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记事-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好比她自己,不就是家里人生生从奈何桥上拉回来的么!
  秦老娘就盘算着,是不是要准备些常用的丸药的。可毕竟送人丸药不是件吉利的事儿,又担心人家若是不识字或是不懂药理,反而吃出祸事儿来。
  就去厨房里寻了些生姜过来。
  在秦老娘而言,生姜可是好东西。
  散寒发热、化痰止咳、和胃止吐,身上但若有些不利索,不管是姜汤还是姜片,都能祛病防身。
  何况就算吃不完,来年还能排种,一举两得。
  而姚氏妯娌几个家去后,又翻找出了一大摞的小衣裳,拿包袱皮一一包好。
  杜氏还拿了一串儿蒲鞋出来,她针线上头虽差一些,可打草鞋编蒲鞋却是一把好手,这串儿蒲鞋是她给家里的小小子们编了解馆在家穿的,这回倒是正好拿出来先送人。
  就这样又收拾了些油布、火折子、锅碗这样的家生动事出来,之前搬上马车的时候,人多力量大,一个来回就搬完了,还不觉得。这会子从车上往下搬运,花椒才觉得有些吃力。
  不过待看到桃树下满满当当的粮袋包袱箩筐之时,这心里还是长吁了一口气的。
  秦连豹看着小大人似的花椒,就拍了拍她的脑门,同她道:“椒椒放心,这山上甚的都有,只要冬天过去了,这日子就好过了。”
  花椒点了点头,由着秦连豹将她抱上马车。
  丁香却瞪圆了眼睛:“三叔,我们这就家去了吗?”
  又去拉秦连豹的衣袖:“三叔,你喜不喜欢捏黄雀,这里真有挺多黄雀的。”
  说完还压低了声音附耳过来,道:“这么多东西,咱们不看着,他们说不定还不知道,到时候被别人搬走了怎么办?”
  说完还朝他眨了眨眼睛。
  秦连豹哭笑不得,也拍了拍丁香的脑门:“听话,咱们得走了,你祖父祖母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呢!”
  只话虽这样说,待马车驶出莲花荡后,寻思着山上已经看不见这边的动静了,秦连豹就将马车停在了路旁。
  挑开帘子,朝车里正在叽叽喳喳的小丫头们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小声些,待会咱们还得回去看一眼。”
  香叶偏一偏脑袋,花椒茴香同丁香已是眼睛都亮了,不住地点头。
  花椒就悄声同香叶耳语了一句,香叶也不住地点头。四个小丫头果然乖乖坐在车里,一动不敢动了。
  自然也就不会知道,待她们刚刚离开后,林间小道上就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一双包裹着厚厚芦叶的小脚在要接近桃树的时候,一个急刹车,已是停了下来。
  听着马车“吱呀”行驶的声音,小人儿慢慢垂下脑袋,看着树下的物什,抿了抿唇,缓缓跪在了冰凉的地上,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才顶着脑门上的灰尘,站了起来。
  直到“吱呀吱呀”的声音在耳边消失,又来回七八趟,才把地上的吃的穿的用的各色物什肩扛手抱的弄回了山腰上的家中。
  家里就传出了小孩子们抑制不住的轻快欢呼声。
  而若是花椒这次上山拜访的话,哪怕那栋不过一人高的简陋草舍已经种在了心里,恐怕都不能第一时间找到草舍的。
  毕竟不知甚的时候,临着草舍一面的树丛中,已是长满了草藤。
  虽然只隔着一面草藤,可若是没有烟火动静的话,是绝对不会有人知道,草藤之后不远处,就有人在此居住的。
  只有拨开草藤,爬进去,才能看到那栋草舍。
  不过草舍的原型虽还在,仍旧只有一人多高,也依旧狭小。
  可支撑草舍的粗粗细细的树枝已经被通通换掉,草舍也被抬高了将近两尺,建成了类似于吊脚楼的悬空形制,可以清楚的看到铺地的竹筒,甚至于门前还有一个小小的平台晒满了山芋干。
  而草舍四周和房顶上缠扎的藤条茅草更已经升级成了现在树枝变成的疤墙,上头还抹上了和着草筋的泥巴,房顶上还盖上了密密的茅草。
  虽然仍旧简陋,可基本上已经拥有了遮风避雨的能力了。
  而且之前黑洞洞的门上,还多了一条芦苇编制的大大的门帘。
  看不见屋里的格局,却有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从这门帘里透出来。
  只是忽的门帘被撩起,一个小人儿捏着一张纸条跑出草舍,日头底下看了许久,才忽的意识到这竟是一张地形图。
  地图的这头,一个不规则的圆形,上头还画着小鱼小鸟,明显就是前面的莲花荡。曲折的墨线,两侧还绘着草木溪水的那一头,连接的是一座长方形的宅院。
  宅院里头,还画着一张笑脸。
  小人儿看着那笑脸,不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来。
  忽的把纸条折好塞入怀中,三两下,已是攀到了一旁板栗树的顶梢上,正好看到马车离开的背影。
  小人儿瞪大了眼睛,忽的明白过来,直到马车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才跐溜一下从树上滑了下来。
  站在当地,放眼四顾,忽然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也必须做。(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言

    再次驶离莲花荡的马车上,花椒小姊妹四个挤在一侧窗口张望着。
  直到看不见那一汪莲湖荡,才放下窗帘,缩回脖子坐了下来。
  挤挤挨挨地依偎在一起,回想着山脚桃树系被搬空了的画面,满心的欢喜就止也止不住地从眼见眉梢溢了出来。
  不知道谁开的头,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一个个俱是笑得东倒西歪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好不容易止住笑声,丁香擦了擦眼泪,只一鼓腮帮子,就又念叨了起来。
  身子一歪,枕在了茴香的大腿上,问着她道:“二姐,你说那户人家是不是知道我们过来了?要不怎么能这么快就把东西搬光了呢!”
  又在心里盘算着从山腰草舍到山脚的距离,不由咋舌:“这耳朵可真好。”说着就支起身子捏了捏花椒的耳垂嘻嘻地笑:“都可以跟咱家椒椒比一比了。”
  香叶听着就咯咯笑了起来,学着丁香的样子就把小脑袋枕在了她的大腿上,又朝着花椒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花椒哭笑不得,就听丁香顿了顿,又道:“这脚程也好快,就是不知道这家到底有几口人。”
  只想着那间狭小的草舍,估计也住不了几口人的。
  茴香看着腻在一起的妹妹们,脸上的笑容就别提多灿烂了,又想起昨儿为了引起他们或许是花椒注意而晃动的那样厉害的桃树,分明就是人为。
  花椒年纪太小,当时又一门心思放在了荷叶包上,兴许没有留意,可她却是自己观察过周遭的。
  现在想来,或许方才在他们搬运物什的时候,来来回回的动静就已是惊动了那家人了。只不过或许又和昨儿一样,来人悄悄藏匿在了周遭的树丛中,他们没能发现罢了。
  把自己的猜测告诉妹妹们听,花椒一点头。
  或许夏至那天,她们在上山找野樱桃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进入了那家人的视线了,只是他们不自知罢了。
  丁香却“唰”地就坐了起来,瞪圆了眼睛望着茴香:“二姐二姐,你真的没有发现丁点儿的蛛丝马迹吗?”
  又去看花椒。
  见二人齐齐点头,丁香不禁低呼出声:“那,二姐你说,你说这家人家是不是也有拳脚在身,否则行动之间哪能这样悄无声息不叫人知道的。”
  只话音刚落,就一皱眉头。
  可若真有这样的拳脚功夫在身,就算不能像陈师傅似的给人当师傅,哪怕给那些个大户人家当个护院,也能养活一大老小,哪里至于住进大山里头遭罪的。
  倒吸一口凉气,难不成是歹人?
  可歹人甚的样,她可是见过的,像他们家那族叔,那日子可是比之寻常人家还要过的舒坦。
  正如老舅婆说的那样,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一时之间,丁香对于那户人家的来历倒是有了新的想法了,同茴香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通。
  茴香哭笑不得。
  香叶听的懵懵懂懂的,就转身同花椒说起了那张地图来,也在为丁香的脑洞啼笑皆非的花椒同她叽叽咕咕的,一路到家。
  小姐妹四个兴兴头头的出的门,回家时更是热闹。
  却没想到进门的时候,正好撞上姚氏杜氏送了昨儿刚刚在舒家见过的那个八堂婶出门。
  姐妹四个就如出一辙的齐齐一挑眉头。
  花椒万万没有想到昨儿自家的态度已经那样明显了,今儿她还能找上门来。
  更没想的是,据说还是捏着生辰八字和嫁妆单子登的门。
  花椒目瞪口呆。
  哪怕这些日子以来,自家的门槛都快被做媒的踩薄了一层了,崇塘周遭的官媒也几乎认识了个遍儿,可这样的女家,别说见了,反正花椒是闻所未闻的。
  再想到那八堂婶的做派,花椒不禁摇了摇头。
  却没想到不出几天的光景,崇塘十里八村就传出了秦家挑三拣四唯重妆奁的传言来。
  气的杜氏当着所有帮厨妇人的面把那八堂婶从头到脚的骂了一遍又一遍,要不是有姚氏几个拦着,说不得就要冲到横溪岕去找八堂婶理论去了。
  秦老娘倒还持的住,总觉得知道自家为人的,必是不会相信这样的传言的。
  确实也有姻亲故旧听到传言之后极力替秦家分辩的。
  就好比神算子袁婶子,就在自家的脚店里说起书来,直言秦家择媳就自来没有不挑剔的时候,可计较甚的都正常,却唯独不会计较妆奁。
  还道:“别不是某些个卖羊头挂狗肉的倒打一耙,捧着嫁妆单子送到人家面前人家都不屑一顾,面子上过不去心里头窝着火就来败坏人家的名声罢!”
  真个把一串儿人家都打入了臭水沟。
  却仍旧挡不住众口铄金,尤其之前求亲不成的那些个人家,为了家族女儿的名声,虽然不可能敞着嘴四处说道,可这样的传言面前,添油加醋却是难免的。
  阖家自然气恼,旁的都不担心,就担心往后有合适的登门求亲时叫人退避三舍。
  唯独秦连凤,眼看着家里头几乎再没一瞧见他就跟狼瞧见肉了似的媒人进出,走路都带风。
  留在秦家等待二茬白芹上市的郭掌柜就笑道:“老五这孩子倒是个心宽的。”
  秦老爹哭笑不得:“他哪里是心宽,用我们家老二的话,他就是还没搭上这根筋。”
  郭掌柜就摆了摆手,道:“话不是这样说,到底是幺子,又是咱们家这样的家庭教养出来的,自然心思单纯。”
  说着清了清喉咙,附耳过来同秦老爹耳语几句。
  秦老爹万万没有想到郭掌柜竟有这样的打算,虽惊诧不已,可到底在心里琢磨了个来回,又同秦老娘和儿子儿媳们商议之后,最终应允了郭掌柜的提议。
  等到腊月上旬二茬白芹成熟,郭掌柜就换下了郭大郎,亲自领着秦连凤护送着白芹进了京。
  原本倒是说好了等开了春,头茬莼菜上市的时候,秦连凤就会跟着八仙居的人一道回来。
  却哪里知道秦连凤根本乐不思蜀,直到将近八月半,莳萝长子的满月礼都过了,家里的正院都已上梁,秦连凤才由郭大郎护着回了家。(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遂心

    之前还在京城的时候,日(日)都有新鲜事儿发生,这心里好似也没多大惦念。
  可一路从北到南,长到这样大,还是头一回出远门,更何况一走就是九个月的秦连凤早已归心似箭了。
  自崇塘码头下船,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坐了八仙居货栈里的马车一路往周家湾来,行至半路,秦连凤看着窗外熟悉的观莲桥,就再也坐不住了。
  同郭大郎打了声招呼:“叔,我可得先走一步了,这马车也实在是太慢了,四条腿都没我跑的快!”
  说着就叫停了车夫,急赶着就要下车去。
  被郭大郎一把拽住,哭笑不得的同他道:“这都快到了,咱们还是一起走吧!”
  秦连凤就连连摇头:“我想我爹娘了,我还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他们也不知道怎样想我呢!”
  说着还知道安慰郭大郎:“叔,您放心,我就是闭着眼睛都能摸回去,不会有事儿的。”
  说完身子一拧,就跳下了马车,一路狂奔,果然要比四条腿的马车快得多。
  郭大郎看着就笑骂了句“臭小子”,又不放心的交代了句“路上小心”,也不知道秦连凤有没有听到。
  秦连凤却是听到了,朝着郭大郎摆了摆手,已是一气儿跑到了周家湾。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自家的堡墙,家的感觉扑面而来,也顾不得溪埂边新栽的树苗了,只知道下意识地加快脚步。
  不过跑到半道儿上,忽的视线就落在了家门口码头旁的那座建筑上。
  紧盯着不放,不到袁氏家门口,就看到了正在那建筑旁忙碌着的秦连虎,大喊了声“大哥”,又问道:“这是用来干嘛的?”
  正在埋头干活儿的秦连虎也没看来人,听到熟悉的声音,顺嘴就答了句:“安水轮三事,建水碓磨坊的。”
  秦连凤就“哦”了一声,不过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往心里去,反正人已经顺势拐进洞开着的堡门了。
  秦连虎更是说完之后才反应过来,猛地回头,只看到半边儿人影,忙问身边的工匠和乡邻们:“方才那个可是我家老五?”
  有看清了整个背影的乡邻称是,还有人笑道:“我都没敢认,老五可是长高了不少啊,到底还是京城,天子脚下的饺子馒头养人啊!”
  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秦连虎更已是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同众人打了个招呼,就急急回了家。
  只一进堡门,与人打招呼的同时,就见秦连凤正站在正院前,看着面前即将完工的厅堂发着呆,有乡邻过来同他打招呼都未反应过来。
  秦连虎就笑着走上前去同人致歉,与秦连凤并肩而立,这才发现秦连凤真的长高了许多。
  旧年还同自己一般高的臭小子,今年已是比自己高出一个头了。
  想到家里这几年发生的变化,如今这个最小的兄弟也即将成亲,自己更已做了外祖父了,打心里涌上来的笑意就刻在了脸上,拍了拍他的肩膀,打趣道:“怎的,这一出门九个月,回来连家都不认识了?”
  秦连凤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叫着“大哥”,又指着面前的厅堂同他道:“怎么建的这样快,我可是特地赶回来上梁的!”
  秦连虎就笑道:“等你回来上梁,黄花菜都凉了,咱们今年还能入宅吗?”
  说完一想不对,忙问他道:“怎么就你自己,不是说郭家世兄同你一道回来的吗?
  “哈哈哈!”只话音刚落,秦连凤还没来得及回答,已是传来了秦连熊爽朗的笑声:“大哥,你这称呼可得改改了,甚的世兄,那可是咱家老五的泰山老丈人,就是咱们见了,也得恭恭敬敬尊称一声姻叔父才成的。”
  一句话,说的听到秦连凤回来的消息,就丢下手里的活计从各处赶过来的兄弟故旧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些人大多都是知道个中缘由的。
  秦连龙看着说的爽快的秦连熊,却有些哭笑不得:“二哥,你可记得你刚才说的话,到时候我可盯着你的!”
  说完又打趣秦连凤:“你甚的时候改的口?”
  一年前就已经练就了厚脸皮的秦连凤在兄弟们的打趣下又倏地面红耳赤,丢下句“我得去拜见爹娘了”,说着就要迈步,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也笑个不住的秦连虎就好心拉了他一把,指着西裙房的方向,道:“咱们暂且住在那儿,爹娘都在家的,你快过去吧!”
  秦连凤匆匆应了一声,就在兄弟们的笑声中,跌跌撞撞的逃走了。
  同正好听到消息赶过来迎接他的花椒姊妹在西跨院里撞了个正着。
  “小叔!”花椒香叶已是欢呼着扑了上来。
  秦连凤笑着应声,又一把提溜起花椒抱在怀里,还颠了颠,却是惊呼道:“哎呀,我们家椒椒怎么重了这么多!”
  花椒就故意压着肩膀往下坠,咯咯地笑:“因为我今年六岁啦!”
  圈着秦连凤的脖子往他身后看去,香叶也在探望着,还问秦连凤:“小叔,我小婶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九个月不见,已是忽的长成了大姑娘的丁香就拍了拍香叶偏着的小脑袋:“小叔和小婶还没成亲呢,怎么能上咱家来?”
  说着又眨着眼睛问秦连凤:“小叔,你甚的时候成亲?”又叽叽喳喳地告诉他:“大姐生了小猫儿,可好玩儿了,可惜不能抱回来。”还道:“小叔,你赶紧成亲,也给我们生几个弟弟妹妹玩儿吧!”
  好吧,之前的大姑娘都是幻觉,饶是真的已经长成大姑娘了的茴香除了叫了声“小叔”外还未开口,就单是一个丁香,就把秦连凤闹得一个头两个大了。
  一抬眼看到走过来的秦连豹,一蹦三尺高,喊着“三哥”就跑了。
  却忘了怀里还抱着花椒,花椒正仔仔细细地端详着秦连凤蔓延到耳廓上的红晕,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就发现随着自己的笑声,那红晕沿着耳廓一路蔓延,已是钻进了耳道里,就更是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不能自已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 顽皮

    花椒随了罗氏,天生的皮子白净。
  落草渐次退红之后,就跟那糯米团子似的玉雪粉嫩。
  虽然渐渐长大,免不了风吹日晒,早已不复襁褓之中的白净。
  可因着茶饭调顺又勤于锻炼的缘故,花椒的身子骨越发强健。再加上家里头秦老娘也好罗氏也罢,都是善于调理的,从前都没忘了这些细处小节,如今手头宽松了,更是一年四季合了面脂给家里的女眷们保养用。何况花椒又不是真小孩,暂且没了后顾之忧,自然也生了两分爱美之心。
  如今皮子虽不甚白净,却十分细致,圆团团的小脸莹润有光泽。
  再加上乌溜溜的一双大眼睛,圆鼻头,说话漏风的豁牙齿,怎么看怎么乖巧可爱。
  笑起来的时候更是眉眼弯弯,酒窝深深,欢快无忧的都有些没心没肺的笑声,让人一听之下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笑起来。
  只今儿秦连凤却笑不出来,反被花椒笑的手足无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
  “唰”地一下,把花椒往秦连豹手里一塞,没有“魔音灌耳”,才松了一口气。
  花椒稳稳落在秦连豹手里,没有半点担心,还在没心没肺的咯咯直笑,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还要故意逗弄秦连凤,手臂一伸:“小叔抱!”
  唬的秦连凤倒退两步,更是乐得花椒笑的倒在了秦连豹的肩膀上。
  秦连豹就哭笑不得的给她揉了揉肚子,又拍了拍:“好了,椒椒,不许顽皮了,仔细笑的肚子痛。”
  “嗯!”花椒点了点头,不过哪能说收就收的,还是朝着秦连凤嘻嘻地笑。
  秦连凤就曲起手指隔空弹了弹花椒的圆鼻头,花椒咯咯笑着应声倒下,看的秦连凤瞪大了眼睛,半晌才同秦连豹抱怨道:“三哥,我九个月不在家,椒椒怎么越发顽皮了。”
  “是吗?”秦连豹看了他一眼,又捏了捏花椒肉呼呼的小手:“我和你三嫂倒是觉得女孩子还是活泼开朗一些的好,椒椒现在就挺好的。”
  秦连凤一噎,想说顽皮和活泼明明就是两个意思。
  只看着从秦连豹身上往下滑的花椒,又看了看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脸的狡黠之色,还是一句话都没敢说,同秦连豹并肩往西群房去。
  好像眨眼之间,画在纸上的起屋样图就变成了现实,秦连凤好奇的张望着,秦连豹看着花椒哒哒哒地跑去同姐姐们手牵手,就转过身来一壁走一壁同他说了说宅子建设的进展。
  花椒四个已是嘻嘻笑着越过他们跑到前头去了。
  人勤春来早,今年刚过正月半,三茬白芹还未起收出货,家里头就又动了土,开始建造宅院。
  只正院后院祠堂书院的都先放一放,阖家的主张,是先把最西头的西群房建起来。
  因着寻的工匠帮工还是旧年那一拨人,大伙儿早已默契,俱是一条心,又人多力量大,所以不到二月下旬,一排明五暗十的砖瓦房就建了起来,阖家搬过来之后,就开始正式推屋立宅。
  一口气忙忙碌碌到现在,后院五间院落已经基本完工,前院的正院也在几天前上了梁,只剩下木匠的扫尾工作了。整座宅院就剩下东西跨院还在建设当中,想来年前应当就能够入宅了。
  秦连凤听的不住地点头,只刚问了两句与旧年起屋样图上有所改动的细节,兄弟二人已是进了西群房。
  虽然秦家阖家暂且住在这西群房里,可实际上,西群房是秦家特地划出来,为着以后安顿收养孩子准备的所在。
  按着起屋样图,其实是应该起上三排明五暗十的砖瓦房的。
  只暂且用不到这许多的房舍,其余空地就种了些瓜菜,最南头临着堡墙则是搭了一整排厨棚。
  正是日跌时分,日头刚刚偏西,帮厨的妇人们还未开始生火做饭。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或是挨垄挨磨,或是劈柴打草结,正在做着饭前的准备工作。听到秦连凤回来的消息,都纷纷迎了上来同他打招呼。
  不是打量他惊呼已是大小伙儿了,就是打趣他甚的时候吃他喜酒。
  听的秦连凤落荒而逃,一溜往里跑。
  秦老娘同姚氏妯娌已在门口候着他了,秦连凤长到这样大还是头一回出远门,一走又是九个月,别说秦老娘了,就是姚氏杜氏一干当嫂嫂的,都惦记得不得了,现在总算回来了,自然喜出望外,不禁围着他嘘寒问暖关心个不住。
  秦连凤却有些吃不消了,抬眼四顾,看到坐在堂屋上首的秦老爹,忙喊着“爹,我回来啦!”
  就窜到了秦老爹身边。
  秦老爹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确实长大了不少,只是好像没见长进,这性子还是一样的毛躁。”又问着他:“是不是把你崔叔扔在半道上了?”
  ……
  被秦连凤扔在半道上的崔大郎虽然很快就再看不见秦连凤的身影,不过那厢秦连凤刚过见到爹娘,这厢他也已经坐着马车到了周家湾了。
  透过车窗往外望去,饶是崔大郎走南闯北,这两年又频繁来往周家湾,今年更是在秦家过的年,也不禁有些失神。
  他是今年正月底,护送着最后一批三茬白芹离开的周家湾,算起来至今不过半年光景。
  那时候秦家的西群房正在立柱,门口的莲溪早在旧年年底就完成了清淤筑堤,功德碑也已经修好,又赶在年前祭祖立碑,那几天,整个周家湾欢声笑语,比过年还要热闹。
  刚翻过年,秦连龙又买了好些苗木回来,就等开春后移栽在溪埂上,护埂固土。
  却没想到不过春夏两季的生息,打眼看去,沿溪郁郁葱葱,已有大家气象。
  崔大郎不禁暗自点头,秦连虎兄弟三个已经在堡门前等候了。
  半年不见,原先一向称兄道弟的四人站在堡门前自有一番契阔。
  只是如今在这称呼上头,不免叫人有些尴尬。
  尤其是崔大郎,比忽的就小了一辈的秦家兄弟还要不自在,不禁苦笑道:“各论各的,各论各的,咱们平辈之交。”
  忽的一眼看到了码头旁的建筑,不由好奇道:“那是水碓房吗?”(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二章 磨坊

    不管东西南北,其实在乡间的庄户人家来说,砻谷、舂米、磨面就同日常的扫洒炊洗一模样,也是最为平常却必不可少的家伙活计。
  又因着家里的壮劳力要忙活田间地头的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略有农闲,还要出去苦钱补贴家用的缘故,所以挨砻挨磨的活计,大多就都落在了各家各户的妇孺身上了。
  虽然崇塘镇上也有好几家水碓磨坊开门营业,清早挑着一担稻谷进去,甚的都不用管,更不用出力,通常下半晌就能担着一担白花花的大米回来了。
  可人家磨坊的主家也是要生活的,辛辛苦苦舂米磨面,成天灰头土脸的,自然要收工钱。崇塘磨坊的惯例,或是二十斤大米抽一斤,或是按着行情讲好市价。
  富裕之家或许不计较这几斤米或是几个铜子儿,寻常的庄户人家却是无福消受的,只能自己出力。
  可往往舂米,先要将稻谷上砻去皮,用风车或是人力将砻糠扬出,再将谷粒倒入踏碓之中,一下又一下,成百上千下的连续不断的舂打才成。
  当踏碓里的谷粒约有三分之二已经脱去米糠成米的时候,便开始筛米,筛一遍,再继续舂,舂了筛,筛了再舂,最后将米筛净,才成了白花花的大米。
  这是体力活,也是相当繁琐的活计。若是村里建有水碓的人家还好些,若是只有踏碓,通常光是一个舂米,一石稻谷,就得两个人来回不停地踏上三四个时辰方能成。
  磨面就更是麻烦了,一人喂磨,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将麦子喂进磨盘,一人推磨,磨出的麦粉,同样得一遍又一遍的过筛才成。
  通常两三个时辰,也磨不出半石面粉来。
  好在丁口少的人家,舂一次米,磨一次面,基本上也能吃上个五六七八天的。
  虽然挨一次砻或是挨一次磨,就像害了一场大病似的,胳膊腿哪哪都痛,一痛就是好几天,再等刚好利索,就又得挨砻挨磨了。
  可民以食为天,再痛再累,总得吃饭。
  而且这还是丁口少的人家,像秦家这样人丁兴旺的大户,挨砻挨磨,更是三天两头的事儿。
  不过与旁人家大不相同的是,秦家的男人们一力承担了舂米磨面的活计,只有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同意妇孺们打个下手。
  而且不比整个周家湾虽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石磨,砻和踏碓却是阖村共用。秦家因着秦老爹心灵手巧的缘故,自家就有自家做的虽然简陋却颇为实用的砻和木勺水碓。
  想甚的时候用就甚的时候用,赶上夏收秋收的,更不用去排队。
  按着家里头之前的打算,磨坊碾房必不可少,却也只是打算在作为副业大院的西跨院里置上砻磨水碓的。
  不过旧年一冬的收益着实不错,自家白芹的纯收入,再加上钱德隆白芹的抽成,盘算着修建两座这样的宅子都已是尽够了,秦连豹与兄弟们商议之后,就从秦连虎那支了一笔银子去置办书籍。秦连熊盘算着是不是可以再多置办些族产,负责宅院督建的秦连虎秦连龙虽然没想过要修改起屋样图精雕细作,却也在盘算着怎样“花钱”。
  夜里头踏碓的时候,忽的就想起了自家为什么不也弄个水碓磨坊。
  如此一来,他们也能从挨垄挨磨的体力活中脱身出来了。
  有这工夫,完全还可以去做些旁的事儿。
  却是云集响应,阖家俱是赞同。
  又想着索性要弄,就弄个大的。
  秦家之前用的木勺水碓虽然用水量很少,也不用立式水轮和大转轴,仅需碓杆、碓头、石臼就成了。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