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慕南枝-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宪回过神来,吩咐身边的小宫女:“去帮我把情客叫来。”
小宫女疾步而去。
姜宪继续琢磨着宫里的这些糟心事。
等到情客到来,她对情客道:“你去约了刘清明,让他去刘小满那里见我。”
赵翌宾天,刘清明做为曾经服侍过大行皇帝的大太监,十之*是要去寝陵继续服侍大行皇帝的。若想继续在这宫里待着,就得看能不能重新攀上继位的皇帝了。
情客知道姜宪这是要用刘清明,恭声应是,退了下去。
姜宪在外面站了一会,被太皇太后身边的大宫女印霞发现了,她笑着拿了件皮斗篷出来披在了姜宪的身上,温声道:“外面还是有点凉,郡主当心受了风寒。”
“知道了!”姜宪胡乱地应了一句,叮嘱她看着点牌桌,“我要借刘公公的地方办点事。”
印霞知道这是让她拖住刘小满,不慌不忙地笑着应承下来。
姜宪去了刘小满住的地方。
几个服侍他的小内侍小宫女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过两柱香的功夫,戴着孝的刘清明就忽匆匆地赶了过来。
“郡主!”他给姜宪行了大礼。
这还是姜宪进京之后第一次见他。
自赵翌去世之后,宫里就很乱,这个乱不是指的行为举止,而是心情,特别是他们这些近身服侍赵翌的,知道赵翌是怎么去世的大太监,按着宫里的惯例,很有可能被秘密的处死。就连孙德功那样的牛人,也泄了气一般地无精打采。他也着急得不得了。他虽然和嘉南郡主有些香火缘,可如今赵翌都不在了,谁知道姜宪能不能把手伸到宫里来?特别当他听说嘉南郡主已进了宫,但姜宪却没有召见他,他那个心里啊,像井里桶似的,七上八下的不是个滋味,整日想着怎么能给姜宪提个醒,让姜宪知道还有他这么个人。
谁知道正当他搭不上话的时候,姜宪派人来找他了。
他丢下手头的事就赶了过来,一面急行,还一面庆幸,还好他当初帮嘉南郡主办事的时候一文钱也没有收,不然等会儿还真不好去见嘉南郡主。
刘清明垂手恭立地站在一旁,比往常见到姜宪的时候还要恭敬。
可惜姜宪并没有感觉到。
对她恭敬的人多着去了,不恭敬的人才会被记住。
她道:“我奉了大行皇帝的遗诏抱了皇长子进宫,等到大朝会之后,皇长子就是皇帝了。他的日常起居自有从小照顾他的闵州负责,可我还需要一个人在司礼监主持大局,你可有兴趣?”
刘清明激动的人都发起抖来了。
进宫三十几年,等的就是这一天!
他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到司礼监去当大太监。
“郡主!”他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姜宪的面前,“奴婢多谢郡主抬爱,奴婢一定不会辜负郡主对奴婢的一片苦心,一定好好地和闵州闵公公相处,让皇上知道,这天下对他最忠心的就是郡主和……”他犹豫了一下,不知道是该把李谦搭上还是把姜镇元搭上,但时间紧迫,他乱糟糟的脑袋里灵机一动,先说出了李谦,“李大人了。是您和李大人的鼎力相助,皇上才有可能在辽王兵临城下的时候依旧登上了皇位……”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点好。
不管是闵州还是刘清明,立刻明白了她的用意,知道她找他们要干什么。
姜宪因为之前姜律所说的事情一直绷着的脸终于缓和下来。
“起来吧!”她温声地道,“既然你心里有数,我就不说什么了。你且不要着急,回去后好好侍奉大行皇帝的祭礼,只管安下心来等好消息就是了。”
刘清明再次给她行了大礼,退了下去,没有提现在的司礼监大太监孙德功。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宫里也是一样。
姜宪觉得事情都安排好了,心里这才觉得好受了些。
可她望着庭院里孤零零的枯树枝,却倍觉得孤单。
李谦,在干什么呢?
他怎么没有来看自己?
难道真的生自己气了?
她都主动给他写信了,他还生她的气不成?
姜宪想想就觉得心里乱如一团麻似的。
她虎着脸回了东暖阁,掀帘的那一瞬间才神色微霁。
太皇太后几个还围在桌前打牌,而且战事正酣,刘小满不知道打了张什么牌,太皇太妃不依,说她之前要吃牌,非要让刘小满把牌重新收回去,可刘小满打出来的牌太皇太后要吃,刘小满就手里拿着张牌进退不得,惹得白愫呵呵直笑。
姜宪的心突然就静下来。
不管外面如何的天翻地覆,这小小的慈宁宫里,小小的东暖阁里,却从来不曾变过。
她又悄悄地退了出去,坐在正殿里喝着茶,等着姜律。
下午快酉时的时候,姜律赶了过来。
他一进门就神色怪异地上下打量着姜宪。
这让姜宪想起之前白愫看她的目光,然后就引来了韩同心的愚蠢。
她不由心中一紧,道:“是不是那边又有了什么变化?”
“没有!”姜律从姜宪身上收回了目光,撩袍坐在了她身边的太师椅上,啧啧了两声,颇有些感慨地道,“没想到,你还真有两把刷子。我照着你说的当着汪几道的面跟爹说了,汪几道当场就变了脸色,倒是你公公还挺正常的,不过,比起杨俊来,你公公也不算什么了——杨俊的主张是不管辽王愿意不愿意,先把人留下再说。如今汪几道能依仗的就是我爹和李家、杨俊手里的人马了。他不答应也得答应。不曾想有变数的是辽王。他听说我从内宫出来后汪几道就同意了他给大行皇帝守灵的事,立刻就改变了主意,说是汪阁老既然不同意,那他就出宫好了。爹就让他先回自己在京城的府邸,辽王却说这些日子忙着打仗,紧接着又听到大行皇帝逝去的消息,他急急忙忙的,还没有犒劳过辽东卫和密云卫的人,还是出城去,到两卫驻扎的大营好了。爹却强硬起来,说皇上还没有出殡,这个时候辽王出城不太好,就在自己的府邸住下,每天进宫来给皇上祭拜,正好参加明天一早的大朝会。”
☆、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手
姜宪冷笑道:“辽王定是不同意了!”
“嗯!”姜律这两天受到的冲击太大了,对姜宪的敏|感锐利已经没有了感觉,他按照姜镇元交待的仔细地对姜宪道,“不过,爹这么说之后,他也没有执意要出城去,说既然明天一早有大朝会,那他今天晚上就在宫里给大行皇帝守一夜灵好了。正好明天去参加大朝会。汪阁老听了直皱眉,出言讽刺辽王出尔反尔,辽王也恼了,说让他留在宫里的是汪阁老,不让他出城的是我爹,如今大行皇帝刚去,朝廷里就乱成了这个样子。他到底是留还是走,让内阁立刻给个明白的说法。汪几道不知怎么地,像是被辽王挑起了脾气似的,也不跟我爹商量,直接把辽王留在了宫里。等辽王走后,简王直赞汪内阁做得对。说只要辽王在宫里,在他们的手上,辽东卫和密云卫的人就不敢乱来,汪阁老做得对。我爹气得不得了,总觉得辽王的目的就是留在宫里过夜,辽王应该还有其他后手才是。特意让我来跟妹妹说一声,让妹妹晚上小心。”
姜宪闻言想了想,道:“汪几道有什么条件?”
姜律一时没明白。
姜宪只好解释道:“汪几道支持姜家、支持简王,他可曾提出什么要求?”
姜律明白过来,佩服地看了姜宪一眼,压低了声音道:“他提出由他和几位阁老组成顾命大臣,爹和简王都不同意。”
也就是说,汪几道想由内阁把持朝政,而她伯父和简王则想推了韩同心出面以太后的身份摄政。
简王还好说,她大伯父这是图什么?
姜律悄声道:“我爹说,汪几道太贪了,若是由内阁组成顾命大臣摄政,到时候我们这些功勋世家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特别是镇国公府。这次京卫失利,汪几道好几次提出换防,把九边的军士充盈到京卫中来,把京卫的一些人调到九边去……他分明是想把这次京城战败之事归罪到爹的身上。爹当然不能让汪几道成为顾命大臣。”
这又是一笔糊涂帐!
可汪几道做为内阁首辅,只要他一直把这事记在心上,总有机会能把这顶帽子扣到她伯父的头上。
姜宪觉得有些头痛,道:“辽王留在宫中,不外乎几种情况。一是他在观望,明天之前什么事也不会发生,可一旦公布了遗诏,他或是他的人就会立刻跳出来质疑赵玺的身份,让登基的事不能成行,然后他就可以先帝长子的身份回朝主持大局,暂时摄政。这虽然与汪几道所谋背道而驰,可到时候汪几道一样有机会利用他只是皇上庶出兄长的身份把他踢走。所以辽王这么做汪几道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时,十之八、九会同意。二是他已有了安排,所以和伯父的对峙不过是计划中的一环。三是他因为判断不力失了先机,只能将错就错,先保下效忠于他的辽东卫和密云卫再说……”
姜律听着轻轻点头,困惑地道:“你说的这些爹之前跟家里的幕僚说起来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你跟我说这些是干什么?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姜宪却道:“伯父可有了什么万全之策?”
姜律道:“具体要怎么做,爹没有跟我说。不过,我觉得猜来猜去都没有什么用的,只要我们把辽王看牢了,等到明天宣读了遗诏,他就算是有异议,只要赵玺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大可以和他一直耗着,反正他耗不赢我们。”
姜宪听了不由在心里暗暗叹气。
她这个堂兄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什么经验阅历,到底嫩了一些。
前世,他也是在她做了摄政的太后之后,才慢慢地成熟起来的。
她想着,神色就变得严肃起来,正色地问他:“大堂兄,你相信我吗?”
姜律的直觉是这句话后面隐藏的不是什么好事。
他不由身子向后一仰,仿佛这样就能离姜宪远一点,伤害就少一点似的,警惕地道:“你要干什么?”
姜宪忍不住笑了起来,半晌才道:“你是我哥,我让你帮我做点事你就这么不情不愿的?”
姜律听着神色不仅没有放松反而绷得更紧了。他小心翼翼地道:“别人家的妹妹求哥哥,最多也就是把纳妾的妹夫打一顿,可你求我,说不定就是要我去帮你杀了辽王,这能一样吗?”
“怎么不一样?”姜宪看着姜律的样子十分有趣,索性和他开起了玩笑,“不都是帮着给妹妹出头,把欺负了妹妹的坏蛋揍一顿吗?你就是心思太重了。辽王是王爷又怎么样?想收拾他的时候他一样是只纸老虎!”
“我看只有你把个王爷当成是纸老虎了!”姜律忿然地喃喃道,但最终还是恶声恶气地道:“你到底要我干什么?”
姜宪想了想,就附在他耳边说了一番话。
姜律还没有听完就跳了起来,大叫道:“我就知道你找我没有什么好事!”
姜宪闻言脸一板,目光一冷,道:“你就说你愿意不愿意吧?”
姜律犹豫道:“我要是不愿意呢?”
姜宪冷笑道:“你要是不愿意,那我就去找阿瓒表哥,他肯定会帮我的。”
姜律想到那个傻子,只怕是被姜宪卖了还会帮她数钱,只好硬着头皮道:“要是我爹打我,你可得帮我出面顶住了。”
“既然是我的主意,我自然会负责的。你就放心好了。”姜宪说完,就催着他去准备。
姜律期期艾艾地走了。
姜宪还是有些不放心,又找了王瓒进宫来说这件事。
王瓒走的时候,满脸惊恐。
送他到慈宁宫大门口的姜宪苦笑不已,站在院子里徘徊良久。
有穿着紫红色服官的男子在小内侍的带领下低着头匆匆进了慈宁宫。
姜宪问身边的小宫女:“什么人?”
小宫女踮起脚尖来看了看,犹豫道:“好像是礼侍郎王大人。”
姜宪吩咐情客:“去看看!”
情客急步跟了过去。
姜宪继续在院子里徘徊,琢磨着明天的事。
不一会儿,情客折了回来,道:“是汪阁老,让礼部过来给太皇太后传话,说是明天大朝会之后,群臣会去斋宫哭灵,请皇后娘娘去斋宫守灵。”
姜宪猜着就是这件事。
她道:“还说了些什么?”
情客犹豫了一会,低声道:“还说,请您把遗诏准备好了,明天由镇国公拿着遗诏,礼部的人抱皇长子去大朝会。”
☆、第七百一十七章 出头
姜宪睁大了眼睛,顿生一股被背叛的钝痛。
姜律走了有一会儿了,内阁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作为她的伯父,怎么也应该提前知会她一声吧?
是个小孩子都知道,遗诏有多重要!
她没有什么材料的时候都能伪造勤王的诏书,何况皇上的书信往来是可以由行人司的翰林院代书,再盖上皇上的各种宝玺就可以了的,现在赵翌驾崩,他的那些宝玺已成了无人监管之物……而慈宁宫离乾清宫还有段距离,这路上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她伯父保持了沉默,让她从礼部听到大朝会的章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姜宪茫然四顾,表情呆滞,像个迷失了方向的小孩子。
情客看着心中一颤,不由高声叫了声“郡主”。
姜宪回过神来,深深地吸了口气,稳了稳心神,对情客道:“走,我们去看看!”
情客不敢怠慢,匆匆应诺,服侍姜宪去了东暖阁。
牌桌已经散了,太皇太妃几个不知道去了哪里。太皇太后斜歪在宴息室临窗的大炕上,一手架着眼镜,一手拿着个折子在看。听见动静,她转过头来,见是姜宪走了进来,就放下了手中的眼镜和折子道:“你回来了!过来看看这个!”
姜宪坐在了太皇太后的对面,拿起折子看了一眼。
是礼部送来的大朝会章程。
什么时候开始大朝会,有哪些人参加,由谁主持明天的大朝会,谁来宣读遗诏,由哪几个人来检验遗诏的真假,赵玺身份的真伪等等……事无巨细,都安排的很妥贴,却看得姜宪心头再次烧起了熊熊大火。
时光在她心头重叠,姜宪如自己从前做太后时一样,听到坏消息就没法控制脾气,“啪”地一下把奏折拍在了炕几上,杀气腾腾地道:“镇国公到底在做什么?看看这章程,哪一条哪一款与镇国公府有关?难道镇国公想和汪几道妥协不成?事已至此,他妥协能有什么用?他还指望着谁能放过谁不成?”
她对自己的伯父太失望了!
前世那个给自己收拾烂摊子的英雄哪里去了?
她不由的眼泪盈眶。
太皇太后见她骂朝臣的那模样儿,比从前的曹太后气势还足,感觉十分的微妙。
她的保宁,天生就应该是生活在这宫里的人,结果却世事弄人,嫁进了个连寒门都称不上的李家。
这既是运,也是命!
由不得人不臣服!
她轻轻地攥住了姜宪紧握成拳的手,温声道:“你要理解你大伯父。京城被破,他是有责任的,现在正是立储的多事之秋,那些朝官全都在关注着继位的事,等到事情平息下来,死了这么多人,包括熊大人在内,他们总要给这些人一个交待,你大伯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他难过的日子还在后头呢。他也是没有办法了!他如今能参与到立储的事中来,除了他向来强势,最要紧的,还是大行皇帝的遗诏在你的手里……”
太皇太后的话如当头棒喝,喝醒了姜宪。
她为什么突然不相信她自己的大伯父了呢?
是不是在她的心里,虽然重生了,虽然感激众人对她的好,可也因为赵玺的事,让她变得再也不愿意相信别人了呢?
她心中一凛。
前世,她大伯父虽然强势,却并不是个喜欢主动攻击别人的人。那个时候她心里已经隐隐感觉到了。所以她在毒杀了赵翌之后立刻就喊了自己的大伯父进宫,因为她知道事已至此,她大伯父会用最简短,最直接的方法去处理这件事,她却始终没有怀疑过她大伯父是否会造反……
前世今生,都不是她大伯父变了,而是她变了。
她被从前的温情蒙住了双眼。
可她也没有变。
她和前世一样,不愿意去算计自己的亲人,信任的朋友,所以才会选择遗忘,选择视而不见。
大伯父为什么不让人进宫告诉她,是不是像前世那样,在等着她的抉择?
她若是畏缩不前,她的伯父应该也会像前世那样的支持她。只不过,那样会把姜家拉下水,让姜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伯父也是愿意的!
就像她一样,不愿意自己的亲人挚友伤心难过。
这是她们姜家人的优点,也是缺点。
姜宪忍不住用帕子捂着眼睛默默地流了会儿眼泪,这才坐直了身子骨,红着眼睛鼻子对太皇太后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您放心,我就是坠入修罗场,也不会让家里人出事的。”
太皇太后听着吓了一大跳,警惕地道:“你要做什么?”
外祖母这一生太难了,她不想外祖母再受一点点的担心或是惊吓了。
她不依地撒着娇:“我只是表表决心嘛,您看您,这什么表情?”
太皇太后松了口气。
保宁毕竟是个女孩子,她刚才过于草木皆兵了。
太皇太后释然地笑,道:“好了,好了,明天的大朝会你已经知道了。你若是不想去斋宫给皇上守灵,我就跟礼部的说一声,让你好生在慈宁宫里歇着,让韩同心去应酬那些内外命妇去。她是大行皇帝的结发妻子,可自大行皇帝发丧之后,她居然一天也没有去守过,这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她老人家说着,已语带讥讽。
姜宪忙安慰了太皇太后几句:“每个人的伤心皆不同。有的喜欢嚎啕大哭,有的喜欢在无人处独自饮泣,她年纪轻轻的就孀居了,怎么可能不伤心。”随后她就岔开了话题,说起了自己的打算,“既然我大伯父不便出面,有些事就由我来做吧!我想明天去参加大朝会,亲眼看着礼部的人宣读圣旨。”
金銮殿上只坐过曹太后这一个女子。
姜宪若是过去,朝臣们会答应吗?
她又是个郡主,以后终归是要和李谦生活在一起的,冠李谦的姓,按李谦的品阶大葬,这样冒犯帝王的事,等到赵玺亲政,谁敢保证赵玺就不会清算她?
太皇太后有瞬间的犹豫。
姜宪当然明白外祖母在担心什么,她认真地道:“太皇太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就像当初,谁又能想到赵翌只亲政了短短的三年就去了。可见有些事现在不做,我们就根本不会有以后。”
但这犹如饮鸠止渴啊!
太皇太后在心里叹息着,却只能点头答应。
姜宪为了安抚老人家的心,决定说说自己明天的打算,谁知道还没等她开口,就有小宫女跑进来禀道:“太皇太后,郡主,简王和东阳郡主求见!”
☆、第七百一十八章 急匆
简王进宫还好说,肯定是来叮嘱韩同心明天应该注意的事。可东阳郡主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是准了她明天来见韩同心的吗?
她怎么又和简王一块儿进宫了?
太皇太后和姜宪对视了一眼,太皇太后用商量的语气对姜宪道:“要不,就让他们一块儿进来?”
明天的大朝会关系到姜、李几家的生死存亡,太皇太后可不想坏他们的事。
礼部既然拿了折子过来,她们等一会儿也要跟韩同心说一声的,东阳郡主虽然不合时宜,但现在这个时候,韩同心还是母仪天下的皇后,简王还与镇国公在立储之事上结着盟,怎么也要给简王和东阳郡主一个面子。
最重要的是,明天的事姜宪已经拿定了主意,不管谁要做什么,她都会遇佛杀佛,遇神弒神,谁来也改变不了她的决心,什么事也阻止不了她的决定!
姜宪点了点头,笑道:“简王毕竟是长辈,怎么好拦着。”
太皇太后放下心来,吩咐小宫女领了简王和东阳郡主进来。
姜宪整了整鬓发,弹了弹衣衫,站到了太皇太后身边。
不一会,简王就和东阳郡主进来了。
两人给太皇太后行了礼。
姜宪上前叫了人。
简王还好,唉声叹气地坐到了宫女端进来的太师椅上,东阳郡主干脆拉着姜宪的手就哭了起来:“皇后娘娘没福气啊!皇上丢下她就这么去了,她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哪个母亲不疼儿。东阳郡主双眼红肿,面色苍白,一看就是哭了好几天的样子,哪里还有半点从前的雍容大方,淡定从容。
可见那都是没有遇到事,遇到了事,大家都一样。
姜宪不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简王已严厉地道了声“东阳”,然后板着脸道:“你没了女婿,太皇太后也没了孙子,嘉南郡主没了表哥,谁不心痛?你这样哭哭啼啼的像什么话?”
宫里不成文的规矩,贵人们没哭,其他人是不能哭的。
东阳郡主抽出帕子抽抽泣泣地拭着眼泪,道着:“还请太皇太后不要责怪……”
太皇太后叹气,对简王道:“孩子们年纪还小,不懂事,这里又没有外人,你也别那么苛刻!”
简王苦笑,道:“她都是做婆婆的人了,还小!”
太皇太后道:“她们在我们面前,永远都是小辈儿。”
简王闻言就感慨道:“皇嫂总是那么心疼小辈,总是那么宽和、慈心。”
太皇太后听了直摇头,不知道是无意还是有意,道:“你是心思太多。孔子说年过七十而随心所欲,我们都是坐六望七的人了,有些事啊,就别计较了。”
简王听着微不可见地愣了愣,随后很快就换上了一副恭敬的样子,不知道是在回答太皇太后的话还是在感慨,道:“所以我最是敬佩皇嫂,什么时候都那么豁达。您一定会高寿的!”
这是说她克死了丈夫、克死了儿子女儿,如今又克死了孙子吗?
太皇太后心中不快,面上却不显,一副痛心的样子道:“你们是来见同心的吧?快过去吧!我这边都挺好的,有保宁照顾我。同心自从听到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就没有起过床。田太医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刚刚去合了个眼。我是过来人,这个时候她应该特别想自己的娘,我还以为东阳明天才会进宫,没想到东阳今天就过来了。东阳,你好好地安慰安慰同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今天晚上你就别走了,留在宫里陪陪她,明天的大朝会,礼部上了折子,说是大朝会之后群臣会去祭拜大行皇帝,明天还有她忙的呢!”
简王和东阳郡主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安慰韩同心才进的宫,如今太阳已呈西下之势,再不抓紧时间,等到宫门下了钥就麻烦了。
两人顾不上太皇太后的话里有话,彼此客气寒暄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
姜宪代太皇太后送了两个人出门。
简王摆着长辈的谱没有理睬姜宪,东阳郡主则拉着姜宪的手说了几句话,这才去了韩同心那里。
韩同心正躺在床上生着闷气。
她现在看什么觉得什么不好,寻思着等她母亲进了宫,和她母亲商量过之后,就搬回坤宁宫住好了。结果突然听到东阳郡主提前进宫了,还和她的外祖父简王一起的时候,她心中一惊。
赵翌驾崩,赵玺作为赵翌的独子,肯定是他继位,可姜宪却威胁她说她未必能被尊为太后。她从小就隐隐有些怕姜宪,姜宪又和赵翌格外的好,她总觉得姜宪不是无的放矢,她很害怕,却又无人可说。
简王和东阳郡主的出现就像她的救命稻草,她甚至顾不上皇后的凤仪,趿着鞋子就跑出了寝宫。
“娘!”她也不管简王就在旁边,眼泪汪汪地扑到东阳郡主的怀里。
东阳郡主搂了女儿,视线瞬间变得模糊起来。她用力地抱了韩同心一会儿,这才推开女儿,上上下下地打量起韩同心来。
女儿虽然精神不太好,可比上次进宫时看到的还要圆润了一些,想必在慈宁宫的日子过得颇为逍遥。
太皇太后真是个菩萨心肠!
对小辈总是这么宽厚!
东阳郡主想着,心就落下了一半,轻轻地抚着女儿的头温声道:“外面不太平,慈宁宫又有重兵把守,娘进不来。不然早就来看你了……”说到这里,想到女婿不在了,女儿这么年轻就成了寡妇,东阳郡主的眼泪再一次忍不住地冒了出来。
简王却有些不耐烦。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有的没的!
东阳郡主能在这里留宿,他能在这里留宿吗?
母女俩有什么话不能等到他走了之后再说!
韩同心也是,赵玺都死这么长时间了,难道还没有伤心完?
怎么也不想想家里以后该怎么办?
同样勋贵之家出身,怎么韩同心和姜宪比起来就差这么多?
一点也帮不上家里的忙!
“东阳,明天的大朝会要紧。”简王皱着眉道,“说完了正事,你们再好好说说体己话也不迟。”
东阳郡主这才想起自己的来意。
“我差点忘了!”她忙擦了擦眼睛,拉了韩同心的手,也不管韩同心还没有整妆,径直往宴息室去,“我这次和你外祖父一起进宫,是有要紧的事要跟你说。”
韩同心一面跟着母亲进宴息室,一面不解地望了眼紧跟在她们身后的简王。
☆、第七百一十九章 一环
简王见状,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沉声对宴息室的几个宫女内侍道:“你们都出去,我们有话要说。”然后随意指了个小内侍,“你守在门口,要是有人闯了进来,你就等着去慎行司好了。”
那小内侍吓得瑟瑟发抖领着一群宫女内侍退了下去。
东阳郡主也拉着韩同心坐到了罗汉床上。
简王斟酌了片刻,这才道:“你可知道大行皇帝的遗诏是留给嘉南郡主的?”
韩同心惊呆了,半晌才回过神,跳起来道:“他怎么能这样对我……”
难怪姜宪说她不一定当得上太后。
肯定是赵翌给她的遗诏里提过什么。
赵翌这么对她,肯定是姜宪在他的面前说了些什么。
韩同心又羞又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埋着头就要去找姜宪算账。
东阳郡主哪里知道她的心思,一把拽住了她道:“你这孩子,慌什么慌?我和你外祖父这个时候来探望你,就是来给你出主意的。你可别先自乱了阵脚,到时候就算是你外祖父再厉害,也架不住你自己不争气。”
简王看着则是怒不可遏,喝道:“就这点事你就沉不住气了?你说你比那姜宪还大上两岁,怎么行事做派却没有她半点稳重……”
这句话就像捅了马蜂窝似的,让韩同心炸了起来。
“您这么看重她,您让她做您外孙女去啊!”她冲着简王喊道,“我就是这个样子。您要是看不惯,大可以不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