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陌上柳-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定咱们还是同宗呢!”
韩嬷嬷也觉得巧合,道:“我是河东道沁水县人,娘子祖籍益州,咱们虽现在不是同宗,不过不知道几百年前也是同宗呢!”
“可不是,看嬷嬷的年纪正好做我的姑母,虽然不敢妄言,嬷嬷这样为我着想,我以后只把嬷嬷当我的姑母一样!”
韩嬷嬷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娘子以后必然是人上人,我哪里敢做娘子的姑母,只是你一片好意,我没什么可回报,只以后宫里能提点你一下,我就帮一把,娘子不必客气!”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蓁娘笑的眼睛都弯起来,“多谢嬷嬷,不过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我还是踏踏实实的走吧!总不能辜负你的一番教导!”
韩嬷嬷满意的点点头,虽然不知这韩氏有什么来头,但是上面的吩咐她不敢不从,认真的指导韩氏,这就是她的任务。
不过现在看来,这韩氏出身虽卑微人却不胆小,一个小小的采女也能被点名关照,不管什么路数,能相安无事的过了这几天,也算结个善缘,以后指不定是什么样呢…两人都各怀心思,一个认真教一个认真学,十五郎还特意接了早已出嫁的王大娘和树叶儿来,还有生了孩子的林四娘和阿珠,几个人坐在屋里相顾流泪,既不舍又难过。
说起王大娘的婚事,蓁娘都是过年回乡下才知道她已经定了亲,蓁娘跑上门好一番追问,惹得树叶儿翻白眼说到底是谁要嫁人!
那时蓁娘自己都没找到合适的人家,倒是操起别人的心了,王大娘感动不已,才细细道来,原来这门亲事是她阿耶答应的。
她阿耶做工的东家听说了大娘的名声,心里不免意动,想把大娘说给自己的侄儿,他与兄嫂一番商议后,跟王阿爹提起这件事,王阿爹倒是心动了,不过还是没有立刻答应,东家边说让两个年轻人见个面。
不成想这一见面,王大娘却很是失望,那郎君腿有残疾,走路一深一浅,可那郎君却是看上了大娘,非大娘不娶,大娘知道若是嫁过去,自己家就会轻松一些,可到底有这么个夫君心里还是膈应。
纠缠了半年多,大娘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蓁娘听到这里着急不已,怕大娘掉进火坑,王大娘却柔柔一笑,道自己愿意嫁给那位郎君,只是因为他的性格不错。
蓁娘还是不放心,但既然两家都定了亲,她也不好再说什么,王大娘成亲蓁娘没去成,却委托伯娘送了送了她一朵自己最好看的头花和一只银手环。
然而蓁娘一直向王大娘隐瞒了一件事,那只手环其实是十七郎送给她的。
蓁娘知道十七郎的心思,也没有拒绝,兄妹俩约定不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而树叶儿则是嫁给了同村的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就一起玩泥巴长大,可越长大越看对方不顺眼,为到底谁是凤鸣村池塘里憋气时间最长的人决斗了好几次,双方有输有赢。
没想到最后两家长辈却对上眼了,树叶儿和郎君知道了长辈有结亲的意思,别说打架,连走在田埂上都不好意思的红了脸。
两人结了婚后还跟孩子似的,吵吵闹闹,动不动就要收拾你收拾我,可一日不见,又互相念叨着…至于林四娘,她都怀上第三个孩子了,每日与啼哭尿布作伴,阿珠为着郎君爱吃酒的坏毛病气的时不时就要动手。
最可怜的齐娘,她一直在张妇的跟前卖乖,张妇渐渐的也对她不那么苛刻了,进了门这几年,齐娘才稍微喘了口气,如今的她,只把韩阿婆当亲人,阿婆说什么她就做什么。
从前的好朋友都有了自己的归宿,蓁娘高兴之余却悲从心头起,狠狠地哭了一场,众人陪着掉泪。
好不容易止了哭声,还是树叶儿先出声:“好了好了,咱们见个面不容易,怎么就只知道哭呢!蓁蓁就要进宫了,咱们多说说话,把以后几十年的话都说了才好!”
蓁娘流着泪扯起笑道:“以后都见不到我了,你还能贫嘴,其实你跟我好都是假的吧!”
树叶儿抱着她的肩膀反驳,“哪里的话,要不跟你好我还能来,你都不知道,我听说你要进宫既高兴又不高兴…”
“高兴你从此有了大好前程,不高兴以后就见不到你了,说不定明年这个时候你就忘了我们了!到底谁不跟谁好啊!”树叶儿的声音有些哽咽。
蓁娘拉着她的手认错:“是我的错好了吧!谁说我就忘了你们了,我从小都跟你们在一起长大,跟你一起笑一起玩,我进了宫想起来这些,就不会觉得孤单了…”
这话再一次引得几个小娘子泪水涟涟,还是韩嬷嬷劝道:“悲伤心,思伤脾,你们都小小年纪,以后的路还长,这会儿就哭的不行,那以后可怎么办呢!”
“快些擦擦脸,记着我的话,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你眼看着是个高山,等跨过去回头看才发现那只是一个小山坡罢了…”
蓁娘接过韩嬷嬷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泪道:“嬷嬷的话有道理,是我没经历过事,这才哭哭啼啼的让你看笑话了!”
韩嬷嬷又说了些劝慰的话,到底让蓁娘解开了这个结,是啊,遇上一件事就觉得天要塌了,那还要不要过日子!
高祖父遇到灾年只能啃树皮吃泥巴都挺了过来,若今日为了这么小的一件事就哭来哭去的,让别人怎么说,还以为自己多有本事呢,进宫都觉得委屈…还是收收那些矫情的心思,天天吃杂面团子都能过得好,要是天天吃白面那更得过得好,才对得起那些爱自己的人…分别的日子转眼就到,蓁娘带走了一部分赏赐,剩余的都留给家人,她劝说父母有事多询问六伯父的意见,让兄弟们做个营生也好,好好读书也罢,如今家里有钱,要上进才是。
要搁以前,这些话怎么也轮不到蓁娘来说,可这一去,她与家人恐怕是终身不得相见,心里有无数话要说,只得想起什么说什么。
蓁娘悄悄给了阿祖一笔钱,跟她说:不管蕙娘以后嫁不嫁人,这钱,都是给蕙娘和阿桐的。
这么做的原因则是,随着蓁娘中选的消息传开,邻居们却流传起蕙娘的事来,都说那诚元主持的话果然灵验,他说蕙娘过了十六说亲最好,而蕙娘十六岁之后,恰好就是天子采选…蓁娘不怎么信鬼神,这听到这话也觉得有些事真的没法解释,或许冥冥之中,命运就是这样刚好、差一点呢!
除了蕙娘,蓁娘也交代了阿婆,让她多去看望齐娘,她若真的过得不好,就想些办法赎了她出来,总比眼睁睁看着她熬油似得一辈子熬在张家。
许许多多的话,蓁娘都觉得说不够,她再不能承欢父母膝下,也不能看着弟弟妹妹侄儿侄女长大,更要忍受那深宫的未知恐惧。
她不是个爱掉眼泪的人,但每每思及此处,蓁娘觉得只有眼泪能代替她的悲伤。
九月十三,韩家的亲眷都来相送,蓁娘红着眼睛与家人告别,长辈们都拉着她叮嘱,要听话,要守规矩,泪水涟涟的说了半天的话,到底还是一辆马车拉着她走了…白骍躲在角落里,看着跟人群中不住拭泪的蓁娘,她瘦了一些,眼里全是难过不舍,白骍什么也做不了,他多想为蓁娘拂去戚容,短短一段距离,却如同隔了一条天河,他只能在这里压抑哭声。
蓁娘上了马车,回头从缝隙里看着身后一群亲人,还有墙边那抹熟悉的侧影,她不敢让人听见声音,咬着帕子哭了一路。
少年的感情总是单纯美好,但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说是阴差阳错也好,有缘无份也罢,但他们的感情是真正存在过,只是从今以后,也只能深埋心底,无人知晓。
皇太子居住的东宫就挨着太极宫,里面无论前朝内廷都是缩小版的太极宫,蓁娘现在还没有资格去拜见太子妃,从偏门进去就有人带她去安置。
采女们被统一安置在宜秋宫北边的院子里,里面已经来了三个采女,领路的人说明天还有三个要来。
韩嬷嬷既然完成了任务,就要回去复命,见蓁娘有些无所适从,她语重心长的道:“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多学多问,要守规矩,话想三遍再说,事想三遍再做,明白了吗!”
蓁娘狠狠地点头,“嬷嬷的教导我一辈子都记着…”
这几天的相处,韩嬷嬷还是很喜欢这个小娘子的,既谦虚又谨慎,什么事都想得开,这样的人,不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能过得很好…话说出来轻松,做起来很难,可她还是希望蓁娘能有一片光明的前途…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赏赐
唐朝的市场经济并不发达,流通的货币主要就是铜钱,银子因为开采量低,都是铸成银锭上缴国库,市场上不作为货币使用~金子倒是可以流通,但是普通人也不会用这玩意儿去买菜,老百姓之间,用一块布去换一只鸡是很常见的,所以皇帝赏给韩家的蔗糖胡椒锦缎,那不是用来吃和穿,那都是小钱钱~看文的亲能给个评论么!哭!好评差评都行!

第27章 学习

韩嬷嬷离开后,很快就有一位自称为陈掌书的妇人来安排蓁娘等人的起居学习事宜,按例,东宫有太子妃一人,下设正三品良娣二人、正四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七品昭训十六人、正九品奉仪二十四人。
以蓁娘不高不低的品级,身边服侍的有四个嬷嬷,六个侍女,八个使唤的丫鬟婆子,但实际上现在她还用不了这么多的宫人,得等到正式侍寝之后才有这些待遇。
陈章书道:“娘子今日才进宫,就先歇息歇息,等明日其他娘子进了宫,就一起安排学习宫闱规矩!”
“如今诸位娘子都住在一个院子里,每人身边有嬷嬷二人,侍女四人,使唤宫人六人,其余打扫洗衣传膳的宫人自有人安排…”
说罢她指了身旁两个年逾四旬的嬷嬷给蓁娘道:“这是吴氏和周氏,这几个月就在娘子的身边服侍,她们是老宫人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请教她!”
吴氏上前见礼一面恭敬道:“请教不敢当,娘子有什么事问奴就是!”
蓁娘一面回礼一面想:果然是宫廷,这两位老宫人这样的年纪,可不论是行止还是言谈都是普通人家的下人可不能比的,她们既有下人的恭敬,又不一味奉承巴结,看来这几个月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蓁娘的行李并不多,衣裳是芸娘早就准备好了的,首饰是当时宫里赏赐的金银,芸娘也贴补了一些,都是希望蓁娘在宫里过的好一些。
蓁娘坐在榻上左看右看,这件屋子小巧玲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室一张卧榻,靠窗一张床,上面搁着两个隐囊,一张栅足案。
案上的香炉里正飘着袅袅香烟,闻着清甜的味道,蓁娘才把一直绷着的神经放松下来。
四个侍女分别叫阿玉、阿梅、容娘、冬儿,阿玉和阿梅正在把蓁娘带来的东西归放登记,容娘打了热水来,和冬儿一起服侍蓁娘洗脸换衣。
刚做好一切才松了口气,外面进来了人打起帘子道:“娘子,住在隔壁的吕良媛和沈承徽、尹承徽来啦!”
“快请进来!”蓁娘急急的捋发整衣,阿玉不等吩咐就去准备热水点心,阿梅拉着蓁娘一起出门迎接客人,蓁娘有点脸红,她一急就乱了阵脚,幸好还有这几个侍女帮忙,不然就让人看笑话了。
来的三人俱都是让人赞叹的娴雅佳人,相比之下,蓁娘还逊色几分,四人相互见了礼,自报家门。
为首的吕良媛今年十四岁,祖父为从五品恭陵陵令,恭陵乃是高祖皇帝的陵寝,而陵令就是管理陵寝的主事官员。
沈承徽十五岁,比蓁娘小四个月,伯父是京县的县令,尹承徽最小,才十三岁,祖父在城东开办了一所学院。
尹先生是进士出身,在长安城有些名气,他所写的诗连十姐夫徐敬元也收录了几首。
四人中吕良媛品级门第最高,沈承徽最是貌美,尹承徽才华最盛,蓁娘…什么也没有…她自嘲道:“我集合了你们三人的反面,没有容貌、没有做官的长辈,没有才华!”
“估计是想要我衬托你们,所以才把我选上的吧!”
众人哈哈大笑,她这一番打趣倒是引人刮目相看,四个小娘子虽然是刚见面,彼此之间倒也聊得挺愉快,这样的熟悉是良性的,以后若成了朋友,那可就多了条路子了!
到了晚间吴嬷嬷特意夸奖她,“娘子做的很好,虽说你们四人出身不同,可进了宫都是太子殿下的妾侍,做事不能光看眼前,要看以后…”
以后,指的是太子殿下的宠爱和子嗣吧,蓁娘若有所思,回想起白天发生的事,她们四人寒暄过后趁着天气凉爽搬了长床在院子里聊天。
聊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废话,比如你在娘家整天做什么呢?
去过哪里?
进宫里进不紧张?
蓁娘觉得虽然她没有这几个人的优点,但她也是有自己的特长的,从小混迹在市井中,她跟什么人都能说的了话,又有在芸娘家那一个月的生活,对于高门妇人的举止言谈有些了解。
别人说的插花品香她虽然不懂,可说起笑来没人比得过她,既有趣又不粗俗,至少这一下午每人都是笑嘻嘻的,相处甚欢。
这一晚注定是睡不着的,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蓁娘想家人,忍不住又哭了一场,翻来覆去的,直到五更才睡着,第二天吕良媛等人一见她的黑眼圈,就露出感同身受的表情来。
吕良媛道:“我刚来的第一晚也睡不着,想我阿耶阿娘,又想过年都不能跟家人一起过,总之就是胡思乱想,第二天还是嬷嬷拿了帕子浸冷水,给我敷了好一会儿,你也快敷一敷,不然今晚再睡不着的话就更青了!”
这要搁以前蓁娘都觉得不过是黑眼圈嘛,简直是小题大做,可现在不同了,她是太子的妾侍,得靠一张脸皮来获得青睐,就是她自己不在意,嬷嬷也不会由她这么随意处理自己的脸。
今天又要来两个采女,吴嬷嬷道:“娘子就跟昨天吕良媛她们一样,等新来的娘子们收拾好了就上门打个招呼!”
“你们都是京城人,外地的娘子们说不定得等到明年才会进宫,学习要将近一年,你正好可以观察她们都是什么样的性子,爱好是什么,为人怎么样!”
“你们有一起采选学习的情分,以后不论发生什么,在内廷里都能互相照应…”
蓁娘思忖,其他人的嬷嬷也是这样跟她们说的吧!
都是刚来的不懂规矩,陈章书也说了两位嬷嬷以后都会跟着她们,看来不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的人情走动,都要跟嬷嬷们多请教一下才行!
蓁娘对吴周两位嬷嬷越发的恭敬,事事都要问了为什么才去做,两位嬷嬷很满意她这个态度,倒是越发的耐心。
但是当蓁娘问到了一些敏感的问题时,她们就避而不谈,严肃教训道“娘子刚来,很多事情是不可以问的,也不能知道,就算别人在你跟前说,你也要捂住耳朵,不为别的,这知道的多了难免就生了心思,内廷里最不能有的就是不该有的心思…”
蓁娘唯唯应诺,心里有些后怕,别说她们还没有正式的上玉碟,就是上了,在宫里这样的无所顾忌也会让人看不顺眼,吴周两位嬷嬷可是悄悄的说了不少犯了宫闱禁忌女子的下场。
新来的两位娘子分别是昭训米氏,父亲是万年县县衙的一名小吏,今年才十四岁。
还有一位昭训姜氏,家里跟蓁娘家情况差不多,今年十三岁,家里是长安郊县的普通耕读人家。
虽说妾侍中礼聘入宫的娘子地位最高,其次就是她们这种正经采选入宫的,最末就是由宫女提拔上来的。
实际上在太子妃面前她们都是妾侍,太子妃和太子一样是她们的主子,东宫内廷三司独立于尚宫局,三司的女官由太子妃直接领导,负责协助太子妃处理公务、管理妾侍、照顾皇孙、膳食、医药、仪仗、文册等。
说起来,凡是后宫的女官或者宫女,不论老幼都是天子的女人,因此她们一旦进宫除非有天子的特赦可以出宫养老,否则一辈子都得呆在宫里。
承徽、昭训、奉仪其实都算是女官,和天子后廷的才人、美人、婕妤等一样,她们有的专门就是协助皇后或太子妃做事。
有的受到主子的宠爱只专心等着侍寝伴驾就行了,或者有的人主职是当差办事,副职就是□□陪乐。
所以很多公侯之家德才兼备的小娘子都会被召进宫廷做女官,比如当今天子刚登基时,听说江南东道苏州卢氏一族出了位五岁便能吟诗作赋的小娘子,大为惊奇,便召入宫中。
彼时那卢氏才九岁,入宫后天子将其册为才人,专侍笔墨,等卢氏十二岁时才侍寝,如今卢氏年方十八,已是颇得圣宠的昭仪了。
进入了正式的学习,三司之一的司闺负责新人的教导,司闺有司令二人,手下有掌正、掌书、掌筵各三人。
负责教导她们的就是从八品的掌书女官及女史,每天上午下午各两个时辰学习,蓁娘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记下各种规矩。
比如行,要做到莲步轻移如弱柳扶风轻摆,坐有跪坐,有踞坐有垂坐,每一种坐姿有什么讲究,在什么样的场合该怎么坐怎么站等等。
平日里起床睡觉也有诸多讲究,起床后要先整理头发,然后洗脸漱口,这洗脸要先用第一盆温水拍脸,然后用澡豆洗脸,再用第三盆水由侍女帮忙清洗隐蔽处。
洗完了脸要用柳枝蘸药水刷牙,再用青盐漱口,含上鸡舌香,这样嘴里就香喷喷的,不会有口气,做完这些就是上妆。
先用各种调制好的面霜敷面,然后才是上铅粉或米粉、描眉、贴花钿、鹅黄、面魇、抹上胭脂口脂等。
搭配好了衣裙就要挑首饰,世宗的静宣皇后,太宗的恭显皇后都是朴素节俭之人,因此内廷里也忌讳太过浮夸的妆扮。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天子喜欢美人,这仕女的妆扮也繁复起来,对于妆容服饰,娘子们天生就比郎君要热衷些,哪个时节该穿什么衣裳,哪些衣裳又该搭配什么首饰,讲究实在多。
比如天冷了穿绣花鞋,天热了穿草鞋,下雨下雪了穿木屐,再比如,梳一个发髻要一个多时辰,抹上一罐一罐的花油才能成型,头发少了还得上假髻。
一个发髻要保持好几天,睡觉的枕头也是特制的,只枕脖子免得碰乱了头发,蓁娘只睡了一晚脖子都差点断了……
宫里每个月都会发食物和生活用品,每天吃什么米什么菜都有份例,一年发几匹布料,发哪种,都有定数。
至于生活的讲究,细致到连出了恭都要换衣服,免得有异味,葱姜蒜味道大的东西要少吃,这些条条理理的规矩多如牛毛,蓁娘不光自己记,睡前还要跟阿梅她们对一对看有没有记漏了什么。
学完了这些个人的生活规矩,还要学习礼仪、背诵宫规,比如哪种场合该该行什么礼、该说什么话、宫里的规矩有哪些、你犯了错要怎么罚等等。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妾侍你要守好自己的本分,为皇室开枝散叶是头等大事,让太子殿下放松身心才是次要的,守好规矩不给主子添麻烦、不争风吃醋、不耍心眼儿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妾侍。
至于侍寝的规矩、跟殿下相处、受宠不受宠生孩子,这些也讲得仔仔细细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规矩,内廷关系前朝,内廷的女人们安安分分的,那就不会祸乱前朝大事。
若是宫里的女人做出如吕戚之争那样惨烈的事件,到最后天下也就完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光是学习这些蓁娘等人都快去了半条命了,每日里要死记硬背,容娘值夜时还听见蓁娘说梦话,说什么‘我不下来!我就呆在这里!’。
第二日睡醒蓁娘听到这事后脸突然红了,容娘奇怪的问她梦见了什么,蓁娘支吾过去,哪里好意思说自己梦见掌书娘子拿竹板要打手心,她爬到树上去不肯下来了…掌书娘子和女史非常严格,蓁娘每天都要战战兢兢的接受考核,她总算明白了十九郎去学堂像去鬼门关的心情了…
但是除了这样严格学习,也有轻松的学习,那就是学习玩耍,不要觉得这是玩物丧志,宫里能活动的地方就那么大,平时自己要打发时间,伴驾时也要跟主子玩的起来,比如太子让去陪他下棋,你说不会,那多扫兴!
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环节,双陆棋、投壶、踢毽子、荡秋千、猜谜、射箭、斗茶、行酒令等等,要学习玩一个个简直就是神童,女史一教就会,众人还能举一反三,实在滑稽!
所以私下里,几人也常聚在一起吃饭,大家互相调侃互相说笑,日子过的很是惬意。
七个小娘子日渐亲密,平时窜窜门,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一起插花煮茶聊天,还是相处的很愉快的。
毕竟她们的年纪差的不多,家里情况太复杂的没有,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是很单纯的,彼此之间就算是有了纷争还不等生气,就有个自的嬷嬷板脸教训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有点啰嗦~

第28章 情况

这段时间里她们都呆在这个小院子里,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晓得,每逢节日,太子妃怜惜她们,都会赏赐一些宫里的小玩意儿或者一桌盛宴,这样她们也能在枯燥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呆的久了,不光是服侍的宫人,就连教导她们的女官也会说些宫里宫外的新闻。
比如今年就是天应这个年号的最后一年,明年就改元为天授了,去年,天子在秋猎过程里幸了一个碧眼金发的外邦美人,这美人今年给天子生了个小公主。
小公主皮肤雪白,高鼻梁大眼睛,宫里的贵人们都稀奇的了不得,连皇后殿下都喜欢的开了自己的库房,挑了些珍藏的首饰赏给小娘子。
这次采选有一部分采女是选进了天子后廷,跟卢昭仪一样来自江南的一位何姓美人,一出现就轰动京城。
听说这美人舞技出众,天子见后惊为天人,在四个月内将她连升两级,从一个正七品的御女成了正五品的才人,引得宫廷内外议论纷纷。
虽是老乡,但是卢昭仪对这位何才人并不亲近,掌书娘子说,卢昭仪是良家子出身,何才人虽然美色倾城,却只是江南道官员献给天子的。
二者云泥之别,难怪不光是卢昭仪,其他妃妾也看不起这位才人。
话毕,掌书娘子颇语重心长的道:“美色侍人虽得圣宠,终究是不长久,孝敬太子妃,服侍好太子殿下,生儿育女才是正道!”
“就是不受宠的也不能心怀怨怼,主子给的就安心接着,主子不给不能伸手去争,要记住你们的本分!”
众人点头应是,蓁娘把这话牢牢记在心里,从内心上来说,她是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既然接受了她也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
袁郡君的告诫她也牢记着,守好规矩就不会出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平常心,争到的不一定就守得住,不争不抢的才能得到安稳。
对于东宫来说,目前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太子代表天子去祭拜宗庙,而受到了天子的夸奖,这既是看重也是认可,别说太子妃,就连内廷里服侍的嬷嬷都高兴得很!
至于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太子妃即将生产,听说连天子都对太子妃的这一胎很是重视,在产期前半个月,他亲自在宫里的无极观上了香,保佑这一胎是个男丁。
对蓁娘她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第一,东宫有了嫡子就有了秩序,以后不管是谁生了庶长子都不用心惊胆战的,生怕碍了太子妃的眼;第二,这嫡子生下来就是正经的皇长孙,太子殿下也就有了底气,朝廷上下对于东宫无子的中伤也就停息了,不过最要紧的还是太子妃这一胎必须是男丁才行…
天授元年的四月,太子妃平安产下皇长孙,洗三礼那天,天子领着后妃来东宫抱了抱孙子,听说酒兴上头还亲自上手敲鼓,一众皇亲国戚官员手舞足蹈庆贺,直到天明。
这一年蓁娘就虚岁十七了,九月里,太子妃着人分配了她们的住所,这一次六个人不会在同一个院子了,她们分别居于宜春宜秋两宫,而她们的新邻居,就是她们的前辈!
按着规矩,承徽有嬷嬷四人,侍女六人,使唤宫人六人,洒扫宫人八人,昭训减四人,奉仪再减四人。
如今的蓁娘已经算得上是脱胎换骨了,首先是身量,这一年每天吃三顿饭,每顿都是精心烹煮的食物。
虽然清淡却很可口,她正在长身体,每天都饿得慌,嬷嬷们只许饭吃七分饱,经过她苦苦哀求才增加些饭菜,只不过每天早晚都要走动锻炼身子骨才行。
这一点她倒是很喜欢,从小爬树下河哪一样没干过,宫里虽没树可爬,她也很喜欢走动,阿婆从小就教过,这多动动才不会生病,夏天怕热冬天怕冷,整天懒懒散散的窝着,迟早要出问题。
就这样她的个子一下子窜的老高,以前平视阿梅她们,现在得低着头跟她们说话,嬷嬷们也经常要拿着她的衣裳修改。
吕良媛身量娇小,愈发出落得清丽,沈承徽也长了些个子,她时常来找蓁娘踢毽子,然而尹承徽却圆润起来,她的嬷嬷有些担心她继续长胖,每天都卡着饭食。
米昭训和姜昭训本就是腼腆内敛的性子,这一年虽然活泼了不少,却依然有些内向。
蓁娘也摆脱了从前的小家子气,不是说性格,说的是那些行为举止言谈,现在的她都是掌书娘子时常拿出来的典范,她也毫不避讳直言自己私下在练习。
别人都说她刻苦,她却苦笑:“我年纪最长,也比不上你们聪明,不多练习练习,难道还让陈掌书说我吃饭最行,做事最差么!”
其他人听着这话吃吃笑,倒是没了争强的心态,这让蓁娘不禁想到:今日大家这么礼让,可不知以后会是什么样呢!
十月行了册封礼,因她们品级过低,皇后只是遣人来受了她们的礼,来人板着脸嘱咐了几句如“恪守本分、勤慎恭肃、开枝散叶”等□□就走了。
然后就是拜见太子妃礼,这也是她们第一次见到东宫女主人,太子妃王氏是太子的表妹,听说她是早已仰慕太子表哥,才由外祖父楚王做了媒嫁给太子殿下的。
虽然她才十九岁,却跟二十四岁的太子琴瑟合鸣,如今生下了嫡长子,夫妻二人感情越发深厚。
太子妃身量中等,面容娇俏可人,眉眼听说和太子长得有三分像,表兄妹嘛,这也难怪,难得的是她的性格却大气中透露着纯善,可见从闺阁到宫廷,她都是过的极为顺畅的…
太子妃对叩首的七人道:“进了宫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平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你们身边的嬷嬷,或者找负责的女史也行!”
“你们都是极出色的才能进宫,以后要安心服侍阿郎,为东宫开枝散叶,不光是我,陛下和皇后也会奖赏你们的…”
她的声音婉转清亮,如鸟鸣一般,话里也并没有对她们摆什么架子,蓁娘松了口气:至少这位女主人对下是和善的,可在她们前头的还有几位前辈也要拜见,也不知她们的为人如何…
除了太子妃王氏,太子的妾侍有良娣宇文氏,她今年二十二岁,是太宗皇帝指给太子的,她的母家,正是前朝北周皇室的后裔。
另有一位良娣高氏,出身陇西郡世家高氏一族,高祖未起兵时就在陇西郡做周国公,杨朝时期的李、王、高、陈、张五家为陇西最大的门阀世家。
他们彼此之间通过联姻巩固地位,到了高祖改杨为李后,剩余四家依然是本朝最大的门阀,李氏娶四家的女儿,公主嫁四家的郎君。
因此,认真说起来,高良娣和太子妃、太子还有亲戚关系,她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