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宫燕-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距离他的小茅屋不到三十丈远的树丛里,埋伏着太子派来的十人。
    孔武立住这里多久他们就埋伏在了这里多久。
    其实他们是可以马上冲下去将孔武立给抓住的,但他们遵从了太子的命令,先监视着他,等太子从京城派来的人到了之后再做下一步行动。
    太子究竟会派什么人来?来的人是要直接逮捕孔武立吗?他们也不知道。
    。。。。。。。。。
    亲们,一更来了,二更大约在22:00。(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 路遇

五天后,天空下起了雪,孔武立走进了镇上的一家酒馆。
    他进来前机警地看了看四周,没发现有什么可疑的人,便选了一个靠边的座位坐下。
    点了酒菜之后他就狼吞虎咽起来。
    已经二十多天没有沾盐油了,孔武立觉得眼前的白米饭配鸡腿便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了。他一连吃了三大碗饭、八个鸡腿、一只猪前腿,一碟花生米和一盘青菜,接着慢慢地喝起酒来。
    年关将近了,那些跟踪我的人应该也回去过年了吧?孔武立不由在心里想。
    他又看了看四周,见酒馆的屋顶上挂起了几个红色的灯笼,一侧的房间里有几位妇人正在剪纸。他忽然有些心烦气躁。
    今年他恐怕是不能回家去过年了,长这么大以来这是他首次不回家过年。
    孔武立闷闷地将点的酒喝完,又打了五斤,用一根棍子挑着往山上走去。
    虽然已有几分醉意,但他一路上依然不失机警地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四周除了皑皑的白雪之外并无行人。
    他放心了些,脚步便放慢了下来。
    现在,他是一副白胡子老人的装扮,他相信自己的这个装扮是可以骗过绝大多数人的。
    往山上回的路十分之难走,因为雪越下越大,把路都盖住了。这上山的路非常陡峭,所以他每走一步都得小心,以免踩了个空从山上摔下去。
    可即便他很小心地走也还是摔倒了,酒随即撒了一地。
    本来心情就不好的他暗骂了几句,干脆仰躺在了雪地上。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他问自己。
    不会有头了,做了那么多恶,还能够活命已经是上天的仁慈了,他对自己说。
    要不就死了吧?死了一了百了,反正自己造下的孽已经够多了。
    可他还是不想死。
    即便已经非常厌倦这人生,可他还是想活着。
    可是这般活着跟死去又有什么区别?他现在不作恶了,但也没有机会再过上正常的生活了。
    再也没有人需要他了,他为何还要活着?他又问自己。
    他忽然感觉到了深深的无聊。
    这人生无聊极了,他恨恨地说。
    雪花洋洋洒洒地飘落在他的脸上、身上,他也没有伸手去拂,闭着眼睛任由它们将他掩盖。
    如果一直这般躺着,雪会不会将我掩埋?我会不会就此死去?他又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想。
    这样死去也挺好的,他深呼了一口气,竟就这样放任自己睡去。
    漫天的雪依然不停地往下落,不一会儿便将他整个人给掩埋了。
    隐隐约约间,孔武立感觉有人在推他。
    他以为自己到了阴间,赶忙睁开眼睛来看。
    天色已经暗了,但由于白雪的映照因此他可以看得清推他的人的模样。
    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僧人,年纪跟他差不多,不过样貌很脱俗,眉宇间也透着一股仙气。
    “我该不会是遇着神仙了吧?”孔武立喃喃地说。
    由于长时间躺在雪里,孔武立的四肢已经冻僵了,只有脖子还能勉强活动。
    “这是人间,施主,我也并非神仙。”那名僧人道。
    “我记得我刚才是被雪掩盖了的,你怎么还能找到我?”孔武立问,目光疑惑地观察着那僧人的脸。
    那僧人微微一笑道:“我走路时被你绊倒了。”
    “哦。”孔武立点了点头。
    “你快要冻僵了,我来扶着你走吧。”
    孔武立的脸上顿时透出无可奈何的神色。
    “你不想走吗?”僧人问。
    “我其实去哪里都一样。”孔武立说。
    “不一样的,屋内和屋外都大有不同。告诉我,你家在哪里?我背你回去。”
    “你的个子比我小,怎么能背得动我呢?”孔武立不置信地问。
    “要不要试试看?”那僧人很淡定地说。
    孔武立想了想,终于还是说:“那就辛苦你了。”
    那名僧人果真将孔武立背了起来。
    雪已经很深了,山路又不好走,可这僧人的脚下像生风似的。更甚的是——他背着一百四十多斤的孔武立就像背着一个十来斤的小娃娃一样轻松。
    孔武立知道——这个人是有内功的,而且还可能有些别的神力。
    那么,这个人是否也能帮助他走出困境呢?
    孔武立模模糊糊地想着,不知不觉又睡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自己的小茅屋里,那僧人正在煮开水。
    一个神情虔诚的僧人和一个亡命之徒聚在了一起,这样的情景让孔武立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来。
    外头,太子派来的人已经于傍晚时悄然撤退了。
    自那名僧人到来之后他们便全部撤退了,这是太子的命令。他们不知道太子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既然是太子的命令,他们自然不敢不从,况且他们也想回家了。
    屋子里很静,只有水开的声音。
    那僧人将开水缓缓地倒进茶壶,并朝孔武立微笑了一下。
    孔武立便问:“你连茶壶都随身带着的吗?”
    “嗯,茶壶、茶杯、碗筷、佛经、佛珠、长布衣这几样东西是我出行必带的。”那僧人说。
    “挺好,自给自足,不用求人。”孔武立说。
    想到自己这条命也是眼前这僧人救的,孔武立起身向他道谢。
    那僧人摆了摆手,毫不介意。
    孔武立便问他的名字。
    “贫僧法号道能,乃九边县普光寺的一名僧人。”这名僧人轻声答道。
    “法师怎么会在这样的风雪天出行?”孔武立好奇地问。
    “出家人四海为家,走惯路了,风雪天也无大碍。”道能法师道。
    “法师要去哪里?”
    “贫僧准备从这条路去重华县。”
    “外头天色已全暗了,请法师今晚无论如何也留下来住宿一晚再走吧。”孔武立诚挚地邀请。
    道能法师微笑道:“好,那多谢施主了。”
    这晚,无论孔武立怎么要求,道能法师都不肯躺到只能容纳一人的小床上。孔武立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躺回床上,但由于知道屋子里还有一个人,所以他睡得很浅。
    即便这是个出家人,对于亡命之徒来说也是要警惕的。
    但道能整晚只端坐着闭目养神,并无其它动作,甚至连呼吸也是很浅的。
    籍着微弱的灯光,孔武立可以看得见他的样貌,这是一个五官周正、面目清朗的中年僧人,浑身散发着一股让人平静的气场。
    。。。。。。。。。。。。。。。
    亲们,二更来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 悟远

对于现阶段的孔武立来说,内心的平静正是他所渴求的。
    他定定地望着闭目养神的道能,原先焦躁的心倒也平静了不少。
    道能并没有睡着,孔武立的一举一动他是知道的,但他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
    清晨时分,孔武立悄悄地下了床,屋里还有半袋米和五个鸡蛋,他准备煮点稀饭吃。
    “法师,你能吃鸡蛋吗?”孔武立问。
    他不太确定出家人是把鸡蛋视为荤菜还是素菜。
    道能摇了摇头。
    “你们出家人把鸡蛋当荤菜吗?”孔武立又问。
    道能答道:“严格来说能孵出小鸡的鸡蛋都不属于素菜类,但我们又不能一个个地检验它是否能孵出小鸡,所以一般都不把它们作为食物。”
    孔武立便笑了笑,说:“那早膳就只有稀饭了。”
    道能道:“阿弥陀佛,有稀饭就足够了。”
    用完早膳,孔武立知道道能要继续赶路了,他忽然有些不舍得,便问:“法师去重华县做什么?”
    “去化缘。”
    孔武立踌躇了一下,然后低声问:“法师,在你走之前能给我一点人生的启示吗?”
    道能望了孔武立一眼,静静地问:“你有苦恼?”
    “是。”孔武立用力地点头,接着说:“我有的时候觉得活得很累、很无聊,很想死,有的时候又有股要顽强地活下去的念头,每天都在这两种心思中摇摆不定,心里头很是焦躁不安。”
    道能目光慈悲地望着他问:“你知道你这焦躁、无聊和累是来自于哪里吗?”
    “我知道。”
    “但是你并不想面对它。”
    “是。”
    “你不面对它它就会一直跟着你。”
    “如果我面对了它我就只有死路一条。”
    “怎么说?”
    “我造过的孽实在太多了。”
    “那就想办法去救赎吧。”
    “来不及了,我醒悟得太晚了。”
    道能法师又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道:“如果你一直不肯面对,那就永远也来不及,永远也不得心安,如果你肯面对,肯做出改变,总还是能有所改善的。”
    “但那样做的话我一定会死。”
    “你怎么知道你就一定会死?”
    “真相一旦揭露,我必定得死。”孔武立叹气道。
    “救赎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得死。”道能目光炯炯地望着他说。
    “但我知道我的救赎之路的尽头一定是死。”
    “谁的生命尽头不是死?关键在于死得是否有意义。”道能说,他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如果毫无意义地死去,那这一生不就等于白活了吗?即便一个人罪孽深重,但如果他死前能够醒悟,能够有所救赎,那样的死也还是有意义的。”
    孔武立原先忧郁黯淡的眼神里便有了些光,他望向道能,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正在动摇。
    “你真的很想死吗?”道能凝视着他问。
    孔武立想了一下,轻轻地摇了摇头。
    “但我确实是有点厌世了,或许是活得太累了吧。”孔武立说,目光又黯淡了下来。
    “你想要获得内心的安宁,是不是?”道能轻声问。
    孔武立点头。
    “那就多念经,多行善吧。我这里有几本佛经,都给你吧。”道能边说边从包裹里拿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金刚经》和《大悲咒》给他。
    孔武立接过,虔诚地道了谢。
    道能背起包裹走出了门。
    孔武立也跟着他出门。
    道能朝他笑了一下,迈开脚步从容地走了。
    孔武立呆呆地看着他的身影慢慢地走远。
    就在道能的身影快要消失在森林之中时孔武立忽然撒腿追了上去。
    他跑得极快,不一会儿便追上了道能法师,他喘着粗气紧拉着道能法师的手臂问:“可以带上我吗?”
    道能没有马上表态。
    孔武立当即跪下道:“可以让我做你的徒弟吗?”
    道能静望了孔武立良久,终于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那你就做我的徒弟吧。修行是一条意义深远的道路,从今天起你的名字就叫悟远吧。”
    …………………
    兵部尚书郭茂下朝之后便沉着一张脸往兵部去,他的得力助手梁公塬紧跟其后。
    进得兵部衙门,郭茂直接进了自己的办公厅,梁公塬也跟着进去并将门给关上。
    今日早朝时皇上说了一番含沙射影的话,郭茂听得出来那是告诫他别私下里乱来的意思。
    显然,皇上现在对他的信任已大不如以前了,但皇上又念及他的功劳和能力,所以不会轻易地动他。
    但老是被皇上防贼一般地防着也很让他不痛快,可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又确实有其诟病的地方,难免会起皇上的不满,因此他也无话可说。
    “令王那边还没有回信,也不知他究竟是怎么想的。”郭茂一手撑着额头道。
    自从上次皇上单独找郭茂谈话之后郭茂就立即给令王赵腾去了一封密信,让令王赵腾尽快实施下一步的计划。
    但这封信送出去已经快一个月了还毫无音讯,郭茂很是心焦气急。
    最近太子那边也盯得他很紧,所以他已经很久不敢跟张昭仪私下见面了,就连私信也不敢写,生怕会有落入太子的人的手中的危险。
    但张昭仪最近这几个月的表现还是挺好的,按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应该不会很久就能得到皇上的专宠。
    但他也知道太子和敬庄皇后会防备着张昭仪,因此也不敢在张昭仪争宠的事上大意。
    “大人莫要急躁,再等一等看吧。”梁公塬说。
    他最怕郭茂会忍不住。
    现在这个情形是不适合轻举妄动的。
    “也只能等着了。”郭茂叹气道。
    “其实令王此次私会皇后娘娘是一步错棋。如果他能按捺得住,我们就不至于被陛下怀疑至此了。”梁公塬说。
    “不过都已经发生了,再说什么也于事无补了。”郭茂不耐烦地道。
    “正因为这样,我们接下来的行动不应该只听令王的,我们得更多地从我们的利益出发。”梁公塬提议道。
    “是呀。”郭茂站了起来,慢慢地走向窗边,望着外面金色的太阳说:“我们确实是不能被动地等待他的指示了,我们得自己想出一套应对的方法来。”
    。。。。。。。。。。。
    亲们,更新来了,第二更大约在18:00。(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 步步为营

“大人,那么眼下我们有两点是必须要着手做的:一、在令王没有可能实现那个目标前阻止他和皇后娘娘见面。二、养一批私兵。”梁公塬说。
    养私兵这种事是断不能让外人知道的,所以梁公塬特意压低声音说。
    郭茂点头道:“嗯,我明日就安排。”
    他乃兵书尚书,招兵、统兵和调兵都十分拿手,要私下里养一批兵自然也不是很难办得到的事。但由于他的身份之缘故,这个事又必须进行得很隐秘才行,否则一旦泄露出去就是大罪了。
    次日,郭茂便召集梁公塬和几位自己平日里很信得过的下属密议,最终决定了先私招五千兵,并将他们分五个营。
    这五个营地都设在郊外。
    一切都部署完毕之后梁公塬便亲自去招兵去了。
    虽然这事儿落实下去了,可郭茂的心里依然很不安,确切来说比先前更不安了。
    他又给令王赵腾那边去了一封密信。
    就在他将这封密信送走的次日他就收到了令王赵腾的一封信。
    他赶忙关上门来悄悄地看。
    令王赵腾在信里让他这边再等一等,看张昭仪能不能怀上孩子再说。
    那么,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要暂时按兵不动了。
    这晚,当梁公塬前来向他汇报招兵的工作进度时他便将令王这封信的内容跟梁公塬讲了。
    “现在,他和我们都把主要希望寄托在张昭仪的身上了。”郭茂说。
    “这样保险吗?张昭仪毕竟太年轻了,在下担心她把控不好局势。”梁公塬不太放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她那边的问题不大。我也想私下跟她会面谈一谈的,可眼下太子那边的人盯得很紧。”
    梁公塬点头道:“是”,又凑近郭茂低声说:“在下刚打听到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郭茂忙问,不由得紧张起来。
    “听说郑才人最近跟张昭仪走得很近。”
    “她?”郭茂顿时皱起眉头来。
    这郑才人先前不是挺不爽张昭仪的么?缘何忽然又跟张昭仪来往了?
    “这人的举动大有蹊跷。”郭茂说。
    “在下也这么觉得。”
    “我给张昭仪去封信。”郭茂站起身来说。
    梁公塬没有反对。
    那天晚上,被郭茂指派送信给张昭仪的那名宫女从皇宫东侧的小门拿到信后就快步地往芳华宫去。
    在经过一个石桥时她的后面有两名公公紧跟了上来。
    虽然也不确定他们是否是跟踪她的人,但她还是赶忙加快了脚步。
    就在她走到一个拐弯处时忽觉后脑勺被击打了一下,她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就晕下去了。
    等她清醒过来时她发现自己正靠在一根大石柱前,而她口袋里的那封信却不见了。
    这宫女顿时大惊失色。
    那封信可是郭茂千叮万嘱一定要安全交到张昭仪的手上的啊,如今竟然不见了,而且拿的人是谁也不知道。
    怎么办?这下郭茂那边一定会怪责于她的。然而这个时候她又不能出宫去见郭茂。她急得眼泪直往下掉。
    次日,这名宫女才辗转地将昨日发生的事告知郭茂,郭茂一听就猛地站了起来。
    郭茂在这封信里提醒张昭仪要警惕郑才人,并要她想办法尽快怀上皇上的孩子。
    这样的信是断不能落入他人的手中的。
    他急得不得了,立即找梁公塬来商量对策。
    “很有可能是太子殿下的人干的。”梁公塬说。
    “但他那边一点动静也没有。”郭茂说,在房间里不安地踱着步。
    “也许这是风雨前的平静。”
    “眼下我们该怎么办?”
    “装作什么事也没有。”
    郭茂望了梁公塬一眼,道:“万一他将这封信拿给陛下看呢?”
    “就算陛下看了这封信对您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毕竟您这信里头所说的不过是告诫一个妃子如何在后宫谨慎自处以及如何争宠罢了,跟政治并无直接的关系。陛下即便会怪您但也绝没有到要革您的职的地步。”梁公塬淡定地说。
    郭茂想了想,觉得梁公塬说的也有道理,便坐了下来,道:“不过经过这事之后我们是断不能再私下里给张昭仪通信了,见面更不行。”
    “是啊,暂时只能中断与她的一切联系了。”
    “可要如何让她知道郑才人接近她的危害呢?”郭茂揉额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梁公塬一时间也没想到更好的办法来。
    “先就这么着吧,以张昭仪的聪明和她现在的受宠程度来看郑才人应该是算计不了她的。”梁公塬宽慰道。
    郭茂无奈地点了点头。
    昨晚,凌公公于天色暗了之后悄悄地去了东宫见太子。
    “这是奴才从那名宫女口袋中拿到的。”凌公公将那封信递给太子。
    太子当即拆开来看。
    看完之后太子原本平静的表情便有了些波动,他示意凌公公退下,然后派人去请宫泽哲来。
    正准备歇下的宫泽哲立即赶往东宫。
    “张昭仪与兵部尚书果然有合作关系。”太子赵聿梁说,遂将那封信递给宫泽哲看。
    “怪不得张昭仪进宫之后后宫那么不平静。”宫泽哲道,又疑惑地说:“兵部尚书这般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当皇帝?还是说他与张昭仪有不正当的关系?”
    太子摇了一下头,镇定道:“恐怕都不是。”
    郭茂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还没有当皇帝的可能,至于他与张昭仪之间的关系那倒是有可能是有些不正当的。
    只是,他为何那么关心张昭仪是否怀上皇上的孩子呢?难道他想将张昭仪推到皇后之位上去?假若张昭仪当了皇后,于他又有何益处?只要今上尚在一天,他即便与张昭仪联手也不可能掌握得了曣国的政权啊。
    “也许郭茂的背后还有人。”太子若有所思地道。
    “会是谁?”宫泽哲惊问。
    “暂时还不知道,不过总有一天会知道的。”太子目光笃定地说。
    “这封信殿下打算怎么处置?”
    “先留在本宫这里,未来说不定它能起大作用。”
    “不交给陛下?”宫泽哲又问。
    如果将这封信交给皇上的话说不定皇上这边会严审郭茂。
    “要交也得等一个最适合的时机,现在还是先留着它吧。”
    “好。对了殿下,孔武立已经跟着道能到重华县去化缘去了,他现在已经是道能的徒弟。”
    “嗯,让道能那边过完年就将他带到北直隶这边来化缘。”
    北直隶距离京城很近,届时太子这边无需多少人手就可将孔武立抓捕归案。
    。。。。。。。。。。。。。。。
    亲们,二更来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臣进谏

“那么过完年后步寻被害的案应该就能破了。”宫泽哲欣慰地说。
    想到太子与闻莹愫这对苦恋的恋人,他真希望那件案子早点破了,好让这两个苦恋着的人能够放下顾虑成亲。
    太子点头道:“嗯,希望是这样,不过不管如何,过完年本宫就要娶闻姑娘了,本宫不想再等。”
    “但她总说要等步寻案水落石出了才肯嫁给你。”宫泽哲低声道,又补充了一句:“她也是不想连累你。”
    太子望着宫泽哲很认真地道:“就算是连累我也要定了她,我不想再等,也绝不会后悔。”
    宫泽哲直视着太子赵聿梁道:“殿下,我当你的老师也六年了,对你的性格也算是有相当了解的了,恕我直言,这是我第一次见你对一个女子这般动情的。”
    太子微笑,并不否认。
    “你就那么喜欢她?她究竟哪里让你这般动心?”宫泽哲好奇地问,也可以说是想听听太子讲心里话。
    “感情的东西是很难说得清楚的,爱了就是爱了。但是这份感情又是前所未有的明确的。”太子静静地说。
    是的,他爱她,从见到她的第一眼起就无比的明确。
    宫泽哲听了便放心了,感慨道:“殿下对她也算是一往情深了,不过她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日后你娶了她定然也会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的。”
    太子微笑,端起茶来缓缓地喝着。
    “雪又大了。”宫泽哲望着窗外的飘雪说。
    “是啊,今年的雪是少见的大。”太子赵聿梁也望着那雪说。
    “太子妃快要生了吧?”
    “嗯,大概就这几天要生了。届时我想请闻姑娘来这边陪她几天。”
    “我听愫儿说了,好的,届时太子妃一分娩我就让愫儿赶过来。”
    “好的,多谢老师。”
    “殿下莫要客气,夜已深,我就不打扰殿下休息了,就此告辞。”
    太子便站起来说:“老师慢走。”
    宫泽哲就乘着夜色离开了东宫。
    芳华宫内,华灯高照,刚出浴的张昭仪身穿薄纱朝卧室走去。
    卧室的窗前,皇上正负手站立着仰望外面的飘雪。
    张昭仪打了一个喷嚏。
    立即有宫女将外套给她披上。皇上也同时转过头来。
    “没大碍吧?”皇上问,目光中透着关切。
    张昭仪微笑着摇了摇头,伸手拉过皇上的手说:“妾今日白天里看了大半天的飘雪,心情是难得的平静。”
    “是因为看飘雪而心情平静吗?”
    “嗯,看着那纤尘不染的雪花瑟瑟而下,看着它们一点点地将天地染白,妾感动莫名,同时又很平静。”张昭仪依偎在皇上的胸前说。
    皇上伸手抚了抚她鬓角的发,柔声问:“感慨什么?”
    “感慨妾今日所得到的一切,若不是陛下的宠爱,妾或许早就枯萎了。”
    皇上伸手捧起她的脸,微笑地看着,然后缓缓地亲了下去。
    张昭仪立即抱紧了他。
    帷帐落下,帷帐里的两人像两把燃烧的火般热烈地交缠在了一起。
    潮退之后,张昭仪红着脸挪动了一下身子,才觉得浑身酸软无力。
    方才,她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她这次会怀上。
    她伸手揽住皇上的腰,用脸蹭了蹭皇上赤/裸的胸膛,说:“陛下,瑾王禁足快满一年了吧?”
    皇上愣了一下,沉声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妾昨日去见了皇贵妃,她最近心情不太好,想是在愁瑾王的事吧。”张昭仪边说边悄悄地观察皇上的表情。
    皇上面无表情。
    张昭仪便接着说:“妾并未见过瑾王,不知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但妾曾听人说起过他,他们说他才高八斗,在绘画上尤其有造诣……”
    “别说了。”皇上打断她道。
    瑾王赵聿珣乃他的亲生儿子,他当然也很爱他,若不是因为瑾王制造盲人歌谣事件的话他也断不会对他做此惩罚的。
    皇上听得出来张昭仪话里的意思,这一年里已经有不少人来请求他缩短瑾王的禁足期限了。
    可瑾王这行为是如此的令人不齿,他如何能饶恕他?
    张昭仪见皇上这般神情,便知皇上也是很爱瑾王的,便壮着胆子说:“妾知道妾不应该也没有资格置喙此事,但三年的禁足是不是太长了点?一年或者一年半是不是更相宜?”
    皇上紧闭着眼不答话。
    张昭仪便乖乖地闭上了嘴。
    次日,张昭仪去了皇贵妃那里。
    将下人们都摒退之后张昭仪对皇贵妃说:“我昨晚里跟陛下讲到了瑾王的事,陛下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从他的神情看他还是挺关心着瑾王的。”
    皇贵妃立即紧盯着张昭仪问:“你怎么跟他说的?”
    张昭仪遂将自己昨晚与皇上的那段谈话完完本本地转述给了皇贵妃。
    “现在,贵妃娘娘,假如你能抓紧时机跟陛下聊聊,或者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子跟陛下聊,说不定事情就能得到急速的进展。”张昭仪提议道。
    皇贵妃听了她这话后开始陷入沉思。
    她当然很想亲自去跟皇上说,但她这个时候去的话又恐怕会引起皇上的猜疑和反感,那要请谁来做这个推动人呢?
    皇贵妃将宫里所有德高望重的老臣都在心里过了一遍,终于想到了两个比较合适的。
    “好,我会找几位大臣帮忙,陛下那边还望你继续做思想工作。”皇贵妃说。
    “这是自然。”
    “如果瑾王真的能提早解禁,届时我会让他亲自向你道谢。”皇贵妃笑着说。
    张昭仪早就想看看这瑾王长什么模样的了,因此听得这话后也很高兴,笑着点头道:“好。”
    三日后,受了皇贵妃重托的那两名老臣果然在朝堂上提起了这件事。
    一时间满朝官员皆议论纷纷。
    “瑾王这一年里在瑾王府里潜心忏悔,抄写的佛经足有一墙高,且每日读经背典,功课丝毫不落,请陛下看在瑾王这般虔诚悔过的份上缩短一下他的禁足日期吧。”其中一名老臣道,语气非常的虔诚、慷慨。
    另一名大臣也随即说:“瑾王那时年轻气盛,行事难免有考虑欠周之处,但经过这一年的禁足他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先前之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望陛下给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
    亲们,一更来了。感谢小p悠悠的平安符,(* ̄3)(e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两强相对

“戴罪立功”这四个字让皇上心头一动,但他随即又掩饰过去了,他望着朝堂上斗胆替瑾王求情的这两名老臣道:“朕自有分寸,两位爱卿不必多言了。”
    这两位老臣对视了一眼,又不死心地进谏。皇上立即抬手示意道:“此事不必再拿到朝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