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进化史-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康乐一噎,气笑了:“榆木脑袋。”说是这样说,心中又生出无限欢喜来,有人愿意于你生同裘死同穴,自然是一件快慰之事。压下心中欢喜,方才又道:“你也便罢了,卫家呢?有你们卫家,新君生父家族又如何?若是那心胸宽广的,无视卫家就已经是好事,若是有些私心的,彻底灭了卫家,不在史中出现,自可瞒过天下。”
    这番话,与镇国公所虑一样,所谓成王败寇,新君登基,为给生父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声,打压卫家在自然不过,纵观历史,有规矩礼法必须敬重嫡母,那些皇帝尚要为生母加尊号等等不一而足,可不就是为了自己为嫡为主,更加名正言顺?
    卫泽静默不语,这些道理,祖父已经同他言明,因此卫家才想那荒唐的法子,哪怕被天下人诟病嘲笑,只要新君依旧有卫家的血脉,那样卫家自然不倒,不会被层层打压,如今听了秦康乐之语,卫泽也只是更加透彻了解利害关系罢了。
    “如此,我三十岁依旧无子,便过继吧。”
    “过继啊——”卫泽陡然瞪大眼睛,结结巴巴道:“过过过继?”
    “是,这样我是嗣子之母,你便是其父,他承你一份养育香火情,自然与你亲近,卫家也算他父系,而且名正言顺。”
    这是对卫泽,对卫家最好的法子,只是这要求无论是卫泽与卫家提出来都僭越了,君臣之别,只有臣尽忠心,哪有拦着皇帝要亲生子嗣的?又不是傀儡皇帝任你家拿捏。
    “无有亲子,是我对不起你。”卫泽不想客气,也不想说其他,与秦康乐结发至今,秦康乐此时能说如此郑重说出,那就说明已经将此事定下,不会更改,既然如此,他也满心乐意,又怎么还会虚假推脱?
    “你我夫妻何谈对得起与对不起。”秦康乐失笑。
    唤宫女太监进来,再次添汤添炭,这一次的鸳鸯火锅便是浓浓暖意,直入心田。
    秦康乐想要过继,于私她同卫泽感情好,不想让他难堪,照拂卫家之意,而且她有前世的思想作祟,对亲生子并非一定要。
    于公,对于庶出子承继大统,她心中不乐意,别说她是女皇,就是普通人家,庶子庶女,夹杂在嫡母与生母之间,心性上能长的好的委实太少,她政务繁忙,卫泽不是亲生父亲,他便是愿意悉心教导,也得看孩子生父领不领情,孩子是否愿意接受教导。
    万一养歪了,秦康乐一闭眼,卫泽卫家通通遭罪,对自己在有点儿什么怨言啥的,天下女子也跟着悲剧,倒不如自己过继一个,承继大统更好,不说心性上一定能好,亲子尚有三年无改父道之说,嗣子改先帝之道,更难些,也能给天下女子更多一个喘息的机会,不求真正做的平等,只求能够有一席之地,不在做附庸已是极好。
    秦康乐与卫泽定下了基调,胸有成竹,依旧各自忙各自的,卫泽因为在秦康乐这里得了准信儿,研究武器的屋子也没改建完事,就干脆又回了卫家一趟。
    镇国公与卫二叔听闻陛下三十无子便过继,久久不能言语,终究镇国公长叹一声:“是你的运气,更是卫家满门的运气。”却不在说什么报君恩之话,这些是要印刻在骨子里的。
    “既然如此,那珩王家的子嗣定能让陛下更为欢喜。”卫二叔也干脆就直接说,他也有给卫泽提醒之意,早有准备,联络感情,总是好的。
    镇国公缕着胡子,也点点头。
    卫泽摇摇头:“不会,若是陛下挑选,必然是清王家的子嗣,若是没有合意的,也是睿王家。”
    镇国公和卫二叔一齐愣住,珩王与秦康乐的血缘关系才更近一些吧?感情上也有珩王和谐,怎么会选择更远一些清王,甚至是睿王呢?
    “清王妃与先文孝皇后都是懿孝太后的媳妇儿,妯娌关系,珩王母妃乃是先帝妃妾。”余下话不用多说,镇国公与卫二叔懂得。
    那些妃妾焉能与文孝皇后比肩?可是新君哪里有不亲近亲生的父母?祖母怕是也会追封为后等等,秦康乐岂能忍这个?而且她也想让天下知道,嫡出就是嫡出,庶子的嫡子照样没有继承嫡支的权利,哪怕是过继。
    镇国公与卫二叔对视一眼,家中发展的基调定下,有女皇做天下表率,以后还需在嫡子身上下工夫才是,否则一个家族如果靠庶子,恐怕很难长久了。
    打算过继一事,秦康乐没有故意隐瞒,反而命自己是四大宫女有意无意的透漏出去,她实在是被那些奏本弄得烦不胜烦。
    何萧听到传闻,呆坐良久,女皇陛下果然有情有义。
    远在沪地的何萧能得到消息,就别提京城中的诸多权贵高官了,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差点儿把眼睛也嫉妒红,那卫泽真真好命,女皇真是有情有义。
    然后大家就开始琢磨,过继,过继哪家的?与女皇陛下最为亲厚的莫过于珩王,因此愿意同珩王建交的,几乎都要将年礼厚三分,尤其是珩王的两个嫡子。
    还有那一等心思灵活的就道:“你怎知就一定是嫡子中择一?陛下乃是开天辟地的头一位女皇,珩王殿下可是新得了一位小郡主。否则这过继一说怎么以前没说出来?”
    众人呆住,然后用佩服的目光看着此人,对哦,过继一定是过继儿子么?女皇当年给公主子嗣比照王爵来的,如今焉知女皇陛下不会过继小郡主?立为储君?卧槽!难道说大秦还要有第二位女皇吗?
    想想女皇,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心中竟然都觉得女皇如果过继,那位小郡主赢率竟然比两位嫡亲的兄长更大些!唉!
    镜子研制出来之后,同乐九年的年礼给予皇室的赏赐中就有了镜子,无论大小女性,各得一枚把镜。
    女人爱美,能将容颜映衬的如此清晰,简直就是女性最大的福音,一时间就没有不高兴的,过年宴请,将此物拿出,另那些勋贵高官夫人娘子各个眼热不已,若不是这是御赐之物,真想问问东西售价几何?如今却也只能干瞪眼罢了。
    不过没让她们心痒太久,在皇室女性又都收到一面大穿衣镜后,秦康乐的店铺中就有小巧把镜出售,上中下共分就等,第一等的自然是造型精巧,镜子后面花纹繁复,镶嵌各种宝石,以此类推,最差便是铁皮镜子,没有什么花纹,即使如此,价格也不便宜,不过售卖的十分迅速,更有甚者,小娘子的陪嫁,必有一面镜子。
    至于再次铸造出来的镜子,则都运往沪地,在远销海外,由于秦康乐给珩王的钱财足,奖励也丰富,又给艺人体面,将世家灭掉之后,又得了不少手艺人,导致造船的工艺突飞猛进,因此海上贸易越发频发起来。

第一百二十五章

珩王知道秦康乐腹中丘壑,得了什么海外奇物(就是吃的)通通运往皇城。整个秦朝上下欣欣向荣,上至天子,下至奴仆,都充满了活力。
    当秦康乐看到红薯与马铃薯的时候,真是喜极而泣,有了这个,百姓温饱必能解决,犹记此物乃是华夏明朝中末期传入,那时候应该是小冰河时代,栽培两物,这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最后小冰河时代结束,得雍正年间修养,乾隆时期,华夏人口终于创下历史新高,这两样东西绝对功不可没。
    “宣工部尚书觐见。”
    “遵旨。”
    立刻有宫女太监一并去传口谕。
    工部尚书自然立刻整朝服觐见,入皇城门口下轿子,然后同夏巧打听事情:“夏领士,陛下今日宣召何事?”这也就是面对的是夏巧,如果是春巧,工部尚书断断不敢问的,春巧乃是秦康乐手下第一得意的女官,别说是他,就是皇亲国戚也都是对她礼遇三分的。
    “珩王殿下在沪地新得了东西送了过来,陛下十分欢悦,这才宣尚书来此,必是好事。”夏巧性柔,又知道这位尚书颇得陛下倚重,这才直言。
    蔡尚书眼睛一亮,能让陛下欢悦之物,必然有重大用处。
    进入勤政殿,先见礼,然后秦康乐就迫不及待的将地瓜与土豆拿给蔡尚书看。
    “陛下,这两个都是什么?”
    “都是吃食,而且产量颇高,最重要的是比较不挑土地,便是贫瘠一些,也能有不错的产量。”
    工部尚书的小眼睛越睁越大,顾不得君前失仪,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大。
    “陛下,此物都什么地方能栽培?多久成熟一次?”整日看一些农业的杂书,甚至宛如田埂老农一般下田种地,现在的工部尚书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此物何处都能栽培,冷的地方一季,暖的地方两季,成熟期大约都在四个月左右,这个红皮的红薯需要更热一些,这个黄皮的土豆太热则会不生长,你先命人开出试验田来种一季。”
    “臣遵旨。”成熟期四个月,工部尚书就颇为心动,又看看:“陛下,这两样就是此物的种子么?”
    “都是地下的根茎,也是可吃的之物,你看看那上面有点的地方,就是将来可以发芽的地方。”
    蔡尚书手里的东西地瓜与土豆个头都不小,上面的芽孢也多,仔细看看就觉得有些浪费。
    “是可以切开的,一面一个芽孢,然后栽入地中,那个红薯,也叫地瓜的,可以席苗,然后栽苗。”
    工部尚书连连点头。
    “这两个都食用根茎,地松软些根茎也能长得多长得大些。”
    “臣明白。”
    “嗯,先准备好地,然后朕亲自去看你们种。”
    “臣遵旨。”
    工部尚书兴冲冲的回去准备试验田。
    秦康乐也挺高兴,现在天气不错,在北方的时候,清明时节栽土豆,然后八月份左右收取,地瓜则是五一作用栽种,九月底收取。如今这天气,先栽土豆,地瓜则先席苗试试。
    工部干活儿麻利,很快准备好试验田,就等着珩王寻找的会种之人到达。
    其实秦康乐自己也会种,但是她不能表现出来,身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她为什么会?生就是金枝玉叶,为什么会农活儿?因此只能耐心的等着。
    很快人员就到了,不会说这边的语言,何萧也算细心,还派了一个翻译跟过来,然后秦康乐亲自带着人到地里,看他们工作,咳咳!其他人都以为秦康乐是好奇,其实秦康乐是监工,上辈子这些农活儿,秦康乐没少干。
    看着他们利落的将土豆切好,保证每一块都有芽孢,然后又栽入土中,秦康乐点点头。剩下的就看产量了。
    秦康乐从庄田中回来就开始不舒服,浑身不舒服,懒懒的不想动,便是吃东西都蔫蔫的,秋翠赶紧命人去传御医。
    结果——御医诊断,女皇陛下怀孕了!!!大约一个月多一点儿!
    秦康乐眨眨眼,觉得自己幻听了,不是月份小的时候诊不出来么?不是说最少要两个月或者三个月的时候才能诊出来么?为毛一个月零点儿就诊出来了?(陛下,你的重点呢?)
    那些伺候的人则快各个欢喜,尤其是御医,这种事大大的喜事儿吧,怎么陛下没反应呢?
    “确定?”
    “臣不敢欺瞒陛下,确定有孕一个月出头。”
    秦康乐稳了稳心神,点点头:“赏。”
    御医得了赏,上上下下都眉眼弯弯,更有那一等伶俐的赶紧给火器室的皇夫送信儿。
    卫泽正研究火药呢,蒙一听到这消息,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然后手中的东西落下,紧接着“砰”的一声,浓烟滚滚,卫泽与报信人灰头土脸的出来了。
    顾不得自己满脸乌黑,浑身脏污,卫泽连声问:“你说什么,再说一次,到底怎么回事?”
    “千岁,陛下怀了身孕,刚刚御医诊出来的,一个月出头儿了。”
    卫泽瞬间浑身僵硬。完全的难以置信,他已经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完全将此事丢开,结果,结果竟然有喜了,这,这不是做梦吧?狠狠掐了一把,疼!乌漆墨黑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傻笑,一口白牙在太阳下闪闪发亮。
    身边的人赶紧低下头,非礼勿视,非礼勿视,好吧,这是黑历史勿视。
    卫泽一直盯着一身漆黑到了静思殿,被秋翠拦下,这才发现,赶紧去沐浴更衣,倒不是担心君前失仪,而是担心吓到秦康乐,影响胎儿!
    换好衣服,出来后又是整整齐齐的皇夫一枚,卫泽这才进静思殿。一眼看见歪在榻上闭目养神的秦康乐。没打扰,反而退出来,然后命身边的太监将那看诊的御医再次传来,自己详细询问。
    其实秦康乐压根没休息,反而脑子转的飞快,她有些担心这个孩子能否保住,卫泽先天精血不足,才导致这么多年都没有孩子,如今有了一个,谁又能保证这个孩子就能保住?就是保住了,能健康吗?
    还记得前世看的封神演义那本书,其中一章秦康乐印象深刻,言:妲己敲骨剖孕腹,是写苏妲己残忍的。
    纣王与苏妲己在摘星楼嬉笑玩乐,天十月,河水渐冷,一老翁过河,无畏而过,后一少年过河,哆哆嗦嗦,嫌河水冰河之象。纣王好奇,这少年人应当体健不惧河水才是,怎么反倒老翁不惧,少年人怕寒?
    妲己说,老翁定是父母壮年时期生下的,以至于骨髓盈满,虽老迈,精气亦足,那少年当是父母老迈偶然生下,因此骨髓不满,虽年少,精气不足。后纣王命人将两人抓来,将腿砍下,查看妲己之言是否属实,果然如此。
    虽然这是话本小说,但是艺术源于生活,可见古人也是知道父母精血不旺生下的孩子多有不足,后世医学也证明这一点,大龄产妇不容易,男方年纪大,精子有问题的多,孩子出现问题的也多,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哪怕没有一个完整详细的科学论据,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父亲的精子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精髓等等。
    所以,由不得秦康乐不担心,卫泽的精子质量肯定不够好,那么孩子呢?能不能好呢?想了半天,终于吐出一口浊气,罢罢罢,不管好坏,总要小心维护,身体不好,照旧过继子嗣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不宜想太多。总算放开心扉,秦康乐竟是沉沉睡去。
    一觉醒来,,已是晚膳十分,醒来就见卫泽正盯着她的肚子看,脸上的表情……嗯!不好形容。
    “醒了?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什么的?”卫泽相当紧张。在想到前天晚上还那啥啥,不禁脸色红白交错,懊悔不已。
    “一切都好,只是身上发懒而已。”秦康乐说着,起身。
    卫泽连忙上前搀扶,简直将秦康乐当瓷娃娃看待,秦康乐本想取笑他,在看卫泽眼眶通红,心中骤然一沉,古人重嗣,这孩子卫泽盼了将近十年,玩笑之心消失,反而扶着卫泽的胳膊,让他慢慢适应消化。
    女皇陛下有身孕的消息是大事,只不过短短两个时辰的功夫整个京城上下都知道了,那些原本钻研不成的人,更是咬紧牙根,玛蛋!不打鸣的鸡也能打出鸣来。
    镇国公府上下都傻了,卫二叔同妻子道:“打我一下,我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卫二婶道:“我觉得你打我一下比较好。”
    夫妻二人相对而笑,多年的郁气一扫而空,真想锣鼓喧天庆贺一通。
    太医院的太医们分作三班,在清宁殿随时待命,至于一直看顾秦康乐御医则干脆吃住在清宁殿,还有几位妇科圣手,也在清宁殿候着,别说卫泽有多重视,就是秦康乐身边的嬷嬷大宫女也都各个如临大敌般绷紧精神,一刻不也松懈。
    秦康乐的两位乳嬷嬷更是在清宁殿轮班,至于睿王妃与清王妃也三天两头进入皇城关注,另卫泽感激不已,他生母已逝,文教皇后也不在,没有正经的女性长辈,自家二婶三婶级别不够,如今双王妃是秦康乐的亲婶娘,身份上在合适不过,她们二人也都生过孩子,有她们照拂真是再好不过。
    早晨秦康乐照旧起来,她得早朝,然后卫泽的小心肝一颤一颤的,几乎恨死了早朝,让一个孕妇起那么早,这可如何是好?又不能说出罢朝的话,真是急死他了。
    秦康乐倒没什么,这些年来一直那个时辰起身,晚上睡的早,她完全够睡,上辇的时候,那些太监都比以往更加小心,就怕有不稳当的时候,惊扰到女皇陛下。
    上朝之后,大臣们也都识趣儿,但凡能压下的事情,都不立刻启奏,这要是因为自己的奏本耽误了陛下的休息,有个什么好歹,那就是大秦的罪人,不用陛下处罚,自己就可以拿跟绳子上吊了。这也是政权高度统一的效果。
    秦康乐的孕妇反应不大,除了身上发懒,有些嗜睡之外,完全没有其他反应,反倒是卫泽听闻御医说怀相不大好之后,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下去。反应比秦康乐这位孕妇大多了。
    一个月后,秦康乐好吃好喝好睡,整个人都有些发福,卫泽整夜整夜睡不着,整天盯着秦康乐的肚子看,眼眶深陷,眼底发青,走路都发飘,秦康乐觉得看见卫泽,她的孕妇反应都要出来了。
    身边的人伺候秦康乐许久,看见女皇皱眉的样子,立刻就懂得意思,然后就开始轮番跟卫泽说话。
    “千岁,陛下的胎像越来越好,您不必过于忧虑。”秋嬷嬷趁着秦康乐上朝的时间劝慰道。
    “嗯。”卫泽依旧紧绷着身子。
    “千岁,您最近清瘦太多,这样怎么行?”林嬷嬷上阵。
    “是么?我没什么感觉。”
    您心里都是女皇陛下的肚子,能看到自己瘦了才怪,可是不能这么说,只好在劝:“千岁,您这些天睡不好,眼底发青,陛下看在眼里,颇为担心,您总要先顾好自己才行。”
    这下卫泽急了,他现在就担心秦康乐情绪不对啥的,连忙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眼底发青,仔细一看,可不是?
    “秋嬷嬷,我定会顾好身体的。”
    “千岁还是少些顾虑为好,陛下的怀相越来越好,又有御医太医们随时候着,还有两位王妃的照拂,断断不会出事的,您安心宽心才是。”
    卫泽重重的点点头,他可不能倒下,如今秦康乐身上犯懒,批阅奏本又颇为耗神,那些他能批的奏本如今他别说推脱,已经抢着批阅,就怕秦康乐劳累。又恨自己本事不到家,不能将全部的奏本批阅减轻秦康乐的负担,不禁又有些发急。
    如今勤政殿中秦康乐同卫泽一起批阅奏本,卫泽颇有些心急,可惜对于政治走向又实在是不知道,只能让自己烧的满嘴火泡。
    “我八岁入勤政殿,方有今日,你才看几日奏本?急什么?”秦康乐也无奈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怀孕把卫泽折腾成这样。
    “我知道,只是担心你太过耗神。”
    “我又不是傻的,过于耗神的事情我自会命阁老和六部尚书共同商讨的,你急什么?食君之禄,分君之忧,难不成你都拿他们当摆设不成?”
    这样一说,卫泽急慌慌的心略微安定下来,仔细看秦康乐,皮肤白里透红,原本略显瘦削的身材竟然圆润许多,终于长长的出了口气,心再次放下来一些。
    眼见卫泽终于不在日日担心,精神紧绷,秦康乐也是松了口气,然后就开始关心地瓜土豆的长势,还亲自去看了一回,知道对方也备垄之后,心中大定,看来珩王找来的人对此两种作物颇为熟悉。
    三个月过半,卫泽又开始担心起来,都说三月过,胎像就彻底稳固了,怎么秦康乐这边还是不行?不禁又开始着急上火,幸好之前经历一回,到没有过份显露出来。
    堪堪到了五个月头上,御医太医等才宣布胎像已经稳定,卫泽是长出了一口气,结果人家都是头三个月容易出孕妇反应,她这倒好,这回出了,吃什么吐什么,短短十日,人就瘦了下去不少,这下不单单是卫泽着急上火,身边伺候的人,包括随身医者,全都一筹莫展。
    因为接连恶心,秦康乐不得不罢朝,反而在勤政殿议事,而且还都得是紧急军务秦康乐方有精神处理,其他的却再无精力。
    “如今正在收税的时候,户部尚书不必到勤政殿议事,至于其他五位尚书,连同两位阁老,文昌侯,林郡守(林靖烨)镇国公,德沛长公主,这些人与你在勤政殿一起议事吧。”秦康乐吐得实在没精神,现在非常庆幸她将世家彻底打压,否则现在真是不能休息。
    卫泽也不推脱,连连点头:“如果有什么新政等,回来之后我在仔细同你说明。”
    “嗯。”秦康乐想了想道:“瑾王也加上,否则他面上不好看,至于他的话,你听三分就是。”
    “好。”
    圣旨一下,大家的表情都非常微妙,女皇陛下身体不适,不能上朝,那么勤政殿需要众位大臣议事,这个大家心里都料到了,陛下点的这些人,大家也都能猜到个几分,可是德沛长公主算怎么回事?想说女子不得干涉朝政,然后想想龙椅上的那位,只能将这话吞回肚子里。
    德沛长公主接到旨意的时候就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真心的笑容,秦康乐坐上龙椅,君临天下,对她的触动不可谓不深,要说也想做女皇,她绝无此心,但是立身朝堂,参与天下政事是真的有想过的,如今得了这机会,自然要抓住。
    有皇夫在,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政治方面不行,可是还有其他人呢?又都不一定和自己一条心,一旦有点儿小心眼的啥的,等着女皇陛下过后收拾你吧,因此被点到的这些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敢有丝毫私心。

第一百二十六章

议事毕,卫泽留大家一同吃了一顿午膳,大家散去后,唯独工部尚书留了下来。
    “千岁,陛下几月前敦促臣种植的作物已然成熟。”
    “地瓜和土豆?”
    “正是。”
    “产量如何?”
    “臣仔细算过,地瓜中等田中能达到亩产两千五斤到三千斤之间。”
    “什么!”卫泽大吃一惊,这简直不敢让人相信,麦子的亩产只有三四百斤,地瓜这个产量岂不是就是小麦的十倍?十倍是什么概念?那能养活多少人,这笔账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知道。
    “那土豆呢?”
    “土豆略少些,亩产也有一千斤。”工部尚书满脸笑容,这么多的粮食,这能养活多少人?大秦必能迎来前人未有的盛世。
    卫泽想到这几天秦康乐没精神,若是此事告之她,必然心中欢喜,因此道:“你随我亲自面圣。”
    “臣遵旨。”工部尚书也是高兴。
    再次见到秦康乐,工部尚书跪下磕头,然后被赐坐,却见女皇陛下腹部已经微微隆起,不敢直见天颜,听声音精神尚好。随即将产量都报出。
    “如此甚好,朕记得那地瓜藤的尖端,鲜嫩部分,人也是吃得的,至于其他藤蔓,可用作养猪,至于土豆秧,可以肥田用。”
    “是。”
    “地瓜产量极高,可是不能全部作为主食。”
    “陛下这是何意?”工部尚书非常急,这般好的东西不能做主食可是太浪费。而且他也尝过,味道极好。
    “长期吃,对人的肠胃有些负担,可以参杂一些粗粮小麦吃,至于土豆,这个可以作为主食,但有一样,必须要贮藏完好,一旦芽孢那里出芽,变色,便是有毒,不能在食用。”
    “臣谨记。”
    “嗯,如此你安排手下将两样作物推广下去,务必不要另农民只种地瓜,不过如果地多多种些也无妨,可以养猪鸡鸭等,也都吃得的。”
    “是,臣定能办好此事。”
    秦康乐点点头,精神非常好,有了这两样东西,百姓必然不会在受饥饿之苦。
    “陛下,如今种不多,可是先在肥地种植,多养些种子?”
    “好,一切你安排就是。”
    “臣遵旨。”工部尚书非常高兴,明君贤臣,自己将这两种作物推广天下,虽然一切福德都是陛下的,但是自己也能沾染些名气不是,必能名垂青史,成为一代名臣,苦读诗书,可不就是为了这一刻,眼眶有些发红,犹记当年昌泰帝时自己的颓丧,如今年纪大了,反而觉得生活之乐趣。
    工部尚书退下后,卫泽拉着秦康乐的手双双躺倒软榻上,道:“有了这两种东西,百姓必然温饱得以解决,便是再有天灾,也定能安然度过。”
    “正是,所以我才急着搜索各种吃食,虽然我大秦地大物博,可是大千世界,物种何止千千万万?便是贫瘠地方尚有有用之物,何况在我大秦以外焉不知还有物产丰富之地。”
    “你眼界开阔,心胸广博方有此见识,如今想到那些世家,倒觉得他们故步自封,眼界狭隘了。”
    秦康乐失笑,她有这番见识不过全是托赖前世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罢了,想到那时候的电脑电灯,又是一阵向往:“你有没有想过?人能如鸟儿一般在天上飞,也能如鱼儿一般在水里游,还有千里传音,不拘你我相隔是否千山万水,也能传音。”
    卫泽愣了愣,好半天才说:“神仙大概能吧!”
    “我相信,我们人的潜力无限,终有一天能凭借肉身之力也能做到。”秦康乐说得斩钉截铁。
    卫泽想了想,点点头:“嗯,我以前再也没有想过还有火药这种杀伤力如此强大之物,如今不也是有了么?”
    “正是。”
    夫妻说的兴起,竟是午觉都顾不得了。
    秦康乐的精神好,但是这个饮食是真有问题,后来还是文昌侯夫人和老睿王妃年纪大,经的事情多,知道秦康乐喜欢吃辣,亲手研制了一种酸辣的汤,由老睿王妃进上去,秦康乐竟然真的止住吐意,胃口大开,喜的卫泽赏了两位老太太好些东西。
    止住吐意,胎像也稳定了,秦康乐立即回复早朝,但是勤政殿的议事却没撤,毕竟国事繁重,真的耗神伤到胎儿就不好了。
    六个月的时候,开始有胎动,第一次动的时候,秦康乐真是一愣,开始的时候肚子里面有个孩子,总觉得是流于形式,没有太大的感触,可是胎儿这么一动,秦康乐瞬间有身为母亲的感觉。
    “你是说,孩儿会动了?”卫泽满脸喜意。
    “嗯,今天上午的时候动了一次。”
    卫泽眉开眼笑,将手覆到秦康乐的肚子上感受一下胎动,可惜孩子完全不给他这位老爹的面子,一动不动,另卫泽大失所望。
    “月份还不足,大皇姐说越到后面胎动越频繁。”
    “原来如此。”虽然懂得了,卫泽到底还是有些扫兴,看着秦康乐的肚子都带着点儿幽怨。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将手掌贴在秦康乐的肚子上。
    终于在第二日起床前感受到了胎动,另卫泽保持一天的好心情,秦康乐则哭笑不得。
    一直到秦康乐怀孕七个月,竟然又有世家的残余势力作乱,不过送到秦康乐手中的奏本则是已经灭掉的奏本,扔到一边,秦康乐则开始琢磨安平长公主的婚事。
    堂堂长公主,便是不嫁人也能活得恣意潇洒,想当年,如果不是先帝定要让她成亲,按照自己的意思,便是一人又如何?日子开心就好,不过安平长公主这里前几天其生母许俢仪提起,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