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之嫡妃攻略-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出来。”那手指轻飘飘,捻了个花样儿,落在第一排左手数过去第三人身上。
七姑娘悄然瞭起眼眸,向斜前方极快瞄一眼,模糊瞥见个背影,便又低眉敛目了。是京里来的姑娘,好似姓赵。
只见那女子福一福礼,跨出一小步,姑姑面前规矩极好。可惜宫中出来这位,显然不是容易讨好的,也极不好说话。
隔空比划两下,丁点儿不给人留情面。数落的话箭头似的,直戳心窝子。
“女学之中,首重内秀。上品贵女,讲究珠圆玉润,仿若上好瓷器,由内而外透出温泽细腻,而非扎人眼球的琉璃珠子。如她这般,头上满插大红大绿,镶宝珠的翠玉珠钗,张扬而辱没了身份,不堪仿效。今儿是第一次,容你一回,只罚了午后廊下‘立桩’一个时辰。若有再犯,藤条十仗。”
不过多戴了几副首饰,头面上太出挑,便被逮了错处。最叫人诧异,这规矩之前可是从没有提过。
转瞬就从“上品贵女”中被除了名,那姑娘绷不住颜面,脸色不免就难看起来。
这便又是一处错了。
“名门闺秀,切记风度娴雅。多大的事儿到了头上,自顾从容应对就是。里子再不堪,面子也得风风光光。”指着又罚她一个时辰。
连带的,那姑娘身旁女子也就一并受了罚。这教训深刻得,七姑娘眨眨眸子,决定回屋先与冉姑娘告个罪。她眼力劲儿再好,也不是神棍,猜不中天下掉下来的罪名。
直到田姑姑满意了,这才带着众人往前山教舍行去。一路鸦雀无声,没人会自找不痛快,傻乎乎当了出头鸟。
穿过竹林小径,蜿蜒曲折,清净的山道两旁,有鸟雀为伴。半晌后到了教舍门外,三间开的朱漆大门,只中间两扇大敞着。廊下挂了泥金彩底的匾额,透过洞开的大门,可见里边儿人影绰绰,已经有别院的姑娘们早到一步。
跟着姑姑跨进门去,两人成行,到中庭寻了空位挨个儿站定。因着裙裾需得铺陈开来,这许多人凑一处,中庭的青石板路上便展开一匹匹华美锦缎,甫一望去,贵气逼人,不似在山中,反倒像到了琼楼玉阁。
教舍是三进大院儿。前头是正殿,也是女学的讲堂。后面设有书斋、绣坊、琴室,连诵佛的静室都有。最里边是一湖活水,做了莲池,假山掩映间可见石桥水榭,精致极美。西北角建了芜房,供女官歇息之用。寻常女学生不可入内。
等到人齐了,又是昨个儿见过的宋女官从大殿里出来。目光扫过底下站着的诸人,似不十分满意,轻蹙了眉头。
“打明儿起,再有人摆出副棺材脸进门,不懂得礼数尊卑,赏藤条二十仗。”静谧的眼波向玉漱斋看来,隐隐落在倨傲不知收敛的殷姑娘身上。
七姑娘暗叹一声好险。一头为那性子别扭的姑娘嗟叹,一头谢过世子救自个儿于危难,好歹逃过与殷姑娘同甘共苦。脸上便慢慢堆出三分笑意来,温温婉婉,若有似无,比田姑姑只是守礼的笑靥,更显自然和煦,几乎寻不出痕迹。
宋女官见底下有几个机灵的,她一说棺材脸,几人便柔了神色,便将她几个牢记在心上。打算再观望些日子,若是当真值得栽培,便多下些功夫。毕竟,这一批贵女,将来前程,连宫里昭仪娘娘都说,指不定就能大富大贵。如此,也算结下一桩善缘。
“你等记住,既入女学,便是一视同仁。想仗着家世耍横不服管教,此处容不下这样的大佛。”
这却是明着敲打,这位大人对各人背景都是了然于心。不论燕京各府,或是江阴侯府的招牌在外面如何响亮,女学之中,也就是背景光鲜些。该罚的,依旧要罚,别指望能网开一面。
七姑娘偷偷回味昨儿个偷吃的糯米粽子,软黏黏,肉馅儿炸得又酥又香。她得谢过世子,侯府的手伸不进来,国公府还是挺靠得住的。
觉着震慑够了,宋女官允了众人进入教舍学堂。七姑娘住玉漱斋甲字屋里,自然与冉姑娘并肩跟在田姑姑身后,仪态端庄步上台阶,跨过一尺高的朱红门槛。
进去了,才发现里头格外宽敞。正中摆了四列桌案,中间是甬道。每一列都是两张矮几并排着,一行可供八人列席。每一列便是一个院子的姑娘,头排起,甲字房当先,依次往下罗列。
上首是一张黄花梨书案,与女学生不同,案后置有圈椅,女官授课,能够居高临下监察四方,而她们只能跪坐在案后布着的绒毯上。
大殿两旁各开三扇雕花窗户,支起窗屉,殿内便敞亮起来。此处位于麓山山腰,无需额外摆上冰盆子,已是凉爽宜人。
得令坐下,便见矮几左上角陈列着文房四宝,品质不差。另一头叠放着两卷薄薄的书册。靛青封面,纸张考究,标着《女学会典》,显是讲女学里各样规矩的书。
众人齐齐松一口气,总算有个明处的参照。自此往后,再不用瞎子摸象,时刻防备着又不知犯了哪条规矩。
至于底下那本,因着宋女官还带着四位姑姑,立在上首黄花梨书案旁,也就没人敢擅自妄动,不知是个什么名目。
看看角落里的更漏,几位管事儿的商量过后,只留下玉荣斋的段姑姑带着两名同样捧荆条的婆子,其余几人便从后殿退了出去。
那段姑姑个头儿不高,却是几位姑姑里头,最貌美的。说起话来柔声细语,宫里出来的,好似都是慢腾腾的性子。
“还有一刻钟,今儿来讲学的是尚宫局,司籍崔大人。趁着这空当,你等可自行翻看案上书册,全当囫囵着心底也有个数。只是切记,不可交头接耳,不可擅自离席。”
***********
第七十三章 入学(下)
探手取过《女学会典》,下面压着那本,面上居然全素底子,没见书名。七姑娘好奇拿在手里,惯例的,十分爱惜翻开扉页,仅只一眼,心里便止不住生出些惊异。
极快翻看几页,越看心头越是迷惘。相对《女学会典》,这第二册书,居然收录了大周王朝,前朝后宫所有朝臣、女官、宦官宫女的品阶官职。从当朝三公,到里正、伍老,再到新划归御邢监掌管的司礼监,其下各式品级不胜枚举,繁复冗杂。
七姑娘纳闷儿了。第一天入学,学规矩尚且说得通。一下子跳到跟宫里头扯上关系,却是为何?
来此地的世家女子,将来不都是要嫁入门当户对的人家,做个当家主母的么?到女学里镀一层金,学些个宫中得意的手艺,说不得还能攀上高枝儿。正经主母,精力都放在查看账簿,教养子女,打理后宅上。除了夫家极贵,谁会与宫中扯上关系?
不说官场上朝臣如何,便是宫里头出来的阉人,拿她家里举例,十来年都没遇见一个。正迷糊着呢,手上再翻过一页,一纸素笺夹在其中,跃然入目。
眸子一缩,心跳扑通扑通,又急又快。赶忙合上书页,装模作样换了会典,胡乱摊开来,埋头死死盯住,心神却不知飞向了何处。
方才还感激那人,如今委实吓她一跳。世子一纸笔走游龙的墨宝,她岂会不认得。
匆匆一瞥,只记得那人吩咐她到教舍最里边水榭去寻他。就是那处有荷塘景致,寻常人不许进的地儿。时辰也没说,古怪得很。
七姑娘沉吟片刻,偷偷向左边儿冉姑娘一瞄,见她读得专注,也不知是否知晓那人的布置。正犹豫着要不要伸手拽拽她案下的衣襟,便见那姑娘忽而偏头,极快向她挤一挤眼。之后撑起脑袋,不时朝身后角落里张望。
“你,何故东张西望?不知学堂上需静心受教的么?”
被身后巡查的段姑姑逮个正着,冉姑娘慌忙起身,涨红着脸庞,深深垂着脑袋,指头绕着腰间穗子,扭捏半晌终于开了口。
“姑姑,早起时候口渴用多了凉水。如今肚子不安生,您可能行个方便?”
七姑娘万分惊愕,眼角直跳。该不会……
“岂有此理!学堂庄重之地,岂容你污言秽语。你与你身旁那个,下学后到佛堂净室自省己过。不许进食,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探望。”
说罢挥手叫人带了她下去,两本书册也一并卷走。这样子,分明是不许人再进来。出恭之后,便是要罚了在殿外廊下“立桩”。
七姑娘顶着众人或是幸灾乐祸,或是怜悯的目光,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脸蛋儿羞得微微泛红。这假扮的功夫,炉火纯青了……
原是如此,她总算闹明白,那人安排这冉青,老早就打着“拖累”她的主意。世子还真是,不拿人家小姑娘脸面儿当回事儿。
因着心头存了事,她草草翻过两页,这里头规矩多得乱麻似的,看得七姑娘暗自咋舌。是不是以后每做一件事儿,都得随身揣着这会典,三不五时拿出来对照一番?
正幽幽抱怨,便听前面传来窸窣脚步声,不止一人。段姑姑疾步走到前头,朝两个婆子使个颜色,两人极快退到她身后,其中一个高声唱诺,“女官大人到,开课!”
底下人齐齐整整肃立起身,见前头配殿打起珠帘,赶忙躬身执弟子礼。两手平举至额前,宽大的袖摆如半幅垂帘,低低坠着,直触到矮几上。
“请女官大人安好。”除去第一堂课便被赶出去的冉姑娘,这问安的声响,于正殿之中异常洪亮。
那人没立时叫起,当头一排几位姑娘只能微微抬起眼睑,看她踩着水红色蝠纹软履,款款到了书案之后。只发出微末声响,就这么静静落了座。
“起罢。”声音既轻且柔,咬字极准,典型的京腔。
七姑娘听命挺直腰板儿,只半抬起眼眸,避开与人直视,依稀发觉这人五官寻常,只周身气度十分不凡。真要说起来,容色算得中上,太隆郡里也是一抓一大把的。偏偏通身都透出股书卷味儿,颇有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稳重大气。
她沉下心来,屈膝跪坐着用心聆听头顶那人,潺潺如水声,婉婉道来。今儿只讲了一项,便是衣着打扮,里边儿的学问竟是多到令她叹为观止。
这人是个有真本事的,拎着一个话头,千丝万缕,便细说了下去。并非拿着那会典,照本宣科。
四季衣衫各有不同,遇上节令,讲究便更多。再遇上待客赴宴,家中红白喜事儿,族中推不过的席面,林林总总,竟是没个重样儿。
七姑娘暗自一估算,得,这么着每样都要讲究下来,一年里头,用在制衣一项上,身为世家贵妇,这花销也不止几千两白银之数。当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难怪世家最大的进项,绝非朝堂俸禄,而是名下田产粮食,还有各类作坊店铺。
自然,官场上的“孝敬”银子,还有各方投石问路,求荐书、捐官儿的“门路”钱,如此丰盛的油水,各家都是明里暗里,中饱私囊。
如姜家这般门风清正,太隆郡辖下数县,每至岁末,底下人给的供奉,姜大人也会酌情收用。官场风气如此,绝难独善其身。只能摸着良心,酌情考量。
一堂课只一个时辰,堪堪讲到入夏时各类轻衣薄衫,旁的发式妆容,压根儿没来得及提起。时辰到了,段姑姑近前提个醒儿,便见崔女官略一颔首,要求众人谨记今日讲学内容。每旬考校,若是过不了,便交由宋女官禁足,单独关了屋子,直至默背下来为止。
能调教到每人都能默记下来,且不出大错儿,其中手段,七姑娘想想都觉背脊发寒。待到崔女官被人簇拥着离去,她掂量着手上会典,敢情这就是一粗纲?难怪女学课业,能与隔壁官学课时比肩。
下午晌还有堂音律,被排在申时过后,堂下便是饭点。
姑娘们各自收拾一番,抱着书册三五结伴,轻声议论着崔女官口中令人欣羡的宫中华服。可惜那都是祖宗定下的规制,宫外女子不得仿效。
微笑着与玉漱斋中几位京中贵女“客气作别”,那几人看了好戏,假意到她跟前安慰几句,只真心实意的话一句没有,除了一叠声儿“妹妹可怜”,这要换一个人,还不知要难过成如何模样。
好在七姑娘软绵绵,从始至终赧然低着头,等众人摆足了姿态,她羞羞怯怯抬头回一句,“姑姑们也是为咱们好,用心良苦,轻易不能辜负了去。”
一句话堵了悠悠众口,方才凑热闹的,这会儿赶忙闭嘴,挽着臂膀,脚下急急而走。七姑娘占在大义上,谁敢再呛声儿,便是没领会姑姑们的善意,觉着姑姑是心肠歹毒。这哪里还敢接她的话?
不费吹灰之力得了清净,七姑娘慢条斯理合上书册,终于觉得耳根子自在了。
五姑娘笑看她,恍惚间不觉唏嘘。彼时在家里,她与她较劲儿,这人也是轻描淡写,温吞吞驳得你没了兴致。此刻见旁人犯到她手上,五姑娘竟觉心头好受了许多。
果然,斗不过她,绝非她姜柔没本事。而是姜瑗披了张羊皮,内里厉害得很。
“反省过了,早点儿回来。给你留饭。”开口的是自来冷脸的殷姑娘。嘴上说着体贴话,脸上寒冬腊月,冻得碜人。
七姑娘灿然笑开,应了声好。跟两人一道向门外走去。被凶神恶煞的婆子领走前,七姑娘回头冲殷姑娘喊了句话,听得五姑娘止不住乐。
“棺材脸,明儿换我给你备药。”
第七十四章 隐约挂念
被那婆子领着,顺着廊下走出一截儿,便见受罚的冉姑娘头顶书册,贴着墙根儿,服服帖帖站立着,难怪叫罚了“立桩”。
另一婆子执着荆条,正背着她们来回踱步。那荆条一头点在地上,一搭一搭敲击着。磕磕闷响声,在无人说话的廊道里,老远便传进了耳朵。
她身前那婆子一声招呼,对面那人回身颔首,板着脸叫了停。手上荆条当空旋了个圈儿,规规矩矩两手捧着,又被请回了胸前。
“跟好了,先去后头领罚。”
一路没人吭声儿,七姑娘趁着前头两人不注意,极快偏头使一个眼色,那意思:扛得住么?
冉姑娘伸手在腰间系着的名牌,“冉”字儿上头轻轻一点。如此回应,却是说,将军府出来的姑娘,没有名不副实的。
顺着游廊拐过跨院儿,再穿过二门,便见院子中央守着一位赭褐色襦衣,外罩酱紫纱裙的女官。那人头上戴了假髻,正中插一支金蝉玉簪,两侧佩上掩鬓,品级比宋女官高出一等。
“这两人留下,你等且退去。”听这口气,便知是个惯来使唤人的。
院子里只余三人,两位姑娘垂首静立。七姑娘觉着眼前这位,目光在她身上像生了根,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回。
这会儿快到正午,日头高高挂在头顶。道旁栽种的垂柳,清凉的树荫是指望不上,便是起风,也难消暑热。只这么站上一小会儿,已觉得头上被炙烤得有些发烫。好在这人也没大耽搁,很快便下了指令。
“你,去那廊下等一等。待会儿有人领路,自会带你去净室。该如何做,她会一一告知。只记得一事,今儿个受罚,是你两人一道,无人稍离片刻。”
话音落下,那削葱般的指头稍一偏转,正正点在七姑娘身前。指尖稍微向下压了压,不过轻微变化,便收敛了颐指气使的气势。
“且随我来。”说罢领着人继续往内院行去。沿着青石板小路,也不知如何绕的弯子。直到了一处角门前,这人才从腰间解下套环,在一串儿铜打的钥匙里挑出一个,很是熟络拧开了锁。
“七姑娘请进。敝姓付,日后姑娘往来此地,都由我为姑娘引路。管大人在里间候着姑娘,已有小半盏茶的功夫。”侧身替她推开了门,门后便是游廊,管大人凭栏而坐,见她二人到了,和煦招手唤她近前。
原是如此,竟是国公府“自己人”。难怪自称用的是“我”,没有端起“本官”的架子。
“有劳付大人。”施礼向她辞别,七姑娘微笑着迎上去。一晚上没见,竟还觉得国公府来人,看起来尤为亲切了。
“劳您久候,先给您陪个不是。”嘴上说得客套,话里亲近,却是掩不住的。
管旭笑着起身,一头与她闲话,一头摇着折扇,悠悠领着人往水榭里去。
“付女官原是国公府为昭仪娘娘备下的陪嫁。之后进宫,考取了女官一职。是个聪慧肯上进的。若非……也不会被打发出兰林殿,到六局当差。磨砺过几年,为人倒比之前更沉稳踏实些。正因如此,世子钦点她过来,帮着姑娘隐匿行踪。女学里,除国公府之人,再无旁人知晓姑娘踪迹。”
话里既道明这女官可信,也是为了安她的心。最初她提出“两全的法子”,希望保住自个儿名节。如今那人已妥善达成,给的好处,远超她料想。
七姑娘聪颖,领会了其中意思,立时顺杆子往上爬。至于付女官犯了什么错儿,被赶出了昭仪娘娘的兰林殿,这却不是她该过问的。
“还请大人放心。姜瑗一路随行至麓山,头等大事便是替世子根除顽疾。今儿个过来,便能着手此事。”
越渐熟悉起来,许多规矩便有了变通。自称姓名,也是一种隐蔽的示好。
管旭了然,抚须而笑。这姑娘实诚,人也通透。只是没个比对,便不知世子对旁的女子,远不及对她来得上心。这会儿还以为那位是单只瞧上她一身本领,心思端正,从未往别处想。这却是……令人哭笑不得。
事到如今,文王亲拟,留中不发那纸诏令,已让管旭多少察觉出,当初那般自以为是的猜想,恐怕大错矣。
若是世子只将她视为细作栽培,诏令一事已尘埃落定,再好的苗子,也该弃之不用。然则观世子待她,分明比之前操心更多。
不止对姜家格外仁德,事情变故后,更是多有替她谋划。其中用心,只怕需得七姑娘将来,自去慢慢儿体会。
只一事令管旭稍有忧虑。眼前这姑娘品貌俱佳,惟独出身,即便入了女学,也难免要落人口舌。世子欲行纳七姑娘入府,位份上,怕是顶多够得上个末等侍妾。如此安排,这位可会甘心领受?
需知晓,当初没有国公府名头震慑,这可是个胆大的主。当机立断就出了手,连御邢监副使大人都敢戏弄。可见不是个随意妥协,没脾气的面人儿。与她表象,相去甚远。
七姑娘不知管大人心头所想,只觉这内院景致,比起道听途说,更令人心折。
蜿蜒的游廊,环抱一池青莲,其间山水秀丽,亭台雅致。道旁开了月洞门,进去便是一间儿独院。楹联匾额提了应景的诗词,假山花树层层叠嶂,掩映在山水之间,有种江南别院,精致婉约之美。
“来之前听人说起,这内院之中,除了莲池,景致虽美,却只在西北角建了芜房。如今亲见了,才知晓‘眼见为实’的道理。”
听她话里带出感概,管旭收起折扇,烫金的折扇骨架敲打在手心,盯看她时候,眼底便泛起了笑意。
“姑娘此刻所见,已是庭院翻修过的模样。之前这院落,只是简单收拾过,算是官学后山一角。”
这里边儿的江南味道,此刻想来,该是那位极早时候,便算计到了的。
远望湖心水榭,尚且隔着一条建在水上,曲折狭长的廊道,只见得楼阁飞檐斗拱,华美异常。廊下垂了铜铃,四周布下轻纱软帐,长长曳了地。吃不住风,清风过来,平静的水面漾起涟漪,波光粼粼。
成串儿的铜铃叮当作响,叫她想起桃花坞里,自个儿闺房外也挂着这样一幅讨喜的铃铛。每到夏日,夜里搬了杌凳到院子里乘凉,伴着丫鬟嬉闹,它也来凑个趣儿。那样舒心的日子,想起来不觉就露了笑。
轻纱之后,朦胧可见一人端坐的身影。身姿昂藏,高束起发髻,面容俊朗。仅他一身气度,也绝难认错了人。
她小步近前,半道又起了风,纱帘卷起,向她这方飞扬起来。不觉就眯起眼睛,抬手理一理拂乱的鬓发。垂眸一瞬,恰巧望见那人侧坐着,只见得他腰身以下玄色袍服,还有露出小半儿,边角绣着玉璧的霜色香囊。
她嘴角弧度微微牵起,星子似的眼眸越发璀璨绚烂。
他于此处侯她多时。听她脚步声渐近,回眸望去,但见她打扮清丽,正忙着拨拉额前碎发。
他撂下棋谱,隔着几步开外,又有纱帐阻隔,微眯起眼眸,沉沉打量。眼底少有没掩藏住放肆。
一宿不见,竟于她,些许惦念。
第七十五章 避重就轻
管大人退出去说是传膳。七姑娘叠着手,搁在膝头,仪态端庄的坐着。只一双眼睛偷偷向身旁人瞄去。没想到世子对女学课业,亦有兴致。
方才她打帘子进来,不及请安,这人已拂袖指了个座儿。紧挨他右手边儿,没容她挑挑拣拣。那样高的姿态,她竟觉得由他做来,除了贵气,本该如此。
眼睛瞅着他打理圆润的指尖,指甲缝里十分干净。手指修长有力,着实好看。正如他这人——无处不精致。
这会儿他闲闲翻看会典,观他神色,并未对姑娘家严苛繁复到令她脑仁儿发疼的诸多教条,显出分毫不耐烦来。倒叫她觉得,他读起来,比她来劲儿。
“按照规矩,贵女当如何寝卧?”
不妨这人逮着这空当,突然就考校她,七姑娘走岔了的心神赶忙收回来。惯性的,想事情时候,尤其是她拿不准的,便偏着个脑袋,睫毛动一动,努力回想幼时崔妈妈讲的规矩。
“得侧卧着,蜷着腿儿。”顿一顿,接着道,“不许打呼噜,不许磨牙,不许掉哈喇子。更不许托腮。”前面一句,是崔妈妈原话。后头几个不许,是她自个儿记不清,胡乱填补上去,全当是凑数。
他眉峰一动,从书上缓缓抬头,随手将会典扔身后锦榻上。
好得很,小机灵劲儿全使这上头了。规矩岂容她说改就改?就她这散漫性子,往宫里头一扔,一日不到,便得脱一层皮。
看出他不甚满意,她心虚缩一缩脖子。若非被他那字条给惊住啰,她也不至会分心,没时间好好翻一翻书。
果然,学堂上递小抄要不得。好歹也为自个儿辩解两句,“今儿大人讲的是如何着装。四季里头才讲到入夏呢。”
他抱臂,不为所动。“每月‘旬日’,都哪几日?”
七姑娘喜滋滋掰着指头,这问题难不住她。“每月里初七、十五、二十三,再加上月末的尾巴,拢共四日。”
答得脆生生,四根手指立在他眼前,滑落腕间的手钏折了光,温润和煦,入了他眼。这人便越发眯起眼睛,静静端看她不出声。
正摸不清他心思,外头管大人及时赶至。领着十余女婢,个个姿容素雅,一身纱裙,鱼贯进来。托盘上端着扣了青花瓷盖子的各色菜式,一一摆上了桌案。
她觑眼打量一圈儿,这许多人,竟全是生脸孔。不像宫里人,莫非是国公府里跟来的婢子?可这一路上,她却是从没有见过,有婢子随行。
压下心底疑惑,等领头的那个屈膝福一福礼,分列两旁的婢子便有四人上前,拎着琵琶袖,小心翼翼揭了瓷盖儿,递给身后的丫鬟捧下去。
于是浓浓的菜香四散开来。七姑娘见其中竟有一道辣子豆腐,不由眼睛便明亮起来。挺一挺身板儿,刻意整了容色,暗自告诫自个儿,这回再不能糟蹋了身边这人的气度,她得多留点儿神。
将她小动作看在眼里,本欲说教的话,因着摆饭,往后再与她计较。
挥手命人退下,那十余婢子俯身叩首,如来时一般,潮水般悄无声息退了去。从始至终,无人发出不该有的声响,连呼吸都刻意放得轻缓。
七姑娘咂舌,这要真是国公府的婢子,差事实在不好当。见主子就跪,请安都不许。只因没那么大的脸面。
直到管大人也揖礼出去,她眼见着没法子留人,不觉便开始犯愁。
水榭里除他二人,再无旁人,这是指望她服侍世子么?
想她怎么着也是世家贵女,平日里娇生惯养,起居饮食全由崔妈妈等人照看。头一回干伺候人的活儿,暗自在心里为自个儿捏了把汗。
他极有耐性一旁静候。看她起身执起袖口,拖着宽大的袖袍,打眼看去,像那么回事儿。许是觉得手腕被束缚住,握玉箸夹菜时候不灵便,便又向上提了提,露出截儿莹白如玉的皓腕来。
规矩是出了错,而他被她不经意的举动,引得再无心盯她的错处。
这姑娘微微倾着身子,个头儿太小,手够得长了些,露在外头的肌肤,一寸寸显露出来。不上不下吊着人胃口,乱了他心神。想她再撩上去,动作更快一些,又觉这样徐徐缓缓,分明是折磨他,却另有一番缠绵悱恻,说不清的遐想。
强行压抑着避开了眼,他眸色更沉,垂眸品尝她一丝不苟给他布的菜。不知是自带了她身上清甜,或是此情此景,甚合他心意,往日惯用的菜色,今日尤其对了胃口。
认真说来,这才算得他与她同桌而食。
她倒也聪慧,伸手够不着,便围着桌案转上一圈儿。只顾往他碗里夹菜,丝毫不知他有心试她。
看她错得离谱,他幽深的眸子闪着微光。只静静看她,并不急于矫正。
她执起勺子,努力伸长胳膊,眼睛盯在中央那碟子金玉三珍上,不妨会被人蓦然近身。那人紧贴在她身后,长臂绕过她肩头,扣住她手腕。不知是不是她错觉,背后那人好似停滞了片刻,这才握住她小手,使巧劲儿从她手里夺了汤匙。俯身凑近她耳畔,低声道一句“坐”,嗓音格外醇厚沙哑。
无人知晓,此刻他指尖少许战栗,并不如面上沉稳有度。
她乖乖依从,以为这是他看不过眼,嫌弃她笨拙,不中用。抬眼观他说不尽的举止风流,越发羡慕起来。同样是布菜,到了他手底下,便如丹青泼墨似的从容端雅。
他拾起她面前瓷碗,舀一勺金玉三珍,叫她尝尝是否地道江南风味。
此刻正值他居高临下,忽而瞥见她埋头品鉴,耳后一粒鲜红的朱砂。他眸子骤然一紧,少许令他阴郁的记忆翻腾起来。
她尝得津津有味,砸吧着小嘴儿抬起头来,眼里盛着漫天光华,仿似卷了一湖光景。被她这般看着,眼底森寒便渐渐散了,心头有些回暖。
“很是地道,不枉劳烦您一回,味道真好。”说罢举着瓷勺,又喂一小口。自个儿点着头,赞不绝口。他看着她嘟哝着小嘴儿,一开一合,简直招他眼。
倏尔俯身下来,锦袍上幽冷香气,不管不顾,将她笼得严严实实。
“这般好味道?”无需她回话,他已不客气从她碗里匀走一勺。于她不可置信,怔然惊愕中,大大方方送进了嘴里。
一边品尝,一边回身仪态端方落了座。从她碗里夺了食,他只觉唇齿留香,格外不同。当真是秀色可餐。
他咀嚼其中滋味,附和赞了句好。搁下碗筷,没容她多想,一本正经肃穆问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