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记事-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是云集响应,阖家俱是赞同。
又想着索性要弄,就弄个大的。
秦家之前用的木勺水碓虽然用水量很少,也不用立式水轮和大转轴,仅需碓杆、碓头、石臼就成了。
在碓杆最上头绑个大木勺,水注入木勺,水满后即失去平衡,抬起碓头到三尺高度,木勺中的水覆出,碓头冲击石臼里的稻谷开始舂米。
只这样的木勺水碓虽然不费工本,可效率也低,也就够自家一家舂米的。
而崇塘镇上常见的高头的立式水碓,虽然原理一样,但需要水从水轮上头给个冲击的力量,才能使水轮转动。
如此一来,就得修水坝、建前池才成。虽然水轮转动快,出力足,但造价太高,而且得有大动作。
毕竟是在莲溪上拦溪筑坝,这可不是普通的开河筑堤,恐怕是得召集沿溪村落协商而成的。
所以思来想去,秦家最终打算在家门口建一座卧式的水轮水碓,也就是秦连虎所说的水轮三事儿。
虽然也要修建机坑和闸门,但不用修水坝也不用建前池,水可以冲击水轮下部产生动力。利用莲溪中的流水,出力也不会小。
而且除了安装联机碓之外,还可以带动水砻、水磨一起转动。
虽然造价也不便宜,却是利在千秋的事情。不但能够惠及子孙,也能帮扶乡邻,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举数得。
秦连虎就解释给郭大郎听。
郭大郎虽在莲溪出生,却是在京城长大的,北地挨砻挨磨多用牲畜,却是少见这样的立式卧式的水轮水碓的,他还是在南来的路上头一回长这见识。
忽的瞧见秦家也在建水碓磨坊,还打算无偿供给乡邻使用,本就好奇的他兴致更甚,不禁走近细看。
能够建造水碓的工匠和牮屋匠一样难寻,秦连熊打听到三月底,才寻到一老工匠,忙活了四五个月,水碓已经完工一半了。
郭大郎到底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了面前的水碓好似和之前见过的大不相同,大转轴上还装有两个大凸轮。
好奇不已。
秦连虎就解释给他听:“这上下两层的木凸轮是分别带动下层水碓和上层水磨水砻的,如果不用水磨和水砻,只需要使用水碓的话,到时候就可以卸去上层木凸轮的三根木齿,上下两层木凸轮就上下分离了,上层凸轮不用转动,水力就可以全部作用在下层水碓上了……”
郭大郎听完后赞叹不已:“非奇思妙想,不能如此。”
又转过身去打量堡墙,不禁长吁一口气,心中对于秦家最后的一点忧虑也烟消云散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三章 姻缘
其实原本在郭大郎而言,哪怕幼女已经到了及笄之年,正待字闺中,阖家正在为着她的婚事操着心,却也从来不曾想过要同秦家结亲的。
以至于老爷子在他面前明里暗里屡次三番的褒奖秦家和秦连凤,他虽是应声附和,觉得秦家确实当得起老爷子的赞誉,在家人面前也是多有称颂,却愣是没有听出老爷子的言外之意来。
直到老爷子对着他这个榆木疙瘩实在是憋不住了,才黑着一张脸,直接向他表明了欲同秦家结亲的打算,他这才傻了。
虽然老爷子也说了,他只是提议罢了,到底儿女的婚事,还得他们当娘老子的拿主意,他这祖父总是差了一层的。
但话虽这样说,他又如何听不出老爷子的口不对心来。
秦家如何,他自然没有二话。可秦连凤那小子,虽然论年纪比他的长子还要小,却是一向称呼老爷子为“世伯”,称呼他为“世兄”的,他也一直拿他当小兄弟待……这可是错了辈分的!
他目瞪口呆。
老爷子却不以为然。
不过细想也是,又不是同宗血统,犯了忌讳。
何况别说方家那样内外十几个房头,族人成百上千的簪缨世家了,就是那些个盘踞乡间的累世大族,相互之间联姻结亲盘根错节,若往深里论,不也是错综复杂不能细考的么!
可为人父母,又如何能舍得女儿远嫁的。
一南一北山高水长的,一旦出嫁,他还能年年借着差事儿去探望女儿一番,可妻子老娘若想再见女儿孙女一面,这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更遑论同旁人家的姑奶奶一样回门省亲了。
老爷子却觉得他莫名其妙。
说他是不是在京城住久了,直把他乡作故乡,以为京城才是他们郭家的根了吧!
训斥了他一通,还道再过几年,等他告老之后,必是要回莲溪养老的。
至于子子孙孙,也是要落叶归根的。若是把姑娘嫁在这京里,有朝一日若是自家俱都回了乡,谁替她撑腰。
他这才反应过来。
又忽的想起当年若不是有秦白芹从天而降,撑着他们八仙居不但起死回生,还更上了一层台阶。
他们这些人,说不得早已灰溜溜地悻悻回乡了。
只,该懂的道理他也不是不明白,但一想到女儿要一人孤身嫁到莲溪去,举目无亲,这心里还是不得劲儿。
他一夜未眠,孩子她娘也是贴饼子似的翻来覆去了一整夜。
一早上起来嘴上起了一溜燎泡,却是肿着杏仁大的眼睛同他商量,说是男人家在外闯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机缘际遇俱是莫测的。可女人家这一辈子,只守着男人这一片天,偏偏又是个雪花命,飘到哪家是哪家,一辈子也不过就投那么两回胎。
头一回看娘老子,这是命中注定的事儿,只能自家积德积善,菩萨都没办法想。再一回就是看婚嫁了,这上头稍有推板,说不得一辈子就得泡在黄连水里了。
虽然信得过他们的眼光,却想亲眼见一见孩子。
老人们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姑娘嫁去秦家,必然衣食无忧,可女人家这辈子可不是光图个衣食无忧就成了的。
于是这才有了秦连凤的京城之行。
也是秦家实在通情达理的缘故,才愿意把孩子交给他们带回京城相看。
相处过后,且不说他,反正妻子老娘看着知冷知热开朗磊落的秦连凤,总是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了。
但有女婿能够心疼姑娘,便是远嫁,也没甚好担心的了。
还道实在是姻缘天成。
人品、家世自不用说,原本还有些担心孩子嫁过去,起居饮食上头难免不习惯,却没想到秦家同他们家一样,南北杂糅,能粗能细,能吃葱也能吃蒜,能吃甜也能吃咸。
何况两个孩子俱是没有二话,他们当即松了一口气,赶忙给秦家回信。
郭大郎这番提前过来,除了为着护送秦连凤回来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通秦家商量婚事。
而至于秦老爹秦老娘,自是明白郭大郎此番前来的用意的。
其实也是长松了一口气。
说实在的,他们原本同郭大郎一样,同郭掌柜家虽然是通家之好,却也从来不曾想过两家会结亲。
毕竟他们虽然一直互通节礼,却从来没有见过郭家的女眷。
却是信得过郭掌柜家的门风的。
也算知根知底,若是能成,说不得也是一桩好姻缘。
唯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秦连凤能不能开窍,搭上这根筋。
毕竟这一年多来,秦连凤对于自己婚事的排斥,就是外人都看得出的。
却没想到或许真的是姻缘天成,秦连凤自个儿写了信回来。虽扭扭捏捏语焉不详,可那意思,也是再明白不过了,阖家心里头突然就有了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更是一早就筹划开了,还同方良商量着,想请他做这个大媒,方良当时就抚掌大笑,还说当年可是他把郭掌柜带来秦家介绍他们认识的,这个大媒,除了他,就再没人做得了。
又忙着打点聘礼,只不过今儿郭大郎一路风尘赶到崇塘,却是暂且不急着商议这桩事儿的。
而郭大郎也心知肚明,拜见秦老爹秦老娘,奉上节礼,自是少不了一番契阔的。
不知不觉之中,已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整片天空,花椒几个缠着秦连凤说着京城的繁华,小小子们下学回来刚刚进村就听到了自家小叔回来了的消息,自是喜不自胜的。
一路狂奔到家,大堂哥几个还好些,恭敬行礼之后才七嘴八舌的问起了京城的见闻来,几个小的却已经猴到了秦连凤的身上了。
秦连凤就嘿嘿笑着把四堂哥从身上扒了下来扔在地上,还得意道:“我出门这九个月,就是在船上都没忘了练功的。”
又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这串儿小小子,除了觉得几个大的越发稳重了,其余好像也没甚的变化,就捏了捏七堂哥肉呼呼的腮帮子,拍着大堂哥的肩膀,笑问道:“书读的怎么样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四章 节礼
只话音刚落,秦连凤看着自己高高抬起的胳膊,已是觉得有些不大对头了。
又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大堂哥。
而实际上,秦连凤方才觉得小小子们似乎除了稳重一些之外,就再没旁的变化,实在是他的错觉。
他自个儿不到一年的光景,就蹿高了一个头。
就算已经十六岁的大堂哥也跟雨后春笋似的正在拔尖儿,恨不得一天一个样,到底不能同他比,自然也就没有甚的感觉的。
可真正上手拍到他的肩膀,才意识到自家这个自小跟在他屁股后头瞎转悠的大侄儿,也已是大小伙儿了。
倒是有了片刻的恍惚。
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大力地拍了拍大堂哥的肩膀,赞许道:“行啊,都长这样高了!”
大堂哥略有些腼腆地笑了起来。
已从地上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的四堂哥却苦了一张脸,抱怨道:“大哥不到一年就长了三寸多,可我才长了一寸多,就比小五小六长高了那么一丁点儿。”
六哥没甚反应,同花椒姊妹站在一起说着话儿,五堂哥却有些不高兴,白了他一眼:“什么一丁点儿,我还没开始长个儿呢!”
秦连凤就拍了拍四堂哥的脑门,笑道:“臭小子,你急什么,没见我到现如今还在长个儿么!你若是这么点儿就开始同你大哥一样往上蹿,等长到我这样大的时候,还不得把天戳个窟窿啊!”
四堂哥就鼓了腮帮子,这个道理他也知道,他也记得,小叔同哥哥们像他这样大的时候,也没开始长个儿呢!
可他是哥哥,总不能还没弟弟们长得高吧,哪怕他们同岁也不行。尤其还有丁香,也不知道是不是笋子吃多了,尽长个儿了。
他堂堂男子汉,要是还没丁香高,这走出去可该多丢人啊!
只怕甚的来甚的。
丁香听到四堂哥抱怨,眼珠子滴溜一转,就跑了过来,非同他肩并肩不可,还同他道:“就是,你急什么,祖母都说了,男儿二十慢悠悠,女子十八到了头。你放心,你肯定比我长得高。”又努了努嘴,道:“可真是小心眼儿。”
气的四堂哥直跳脚,与丁香斗嘴不停。
不过倒是瞬间就让秦连凤找回了与侄儿侄女们相处的感觉了,又笑着按着排行顺嘴问二堂哥功课如何。
二堂哥嘻嘻地笑,避而不答,却是掩饰不住兴奋地告诉他:“小叔,三叔说了,等开了年,就带我大哥下场一试!”
秦连凤愣了一记,才反应过来,笑容更甚,伸出两只手,齐齐落在了大堂哥的肩膀上,拍了拍,道:“那我是不是得提前恭喜你了?”又笑道:“你肯定能行的,到时候,我来买爆竹,给你和三叔庆贺。”
说的大伙儿都笑了起来。
郭大郎那边也很快就知道了明年开春的童子试儿,秦家叔侄二人都会下场,就有意把婚期定在三月里。
二月底放榜,到时候不指望三喜临门,可就算凑个双喜,也是好事儿一桩呀!
正在心里盘算着,却是眨眼的工夫,八月半就在眼前了,舒家那厢,因着莳萝刚出月子,舒秉庚就独个儿送了加厚了一倍的中秋节礼过来。
看到秦连凤回来了,自是高兴的不得了。
他们辈分上是小叔和侄女婿,可这两年来平常相处,论交情,说是兄弟也不为过的。忙上前同他行礼,只这心里却难免有些抱歉的。
舒家也是事发之后,才知道关于秦连凤的谣言,很可能就是他们族里的八堂婶信口雌黄传扬出去的。
可到底无凭无据,就算找上门去,人也不会认的。
顾氏气的够呛,亲自过来秦家赔罪,知道秦连凤跟着郭掌柜进了京,以为他是为着暂避风头才离得家。
想到自家也有儿女,这样小的年纪就要千里跋涉,说不得以后婚事上还会有妨碍,恨不得把八堂婶剁成肉酱。
秦家虽然知道祸头必是八堂婶无疑的,却也不至于迁怒舒家。
虽然那时候婚事儿还未定下,秦老娘没法把秦连凤进京的真正缘由告诉顾氏,却也细细同她解释了一番,只说秦连凤从小被他们护鸡崽子似的护到这样大,从未经过事儿,正好有这样的机会,便想叫他出去历练一番云云。
不管是真是假,秦家不怪罪,顾氏心里总算好受了些。不过到底刚刚翻过年,就为着地里春花灌溉的事儿寻了由头同八堂婶大吵了一架,差点闹到族长跟前,更是直到现在仍未走动。
只秦连凤却是半点不知道这其中的前因后果的,甚至于连八堂婶都忘到天边去了,高高兴兴的同舒秉庚打着招呼。
忽的咧嘴一笑,却是发现自己终于比舒秉庚高了。
搭着舒秉庚的肩膀进门,还道:“我给莳萝和小猫儿都带了礼物,因着不知道是个侄外孙还是侄外孙女,就挑了两份……”
这厢舒秉庚刚刚坐下,那厢钱德隆也由钱运仁亲自送了月饼过来,除了钱德隆声名远播的金腿月饼,还有一味鲜肉月饼。
却是同秦老娘取的经。
旧年尝过一回后就念念不忘,原意是想同秦家商量着买下月饼方子的。
只秦老娘呵呵一笑,如何不知道这样的月饼钱德隆大糕坊的师傅不是做不出来,只是钱运仁为人正直罢了,就道:“何谈买字,不过是孩子们爱吃的随意之作罢了……”
随手就写了方子与钱运仁,步骤却极其细致。
今年八月半,钱德隆如往年一般,提前半个月开炉售卖月饼,起初鲜肉月饼自是卖不过老字号的金腿月饼的。只到如今,听说虽还不能并驾齐驱,可在崇塘范围之内,新鲜出炉的鲜肉月饼的销量已是反超金腿月饼了。
老舅婆等人听说后有些唏嘘,花椒却是有的吃就成了,又盘算着到了八月半那天最好能买些新鲜出炉的鲜肉月饼回来,到时候还可以给莲花荡送上一些,叫他们团圆的日子里吃口时鲜的。
只一大清早,秦老爹一打开堡门,就一眼看到了摆在门前的一篓螃蟹和一篓果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五章 情礼
秦连凤见了纳闷不已。
那一篓螃蟹还则罢了,或许膏肉还未长满,但也个个都有二三两重了。
而且活蹦乱跳全须全尾的,基本上没见断脚蟹。
正在藤篓里窸窸窣窣爬个不住,还在咕噜咕噜地吐着泡泡。
可临着莲溪这一方水,哪里就至于少了这口时令鲜食的。
再说摆弄着十景岳刀,配着南酒吃清蒸螃蟹这样的风雅悠哉事体也不适合他,他还是比较喜欢面拖蟹。
浓油赤酱,一口咬下去,满口鲜香,光配汤汁就能干掉三碗米饭。
倒是那一篓果子,他细细看了一回。
山葡萄、山梨、花红、拐枣、豆梨……应季的野果应有尽有,而且个个完好,熟度正好。
秦连凤也是自小下水上树长大的,就算临着素来丰饶的莲花山,可一霎时的想弄这么一大篓品相这样完好的野果,也绝对不是甚的易事儿。
接过秦老爹手里的藤篓,不禁问道:“这一大清早,谁家送来的,怎么也不敲门?”
其余众人却是知道缘由的。
心情却很有些复杂,又是高兴,又有些唏嘘。
眼睛一眨不眨正盯着那篓果子的香叶就抬起头来,告诉他道:“小叔小叔,肯定是莲花荡畔的那户人家送来哒!”
说着又埋头盯在了果子上。
秦连凤却在脑子里转了几圈儿,才反应过来香叶说的到底是哪家。
惊诧不已:“他们又给咱家送礼了?”
几个小的看着秦连凤瞪得溜圆的大眼睛,俱是嘻嘻哈哈乐了起来。
花椒则是蹲在香叶身边,看了眼螃蟹和野果,已是细细打量起了这藤条编成的藤篓来。
就发现这两只藤篓比上一回立秋送桃子过来时的篓子又细密了一些,也跟着笑了起来。
旧年大年三十儿,秦连豹又带着她们去了趟莲花荡。
送了些糕团丸饺这样的年食,还有大堂哥写的春联秦连豹画的年画,和一本官印的黄历。
虽然仍旧没有见着人,可大年初一一大早,却和今天一样,堡门打开,就见门前正摆着一只藤篓。
解开扎在藤篓口延上的荷叶才知道里头是两尾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还贴着红纸。
花椒一见之下登时心如擂鼓,下意识的就知道必是那户人家送来的。
果然秦连豹和大堂哥俱是一眼就认出那红纸正是从自家送去的春联上裁下来的。
阖家俱是唏嘘不已。
只这心里头的纷繁情绪刚刚露头,被四堂哥五堂哥拎在手里的藤篓忽的散了架,七零八落。
这还罢了,关键藤篓里装的可是活物。
两条成人小臂长的大鲤鱼直接摔在地上,或是受到了惊吓的缘故,拼命地甩着尾巴,躲闪腾挪,四处逃窜。
小丫头们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唬了一大跳,小小子们纷纷惊呼着扑上去捉鱼。
大年初一一大清早,就为着两尾鱼闹了个人仰马翻。
长辈们俱是哭笑不得,捉回了鲤鱼的小小子,和很快就镇定下来的小丫头们却是乐不可支。
可到底,从未正式会过面的两家人就已这样特殊的方式走动了起来。
那边逢到节气,就会送些时令的鱼虾鲜果过来。
像是开春之后的山莓野果、正在产籽的猫儿鱼;立夏时节的枇杷、樱桃、乌饭草;五月节的桑果、野鸡红、芦叶、黄鳝、籽虾……
每回都精挑细选,又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装在藤篓里送过来,大年初一还散过架的藤篓也越编越结实,越编越细致。
虽然秦家并不缺这些个吃食,却珍惜那家人的情意,也常有回礼过去,多也是些吃的用的,尤其还有些粮食瓜菜的种子。
都是花椒和香叶分门别类,用画了图的桑皮纸一一包好,带过去的。
不过到底有没有种下,这就不得而知了。
家里头的长辈们俱还持的住,可小小子们却俱是好奇的不得了。偏偏秦老爹是发了话的,说是人家既然不愿露面,必然有难言之隐,他们应该体谅尊重人家才是,不许他们偷偷打扰。
大堂哥几个还则罢了,心里虽也好奇,可听过秦老爹的话后,到底还能忍得住。只四堂哥五堂哥两个,本就顽皮,这心里头就跟有猫爪子在挠似的,渐渐就坐不住了。
都知道那家人卡着节气就会送礼过来,便偷偷商量着,决定守株待兔。
倒是没打算嚷破,只想着瞧一瞧来人就成了。
于是寻了个机会,夜里头待大伙儿睡着后,偷偷摸摸地从家里出来,只是蹑手蹑脚地还未走出西群房,更别提上堡墙了,就被陈师傅一手一个提溜了回去。
自然没能逃过一顿狠罚。
从秦老爹到各自娘老子,再到秦连豹和陈师傅,一重重责罚下来,小兄弟两个整整安生了一个月,倒是不敢再好奇了。
待到夏至,秦连豹和陈师傅又领着他们过去莲花荡钓鱼捉鱼。
不过这回他们特地没有上山,却都在盼着山上的人能下来见一见,以至于捉鱼都没有太大的兴致。
眼珠子时不时地就要往山脚下的桃树旁转,可临走也没人下来,却在那棵桃树下发现了两篓野樱桃。
别说秦连豹和陈师傅了,就连小丫头小小子们都俱是诧异不已。
俱是不知道这两篓樱桃到底是甚的时候,在他们这么些人的眼皮子底下,从天而降的。
只人家不愿意露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别说小丫头们和大堂哥几个了,就是四堂哥五堂哥,因着之前的责罚实在刻骨铭心的缘故,虽有好奇心,却到底不敢冒头的。
叽叽喳喳地说给秦连凤听,秦连凤不禁啧啧称奇。
将螃蟹拎进了厨房,夜里加菜。果子清洗干净之后,也分门别类的摆在了碟子里,却是预备夜里祭拜过月神娘娘,再阖家享用的。
钱德隆那边又差伙计送了螃蟹西瓜,和一大清早刚刚新鲜出炉的鲜肉月饼来。
倒是不用家里人再跑一趟的了。
秦连豹就带着花椒姊妹去莲花荡畔送月饼。
只回来的路上,却又在袁氏家门口遇到了爱娘。(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 居心
花椒一眼就认出了爱娘来。
虽然隔着老远,而且比之五月节的时候,爱娘的身段儿又丰盈了许多,再不复旧时的纤细弱质。
可不看身边的下人,只看那副斜签着身子好似永远站不直的弱相,花椒就知道必是她无疑的。
毕竟哪怕在她两世的记忆中,只凭一个简简单单看似恭顺的站姿,就能叫人一眼看出不正气的,这可是独一份儿。
忽的心烦起来,握了握茴香的手,扬了扬下巴,朝她使了个眼色。
茴香顺着花椒示意的方向看过去,一皱眉头,不过很快伸手遮了遮花椒的眼睛,朝她摇了摇头,就目不转睛地加快了脚步,手里更是紧紧牵着花椒和香叶。
离家越来越近,很快丁香也瞧见了,朝着姐妹们使了一溜眼色,鼓了鼓腮帮子,别过脸去。
香叶已是“咦”了一声,就隔着茴香,探着脑袋朝着花椒努了努嘴,被茴香捏了记腮帮子,忙缩了回去,讨好地冲她笑。
走在花椒姐妹后头的秦连豹虽然并不认识爱娘,可一眼滑过袁氏家门口的身影,这会子再见她们小姊妹私底下的小动作,还有甚的不知道的,也不禁一皱眉头,上前两步,走在内侧护住花椒姊妹。
径直路过看到他们当即斜着身子行礼,又斜了眼瞧人的爱娘,一径回了自家。
只一进门,丁香就一脸嫌恶地凑了过来同茴香抱怨道:“她怎的又来了?”又嘀咕道:“族婶娘也不赶她走!”
茴香就看了她一眼。
这是长辈们的事儿,可不是她们这些个当晚辈的能够非议的。
香叶却也在同花椒咬耳朵。
虽然家里的家教一向宽容,可一来这并不是甚的体面的事儿,家里头别说一干长辈了,就是略微知事儿的小小子小丫头都知道下意识地忌讳这事儿。二来香叶不比茴香丁香的早熟,年纪虽不算小了,却还懵懂。虽然知道爱娘是秦连彪的姘头,却不知道姘头到底是甚的东西,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爱娘的真正身份。
好吧,其实花椒也不知道爱娘对于袁氏来说,到底算甚的。
可自打旧年,那爱娘把她自个儿同黄阿婆一道打包送过来后,袁氏虽然已发了话,不追究爱娘的过错,也再不许爱娘登她的大门,彼此两清。
可不出几个月的光景,也就是旧年腊八刚过没几天,爱娘就又上门,说是同袁氏有要事相商,袁氏自然不会搭她的腔,院门一锁,随她死活。
爱娘起初还硬挺着,不管丫鬟怎样苦劝,死活不肯走,只日头刚刚偏西,就再撑不住了,被丫鬟扶了回去。
然后又不过几天,小年刚过,就又哭上了袁氏的大门,说是年关难过,望袁氏收留。
当时开河筑堤的工程刚刚竣工,秦老爹又请了刻碑匠过来刻碑,用的是秦连虎在购置堡墙材料时特地预备下的一块上好的花岗岩。
整个周家湾喜气洋洋,偏有爱娘一身素色衣裳,一哭一跪的触霉头,把老舅婆这一干有了春秋的老人气了个倒仰,要把她给丢出周家湾去。
爱娘却还是只顾着哭,老舅婆等人自是不怕她的眼泪水的,果真将她撵了出去。
可那爱娘也实在是块甩不脱的牛皮糖,自此后,还是隔三岔五的就要登门。
哭倒是不哭了,就是丧着一张脸守在袁氏家门口。
村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担心爱娘这样的东西三天两头频频登门,到时候带累了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名声,过来同秦老爹秦老娘分说。
秦老娘也出面同爱娘谈了一回,索性摆明了问她到底想要怎样。
爱娘却是一口咬死了旁的都不指望,只望袁氏收留。
这自是绝无可能的事儿。
后来却不知袁氏同她说了甚的,自此后倒是极少登门了。
上一回,还是五月节的时候,提了粽子过来拜节。
花椒又想到那丫鬟手里拎的几色礼盒,怕是过来拜节的。
不禁长吁了一口气。
就听到香叶凑在她耳边悄声问她:“那个人怎的又来了?又是来问族伯娘借银子的吗?”
花椒啼笑皆非,面上摇头,心里却在苦笑。
正不知道该如何向香叶解释,丁香已是一径撒腿往西群房去了。
香叶看着,眼睛一转,就拖着花椒跟了上去。
茴香一见之下,也忙跟了上去。
只丁香的脚程却不是花椒香叶两个小的能比的,更不是茴香这个没练过拳脚的能比的。
等她们跑到堂屋门口,就已是听到后头厨房里,丁香唤人的声音了。
挨个唤人后,抱怨道:“那个人又来了,正在族婶娘家门口站着呢!”
花椒和香叶跑了进去,后头还跟着茴香,就见正在炉灶旁忙活着的秦老娘放下手里的抹布,略一皱眉,杜氏却已是挑了挑眉头,问着丁香,道:“那你族婶娘呢,可见了?”
丁香一愣,她怕看了长针眼,一早就别过头去了,还真没有注意到旁人。
花椒就摇头道:“没见族伯娘。”
香叶跟着又一点头:“族伯娘家的院门是关着的。”
茴香也补充道:“那人带了几色礼盒,好像是来拜节的。”
罗氏沈氏听到她们姊妹三人的答话,却是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几分紧张来,纷纷招手唤她们过来身边。
一人搂了一个小的,一个问热不热,一个问饿不饿。
两个小的俱是齐齐摇头。
茴香赶忙把事情经过说了一回,罗氏沈氏这才略略放下心来。
丁香已是缠上了杜氏了:“二婶,咱们不能赶她走吗?她每回过来,红枣都气的吃不下饭。”
姚氏就喝了丁香,却拿她没有办法。
实在是她活了半辈子,也不曾遇到这样的事体,还真是有些束手无措。
杜氏却朝丁香笑了笑,又看了眼花椒几个,道:“你们祖母做了你们爱吃的糖芋艿,快去洗手擦脸,过来等着吃。”
四人齐齐应了一声,嘻嘻笑着谢过秦老娘,出了厨房。
这里杜氏解下围裙掸了掸灰叠了起来,就同秦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