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宠之嫡妃攻略-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了许久,直至屋里的更漏指着快到申时,她想得明白,如今唯一还能指望的,便是他来信对她说,叫她稍安勿躁,只管安心等他便是。
    又或者……他承认了婚事作准,她便能够死心,就此再不回头。
    回了里屋,暂且将书信收起来,回身到妆台前坐定。盯着镜子里带着淡淡忧伤,眸子却异常明亮的女子,她沉默着挽起袖管,目光落在手钏上面。
    若然她不想,没有人能够看破她心思……
    再一日,衙门里结了差事。郡守大人自这日起,直至元宵过后,才会去衙门理事。一家子聚在花厅里,热热闹闹用过晚饭。
    五姑娘伴在太太身边,抿嘴儿笑看七姑娘给八爷换围兜。对于新得的这个幼弟,如今看起来,不觉怎地扎眼。三姑娘嫁了,日后她需得上京。许氏未曾克扣过嫡女的用度,虽则待她不如七姑娘亲厚,没有掏心掏肺替她着想。可放下那点儿攀比的心思,她少些生事,日后嫁妆也会丰厚两分。何苦与又得了嫡子,越发得郡守大人敬重的许氏过不去。
    还是大哥姜楠教训得在理,经了大房一事,她总算想得明白。当初张妈妈教唆她防着太太,结果呢?反倒是对她笑脸相待,万分和善的大太太打起她嫁妆的主意。人心隔肚皮,日后再不能轻信于人。
    “团团,大哥哥二哥哥屋里,可多好玩儿的。”腿上多了个调皮好动的,肉嘟嘟的小身子在她身上蚕虫似的蠕动,小手还不老实,总惦记反手去拔她的耳坠子。七姑娘眼梢一瞥,把主意打到旁人身上。
    姜二爷闻言,稳稳端起茶盏。他自来爱洁,那日挨了她一脚,已是万般忍让。今儿要让小家伙沾了身,瞧瞧七姑娘惨不忍睹的袄裙,便知袍子定然是保不住的。
    看他兄妹两个这般,姜家大爷笑着过来抱了人。如今家里也在替他相看门当户对的亲事,不久后,也会结亲生子。对小儿便多了几分喜欢。
    “瞧大哥哥疼你。”转眼冲姜昱笑得不怀好意,那意思,二哥哥不厚道。因着袍子,嫌弃团团。
    姜昱隔着雾蒙蒙的水气,抬头睨她一眼。欣慰于她的懂事,遇了这样的事儿,竟能言笑晏晏,除他之外,屋里无一人察觉出她的不妥。这丫头,着实不易。
    便是如此,也没忘了纠正她的不规矩。“阿瑗,需唤小八,或是阿冀。”团团那名儿,有失体统。
    学着他的样子吃一口茶。两人都隔着雾气,直瞪瞪对眼,互不相让。
    姜大人抚须旁观,还记得当日七姑娘恭贺那话。她说太太定能给添个儿子,后来应验,便觉着阿冀与她,是投了缘的。又见那小子最爱粘她,听七姑娘给取了个“团团”的小字,虽觉不雅,好在太太身边陶妈妈进言,只道是姑娘给起的名儿极好,老一辈儿都说这样的名儿,小儿易养活。姜大人中年得子,自然对姜冀多有宠爱,也就由了七姑娘叫唤。
    一屋子人热热闹闹,便见姜大人跟前随扈请见,只说是门外有两位爷在书院的同窗,特意遣人送了年礼过来。打京里来的,赶了许久的路,看上去很是疲乏。
    姜昱放下茶盏,跟着姜楠一道出门。临去前,回头打量七姑娘,只见她抱回闹腾的姜冀,笑呵呵逗弄着。目光只专注盯着姜冀,对旁的事儿,置若罔闻,似全然没听见“京里来了人”。
    
    第138章 君心似海
    
    “郡主。侯府世子传了信,您托他打探之事,总算有了些眉目。那小太监将东西给了宫门口一个不起眼的侍卫。世子遣人盯着那侍卫近半月,总算瞧出些蛛丝马迹。那人极有可能是旁人安插的探子,头上,或许是那位。”
    连翘无声吐了个“周”字儿,燕京城内,尤其得提防御刑监耳目。也不知那些个探子藏在何处,真是无孔不入的。
    幼安面色一沉,握着梳篦的指节隐隐发白。
    几年前那对东珠,如今藩邦进宫来的猫儿犬,接二连三,她再骗自己不过。不会错的,那人心里是有了人。难怪对她日渐疏远。好容易在宫里遇上,远远点头招呼,错身便过了。一点儿不念及她早早进宫,为的不过是惦记太深,管不住自个儿,想要见他一面,哪怕多看一眼也好。
    她一腔真心,他视而不见,却对别的女人如此着紧!她心痛如绞,却不敢拦了他追问只字片语。他非怜香惜玉之人,容不得女子在他跟前无理取闹。
    这些年,他手段越发狠戾,朝中声名毁誉参半。多少人明着敬他,实则怕得要命。背地里,都道他嫉贤妒能,谋害忠良。
    他弃昭仪母子,一夕之间,改投太子门下。这些年,顾昭仪每每见他,真是恨不能将他扒皮抽筋,生啖他血肉的。公子丹倒是没怎的动怒。那人本是酒色之徒,他只需照例的,供他银票女人,公子丹便尽数收用,蔚为欣喜。两人私交甚笃,不似有间隙。
    于是他又背上个不义的名声。而公子丹,更为世人所不齿。读书人重节,对公子玉枢此举,多有苛责。在街头巷尾,漫天“背主”的讨伐声中,只太子一党,不遗余力大肆夸赞,扬言“公子玉枢名符其实,慧眼如炬,乃当世无双之良才。”引来唏嘘声一片。
    她日日担惊受怕,替他忧心,想不明白他缘何如此。传闻正因此事,顾氏族内亦是争执不下。他之前在族中,除了国公爷,便只他地位斐然,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可自他投效太子,惹得国公爷勃然大怒,顾氏自此分作两派,父子两人各为其主,各自为政。顾氏惊变,只叫其余几家摸不着头脑,行事颇为谨慎,不敢轻举妄动,恐防其间有诈。
    当此时,于他已是内忧外患了。可那人仍旧一意孤行,她几番恳求,央他好歹与国公爷修好,父子两个,哪里就有解不开的隔夜仇。然则他不过挑眉瞥她一眼,拂一拂衣袖,扔下她立在原地。仿佛被人泼了凉水,瞬间便失了力气。
    自此,她再不敢插手他的事。唯恐自取其辱,更怕他对她生了厌弃。
    好在老天有眼,感于她心诚,日日里诵经祈愿,终究在她最心灰意懒时候,竟是否极泰来了——八王爷应下她当初所求,有意与顾氏联姻。
    她不懂父王为何挑了这时候改了主意,只恍惚听见八王爷念叨一句“能屈能伸,大事可期矣”。便知是好话,心里立时欢喜起来。一扫长久郁积的阴霾,只觉那人高深莫测,原是她不自量力,被世人愚弄,险些误他。不免又生出几分羞惭来。
    怕他看轻她,嫌弃她不通政事,瞎搅和,有违妇德。于是她受他再多冷待,也是默不吭声,一味退让。
    譬如当下,只盼着她与他亲事能落定,嫁了他从此偕老。便是他心里有人,她亦能委曲求全。若然他能体谅她些许,日后待她好些,待得她诞下嫡子,或可大方些,做主准了那女人进门。
    “女学……”低声呢喃,幼安挑起肩头一缕发丝,一寸一寸,极缓梳理起来,也不要连翘帮手。
    当初她听父王提起,世家兴办女学,初衷是为着教养些得用的贵女,将来以作联姻之用。既是随手能送人的玩意儿,想来身份远不及她。如此,她切不可自乱了阵脚。单凭出身,她便胜出那人老大一截儿,顾氏主母,岂能是身份微末之人?
    理清了思绪,幼安心下大定。最紧要,还是牢牢盯紧国公府世子妃这份位。他既能令父王另眼相看,而今又得太子重用,多方盟约,前程近乎铁板钉钉,煌煌然,如日中天的。日后还愁少得了女人?横竖不过,她胸怀开阔些,多给他纳几房美妾便是。如何叫男人分宠,她自小在王府与宫中养大,耳濡目染,还怕应付不来?
    桃花坞里,七姑娘打量着福安福顺领着人送来的年礼,叫春英给了赏银,挥退了人,独自在屋里一一查看。
    楠木雕花匣子里头,盛着乳白的粉末。指尖捻一捻,凑近了烛台底下瞧个仔细。那粉末细腻柔滑,泛着些许毫光,该是上好的珍珠磨成的碎末子。
    旁的还有青花瓷瓶装着的香露、头油,一看便知价值不菲,都是姑娘家爱用的物件。最稀罕,却是一只罩了厚棉布的竹编篓子,她好奇掀开来看,这才看清里边儿还铺了棉絮,蜷着毛茸茸的一团儿,险些捂嘴儿叫出声来。
    好漂亮的狗仔!只两个巴掌大小,耳朵尖尖的。察觉盖子被人掀开,抖一抖耳朵,埋着脑袋,不乐意被屋里光亮晃了眼,避过去继续酣睡。通身雪白,胖乎乎,实在讨人喜欢。
    她怔怔看着,半晌无言。末了,果然在字帖里边儿,寻到了他的手书。心里有些迫不及待,又存了几分害怕。抚一抚胸口,告诫自个儿,需得沉住气。
    回身拿了剪子,裁开来,展开信笺。抬头却是那人分外眼熟,力透纸背的亲笔——
    “阿瑗,见信如晤。甚为想念。”
    微微泛黄的笺纸上,那人墨黑的字迹,豁然撞进她眼眸。她鼻头发酸,瞬时红了眼眶。他自如其人,便如他所说,真是“见信如晤”了。她仿佛透过这笺纸,看见他寡淡清贵的脸庞。
    那人家里分明已在议亲,然而一开头,他却对她说,“甚为想念”。眼泪簌簌而下,滴滴打在信笺上,晕花了字迹。她急忙抬手抹一抹泪,又掏出绢帕,点着指尖,小心翼翼攒干了水渍。突然便对他来了气。
    他自去相看他的亲事,她还这般着紧他一封信作甚!气嘟嘟一掌拍上去,死死摁住,扭过头半晌不搭理。
    等了许久,那信就犹如那人可恶的面孔,在她眼前晃来晃来,招惹她心神不宁。只得大不乐意,吐一口浊气。忿忿然回转身,呕过了气,静下心来细细读过。一字一句,异常专注,半点儿不曾疏漏了去。
    
    第139章 方知相思
    
    就着烛台昏黄的光,信里那人向她描述了燕京城外,苍茫山的冬景。他说北地落了雪,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山巅全白了,仿若覆了一顶霜色的头衣。松柏迎着霜雪,叶片越发暗青油亮。若然她在,定会喜欢这番与江南截然不同的壮丽风光。
    文王命他随行冬狩,他打了麂子,本欲送来与她尝鲜。之后唯恐麂子肉膻味儿重,南边儿厨子大半不得腌制之法,索性作罢。待得她入京,正是暮春时节,届时亲自载了她往苍茫山狩猎,正巧赶上踏青,一举两得,想来她该十分乐意……
    字里行间,平平淡淡,藏着淡淡温馨。除了偶尔提两句露骨的惦念,他非巧舌如簧,懂得讨女子欢心之人。他心思藏得深,这般家长里短的缀缀叙述,怕已经是破了例,格外多话了。
    末了,他颇为遗憾,“京中不得阿瑗相伴,年节也跟着清冷三分,少了热闹。”
    她在灯下静坐良久,娟秀的侧影投在锦屏上,于这般夜里,分外安宁。
    小手轻抚过信笺的折痕,微微蹙着眉,眼底神色异常复杂。瞧着落款,这信怕是赶着年节,加急送来。那会儿,国公府早已与八王府议亲,可这人在信里只字未提。
    他送了她许多稀罕玩意儿,早早盘算着待她进京,抽空领她四处转转。如此,可见那人全然没将亲事看在眼中。她揉一揉眉心,想不明白既是他不肯,为何没想法子阻挠议亲。要说他半点儿手段没有,单就等着坐以待毙,她如何也不信的。
    再有,这人在信里,对朝中大事儿刻意回避,显是不愿令她忧心。她已是报喜不报忧的性子,他竟比她更甚!
    方才还恼他,如今看完信,心头却是五味陈杂,滋味难辨了。
    翌日姜昱来寻她,半点儿不耐烦弯弯绕绕,单刀直入。“世子信里如何说?”
    她递了热茶到他手上,避开他迫人的凝视,望着窗外懒洋洋的日头,觉着对比那人所说京里的冬日,还是南边儿温晴的天儿,更加讨人喜欢。
    “结亲一事,他只缄口不言。”
    姜昱正拎着茶盖撇茶叶末子,手上一顿,清瘦的面庞带了份凝重。眼角瞥见卧在她膝头,毛茸茸一团活物,昨夜里他特意翻查,便知这“猫儿犬”无比精贵。那位千里迢迢送了来,只为逗她一乐,用心自是不言而喻。
    姜昱轻叹一声,迳自吃茶,再未多问。与她说些年节的琐事儿,坐了片刻,拍拍她肩头,默然离去。
    不几日,便是一年里最要紧的除夕。姜大人与太太领头,大伙儿祭了祖,又设了香案,敬过各路神明。热热闹闹吃过团年饭,太太拿出几串儿厌胜钱,分别给还未成年的几位爷与姑娘戴上。
    这厌胜钱,便是最早的“红包”。只这钱不用做花销,而是在铜板上铸上“岁岁安泰”“吉祥如意”这些个吉祥语,背面儿刻有龙凤、龟蛇、星斗的图样。是过年时候,长辈赏赐下来,庇佑子孙趋吉避凶的玩意儿。
    七姑娘埋着脑袋,任由太太给她套上红丝线编了串铜板儿的厌胜钱。低头摸一摸,小指触到夹袄底下,藏在中衣里的另一枚铜钱。
    那人送来的年礼,没忘了她未曾及笄。于是他仗着年长她四岁余,白白占了她便宜。七姑娘暗地里提醒自个儿,她是看在那铜钱做工精致,“福禄双修”这好兆头上,这才肯勉强戴了在脖子上。与是不是那人相赠,一分干系也没有……
    太太赏了厌胜钱,一屋子人鱼贯而出,到院子里点爆竹。这也是大周年节习俗,因着“火药”尚未问世,此时的爆竹,却是在火盆里燃烧一截儿一截儿砍断的竹筒。
    中空的竹节遇了热,清清脆脆,烧得噼啪作响。大伙儿围着凑热闹,溅起的火星飞扬起来,映着游廊四周火红的灯笼,喜气洋洋。爆竹声声辞旧岁,婢子们轰然叫好,一波胜过一波,这么接二连三的乍响,却是驱山鬼瘟病,讨个吉利。
    八爷姜冀早闹得乏了,正伏在乳娘身上,沉沉打瞌睡。骤然被爆竹声惊醒,险些吓得哭出声来。七姑娘赶忙拍拍他背心,一头哄着人,一头叫乳娘抱他回屋。这会儿哭号,可是要触了霉头。加之他年岁尚小,若然惊梦,反倒不美。
    院子里起了风,夜里寒凉。五姑娘带着兜帽,立在七姑娘身旁,拿她打趣儿。“夜里守岁,七妹妹可熬得住?该不会又跟往年一般,子时一过,便独自点脑袋,靠着二哥哥眯瞪了眼。”
    姜昱闻声回头,瞧着姜媛,眼里微微带了笑意。家里人都知晓,七姑娘守岁,异常艰难。哪次不是被姜二爷背回屋,倒塌上,拱一拱身子,蒙头便睡。
    七姑娘讪笑着,两手捂着兜帽,拉拢些,帽檐上的毛边儿遮了大半张小脸,只露出一双温暖明亮的眼眸。
    春英陪在姑娘身后,听五姑娘这么说,想替姑娘辩解,无奈姑娘不允,只得守着秘密,打消了念头。
    其实哪里是姑娘瞌睡,分明是姑娘体贴大人太太,过了子时,姑娘这么一瞌睡,大伙儿便前前后后散了场。大人与太太回屋去,不用陪着直挺挺坐上一夜,熬得面色不好,身子骨遭罪。
    守岁讲究年长者“辞旧岁”,子时一到,这层意思也就圆满了。家里小辈儿守岁,却是替父母长者“祈福延寿”。姑娘哪次回屋不是等二爷离去,便坐起身来,直至五更天亮,方才安歇。
    姜大人抚着美髯,对家里七姑娘每到年夜,比更漏还准点儿的瞌睡,自是能猜出几分。偏头瞥一眼立在身侧,身量玲珑的许氏,十分感念她教养子女,辛苦持家。
    果然,子时更鼓过了不足一刻钟,二爷便背着七姑娘,告退出门,顺着游廊往桃花坞去。
    “长了一岁,又沉了两分。”福顺前头掌灯,二爷背着困觉的七姑娘,目不斜视,仿若自说自话。
    脖子被人勒一勒,本该眼皮子打架之人,偷偷报复回去。
    姜昱勾起笑,复又隐没下去。想起每年都是这般送了她回去,忽然有几分沉沉的失落。
    “今岁还能背着阿瑗,明年进京,却不知是何光景。”
    她搂着他脖子,额头蹭蹭他后颈,心里也是涩涩。进京备选,选上了,便是几年都不能归家。十分不舍得,偏偏又躲不开去。
    明年,她该是在京里。就不知那人,会否陪在身旁……
    燕京除夕,年夜里白雪皑皑,风雪交加。因着几件大事,国公府里父子失和,已连着两年,年节时候,团圆饭都异常冷清。
    顾衍早早告退,往前院去。门廊下大风呼呼灌进来,带着雪花落在他肩头。随扈赶忙撑起油伞,替世子爷挡了风雪。
    他迈着步子,走得不紧不慢。衣袍猎猎,行止从容。掩在狐裘氅衣下的手,从袖兜里摸出一物,细细摩挲。方才家宴提及他大婚一事,他置若罔闻,终是闹得不欢而散。
    跨出门来,当先想到,唯独是她。如今方才知晓,由她入了心,一旦得闲,那丫头便在他眼前晃悠,招惹他挂心。
    手掌包裹住一方淡了气味的香囊。他微眯起眼,幽深的眸子向南边儿望去。心底默念一声“阿瑗”,却不知她此时,可有如他这般,亦惦记了他……
    
    第140章 小七的纵容
    
    初几上头,总是宾客盈门。郡守府在泰隆这地界,虽算不得土皇帝,却统领着辖下好几个县城,多少人想着攀附巴结。前头迎来送往,姜家几位爷跟着出去应酬,七姑娘到五姑娘飞夷馆窜门子,不会儿便听说三姑娘跟姑爷,双双回府拜年来了。
    再见姜芝,依旧美得令人心折。梳了妇人头,插了镶珍珠的步摇,姣好的面庞珠圆玉润。白嫩嫩的腕间,戴着一对儿碧绿的翡翠镯子。身后有夫家的管事妈妈随身伺候着,通身透出股主母的贵气来。比起当初唯唯诺诺,如今已是成了气候。
    偶尔捂着帕子喘两声,举止亦是端庄秀美,颇有几分楚楚之姿。
    “许久不见,瞧三姐姐面上水色颇好,该是身子骨调养得有了起色。”七姑娘笑着招呼人坐下,初时还有些晃神。如姜芝这般绝色美人,世所罕见。便是女子看了,也能迷了眼。更何况,嫁了人,身上又多了几许妖娆的妩媚,一颦一笑,皆成风情。
    姜芝羞涩谦虚一番,含含糊糊,只说是在家,闲时侍养花草,亲自动手,松土施肥。不如往昔娇气,反倒康健起来。
    五姑娘一旁听着,知她这不过是托词。若非与姑爷日子过得和美,三姑娘怎会容光焕发,越发水灵起来?虽瞧不上三姑娘夫家的家世,对她夫妻间融洽,还是隐隐带了几分想往。
    之后三姑娘问起怎地没见着九姑娘姜冉,五姑娘只做不知,回头唤辛枝给大伙儿添茶。
    姜冉这几年在佛堂里诵经。见了谁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一双眼睛灰蒙蒙,木痴痴盯着你,瞧得人背脊生寒。如此晦气,姜柔又岂会邀她吃茶。
    至今都记得,去岁年节时见她,那丫头由陶妈妈领着从佛堂里出来。一身的檀香味儿,穿了件碎花旧棉袄,脂粉不施,眼底有一抹浓浓的青影。
    见了她与姜媛,九姑娘斜眼看着她两个,不说不笑,仿若不认人。任曲姨娘如何着急,一旁连连给她使眼色,姜冉只僵直调转开视线,立在太太跟前,哑巴似的行了个礼。
    那般明摆着不服管教,终是触怒了姜大人,出来不足半个时辰,又被喝令关了回去。只今岁学聪明了,在姜大人跟前收敛几分,对着旁人,依旧不逊得很。这会儿怕是关在自个儿院子里,趁着年节,出了佛堂,缓一口气。
    三姑娘摇一摇头,心里猜到几分。带着几分唏嘘,不知该说她什么好。“脾气如此倔,怎就想不明白……”二房只她与姜冉是庶出,境地相仿,本该有几分惺惺相惜。如今看来,九姑娘是心比天高,保不定从没觉得与她是一类人。
    “若然九妹妹有三爷小半懂事儿,也不会闹得跟个刺头似的,如何能讨人喜欢。”五姑娘抱着手炉,话里带着淡淡轻鄙。她尚且是原配太太所出,一举一动都得审时度势。一个庶女,哪儿来的底气,过得不如意,对谁都是爱理不理,谁给她的脸面?
    七姑娘眸子闪一闪,五姑娘只道姜冉是脾气坏,却不知,姜冉心中,还存了数不清的怨愤。
    七岁那年便晓得害人,佛堂里两年算是白费了。看她那神情,全然是怨天尤人。菩萨也没渡得了她。
    不欲在姜冉这事儿上多费口舌,便另起了话头。
    “大过年的,总该寻些热闹的消遣。干巴巴说话有甚意思,要不,推了花牌可好?”七姑娘提议,身后绿芙眼珠子立时亮起来。姑娘打牌,她跟着押注,一压一个准儿。白花花的银子,眼见着进了荷包。
    “这主意不成。”五姑娘惊呼起来,摇头不迭。连身后辛枝都变了神色。外出这几年,五姑娘在花牌上输给七姑娘的银子,她自个儿都没敢计数。就怕数明白了,心里头滴血,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你二人不日便得进京,手头还是抓紧些的好。”比起五姑娘闻风色变,三姑娘委婉许多。不过输了一回,已牢牢记住了教训,再不肯与七姑娘一张牌桌子上碰面。
    七姑娘很是怅惘,好容易有个拿手的消遣,她已然放了水,即便如此,连太太在内,也没人甘愿买账。
    “还是去你院子瞧新得的猫儿犬,花牌哪日不能打,三姐姐回来一趟不容易,自是挑了新鲜的赏玩。”
    五姑娘一提,三姑娘欣喜应下,催着人往桃花坞里去。
    才进了院门,远远瞧见门廊底下,春英带着一众婢子,慌慌张张围追堵截。崔妈妈扶在门上,眼看着那幼犬从小丫鬟胯下窜了出去,“哎哟”一声儿,很是可惜拍了拍腿。
    才离去多少时候,院子里就乱成这样了?七姑娘瞪着眼睛,一眼瞧见被她起名儿“阿蛮”的小狗,正在廊下左突右窜呢。奶声奶气吠一声,水汪汪的眼睛瞅见她身影,拽着胖嘟嘟的身子,套了水红的小棉衣,蹦跶着冲下台阶,一头叫唤,一头冲她奔了过来。
    “阿蛮!”早料到不妙,还是迟了一步。小家伙十分热情,扑在她脚下,汪汪叫得欢腾。七姑娘低头一瞅,太太叫人新制的棉裙,裙摆上一串儿乌黑的梅花印,层层叠叠,好不夺目。
    索性弯腰捞了它起来,托着它巴掌大的小身子,啪啪揍了屁股。说是教训,不过隔着软绵绵的衣衫,不轻不重吓唬它几下。小家伙抖着尖尖的耳朵,以为这是逗它玩耍,冲七姑娘使劲儿摇着尾巴,声声叫唤着讨好。
    “呀,这般讨喜!”三姑娘一见便生出了喜欢。试探着伸手摸摸它脑袋,被它凑近了嗅一嗅气味儿,竟是一点儿不怕生,伸出粉嫩的舌头,舌尖舔一舔三姑娘的指头。
    “还给穿了小衣的!”五姑娘好一番惊叹,只觉分外稀奇。
    “小姐。”春英赶过来,扶着腰,噗嗤喘粗气。天儿冷,还能瞧见呼出的热气。站定了赶忙给几位姑娘见礼,回头望着阿蛮,指着它圆圆的屁股,真是恨不能跳脚。
    “除了您,它是谁的话也不听。偷偷溜出门,指着往园圃里钻。奴婢险些以为弄丢了它,心里不知怎的着急呢。正好它打翻了您那盆蝴蝶兰,听见瓦罐的声响,这才逮着了它。真是费了老大的劲儿,好容易替它擦干净爪子,这倒好,一撒手,又往院子里窜。还机灵得很,尽往缝隙里躲……”
    春英义愤填膺冲七姑娘告状,先头还底气十足,只是见着三姑娘五姑娘围着那闹腾的小家伙,眼里满满都是喜爱。便是姑娘,也不过拎起弄污的裙摆,道了声“可惜”,努嘴儿拍拍它脑袋,竟是十分纵容。于是春英渐渐泄了气,满脸愁容,隐隐猜想,往后这差事,怕是万般棘手的。
    
    第141章 恍然若失
    
    七姑娘得了阿蛮,八爷比姑娘更是欢喜,往桃花坞里来得越发勤快。两个小家伙险些将七姑娘院子闹得吵翻了天。太太几回过来,看着这闹热,心里是受用,可到底受不住半大的奶娃娃对着只小奶狗,两个小家伙一声儿比一声儿叫得欢。较劲儿似的,吵得人颇为头疼,便是出了院门儿,耳朵还在嗡嗡鸣响。
    一日,七姑娘正屋里描花样,突然见绿芙慌慌张张跑进屋,没等她开口,院子里已传来团团哇哇大哭声。开头还只是声气儿大,后来已是撕心裂肺了,那哭声像是被人卡住了喉咙,断断续续,分明是喘不上气儿。
    七姑娘吓了一跳,赶忙起身撂了笔。“这是怎地了?”每日里一人一狗不玩得好好的,姜冀那是恨不能就住桃花坞里,压根儿不乐意回去。阿蛮也乖觉,除了她,只亲近给它喂肉汤喝的团团。再者说,还有乳娘春英一旁盯着,不会叫阿蛮咬了团团。这会儿怎地团团哭得这样凄然?
    “小姐,阿蛮不见了。奴婢几个眼见着它钻进灌木丛,追过去,如何也寻不着。唤‘阿蛮’,也不像往日那般叫唤着回应。”绿芙急得直跺脚,一头说,一头指着院子东边儿。“八爷唤不出来阿蛮,这不着急得不得了。”
    往常八爷被乳娘抱进屋,欢喜唤一声,藏姑娘寝榻底下的阿蛮,身子还没窜出来,脖子上那铃铛已叮叮当当响起来。一人一犬,亲热得不行。
    “多叫些人,自家院子里,还能丢了不成。”七姑娘好笑,还是动身往门外去。阿蛮的淘气,这些日子她是深有体会。自得了它,桃花坞里热闹得,之前十余年,从没有这般喧嚷过。
    姜冀正伤心呢,见七姑娘来了,不管不顾,眼泪汪汪往她怀里奔。吓得乳娘赶忙给护着。
    “阿姊。”才叫了人,话还没说全,已打了声嗝儿。抽泣着,软软的身子靠在她肩头,眼泪一滴一滴往下掉。“要阿蛮。”奶声奶气,花着张小脸,可怜劲儿的,瞧着叫人心软。
    七姑娘拍着他后背,温声哄着人,冲角落里亲自唤几声,果然没听见阿蛮应声儿,不觉便蹙了眉。仔细打量一番,这东墙角堆了好些杂物,除了一口偌大的陶瓮,还有打理花圃的木桶瓜瓢,朽了的水井木轱辘。墙角底下长了几丛茂盛的杂草,一眼瞧过去,看不出个名堂。
    “叫人去墙那头瞅瞅,仔细找找,莫不是墙角打了洞,叫阿蛮溜了出去。”桃花坞东墙外,却是一条石子儿铺成的小路。左面通往僻静的院落,右面却是往荷塘去的。
    院子里杂物不好处置,那水缸快赶上她一人高。沉甸甸,谁也挪不动。听说是前一任郡守大人爱用酱菜,自家酿酱用的。院子里不好找,只能去外头查看一番。
    没多会儿便有了信儿,果然被七姑娘猜中,东墙底下有个碗口大小的耗子洞,料想姑娘养的阿蛮,便是从那儿钻了出去。
    “阿姊,去外头,去外头!”听说阿蛮出了院子,团团叫起来,一刻也等不得。
    于是七姑娘只得领着人,分了两拨,一路叫唤着寻过去。闹出这般大动静,怕是明日又得被姜昱教训。
    半个时辰过去,前前后后转了好几圈儿,连阿蛮的影子也没见着。大伙儿还盼着能听见铃铛响,结果却是空手而归。
    “小姐……”春英觉着事情怕是不好。郡守府说大不大,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