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话[榜推]-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支字不提陈湘娟做错被罚的事。她这样,不知道的会以为陈湘娟最是个识趣儿的。
    老夫人含着笑。难不成赵家不知道湘娟不是赵氏所出?一定是这样,当年赵氏与她将这事做得很好。除了几个心腹老仆知晓,旁人都不知道呢。
    她云淡不惊地道:“来人,把二小姐叫来吧。”
    有大丫头得令请来陈湘哏。
    赵家在徽郡六安县也是名门望族,祖上便是做官的,最大的官做到了吏部左侍郎一职,现下赵大舅在外地任正五品知州。
    陈湘娟过来时,陈湘妮也闻讯到了,正躬身与赵家舅舅们见礼。
    陈湘娟不悦地轻啐:“她来凑什么热闹?”一时竟忘了,算起来,她自个与赵家也没干系。
    陈湘妮与赵家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竟也来凑趣,当她自个是谁?
    老夫人笑着道:“这是将达的庶女湘妮,跟在我身边读书识字、学规矩。”
    二舅母笑着招了一下手,拉着陈湘妮道:“瞧瞧,还长得真是清秀好看呢,今年多大了?”
    “回二舅母话,虚岁十岁了。”
    二舅母扫了一眼屋子里,“不是说有个乔氏姨娘所出的庶子么?”
    她可听说,要不是这大姨娘失矩,赵氏不会冒死给陈家生儿子,否则赵氏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没了。
    老夫人想到陈相和离家出走的事,这到底是丑闻,也不好告诉给赵家人知道。
    赵婆子轻声道:“不瞒舅太太,大姨娘母子做错了事,被罚到乡下庄子去了。”
    二舅母淡淡地“哦”了一声,取了锦盒里的一对银镯子,“来,这是给你的。”一把将镯子套到陈湘妮手腕上。
    陈湘妮虽有几件首饰,但此刻又得一对,若在乡下,这可是难得的好礼物,当即欠身道:“谢二舅母!”
    陈湘娟进了花厅,一年多没来了,屋子里的摆设好似有些不同,因家里孝期将满,老夫人知赵家来人,特意放了些好看的瓷瓶等物摆上,也显示官宦人家的体面。
    “湘娟拜见祖母。”
    老夫人淡淡地应了一声。
    陈湘如又一一介绍起舅舅们来。
    二舅母拿了一对翡翠镯子,给陈湘如、陈湘娟一人一只,“你们的娘去得早,你们姐妹要相扶相帮,我们一路过来。听不少人夸过如儿贤惠、能干,又听人说娟儿女红好,性子温顺……”
    陈相富觉得这话新鲜。女红好,他大姐姐的女红也很好。陈湘娟性子温顺,气了老夫人好几回,险些没把老夫人的病给气发,不由得想笑,只忍住不支声。
    老夫人见赵家人给自己的孙儿、孙女给了见面礼,打了手势,赵婆子也从内室捧了两个盒子出来。
    笑盈盈地道:“珍儿,你过来。”
    珍儿。其实是赵家这辈里小姐里排序第三的。
    她近了老夫人跟前,老夫人将那只盒子递给她道:“我见犹怜,看着珍儿,就让我想到宁心,转眼她去了就有十几年了,要不是为了给陈家留后,她也不会就这么走了……”
    陈湘如轻唤一声“祖母”。
    这样难得见面的机会,若说起伤心事来,怕是一屋子人都得跟着伤心难过。
    众人的眼睛都落在赵三小姐手里的盒子上,那是一只制作精美。上面雕花刻鸟的首饰盒,怕是里头直接就是一整套头面首饰。
    赵珍儿欠身道:“谢老夫人赏!”
    “你这孩子招人疼呀。”老夫人笑着,“妮儿。去催催你二姨娘,给贵客们预备的屋子可都备好了?”
    陈湘娟知自己不讨老夫人欢心,欠身道:“我跟三妹一起去,顺道瞧瞧可有欠缺处。”
    老夫人没有人阻止,又取了一对虎纹翡翠玉佩出来,笑着对赵四公子道:“听说你是属虎的,来,这个给你正合适。”
    上面的虎头刻得栩栩如生,又是质地莹绿的翡翠。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赵四公子接过:“谢老夫人。”
    又取了一对相较寻常的玉佩送给了赵六公子,他亦接过。
    赵小舅一见老夫人出手阔绰。心头有些懊悔把自己的儿女留在老家了,早知道如此。他也领来,许也能得份见面礼。
    陈湘如寒喧了几句。
    有丫头来禀:“老夫人、大小姐,客房都安顿妥当了。二小姐说,让表小姐与她同住。赵四公子、赵六公子的客院临近松柏苑,暂住竹涛苑。赵二老爷夫妇住贵宾苑,”
    陈相富笑道:“四表兄、六表兄,走,我带你们去松柏苑。”拉了年纪最小的赵六公子就离开了。
    晚辈里头就剩陈湘如一个,“祖母,我去大厨房瞧瞧。”
    “好,去忙吧。”
    老夫人眼里蓄满了疼爱,也浮出难得一见的笑容。
    二舅母看着陈湘如的背影,心头一动,“陈伯母,如儿还没订亲吧?”
    老夫人笑了一下,“这三年因她守孝在身,不便议亲,倒是有相中的人家早前就说好的,只因着将达突逝就给耽搁了。”
    官家小姐们,多是十一二岁就订亲了,但老夫人疼陈湘如,总想挑门好亲事给她,这挑来挑去还没挑定,陈将达就出了意外,这婚事就给搁下了。现在孝期将满,老夫人就想着赶紧再订门好亲。
    二舅母想着自家的嫡次子,也是一表人才,“陈伯母,就算那人家再好,又哪里比得了表兄妹开亲的……”
    “咳!”赵二舅捂嘴轻咳,人家都说了有相中的人家,可姚氏倒好还不管不顾地提什么表兄妹开亲的话。
    二舅母只作没听见,厚颜问道:“陈伯母,你觉得我家老四如何?他还没订亲呢。”
    这孩子得有十八了,还没订亲,便是老夫人也不大信。
    赵小舅勾唇发笑,他还奇怪怎么二房带着儿女来探亲,原来不仅是为了丰厚的见面礼,还打着别的主意呢,想让老四和陈湘如结亲。
    老四那命……
    早前订过一门亲,那女子快及笄时,竟身染重病没了。
    之后,又在六安县城订了一门亲事,不到百日那姑娘竟意外掉到花池子里淹死了。
    于是乎,整个六安县城的人都说,这赵家四公子是个克妻命。

  ☆、第169章 袭官

(ps:鞠躬求粉红票!谢谢:wench投出的粉红票!祝各位读友周末愉快!)
    赵小舅道:“二哥,姐姐不在了,这陈家就靠如儿支撑着,哪好让老四与如儿结亲呢。”
    二舅母明白他话的意思,可她就想与陈家结亲。
    “湘如不成,不是还有个庶出的三小姐么?我瞧与老七也不错。”
    老七十四岁,湘妮十岁,这不是正好的么。
    老夫人咽住了,她还真没想过陈湘妮的婚事。
    众人寒喧了一阵,由下人领着去了客房安顿。
    当天夜里,老夫人设筵款待赵家众人。
    次日上午,众人留在客院里休憩。
    午后,陈湘如领着弟妹们去庙里敬香,给陈将达做法事。
    老夫人体弱便留在家里,又有二姨娘因着要打理内宅,也只得留下。
    赵家众人随陈湘如前往灵光寺。
    临上车的时候,二舅母特意让陈湘如与她同车。
    二舅母轻声道:“你这孩子怪不容易的,为了陈家,为了你爹娘,没少受委屈。”
    “二舅母言重了,我本是家中嫡长女,原是我应当做的。”
    这话不会说得莫名,想来是听家中下人们说了什么。
    赵珍儿抿着嘴儿,只细细地打量着陈湘如,人家十三岁就掌理家业了,便是她也没这等能干,不由对这个表姐又多看了一眼。
    二舅母说了几句怜惜之类的话,末了,低声问道:“与苏州马家订亲的是湘娟?”
    陈湘如应了声“是”。
    二舅母吐了口气,“说来还真是巧了,你四表哥尚未订亲呢。”
    赵四公子,瞧上去也得有十七岁了。陈湘如记得听老夫人说过,好似这位四表哥比她大两岁,这么大的男子。怎会没订亲呢?心里犯着迷糊。
    赵珍儿轻呼声“娘”,想要止住她。
    二舅母道:“如儿。你别听旁人瞎说,你四表哥可不克妻,都是外头人混说的,他模样长得好,书也念得不错,更重要的是,你们是表兄妹,他会真心待你的……”
    前世的陈湘如。也有个青梅竹马的表兄,却不抵他心中所想的女子。
    罢了,这事不想也成。
    陈湘如垂首道:“爹娘虽不在了,可我还有祖母,当是祖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不能说好,更不能说不好,这传扬出去就会让人瞧了笑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老夫人那边推。
    二舅母轻叹着道:“你外公、外婆在世时,咱家的日子是过得好。他们一过世,五房人分了家,虽说各过各的。可日子也不好过。你四表哥眼瞧着就十八了,至今也没订上一门好亲事。”
    陈湘如垂首道:“二舅母,我祖母认识的人多,回头你与她说说。”
    她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可不好与人干说媒的事,这媒人原也是下三流的行当。
    二舅母瞧出来了,陈湘如对赵四无意。
    可,对她来说,自家的儿子就是千好万好。
    赵家五房。大房、二房和五房都是嫡出,三房、四房是庶出。各家分家时,都是厚待嫡出。给庶子分的家业不过是可以维持生计罢了。
    过得最好的,当属大房,赵大舅是个知州老爷,大舅母又是个名门望族家的小姐,家大业大,自在他乡富贵,但老家也有一份家业。
    马车“轧!轧!”地传出声响。
    *
    灵光寺门前,早已经停了一匹骏马,却是马庆早已来了。
    陈家要在灵光寺做法事,陈家小姐、公子们要除服,这也是大事,他身为未来的女婿,自是要来瞧瞧的。
    然而,马车比他预想的多。
    第一辆马车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从车上下来是一对容貌有几分酷似的兄弟,一个二十多岁,一个已经是近四十岁了。
    周围有两个骑马的少年,正好奇地四下张望。
    第二辆马车上下来两个小姐,一个是陈湘娟,另一个却认不得,也是生得貌美如花,但身量却比陈湘娟高出一个头顶来,行止间婀娜多姿。
    马庆凝了一下,硬着头皮抱拳道:“见过二妹妹。”虽与陈湘娟说话,却用眼睃着赵珍儿。
    这令陈湘娟不快,冷声道:“是你啊!”
    这边,陈湘如扶着二舅母过来。
    二舅母歪头打量:穿了一身茫色锦袍,竟有道不出的风流倜傥。
    马庆便是用这身衣服,降服了春姑娘一片芳心,只那一眼,便觉得马庆是世间最俊朗的男子。
    陈湘娟道:“二舅母,这是马大公子。”
    二舅母带着挑剔地看了一眼,不过是穿得好罢了,用了最好的锦袍缝制,那针脚也是一等一的好,衣服做得精致,就连人也英俊了不少。“你就是马大公子?做江宁织造府郎中的那个?”
    马庆应答:“正是。”
    “听说在陈家一住就是三年,好吃好喝好穿地住着,这衣裳也是陈家给做的吧?”二舅母一语道破,丝毫顾不得马庆的面色难看。
    穿得好,了不起么?
    穿得这么好,是想把她的儿子比下去么?
    你穿得好,却不是自家的,而是陈家给做的衣袍,有什么好炫耀的。
    她的儿子若是穿上这身衣服,就会更英俊。
    二舅母虽是官家小姐,可她父亲是她十岁以后再得中做的知县。
    陈湘如轻声道:“二舅母,回头我吩咐绣房也给你和表哥、表弟、表妹做两身新衣服。”
    赵珍儿接过话儿,轻声道:“让大表姐破费了,让我怎好意思。”
    “都是自家人,你别客气。”
    一行人进了寺门。
    早有僧人迎了过来,陈家是大户,每年都捐不少香油钱。得到了颇高的待遇。
    不多会儿,僧人们就将香客房给安顿好了。
    二舅母说什么也要与陈湘如同住一屋。
    而赵三小姐就只得与陈湘娟同住了。
    相富兄弟自是一屋的,而赵四、赵七二位也住一屋。赵二舅、赵小舅兄弟又住一屋。
    马庆还想寻着机会闹腾些什么,一看这样。怕是没机会了,且不说陈湘如身边有刘奶娘、绿叶这样的下人,那刘奶娘这几年锻炼得跟个人精似的,还有个难缠的二舅母在旁边,他根本就没有机会。
    众人在大殿上听僧人诵经,只见结巴胖墩与二管家一路小跑地进了大殿。
    二管家走近赵二舅道:“二舅老爷,我得把我家二爷带回去了。”
    赵二舅面色微凝。
    二管家低声道:“宫里宣旨的太监到了,得让二爷亲自接旨。”
    宫里来人了!
    赵二舅顿时来了精神。与二舅母说了句“要去陈家接圣旨”先陪陈相富离开了。
    马庆尾随其后,一路快马扬鞭。
    *
    桂堂大花厅里,早已候着几个宫里来的太监、侍卫。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今有江宁织造前郎中陈将达嫡子陈相富,谦恭有礼,德才兼备,今接任江宁织造府郎中一职,前代理郎中责返原籍,即日与织造府郎中交接相干事务,钦此!”
    马庆愣了片刻。做了三年代理郎中,还想趁机将这官职收入囊下,不想一纸圣旨。惊破美梦,而他也被责返原籍,半句未提他三年的辛苦。
    众人海呼万岁。
    陈相富接过圣旨,面色惊诧,没想竟是他做了织造府郎中一职,他现在才得十一岁,这官当得也太小了些,转而又想,若是有世袭的爵位。一出身就袭爵的也比比皆是,这么一样。陈相富倒也平静了。
    老夫人令人献了赏银,又说了些感谢的话。
    花厅正中。还有一只耀眼瞩目的檀香木箱子,一瞧就是宫里来的东西。
    太监笑道:“陈老夫人,传旨完毕,我等就得回驿馆了。”
    老夫人道:“公公一路辛苦,且多留几日,也好让我们设筵款待。”
    “此次来江南,乃是陪三皇子代淑妃娘娘奉旨探亲,又奉皇上之意前来传旨。告辞!”
    马庆久久回不过神来,为他人作嫁衣裳,一朝无用,竟是个小儿坐上织造府郎中之职,只因说到底,他就是个外人。
    赵二舅笑道:“相富,恭喜你,小小年纪就是从四品的官职,比你大舅还厉害呢。”
    陈相富不好意思的笑了。
    老夫人道:“这都是皇上恩赐!”末了,对一边的二管家道:“把大管家请来,我有事与他商议。富儿就不必再回寺里了,那边自有如儿姐弟三个张罗,你得接手织造府的事务。”
    马庆抱拳道:“祖母,相富还小,我能帮衬一二。”
    祖母依旧笑着,“你且回织造府去,想必那边也得了消息。”这官位到底是落到陈相富身上了,看来送给汪祥的银子没白使,宫里头有汪祥在,旁人想夺去就不是件易事。
    大管家来后,当着赵二舅的面商议了一阵。
    “大管家,富儿年纪尚轻,你看谁堪当这师爷一职。”
    大管家一早就听陈湘如说了,心下早有了人选,这可是织造府郎中的师爷,而相富年纪小,小事便可由师爷做主的,这可是件极体面的事,抱拳提了好几个人,自然他的儿子赵武也在其间。
    老夫人问赵二舅道:“赵二老爷,你觉得这几人里,谁堪重任?”
    赵二舅微微凝眉,其他几人他都不认识,只是赵大管家原是赵氏的陪房,早前不觉得,到了陈家后,赵大管家倒颇有些才干,还做了陈家的大管家,只是赵大管家一家,原是赵家老太太挑选送给赵氏的陪房。
    老太太在世时就常说:宁心是个柔软性子,这陪房下人就得备最好的。
    赵二舅道:“我瞧赵武不错。”
    老夫人微微点头,“那……就让赵武任师爷,稍后陪相富去织造府接任。”

  ☆、第170章 提亲

(ps:攒文党的亲们,可以开宰了!!)
    陈相富年纪轻轻就当织造府郎中了,这大了怕也是个能干的。
    陈湘如贤惠,陈相富也不会差,光是昨儿一看到陈家大院的藏书阁,就惊得他们父子目瞪口呆,这可是陈家积聚了百余年之久才攒下的,就如现在的陈家家业一样雄厚。
    家资殷实,又家中有藏书万千,可见这样的人家是不差的,赵氏原也是书香门第,家里的男子多爱读书,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愿意再结百年之好,再续上辈姻亲。
    既然不能娶到陈家的小姐为儿媳,嫁个女儿给陈家的公子还是成的。
    可他人已来了,不好现在就说,毕竟得过了八月二日才算是孝期满了,他不在乎再等两日。
    马庆回到听雨苑,想到自己再做不成官,虽说织造府上下众人对他不满,可其间大部分的人还是嫉妒。
    老夫人这两年想得最多的便是这世袭的官职,也想着如何巩固陈家的地位。
    她微阖上双眸,陈相富做织造府郎中了。
    下一步她还得打算些什么。
    *
    八月初三午后,陈湘如随众人回到陈家大院。
    刚入西门,绿枝便迎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摞请柬。
    陈湘如问道:“这是要做什么?”
    绿枝低身道:“老夫人说,大小姐去岁就该及笄了,但因着有孝在身,及笄也延后了。老夫人已与二舅老爷商议好了,八月初五是个好日子,要藉着二爷袭官入仕的酒宴,再给大小姐补办及笄宴。这是还没来得及送出的请柬。八月初五。要请二舅老爷和二舅太太给主持及笄礼呢。”
    二舅母一听还有这等挣名声的机会,当即惊道:“是我和二老爷一起主持?”
    绿枝笑道:“是。届时还会请陈氏族里的老爷、太太们来。陈家已经三年没办过宴会了,老夫人特意与二姨娘叮嘱了。要热热闹闹地大办一场呢。”她欠身又道:“大小姐,兴国公周六夫人、江宁丁知府夫人正在老夫人屋里说话呢。”
    二舅母一听“兴国公”几字。顿时就来了兴致,“珍儿,我们去上房瞧瞧。”
    这兴国公府可是皇亲国戚,是宫里周淑妃的娘家,还有个三皇子呢。
    陈湘娟道:“大姐姐终于是如愿以偿了,二弟袭了官职,家里也来了贵客。”
    原该是欢喜的事,陈湘娟却没有半分喜色。
    世袭官职落到陈相富身上了。马庆怎么办?是不是就得回苏州了?
    想到这儿,她哪里还高兴得起来。再说,落到陈相贵身上,她许还能笑一下,偏是陈相富那个冤家。
    “二妹妹累坏了吧?”
    “是有些累了,我先回屋歇下。”
    陈湘妮走近来拉着陈湘如的手道:“大姐姐,我们也去瞧瞧吧。”
    赵家来访,陈湘妮就得了见面礼,虽说是银手镯,可上面嵌了好看的珊瑚。也得不少银子,这回来的可是周家与知府丁家的人,听说这两家原就是姻亲。
    二舅母领着赵珍儿一路快走。
    一个苍老的男子声音:“回禀老夫人。周八公子与大小姐此乃天作之合的良缘,八字相合,再是匹配不过了。”这老汉穿着件黄棕色的粗布褂子,手里拿着摇铃,一看就是个算命先生。
    周六夫人娇笑起来:“老夫人、丁夫人,我便说了相合的嘛。”
    一边又有个快嘴媒婆:“这就好!这就好!老夫人,你看是不是今儿就订下来,这样一来,陈、周两家就是亲戚了。哈哈……”
    老夫人笑道:“好是好。请容我再思量一二,我还得与孙女儿好好商量商量。过几日就与你们回话。”
    猛一听是好。可周家连算命先生都带上了,老夫人又觉得这事不能太伧促。还是再想一番才好。
    赵珍儿扯住二舅母的手,轻声道:“娘,可别再莽撞了。”
    难怪老夫人不应二舅母的建议,把陈湘如许给赵四公子,原来人家一早就瞧上兴国公府周家了。
    赵家在六安县算是望族,可哪里敢与兴国公府比,这差的可不是一星半丁,换作是谁也会选周家而非赵家。
    二舅母定定心神,却不是生气,反而想到后日的及笄宴,“珍儿,让你大表姐帮忙预备一身体面衣裳,我出银子,后日要见客呢,这江南什么贵重身份的没有,可不能失礼。”
    她才不要给自家的儿子、女儿订什么小门小户的人家,陈湘如要嫁入兴国公府呢,虽然不知道周八公子是谁,可一听那里头的声音,来的是周家六房的正室夫人,又有知府夫人来做中人,这婚事真真一个好字了得。
    二舅母整整衣袍,“我这身太素了,不好失了礼,我得回去换身好的来。”
    那可是皇亲国戚的周家,还有江宁府知府夫人呢。
    二舅母拉了赵珍儿回客房,待她慎重地换好衣裳出来,到了上房外头,却是一片静寂。
    正纳闷,却见一边行来了陈湘如主仆。
    “二舅母。”
    二舅母笑着,想到陈湘如许了个好婆家,许是他日都能帮衬上赵家,“如儿,你祖母好似给你订亲了。”
    “订亲?”陈湘如面露茫色。
    很快忆起周六夫人和知府夫人的事儿:她们上门不是来探访老夫人,而是来提亲的?
    二舅母笑了起来,“你还不知道呢,进去瞧瞧就明白了。”
    花厅上,老夫人笑眼微微,这下好了,有人登门给陈湘如说亲了。
    “湘如给祖母请安,这几日祖母可好?”
    老夫人笑得越发灿烂了,“快起来。”
    二舅母左扫右望一番,“不是来了贵客么?”
    赵婆子回道:“二舅太太来晚了一步,人刚走了呢。老夫人想考量几日再回话,后日大小姐的及笄礼。也请了周家小姐来。”
    二舅母大赞道:“当年如儿出生,大老爷便说她是个有厚福的,可不就应验了。竟寻了这么好的一桩婚事,可喜可贺。”
    兴国公府有几房人。因是勋贵名门,便是他家的庶子也与旁人家的不同,娶的都是官家嫡女。
    陈湘如问道:“祖母,对方是……”
    老夫人面露凝重,“是周家五房的独子、宁远将军周玉鸣。”
    二舅母心下暗暗叫好,宁远将军,这可是正五品的官职,年纪轻轻就做了宁远将军。怕是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老夫人怎还考虑,这可是顶好的亲事。”
    “周八人是极好,可他……到底是军人。”
    是军人,就得效命沙场,那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有个好歹,可不就苦了陈湘如。
    老夫人没有当即应下,便就是因为这点。
    陈湘如是她最疼爱的孙女,不能这么草率地定下亲事。
    二舅母只想着这勋贵之家。又想着订亲的男子又是个出息能干的,这是打着灯笼也寻不着的,倘若换成是她。怕是早就笑烂嘴了。
    要是她的珍儿也能寻上这等体面的婆家,她就是天天吃斋念佛也心甘情愿。
    二舅母似比谁还着急,生怕这大好的良缘就溜走了。
    陈相富从外头回来,人虽小,却穿了一身从四品的大红色官袍,走起路来虎虎生威,到了花厅,抱拳与老夫人请安,又与二舅母见了礼。
    二舅母眼前一亮。要是把珍儿许给陈相富也不错,好歹也是个从四品的官儿呢。宫里头还有人照应着,这陈家又有偌大的家业。怎么想,怎么都是好事一桩。
    立时,二舅母笑了起来:“富儿当了几日官,越发像那么回事了,真是能干呀,小小年纪就当官了。”
    陈相富抱拳道:“谢二舅母夸赞。”落落大方地行了一礼。
    近来听到类似的赞美太多,最初还沾沾自喜,很快陈相富就平静下来了。
    老夫人问道:“一大早出门,今儿可累了?”
    “不累。在衙门里,听他们说了一阵话,赵师爷以前帮过父亲,他是懂的,自与他们商量妥当。左、右员外郎在各地收了不少生丝,这生丝预备充盈,怎的还要从我们陈记分生丝?”
    陈相富想不明白,明明有货,却要从自家分一批。
    老夫人笑道:“这织造府的事儿多了,万事你要多留个心眼,用心跟着二位员外郎、赵师爷他们学习,莫要辜负了你父亲在天之灵。”
    陈相富应声“是”,甜甜地笑着,挺了挺胸看着陈湘如。
    陈湘如招了招手。
    他几步走到跟前,陈湘如道:“父亲在世时,也不是日日都到织造府的,有事那边自有人来禀,往后小事就交给赵师爷处理,你还得用心在读书、习武学本事上。”
    “大姐姐,我知道。我这几天可没落下功课,每晚都有读书练功的。”
    “好,看你这样,我和祖母都感到高兴,从今往后,祖母和我都等着你来护我们,等着你支撑陈家呢。”
    陈相富越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又挺了挺胸。
    赵珍儿坐在一侧,不由对这个比她小几岁的表弟刮目相看,来的时候,她娘就动了要想把她许给陈相富的念头,可赵珍儿只觉得这陈家比自家要好,一来陈家有世袭的官职,二来家业大,人口少,日子过得富足。
    赵二舅与赵小舅过来,又陪老夫人说了一阵话。
    赵小舅含着笑,“陈伯母,这次来江南,想到江宁书院读书,可那边……我们实在不认得什么人。”
    老夫人一直就在猜,赵二舅是想与几个儿女寻门好亲,那赵小舅家里只来了他一个又是何用意?
    现下才明白,赵小舅还是想走仕途,要到江宁府学读书。

  ☆、第171章 亲事

老夫人笑道:“回头我与丁夫人说说,请她帮忙。”
    大周天下有六大书院:京城的琼林书院、洛阳的鹿鸣书院、益州的道明书院、福州的百贤书院、江南的江宁书院、扬州书院,光是江南一带就有两家出名的书院。也难怪赵小舅想留在江宁府读书。
    陈湘如垂眸细想,前身记忆里并没有赵小舅来江宁读书的事,倒是曾记得赵小舅也是在这时节去了洛阳鹿鸣书院,在下届时考中举人,次年又得中三榜同进士,虽考的成绩不理想,好歹有个功名,后来在京城做了个八品吏部编撰小吏。
    二舅母忙道:“我家老四也想留在江宁书院呢,这孩子考过了秀才,也是个爱读书的。”
    留在江宁,就有机会参加各式宴会,只要搭上了兴国公府,许会有不一样的际遇。
    赵二舅道:“若说读书,自是去最好的地儿,如琼林、鹿鸣。”
    这两个地方,陈家就算想帮也帮衬不上,毕竟离江宁太远,陈家鞭长莫及。
    二舅母瞪了一眼,没有接话,她这么说自有主意。“江宁书院也是极好的,上届陈氏族里高中的陈将宏,是在陈家大院的书房里苦读了一年,就考了个榜眼,如今留在京城做庶吉士,瞧瞧,这是何等体面风光。”
    陈将宏高中后便接走了母亲、妻儿,临走时,全家来拜见了老夫人,为此老夫人还特意接济了他家二百两银子。
    他们离开后,老夫人又捎过五百两银子去,为了维持生计,陈将宏妻在京城开了家豆腐坊,虽是下人打点。好歹也多个进项。
    赵二舅道:“如儿,你们姐弟回避一下,我有与老夫人商议。”
    “是。”陈湘如领了陈相富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