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丑女如菊(原野)-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明瑞点点头,说道:“是这个理。做人不能不知足。唉!你活了一把年纪还不晓得‘斗米仇,升米恩,这话么?他把处理橡子果的法子跟大伙说了,这灌香肠的法子没跟你说,人家就不是好人了?长河要是啥也不说,你又能对他咋样?”

李明堂听了只好叹了口气,闷闷不乐!

只是人心都是难测的,李耕田虽然跟三叔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他心里也是有些酸的,不过他好歹比旁人多些见识,自是不会说郑家无情——没那个道理呀。

等他家也杀了猪,青木便和张槐上门来买猪肉。

等称了重量,付了银子后,青木便在小凳子上坐了下来,一边对李耕田笑道:“李叔,想跟你说个事哩。”

李耕田忙笑道:“说吧有啥事要叔帮忙的,尽管开口。瞧你家干得红红火火的,啥难事吧?”他一边招呼张槐也坐下。

青木微笑道:“我就要跟叔说这事哩。咱家灌这香肠吧,本来是准备要跟大伙说的,可是眼下这香肠刚在清辉县开始卖,人家要的也不多,所以就没折腾了。直接把猪肉价提高两文一斤,也算是对大家的补偿。等明年大伙喂的猪多了,这香肠也卖出名了,那时我想开个作坊,专门做这香肠,村里家家都有份。”

李耕田睁大了眼睛,惊喜地问道:“青木,你是说真的?”

青木微笑道:“自然是真的。这一斤猪肉也就能晒出六七两香肠,还要费许多工夫、作料,我们忙一场,虽然也能赚些钱,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这作坊没开起来之前,就没跟大伙说这法子,主要还是怕人多嘴杂,被人传了出去。”

李耕田心里豁然开朗,顿时明白了郑家的用意。他不禁为自己的小心思惭愧,居然都不知替旁人想想,光看人赚钱眼红。

他很是诚恳地对青木说道:“我晓得你的意思了,这香肠折腾一场,一斤也就赚那么些钱,要是跟大伙说了,把这法子泄露出去了,那才亏大了哩。你们把猪肉价提高,等于是白分钱给大伙了。唉!村里人不懂,光瞧你家赚钱眼红,哪里能想到这些。你放心,我会跟大伙解释的。”

张槐这时插话道:“主要是清辉县那边要的香肠不多,不然这作坊今年就能开了。等清辉县那边做大了,这作坊就能顺势建起来了。其实,咱主要还是在等长雨哩,只要他在清辉干出样子来了,咱这香肠、辣白菜、橡子面粉、菊花茶,都不愁卖了,光靠陈家的酒楼是不成的。”

青木也点头道:“所以我才来跟李叔说,让李叔跟大伙解释。咱家是不可能单独发财的——不是得靠大伙喂猪才有肉灌香肠么;长雨也是不可能单独发财的——他得靠咱村出产的这些东西才有的卖;李叔更是责任重大——这村里还要靠叔领着才能多种树、多养鱼、多种竹种花,往后才能越来越好哩。”

李耕田几乎要老泪纵横了,他忽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眼界、心胸都比不上面前的这两个娃儿——这一番筹划是何等的周密,前景又是何等的光明!

他静默了一会,平息了下有些激动的心情,对青木和张槐道:“你俩想的真好,叔也不说啥面子情上的话了。你们只管放心的去干,村里人要有啥想法的话,我来开导他们。明年种树、养鱼、种花、种菜,咱一桩一桩的来。就算最近一两年卖的不多,那就先准备着。最起码那橡子树不提前种是不成的。

青木笑道:“就是这个话。看明年那橡树苗出得咋样,要是好的话,明年春就能栽不少。”

三人又讨论了一番明年的规划,青木和张槐才挑着肉离去。

等两人走了,李明瑞才若有所思地问儿子道:“咋样?”

李耕田叹了口气道:“我是不如他们了。这两娃儿怕是要大出息了。照他们这样说的,可不是一家一户发财的问题,只怕咱一个村都要兴旺了。”

李明瑞点点头道:“你也不要叹气,青木这娃儿说得不错,谁也不能自个发财。他是个有眼光的,晓得离开了长雨和你的帮扶那是不成的。你在这里边的用处大着哩。”

李耕田用微凉的手摩挲着脸颊,苦笑道:“我哪里是觉得自个没用处,我是感叹他们小小年纪想得这么周到。连长雨念了这么久的书,当初跟我说要做生意的时候,也只是想着咋赚钱,根本就没像青木和槐子这样,把大伙都算计进去了,一环套一环,谁都能得到好处。”

李明瑞靠在火桶上,手里也抱了个小火坛子,烘一会,又两手合拢互相搓搓,他抬头望望外边阴沉沉的天,默默无语。

好一会,他才对儿子说道:“你瞧这天,这么冷,灌香肠也不是个轻省的活计。按青木说的,要费心拌作料、切肉、灌肠,完了每天还要拿进拿出的晒,一斤肉也只能晒出六七两香肠。人家就是赚点钱,那也是辛苦钱。可笑你三叔他们,一斤肉白给两文钱还不知足,还要唠叨。”

李耕田听了十分的羞愧,暗想自己也是嫉妒过的,只不过面子头上说的好听,旁人不晓得罢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李长雨

李明瑞似乎看出他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耕田啊,明年真要是把香肠作坊和酱菜的作坊建起来,你可要用心了。到时候未必就人人欢喜——牵扯到钱,大家的想法就多了。你可不能有一分的私心,不然这村还不如往常穷来的好。”

李耕田忙道:“爹,你放心。我咋也不能糊涂的。咱家长风是秀才,长雨也是跟这些生意直接打交道的,管好了,只有沾光的,没有吃亏的。”

李明瑞点点头,说道:“你要是心不摆正,就更不能管你三叔那样的人了。我瞧跟他一样想法的这村里怕有不少。”

跟李明堂一样想法的人自然是不少,不过都找不到理由来说罢了。

接下来李耕田也找了些老人,把郑家做事的艰辛、一斤肉白让两文钱的大方掰扯给他们听了,大家这才心里好受了些。

关于作坊的事他倒是没说——还没影的事,说出来不是找事么。

腊月十五这日,大雪纷飞,李长雨从清辉县赶了回来。

他回来后丢下包裹,连口水也没喝就想出门。

他娘方氏要打荷包蛋给他吃,他连连摆手说等晚上再说吧,转身就匆匆来到村学堂等青木和张槐下学,好跟他们商量一些事情。

做了几个月的生意,他身上明显脱去了那层稚气和书生气息,变得沉稳了许多。也许是为了方便,也许是跟读书生涯告别,他换下了长衫,穿上了短褐,带着风霜的面色,让他看上去像长大了好几岁。

他坐在周夫子的屋里。望着大院中厚厚的积雪,觉得身上有些冷,可是他却懒得烤火。只把手插入棉衣的袖中,陷入了沉思。

回想着这几个月的艰辛生活,他虽然没有被消磨掉斗志。却不再意气风发,转而内敛起来。

这变化自然是源于生活的磨练。

他的生意其实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很好,每个月赚二十几两银子,这对于做小本生意的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可是,他的目标不止于此,要是一直这么做下去,他到哪一天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哩?

隔壁学堂里忽然哄闹起来。原来是夫子宣布下学了。那些村娃子跟出笼的鸟儿似的,奔向外边的白雪世界,立即在那一片银白的画卷上添加了生动的身影。

李长雨急忙站起身奔出屋子,来到院子里,冲着正要往院外走的青木和张槐叫道:“青木,槐子!”

那两人听见他叫,同时停下了脚步,转头向后一看,意外地叫道:“长雨?你啥时候回来的?”

长雨正要迎上前,抬眼见周夫子捧着两本书往屋里来。他便停下了脚步,恭恭敬敬地弯腰对夫子行了个礼,嘴里叫道:“周先生!”

周夫子含笑看着他,问道:“刚回来?”

李长雨忙答道:“是。我来找青木和槐子说话。”

周夫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暗暗点头,对他道:“去吧。”

李长雨这才转身朝青木和张槐走过去。

青木看着满面风霜的李长雨,微笑着问道:“咋不忙你的生意,回来了?”

张槐对着他的胳膊就是一拳,笑道:“他是回来显摆来了,这两月赚了不少银子吧?上回来家也没跟咱好好说道说道,急急忙忙地就走了。这回哩?准备啥时候走?”

李长雨苦笑道:“我刚回来,你就问我啥时候走,多叫我伤心。唉!我是跟你们商量事来了——这么下去不成哩,也不晓得到哪年月才能出头。我那会儿还跟我爹吹牛,要干出个样子哩。可是照眼下这个情况看,也只能挣点小钱娶媳妇罢了。”

青木和张槐听了,对视了一眼,忍不住都笑了。

青木道:“我们不都是拼命在挣小钱好娶媳妇么,谁还有能耐挣大钱?”

张槐笑道:“要不是菊花做出了香肠,怕是连小钱也是挣不到哩。你才做几个月,能挣些小钱,没亏本,不是应该知足了么?总比那些亏本的人好吧。”

李长雨见两人笑嘻嘻的样子,心情也放松了不少。他跟着两人往前走,一边说笑着。

雪地里,几人的脚步声“嘎吱、嘎吱”的响个不停,在村子中央,张槐停下了脚步,问道:“要不上我家吃饭去吧,也好说话儿。这么厚的雪,省得青木往家赶。”

李长雨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还想去问问菊花有没有啥好的菜式哩。要不还是去青木家吧。青木,我就厚脸皮一回了。嗳哟!我带了些点心家来,你们等等,我回去拿来送给菊花吃。”

说着不等两人说话,转身就往家跑。

他暗自骂自己糊涂,出门的时候也没想起来带上,本就是专门买给菊花的——她帮了自己好大的忙,又不能请她去酒楼吃饭,于是就买些点心带给她了。

青木望着他的背影无奈地摇头道:“我好像没答应他去吃饭吧?他自问自答的就当我答应了。”

张槐却笑不出来,望着雪地里疾步奔走的长雨,他心里的不安越发强烈!

没有任何理由的,他觉得长雨一定会喜欢菊花,就算菊花脸上有癞皮,他也会跟自己一样不会在乎的。

他在心里想道,迟早有一天,怕是要和长雨争个头破血流的。

等李长雨拿了东西来,三人才一起往青木家去了。

进入大院,李长雨抬头一看,尽管外边白雪皑皑,郑家一溜六间瓦房的廊檐下,却挂满了香肠,那景象很是壮观——怕是清南村从来就没有谁家弄这么多肉吧!

一条条的香肠透出里面嫩红嫩白的肉,色泽很是诱人。

李长雨不禁问道:“这个天,香肠搁外边不是冻成冰棍了?”

青木道:“这是刚腌了好几天的,要拿出来透透气、吹吹风,不然闷在缸里也不好。其他的都挂在屋里哩。”

青木带着俩人回家,让已经摆好饭正等着他回来吃的菊花吓了一跳,望着齐排排地站在门口的三个人,诧异地问道:“你们咋都来了?也没先来打声招呼,我没煮那么多饭哩。”

青木看了一眼李长雨笑道:“他下学才来的,我也不晓得哩。”

李长雨赔笑道:“随便弄点儿东西吃就好。菊花妹妹,这是给你的。”说着递上两盒子精美的点心,还有两包东西是用纸包着的,看不出是啥。

菊花一边接过来,一边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见他不复原先的跳脱与活泼,老成了不少,心想还是工作磨练人啊!当初在村口遇见他,那个忽闪着好奇的大眼睛,凑近她问她是谁的男娃,已经长大了。

杨氏从厨房里出来,笑对他们说道:“不碍事的,我摊些煎饼添上,也就够了。再不然还有锅巴哩。”

菊花看了李长雨一眼,心中一动,对杨氏说道:“甭煎饼了,我来做山芋粉丝给他们吃吧。你们先吃,吃个半饱,我就做好了。”说完转身进了厨房。

李长雨抱歉地对杨氏和郑长河笑道:“郑叔,郑婶,我这么慌张地来了,给你们添麻烦了哩。我是有事要找青木和菊花问,才厚脸皮上门吃饭的。”

杨氏嗔怪地说道:“你这娃儿,难得回来一趟,吃个饭还说这么多话。要不是有事,只怕请你也不会来哩。槐子,你先坐,不然长雨还要讲客气。”

张槐忙笑着坐下了,李长雨便也在他身边坐下。

菊花在厨房里,先用热水泡了些山芋粉丝,然后炸了几块肥肉,添上水,再加一勺辣酱,放了盐,做了一锅辣汤;待汤煮开后,将泡好的粉丝丢进去,又搛了一碗辣白菜、划了两块橡子豆腐放进去,等粉丝煮软后,撒上葱花就出锅了。

她专门找了三个砂锅,盛了三锅,剩下的则用碗盛了,这才叫哥哥帮忙端去堂屋。

坐在桌前的人闻了这酸辣扑鼻的味道,嘴里一齐冒酸水。

郑长河笑着问闺女:“好香。这是啥东西?”

菊花笑道:“这是酸辣粉丝,我准备晚上做给你们吃的。中午饭不够,我就提前做了,正好让槐子哥和长雨哥尝尝。”

张槐见她把一砂锅粉丝放在自己面前,对她微笑道:“这一锅有两小碗哩,我吃了不少饭,要一半就好了。”说着就用大木勺舀了一半在碗里,吃了两口后赞道:“这辣白菜下粉丝,比送饭吃好,这汤也开胃。”

李长雨看着面前砂锅里红艳艳、热气腾腾的酸辣粉丝,红红的汤水里飘着碧绿的葱花,下边沉着粉色的豆腐、暗绿的粉丝和鲜红的辣白菜,不禁口齿生津。

他也不多话,感激地看了菊花一眼,低头大口地吃了起来。

他来找菊花可不就是为了问吃的么。这还没有开口哩,菊花就把吃的做出来了。

一时间,大伙都吃了起来。

待吃完放下筷子,一个个额头上都冒出了一层细汗。

李长雨喜笑颜开地连呼“痛快”!

他掏出块帕子,抹去头上的细汗,望着菊花两眼发亮,含笑问道:“菊花,你做这个给我们吃,是有啥话要跟我说吧?”

第一百六十四章三人组

菊花不答反问道:“你生意做得咋样哩?”

李长雨对青木和张槐看看,笑道:“刚刚还跟你哥说哩,就能挣些小钱。要说保我自个是没问题,可我总想干出个样子来。不过,我折腾了两个月,发现要想多赚实在是难;要改做旁的吧本钱也不够哩。”

杨氏和郑长河见他们开始谈事情,忙把碗筷收拾干净,一起去了厨房—随着青木和菊花越来越担当,这家里的事差不多都由他兄妹俩拿主意了,他们两口子也不插嘴。

这里菊花也不再拐弯抹角了——她也不想等李长雨慢慢地折腾,那太慢了——正色问道:“那你吃刚才这酸辣粉丝咋样哩?”

李长雨点头道:“好吃,开胃。我准备回去就照这样做了卖。”

菊花摇头道:“你要还跟原先似的卖肯定不成。这个酸辣粉丝你要租个小小的铺面,专门做了卖。就用这样的砂锅装,只要不是饭量特别大,一砂锅正好能吃得饱饱的。”

李长雨很认真地听着,不断地点头道:“这酸辣粉丝冬天吃了正好。租个铺面卖这东西也成。反正我原先的生意也做着。”

菊花见他虽然认真,但显然还没领会自己的意思,便耐心地说道:“这酸辣粉丝虽然不是啥好东西,可是这口味独特,不是旁人能学得来的——因为他没有辣白菜和橡子豆腐哩。你只要把这招牌做出名了,不怕没钱赚。这个本钱小,到时候,这样的小铺面多开几家分店,不是比开大店稳妥么?有条件了再开个酱菜坊,专卖辣白菜、香酱、腊肉、香肠等东西,那个香酱我正在做。有那想吃又不乐意在你这小店里吃的人,你就专门卖辣白菜给他,让他回家自己做。”

李长雨越听眼睛越亮,最后拍着桌子说道:“嗳哟!我白做了这几个月的生意,还不如菊花妹妹脑子活。”

青木和张槐也是连连点头,说这样一来,只要把这两样东西抓在手里,甭管人是来买辣白菜还是吃酸辣粉丝,总归是要从长雨的手里买东西,那也就等于是从清南村买东西。

菊花抬腿上了火桶,将一块小棉垫盖在腿上,又顺手扯过火桶一侧凳子上的针线箩筐,拿起一只大鞋底子开始做针线,一边口中不停地跟他们说着话。

张槐羡慕地看着青木,心道,看尺码那鞋就是他的。要说他最近身上的衣裳和鞋子都换新的了,那针线一瞧就是菊花的——他都认得了哩。

也不晓得啥时候能等到菊花给自己做鞋。

菊花扎了几针,又对李长雨笑道:“你要想卖得更好一些,不妨学我家原先的做法,用腌菜烧猪下水——ˉ猪下水虽然涨价了,好歹还是比肉便宜好多——然后吃的时候舀半勺放在这粉丝上,也算给人添了点荤。再炕些酸菜果子饼,要是那饭量大的人,一碗粉丝吃不饱,他再花两文钱买两个饼子配着吃,不就饱了?”

李长雨已经插不上话了,只顾点头,他望着菊花叹道:“菊花,你咋不去做生意哩?你要去做生意,肯定能赚钱。”

菊花微笑道:“我这不就是在跟你做生意么?教你卖这些东西,总归还是为了咱自己。就是那果子饼也是。那玉米粉、腌菜,你在清辉买没关系;那馅儿里面的辣椒片、生姜片你得从村里买——我准备做这个哩。不过你放心,凡是我做出来的,都跟旁人做的味道不一样。”

张槐点头接道:“这样一来,人家就算也做果子饼,味道就肯定跟你的不一样。

你这生意不大,最要紧的是抓住一点——风味独特。”

青木笑道:“旁人想学也成,他就得找你买这辣白菜、橡子面粉、香肠、辣椒片,往后还会有香酱啥的。”

李长雨也不点头了,只微笑着陷入沉思,隔一会又抬眼瞧瞧安静地做针线的菊花,那凝神扎针的样子,使他心中很是疑惑——她咋对生意这么熟悉哩?

菊花可是从没出过清南村的。

就是自己,在清辉读了几年的书,往常都没关注过这些,还是起了心思要做生意后,才大街小巷地转悠,熟悉这个城镇的一切,选择了合适的对象开始卖东西。

一时间也没人说话,屋里静了下来,张槐默默地看着李长雨,双唇紧抿,神情肃穆。

青木也打量着李长雨,心道,自己跟菊花可是对他寄托了好大的希望哩,能不能闯出来,就看他的本事了。他要是闯出来了,村里建了作坊才更稳妥。

为这,菊花今儿可是下了决心了,不但帮他出了主意,还说得这么

菊花边纳鞋底子,边思索,看还有啥遗漏的没有。

照这个速度,明年村里摆脱贫穷应该不是问题,但想要致富还得好几年工夫。

等把商人吸引到下塘集来了,那时就差不多了。

她心里想着这些,一抬头,就见李长雨正微笑地望着自己,便一扬眉,对他说道:“长雨哥,我觉得你暂时不要把钱看得太重,总归要先把这招牌给树起来。等那些商家注意咱下塘集清南村了,你有多少钱不能赚?谁还能比得过你?还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么。”

李长雨一怔,却没有答话,只是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过,他没有跟去年冬天那样缠着菊花问“你肯定认得字”,他默默地看着她想,是青木教她的么?

好一会,他才对三人笑道:“你们放心,我定要把咱村的东西卖出名。等那时候,就是咱们赚钱的时候。我虽然不是有大能耐的人,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青木微微点头,又问道:“那你年底还去清辉么?”

长雨笑道:“到了年底,好多的铺子也是要关门过年的。我做的是小生意,早些收工也不碍事,本来这次回来是不准备再去的了。不过,跟你们这一琢磨,我想还是得去一趟,趁着年底,找家小铺面先租下来,免得到明年慌张。”

青木笑道:“那你等两天,让槐子跟你一块去,我家里走不开,要不然我也要去的。”

李长雨诧异地问道:“有啥事么?要是不耐烦跑,我就帮着办了。”

张槐看了看菊花,轻声道:“也没啥事,就是去瞧瞧。你能帮着办一回事,还能回回都帮着办?我们也要出去见识见识,省得到时候事情来了,老是麻烦你。”

李长雨听了点点头道:“嗳!是这么回事。往后忙起来,你俩怕是要经常跑清辉这条道的。说不定啊,就连湖州和临湖州也要常去哩。”

青木和张槐相视一笑,他们可不就是这么想的么。

歇了一会,青木站起身道:“走吧,该上学了。”

张槐跟李长雨忙跟着站起身。

李长雨笑对菊花道:“菊花,我走了。你可有啥要买的,我过年帮你带回来。”

说完笑眯眯地瞧着她。

菊花抬头,见他比刚进门时神情要放松不少,想是解决了心头大事心情也愉快起来了吧。

她摇摇头道:“没啥要买的了——要买的东西都写了清单给槐子哥哩。你哩,只管使劲卖东西就好了。还有,你那招牌可要带上咱清南村或者小青山字样,让人一吃到这些东西,马上就想到小青山和山边的村庄。”

李长雨听了一愣,原来张槐早就准备去清辉县了,不是临时起意的?

他不禁转头望向张槐,见他正注视着菊花,心想,到底他们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情分不一样哩。

他听菊花说把清单给张槐了,便想给她另外带点东西,又一想这次回来刚买了吃的,不好再买了;可是买别的东西吧,好像也不好开口,呵呵干笑了两声,也不知说啥好。

青木笑道:“等你发财了,请我们去清辉的大酒楼里吃一顿好的。”一边拉着他走了。

菊花望着三人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格外醒目,不禁有些发怔:他们能不能撑起清南村的一片天呢?

李长雨回到家,换下脚上的鞋子—他先回来时忘了换了,这会儿觉得脚下凉凉的——对紧跟过来的方氏道:“娘,我吃过了——在青木家吃的。你们一直在等我?”

方氏埋怨道:“那也不跟我说一声?我还烧了好些菜哩。”

李长雨歉意地笑道:“我先回来了一趟,忘了跟你们说。”他心里装着事,先前回来拿点心竟然忘了跟家里说一声不回来吃晌午饭了。

坐在饭桌边的李耕田瞧瞧儿子有些憔悴的脸,有些心疼,便说道:“吃过了就吃过了,说啥哩。天冷,这菜也不得坏,晚上不是还能吃么。”

李明瑞则关切地问道:“长雨,吃饱了没?要不再吃一点,你娘今儿可是烧了猪大肠哩。”

李长雨忍不住笑道:“咋能不吃饱哩。爷爷,你们吃吧。要是我没吃饱,肯定这会儿都上桌了,哪里还要你叫。”

老人家一听果然是这样,便笑着低头吃饭。

李长雨等李耕田吃过了,把小板凳搬到他跟前坐下,细细地跟他说了在菊花家商定的事。

第一百六十五章心照不宣

李长雨跟他爹说道:“爹,我这几个月也挣了点钱,可是个小铺面勉强够付一年的租金,置家伙就不够了。况且,我觉得这酸辣粉丝要是好卖的话,就要多开一两家分店,所以我想从家里拿几十两银子,一把租下两个小铺面,等明年正月两家同时开张。”

李耕田和李明瑞对视一眼,笑了。

他不觉心里有些酸涩——儿子真的懂事了,如今算计这些头头是道,跟家里要银子也是解释详细,生怕他担心。

他对长雨道:“你当爹真的是一毛不拔的小气鬼哩,那点老本还不是攒了给你们兄弟用的,留着它又不能生儿子。这生意一听就是好的,你只管去做。你哥要到明年才参加乡试哩,用钱还早。”

李长雨摸摸脸颊嬉笑道:“我不是做了生意后,感觉挣钱不容易么,所以也不想多拿就拿五十两银子好了。这生意本钱小,只要开张了,就有钱回来。”

李耕田听了欣慰地点头。

他也是越来越有信心了,刚才李长雨跟他说的这盘生意,他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其中的关窍,那就是有些东西非得从清南村买,想到这点他也跟年轻娃儿似的,浑身充满了希望。

等村学堂放了假,张槐便带了一批晒好的香肠跟李长雨坐船往清辉县去了。

青木被杨氏派了去送两个猪头给舅舅,顺便送他们上船。

这是个大晴天,地上的积雪开始融化,二里铺码头湿哒哒的,张槐和长雨将香肠和腊肉搬上船,随着船离岸越来越远,他们挥手跟岸上的青木道别。

站在船头,看着往后退去的码头,李长雨笑问张槐道:“你第一回坐船么?头昏不?”

张槐转头微笑道:“还好不觉得昏哩。”

两人便静默了,张槐看着两岸,入目是一片银色的世界,即便有高低起伏也被同色调的白给淡化了,那田野便连绵不断起来。要是有树木闯入视野,便在雪地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正看着,耳边传来长雨的声音:“槐子,你跟菊花是从小玩到大的,她一直是这么聪明么?”

张槐顿了一下,没有转头只是瞧着水面出神,好一会才答道:“她一直是勤快乖巧的,也很聪明。不过从前很胆小,就不显;如今她胆子大了些,就越发显聪明了。”

李长雨又问道:“你和青木一直带她玩,她不是就跟你妹妹一样了?”

这回张槐没有回答,心里想道,我不要她做妹妹。从前我是当她妹妹的可是后来,出了那件事,反而在心里添了想头……

李长雨半天没听见回答幽幽地问道:“槐子,你喜欢菊花,对么?”

张槐身子一僵,他注视着船尾拖出的长长水道,紧了紧身上的旧夹袄,慢慢地回过头,看着李长雨的眼睛,认真地答道:“嗳!我喜欢她!”

李长雨原以为他会不承认,又或者脸红不语,没料到他这样郑重其事地肯定回答一时间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心里却是莫名地有些失落起来。

张槐仔细地瞧了瞧他的脸色,又加了一句:“我要娶她!”

李长雨忽然问道:“要是她不乐意嫁你哩?你这个样子是非她不娶喽,她不乐意嫁你,你要咋办?”

口气虽然有些戏谑,却是认真的。

他也不知为何鬼使神差地就问出这样的话。

槐子是肯定不爱听这话的,他想。

果槟张槐身子再次僵硬起来,面色变得很难看,盯着李长雨久久地不说话。

李长雨被他盯得很不自在,有些心虚地转过头,望向一边的水面,嘴里说道:“我不过是问问么。瞧你这样子,难不成你肯定她乐意嫁你?”

张槐还是不语,定定地望着他。

李长雨也觉得没意思起来,心想自己这是咋了,让槐子不痛快,害得自己也没人说话了。

他刚想解释两句,或者安慰张槐一番,就见张槐转过头去,轻轻地说道:“她要是不乐意,我自然是不能逼她。只要她过得好,不嫁我……也没啥!”

那平静无波的声音却让李长雨感到一种心碎神伤,他不敢再接话,一时两人都沉默起来。

张槐艰难地说出了那句话,只觉心里空荡荡的,他用手捂着胸口,那儿有菊花帮他做的手套,刚才搬东西,他怕磨坏了,才脱下来收到怀里的。

他不是没出息、不敢争,他是想起了玉芹。

要是菊花不喜欢他,不乐意嫁他,他决不能跟玉芹当初那样,死不撒手,除此之外,谁也甭想阻挡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