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祖母,”她喃喃地道,“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嫁得那么远,让您这个年纪了还膝下空虚,没有个承、欢的小辈……”
    “傻孩子!”太皇太后一下又一下地抚着姜宪的头发,欣慰地道,“只要你过得好,外祖母就高兴,来不来看我有什么打紧的!我总是要走到你前头的。难道我死了,你也不活了不成?你和李家小子好好地过日子,给我生一堆玄孙玄孙女,我就高兴,就是孝顺我!”
    姜宪更是伤心了。
    前世,她没能拴住赵翌的心,太皇太后走的时候,不知道知不知道?
    姜宪用力地抱紧了太皇太后。
    就像她小时候不高兴的时候那样。
    太皇太后呵呵地笑了起来。也想到姜宪小时候。终于感觉到她的小保宁又回来了。
    姜宪抱了一会儿,赧然地放开了太皇太后。
    孟芳苓等人忙端了水进来服侍两人净面。
    众人这才分主次坐了下来。
    太皇太妃坐在太皇太后身边,笑眯眯地打量着姜宪,对太皇太后道:“我们保宁不过去了山西两、三个月,我就像半辈子没有看见似的。瞧这模样儿,好像又长高了一些,也长胖了一些。这样好。我们姑爷是个高个子,站在一起才好看。”
    太皇太后听到太皇太妃提起李谦,就不满地轻“哼”了一声,道:“那小子为什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
    姜宪忙道:“他去了关外练兵,我正巧想您了,就悄悄地回来了。”
    太皇太后听了就有些不满,道:“原来是李家那小子不在,你才想起来回来看我呀!”
    姜宪只好往太皇太后怀里钻,道:“我刚嫁那会就想回来看您了,可他们说,要在李家住满三个月才能上谱,婚礼的仪式才算完,只好等着。这不,三个月一到我就来看您了。还扮成个小官的太太,一路上餐风宿露,连好一点的客栈都不敢住,您不心痛我,还说我对您不真心,我好伤心!”
    小时候,姜宪嘴甜,常常这样哄着太皇太后。后来渐渐大了,知道害羞了,这才不说。
    但老人如小孩,却是最喜欢听这样的甜言蜜语了。
    太皇太后顿时喜笑颜开,把她抱在怀里喊了半天“我的小乖乖”,又让人端了她最喜欢吃的糕点瓜果,亲手削了个福桔给姜宪,这才算完。
    屋里的人都嘻嘻地笑,一团和气。
    太皇太后这才问起姜宪李家的吃穿嚼用。
    姜宪就把李长青怎样给她钱用,何夫人怎样对她言听计从,李谦怎样敬重她,李谦的几个弟妹怎样的亲近她,都一一地讲给太皇太后听。
    太皇太后听着有理有据的,还都合常理,这才放下心来,问起第二件事来:“你要去见曹太后?什么事不能让我或是你大伯父去办?”
    言辞中还有些不高兴。
    姜宪只好把对大伯父说过的话又对太皇太后说了一遍,太皇太后的面色这才微霁,好了很多,道:“既是如此,那你就陪我在万寿山多住几日,等得了曹氏的准信再回去也不迟。”
    赵翌想趁着这次立后整治官吏,想来没空理会万寿山的事。
    姜宪笑着应了。
    太皇太后就很高兴,笑着又亲手剥了个福桔给她。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上山 

    姜宪依偎在太皇太后身边,一路说说笑笑到了万寿山。
    百事孝为先。
    曹太后就是摄政的那会还在太皇太后面前做做样子,如今被拘禁在了万寿山,却没有破罐子破摔,依旧和从前一样每逢端午中秋春节都会派人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要到万寿山来小住,她更是带着身边服侍的一帮子太监宫女提前站在了水木自亲码头候驾。
    姜宪从船窗里看到水木自亲码头黑鸦鸦的人头,不禁对白愫感慨道:“不愧是曹太后,这种情景之下也不失其志,真是令人佩服。”
    白愫毕竟没有到那个层次,对姜宪的感慨也就没有什么太深的体会,闻言不以为然地笑了笑,道:“要不怎么曹宣只是任了个小小的经历,皇上、内阁的那些大学士,甚至是都察院的那些御史都坐不住了呢?”
    姜宪想了想,笑道:“他们忌惮曹宣,也是怕曹宣是曹太后的傀儡。若是曹宣能拿出自己的主张来,我想,那些人不仅不会总是盯着他,说不定还会慢慢地接受他。”
    白愫一愣,若有所思。
    姜宪莞尔,轻声吩咐情客帮她系了斗篷,等会儿等到曹太后送了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到排云殿的配殿住下之后,她和白愫会跟着太皇太后的宫女们一起走着去排云殿。
    她静静地坐在那看着昆明湖的景致。
    想着此时曹太后一定很头痛。
    排云殿在大报恩寺里,要登山,当年是为了给曹太后庆生,重新翻修过,可她只住了一夜,就被囚禁在了万寿山。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要来万寿山小住,考虑到两位老人家年事已高,曹太后安排两们老人家住在乐寿堂。可路上太皇太后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姜宪却建议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住排云殿,一来是那里能登高望远,整个昆明湖的景色尽收眼底,二来是那里清静,人少,她可以避开万寿山的宫人,好好地陪陪太皇太后。
    曹太后都已经收拾好了,太皇太后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她应该有得一忙!
    姜宪嘴角微翘。
    太皇太后身边一个贴身的宫女印霞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恭声道:“郡主,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已经坐着软轿去了排云殿,我们也该动身了。”
    姜宪点头,和白愫跟着印霞下了船。
    码头上只有几个万寿山的护卫远远站在四周戒备,卸船的全是慈宁宫的人,而且大多数是新面孔。
    印霞低声解释道:“太皇太后说,慈宁宫丢了东西,所以这次带过来的全是新人。”
    姜宪“嗯”了一声,走在印霞的身后,装着印霞身边的小宫女,穿过慈宁宫的太监宫女,出了水木自亲码头。
    有软轿停在码头旁。
    印霞道:“太皇太后说了,排云殿路途遥远,宫里有品阶的宫女太监等会都坐软轿上去。”
    姜宪暗自嘿嘿地笑。
    曹太后这下子不仅仅是头痛了,恐怕全身都在痛。
    她毫不客气地随着印霞坐着软轿去了排云殿。
    排云殿外乱糟糟的,先期搬上来的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的箱笼就这样散放着,也没有个人管,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则和曹太后在偏殿说话。
    印霞低声道:“孟姑姑吩咐了,等郡主在排云殿歇下来,我们才开始收拾箱笼。”
    这是要制造混乱的场面啊!
    姜宪和白愫快步进了排云殿另一边的偏殿。
    印霞松了口气。
    不管是否有人认出了嘉南郡主,至少没有人敢做声,这就足够了。
    她去禀了孟芳苓,指使着宫女、内侍收拾箱笼。
    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知道这是姜宪和白愫已经到了,也就不留曹太后了,说了几句赵翌大婚的闲话,就端了茶。
    曹太后也被折腾得够呛,毫不留恋地走了。
    太皇太后让印霞给姜宪和白愫传话,说是今天大家都累了,午膳各在各屋里用,用完之后就睡个午觉,等下午精神好些了再去陪她老人家说话。
    姜宪天还没有亮就起来,这一番情绪激动,等静了下来才觉得倦意袭来,太皇太后的话正中下怀,她连声应了,由彩霞服侍着,草草地用了午膳,就和白愫歇下来。
    等她醒来,已是夕阳西下。
    她暗喊一声“糟糕”,忙爬了起来。
    情客快步上前扶了她,道:“郡主,您别急。太皇太后派印霞姐姐来看过您两次了,知道您还没有醒,特意吩咐下来,让您好好地睡一觉,谁也不许打扰。而且清蕙乡君也还没有醒,您正好等清蕙乡君一起去给太皇太后请安。”
    姜宪心中一松。
    情客让人去叫白愫,转身打了水进来服侍姜宪梳洗。
    等姜宪收拾停当,白愫捯饬好了。
    两人像从前在慈宁宫似的,手牵着手去了太皇太后那里。
    因是为曹太后特别修缮过的,排云殿的两个偏殿都比普通的寺庙要修得宽敞舒适。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正坐在临窗的大炕上打叶子牌。
    看见两人进来,两位老人家都露出慈爱的笑容,招着手让她们过去。
    姜宪顿时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似的。
    她亲热地坐在了太皇太后的身边,想帮太皇太后看牌,太皇太后却丢了牌,握了姜宪的手,道:“手有点凉。山上冷,你要多加件衣裳才是。我走得急,没能把田医正带上,不过,我留了话给他,他应该明天一早就能赶过来,到时候让他给你把把脉。”
    姜宪连忙道谢。
    太皇太后就问起她李谦的事来:“你准备怎么跟曹氏说?”
    “不外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姜宪笑道,“要见了曹太后之后才好定夺。”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道:“那我明天中午就把她叫过来用午膳好了!你们就在我这里说。”
    让曹太后知道,这件事太皇太后也是知道的,成了,太皇太后自会承她的情。
    姜宪对宫里、官场上的那一套做法烂熟于心,哪里还看不出太皇太后的心思。
    她靠在太皇太后的肩头,沉声道:“外祖母,我还没有做母亲呢?你一定要好好地,长命百岁,给我的孩子也请封诰命和袭职才行。”
    太皇太后听着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她的肩膀道:“放心,我怎么也要活着看到玄孙,给我的玄孙请了荫恩才能安心闭眼睛的。”

☆、第四百一十五章 跑官

    翌日,姜宪起了个大早,在绿树葱郁、薄雾缭绕的大报恩寺里转了一圈之后,去陪太皇太后用了早膳,又陪着太皇太后去大雄宝殿进了几炷香,然后陪着太皇太后在寺院里散着步。
    或者是觉得祖孙俩这次见面之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太皇太后说起了姜宪的母亲永安公主:“……从小就冰雪聪明,像个糯米团子似的,谁看了都喜欢。就是你外祖父,那么偏心的一个人,见到你母亲也要抱一抱……养了只白毛绿眼睛的猫,我看着碜人,可你母亲喜欢,走到哪里都带着。有一年大年三十,你外祖父在交泰殿设家宴,我带着你母亲赴宴,半路上那猫跑了,我们找了大半夜才在英武殿的那株百年老柏树的树杈上找到,结果那年的年夜饭也没吃成,你外祖父责怪她,她还和你外祖父顶嘴。你外祖父多好强的一个人,在她面前硬是没了脾气,这件事就这样算了……所以后来,她瞧中了你父亲,要嫁给你父亲,我是没能拦住的……”
    这话姜宪曾经听太皇太后说起来。
    不过,那时候太皇太后已经病入膏肓,太医说没几天好活了,宗人府、礼部都准备好了寿衣,只等着太皇太后咽气。
    姜宪的眼泪就籁籁地落了下来。
    “你这孩子!”太皇太后以为姜宪是想起了从未曾谋面的母亲,忙给她擦着眼泪,道,“你不用替你母亲伤心,她这一生啊,可没有受过什么苦。她嫁给你爹之后,你爹把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好得很。她虽然去得早,可也算是生同衾,死同椁,得偿所愿了。”
    姜宪点头,转移了话题,道:“我上次带给您的黄精你给田医正看过了没有?我让孟姑姑加了蔓菁子平时给您熬点粥喝,您喝了没有?”
    太皇太后哪里舍得!
    她呵呵地笑,道:“喝了,喝了!”
    “那我下次再给您带点来。”姜宪道,“山西那里产这个。”
    “你不用管我。”太皇太后高兴地拍着姜宪的手,道,“宫里什么没有?你要是有好品相的黄精,就留着自己用。好药材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那里多的是。”姜宪不在意地说着,有小丫鬟快步走了过来,屈膝行礼之后禀道:“太后娘娘过来了。”
    “这么快!”太皇太后很是意外,抬头望了望天,日头还没有到正当午,曹太后的确来得早了一点。
    不过,太皇太后并不是真的请曹太后来用午膳的,也就没有太在意,让姜宪在她住的偏殿的碧纱厨里等着,自己坐在了明间中堂罗汉床上,召了曹太后进来。
    曹太后进来后恭敬地给太皇太后行了礼,说是安国公夫人下午过来看她。
    言下之意,是快点把这顿饭吃了,她下午还有事。
    连表面的文章都不愿意敷衍了。
    太皇太后也不客气,直接道:“找你过来,原也不是准备一起用膳。是保宁有事,我这才给她搭的这个线。”
    “保宁?!”曹太后愕然,随后眼底又浮出困惑之色来,“保宁怎么了?”
    照她看来,姜宪就算是出了错,也求不到她的面前来。
    太皇太后道:“她此时就在万寿山排云殿的偏殿里,我让她出来直接和你说话吧!”
    就在万寿山!
    可她居然一点音讯也没有听到。
    如果有人再像姜镇元那样带人闯进万寿山来,她还有命在吗?
    一时间曹太后的脸色铁青铁青的。
    太皇太后难道还会看她的脸色不成,依旧把姜宪叫了出来,道:“太后也算是看着你长大的,你现在有什么事,直接跟太后说就是了。她不会为难你们这些小辈的。至于我,就先出去走走了。等会一起用午膳好了。”
    曹太后见到姜宪之后就心神俱震,直到太皇太后出门她脑子里还一片糊的,好不容易喝了几口茶,定了定神,曹太后这才问姜宪:“你怎么回了京城?皇上知道吗?”
    “皇上不知道!”姜宪不以为意地笑道,“我这次来,除了拜见太皇太后,主要是来见太后的。”
    “见我?”曹太后皱了皱眉。
    自从李谦和姜宪成亲之后,李家的事就成了她心口的一根刺。
    李家到底想干什么?
    他们有没有背叛自己?
    李谦勾引了姜宪,到底想攀上姜家这个高枝另谋出路,还是想甩开她这个已经失势的太后重新站队?
    这些问题折腾着她,她整日整日地睡不着觉。
    如今姜宪却说是来见她的……李家打得什么主意?姜家又打得什么主意?
    “你见我做什么?”曹太后心中惊涛骇浪,面上却淡定从容。
    姜宪笑道:“我想让李谦去陕西任都司指挥使或是行都司指挥使!”
    曹太后讶然。
    姜宪,这是来给李谦跑官的吗?
    可见姜宪当初是真的和李谦私奔了。
    真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深浅!
    曹太后有点想笑。
    她问:“这种事,你不是应该求你大伯父吗?”
    姜宪闻言就皱了皱鼻子,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似的道:“大伯父说,陕西那边认识的人不多,陕西都司指挥使或是陕西行都司指挥使不太好求。现在陕西都司指挥使是兵部尚书李瑶的人,而行都司指挥使则是熊正佩推荐的,两人都刚刚上任,板凳还没有坐热呢!”
    实际上是因为这两个职务都是正三品,姜镇元想把其中一个换下来,就得拿一个正三品的武官和对方交换。之前姜镇元已失了宣府总兵一职,此时正铆足了劲准备把马向远给拉下马,怎么舍得拿自己有限的几个正三品武官的职务和对方交换呢?
    曹太后目光微沉,像哄孩子似的笑着对姜宪道:“保宁,你年纪还小,之前又一直住在慈宁宫里,有些事你不知道。你伯父说得对,正三品的武职,朝廷上下也就那几个,太难了。我看你不如先给李谦谋个正四品的佥事或是同知,以后有了机会,再慢慢地升擢也不迟。”
    “那怎么能行!”姜宪的眉头几不可见地蹙了蹙,道,“李谦好歹也是皇亲国戚,若是从正四品的佥事或是同知做起,岂不让别人耻笑?我不想他那么辛苦,还要从正四品熬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第四百一十六章 信不 

    “的确!”曹太后很是赞同,目光微微一闪,理解地道,“从正四品的佥事或同知做起,让外面的人看见,还以为我们不重视李谦。像上次,那个叫温鹏的,不就是因为觉得你是远嫁的郡主,所以才敢在你面前说三道四的?可你伯父的顾忌也不是没有道理。要不,让你伯父和李瑶或是汪几道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换手抓痒,空个陕西行都司指挥使或是都司指挥使出来,由你伯父帮着安排一下。”
    言下之意,是你伯父不愿意帮你,你就找到我这里来了。
    姜宪叹气,道:“我求过我伯父了,可我伯父说,只有宣府总兵的位置能动,可那边战事频发,不管是现在的陕西行都司指挥使还是都司指挥使都不足以担当,怕到时候被鞑子破城,让京城受累。万一真的是那样,我岂不是千古的罪人?所以我想来想去,只好来求您了。
    “李家好歹是您的人。
    “李谦若是能去陕西做指挥使,对您也有好处啊!
    “我听说,汪几道和熊正佩斗得挺欢的。皇上不是听汪几道的,就是听熊正佩的。如今朝廷的官员里面,不是站在汪几道那边就是站在熊正佩那边,难道以后我们有什么事,还要去求汪几道或是熊正佩吗?”
    这是典型的挑拨离间,而且带着无知少女的天真和自以为是。
    可这样的话,却偏偏惹得曹太后笑了起来。
    嘉南,虽然嫁了人,可还是一团孩子气。
    什么话当说,什么话不当说都分不清楚。
    如果她不是姜镇元的侄女,给她当儿媳妇多好!
    曹太后看着,心里微软,说话的语气也变得亲切了几分:“怎么会?最后定夺的还不是皇上。”
    “可若是他们联起手来呢?”姜宪睁大了眼睛问曹太后,清澈的目光带着几分懵懂,特别的孩子气,“皇上不可能总听他们的啊!要是哪天他们合起伙来骗皇上,皇上岂不是得听他们的?”
    可这又与李谦去山西任个正三品的指挥使有什么关系呢?
    曹太后笑着没有说话,觉得姜宪就是想给自己的夫婿跑个官,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都住这上面搭。
    姜宪继续道:“可若是李谦去了陕西,就可以和山西相互照应了,这样一来,太后娘娘的影响力更大了,承恩公行事也可以不必理会都察院的那些御史了!”
    在绝对的兵权之下,那些文人的牢骚也就只是牢骚而已。
    曹太后深谙其道。
    姜宪说话还算有点脑子。
    曹太后看着姜宪现在的样子,想着当初曹宣跟她说的,李谦因为对李家不满,因而瞅了个机会抢了姜宪,她最后为了自保,只好称姜宪是和李谦私奔的……
    她不禁笑道:“你嫁到山西之后,可还习惯?”
    如果当初真是用强,李家不会放姜宪出门,姜宪也不可能给李谦跑官!
    曹太后有些怀疑自己的决定。
    姜宪知道曹太后起了疑。
    她佯装犹豫,半晌才红着脸点了点头,轻声地道着:“我在山西很好!”
    曹太后眼底闪过一丝困惑。
    在她看来,李谦除了长得英俊,不过是个普通的少年。
    甚至连普通都不是。
    与姜宪的出身相比,可以说是贫寒。
    李谦使了什么手段让姜宪折服的呢?
    曹太后温声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虽平日里与你不亲近,可也是看着你长大的长辈,你伯父和我的事我怎么也不会迁怒到小辈身上。你若是过得不顺心,我不会坐视不理的。”
    姜宪抬头,望着曹太后的目光闪过一丝感激映,道:“我在山西过得很好,没有骗您。我和李谦,之前就认识……”她说着,脸色一红,好象有些情不自禁,神色间突然也变得甜蜜起来,“我,我当初也没有想到……赵啸答应我,出嫁之后依旧住在京城的……可他却说非我不娶……阿律哥和阿瓒哥追过去的时候,他也不放人,还和阿律哥、阿瓒哥打了一架……说什么也要我跟着他去山西……我,我就跟着他去了……”
    曹太后很是意外。
    她愕然地望着姜宪。
    表情外露,甚至没能掩饰。
    她没有想到,李谦把人给掳去了,还能想办法把人给哄得相信他是喜欢姜宪的。而姜宪,居然相信了!
    曹太后不禁要高看李谦一眼。
    能哄住一位贵女为他所用,那也是本事!
    不过,姜宪说,她之前就认识李谦。
    难道是她之前就对李谦动了心,却因为身份地位的缘故,没敢想过会嫁给李谦?
    那她岂不是歪打正着。
    想到这些,曹太后几乎要笑出声来。
    李家,不愧是她选中的。
    野心勃勃,手段百出。
    这才是枭雄本色!
    曹太后很满意李谦的所作所为。
    她打趣姜宪道:“要说英俊,赵啸、邓成禄,甚至是那个金宵,哪一个比李谦差?而且家势要比李谦好太多,你要是嫁过去了,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还要出面为他的事费心……”
    姜宪则松了口气。
    面对曹太后,她始终觉得有些紧张。
    她像所有青春少艾的小姑娘似的,红着脸低下了头,喃喃地道:“李谦,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知道很多事,很喜欢笑,还非我不可……”
    曹太后一愣,相信了姜宪的话。
    别人可能不理解,她却是知道的。
    深宫多寂寞,如无季的花,盛放的时候也带着既然凋零的颓势。
    有时候,他们宠哪个宫女内侍,不过是因为他有张喜庆的脸或是把欢喜的嗓子。
    姜宪看上的,也不过是李谦那灿烂如阳光的笑容。
    曹太后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她的心又跟着软一分,表情也跟着和缓下来。
    姜宪悬着的一颗心,此时才真正的落了下来。
    自李谦被赐婚,李家和曹太后之间的裂痕就已经悄悄地埋下,她这次求到曹太后面前,除了因为正三品的大员不管是文职还是武职都不太好谋求,姜镇元出面可能会引起赵翌的反感,不仅没能为李谦求得陕西要职,还有可能让赵翌找到一个借口,把姜家给拖下水去,连累了姜镇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此时修补一下曹太后和李家之间的关系。

☆、第四百一十七章 事成

    李家毕竟是因曹太后起家的。
    就算是做到前世李谦那个高度,也会被视为曹太后一党,视为曹家的人。
    既然如此,为何不利用曹太后的资源?
    所以,如果是其他的人问姜宪这个问题,姜宪会装没有听见,或是断然地拒绝回答,可现在,她不仅要回答,而且要回答得让曹太后相信。
    相信她看中了李谦,所以跟李谦私奔了,如今为了虚荣,还冒天下之大不韪悄悄地回京,给李谦跑官。
    “这件事我会帮你的。”曹太后微微地笑,“你就在这里好好陪陪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吧!”
    李家打着她的烙印。
    汪几道和熊正佩这些日子也的确闹得有些过分了,得让他们知道,朝廷不是他们俩人的朝廷,皇上,也不是他们俩人就可以左右的。
    姜宪顿时欢天喜地。
    “多谢太后!”她起身给曹太后行了个福礼,“那我就等太后娘娘的好消息了!”
    曹太后莞尔,突然找到了一点点当年她摄政时的威严。
    可等到姜宪走后,她立刻冷静下来,再仔细回想刚才发生的事,又觉得自己答应的太容易了,应该和姜家或是太皇太后讲讲条件的。
    她自嘲地问自己的乳母:“万寿山是不是消磨了我的毅志,让我变老了?我对这些孩子们也开始心软起来!”
    一直陪着她的乳母笑道:“太后娘娘不是老了,是心疼承恩公呢!有李家帮衬,承恩公在朝廷上的日子也好过些。”
    曹太后颔首,到底还是暗暗地叹了口气。
    回到太皇太后身边的姜宪却忍不住朝外祖母露出灿烂的笑容。
    太皇太后知道事成了。
    外孙女是怎样说服曹太后的呢?
    她还准备姜宪不成,她就亲自出马的。
    如今却不由搂了姜宪,感慨道:“我们家保宁也开始长成大人了!”
    姜宪扬着脸,笑容璀璨,道:“我现在已经嫁了人,是大人了嘛!”
    可也要离开她了。
    太皇太后想着,眼角泛起水光。
    接下来的几天,她走到哪里都要姜宪陪着。
    姜宪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了陪伴太皇太后,有一天晚上,甚至是夜宿在了太皇太后的屋里,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寒风凛冽,乌云密布,天气骤然间变得刺骨的寒冷。
    太皇太后吩咐点起了火盆。
    姜宪最怕冬天,裹了件皮袄哪里也不愿意去,窝在临窗的大炕上和太皇太后说着闲话。
    太皇太妃突然领着白愫、孟芳苓等几个鱼贯着走了进来,孟芳苓手上还托着个热气腾腾的大海碗。太皇太妃则笑道:“保宁,恭喜你,又添了一岁。”
    姜宪“啊”地一声坐了起来。
    今天是她满十四岁。
    她居然把这件事给忘了。
    太皇太后呵呵地笑。
    白愫亲手把长寿面端到了她的面前。
    海碗看着大,实则汤多面少,横了两个鸡蛋,铺着几根青菜,点了一点香油,闻着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保宁,恭喜你。”白愫说着,和太皇太妃站到了一旁。
    孟芳苓和几个太皇太后身边体己的给姜宪磕了头。
    姜宪有些手忙脚乱。
    她压根忘了这件事,自然也就没有准备打赏的封红。
    请孟芳苓几个起身之后,正想叮嘱情客等会包了封红送过去,太皇太后已从炕桌底下摸了几个荷包递给了情客,笑道:“知道你们忙得忘了这件事,我可记得。”
    姜宪不好意思地抱了太皇太后的胳膊。
    太皇太后只是笑,催促她:“快把面吃了。”
    长寿面讲究一根到底,一口气吃完。
    姜宪大口地吃着,到底把那一小团面吃完了,然后喝了几口汤,把剩下的分给众人食用。
    太皇太后笑道:“怎么饭量比从前还小?”
    情客吓得就要跪下来请罪。
    太皇太后却笑道:“今天可是保宁的生辰。”
    言下之意是大家都要欢欢喜喜的。
    孟芳苓忙笑着把情客搀了起来。
    太皇太后叹道:“可惜是在万寿山,不然就能给保宁好好地庆个生了。”
    太皇太妃就要去问曹太后,看看万寿山有没有会说书的女先生:“虽不能大办,但自家人可以热闹热闹。”说着已经吩咐下去,摆两桌酒席,一起吃个饭。
    太皇太后很是赞同。
    太皇太妃就商量着要不要请曹太后。
    “统共也没有几个人,”太皇太后想着姜宪还有事求曹太后,沉吟道,“给她下个帖子好了。她要来就来,不来也不勉强。”
    太皇太妃笑着应是,亲自去写了贴子,由孟芳苓送去了宜芸馆。
    曹太后没来,让自己的乳母送了对鎏金衔祖母绿的凤头步摇做寿礼。
    太皇太后看着冷哼了一声,盖上匣盒递给姜宪,道:“好歹送了寿礼过来,你收着吧!”
    姜宪笑着收下了,安慰太皇太后道:“曹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