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丑女如菊(原野)-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因为菊花家挖了个鱼塘,打鱼的时候便提了一只桶,把那小鱼苗收集起来,送给菊花放养。
这本是他为了讨菊花喜欢才做的,可是他看到菊花常常地割了草往鱼塘里丢,甚至鸡粪也往鱼塘里倒,冬天的时候,还把做橡子豆腐剩下的渣倒进鱼塘,鱼儿虽然不是很爱吃,但冬天没东西吃,也是会吃的,他就留心了。
到最后,他对菊花的那个鱼塘比菊花自己还要用心,琢磨着这鱼儿的习性,吃了这些东西长得咋样等。
他朦胧地想着,我要有个鱼塘才好,我养鱼肯定能比种田种得好。不过他种田也种得也不差就是了,至少栽秧就没人能比得过他。
过了二十天,毛掌柜果然又来了,这回跟李长雨一起回来的,两人都要再买些辣白菜和香肠。
按说那辣白菜清辉酒楼也不能卖这么快——人家到酒楼吃饭也不可能专门吃这腌菜,主要有些客人吃了觉得开胃,就跟酒楼买了些带回去,这样一来,消耗就大了。
那香肠则是一推出就受到了欢迎,本来上回也没从郑家买多少,所以他就赶紧提早回来订货了,顺便跟郑家说要他们多做些,他过年前再回来进一趟货。
李长雨则是为他姑姑购买辣白菜的。
他自己也要买些橡子面粉。这东西存放久了容易长哈喇,所以一次不能做多。
两人为了省路费,合伙租了条船,一次把刘小妹家、张槐家,连菊花家剩下的辣白菜全给装走了。
张槐家的白菜卖了四两多银子,刘家也卖了四五两。两家都是大喜过望,笑得合不拢嘴。
菊花家的香肠又卖了两百多斤。
从下塘集买的猪肉果然比不上清南村用橡子果喂出来的猪肉嫩,所以价格自然要低一些。
猪们在天有灵的话,怕也要委屈地喊冤:你们不给吃饱、吃好,咱肯定是比不上清南村的猪肉嫩,没光长排骨算对得起你们了;要是咱也整天吃掺了橡子果儿的猪食,保管也长一身嫩膘肉。
过了几天,张槐就找人来杀了两头猪,除了肥肉和猪头猪下水,合适灌香肠的猪肉全灌了香肠。
青木就建议他卖了肥膘肉,又在集上买了些猪肉,多灌些香肠,等毛掌柜来的时候,好一把兜给他。
这回郑家自己却没有做,这等于是把赚钱的机会让给张家了。
张大栓父子那是感激不尽的,这么一倒腾,那赚回来的银子可不是够买几亩地了,因此,浑身都是干劲。
张槐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大厨天赋,跟菊花学了一下午,这灌香肠居然没让爹娘操一点心,他给肉拌作料、教他娘灌香肠,做得有板有眼,一点也没再麻烦菊花。
要说这下塘集的猪小肠最近可是好卖的很了,弄得屠户们想不通是咋回事,猪小肠天天老早被人买走。那么一点东西有啥吃头?又比不上大肠肉厚,两文也不嫌贵。
这个冬日,清南村的人开心的。
看着那猪整天吃了睡,睡了吃,一个劲地长膘,喂猪的人伺候着这些畜生无怨无悔,人生好像多了些盼头。
这天赵大嘴娶亲,男娃们都哄过去帮忙。
穷热闹,穷热闹!乡下虽然穷,遇到这类婚丧嫁娶的日子,那是十分的热闹的,左邻右舍也全部出动,参与进来。
一大早,迎亲队就被派了出去,因为新娘子住在二十里外的村子,要是不早点出发,到晚上不能按时接回来,误了时辰可不好。
因为青木在帮助记礼簿子,不在迎亲队伍里,张槐也就不想去。
他见赵三叫自己,便对他说道:“我在家帮忙,反正这头也要留人的。让三顺去吧。”
刘三顺如今见了张槐就不自在,正盯着他哩,见他推自己去,就不乐意了:“那我留在这头,你去迎亲好了。”
赵大嘴见俩人推脱,奇怪地问道:“咋都不想出去哩?往常不都抢着去迎亲么?我媳妇家可有好些堂姐妹,还有表姐妹,你们去迎亲,没准就被谁家闺女相中了,到时候让我媳妇帮着说媒。”
他今儿特高兴,开口媳妇闭口媳妇的,仿佛媳妇已经接回来了。
可是,他不说还好,这么一说,两人更不乐意去了。
张槐笑对刘三顺道:“你赶紧去,这一去说不定就捞个媳妇家来了。”
他以为刘三顺定会颠颠地去了哩。
谁知刘三顺笑着对他说道:“咱这模样也没你长得好看,还不如你去。你往那一站,怕是那些女娃子哭着喊着要嫁你哩!”
迎亲的队伍因还差一人,正等着两人派出一个来好出发呢,听了刘三顺的话,轰然大笑起来。
刘三顺可不打趣张槐,他还真是这么想的。
他心道,最好有人瞧中你了,媒人上门,你爹娘等着抱孙子,没准就帮你定亲了;我家反正兄弟多,我大哥就要添儿子了,我二哥也要娶亲了,我晚点娶没事,有的是时候跟你拼,拼得你先成亲了最好。菊花还小哩,她这两年肯定不会跟人定亲的。
他不知道槐子跟表妹玉芹的事,所以这么想。
第一百六十零章赵大嘴娶媳妇
张槐见这小胖子今儿也不晓得为啥,跟他耗上了,气恼地瞪了他一眼,心里想怎么推脱才好。
他虽不至于自作多情,认为人家女娃子见了他就哭喊着要嫁他,但经历了玉芹的事,那也是心有戚戚,生怕麻烦上身了。
赵三不等他开口就笑骂道:“你们尽做白日美梦哩,人家闺女嫁不出去么?甭在这耽搁了,你俩都去,再晚了新娘子就接不回来了。”
二人无法,只好一齐都去了。
接新娘子用的是牛车,上面挂着红布,倒也喜庆。一群男娃们热闹地涌出村子,边走还边喊,说等新娘子接回来,老远就放鞭炮提醒,新郎听了要出村接着才好。
这娶亲的热闹,菊花也是想瞧瞧的,她还没瞧过哩。
杨氏见她想去瞧热闹,忙给她出主意:“你去赵三叔家呆着,逗小宝宝玩一会。等新娘子进门的时候,不用挤人堆里,在他家就能瞧见。”
菊花点点头。
吃过午饭后,便也学着梅子她们,揣了只鞋底子,邀上刘小妹,一起来到赵三家——赵三家住在赵大嘴家隔壁——专等新娘子进门。
小石头的妹妹长得越发粉嫩,那小脸肥嘟嘟的、软绵绵的,菊花爱得不行,抱着小娃娃不撒手,逗得她不停地笑。
石头念了书,亲自帮妹妹取了个名,叫赵清。
他想着,清南村靠着小青山,挨着小清河,虽然写法不一样,却都有一个“清”字,因此取了这个名。
他也是怕他爹胡乱给妹妹取名。因此抢先取了一个。他爹自己叫赵三,帮他取的小名叫石头,要是帮妹妹取。肯定也是没好词。
菊花听他叽叽喳喳地跟自己解释,一面心里好笑,一面夸他这名儿取得好。
见儿子听了菊花的夸奖。得意洋洋的样子,石头娘白了他一眼道:“就你能耐。”
有菊花抱着闺女。她赶忙快手地把家里收拾了一遍,这才过来跟他们说话,往常她可都是将闺女绑在背上干活的。
菊花问道:“婶子,今儿赵家的客人多么?”
石头娘道:“也不是很多。咱赵家亲戚本来就不多,剩下的都是村里人了。总共有十来桌人吧。”
刘小妹笑道:“我瞧外边闹哄哄的,还以为有十几桌客哩。”
石头娘接过小赵清哄睡了后,三人边做针线边说话。等新娘子来了好瞧热闹。
石头娘笑问道:“你俩晚上去吃酒席么?”
菊花忙道:“不哩。我哥不是在那么。也没拿多少钱,还去两个人吃酒席,不好意思哩。”
刘小妹笑道:“你哥是帮忙的,帮忙的自然要管一顿饭了,吃酒席是另外的。不过我也是不会去的,那么多人,吃饭也不自在哩。”
菊花点点头,她就是这么想的。
石头娘笑道:“我就猜你俩不会去吃酒席。所以我就想,晚上你俩就在我家吃,我也不费事烧旁的菜。就用腌菜煮橡子豆腐,吃个自在,省得去吃酒席还要跟人挤。”
菊花摇头道:“婶子还是去吃酒席吧,省得煮饭。我们瞧了新娘子就要回去了。我还有那么远的路要走哩。”
刘小妹也说她家住得近。不在这吃,反倒叫菊花上她家去吃饭。
菊花失笑道:“甭再说了,又不是客,还要你们留个不停。石头,我好像听见炮仗响哩,你去瞧瞧,是不是新娘子来了。”
小石头忙飞奔了出去。
过了一会又飞奔了回来,高声道:“来了,新娘子来了哩。”
三人果然听见锣鼓声远远地传来,便急忙收起针线,往外边院子里来。
到了院子里还没站稳,就见李金香、梅子、小燕、小秀、小翠等一群女娃子涌了进来。
原来,她们也是想瞧热闹的,又不好意思到外边跟人挤,因此来到这旁边的院子里隔着院墙瞧,好歹这院墙还能遮挡一些,也省得被人说闲话。
大家嘻嘻哈哈地选好位置,站的角度正好能清楚地瞧见赵大嘴家的院子。
待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簇拥着那披红挂彩的牛车过来后,这边等着瞧热闹的人也哄地炸开了,一时间欢笑声和吵闹声不绝入耳。
其实,这婚礼几乎是简陋和寒酸的——一应迎亲和陪嫁的东西都十分的简单朴实,没有什么虚华的东西;但这婚礼又是热闹和隆重的,全村的人都喜气洋洋,满脸带笑地迎接新娘进村。
赵大嘴穿着大红的喜服,黑红的脸上泛起了灿烂的笑容,望着停在自己面前的牛车,搓着手掌嘿嘿傻笑着。
他那憨憨的样子惹得周围人哄笑起来,纷纷嚷着让他赶紧搀了新娘子下车。
李耕田的媳妇方氏和女方的一位媳妇是充当喜娘的人,她俩一起上前,把新娘子给扶下了车。
新娘子也是一身大红喜服,蒙着红盖头,身量很高,被扶出来后有些局促地站在那,两手绞在一起。她虽然看不见,似乎能感受到四周看热闹人的目光,因此很紧张。
女方的那个喜娘示意新郎背起新娘——新娘子是要背进门的。
赵大嘴急忙上前,望着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新娘子傻笑了两声,比划了一下,转过身在新娘的面前蹲了个马步,等新娘子趴到自己的背上。
可是等了半天,啥动静也没有。
他回过头,诧异地低下头歪过脑袋,从新娘的红盖头下往上瞧,一边问道:“咋了?腿坐车坐麻了?”
四周的人本来还忍着,看他俩要如何动作,这会儿实在是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菊花见他这样也是不觉莞尔,梅子和李金香更是笑得捂着嘴——外边可是有好多的人哩,她们也不敢放肆。
菊花觉得自己个子有点矮,脖子伸着有些难受。便使劲地扒着梅子的肩膀对外瞧。
就听李长星大叫道:“怕是麻了哩。大嘴你好没眼色,这么多人在这瞧着,你还问人家。人家今儿可是新娘子哩。咋好当这么多人面回你话。你还不抱她进去,回头该摔倒了。”
赵大嘴听了信以为真,弯下腰伸出胳膊。一手搂着新娘的脊背,一手放在新娘的腿弯。就要抱她进去。
那新娘子急了,见这憨人尽听人说,又羞又气,便伸手推开他,不让他抱,并扳过他身子把他的肩膀往下压,示意他蹲下。
旁边人看了。笑得直跺脚。
刘二顺笑对李长星道:“瞧新娘子急了。星子,你图嘴巴快活,看大嘴媳妇往后不整你,有你好受的。”
李长星笑眯眯地说道:“这样才热闹么!再说,抱进去有啥不好?赶明儿我娶媳妇的时候,就抱她进门。”
赵大嘴见新娘不让自己抱,要自己背,这才晓得李长星在捉弄自己。
他也不生气,嘿嘿笑着蹲下,待新娘趴到背上。才背着她站起身,还用手托着她的腿弯往上送了送,惹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他本是转身就走的,走了两步好像又想起啥来。回头对着赵三院子里的一帮女娃喊道:“你们都过来呀——到房里来陪陪桂枝。她刚来,也没个人说话,你们来陪……”
后边的话被新娘子给捂住了嘴吧,说不出来了。
这下子把里里外外看热闹的人给乐得,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
菊花跟梅子也是笑得抱作一团。
她觉得这赵大嘴实在是逗,在人前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媳妇的关心和爱护,可是今儿是人家刚进门第一天,这么多人瞧着,他也不懂得含蓄一点,还没拜堂哩,就这样起来。
这个桂枝还真是有眼力,只见一面就相中了他憨实的性子,这个夫婿算是找对了。
可是赵大嘴既然这么说了,大伙当然要给新娘面子,过去跟她说说话了。于是,一群女娃就从院墙后边出来,绕到赵大嘴家院子里。
这一群人立马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连那送亲的人也盯住看个不停。
因菊花蒙着面巾,在这一群人中实在是异类,格外的打眼,那些人好奇地打量着她,有人还问旁边清南村的人,为啥这个女娃不露脸哩?
刘三顺正好站在附近,他不高兴地接道:“人家高兴,不成么?”
那送亲的人就生气了——送亲的人可是尊客,问一句话就这样被冲了一顿,他当然不高兴了。
因新娘子是老成的外甥女,那送亲的人中间就有人知道郑家有一个丑女的事,忙扯了扯他,不让他再说,又低声跟他说了缘故,那人方才闭嘴。
他们这么窃窃私语,又使得小胖子不爽了,不过今儿是大喜的日子,总不能把送亲的人给得罪了,因此很生气地瞪了他们一眼。
他便转头去瞧人群中的菊花,又不由自主地去看不远处张槐的神情,果然就见张槐是盯着菊花的,那心里便酸溜溜的难受起来。
于是,等新郎新娘拜完堂之后,村长李耕田高喊“开席了”,刘三顺便挤过去对张槐道:“你咋还不去帮忙端菜哩?”
他见张槐看着菊花微微含笑,也不知在想啥好事,看不过眼,便叫醒了他,叫他想不成。
张槐正望着菊花心想,啥时候自己也背着她进门拜堂哩?
他不由得幻想自己跟菊花拜堂时的情景来,不料小胖子又盯上他了,他气道:“你不也没去?”
结果,话音一落,就听赵三大声叫道:“槐子,三顺,长星,你们都过来,上菜开席了。”
两人只得都去厨房端菜。
第一百六十一章筹划
张槐一边走,一边怪异地盯着刘三顺,觉得他今儿很不对劲好像老跟自己过不去,不过又没对他咋样,只是不停地跟他捣乱。
刘三顺见他瞅自己,笑道:“瞧啥?是不是我最近长好看了?”
他见槐子郁闷的样子,心情忽然好了起来。
张槐无奈地笑道:“懒得理你。”
等堂屋里三桌酒席开始上菜后,菊花和刘小妹她们就进了新房去瞧新娘子。
新房虽然也是红通通的,但是十分的简陋。
陪嫁的家什只有一个柜子和两口箱子,还有一些盆啊桶之类的小东西,摆放这靠墙边,倒是床上堆满了新被子和枕头。
刘小妹小声跟菊花说道:“这陪嫁的东西最主要的是看新娘子做了多少针线活。桂枝嫂子的针线活计肯定是好的,你瞧那床上的被子、枕头,还有箱子里的衣裳、鞋袜,要穿好几年哩。这都是当姑娘时攒下的。定了亲,连男人的鞋袜也要准备。”
菊花听了点头,穷人家没有田地首饰等东西陪嫁,也就只能靠双手做这些东西了。
新娘子朴实敦厚,是个壮实的姑娘,还算大方,主要是篮子、竹子都是她的表妹,让她觉得没那么拘束。
因此,她脸红红地招呼大家在床边坐下,凳子不够,有些人只能站着了。
梅子明年也要出嫁了,正在攒嫁妆。她深感做针线的辛苦,看着两口大箱子里单鞋、棉鞋、袜子和鞋垫,有男人的有女人的,不禁羡慕极了这个桂枝居然做了这么多鞋子。
她不自禁地又打开柜子瞧了瞧,那柜子里也有好些衣裳。
她摸摸自己的手,心想,这要做多少日子哩?
她到现在也不过是帮李长明做了四双鞋,她自己还没轮到哩。
她满脸佩服地对新娘子说道:“桂枝嫂子,你可真能干,做了这么多的衣裳和鞋子。针线工夫还这么好。”
竹子笑道:“我表姐手巧着哩。表姐,你做这么多的鞋子,要穿好几年哩。”
桂枝见大家都夸她,也是满心的喜悦,她微笑道:“都是往常一点点地攒下的。甭瞧这么多,其实穿起来也费得很。”
菊花和刘小妹对视一眼,刘小妹吐吐舌头,心道自己可没那本事,平日里帮哥哥们做都来不急哩,哪有空做这些。
菊花则在心里祈祷,希望青木娶个针线好的媳妇,自己就舒坦了。
这时外边的酒席菜上齐了,男娃子们就涌了进来。
李长星一进来就笑道:“嫂子,你刚刚没生气吧?我跟大嘴可是好兄弟,跟他逗着玩的,你可别怪我哩。往后我还想常来这吃饭哩。”
一个菊花不认识的男娃笑道:“你尽想得美,还当大嘴没娶媳妇哩,整天跟你混。”
谁料这桂枝大大方方地说道:“你们瞧得起大嘴,常来找他,那是好事,吃顿饭算啥哩——”众人听了大喜,一个个眉开眼笑——“不过,成了亲,这日子就要算计着过了,你们来吃饭,要常带些菜才好,兜些鱼,逮个兔子啥的,拿来我帮你们烧。”
不等旁人笑,菊花一个没忍住,先就笑出声来,她急忙把脑袋往刘小妹的身后一缩,躲着闷笑起来。
张槐见菊花第一个笑,很意外,含笑瞥了李长星一眼,心道,你当新娘子也跟大嘴似的憨么。
这新娘子看样子是个爽利的,说话也不含糊,往后大家再要欺负赵大嘴憨实,想在言语上占便宜,怕是先要过他媳妇这一关了。
屋子里的人本是要大笑的,先被菊花一笑给转移了视线,停了那么一会,才跟着笑起来。
李长星笑道:“那是当然的。成亲了,很快就要养娃了,过日子自然要精打细算。嫂子放心,咱也不是那没眼色的人,要是弄到了好吃的,就会送些过来。”
这下新娘子脸红不敢接腔了——连养娃都出来了,人家今儿可是刚进门哩。
竹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你就胡说吧,我瞧你一辈子不成亲
李长星急忙道:“嗳哟!竹子妹妹,可不能瞎说,我还想早点成亲,哪能说一辈子不成亲哩。”
这时村长媳妇方氏走了进来,往外赶这群人,连声说快出去,闹一会儿也差不多了,哪能赖在新房不走哩。
孙铁柱诧异地说道:“婶子,咱可是刚进来哩。”其他人也连连点头。
方氏白了他一眼道:“进来瞧瞧不就成了,还想呆多久?都是一个村的,不许闹狠了。你们往后还不都是要成亲的。”
这时赵大嘴在外边敬酒完了,也回到新房,见进来这么多人,他也往外赶他们:“都出去,一会外边吃完了要收碗哩。星子,你要再阄,瞧我咋收拾你。梅子、篮子,你们女娃留下来没事。”
他再次展现好男人风采,让菊花狂羡慕了把。
男娃们没有办法,只好都出去了。
菊花瞧着窗外暮色降临,急忙扯着刘小妹告辞出来,一边后悔光顾说话,没瞧见天都黑了。
来到院子里,碰见张槐——其实他一直留意着房门口,见菊花出来了,忙问道:“菊花,你不等吃酒席了?”又上下打量了她一番,不等她回话,接着问道:“可是觉得冷?你要是在这吃酒席,我就家去拿个小火坛子给你烘手。”
菊花忙道:“不哩。我家去吃饭。我哥哩?”
张槐道:“你等会,我去叫他。”说着返身进屋去了。
他见天黑了,菊花要回去,自己也不好单独送她回家,便赶紧去叫青木。
点了火把的院子人影绰绰,屋子里传出一阵阵的笑闹声,把这喜庆的气氛传向左邻右舍。
刘小妹和菊花站在屋檐下等候青木,才一会儿,就见青木和张槐匆匆地从屋子里出来,见了菊花,笑问道:“不想吃饭了?”
菊花笑道:“好多人,我不耐烦吵。娘还等我吃饭哩。”
青木便道:“走吧,我先送你家去。小妹哩?也不吃了?”
刘小妹摇头道:“不吃了,我也回家吃。菊花,你们先走吧,我叫我二哥一起走。”她说着指了指正在屋门口跟人说话的刘二顺。
菊花点点头,便跟青木和张槐一起先走了。
没有月亮的冬夜格外的漆黑,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青木便牵着菊花的手,带着她绕来绕去,一边跟张槐说些酒席上的事。
到了外边,没有院墙的阻隔,被寒风一吹,菊花就觉得身上又是一阵寒凉,忍不住往青木的身边靠了靠,这让她很恼怒——这个身子咋养不好哩?最使她不安的是,今年过年她就十四岁了,可是葵水还不见踪影。
她暗自叹了口气,希望这身体不要有啥大毛病才好。这脸上有疤痕她现在已经无所谓了,要是身体上有毛病,还真的不能等闲视之。
她听青木跟张槐说赵大嘴办酒席用了多少钱一桌,用了多少猪肉啥的,忽地想起什么来,对两人道:“马上要过年了,杀猪的人家也要多了。
我想,咱得把这猪肉都买下来。”
青木有些迟疑地说道:“怕是不少人家都要杀猪哩,咱也没那么多银子垫进去。”
张槐却沉声道:“这个不怕。等毛掌柜下回来进货的时候,跟他说清楚,要求他先支付些定金。不然等他明年想要香肠的话,咱就供应不上清南村的猪肉灌的香肠了。”
菊花道:“对,就这么办。毛掌柜是生意人,他可是精明的很,一定不会错过这些好猪肉的。再说,那些定金占用的时间也不长,他过年以后就能把香肠运到清辉去卖了。”
张槐说的正是她心里计划的,如果不利用定金的话,这笔生意就要失去了。要知道大部分人都会在过年杀猪,这个旺季一错过,平常想要吃肉还得专门到下塘集去买。
寂静的黑夜里,三人不紧不慢地走着,偶尔踩到枯枝“噼啪”作响。等出了村子,菊花才望见前边一点灯光忽明忽暗——那就是自己的家了。
她用手握握青木的手,对他说道:“哥,这一批猪怕是不少,咱家和槐子哥、小妹家,还有赵三叔家合伙灌这香肠。你要跟村长透个话,就说眼下猪不多,也没法子让大伙都参与进来,也省得人多嘴杂,泄露了这香肠的方子;等明年的时候,咱专门建一个作坊,家家都有份,那时就不怕了。”
青木点点头道:“这是肯定要说的。咱赚了钱,村里肯定有人眼红。眼下虽然不能跟他们说这法子,猪肉价不是提高了么。这也是为了大家好,要是跟他们说了,不出三天,肯定就传出去了。”
说着话,就到了家。
等菊花进了门,青木和张槐才返身回去吃酒席。
又到了杀年猪的时候,此起彼伏的惨嚎再次响起。
菊花召集了刘小妹、石头娘、何氏,每日不停地切肉、制作料、灌香肠。
可是,随着买的猪越来越多,那猪小肠根本就不够用,就算是把下塘集上的猪小肠全买下来,也不够。郑长河、张大栓和赵三甚至到各个村里去收集,也还是差许多。
菊花没有办法,把剩下的猪肉全部腌了腊肉——好歹比光卖猪肉价格高不是。
毛掌柜又回来了一趟,将张槐家的香肠全部买走了,也很痛快地为正在制作的香肠付了定金,预定了明年来提货。
郑家买肉、灌香肠,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想不让人留心都难。
第一百六十二章人心
首先就是花婆子。
她意外地得了梅子这个好儿媳,那是走路都打飘。梅子人好,家里也殷实,送去的那些彩礼其实都是为了掩人耳目,到时候梅子出嫁还是要带过来的,她能不高兴么!
如今就剩下小儿子的亲事还没着落。
虽然上次提到菊花被李长明和李长亮兄弟俩警告了一番,可是她见郑家轰轰烈烈地灌香肠卖,那架势跟发了大财似的——竟然能把全村的猪肉都买下来,那得要多少银子?她就忍不住又心思活络起来,想着用个啥法子,让小儿子娶了这菊花才好,那不是啥香肠都清楚了?
花婆子苦思了好久,也想不到一个周全的主意。她也不敢跟两儿子商量,只能自个日夜琢磨着。
她每天皱眉苦思这件事,人倒显得安静起来,很是让李长明兄弟奇
不说花婆子大力开动脑筋,想点子沾郑家便宜,再说那另一个留心郑家的人是村长的三叔李明堂。
他自从为了买地基的事跟郑家争了嘴之后,就很是看郑家不顺眼,可是这郑家偏偏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个冬天怕是赚了不少钱。
他心里难免就嘀咕起来,难道郑家那风水真的好?
自家后来选的地也是靠山的,不晓得有没有郑家的风水好。
他见郑家把全村杀的猪都买去了,心里十分嫉妒,气恼地想,不是都说他家人心怀宽么?咋不见他们把这灌香肠的法子告诉大伙哩?
这日,他吃过晌午饭,背着手晃悠到李耕田家的院子里,跟大哥坐在枣树下的石凳上晒太阳,一边闲聊。
聊了一会就见李耕田满脸通红、略带酒气地进了院子。
李明堂就笑问道:“耕田这是到哪家喝杀猪汤了?”
过年的时候,村里人杀猪,往往会很客气地叫李耕田去吃饭,不过他一般都不会去就是了。
今儿是周矮子家杀猪特地请了他去吃饭,顺便商量明年在小青山盖房子的事,所以他也没推辞。
见三叔问他,便搬了只小板凳在一旁坐下——他嫌石凳太冷——伸直了腿靠在石桌上,把脸迎向太阳,舒服地长出了口气,笑道:“周矮子家。
李明堂心中一动,问道:“周矮子也把猪肉也卖给郑家了?”
李耕田笑道:“自然是卖给郑家了。他家可是多出了两文钱一斤哩。不卖把他,难不成要卖给集上?这大过年的,集上的猪肉也多不好卖哩。”
李明堂撇撇嘴道:“不是都说郑长河为人如何好、心胸如何宽么?咋不见他把这灌香肠的法子跟大伙说哩?连辣白菜的法子也瞒着,就想着自己发财。他心里鬼的很,那橡子果儿是长在山上的,那山可是村里的,所以他不敢不把橡子果的事跟大伙说。这香肠不关大伙的事,他不就瞒下了?也就你们被他糊弄住了,整天夸他家好。”
李耕田的爹李明瑞不悦地望着三弟,沉着脸说道:“老三你说的这是啥话?那山是村里的没错,橡子树不是长了多少年了么,谁又没挡着你去捡?往年没东西吃的时候也有人吃它,不过吃了屙不下来屎,还胀肚子;有东西吃的时候,大伙就根本不理它,你见谁捡了回来喂猪的?人家长河告诉你法子还告诉错了不成。灌香肠那是他的本事,干啥要跟你说?你见谁家挣钱叫上旁人了?”
李明堂听了大哥一番言语无话可说,只是心里还很不服气,嘴里也不知咕哝些啥话。
李耕田斜了一眼三叔,轻笑道:“三叔,瞧着郑家发财确实让人眼气不过,长河为人还是不错的,他不是把猪肉的价提高了么?灌香肠的法子不跟大伙说,咱也不能说人家不对。要是做啥事都捎上旁人,那城里的那些铺子、酒楼还开个屁呀!”
李明瑞点点头,说道:“是这个理。做人不能不知足。唉!你活了一把年纪还不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