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进化史-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来来,我们都尝尝。”皇四子个性爽朗,今年十二岁了。知道自己的三皇妹也学骑马射箭,两个人还曾经“切磋”过,因此对这个妹妹到比其他人亲近一些。
    “四皇兄,今儿是大皇姐生辰,总是要先给大皇姐尝尝。”
    “那我先尝尝。”
    “嗯。”秦康乐亲自为大公主盛了一碗粥:“大皇姐,尝尝看。”
    然后又为几位兄长和二公主也分别盛了。
    “有一种淡淡的莲花香,确实不错。”皇五子是昌泰二年生的,今年也九岁了。
    “嗯嗯。”二公主连连点头。
    这边吃的欢乐,那边皇帝到了。
    “父皇万福。”
    “都起来吧。”皇帝做到主坐,然后将大女儿留在身边。
    “你们怎么现在就开席了?”虽说是自家兄弟姐妹,但是男女七岁不同席,开席也应该是分两拨。
    “父皇,是三皇妹给女儿的礼物,荷花粥,清暑热。”
    “所以你们就都跟着吃了?”皇帝看着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心中非常高兴,子孙繁茂好啊。
    “是。”
    这边说着,那边有眼力的奴婢已经为皇帝也盛了一碗荷花粥。
    皇帝尝了一口,点点头:“味儿不错。”
    “女儿做的当然好吃。”
    “不知谦虚为何物。”
    “我是父皇的女儿,不用谦虚的。”
    皇帝气笑了,包括看秦康乐不太顺眼的大皇子也笑了,这个妹妹也是挺好的。
    昭阳阁一时间其乐融融,然后分了两处开席,皇子一处,皇女一处,皇子一处大皇子为首,四个人也是有说有笑的。皇女一处皇帝则因为女儿过庆生,所以在这边,父女四人也开开心心。
    然后——然后秦康乐就被皇帝拎走了,继续到勤政殿打工,大公主这边送走了自己的兄长,下午各府的小娘子则进宫了。
    这一次进宫的更多,也都更加谨慎。
    “周表姐,你的绣工还是最好的,香囊好漂亮。”
    “公主殿下过奖。”周淑慧捏着帕子,家中对她期望很高,她的年纪也与大皇子相仿,与小姑子打好关系,是第一步。
    “怎么没见到三公主?”忠靖侯府的岳家小娘子很喜欢三公主,没见到人,就问出来了,然后发现跟着的嬷嬷脸色变了,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三皇妹上午来过了,现在陪着父皇。”对于妹妹能时刻在皇帝身边,大公主羡慕有余却没有嫉妒。
    皇帝晚上去了宣德宫,德妃很开心。

第二十六章

永安伯带着银钱粮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一路之上,他除了本身的爵位外,又是皇帝任命的赈灾钦差,因此无论走到哪里,各级官员都非常礼遇。
    永安伯看着地方上送来的礼物,脸上笑开了颜。
    “伯爷,下官敬你一杯。”永安伯第一站到的就是云省,当地的官员立刻设宴招待。
    “好好好。”永安伯这一路下来丰硕了不少。一边将属下敬的酒喝了,一边将身边的小娘搂到怀里上下摸索。
    “伯爷,妾给您倒酒。”小娘挺开心的,永安伯年纪不算大,还不到四十,模样也算白净斯文,最重要的是身份,如果自己伺候的好,能跟着回伯爵府,想到这里,花娘心中一片火热。
    “郡守这里很不错。”
    “伯爷过奖了。”郡守说着话,就拍了拍手,很快来了一队的小娘子,管弦响起,翩翩起舞。
    鸡鸭鱼肉各种珍馐佳肴,如同流水般往上搬。
    这边歌舞升平,外面的百姓就差易子而食。
    “多给点儿银子吧,我女儿这么大了,过去就能使唤了。”一个灰头土脸的女人一手抓着一个三四岁小男孩,一手抓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苦苦的哀求着人牙子。
    “不是我不给价格,现在的年景你也知道,卖儿卖女的实在太多了,我给你这些银钱,还是念在咱们是同村人的份儿上,别人家,这个钱也是没有的,你看看你们家秀妞,十一岁的丫头跟七八岁似的,我也没办法,你如果不卖,我就走了。”牙婆一脸无奈,这些话她真不是瞎说,确实如此。
    “我卖……”女人哭着将女儿送到牙婆的手中。换了五两银子。
    “娘,娘,娘……”女孩哭,嘴里面也喃喃自语,却不敢拉着卖了她的娘亲。
    妇人噗通一声给牙婆跪下了:“她婶子,你好歹是她长辈,求求您,有机会,给她找个厚道的人家卖了吧……”妇人是嚎啕大哭,如果不是真的过不下去了,何苦要卖自己的女儿呢。
    “我尽量吧。”说着,抓着秀妞的细胳膊就走了。
    妇人瘫坐在地上,痴痴地望着女儿离开的方向,真好像有刀子剜她的心一样,可是不卖女儿的话,全家都得饿死,卖了她,也许她能到一户好人家,起码能活下来,家里面有了这几两银子,也能活下来。
    “一定会遇到好人家,一定会遇到好人家的……”妇人喃喃自语,她也只能这样想,才会让自己好过。
    草根,树皮,都吃过了,还有什么可以吃的呢?男人看着满地的荒凉,又向前走去,家中的妻儿已经有两天没吃过东西了,妻子还好,还能挺一下,三个孩子和老母亲不能在饿着了,他一定要弄些东西吃,继续向前走,他一定要弄到吃的。
    那是什么?眼睛花了吗?他竟然看到了一只兔子,挥舞着手里的棍子气势汹汹的就杀了过去,那兔子似乎也是饿了,没什么力气,被男人三下五除二就抓住了,可是当他回家的时候却看到妻子惊慌失措的双眼。
    “孩儿他爸,阿家不见了。”
    “不见了?怎么回事?”
    “我今天带着大丫头和大小子出去想采些野菜,弄点儿东西吃去,就让小子和他奶奶在家,结果我们回来发现娘不在,我问小子,他说娘出去了,就没回来。”
    “我去找,你先把兔子做了,给孩子们吃。”
    “我也去找,让大丫头做。”
    “你做吧,大丫头和大小子都跟着我去找。”
    周围邻居听说了,也都行动起来,然后在一颗枯死的树上找到了老太太,老太太穿着一辈子都不太舍得的好衣服(没补丁)吊死了。
    “母亲——”男人狂奔过去,抱着老太太的腿放声大哭。
    周围的邻居也都跟着抹眼泪,这不是第一个,大家也都懂老太太上吊的原因,家里没粮食了,不想拖累儿女,年纪大了,就一根绳子将自己吊死。
    永安伯总算还记得自己的事儿,在皇帝给了他三百万的赈灾银子,他自己就贪墨下了九十万两,然后将这些银子摊派出去,赈灾。
    永安伯似乎忘了,你贪,你的手下就不贪吗?层层盘剥,结果赈灾的银子真正用到灾民手中的竟然十无一二,然后就悲剧了。
    其实百姓很好打发,尤其是那个时候,大多数都不认字,也没有什么思想报复,在他们心里吃饱穿暖就是顶顶的好日子了,所以赈灾的时候,你少贪点儿,能保证他们饿不死,只要过了这个难关,下雨了,哪怕长出草来,能活下去就没事。
    但是呢,不单单有个贪腐成魔的永安伯,他手底下一群贪钱的小鬼儿,其中还有一个专门喜欢美人的勋贵子弟,这个人是忠勇侯府,贵妃的娘家人,是贵妃的叔叔,是她祖父的老来子,婢妾生的,不过是老来子,非常得老侯爷喜欢。名叫冯海。
    冯海喜欢美人,所谓好色这个没问题,你可以风流不下流,但是这个人呢,就喜欢下流,他不喜欢花娘,就喜欢良家女子,还不喜欢心甘情愿跟他的,就喜欢抢来的。
    有这么一个人,他现在有了权力,又在灾区,简直是如鱼得水,他管派粮的,每日来领粮的人,有好看的,就会被他盯上,然后晚上抢人。
    直到他抢了一个军户兵的妹子,炸锅了。
    本来赈灾就不利,很多人依旧饿着,卖儿卖女的遍地都是,现在又开始抢人,仿佛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下来了。
    金钟知道自己的妹子被抢了之后,直接就召集同是军户的人家,煽动一下人心,原本日子就过不下去了,现在有了抢劫的理由,大家也就豁出去命了,饿死和被杀死,宁可做一个饱死鬼。
    皇帝收到三省动乱的消息,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王丞相还在喋喋不休的说着前方的战报。
    秦康乐看着皇帝,发现皇帝的呼吸变得十分急促,眼看着不好,赶紧喊:“父皇息怒,父皇息怒。”然后眼风扫向梁公公。
    梁公公也发现了,可是他一个阉人,不敢打断阁老的话,如今公主发话了,赶紧打手势,让下面的太监去找御医。
    殿里的阁老加六部尚书都愣了,自从三公主在勤政殿打工,从来不开口,咳咳,他们在讨论正事的时候从来不开口,如今这样,皇帝怎么了?都偷偷用眼睛看,然后都惊呆了,皇帝的脸色太可怕,难怪公主不让说了。
    秦康乐打断了王阁老的话,又连忙帮皇帝顺气,皇帝的脸色这才和缓下来。紧接着御医到了,连忙为皇帝切脉之类的,结论是怒火攻心。
    王阁老他们也不敢吭声,在勤政殿等着,等太医开了药,那边熬了药,皇帝又道:“接着说。”
    众大臣心中发苦,尤其是王阁老,开始想着怎么说,可不敢实话实说了。
    “如实的报。”
    “是,永安伯贪墨了赈灾的银钱,冯海又强抢民女,导致民变。”王阁老不能美化,那就只能尽量简洁了。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再派人赈灾为好,稳住灾民。”周丞相直接道。
    “陛下,臣认为现在要去除首恶,给灾民一个交代,还有赈灾,双管齐下,比较稳妥。”
    “陛下,臣附议王丞相。”郑丞相道。
    “陛下,臣附议。”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一起道。
    “陛下,永安伯贪墨一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处理清楚的,臣认为还是先稳住灾民为好。”户部尚书倒是与周丞相的想法差不多。
    “水卿家以为如何?”皇帝发了话。
    “臣认为永安伯与冯海必须要给灾民一个交代,至于其他问题,则要慢慢调查,同时,灾民那边也要继续赈灾。”水丞相凭借救驾之功做到了丞相,绝对不是单单有运气,还有头脑。
    皇帝点点头:“调查永安伯贪腐一事,就由王卿家亲自去调查;赈灾一事,就由兵部侍郎林卿家接任,顺便安抚流民。”
    “臣遵旨。”
    秦康乐赶紧拟了两份旨意,心中叹惜,这个永安伯果然靠不住。
    王阁老是山东的世家出身,与勋贵本就势不两立,彼此倾轧,如今有了大好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朝臣退下之后,秦康乐开始伺候皇帝吃药。
    “陛下,药熬好了,您先喝药吧。”梁公公端着小太监熬好的药汁。
    眼看皇帝坐着没动,秦康乐只好说“父皇,为了那些人气坏身体不值当,而且父皇您要保重身体,待那些小人回来,您在出气,可好?”
    “药拿来吧。”
    皇帝将药一口气喝下:“这药真苦。”
    “父皇吃个蜜饯。”
    “罢了,朕吃个药就觉得这样苦,不知道那些百姓怎么样了。”
    “父皇……”秦康乐垂眸,皇帝也许是真的关心百姓,但是在用人的方面,真不怎么样。

第二十七章

林靖涵世家出身,人也比较靠谱,最关键的是父亲能力颇高,家中有钱不说,他更知道什么是适可而止。
    去那边第一件事就是放粮,而且也够狠,不是按照人头放粮,而是按照当地的户籍放粮,有你们这一户,才有粮食,因为有户才纳税,也就是说你平时交税了,现在才能得到朝廷救济,至于那些隐户,则没有这个待遇。
    这一招挺狠,除了让那些隐户分不到粮食外,也给了当地为富不仁的世家一个警钟,而且你领了粮食,在跟着反对或者当流民之类的就不行了,你登记了,一旦有不法举动,你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实心实意的造反者毕竟是少而又少,有了粮食,有了能活下去的希望,流民很快没有了,暴动者在王阁老命人将永安伯和冯海□□之后,也没了气焰,首恶已经授首,朝廷也在努力赈灾,你还有什么可闹的。
    因此在王阁老和林靖涵日夜兼程到达后的第四天,三省的局势就稳定了下来。
    皇帝接到奏本之后,脸上露出喜色。
    秦康乐看到奏本之后,心沉了沉,地方官员没有谎报,看来当地的盘剥很重,看到皇帝脸上的喜色,秦康乐的心更沉了,她觉得亡国公主这四个字真的离她不远了,身为一个皇帝,竟然如此没有见微知著的本事,最可恨的是朝臣中竟然没有一个说的,她不信,她不信这事儿就她能想到,因为心里有事,秦康乐一连几天都低气压。
    王阁老那边事情做的也漂亮,将永安伯和冯海还有一众人的罪证都调查的差不多了,甚至公布首恶两个人的罪行,这才回去,林靖涵要继续赈灾,两个人吃了一顿散伙饭,一人回京,一人继续。
    云地等三省天热,云阁老去了一圈回来之后,人就不免黑了,这黑了就显瘦,而且人经过连日的忙碌,也确实瘦了,因此出现在皇帝面前的就是一个黑瘦黑瘦的人。
    “爱卿辛苦了。”皇帝心中高兴,显然,王阁老是真的做了实事。
    “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荣幸,陛下,这些是证据和口供,永安伯和冯海已经都招了。”
    梁公公将奏本呈了上来,皇帝翻开观看,越看脸色越黑:“岂有此理,枉负圣恩,他一个人竟然贪墨了九十万两。还有冯海,竟然强抢民女,真是败类。”
    “陛下,永安伯与冯海两个人,为了稳定民心,臣已经公布出了一些罪状,剩下的还有当地官员与他们串通的。”王阁老又拿出一份奏本。
    这个皇帝没急着看,反而道:“王卿家辛苦了,先回府中休息休息。”
    “臣谢陛下,臣告退。”王阁老后退九步,这才转身退下。
    “梁琦,你去安排一顶小轿,送王卿家。”
    “是。”
    秦康乐心中微动,皇帝爹这个安排可见是对王阁老的礼遇了。在皇城之中,尤其是前朝之地,能得一顶小轿,这绝对是无上的荣耀。
    “拟旨。”
    秦康乐立刻提笔等着皇帝说话。
    “永安伯革去一切职务,由世子接替爵位,罚俸三年。另没收先帝赐予的庄田两座,折银补偿三省灾民。分两次拟旨,先革职。”
    秦康乐听到这样的处罚结果就是一顿,她知道他的皇帝爹有点儿妇人之仁,但是她万万没想到赈灾时期的贪腐处罚力度能这么轻,如此处罚力度,恐怕贪腐之风难抑。连家都不抄,垂下眼眸,依旧拟旨,给皇帝过目后,这才用玉玺。
    “至于冯海,强抢民女,草菅人命,以至于流民奋起,斩监侯。”
    对于这个处罚结果,秦康乐还是皱眉,没有立刻处死,那就还有活动的余地,只是碍于王阁老说的已经将罪行公布出去一些不得已而为之了,灵光一闪,秦康乐终于知道了,王阁老为什么要先公布一部分罪状了,看来王阁老料到了皇帝爹的想法,果然是老奸巨猾。
    冯家的动作很快,接到旨意之后,并没有立刻求情,但是却拿出了不少银钱去赈灾,名曰:补偿灾民。
    忠勇侯府一早就得到了消息,也立刻准备了应对之道,前车之鉴尚有,为什么不跟着学呢。(昌泰六年的贪墨案)立刻就将侯府中其他人摘了出来,现任忠勇侯还上了奏本请罪,包括老忠勇侯夫人。
    这一举动,另那些想抓把柄的世家都没声了,是,他们没分家,因为老夫人尚在,但是这个冯海是庶子,并不是养在嫡母跟前的,忠勇侯府也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来悔过,实在不能抓着不放。
    在这方面永安伯府就落了下乘,永安伯世子接了永安伯之位,但是新任永安伯完全没有站出来认错儿,反而是老封君(现任永安伯的祖母)竟然跑到永寿殿去求情了。被皇太后申饬。
    得到消息的皇帝大骂,也被世家抓住把柄,不但痛批原本的永安伯贪腐,还批判现在的永安伯无担当等等……被各方面厌弃,彻底被踢出权力中心,成为空架子伯爵府。
    皇帝这边正生气永安伯家子的事儿呢,又接到了林靖涵的奏本,然后脸上的乌云一下子都散了,大笑出声。
    “哈哈,好好好。”左右一看除了太监梁琦外只有闺女,心中欢乐急于与人分享,就道:“康乐,你来看看。”
    秦康乐接过奏本一看,立刻福身道:“恭喜父皇。”起身道:“这是天大的好事儿,现在下雨,想来是不耽误秋粮了吧?”
    “正是,及时雨啊!”
    “定是父皇仁德感动上天,因此才降下及时雨。”
    “哈哈……”皇帝非常高兴。
    高兴事儿还不只这一桩,很快有小太监来报怀孕的刘婕妤发动了。
    “恭喜父皇双喜临门。”
    “好好好。”
    “女儿先回明玄阁。”
    “嗯。”皇帝很高兴,直接上了步辇去了绫绮宫,刘婕妤初入宫是御女,在贵妃的绫绮宫,颇得贵妃照顾,以至于怀孕后就晋封了婕妤。
    秦康乐目送皇帝上了步辇,她才回到明玄阁。现在明玄阁的规矩是,只要公主回来了,就是赶紧沐浴,然后就要帮公主揉揉腿和脚,不是秦康乐娇气,还是发育身体的时候,一站就是大半天,还要规规矩矩的,委实不利于成长发育,幸好她穿越的不是清朝,否则穿着花盆底儿,她可以给自己一根绳子上吊了。
    皇帝到了绫绮宫,四妃一个不落都在。
    “陛下万福。”
    “怎么样了。”
    “都准备的妥妥当当的,只是她这是第一胎,恐怕生的要艰难些。”
    “嗯。”
    刘婕妤这一胎不是艰难,而是非常艰难,而且已经确定孩子难产,脚先出来了,医女出来回话的时候,脸色惨白成一片。
    “陛下,小皇子的脚先出来了。”
    皇帝的眼睛当时就直了。
    四妃也是脸色惨白。
    “陛下,此事拖不得,还请陛下早下决断。”贵妃最先反应过来,赶紧施礼道。
    “请陛下早下决断。”三妃一齐道。
    “皇子重要。”
    “是。”医女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再次进去,就知道怎么办了。
    四妃的脸色都不太好,为了孩子当娘的都能舍命,可是这种皇帝开口直接保皇子的言辞,还是她们有些微的不舒服。
    老天还是比较厚待刘婕妤的,被灌下参汤之后,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终于生下了八皇子,而且没有血崩。
    “恭喜陛下,是一位皇子。”
    “好,你们娘娘怎么样了?”皇帝终于还算有点儿良心,知道问一句。
    “娘娘昏了过去,太医初步诊断,并无大事。”
    皇帝长出了一口气,当时话虽然那样说了,可是那也是没办法的,相比于妃嫔,他只能说保孩子,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愿意妃嫔死了,如今听到平安,心中自然高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待他醒了告诉她,这一胎生的艰难,八皇子满月朕晋封她为充媛。”
    “是,谢陛下。”伺候的宫女自然为自家娘娘高兴,娘娘成为主位了,自己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四妃的心情各有不同,脸上的表情却是一样的:“恭喜陛下喜得皇八子。”
    “绫绮宫上下都有赏。”
    “陛下万岁。”
    秦康乐第二天早晨刚醒,吃饭的时候钱嬷嬷道:“公主,昨夜您添了一位皇弟。皇八子,刘充媛所出。”
    秦康乐放下碗筷:“充媛?”她不记得后宫中有这个主位啊,在哪个宫里?
    “就是刘婕妤,昨夜难产,陛下念她生子不易,这才晋封。”
    秦康乐点点头:“礼在厚一分。”
    “是。”
    “走吧。”抬腿上步辇,她还得去勤政殿呢。秦康乐自然不会操心这些琐事,她不是皇家媳妇,需要面面俱到,也不是不受宠的公主,她在勤政殿打工,只有后宫妃嫔巴结她,万万没有她巴结后宫妃嫔之理。

第二十八章

到了勤政殿等了一会儿,皇帝就到了,秦康乐特意学了泡茶,肯定没有茶艺师傅泡的好,但是也不差了,皇帝来之前先泡好,等皇帝到了勤政殿,正好茶的温度也适合人品尝,皇帝对于女儿的贴心很是受用。
    今天处理的是王阁老提交上来的第二份奏本内容,当地的官员以及这一次根据的官员贪墨渎职等问题。皇帝看的心烦,将奏本扔给秦康乐,让她念。
    略去那些不重要的,大意就是永平伯家三郎君作为督粮官贪墨了三千石(折合银子大约是十万两)还有永康伯家的五郎君作为派粮官,贪墨了一万两,还有李参将家的郎君贪墨了两万两,以及当地贵省的郡守贪墨了二十万两,何知州贪墨了五万两……等等。
    王阁老的写的很详细,贪墨的数目从大到小。
    “拟旨。”
    秦康乐老老实实的拟旨。
    “贵省郡守降五级,追缴贪墨的银钱,没收部分家产;另外两个,降三级,罚俸三年,另罚五万两赈灾,李家的教子不严,革职不用,李将军、永康伯、永泰伯,忠武侯,忠勇侯教子不严,罚俸三年,追缴贪墨的银钱,其子革职不用。”
    皇帝说的简单,秦康乐的旨意则要一份一份的下,看着这些,忍不住心中叹惜,皇帝真是太仁慈了。
    “至于旨意,林卿家回来之后在下。先让他们在牢里呆几天。”
    “是。”
    贵妃在绫绮宫中端坐,身边放着冰,伺候的人下人连大气儿都不敢说一下。
    “回娘娘,三公主出了勤政殿,奔着明玄阁去了。”
    “下帖子,吴嬷嬷,你带着春兰和秋菊亲自去请公主过来。”
    “是。”
    秦康乐回到明玄阁,刚刚做到浴桶中身边的夏巧就报给她:“公主,绫绮宫来人了,贵妃娘娘亲自做了桂花糕,请公主品尝。”
    秦康乐心里叹惜:“来了。”脸上倒是露出一个笑容:“好,待我休息一下就过去。”
    “韩姐姐吉祥。”
    “吴姐姐吉祥,今儿怎么有空过来了?”
    “贵妃娘娘做了桂花糕,请公主过去尝尝。”
    “哦,你稍等,我去回了公主。”
    韩嬷嬷同夏巧一碰头,然后又出来了:“吴姐姐,公主说,休息一下就去。”
    “那我回去复命。”
    “急什么,吃杯茶在走。”
    “那我贪嘴了。”
    韩嬷嬷招呼人上茶,不单单是吴嬷嬷还有两个大宫女也有份。
    “娘娘只请了咱们公主?”韩嬷嬷也不用拐弯抹角,直接开口询问。
    “是,今儿就请了三公主,昨儿请的大公主与二公主。”
    “哦。”韩嬷嬷点点头,昨儿公主回来的晚,今儿回来的早,也说的通。
    “韩姐姐,我先回去了。”
    “好。”韩嬷嬷亲自送了出去。
    “娘娘,公主殿下休息一会儿就过来。”
    “嗯,东西都准备好了么?”
    “都准备好了。”
    “娘娘宽心。“
    “唉,本宫怎么宽心,此次赈灾,好好的事情,竟然弄成这样。”
    “娘娘,奴婢虽然没见到公主,但是看下人们都一如往昔,应该没事吧?”
    “她能有什么事,又不是她的母族。”
    下人们一低头,不敢在说话。
    秦康乐很累了,但是没办法,韩嬷嬷她们帮她揉了揉腿脚之后,打叠起精神上了步辇去了绫绮宫。
    “娘娘,公主到了。”
    贵妃亲自到了殿外迎接,秦康乐也没摆谱,到了绫绮宫正门口就下了步辇。到了正殿外,看到贵妃,两个人互相问了好,这才进去。
    “贵妃娘娘好小气。”秦康乐坐下之后,就开始数落贵妃。
    “公主此话怎讲?”贵妃一愣。
    “贵妃娘娘的桂花糕我想的慌,可是每年才那么一点儿,今儿我可要吃饱的。”
    贵妃掩嘴笑:“春兰,快把做好的桂花糕端上来。”
    “是。”
    “今儿一定让你吃个够。”
    “那我先谢谢贵妃娘娘了。”
    春兰将糕点端了上来,还配了一壶毛尖茶。
    秦康乐用筷子夹起一块糕点,放到嘴里细细的品尝,很好吃,比往年吃的桂花味儿淡了些,想来是用四季桂的桂花做的,而不是银桂。
    “好吃,我觉得我吃一辈子都吃不够。香味儿虽然不如银桂做的大,口感却更好了。”
    “公主喜欢,我若有空,便经常做给你吃。”
    “谢谢贵妃。”
    “公主,我也不合你说那些拐弯儿的话。”
    “娘娘?”
    “公主日日在勤政殿,想必是知道永安伯赈灾不利之事。”
    秦康乐点点头。
    贵妃抹抹眼泪:“我那三叔,论理,我这晚辈不应该说的,可是,他做出这样的事,真是惘负圣恩,还连累了我的弟弟。”
    “娘娘的三叔?”秦康乐的眼睛里有一瞬间的茫然。
    “就是、就是、就是那个强抢民女导致民变的冯督粮。”贵妃说起这个有些脸红。
    “哦。”
    “公主,陛下可有裁决?”
    “有是有了,可是娘娘,如今旨意未下,我不好同娘娘多说。”
    贵妃连连点头:“是,是我心急了。”贵妃又拿帕子擦眼泪,咬咬牙,这个丫头就是不肯说,昨儿她使许修媛同二公主说让她探探口风,就滴水不漏,如今还是不说什么。
    秦康乐又吃了一块桂花糕,喝了口茶道:“娘娘,听闻刘婕妤下个月就晋封了,是吗?”
    “是,下个月她出了月子就要搬出我的绫绮宫,自立门户了。”
    “娘娘有福,刘婕妤在绫绮宫也沾了福气,才能给我添了一个弟弟,我想娘娘这样有福气,娘娘的娘家必然也错不了的。”
    “万万当不得,刘婕妤的福气是陛下给的。”
    “父皇当然福泽万年,娘娘侍奉已久,必染福气。”
    贵妃就一愣,在看到秦康乐向她眨眨眼,更迷糊了。
    “娘娘,时候不早了,我不打扰了。”然后又说:“夏巧,把桂花糕都带着。”
    贵妃起身相送。
    送走了秦康乐,贵妃坐在正殿发呆。
    “娘娘!”
    “嬷嬷,你说她这事什么意思?”
    “奴婢愚昧。”
    “难道是让本宫放心的意思?”
    “奴婢想,公主说娘娘有福,必然能照拂到侯府,这是不是就是说陛下看在娘娘的份上,不会让侯府怎么样呢?”秋菊身为贴身的大宫女也跟着猜。
    “秋菊。”
    “奴婢在。”
    “将本宫今日同三公主的对话一字不漏的回复给父亲。”
    “是。”
    忠勇侯府中忠勇侯一直在正厅焦急的等着,来回的转,还有家中其他男丁,包括自己的嫡长子。
    “侯爷,宫里的姑姑来了。”
    “快请。”
    “奴婢给侯爷请安。”
    “请起。”虽说是自己女儿身边的奴婢,但是侯爷也是不敢怠慢的。
    “看座。”
    “谢侯爷。”秋菊斜着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