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珠娘子-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将你留在身边,只要稍加调教,你就会成为我的臂膀,能替我办好许多事,她们都及不上你,而且你身后还有顾青,虽然还有明玉,但顾青最看重的是你这个嫡长女,所以我一直想要留下你。”太后徐徐地说了下来。
  “只是你不能为太子妃,当初东宫选妃我不曾选中你,就是因为你太过聪明,太像当初的我了,而大唐不能再有第二个天后,圣人也不是当初的先帝,我不能任由天下落入别人的手里,所以给你赐婚才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赐婚两个字,顾明珠不安地动了动身子,纵然经历过这许多事,可是真正到了决定命运的关头,她还是会忐忑会担忧会怯懦,不想再一次眼看着命运朝着期望之外的方向而去。
  太后看了看她:“我想将你赐婚给汉阳郡王府,虽然郡王妃的性子不大好,但是你是我身边人,她也不敢太过怠慢你,而且就在长安,若真有什么事也能有个照应,汉阳郡王府的家世倒也配得上你,不会委屈你,你可愿意?”
  她不再只是提一提,而是直接问顾明珠是否愿意。
  顾明珠安抚好自己有些凌乱的呼吸,低低声回答:“我……不愿意。”
  她分明感觉到太后的眼神一厉,也不等太后开口问,直接道:“我不愿意嫁过去,是不想屈就。”
  太后没想到她会这样说,一时也有些吃惊,不发一言听她说了下去。
  “太后娘娘夸我聪明坚韧,实在是不敢当,只是娘娘也知道我的性子,是个执拗的性子,自小便是娇养的,又是跟在娘娘身边这些时日,已经是个心高气傲的性子了,受的不什么委屈,若是真要嫁去什么人家,也要是入得眼的才愿意。”
  “汉阳郡王府虽然与顾家家世相当,但我听闻郡王妃性子要强,府里样样事情都是亲自过问,连大郎的衣食住行都是她亲自打理,大郎是个怯懦顺从的性子,我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嫁过去的。”顾明珠望着太后目光闪闪,满是认真,“自己瞧不上的夫婿,又怎么能举案齐眉白首到老,这不会是段好姻缘。”
  她说得很是自然流利,一双眼却是盯着太后没有挪开过。
  她的这番话很是大胆,也很是逾礼了,自来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未有哪一个是小娘子自己拿主意的,宫中的赐婚更是没有得商量,无论被赐婚给哪一府上都是恩典,只有感激谢恩的份,哪里还由得选择。
  可是顾明珠如今便是大胆地告诉太后,她瞧不上汉阳郡王府长子,也不喜欢汉阳郡王府,她不想嫁,这实在是有些超出常规了。
  可是她就是坦然地说了,她是在赌,她在赌太后对自己的这个想法会认同。
  因为太后也是一个聪慧至极心性坚韧的女人,当初太宗皇帝便对她多加防备,唯恐她会成为内宫之祸,而太后还是凭着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
  她一定能够理解顾明珠所说的。
  果然,太后眼中闪过了一抹了然与赞同,沉吟了一会才道:“你这性子还真是……终究是年少气盛了,那汉阳郡王府大郎的确是资质平平,也难怪你不愿意。”
  她甚至有了一丝笑容,偏着头像是有些好奇:“那你可有瞧上的?”
  顾明珠心头大警,稳住了心思,低下头:“听徐司言说,方才崔家五郎君求见娘娘,是要求亲。”
  她轻轻吸了口气:“我是情愿的。”
  太后脸上的笑容冷了下来,只是语气还算柔和:“你也瞧上了崔五郎?你们是两情相悦定下终生了,才会想着来我这里求亲?”
  顾明珠手心里慢慢沁出汗来,脸上神色却是半点不变,依旧恭敬:“我也是贵府教养出来的娘子,又是跟在娘娘身边这许久,万万不敢做出有辱门楣的事来,只是在诸多郎君之中,崔五郎君人才出众,品貌不凡,实在是难有可以匹敌的,若是跟旁人比起来,自然是情愿嫁与他。”
  她说着却又红了红脸:“只是我不知道他也会有这样的心思,竟然会来娘娘这里求亲,这倒是吓人一跳……”
  如玉的脸上泛着桃花一般的绯红,眼中满满是羞怯,一副沉浸在惊喜中的小娘子模样。
  太后看了她一会,终于松开了紧绷的脸:“这倒是有趣,你们二人竟然都有了心,他还不管不顾求到我这里来了。”
  她停了停,又像是调笑一般,问顾明珠:“你觉着我可该答应?”
  顾明珠俯下身:“但凭娘娘决断,我愿意留在娘娘身边陪着娘娘一辈子。”
  这句话倒是有几分真情意,若是不能嫁给崔临,她宁可留在宫中一辈子,至少还能有几分清净,不必被嫁给那些浑浑噩噩满是是非的人家去。
  太后看着她好一会,才挑了挑眉:“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先下去吧。”
  她并没有就决定,反倒让顾明珠先退下了。


第515章 一招不成还有一招
  顾明月坐在马车中,在显王府门前小巷里等了许久,终于看到了顾明玉的马车缓缓停在了门前,她咬了咬唇,带着青茚就下去了。
  顾明玉刚从宫中回来,为了掖庭采选的事让她很是费了不少心思,脸上带着些倦意,扶着婢女的手正往王府去。
  今日回将军府,她万万没想到顾明月居然会跟着过去,不但堂而皇之在堂中坐下了,更是对着顾青与李密百般示弱,一副受尽委屈楚楚可怜的模样,凭谁看了都会觉得不忍心,仿佛从前的一切都是别人的不是,她只是个受害者。
  只是顾明月还是失算了,崔临的到访让顾青与李密没有半点心思理会她,她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可是顾明月不会就这样作罢的,顾明玉心里明白,自己这位看似柔弱的二姐只怕还在伺机待动,她的目的不仅仅是留在长安,只怕想要的更多。
  她正皱着眉头思量着,却听到身后传来顾明月哀哀戚戚的声音:“王妃,求你看在我们是同胞姐妹的份上,救一救我吧……”
  那声音带着哭腔,回头看见顾明月苍白的脸上挂着泪滴,袅娜的身姿包裹在素面衣裙下恭敬地向着顾明玉作礼,弯成了一朵风中摇曳脆弱的花朵。
  她那样凄凄楚楚地望着顾明玉,几乎要给人一种错觉,是顾明玉欺负了她,让她受了委屈,她却是无力反抗,只能哭着哀求顾明玉饶了她一般。
  一旁的婢女都愣住了,顾明玉也是吃了一惊,好一会才回过神来,脸却是涨得通红,许久才从顾明月的手中抽出自己的衣袖,狼狈不堪地道:“二姐姐你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不能好好……”
  顾明月不等她说完,眼中的泪已经滚了出来:“玉娘,你若是觉得从前我有什么对不住你的,我这里给你赔个不是,你就看着我们姐妹一场,我从前也是真心待你的份上,原谅了我救一救我吧……”
  这里是显王府门前,这一出市坊虽然不比东西市那般繁华,却也是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有不少是登门造访的宾客,还有住在王府的四邻,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是都看到了这一幕。
  顾明玉如同脸上挨了一巴掌,涨得通红,好一会才忍着屈辱,吩咐婢女扶了顾明月起来:“二姐有什么话先进府再说吧,不必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又是跪又是求,让人实在是瞧着不成样子,还以为我们真有什么,白白给人添了笑柄。”
  顾明月梨花带雨地被扶起来,小声抽泣着,用手绢掩着脸哀哀道:“给王妃添麻烦了,是我,我是怕……”
  顾明玉咬着牙,带着婢女与顾明月一起进了王府,到了内堂里坐下,吩咐婢女端了茶饮,又送了热水和手巾过来,让顾明月净了脸,这才按捺心绪开口道:“二姐有什么事直说吧,不必再这样贸贸然撞上门来,当着那许多人哭求。”
  顾明月如同受了惊一般,睁着无辜的眼泪盈盈望着顾明玉:“我,我只是怕你不肯理会我,又没有别的法子,只能在王府门外等着你,没想过会这样……玉娘你不会怪我吧?”
  顾明玉闭了闭眼,心里苦笑着,只怕李密回府之后就会有人告诉他今日在王府外发生的事了,只怕他又会误以为自己欺负了顾明月了。
  她声音冷淡:“那些不必提了,你有什么要说就说吧。”
  顾明月心里咯噔一下,脸色也变了变,扯了扯嘴角:“玉娘,今日二婶与大姐姐让人再送了我回青莲观。”
  她轻叹口气:“我并不是怕,青莲观的清修我也已经惯了,我只是担心你,原本你我便是同胞姐妹,与大姐姐不同。”
  “大姐姐对阿娘心怀芥蒂已久,往日在府里她是如何待阿娘的你也都看得明白,到最后阿娘竟然被逼的落到那个地步,你说她待你我就真的毫无心结如同姐妹一般?”
  她说到罗氏,更是泪汪汪地不停地抹着泪,“阿娘如今不在了,父亲又对她言听计从,她又是封了郡主,若是我不在,你这样的单纯不知丑恶的心性如何能够护得住自己,每每思量到这里,我的心就放不下,这教我怎么能够安心留在青莲观清修……”
  顾明玉坐在席上,看着顾明月哭得好生哀婉,眼泪挂在如玉的脸上晶莹欲滴,如果她是个旁人,只怕也会觉得这样的美人垂泪实在是打动人心,她以前也是对这样的顾明月毫无防备,事事都相信她。
  可是现在她不是个傻子,怎么会不知道顾明月的图谋。
  “二姐,你去青莲观清修是老夫人的安排,也是念在你的孝心与慧性,这可是当初你磕了头应下的,如今我也不好多说什么,总不能坏了你尽孝的诚心。”顾明玉冷静下来,也不像从前那样的不善言语。
  顾明月心里狠狠吃了一惊,不敢相信地看着顾明玉,她想不明白,从前那个她说上几句就会听从的顾明玉怎么变了,如今不但不听她的话,还变得精明了起来,竟然会拿话搪塞她了。
  难道她就这样看着自己被顾明珠再次送去青莲观?如今顾青也知道这件事,并没有阻拦,如此一来,李密只怕也不好再让她留在别庄了,那她的努力岂不是都要白费了?
  顾明月脸上的哀伤之色更浓,低低哭泣着:“玉娘,你为何不懂我的苦心,我这是替你打算呀,你怎么能,怎么能……”
  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她却是脸色一变,蹙起了柳眉,掩着脸的手急急捂着胸口,呼吸急促起来,惊慌地向着一旁的婢女望过去,却是没来得及说上话,便两眼一翻倒在了赶过来婢女怀中,再没有了反应。
  顾明玉吓了一跳,忙忙过去唤着:“二姐,二姐……”
  又忙忙吩咐人去请医官。
  心里却是疑惑的,方才还好好的,这又是怎么了?难道真的是为了要被送回青莲观的事把她吓病了?


第516章 想也想不到
  顾明月被送到侧间里躺下了,顾明玉打发人去请医官,自己却是愣愣怔怔站在回廊上出神。
  小菊被青茚指使地团团转,一会端茶一会送水,忙得脚不沾地,好容易才能停下来,见着顾明玉愣愣站在回廊下,不放心地上前来:“王妃……”
  顾明玉从自己的失神里醒了过来,看着小菊:“二娘子怎么样了?”
  小菊撇了撇嘴:“从方才到现在一直都闭着眼,也不睁眼不开口,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了。”
  她说罢,忍了忍终于忍不住开口道:“王妃难道就这样留着二娘子在王府?先前就被留在别庄里了,如今倒是自己找上门来了,还这样子……一会子殿下回来,岂不是又要让她留下了。”
  留下容易,想要再送她走只怕就难了。
  小菊把这一句吞下了,只是如今谁都看的明白,顾明月只怕本就怀着心思了来,如今可不就是如愿留下了。
  顾明玉脸色一黯,眼中的郁郁之色更浓了,看着回廊下的几簇开得正好的蜀葵,开得茂盛攒在一起,花团锦簇好不热闹,只是这样的美好没有几日了,待到秋风一起,这些花便会凋谢不见。
  或许就像她一样,好日子没有多久了。
  小菊看着她又好一会不说话,轻轻叹了口气:“王妃,难道就这样由着她们……”
  顾明玉低声道:“或许她真是病了……”
  或许顾明月真的只是心里害怕,想要来找她求情,想要不被送去青莲观,而她也是真的病了,才会昏倒在府里。
  可是顾明玉自己都不相信,真的会是这样。
  她又站了一会,终于下定了决心,吩咐小菊:“让人给我送个信入宫给大姐姐。”
  顾明月缓缓睁开眼,从她方才倒在了顾明玉跟前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时辰了,时间应该已经是夜里了,四下里都是一片昏暗。
  王府里竟然没有掌灯,也不见人在跟前伺候。
  顾明月不由地有些疑惑,偏着头看了一会,却是只看见不远的窗棂透进来的微弱的月光,还有阵阵虫鸣声,寂静的有些怪异。
  连青茚与玉竹都不在,她们两个是她的贴身婢女,怎么也该有一个留在这里的。
  虫鸣声?!
  她忽然惊醒过来,若是王府里来来去去都是伺候的下人,那样热闹的,怎么也不会有虫鸣声,难道这里……不是王府?
  她害怕起来,扶着榻急急慌慌地起来,顾不得再柔弱下去,高声唤起来:“青茚,玉竹……”
  她要问明白,方才自己昏过去地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叫了半天,总算有人打开门进来了,只是进来的却不是她的两个贴身婢女,而是一个上了年纪打扮粗陋的婆子,皱着眉脸色难看地走过来:“娘子醒了,要做什么?”
  顾明月见是个陌生的婆子就这样进了她的房里,更是心惊胆战,抖着声道:“这,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青茚和玉竹呢?”
  那婆子却是看着她嗤笑一声:“娘子还真是病糊涂了,真不知道怎么了。”
  “这里是杜曲的庄子上,娘子你在显王府犯了病,王妃请了医官去给娘子瞧了,说是心思太过病得不轻,要送到庄子上静养,殿下与王妃这些时日都忙着宫中的事,实在是分不了身照顾你,就请郡主出面将你送到庄子上养病。”
  婆子一边说着,一边撇撇嘴:“郡主让人送了娘子过来,又好好责罚了那两个不懂事的,怎么连娘子病了都不知晓,不劝着娘子好好养病,还让娘子去了王府,日后由婢照拂娘子了。”
  她说罢,从一旁的案几上端起一碗黑黝黝的汤药:“娘子既然醒了,就把汤药喝了吧。”
  顾明月几乎魂飞魄散,怎么会变成这样,她不但没有被留在王府里养病,还被顾明珠给送到了杜曲的庄子上来了,连她身边的婢女都被带走了,她的生死岂不是被捏在了顾明珠的手里了!
  不,决不能,这不是她要得,她病倒在了显王府,明玉论情论理都该留她在王府里养病,她便不用再回别庄去,时日一久,她总能徐徐图之。
  可是现在却……
  她脸色变得死灰,忽然想了起来,急急唤住那婆子:“嬷嬷,你送我去显王府,我必然重重谢你……”
  她见那婆子脸色不好看,又忙道:“要不你替我带句话送去显王府给显王殿下也可以,若是我,我能……必然重谢你。”
  那婆子端着汤药,森冷地笑了:“娘子这是说胡话呢,你今日就是从显王府送来的,殿下都是知道的,如今还有什么话要说。劝娘子还是消停了吧,安安生生留在这里养病才好。”
  她说着,把汤药往顾明月跟前一递:“这是汤药,娘子用了吧,治病的。”
  顾明月看着那碗汤药惊叫起来,慌忙朝着榻席里面爬进去,缩在角落里,尖叫出声:“快端开,快端开……我没有病,不用什么汤药。”
  她不知道那是什么汤药,却知道自己并没有病,不过是在去显王府之前悄悄用了些药,药效一旦发作就会心悸昏厥,这都是她早些时候就得到的,用得夺了可以杀人,用得少却是能够另有作用。
  原本都打算得圆满,却没想到变成了这样,如今落在顾明珠手里,那碗汤药还能是什么,只怕是吃下去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
  婆子讥讽地看着顾明月那副骇怕到发狂的样子,郡主早就吩咐了她,二娘子若是醒过来只怕会想尽办法要回显王府去,让她不必理会就好。
  只是二娘子怕是怎么也想不到,先前郡主去了显王府,二话不说便将青茚与玉竹两个婢女拿住了,好好拷问了一番,那两人早已将二娘子的作为与打算都抖落干净了,如今显王殿下也都知晓了,又哪里还会再见她。
  郡主还吩咐自己好好“照拂”二娘子,让她安分守己在庄子里“养病”,就不要再出去给别人添麻烦了。
  所以手里这碗也不过是安神的汤药罢了。
  看着顾明月骇怕的样子,婆子一步步走上前去,将那汤药送过去,她不着急,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第517章 尘埃落定
  顾明月的事并没有成为顾明珠的困扰,她现在满心担忧的是太后,自从那日崔临进宫求亲之后,太后没有任何回应。
  她既没有立刻将顾明珠赐婚给汉阳郡王府,也没有任何动静,这让人很是摸不着头脑。
  顾明珠也没有任何不同,依旧是每日去太极殿东阁陪着太后,帮着处理政事,太后甚至还会与她商量一些朝政大事,更让宫中众人对顾明珠敬畏非常。
  只是这样不知道前路的等待是折磨的,顾明珠心中始终是郁郁不安,她不知道太后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赐婚吗?
  不知道是不是宫中漏出风声去了,汉阳郡王妃鲁氏入宫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只是她并不敢来叨扰太后,倒是常去淑景殿求见淑妃。
  叛乱之后,宫中不少嫔妃贵人都失散或是香消玉殒,六宫只有淑妃与两位采女还留下,只是圣人已经病重许久,内宫里冷冷清清没有半点生气,淑景宫早已不复当初的热闹兴盛,只是闭门苦熬日子罢了。
  淑妃赵氏是惊慌的,她如今再没有了好胜之心,不敢再有半点争宠之心,只怕圣人若是殡天,她也会被送去静心庵或是冷宫中度过余生,毕竟她还年轻,怎么熬得住那样清苦的余生。
  汉阳郡王妃求见,她自然再愿意不过,毕竟汉阳郡王还领着宫中禁卫,能跟汉阳郡王妃结交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是汉阳郡王妃求她的事,她却是头疼得紧。
  她脸上的笑容有些难看了,不自然地咳了一声,端起茶瓯来吃了一口,才慢慢道:“……零陵郡主可不是别人,郡王妃也知道,太后最是看重她,时时将她留在身边,连安平公主都对她格外不同,不是那些宗室里的郡主,逢年过节才能入宫觐见。”
  汉阳郡王妃眨了眨眼,精明的脸上笑容快要溢出来了:“淑妃娘娘说的是,我也知道郡主身份非常,是太后娘娘的身边人,所以先前也不敢轻易开口,还是上一回入宫给太后娘娘请安,说起大郎的婚事来,想求太后娘娘给个赐婚。”
  “不曾想太后娘娘便说起来,说是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只是她不大舍得。我原本以为也是不能了,可是前些时日太后又让人来问过大郎定下婚事不成,还是要将郡主赐婚给大郎,我们是想都不敢想,感恩不尽。”
  鲁氏的话说的滴水不漏,脸上神色也是生动:“只是这赐婚也得是求来的,这几日我便思量着要入宫给太后娘娘求恩典赐婚,只是这样的事也不好硬邦邦地开口,所以想着求娘娘帮衬帮衬,我才好开口。”
  淑妃听得直皱眉,她不是不想帮,若是能够卖汉阳郡王府一个人情,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只是还是要问个明白。
  “你该去求那几位太妃,如何会求到我这里来了。”她叹气,“如今宫中已经是这样,我怎么好在参合这些事。”
  她一边说一边欠身:“如今宫中只有娘娘地位尊贵体面,我思来想去也只有来求娘娘了。”
  她可不糊涂,先帝在时,太后虽然对那几位并不放在眼里,但先帝殡天之后,她们就被送去冷宫和静心庵里安置了,分明是十分不喜欢的,若是这事求到她们头上,那才是真要坏了。
  淑妃与她又说了好一会,终于答应了,在汉阳郡王妃的千恩万谢之下,带着人与她一起去了太极殿求见太后。
  “……娘娘,我思量着这也是桩大喜之事,郡主与郡王府大郎也是天作之合,家世人品都是相当,若是真能成了这门婚事,说不得能帮着宫中添些喜气,圣人的病也就……”
  淑妃说到圣人之时,终究黯然神伤,声音也有些哽咽了。
  一旁的汉阳郡王妃忙借着话,起身来作礼:“求娘娘恩准赐婚。”
  她已经是胸有成竹了,这些时日宫里传出去的消息都是太后娘娘有意将零陵郡主赐婚给汉阳郡王府,当日太后也是满意这桩婚事的,只差这一下了,想必太后娘娘就会赐婚了。
  太后却是坐在上席看着她和淑妃,没有就开口,目光更像是冷了几分:“郡王妃倒是心急,淑妃也想得个谢媒礼吗?”
  淑妃不明白太后的意思,只当她是在打趣自己,低下头抿嘴笑了笑:“也不过是想借着太后娘娘的恩典,沾沾喜气。”
  太后的笑容更淡了:“都盼着我的恩典呢……”
  汉阳郡王妃却是听出不对来了,心里警钟大作,忙忙道:“我是个没见识的,只是听闻零陵郡主人才出众,深得太后娘娘喜欢,才想着或许是一门合适的婚事,若是娘娘觉着不妥当……”
  太后冷笑一声,打断了她的话:“你先前与我说起,汉阳郡王府终究是朝中勋贵数一数二的人家,这点恩典我是愿意给的……”
  汉阳郡王妃心里顿时舒了一口气,正要谢恩,却听太后说了下去:
  “国子祭酒伍绪府上二娘子与你家大郎年岁相当,也是品貌出众,幼承家训秀外慧中,先前七宝宴上我见过一回,是个不错的,就这么定下了吧。”
  太后的话说的斩钉截铁,毫无半点商量的余地,却教汉阳郡王妃与淑妃都脸色大变,如坐针毡。
  淑妃倒也罢了,不过是以为自己说错了亲事,让太后觉得她多事了。
  汉阳郡王妃却是心沉到了谷底,赐婚是得了,却是从零陵郡主变成了国子祭酒的二娘子,这里面不可能没有缘故。国子祭酒是从三品的清闲职位,伍家二娘子更是听都不怎么听过,太后这样是不是……在警告她和汉阳郡王府?
  她想到这里,神魂都吓得不附体了,哪里还敢再说什么,掩饰着自己的不安惧怕行礼谢恩,再不敢提顾明珠半个字,忙忙慌慌告退出宫去了。
  待到淑妃与汉阳郡王妃都告退离开了太极殿,太后终究叹了口气,收起了案几上淮南送来的崔家已开仓放粮赈灾的奏本,唤了徐司言进来,写了诏谕交给尚宫局。
  颁诏的女官捧着凤诏到了顾明珠的偏殿,一字一句地念着:“……零陵郡主顾氏明珠性行温良,勤勉柔顺,赐婚博陵崔氏五郎临,择吉日成礼。”
  先前所有的担忧,这一刻尘埃落定。


第518章 打着灯笼也难求
  那份诏谕放在案几上,顾明珠愣愣地看着它,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就这样,轻易地如愿以偿了。
  她有些不敢相信,若是诏谕就在眼前,方才一个字一个字看过了,她怎么也不敢相信,太后真的答应了他的求亲,将自己赐婚给她了。
  那只匣子里的东西还未送出去,原本那是她为自己准备的“赎金”,指望太后能看在自己尽心尽力这么许久的份上,能够收下它们就答应让她自由抉择婚事。
  可是尽管如此,她还是没有把握,太后能够答应,尤其是让她嫁去崔家。
  现在居然不用了!
  她想起那日崔临从太极殿出来,带着稳稳的笑容与她说了放心两个字,俊美的脸上落满了夏日的阳光,让人目眩神迷。
  那一天,他必然是与太后达成了什么默契,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才能够让太后犹豫之后终究决定答应这一门婚事。
  那代价是什么?顾明珠心里很有些不安。
  但是赐婚的消息已经传遍六宫和长安,人人都是大吃一惊。
  才在淑景殿坐下,心神不安端着茶盏的淑妃听了消息,吓得茶瓯都险些掉在地上,许久才煞白着脸吩咐宫婢:“若是汉阳郡王妃再求见,一概说我病着,不许她再来。”
  她不蠢,到这时候看得明明白白,太后怕是早就有了主意,不过不是赐婚给汉阳郡王府,而是在犹豫要不要将郡主嫁去世家,自己却是傻乎乎作了别人的筏子了。
  今日太后虽然不曾动怒,但那样明明白白地拒绝,也是在打脸了,她已经处境艰难了,可不敢再给自己添麻烦。
  消息传到将军府的时候,毛氏激动地双手合十直念佛:“真是菩萨保佑,太后娘娘给郡主选了这样一门好婚事,那可是崔家五郎君,别家想都想不到的……”
  最最脸上生光的还是这门婚事是崔家郎君亲自去太后娘娘跟前求来的,这就更不同了。
  不知道世家的婚事是不是也有定例规矩,不知道要准备多少陪嫁,是比着顾明丽的来,还是另外准备?
  她一时又开始着急了,忙忙吩咐着管事嬷嬷婢女把顾明玉的陪嫁单子翻出来,又要让人去打听世家婚事的定例,把府里折腾得又忙碌起来了。
  顾元看着只能腆着脸来劝:“……这才赐婚,婚期都还没定下,之后崔家登门送小定的时候再商议也不迟,你如今有了身子,哪里能够操心这些……”
  絮絮叨叨满是让毛氏歇息好好养身子的话,再没有半点散漫冷漠了,倒更像是个碎嘴的婆子。
  毛氏瞧了他一眼,哼了一声,这才消停了下来。
  顾青听到消息却是许久也没有说话,把随从都打发了出去,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足足一个多时辰,没有人知道他怎么了。
  他坐在榻席上,目光落在案几上那一只青玉山子,那是当初宣阳大长公主的陪嫁,也是她的心爱之物,这些年来一直被他放在书房里陪伴着自己,这一刻他望着却是有百般滋味。
  崔临的确是人品出众,外间的种种赞誉并不假,他足智多谋更是心思沉稳,论起来真的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人,顾青那一日跟崔临在书房密谈之后,便很是震惊。
  依着他在权力场上这数十年的眼光看来,崔临的城府与谋略只怕不逊于他们这些老臣,让尚算壮年的他不禁生出后生可畏的感觉来。
  所以这些时日他也想了不少法子,要让太后就算不答应崔家的求亲,也能让顾明珠的婚事不会糊里糊涂就安排了。
  可是这样一门好婚事真的成了,这是欢喜的事,可是他不知道为何觉得心中酸涩沉重,望着那座山子,眼睛竟然微微湿润起来。
  “这是好事,明珠她日后一定能好好的……”他喃喃自语着,像是说给那座山子的主人听,又像是说给自己听。
  听到消息的其他府邸也都各有心情,但大都是对这门婚事满是嫉妒和羡慕,毕竟这样由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