想到的不是晋楚联姻的事情啦……
第91章 溱洧
辛翳从长廊那头走来,远远就能看见屋里静悄悄的; 灯也未点; 他低头问身边行礼的宫人:“她没醒?”
宫人还记得上次寐夫人醒来晚了一个多时辰; 大君那头让人来问了多少次。今日这都已经后半夜了; 寐夫人连一点要醒来的迹象都没有,大君能憋到这时候才来见,也是不容易了。
景斯跟在辛翳身后:“大君不是要明日早上再出发么?不着急这一会儿。”
辛翳:“不了,收到消息说魏国派兵也不少,不是觉得钟仑顶不住,只是怕商牟走了在遭遇什么变数,就会让军心不稳。早走就能早到。”
他说着把手放在门框上; 犹豫了一下; 道:“掌灯。不必进屋点灯; 给我就是。”
说着他端起铜灯,问景斯:“她醒来了之后就让她也坐车出发,若是她明日还不醒,记得修书给我。让重皎也来多瞧瞧她; 万一有了点什么不对劲; 记得一定与我说。”
景斯自从知道了这位是荀君之后,态度自然也转变,反倒觉得荀君辛劳数年,病故后还以这种方式回来,就该让她好好享一下清福,把之前早亏欠的都趁着鬼神给的这个机会还回来。
辛翳端着铜灯走进屋里去; 橘红色的灯光照亮一大片地板,南河背对着他熟睡着。
辛翳甚至不敢太确定那是不是熟睡,因为他有一种明显的感觉,是“不在”。这个空间里并没有南河真的存在,只是现在有个壳在等着她回来。
他本来想凑上去仔细瞧瞧她,但他忽然感觉到的这种“不在”的疏离感,忽然让他心底有点恐慌。
她到底在哪个地方?哪个世界?
又在那边忙些什么?
她在另外的时间,也会想着这里的事情么?
辛翳忍不住在心里小小叹了口气,将袖中的牍板和一块玉珏放在了床榻边的桌案上,转身离开了房间。
这一头的寐夫人安睡在华美宁静的宫室里,像块躺在锦缎软垫上的宝玉,然而在千里之外的黄河岸上,她却目视河道的前方,听着耳边整齐划一的摇桨声,任凭河面上掠来的风吹散她还没有长到可以束起来的头发。
大小船只环绕,远处上阳的城墙上的火把灯光依稀可见。
南河转身对秦其道:“其叔,我已经依稀能听见战鼓了,命人改变摇桨的节奏罢,通知各船上的将士做准备,我们离得不远了。”
一直到深夜,城墙上依然有士兵工匠在忙活,因为楚国在与魏国会战时陷入不利,魏军派兵来上阳一代的数量还不确定,他们随时可能准备好,大举攻城。北部城墙上还有一些地方没有修建好,南部因为临江有些天然的隔断,自然也要先紧着北边修建,临江的城墙也落后了不少进度,大概有四分之一城墙还没成型。
虽然不少人都盼着魏国不要在这几天就来,但钟仑心里都做好了最差的打算。
就算魏军来了,他们也能守住一段时间。楚国修建城墙防御可是一把好手,如今就算是半成品也不是想打就能打下来的,而且粮食军备都还齐全,他们能撑很长一段时间。
就算临江的城墙有不少残缺还没修建,但魏军从下游攻上来也不是容易的事儿,而且只要让他们靠不了岸,他们也别想打进来。
他觉得守住是没有问题,只要富颉能把船拿下来,他们就能顺水而下,突袭魏国的后方和其他城池,以均衡这边的战局。
然而攻城的大军来的还是比他想象中快,就在他夜不能寐的时候,就听到了城墙上传来的击鼓声!
城内各处顿时连接响起了鼓声,钟仑一下从榻上起身,披甲冲出门去,迎面撞上来前来通报的令兵。他几乎是揪住人家衣领子,高声道:“是魏军来攻城了?!来了多少人!”
令兵拼命摇头:“不知道!深夜攻城,他们都没有点灯立旗,我们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
钟仑咬牙冷笑:“我看是没多少人,五百主就一面大旗,他们是怕我们在城墙上点出他们人数来!让各城墙上卫兵就位,随时准备将箭矢滚石推上城墙去!不用怕,我们等得就是这一天!他们是不是从北边来的,老夫也去!”
钟仑一边快步走着,一边穿好皮甲,问身边副官道:“富颉那儿还没消息么!芮城可打不了持久战,只有快攻,若是拿下了,到天亮之前他应该来了!要是天亮之前还没回来,怕就是失利了。倒不觉得拿不下来,就怕晋人驾船往秦国跑了,把带不走的船只又给一把火烧了!”
副官道:“臣让人随时注意岸口的情景,但富颉虽然是老将,可脑子转得快,人还机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钟仑一把白胡子,人都快跑起来了:“走,我倒要看看他们魏军攻的有多猛!”
嘴上这么说,但到了上阳北侧城墙,钟仑也被眼前的景象震了震。
城墙上虽然也在一波波往下放箭,但城墙下,也不断有如雨的箭矢像蝗虫似的落下,副官眼疾手快的拿起一面木盾,架在头顶。只听得木盾上如雨打芭蕉一般噼里啪啦扎下数根箭矢,副官持盾的手差点都要被震得握不稳!
而且城墙外魏军的攻势,也如不要命般,不断地有登云梯被砍断,或上头的将士身负数箭跌下去,但却也有更多的梯子搭上了城头!
钟仑只看着城墙上递箭,推石忙成一片,攻城其实不过是重复的持久战,只看谁的意志力更强。但魏军这会儿攻城的凶猛和不要命,确实也让钟仑吃了一惊。
各国的军制决定了攻城的永远没有守城的积极拼命,再加上各国绝大多数士兵都是半农半兵,不会常年在军营操练,虽有军功制度做嘉奖,但打输了就算被俘虏也能留条命,绝比不得那些守城那些打输了就屠城灭族的人来的恐慌。
魏军派兵来攻打这个跟他们只有一角接壤的上阳,会这么玩命?
还是说魏国发了疯,忽然说什么只要打下来上阳,不管死了活了的将士,全族加爵,才把他们将士刺激成这样?
钟仑顶着木盾,身边亦有卫兵防护,一边在北侧城墙上指挥。
连他自己都被天上下的箭雨给惊得够呛:“这是带了多少箭矢过来!这是过了今天没明天了么!他们是打算就攻打这一波么!这股难缠劲,不知道还以为遇上晋国了呢!”
他说着,头顶的木盾也扎的跟刺猬似的,沉甸甸的压根抬不起来,他们正靠近城墙上的一处小箭楼,钟仑大喝一声扔开了木盾,和卫兵一起躲进了箭楼!
楚国士兵倒也是训练有素,在城墙上有人死了就有人立刻顶上,双方攻势一时白热化起来,谁也占不了上风。钟仑却一时间被自己扔在地上的木盾吸引去了目光。
原因就是,那些箭矢的箭头和箭尾样子各异,参差不齐,青铜与铁质的都有,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却崭新,年头相差的远,甚至看起来各国的形制都有——
而箭羽更明显是各人手工制成的,看起来像是军中只规定了箭杆的长度粗细,但箭羽都是各个弓兵上战场之前自己做的。那箭头就应该是弓兵在战场上回收下来,因为没有足够的生产条件,所以有什么就用什么,甚至里头还有敌国的箭头!
魏国算是列国中较为富强的,再加上他们与齐国毗邻,境内也有大量石涅矿,从来不缺乏铜铁原料和锻造工匠,不至于在军备上这样节俭罢。
而且齐国早些年便开始“专职分工”,大到盐铁军服,小到箭矢、箭杆都是由专人来按统一标准制作,那些人甚至不像军户,他们都不必种地,只要生产要求的物品,便可以领粮。因此齐国的军备之统一和完备,远在列国之上。
甚至连荀君就从多年开始建议楚国也效仿齐国,在军备的生产上尽量统一。
那么紧邻齐国的魏国,在各种方面都有学习齐国,怎么又会在这一点上忽视呢?
不过楚魏许多年都没有过战役,就连钟仑这等年纪的老将,也没有和魏国交手过,他也猜测不出。
然而又不少箭矢被城墙上的士兵击开,竟有的射入箭塔之内,一枚箭矢就几乎从他们头顶略去,钉在了土墙上。钟仑转头看向那枚箭矢,忽然愣住了:“那是……把它拿下来!”
副官连忙拿下箭矢,箭头还未变型,只是到他手里,他也傻了眼:“大将,大将这是……这是楚国的箭头啊!”
手里那箭矢,箭杆看得出来是前些日子刚削的新木,但前头却镶着楚国的青铜带弯钩的箭头!这种箭头只有楚国独此一家,就因为楚国炼青铜的手艺出神入化了才做得出!
然而这枚箭矢还没旧!
钟仑猛地抬头惊道:“外面的——难道不是魏军而是晋军!否则谁会有这么新的楚国的箭头!明显是之前晋楚之争时他们回收的!而且用杂乱箭头的箭矢,这也明显是晋人才会干得出来的事儿!就他们越穷越猛,恨不得没饭吃,肚子里吞着石块也上战场!”
副官也傻眼了:“晋军来干什么!我们不打他们就是了,他们还来攻打我们!而且他们能有多少箭矢,照这样打,怕是根本只能攻城一波,他们,到底来凑什么热闹!想趁机偷袭,也看咬不咬得动才行!”
然而就在他们捧着这枚箭矢之前半柱香的时间,因攻城局势紧张,而且不止北方受袭,东侧西侧也有不少士兵尝试突破登城,上阳毕竟不是常年在楚国手里的城池,里头晋楚秦人混杂,到了打仗的时候也容易慌。城内虽然没出现纰漏,但每个人都腿肚子发软急出一脑门的汗来。
南侧城墙的将士怕是最闲的,然而钟仑却不许任何城墙上的将士擅自离岗。
他们听着背后攻城的声音,心中着急,却只能站在原地不动,因为他们还有个任务,就是等待一支船队得胜归来。
如今白热化的攻势让每个将士内心都焦灼着,就算你他们认为上阳绝不会那么容易被攻下,但战鼓敲在耳边,箭矢兜头而下,也令他们心慌。
他们狠狠的瞪着上游的水雾,几乎要出现一些幻觉。
然而身边有哨兵先兴奋的喊出声,提醒他们水雾那头依稀的点点灯火和影子,并不是他们的幻觉!
船头的木柱率先划破水雾冲出来,楚国的军旗一抖,红凤的图案与楚字依稀可见,随风飘扬。
有些势力不太好的士兵趴在城墙边上张望:“真的是富颉他们么?!到底有多少船!”
旁边将士笑道:“就算没瞧见军旗,看他们划船那不熟练的样子,也猜得到肯定不会是别人。”
毕竟去攻打芮城的楚军可都是步卒、骑兵出身,又不是楼船水兵,要是能划得整齐划一才有鬼了。而且似乎船上的将士也听到了他们的鼓声和欢呼,站在船上似乎也很激动的向他们挥手。
一面面楚国军旗从水雾中露出,一艘艘大小战船的身姿也显露,远远甚至能听到船上将士高兴的呼声,此刻谁还会再有怀疑,岸口上准备帮他们停靠的将士早已激动地跑动起来,甚至连南城墙上都有不少将士跑下去帮忙。
上阳毕竟也是旧日停靠船舶的重城,留下来的岸口可不少,十几艘斗舰上灯火忽明忽暗,却也稳稳的停靠在岸边,岸口的楚军将这些大小船只上抛下来的数条绳索紧紧系在岸口的桩子上。
南墙守城的将领连忙道:“传令兵,前去通知大将!我们可以将骑兵步卒送上船,然后驾船停靠在上阳城外,让士兵下船列阵,突袭那帮魏军的后方,让他们背腹受敌!”
传令兵连忙称喏,神情兴奋的扛着盾牌,朝北侧城墙奔去。
如同所有的救世者都要缓缓登场似的,斗舰上过了好一会儿,才打开船舱口,两条结实的木板分别从船舱和甲板上探下来,嘎吱作响,沉重的落在岸口的沙地上,击起一片泥沙水花。
南城上的将领还笑道:“看出来他们是没上过船,这么笨手笨脚!”
但却也有南城上的士兵歪了歪头,有些疑惑的看向一些艨艟小船上站着的士兵,道:“我怎么看着……不太像咱们的人呢呢?”
他这么一说,也有几个人凑过去,灯火不太明亮,谁也看不真切,甚至有人笑道:“你吓疯了吧!这也能区分的出来?”
确实是不太好区分,列国中统一军服的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因为每次战役动员的人数多,死亡率又高,军服的消耗量也太大,大多数国家都是要求入伍士兵自备衣物,甚至像秦国,皮甲辔头兵器干粮都自己买了带到军队去。
楚国也像很多国家一样,只有皮甲武器是军队统一发放,皮甲下五颜六色穿什么的都有。
但皮甲的工艺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各国也没钱给自家那么多士兵的皮甲上色,所以各国士兵战成一排,一打眼都瞧不出什么区别。打仗的时候一靠各国不同颜色纹样的军旗,二就是各国将士的发型和皮甲镶嵌的布边颜色不一致。
有些士兵在战场上杀到昏天暗地发了疯,敌我不分也并不是罕见的事情。
那个眼尖的南城楚军士兵指了指小船上的人,道:“可是你们瞧,他们是梳正髻,咱们楚军都是要梳斜髻的么?”
他这么一说,倒还真是。好几个士兵却想不明白:“你看错了吧!正髻斜髻本来区分也没那么大,你敢确定么就这样乱说——”
很快的,他们就敢确定了,因为那在南岸的数条战船上,陡然响起了击鼓声!船上传来了此起彼伏的他们听不太懂的短促命令。但只消片刻,他们就理解了命令的含义,因为令人头皮发麻的拉弓声一片片在船只甲板上响起,一排排箭矢像是陡然出现在空中,密密麻麻甚至遮蔽了月色,几乎所有在岸口上的楚军抬起头来,他们几乎有一种错觉,那无数箭矢仿佛停在了空中。
但这错觉下一秒便被打破,那箭矢只是仰视着看起来像是停在远处,实际却以极快的速度从天而降,朝他们头顶贯来!
击鼓声停,弓箭齐刷刷落地,然而下一秒等待他们的不是安静,而是甲板上船舱内,无数手持矛戈的晋国士兵,怒喝一声,冲出战船,朝他们奔来!
第92章 鸡既鸣矣
狐逑急的跳脚:“已经没有火油了!都让北边城墙上拿去用了!你们东西两侧又没有那么多人在打,能不能就把火油让给人家北边!箭矢倒是还有; 但你们不能拔了人家的箭矢再用么!又不是过了今天就不打仗了!”
他掌管的一大片军备的油篷库房; 挤满了各个城墙下来运输军备的士兵。
这会儿连计数笔录都来不及了; 所有人都恨不得把箭矢火油一并搬空; 在各个城墙上往下倒,来谋得几分喘息的机会。
狐逑正忙的团团转的时候,忽然看到钟仑的副官前来,他挤过人群,急的脸色发青,却又憋得腮帮子紧紧缩着,想说什么却不能喊出来。他好不容易挤过来; 一把抓住狐逑的手臂:“之前楚国从南部调过来的那上百条多艘小船; 不是说没停在岸口; 放在靠西侧的河滩上了么?”
狐逑惊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忽然问了这个:“对,因为那些船只为了方便运输,在底下安了木架和轮子; 还需要拆卸才能下水。因为修城任务紧急; 那些小船只拆卸了一半,想等着等一并卸下之后再下水,就目前锁在了靠江的库房。而且加在一起也就一百多条小船,除却棹工领船就要近八人,一艘船上还能再载的将士不过八人十人,顶多能运个千人左右; 这个人数如果想出城偷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