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慕南枝-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镇元却比房夫人有见认,他认真地听过之后沉吟道:“陕西是个不错的地方,东边靠着山西,西边靠着甘肃,北边是九边,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休整,也可以出兵,姑爷选得这个地方不错!”
姜宪一愣。
正确的说,这个地方是她选的。
可她选这个地方的时候并没有考虑那么多。
只是觉得既然前世李谦选了这个地方做为他的发迹之地肯定是有原因的,今生她照着他前世的路给他方便,他应该也能和前世一样成功,甚至是更快的成功才是。
原来,前世李谦选陕西,也是有原因的。
可见她这个摄政的太后当的是多么的失败!
姜宪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只有再次把李谦摘出来:“这地方是我选的。之前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他家里除了庶兄弟还有异母的兄弟、堂兄弟,他总这样呆在公公的羽翼下有些不好,陕西那边离山西比较近,西安就是边陲重镇,物产没有京城丰富,可来往的商家却多,想必生活不会那么困苦。再则,大家都盯着京城,京城这边站满了人,我们就算是挤进来,前面不知道排着多少人。与其想办法进了京再熬资历,不如选个好一点的城镇,镇守一方,更自由自在。”说到这里,她语气微顿,道,“若是京城这边有什么事,我们在陕西站住了脚根,还可以帮衬一把。都呆在京里,容易被人一锅端了。”
“你想得很周到!”姜镇元连连点头,严肃的眼眸带上了几分笑意,道:“你拿定主意了吗?拿定了主意,我就帮你去跑吏部和兵部。”
姜宪笑道:“主意我早拿定了。不过不用伯父出面。”
姜镇元愕然地挑了挑眉。
姜宪笑道:“这件事我准备让曹太后帮忙。”
姜镇元想了想,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他道:“你是怕皇上不答应吗?”
姜宪颔首,道:“我不是怕皇上不答应,皇上他肯定不会答应。我在他选后之前突然嫁给了李谦,等于是打了他的脸,他没有立刻找我算帐,也是因为有曹太后在,方氏和赵玺还在曹太后的手里,他又师出无名,不想这个时候和曹太后闹腾而已。等他找到了机会,肯定会教训我,给我点苦头吃的。”
姜镇元思忖道:“请曹太后出面也可以……一来李家是曹太后的人,由她出面天经地义……二来,可以试试皇上的意思……但如果这次不成,你也别着急。姑爷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姜宪笑着应是。
姜镇元见了扬眉笑道:“之前一直担心你,看见你还有精神帮着姑爷绸缪,想必过得不错。我也就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你以后有什么事写信回来就行了,别自己跑过来。这样太危险了,也容易落人口实。你现在毕竟是李家的媳妇了……”
姜宪连声应“是”,怕姜镇元像房夫人似的继续啰嗦下去。
姜镇元一笑,果然不再唠叨她了,站起身来告辞:“我这边事多,盯着我的人也多,你在这里好生歇几天,太皇太后那里也不用太着急。你走的时候我再来看你。”
姜宪原来还想让李骥过来给姜镇元请个安的,看这样子是不成了。她让人去请了房夫人和白愫,送了姜镇元出了门。
房夫人松了口气,道:“我还怕你伯父会责怪你,还好他什么也没有说。
姜宪微微地笑。
白愫起身告辞:“如果明天进宫,我得早点回去准备。”
如果进宫,通常要寅时就起来按品大妆了。
姜宪不能留她,依依不舍地送了她出门,两人约好到时候一起去拜见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
不一会,房夫人也由姜律陪着告辞了:“护院、小厮、丫鬟、灶上的媳妇都是家里的人,你只管放心地用。我过两天把家里的事安排好了再来看你。你要去哪里,记得带上护卫和跟车的丫鬟婆子!”然后又把情客叫到跟前,耳提面授了一顿,这才坐上马车。
姜宪如释重负,顿时觉得身体都轻松了几分。
她让人去请了李骥:“你刚才要跟我说什么?”
李骥挠了挠头,赧然地道:“也,也没什么……就是康太太的丈夫好像已经辞了官,而且是和一个工部的同僚一起辞得官,准备一起去福建。结果康太太的细软和跟着的仆妇全都换成了药填进康家大小姐弟弟的肚子里,家里也只剩下几百亩地,却大部分是祭田,族里不让卖,说如果卖,就卖给本族的,可他们又不愿意出钱。这下子康大人连福建也去不成了。只好写了信给靖海侯府,请那边派人来接他们……”
姜宪听着心中一跳,有什么东西从她心里一掠而过却又没能抓住。
“可这关你什么事?”她问李骥,注意力又被拉回到了这件事上。
☆、第四百一十章 康家
李骥红着脸,磕磕巴巴地道着:“我,我看康家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就把手里的二十两银子掏给了康太太,谁知道康太太无论如何也不敢要,我只好说是大嫂叮嘱我的,康太太还是不肯要,康大人却让康太太收下了,还说过两天会来亲自向大嫂道谢……”
姜宪一愣,道:“你把我们住在哪里告诉了康大人?”
“没有,没有。”李骥忙道,“我只说我们住在郊外,离京城很远,让康大人不必费这个神。”
“既然如此,你担心个什么?”姜宪问。
李骥的脸更红了,道:“万一那位康大人真的找来了,那二十两银子岂不漏了馅?我跟大嫂说一声,若是康家的人提起来,大嫂也好知道有这件事。”
姜宪点头,对康家不免好奇起来。
她沉吟道:“你说康家要去福建?是康家的人说的吗?为什么不留在京里?康大人不过是个小吏,就算是内阁之争,甚至是京师破了城,也与他们这样的小吏无关。千里迢迢,举家迁往福建……”
姜宪总觉得这其中有些蹊跷。
李骥一听,如同找到了知音一般,忙道:“是啊,是啊!我也这么问康大人。可康大人说,北方剽悍,每有战乱,总是不死不休。可南方不一样,他们富庶,最最怕死,所以总是望风而降。自古忠孝不两全。他既然做不成清吏,那就做个好丈夫、好父亲好了。”
姜宪不由默然。
前世,有多少这样的有志之士最终气馁的放弃?
她低声道:“看来这位康大人还是位能人!”
至少看出来乱世已至,开始为家人安排以后的生活。
不像有些官吏,看得很清楚,却始终恋栈不己,不能下决心离开,最后和这个王朝一同殉葬。
想到这些,她的情绪不免有些低落。
李骥顿觉得惶惶。
他可不想惹了大嫂不高兴,大哥知道了,还以为他不服大嫂的管教,说不定还会教训他。
李骥想了想,道:“大嫂,那位康大人的确是个能人。我送康太太和康家大小姐回去的时候,已经到了掌灯时分,原想就在附近找个客栈住一夜的,可康太太非要留了我在那里过夜,我看康大人住的地方挺破旧的,旁边的商铺之类卖的东西也都很一般,就在康家住下了。
“康太太把我安置在他们家靠近天井的一个厢房,推开厢房就可以看见天井。结果他们家天井里有一口井,那井不是用手提水,而是用脚踏在踏板上就可以取水,一个十来岁的小丫鬟就能取水。我很是惊讶,特意跑过去看了看。那小丫鬟说,这是康大人设计的。康大人曾经在工部任过职,会做很多这样的小玩意。康大人的书房里还摆着好几艘福船的模具,全是康大人闲着无聊的时候在家里做的。
“和康大人一起辞官的郑大人,还会做千里眼。用千里眼看胡同口的茶肆,可以看见老板嘴角的痣上长着的胡子……”
姜宪的脑门砰砰砰地跳了起来。
会做福船的模具……会做千里眼……
这分明有鲁班之才!
她激动的再也坐不住,在屋里来回走了起来。
如今的工匠多没有读过书,加之师门传承敝帚自珍,总要留几手,以至于一代不如一代。就算出几个能工巧匠,也不过是靠自己天赋摸索出来的,你让他做容易,让他说,让他用文字记录下来却不容易。
难怪前世赵啸的水军那样的厉害,把整个东南的海域都封锁了。
这个康端,肯定是投靠了赵啸。
以赵啸的慎重,像康端这样的人物,必须是要深藏不露,名声不显才是。
因此她前世压根就没有听说过康端的名字。
姜宪站在窗前,望着郁郁葱葱的庭院,差点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她前世一直想知道赵啸那些如平川般的福船是怎么造出来的,没想到今生她任性地回了趟京,居然遇到了赵啸的千里马。
这一世自然不能让康端落到赵啸的手里!
她吩咐李骥:“你再去趟康家,带点土仪过去,说是给他们家送行。如果康大人再问起我们的住处,你就含含糊糊地告诉他们好了,最好还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悄悄进京的,不方便透露行踪。”
李骥愕然,道:“大嫂,您,您要干什么?”
竟然一副姜宪不说清楚他就不去的样子。
臭小子,竟然连她的话也不听了!
姜宪道:“你是不是想让我到你大哥面前告你一状?”
李骥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去,非要姜宪说出个所以然来。
姜宪又好笑又好气,道:“他们康家家徒四壁,难道我还图谋他什么不成?”
谁知道李骥却道:“正因为康家家徒四壁,所以大嫂这样才让人觉得害怕啊!”
这可真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从前李骥可没这么精明!
“当然是想请康大人一家去山西了!”姜宪道,“那康大人会做水车,康大人的好友郑大人会观天象,这样的人才自然是要请到山西去,请他们帮着李家做事了!”
李骥不明白李家为什么要请这样的人。而且康大人也好,郑大人也好,都是辞官的读书人,李家怎么指使得动?
可如果康家去山西……李骥又兴奋起来,也顾不得姜宪话里漏洞百出,兴高采烈地应了一声,一溜烟地就跑了。
姜宪不禁望着他的背影笑。
晚上,李骥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对姜宪道:“大嫂,康大人说,他只会造船,不会做别的。去了山西也无用武之地,还不如去福建。不过,他明天会来拜访您,亲自向您道谢,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如果康端仅凭着李骥这个还没有弱冠的小子几句话就决定去山西,姜宪肯定会怀疑自己找错了人。
她不以为意地笑着点了点头,吩咐情客准备桌宴席,对李骥道:“家里也没有个成年的男丁,你明天就代你哥哥招待康大人好了。”
李骥立刻紧张起来:“我?!我不行……要不,请了大公子过来吧……实在不行,请了阿瓒哥过来也行啊!”
他也随着姜家的人称姜律为“大公子”。
☆、第四百一十一章 说服
“出息!”姜宪横了李骥一眼,“你大哥不在,我这是给你机会,你要是非要把我大堂兄和我表哥叫过来,那也成!你别以后了又后悔就行!”
李骥闻言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咬了咬牙,犹如去赴汤蹈火般悲壮地吸了口气,道:“我去!我去招待康大人!”
“这还差不多!”姜宪满意地点了点头,把这件事交给了李骥。
李骥一夜都没有怎么睡,一直想着康大人来了之后应该怎样做才不卑不亢,谁知道等康大人上了门,他陪着在外院的厅堂里坐下,喝了杯茶,连茶点都没有动,康大人就提出要见姜宪。
他自然不好拦着。
陪着康大人去了内院的花厅。
为表示尊重,姜宪穿了件崭新的茜红色遍地金的通袖夹衫,又怕自己的面相太稚嫩没办法让康端信任,戴了祖母绿的头面,已经明丽端方地坐在那等了。
康大人上前行了个揖礼,道:“嘉南郡主,多谢您慈悲为怀,救我的妻儿!”
他是个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的文士,清瘦儒雅,气质温和,一看就是个饱读诗书之士,让人心生好感。
康大人能这么快就猜到她是谁,让姜宪有些意外。
她不由笑道:“看来什么事都瞒不过康大人!”
言下之意,是怀疑康端调查过她。
“郡主言重了!”康端像没有听明白姜宪的话外音似的,神色温煦地继续道,“我已辞官,不敢当郡主‘大人’两字。若是郡主不嫌弃,我字‘祥云’,郡主不妨称我为康祥云。说起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郡主,不过从二公子的言谈中知道了一些事,来拜访郡主的时候,郡主不是去见客,而是带了我来这里相见,可您的身份尊贵,我这才猜到的。郡主不必多心。”
他语气平缓而又真诚,让人觉得他说的话肯定是真的。
这个康祥云的确是个人才。
姜宪把他留下来的愿望更强烈了。
她笑道:“康先生说话行事如此坦荡,我若还是藏着掖着,未免于先生不敬,我也就不和先生兜圈子了,若是言辞之间有什么冒犯之处,还请康先生原谅则个!”
“郡主太客气了!”康祥云和姜宪客套了一番。
姜宪就问他:“我听我二叔说,先生准备和好友郑先生去福建?”
康祥云点头。
姜宪没等他开口已道:“我能问问康先生为什么要去福建吗?”
康祥云没有瞒李骥,就更犯不着瞒姜宪。
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并道:“后来李二爷又去了我那里一趟,说想邀请我去山西。只是我已答应朋友一起去福建,而且我只懂造船,去山西,也无用武之地,倒辜负了郡主的好意!”
姜宪听了笑道:“说起来,邀康先生去山西,也是我怜惜贵府的大小姐。她这么聪明伶俐的一个人,又是我亲手救出火坑的,就盼着她能平安顺遂,这才起了这心的。”
康祥云讶然。
姜宪已笑道:“康先生恐怕觉得南边很安全吧?可照我看,去哪里也比去福建好!”
康祥云隐隐已猜到姜宪想招揽自己。
可李家压根用不着他呀!
这也是他奇怪的地方。
所以他上门除了想亲自给姜宪道谢之外,还想知道姜宪到底想要干什么。
他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姜宪笑道:“诸葛亮出使东吴,说孙权可降,刘备却不可降,为何?”
康祥云神色大变,顿时目光一凝。
那是因为刘备是皇室宗亲,被人视为皇室的延续。
英雄遂鹿天下,怎能容得下皇室宗亲?
所以孙权可以投靠曹操,刘备却不能降。
姜宪不好说赵氏王朝已摇摇欲坠,只好用这个做比喻。
她见康祥云已经懂了,就笑着继续道:“南边的确很安全。可康先生擅长的却是造船之术,在南边,应该只有靖海侯府才能让康先生一展所长了。康先生去了,肯定会受到重用。可皇上正值少年,不比先帝经历的事多,忍得。那靖海侯在南边闹大了,皇上说不定就起了削藩的心思呢!
“这种事从前也不是没有过!
“那靖海侯府不管怎么说也赵家宗亲,康先生舍弃了京城而委就靖海侯府,到时候立场恐怕就有些尴尬了。
“若是皇上没力削藩,以后北边不管由谁当家主做,恐怕也容不得靖海侯这样胡闹。
“康先生熟读史书,正如您之前对我小叔所言,改朝换代的时候,北方顽固抵抗,南方却素来是望风而降。到时候康先生对福建水师功劳有多大,罪责就有多大。
“若是遇到那讲理的,知道康先生的才能,想继续用康先生。可康先生到底是戴罪立功,只怕是一辈子也别想抬头,就是子女,也难免要受到牵累,何况去了福建,康家不免要和镇海侯府的部属结亲……”
那样一来,若是靖海府被削藩或是被收编,康祥云的几个孩子不是罪臣的妻子,就有个罪臣的岳父。
如果事情到了那个地步,那他这样辛辛苦苦为了家人奔波又有什么意义?
康祥云不由打了个寒颤。
姜宪像没有看见似的,长长地叹了口气,可惜道:“令千金如珠似玉,我实在是不忍看到明珠蒙尘,这才劝康先生几句的。还望康先生不要认为我太过啰嗦。不过,若是康先生觉得能去福建帮着靖海侯府造船,能实现平生所学,一定要去福建,我也不好拦着。毕竟男子多想建功立业,总是贪念妻儿,不是大丈夫所为!”
“哪里!哪里!”康祥云已没有了刚来时的淡定自若,他额头有细细的汗冒了出来。
靖海侯世子为何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招揽他?
赵啸的野心已不言而喻。
他之前只考虑到了给妻儿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却没有仔细地考虑这个安身立命之所是否能庇护他的妻儿安全!
可去山西,他能干什么呢?
留在京城,如今家逢大变,他已辞官,根本不可能京城住下来。就算是要回乡,也没有盘缠啊!
康祥去眼底闪过一丝黯然。
姜宪看得明白,笑道:“我这里,还真有件事要拜托先生!”
康祥云忙打起了精神,道:“郡主请说!”
☆、第四百一十二章 借钱
康祥云讶然,随后笑道:“郡主请说!”
姜宪抿了抿嘴,道:“您也看到了,我二叔正值有志而学的年纪,却远在山西,公公一直以来都想给他找个好点的老师,教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您和郑先生都是饱学之士,不知道可愿去山西就馆?李家始于微末,家中除了我二叔和三叔,还有很多李家旧属的子弟。孔子说,有教无类。两位先生若是能去,善莫大焉。”
康祥云愕然。
他从来没有想到去谁家做个教书先生。
可若是按照从前的计划去福建……他心中一凛。
据他打听到的消息,嘉南郡主还没有及笄,而且养在深闺,连她都知道靖海侯府的野心,那岂不是太皇太后、太后、皇上甚至是姜家都知道了靖海侯府不妥当。他若是再去,岂不是去送死?
说不定,朝廷早就盯着那边的动向了。
康祥云觉得自己的背心都汗湿了。
可去坐馆……康祥云觉得那还如继续做他的京官呢。
以后怎样,的确得好好盘算盘算了。
姜宪端茶送客。
让康祥云和他的好友去李家坐馆,是她一时的主意,康祥云也不会因为自己这几句话就立刻决定舍弃福建而就山西。
总得给他时间考虑考虑。
可如果他真的选择了去福建,她少不得要做做那坏人,想办法让康祥云去不成。
就算是弄错了人,宁可弄错,也不能让靖海侯府得到这样一个人才。
涉及到以后身家性命,康祥云也无心继续和姜宪应酬,起身说了几句感激的话,送上他珍藏的一副字画,他也就起身告辞了。
李骥恭送他出门。
康祥云不由多看了这个阳光活泼的大男孩一眼。
李骥不由对他笑着露出了八颗牙齿,笑容里带着几分恭敬,几分羞涩的殷勤。
康祥云失笑。
自己可能想多了。
这样一个少年,怎么可能在算计自己呢?
他的妻儿陷入囹圄,这少年愤而相助,又热心送他妻儿返家,他怎么怀疑起这少年来?
康祥云想了想,温声对李骥道:“我们要过些日子才启程。二爷援手,我铭记在心。若是二爷空闲,我想明天设宴请二爷过府一叙,不知道二爷意下如何?”
李骥愣住,半晌才回过神来。但回过神来却不由在心里咆哮:家里连隔夜的米都没有,康大人却还有闲功夫请自己吃饭喝酒,难道要让康太太把她的那几根铜簪子去当了不成?
他真不理解这些文人雅士是怎么想的?
但康大人已出言相邀,他总不能不去吧?
李骥应下,请家中的车夫送走康大人之后,他立刻去了姜宪那里。
姜宪已换了身家常穿的衣衫,首饰也卸了下来,正坐在临窗的大炕前喝茶。
见他进来笑着问道:“康大人走了?”
他连连点头,涎着脸坐在了姜宪的下首,低声道:“嫂嫂,您能不能借我一百两银子。等我回去之后就还给您。”
姜宪有些意外,却非常的欣赏他的这股子坦荡和对自己的亲昵。
只有家人,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地说话吧?
她不禁想和他开玩笑:“你拿什么还我?”
李骥不由挠头。
的确!
他虽然是李府的二公子,可李长青对几个儿子却管得很严,吃穿自不愁,可这月例却只有五两银子,若是有其他的开支,银子不够用,却需要向李长青说明缘由。李谦自不必说,已经当事,打理起庶务来丝毫不逊色那些老成掌柜,李家两副能直接从外院账房提银子的对牌,其中一副在李长青手里,另一副就在李谦的手里。李谦自不缺银子。而李驹、李冬至则有何夫人补贴,李家真正缺银子的,是他。
李骥不禁赧然。
姜宪抿了嘴笑,喊了情客进来,让她去拿一百两银票给李骥。
李骥忙起身道谢,想向姜宪说明一下银子的用途,又不知道怎样开口才好。
姜宪见了则温声道:“我知道你不是那不知轻重的人,突然要向我借银子,肯定有你的理由。嫂嫂也不问了。这一百两银子你先拿去用,等有钱的时候再还给我。”
李骥嘿嘿地笑,没再说什么。
这才是一家人吧!
姜宪想,决定提醒提醒李谦,让他私底下补贴点银子给李骥用。
一个月五两银子,他一个半大的少年,也的确少了点。
第二天一大早,李骥跟她禀了一声,就去了康家做客。
情客忍不住私底下对姜宪道:“二公子不会是想救济康家吧?”
姜宪却老神在在地道:“除了这件事,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事能让他突然需要一百两银子。”
情客欲止又止。
姜宪笑道:“你担心什么?怕二公子看中了康家的大小姐,所以把我们的事合盘托出?如果他是那样的孩子,那也好让我早点死了心。”
就让他如前世一般,老老实实地呆在李家吃闲饭好了。
情客笑道:“郡主火眼金睛,是奴婢多虑了。”
姜宪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和她说起体己话来:“你不是多虑,你是担心我上当受骗!情客,我出宫,是点了名要你和百结的。不仅仅是因为你们服侍我时候长,还因为你们都对我忠心耿耿,我心里都有数。我是个不喜欢费心的人,这屋里的事,你和百结就要多担当些。特别是你,主意正,观察入微,实在是难得。”
情客被夸得耳朵都红了。
她跪在了姜宪的面前,道:“郡主请放心,奴婢决不会辜负郡主信任的。”
姜宪颔首,上前携了她起身,道:“以后我屋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不敢!”情客忙道,还要给姜宪道谢,却被姜宪抓住,笑道:“这些虚礼你就不要讲了。”
情客知道姜宪还不至于和她客套,低头恭声应“是”,见姜宪这边没什么事了,退了下去。
白愫赶了过来,满脸兴奋地道:“保宁,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明天启程前往万寿山。”
“真的!”姜宪跳了起来,激动地抱住了白愫,“掌珠,谢谢你!”
“说什么话呢!”白愫轻轻地抚了抚姜宪的青丝,道,“这不是我应该的吗?”然后道,“大公子已经去看过地势了,我们明天从紫竹院那里登舟,当值的禁卫军王瓒已安排好了。”
这样一来,就只等明天和太皇太后、太皇太妃见面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路
姜宪的整颗心都激动起来,她拉着白愫,挑挑捡捡,摆弄了一下午的衣服首饰,就是李骥晚上喝得面红耳赤地回府,她也不过是见了他一面,没有留他说话。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姜宪就起来了,梳洗打扮,用了早膳就往紫竹院去。
白愫陪着她。
太皇太后有没有变老?
有没有因为她突然远嫁而伤怀不止?
有没有好好的吃饭穿衣?
有没有觉得寂寞无聊?
姜宪有好多话想问太皇太后,又不知道应该先问哪一句,再问哪一句。
她紧紧地握住了陪她同去的白愫的手。
白愫轻轻地拍着她手臂,温声地安慰着她:“没事,没事!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好着呢!我每个月都会进宫去给她老人家问安,陪着她老人家打牌。田医正也每三天就去请次平安脉。太皇太后前些日子还吃了块五花肉,身体好着呢!你不用担心。宫里和你走的时候一样。”
可照着姜宪前世的记忆,她及笄三个月之后,太皇太后就去了。
她不安地挪了挪身子,强露出笑容:“我没事,就是好久没有看见外祖母,想得厉害!”
想当初,白愫刚进宫那会想父母也想得厉害。
她能理解姜宪的心情,一直安慰着她。
太阳渐渐地升了起来,马车的温度变高,紫竹院也到了。
紫竹院是万寿寺的下院,顾名思义,种满了竹子。
幽篁百出,翠竿累万,景致十分优美。
她们到达的时候,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的御驾还没有到,姜律领着七、八个随从服侍戴着帷帽的姜宪和白愫到竹紫院里喝茶。
姜宪不停地绞着帕子,根本不知道茶的滋味。
姜律看着好笑,道:“总算你也有这一天。看你以后还嘲不嘲笑我了!”
那应该是小时候的事了吧?
姜宪早已经不记得了。
她抿着嘴笑,眉宇间还是蹙得有点紧。
姜律只好亲自给她奉了杯茶,道:“你最喜欢的大红袍,喝几口定定神。别见着太皇太后了,她老人家没什么,你先哭出来了。太皇太后如今年纪大了,伤不得神,你要克制些才好。”
姜宪连连点头。
可当引渡的小船把她和白愫送上了官船,她蒙着脸,低着头快步走进船舱,看见那熟悉的明黄色坐垫时,却忍不住热泪盈眶,差点就落下泪来。只是她的泪没有落下来,太皇太后看着自己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外孙女如今要见她一面还要藏头藏尾的,顿时悲从心起,没能忍住,由几个宫女簇拥着就朝姜宪迎了过来,张开双臂喊了声“我的乖乖”,眼泪籁籁地就落了下来。
“外祖母!”姜宪乳燕投怀般地扑了过去。
太皇太后一把抱住了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女。
“我的保宁,我的保宁!”太皇太后的眼泪落得更凶了,“还知道来看外祖母……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她的眼泪落在了姜宪身上。
趴在太皇太后肩头的姜宪鼻尖全是太皇太后常年礼佛染上的龙涎香,味道幽远,带着些许刺鼻的膻味,不好闻,却让她如回到从前,倍觉得温暖和安心。
“外祖母,”她喃喃地道,“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嫁得那么远,让您这个年纪了还膝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