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0翻云覆雨-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牛痘是最简单的事情。甘军地医官不够用,普通的兵也开始动手给老百姓种痘。甘军在回回们看来,几乎就算是子弟兵了。一万多人里有三千多是回回,他们为自己的父老种痘,让亲人免受天花肆虐,自然是非常的卖力。
庄虎臣又征派了些大夫。每个医馆、药铺都要把坐堂地大夫派到军中听用,没有两天,全城都开始种起了牛痘了。
虽然这些医生有些害怕,毕竟天花的可怕程度医生比普通人知道的更清楚,但是相比之下,那些脸上挂着笑容的甘军可比天花狠多了,他们手里的洋枪可不是吃素的!
几百个哭丧着脸的大夫被押到甘军大营,在简单的培训以后就开始给全城地百姓种痘了。既然听说种痘可以避免得天花。这些大夫也就主动先种了痘,管用不管用的先种上,起码心理上是个安慰。更让这些大夫觉得安慰的是,巡抚庄大人说了,每个人每月还有三两银子的补贴。这个钱不算少了。大夫们就只好无奈的由地保领着,走街串巷给人种痘。
回回营在马筛海地鼓动之下,都毅然地种了痘,几天以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开,整个回回营里再也没有新感染天花的病人了!
庄虎臣原本担心,种了牛痘以后。那些处于潜伏期还没有发作的病人再次发病。会让大家对种牛痘产生怀疑,没想到。牛痘对于潜伏期的天花病人也是有效的,只要还没发病,种了牛痘几乎就可以保证安然无恙了。
这个消息让那些原本还对种痘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地汉族百姓都疯狂了,所有人都拖家带口往甘军大营里跑,找军医给种痘,城里地医馆和药铺也都排了老长的队伍。
逃到城外躲避天花流行地有钱人听说这个,也都开始往城里跑,人越来越多,种上痘的,兴高采烈,还在排队的,急的跺脚骂娘。
过了几天以后,人开始又少了,种痘是个极其简单的工作,而且很快,一个人一天给几百人种都不成问题,兰州虽是省府,但是人口也不算太多,没几天的功夫,大半的人已经种完了痘,大家都把心放在了肚子里,该经商的继续经商,该种田的继续种田,天花肆虐带给大家的恐慌渐渐消散。
又过了几天,来大营种痘的人越来越少,被临时充当了种痘大夫的甘军士兵和医馆、药铺的土郎中也陆续回报,自己负责的地方已经全部种完了。
当最后一个来甘军大营种痘的人满意的回了家,庄虎臣的心才真的松了下来。庄虎臣的亲兵从城内各处也没有再听说有新发的病例,这次天花的流行就算被止住了。
那些已经得上天花的,军营里没有那么多的西医,更没有那么多的注射用具,连针头都是稀缺的东西,指望再用注射的方法给病人补充水分是不太现实的。
庄虎臣和军医商量出来了土办法,配出来生理盐水给病人硬灌,喝不进去就撬开嘴灌,吐了就再灌,这样的土办法也算是把不少病人从阎王殿给拽了出来。
天花病最可怕的就是高烧,持续的高烧使病人脱水死亡,只要能让病人不至于脱水,大部分人还是能救条命的。
马福祥这些日子如同在云雾里,让人闻而色变的天花痘疹,居然就这么轻易的被消灭了,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他看着庄虎臣道:“大人,这就算是把痘疹给治住了?”
庄虎臣点头道:“应该是吧,只要这两天没有新发作的,就算是好了,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全城的百姓没种过痘的全部都要种上,过些日子再在全城统一种第二次,这样才保险。”马福祥竖起大拇指赞道:“大人真是神仙啊!连这天花也能治!比汉人拜的豆花娘娘还灵验些。”
庄虎臣不置可否的笑笑。
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法子在发明仅仅六年以后就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那里传到中国,至今已经快一百年的时间了,而且种个牛痘既不费事,又不怎么花钱,道光年间的时候,两广总督阮元就让自己家的孩子种了牛痘,而且还在自己的书里说过此法甚是灵验。
从千万里外的英国传到大清用了六年,可是一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多少百姓死于天花,竟然没有人把这个可以活人无数的法子推广民间。
大营外面又有人开始放鞭炮、耍狮子了,不问看,庄虎臣也知道是老百姓来感谢大营的官兵给百姓种痘的恩德,这些日子,平素里百姓畏之如虎狼,恨之若寇仇的甘军突然成了香饽饽,到饭馆子去吃饭,老板说什么都不肯要钱,吃饱了喝足了,还让他们带两坛子回大营喝,弄的这些平日里脸皮比兰州的城墙还厚的兵痞都不好意思了。
现在给庄虎臣送牌匾的越来越多,他都被人当了万家生佛了。
种个牛痘,技术早就有了,花钱也不多,全兰州种个遍,花了不到一万两银子,这还包括那些被强征来的土郎中的薪俸。
技术有,花钱不多,推广难度不大,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一百年就没人干过,任由无数的百姓被天花夺走性命!连那个自己家的孩子都种了牛痘的两广总督阮元,也只是在书里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是何等的聪明和有见识,他想过两广的百姓都没种过牛痘吗?他想过牛痘能救老百姓的命吗?
当官的不作为,远远比贪污更可怕,对百姓的危害也更大,“不做不错,多做多错,宁可不做,不能做错!”这个是大清国不少当官的信条,抱着这样的信条,大清的官习惯性的当鸵鸟,习惯性的选择性失明。
英国人把鸦片贩运到中国,这些官看不见,非要等到泛滥不可收拾的时候才开始禁烟,禁而不止的时候,居然有官员提出把所有抽大烟的全部砍头就能让大烟不再走私了。
洋人在中国传教、做买卖,合法的不合法的,朝廷和地方官都是用一个拖字解决,把洋人拖急了,干脆就不管大清是个什么态度,先干了再说,这个时候朝廷就又装了瞎子,等到洋人尝到甜头,在大清横行霸道的时候,朝廷就又觉得受不了了,一句话“洋人逼勒太甚”!然后满朝义愤,撸胳膊挽袖子要和洋人动手,可是从来没人想过打仗是需要做准备的,粮饷、器械、兵员的训练一切都没准备,结果自然是被洋人打的屁滚尿流,一挨打,朝廷就又装了孙子,即使能打赢或者是还能打下去也有可能赢的仗都不敢打了,割地赔款一次接一次!
这个朝廷从上到下充斥着巨大的惰性!非要等到别人大炮打到家门口才能多少有点反应,而这样的反应要么是过激的要么是消极到连抵抗的勇气也欠奉。
朝廷的这些官甚至于懒到连沽名钓誉都不会了,象推广牛痘种植这样惠而不费的事情一百年都没人想到过。
也许是想了,但是却懒得去做。
庄虎臣想到这些,更是觉得这个大清朝廷早一天完蛋老百姓少遭一天的罪!
庄虎臣自己淡淡的一笑,让他们继续懒吧,继续睡吧,对付一个习惯当鸵鸟的朝廷总比对付一个睁着眼的容易。
第一百九十三章 … ~拜访长庚~
转眼的功夫,庄虎臣来兰州已经一个月了,得了天花的病人该死的已经都死了,命大的落了一脸的大麻子也算是运气。全城接种牛痘已经到了尾声,兰州城的百姓开始求官府给其他地方的亲友也种上,庄虎臣也都依了。
甘军派出两个营头的兵奔赴各府、道、县,地方官哪敢不听啊,好容易有个巴结巡抚的机会,都弄的热火朝天,庄虎臣怕这些地方官敷衍差事,给下了死令,敢不遵照办理的,立刻就摘顶子。然后甘肃藩库里又拿出点银子补助给各地,这些官拿着银子,又想保住乌纱,自然是手脚麻利,有些不愿意接种的百姓,被他们派出衙役弹压,绳捆索绑的给种上了牛痘。
幸好马筛海知会了甘肃各地的清真寺的长老,有这些人做动员,最喜欢闹事的回回倒是非常配合,汉人一般都比较老实,这全省种牛痘的工作还算顺利的就进行了下去。
一场天花没死多少人,也没闹出民变之类的乱子,庄虎臣有些得意了,手下人更是服气,这巡抚大人本事也太大了,祖祖辈辈闹天花病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在他老人家手里,没俩月就给平息了!
庄虎臣这些日子也是太累了,全省上下的报告都要一一批示,调集人员、钱粮,弄得比打仗还累,幸好杨士琦推荐的那个大才子李叔同还算是个有本事的,帮他分了不少的劳,才算是没累趴下。
不由得这个抚台大人大发感慨:二十世纪初什么最贵?人才啊!
太缺人才了!甘肃不比内地,别说通洋务的,就是做八股文章的腐儒都缺,这里实在是太穷了。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钱读书?
“大人,您都来了兰州这么长时间了。也该去拜访一下总督大人了。”李叔同提醒道。
庄虎臣笑了笑,是啊,都来兰州两个月了,巡抚衙门自己都没去过三趟。天天呆在甘军的大营里,是有些不像话了。
虽然自己也是甘军地提督,但是毕竟巡抚才是本职,全省民生所系,干系不能说不大了,天天不去衙门躲在大军里也不是个事情,前些日子是因为要预防天花,现在天花已经被摆平了。是得好生的料理一下政务了。
庄虎臣一挥手道:“好,你等我一下,我换换衣裳,咱们一起去总督府。”
李叔同笑道:“大人,我去怕是不妥吧?学生是个康党啊?”
庄虎臣哈哈大笑道:“你算哪门子的康党?康有为、梁启超认识你是谁?李中堂都说他是康党。太后都不说什么。你怕什么啊?”
李叔同当年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一怒之下刻了一方印章“南海康梁是吾师”,结果被人告了,吓地全家从天津跑到了上海。
李叔同突然想起了什么,对庄虎臣道:“大人,这几天见你忙,也没打扰你。前几天。盛宫保发了个电报给您,说是李中堂快不行了。”
庄虎臣一楞。然后苦笑道:“大厦将倾,这大清怕是没几天好日子了。”
李叔同是杨士琦的干女婿,算是庄虎臣的心腹,他从杨士琦那里早就知道这位巡抚大人恐怕不是什么大清的薛仁贵,活曹操还差不多,只不过现在是谦恭未篡之时,潜龙在渊罢了。
等到哪天风云季变,那恐怕就要翻云覆雨,飞龙在天了!
李叔同对这些话早就听杨士琦说多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了,现在各省督抚说些大逆不道地话早就不算什么了!
盛宣怀是一手包办了东南互保的人物,按说这抗旨是杀头的罪过了,结果议和一结束,他就被封了太子太保,理由是体察圣意,保住了东南半壁江山免受刀兵之苦,所有李叔同现在称呼他做盛宫保。
反而是那些遵旨的大臣是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罢官的罢官,这大清朝的事情和谁说理去?
督抚想当曹操、王莽是正常地,要是没动过这个心思,倒是奇怪了。
庄虎臣换了衣服,还是一身便装,他实在不喜欢大清的官服,越看越觉得象僵尸。
李叔同笑道:“大人去总督府,也穿便装?”
庄虎臣点头道:“不过是拜访他一下罢了,又不是公务,穿什么官服啊?”
李叔同点了点头,总督、巡抚品级虽然有高低,但并不是上下级关系,只是同城办公而已,况且长庚这个总督又不是李鸿章、张之洞这样加了大学士头衔的,拜访他一下给个面子也就得了。
两个人带着几个亲兵就出了大营,步行前往总督府,王天纵他们几个也穿了便装,腰里藏好了六子转轮,跟在旁边。
陈铁丹也从祁县押着那些中国军团的俘虏和他们的英国上司巴恩斯来到了兰州,现在也跟在庄虎臣旁边。
庄虎臣叫道:“铁蛋,过来!”
陈铁丹皱眉道:“大人,人家现在有大号了,叫铁丹!铁血丹心!”
庄虎臣对他屁股就是一脚:“你还跟老子拽上文了,你知道那三个字怎么写吗?”
陈铁丹呵呵一笑。
庄虎臣问道:“那些俘虏兵都料理老实了吗?”
陈铁丹笑道:“全被修理地踏踏实实地,保证不会炸翅!”
庄虎臣满意的点点头道:“那个英国佬现在老实不老实?”
陈铁丹笑的更是开心:“大人放心,我办事你还不知道?现在你让他跪下叫爹,他都不带迟疑的。”
庄虎臣皱眉道:“你这个混蛋的招数我还能不清楚?辣椒水、老虎凳没少用吧?”
“哪能呢!大人交代过这些人将来是要用的,不能来狠的,我怎么敢啊?”陈铁丹叫起了撞天屈。
庄虎臣有些奇怪了,问道:“那你们是怎么把他们调教好地?”
陈铁丹笑地贼忒兮兮的道:“那些义和团地大师兄、二师兄,那叫一个厉害!一张嘴能把死人都说活了。见天对那些个山东威海来地傻老爷说洋人怎么欺负咱们,教堂的洋和尚和那些信洋教的二毛子怎么霸占咱们老百姓的土地,说地那些山东人差点就自杀了。呵呵!”
庄虎臣听了也想笑,看来这义和团的大师兄也不都是吃白饭的,这不是天生的政工干部吗?别看这些人打仗不灵光,可是人家是搞政治工作的材料啊!今后也要好好的用用了!
庄虎臣想起了点事情。又问道:“那这些俘虏说没说,到底为什么他们打仗那么卖力气?就是洋人给的饷高一点?”
陈铁丹摇头道:“大人,可不是那么简单
陈铁丹口沫四溅的卖弄开了,听地庄虎臣都有点楞了,这些洋人够能忽悠的!
“华勇营”的这些兵是英国以保护租界为名招收的,对大清朝廷说是警察部队,用来维护租界治安的。
实际上英国在两次布尔战争中,弄地元气大伤。面对俄国人在远东咄咄逼人地气势,有点力不从心了,从本国调兵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人员上都有些力有不歹,英国人干脆就学他们前辈在印度的做法,在当地招收雇佣兵。
结果英国人惊喜的发现。中国人真听话。而且还聪明,比印度那些兵强太多了。但是英国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军人普遍的不明白为什么而战,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军队是不会有战斗力的,在这点上,英国人动了脑子。
军人战斗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保家卫国。保家还勉强说地过去,卫国可就说不得嘴了。英国人脑子也不笨。搬出个职业军人地操守和荣誉来忽悠这些人。
这些本来吃不上饭的威海卫农民,现在有了崭新地军服。而且英国长官和他们吃、住都在一起,并且把最先进的武器配发给他们,让这些从小就被人欺负的农民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这让他们觉得心理上有了一种满足,对“中国军团”这个组织就更有了认同感。
在攻打天津的战斗中,中国军团战死不少人,英国人立刻就在那里修了纪念碑,把所有阵亡士兵的名字都刻在碑上,而且把天津城门的图案做成了中国军团的帽徽,让这些人更是感到了荣耀和被人重视的骄傲
庄虎臣越听越是心惊肉跳,这些鬼子可不简单啊!
怪不得英国就那几个小岛,也没多少人就能成为日不落帝国,米字旗飘扬了半个地球!
家庭式的生活培养认同感,高福利待遇培养士兵的团体优越感,重视伤亡士兵的抚恤培养军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厉害!这可比小日本鬼子用汉奸皇协军的本事强了百倍!这英国佬难道都是传销讲师出身的?洗脑子的功夫确实了得!
幸好中国军团只有千把人,要是让英国人培训出三、五万,怕是靠他们就能把大清的百万豆腐兵横扫了!
李鸿章玩了一辈子的“以夷制夷”,要是比起来英国佬的“以华治华”,他那套东西就不够看了!人家能让中国人打中国人,而且打的理直气壮,丝毫没有半点当汉奸的感觉,都还以为自己是中国未来的救世主呢!庄虎臣想着想着,嘴里冒出了句粗话:“奶奶个腿,这些英国佬真不是个玩意!”
陈铁丹笑道:“大人,这些俘虏人不怎么样,可是打仗确实有一套,比咱们大清的兵强多了。”
庄虎臣深有感触的点了点头,脑子里又浮现出娘子关的战场。
俄国哥萨克骑兵挥舞着马刀冲向中国军团的队伍,他们仿佛对奔驰的战马和雪亮的马刀视而不见,只是机械的上子弹、瞄准、射击!一个个平静的似乎不是在战场,而是在进行一次普通的实弹打靶而已。
庄虎臣对陈铁丹道:“这是些下级军官的好苗子,一定要给老子好好的修理老实,要让他们切实的记住,他们是中国人!虽然这个国家穷点、破点,也窝囊点!可是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哪里有儿子嫌弃老子的道理?”
陈铁丹呵呵傻笑着点头。
庄虎臣现在深深的感到,没有国家、民族认同感是多么可怕!
大清是满人当权,他们自打进关以来,最怕的就是汉人抱团,绝对不可能向当兵的灌输民族意识,而一个没有国家、民族意识的军队好比就是没有灵魂的人,即使给他再多的洋枪、洋炮,也不过是个胳膊、腿强壮的行尸走肉,试想,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赢敌人?怎么能保护国家!
几个人边聊边走,不多会儿就到了城隍庙,拐个弯就应该是陕甘总督府了。
陕甘总督府原本是明朝的肃王府,到了清朝给改成了陕甘总督衙门。
庄虎臣他们正在走着,路边闪过一个胖乎乎的男人,笑盈盈的道:“几位大人是去总督府的吧?”
庄虎臣一楞,这个人自己也不认识啊?看看周围的人,都是一脸的茫然,应该全都不认识他。
庄虎臣问道:“您认识我吗?”
胖男人笑道:“小的不认识大人,小的是问大人是不是去总督府的?”
庄虎臣点头道:“是啊。”
胖男人笑道:“大人这么一身打扮去总督府,怕是要毁了前程的。”
庄虎臣被他给说蒙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 ~丐帮帮主~
这个胖子笑呵呵的把庄虎臣引进旁边的一间铺面,里面挂满了官服,几乎全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
王天纵奇怪道:“我说老板,你把我们爷们当什么了?这估衣铺是我们家大人去的地方吗?”
胖老板丝毫不以为忤,还是满脸堆笑道:“呵呵,各位大人若在别的地方做官,那自然是用不着小店的,可是要在这兰州做官,还非小店不可。”
庄虎臣更是迷糊了,问道:“哦,你倒说说看,离了你这个破烂市,爷我就不能做官了?”
胖老板还是笑呵呵的:“这位爷一看就是刚到兰州的吧?看您这么年轻,应该是捐的前程吧?”
庄虎臣不置可否,看了看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兰州的这位制军大人,生性最爱简朴,几位穿的如此光鲜,怕是他不喜欢啊!制台大人要是动了怒,怕是几位爷的前程就不保了。”
庄虎臣直想笑,没想到长庚还有这个爱好,喜欢下面人打扮的叫花子象。
王天纵指着一件破烂流丢的四品鸳鸯补子问道:“这件多少钱?”
胖老板伸出一个巴掌。
王天纵眼睛都瞪圆了:“五两?这都破成什么了,当抹布都嫌不结实,你还敢要五两?”
老板笑的眼睛都咪成一条缝了:“几位爷,不是五两,是五十两!”
这下庄虎臣都听傻了,李叔同摇摇头道:“五十两,我的个乖乖,够买十亩田的,你这不是明抢吗?”
胖老板一脸的委屈:“几位爷。你可着兰州城找吧,象我这小店这么齐全的就没有第二家了!现在兰州哪还能收来旧官服啊?这都是我派人跑到陕西才淘换来的,几位爷别为了俩小钱坏了前程。”
庄虎臣淡淡的一笑,拱手道:“谢谢你地好意,我们回去商量商量。”
几个人转身出了门,老板追出来道:“价钱好商量啊!你们嫌贵,也还个价啊!我便宜点。和几位爷交个朋友,哎,别急着走啊!”见庄虎臣他们也不回头,胖老板对着地上啐了一口,自语道:“等你们丢了差事,摘了顶子,才晓得厉害!大衣柜没安把手…………抠门货!”
庄虎臣出了门。转身就回去了。
陈铁丹问道:“大人。咱不去总督府了?”
庄虎臣嘴角挑出嘲讽的笑容:“你没听刚才那个估衣铺的老板说吗,咱们这身衣服恐怕是要让总督大人讨厌了。”
陈铁丹苦笑道:“大人不是真打算换这么一身行头去总督府吧?人家别把咱们当成唱莲花落的!”
庄虎臣又好气又好笑,对着陈铁丹的屁股就是一脚:“滚你的蛋吧,老子要是叫花子,你们是什么?”
“您是丐帮的帮主,我们是小叫花子!”
庄虎臣彻底无语,过了半天又笑了:“长庚才是丐帮地帮主,这陕甘的官才是叫花子。”
这堂堂的陕甘总督居然政治秀做的这么拙劣,看来话本小说里的那个装穷的官就是拿他做的原型。
李叔同问道:“大人,这个总督府还去吗?依我看就不去了。省地给大人添堵。”
庄虎臣笑道:“为什么不去?这么好地戏。买票也看不到啊!回大营,都给老子打扮的光鲜点,让总督大人看看咱们的气象!”
几个人回到大营,庄虎臣换了一身煊赫的二品文官的锦鸡补子,翡翠翎管里插着双眼花翎。
手下人全是新式的对襟排钮的德国式军服,马靴都是锃亮,武装带上插着花旗国的六子转轮手枪。一水的缴获日军和俄军的西洋高头大马。
这些日子庄虎臣一直在大营里忙防治天花地事情。巡抚衙门几乎都没去过,这身新官服还没上过身呢!
庄虎臣带了二十多个亲兵。都是一水地新式军服,煊煊赫赫的上了街,兰州的百姓看惯了破衣烂衫装穷的文官,甘军是武卫军里的异数,别人都是新式军装了,只有甘军还是穿的绿营一模一样的号褂子,老百姓见他们这些这样地打扮,都有些稀奇。
庄虎臣带着人走过了城隍庙,看见那个估衣铺老板还在总督府地对过兜揽生意,故意和他打了个招呼。
胖老板差点吓的坐地上,他对官服太熟悉了,他用脚趾头想,也知道那个刚才进他地店的人竟然是新来的巡抚大人!
看庄虎臣一身簇新的官服,摆明了是和总督长庚打擂台去的!他恨的对自己抽了个嘴巴!这不是找死吗?这张嘴怎么就这么贱呢!
庄虎臣一行人到了总督府门前,几个看上去阴死阳活的门丁也看傻了,他们急忙站的笔直,又连忙派人进去通报。
庄虎臣下了马,亲兵接过缰绳,身边几十个亲兵虽然年龄都还小,发育都不完全,但是都是打过仗的,自然的杀伐之气,震的那些总督府的卫队大气都不敢哈。
一个看起来象是管家的人点头哈腰道:“大人可是庄抚台?”
庄虎臣点了点头,管家谄媚的笑着:“大人请稍候,制台大人马上就到。”
庄虎臣笑了笑,没有说话。
管家稍微有些意外,这个庄大人听说是最大方的,怎么也没打赏个门包?心里着实的不爽,换了别人,自然是挡驾了,可是对庄虎臣,他连暗示一下的胆量都没有。
过不多时,长庚笑哈哈的出来了,他和庄虎臣一样,都是二品文官的锦鸡补子,双眼花翎,只不过庄虎臣是一身的新,而他的官服则是破的到处是补丁。
庄虎臣也脸上堆起了笑容,现在官场上这些把戏,他也是玩的精熟:“下官拜见总督大人。”
长庚急忙抓住他的手道:“庄抚台是要折杀我啊?你不是要消遣兄弟吧?我可受不起你的礼!”说罢,拉着庄虎臣的手往里就走。
庄虎臣也不和他客气,径直走了进去。
签押房的外面,一群穿的叫花子般的候补道在那里站班,这些人有的是真穷,十多年候补结果连半个红点子都没见着,都快要当裤子了!有的则是讨长庚的喜欢,高价买件破衣服!
总之,怎么看都觉得这不是总督府,而是丐帮要开香堂选帮主。
庄虎臣突然觉得一阵恶心,堂堂的陕甘总督,弄这么一出子,真让人从心里往外的腻味!这个大清,还真的是一股腐烂的味道!
庄虎臣瞧着这些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东西就来气,故意打趣道:“兄弟早就听说过甘肃苦啊,没想到咱们大清的官都穷成这个样子了。”
长庚也不是傻子,马上就听出庄虎臣话里的骨头,也笑道:“是啊,西北苦啊!本督也比不得庄抚台啊!您是粮台出身,自然是比我们这些人强啊!起码不缺吃穿,庄大人这个翡翠翎管怕不得三千两吧?”
清朝的官员朝廷不负责服装,官服都得自己置备,朝珠、翎管这些东西一般都可以看出官员的家境。
庄虎臣听了哈哈一笑道:“我这个是老佛爷赏的,值多少银子就不晓得了!总督大人如此了解行情,莫不是家里开了珠宝铺子?”
长庚尴尬的笑道:“庄大人取笑了。”
总督府的戈什哈把茶端了过来,长庚忙道:“庄大人喝茶,这些日子本来早就应该给你老哥接风的,可是晓得你政务繁忙,就没敢打扰你。”
庄虎臣笑笑没有说话。
长庚看看下面一群神头鬼脸的候补道,朝戈什哈使了个眼色,这些人冲下堂,向撵狗一样把他们轰了出去:“散了,散了,看什么看。”
庄虎臣看见这些候补道的样子,有种莫名的心酸,当官都当的半点尊严都没了,这个官还有什么味道?
可是清末的官如同是做买卖,本钱已经下了,不捞回本那不是亏大发了?和银子比起来,脸算什么东西?
一个国家的官如果都是这样,这个国家还能有希望吗?
长庚见庄虎臣愣神,问道:“庄抚台是大忙人,来我这个小庙怕是有什么公干吧?”
庄虎臣也不跟他客气,开门见山道:“大人说的极是,本官兼着甘军的提督,甘军的饷要靠甘肃、陕西、新疆三省划拨,我就是来讨总督大人的示下,这个粮饷何时调给我?”
长庚一楞,原来他是来要钱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 ~李鸿章死了~
庄虎臣找长庚要钱,那和向狗要到嘴的骨头没多大的区别。
长庚就是俩字:没钱!被说的急了,他就开始哭穷。
庄虎臣有些不悦,拿出朝廷的帽子压他,结果被长庚软不软硬不硬的就给顶回去了,朝廷的体制一个将军的养廉银子是一年两千两,结果发到手里的只有二百两!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朝廷的体制现在什么都不是了!
长庚说到最后,干脆让庄虎臣去和陕西、新疆两省的藩司打擂台,能讨来饷是你自己的本事,讨不来也怪他这个总督不得。
新疆的藩司还好办,庄虎臣兼着喀什喀尔的提督,甘军在新疆凶名宿著。新疆的藩司提起甘军,脑袋都是大的,可是陕西就麻烦些,长庚这个总督不发话,陕西藩库里银子再多,也不敢拨给他。
庄虎臣和他磨了半天嘴,也没什么结果,拱手算是告辞了,悻悻而归。
长庚看着他的背影冷笑,这个巡抚还是太嫩了啊!跟自己打太极拳,再学二十年吧!
庄虎臣出了总督府,一群在总督府站班的候补道聚在门口等他。
庄虎臣看着这些穿着官府的叫花子,理都没理,跳上西洋战马,飞驰而去。弄的这些想巴结新任巡抚的候补道们面面相觑,这个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