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进化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都是被林家找到的,自然认得林三夫人,此时见到林夫人跟着一个年轻的小娘子进来了,心中都有些了悟,这位应该就是想见她们的三公主了,她们也有能见金枝玉叶的一天?

第六十八章

“公主殿下金安。”一名老妇花白着头发最先反应过来,先给秦康乐行礼。
    其她人呼啦啦都起身,跪下给秦康乐磕头:“公主殿下金安。”这句话,是林家教给她们的。
    “老人家,诸位快快请起。”
    春巧则立刻去搀扶老妇。
    秦康乐未语泪先流,用帕子压着眼角,才哑着声音说:“朝廷的抚恤金可都拿到手了?”
    “回公主,都拿到了。”
    秦康乐点点头,又道:“我也是在太原呆过的,同大家一起打过仗的,没想到,人就这么去了……”眼看着底下开始抽泣声响起,才又言:“朝廷的抚恤金我是知道的,管不了多久,怕是都有后顾之忧,你们有什么难处,尽可同我说,我必定会竭尽所能帮你们料理好。”
    底下没人开口,秦康乐不急,这些人能来,那就是不容易活下去,而且她们只是代表,还有更多的人呢。所以这个口她们一定会开。
    果然——
    “公主,老婆子就大柱子这么一个儿子,年轻那会儿,当家的死的早,好容易把他拉拔大了,谁知道……”其中一个老妇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秦康乐从主坐上起来,步行过去,拉着老妇人的手:“老人家,慢慢说。”
    “儿子没了,媳妇儿只在他走之前生了个小娘子,如今宗族里面说我们家没人了……不给分地,想要地,就让我那媳妇儿嫁给族里的倒三不着两的郎君,这是要逼死我们呐……”老妇人哭的更伤心了。
    “老人家莫哭,我还有些庄子,你是哪里人?愿意去哪里?你到庄子上,拿着我的手谕,必然给你分些田地,你也能度日的,那些田地也收取一定的租子,与朝廷的租子是一样的,但是没有徭役,而且我可以让那里的庄头照看你们家一二,我虽然久居皇城之中,也知道的,民间常道‘寡妇门前是非多’有了庄头的照看,你们一家子也有个依仗,总好过被那宗族欺压。”
    “公主,我们娘儿仨真的能去庄子,那用卖身吗?”
    “能去庄子,不用卖身,都是良民,只是租我的地而已,也要交税的,不过没有徭役。”
    “谢谢公主,谢谢公主。”老妇人连忙跪下磕头,夏巧忙搀扶起来。
    “老人家是哪里人。”
    “老婆子是兰郡的天水人。”
    “那老人家是愿意继续居住在天水呢,还是换个地方,天水我有庄子,旁边的地界我也有庄子。”
    “还是远着他们点儿好,不然看我们孤儿寡母过上了舒心日子,怕是也短不了事情。”
    “好,春巧,你把老人家事记录上,回去整理出来,在做安排。”
    “是。”
    眼见有人开了口,公主殿下温和以对,很快就又有人开口,其中一个女人抓着自己身边的小娘子一起给秦康乐跪下道:“公主,我们家公婆不在了,孩儿他爹这次也不在了,孩子原本打小定了亲的,今年原本准备成婚,如今她爹去了,想守孝,男方家也同意了,可是村里不答应,嫌霉气,非要让趁着热孝期嫁过去。孩儿他爹尸骨未寒……”妇人也开始哭。
    秦康乐心里又给宗族记了一笔,有朝一日权在手,她一定废了这个宗族的权利,面上还是说:“你放心,哪有不让女儿守孝的道理?”转脸对夏巧说:“取我的金钗金镯子来,我给姑娘守孝之后嫁人的添妆。以后我也是她娘家人。”
    “是。”
    “多谢公主多谢公主。”有了公主的首饰,别说宗族的人要让步,就是将来女儿嫁到夫家,只要女儿不做出七出之一,那也是稳稳的,夫家定然高看一眼。
    杂七杂八,多是生活无以为继的,秦康乐非常有耐心,一一应对。
    中午的时候,秦康乐还同众人吃了午饭,最后像她们承诺,身边有这样的,尽管来找她,登记好,她会派人一一安排妥当,众人齐齐谢恩。
    该午休的时候,林夫人劝道:“公主,您先歇歇。”
    “不必,舅父不是也请了诸位将军和将士么?现在就安排,我见见他们。”
    “公主,您又何必这样,您是金枝玉叶。”林夫人实在猜不透。
    “舅母,我自有我的道理,你请舅父安排就是。”
    “是。”林夫人看劝不动,只好照办,心中却在嘀咕,这公主也太好心了,这事儿和她有什么相干?
    秦康乐自然有计较,想要让这些军士同自己一心一意,动之以情,许之以利确实拉拢人,可是自己毕竟是女孩儿,在他们眼里,能给他们的机会有限,保不齐就有二心,可是自己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出去拼杀,知道自己哪怕死了,家中妻儿父母也能被很好的对待,秦康乐就不怕这些人不给她卖命。
    林靖涵隐约猜到公主如今这行为能带来什么,但是现在公主没明说,那就一切都不好说,因此他只是将事情办理好。
    林夫人将一众女眷都带领出去,然后林靖涵带领一众军士进来。
    这一次来的将军里面,两位徐将军,还有米将军,陈将军都到了,还有一些校尉等等,还有普通士兵。
    “公主金安。”林靖涵率领大家给秦康乐请安。
    按照林靖涵原本的想法是在主位的前面竖上屏风,不过秦康乐没让,而是带着简易帷帽,如今端坐于主位之上,仔细看看有些好笑的,在屋子里偏偏又带个帽子,不过这时候没人笑,心里都是激动的,公主没忘了他们。
    “几位将军好,太原后,别来无恙?”
    “拖公主的福,臣等一切都好。”
    “听闻徐将军晋升了,我还没恭贺徐将军晋升之喜呢。”说是这样说,礼物其实一早就到徐将军的府上。
    “侥幸而已,如果不是当初公主指挥得当,臣未必守得住太原,恐怕也没这机会晋升了。”
    “也是将军有本事的。”闲话完毕,秦康乐开始说正题:“这一次,我见大家,主要是想问问,可有什么难处?当初在太原朔州同生共死,也是你我君臣的缘份,不必跟我客气,我知道,朝廷的抚恤金是不够的。”
    “公主快人快语,这抚恤金确实不够。”与会之中,徐将军的官位最高,如今已然是正三品的镇国将军。
    “这些不算,还有残疾了的,归置也是个问题,你造册,有多少是残疾不能动的,有多少是可以回家务农的,又有多少是家中孤儿寡母无以为继的,然后送到这里来,舅母会送皇城中,我必然都给他们一一安排,绝对不让他们被人欺了去。”
    “公主!”
    “既与我一同作战过,说句托大的话,那就是我的人,我的人,我不敢保证富足,但是温饱我是敢保的,你尽管照我说的做。”
    “谢公主。”
    “不单单是太原忻州的士兵有这份待遇,就是你们以后带出来的人,只要有这些难处,我都给他们找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公主!”徐将军心中一颤,能爬到这个位置,他不是一个莽夫,在没有政治嗅觉,他也知道公主这是要拉拢他的意思。
    “徐将军可是有什么难处?”
    “臣再无难处。”徐将军跪下施礼:“臣愿为公主米分身碎骨,在所不辞。”
    “臣愿为公主米分身碎骨,在所不辞。”屋中的人齐齐跪下。
    “徐将军请起,有我一日,便有大家一日,我,绝对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
    “公主慈悲,既然公主有办法,那臣回去就同他们一起统计,能过得下去的,不给公主添麻烦,过不下去了,还望公主安排。”
    “放心,我必定办得妥妥当当的。”
    “嗯,还有一件,有些人不愿意在本地方呆的,你也都记上,有愿意去的地方,你都写清楚,没有想法的,你也写清楚。”
    徐将军到底不是妇人,不懂这里的门门道道,因此秦康乐说完,他就是一愣。
    “谁还没有两门子的糟心亲戚?有些愿意躲开的,还是躲开为妙。”
    “公主圣明。”
    “我出来一次不容易,既然事情都说明白了,我也不留你们,都下去吧,切记,不要遗漏任何一人,为国尽忠效力的,总不能让他们没结果,寒了众位将士的心。”
    “是。臣谨遵教诲。”
    徐将军等退下之后,秦康乐长出了一口气,匆匆吃了一口饭,立刻上辇回皇城。

第六十九章

徐将军心中很高兴,跟着公主的人里面,自己的官位大,被公主委以重任,如今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听说给安排身后事,多少人都挤破了头愿意到他的管辖之内。
    “大哥,公主毕竟是小娘子,咱们就全靠着她?”小徐将军倒不是看不起秦康乐,但是秦康乐毕竟是小娘子,是公主,被优容的,没有权利能给他们什么好处?
    “糊涂,那三千骑兵死伤过半,也就是那点儿抚恤金,他们那里的头儿你看看现在多艰难?在对比一下我们兄弟现在的风光?公主怎么了,有实惠就成。在阵前打仗,谁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就算有个好歹,家里人能活,就比什么都强。”
    “大哥说的是。”
    “在有前途,有一千金,只给你一两金有什么用?在没有前途,有一百金,给你十两金又如何?”
    “恩恩。”这句话浅浅易懂,小徐将军顿时就悟了。
    林家在办这件事的时候,本就有粗略的统计,徐将军那边也不是没有准备,也有粗略的统计,因此没到半个月,就将名册送到了秦康乐的明玄阁。
    秦康乐得了名册之后,就开始着手办理,对外,一直都是钱嬷嬷在办理,这一次秦康乐没有只限于她,自己的四个大宫女都认字,这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
    “春巧,你和夏巧两个人将这册子初步整理一下,将点明自己想去地方的整理出来。”
    “是。”
    “钱嬷嬷,春巧夏巧整理出来之后,你就直接通知那些庄头准备接受人,务必办妥当,不可小瞧他们,仗势欺人,但是也不用过份照顾,另他们不事生产。”
    “是。”
    “秋翠,冬翠,你们将那些没有指明地方的人家,按照区域整理出来,一个区域有多少人,不必算户,按人头算。”
    “是。”
    “韩嬷嬷,那四个小宫女,你安排着看,让她们都一道儿,小琴和小棋顶米分荷与绿莲的缺。”
    “是。”
    “米分荷绿莲,小翠喜儿如今都出了宫,可都安排好了?”
    “都妥当了,她们还愿意伺候公主,因此都在庄子上管着事情。”
    “她们年纪也都不小了,若是许了人家,定要告诉我,我自有陪送。”
    “奴婢代她们谢过公主。”
    “你们都忙去吧。”
    “奴婢告退。”
    四个大宫女都知道公主很重视这件事,因此几乎是夜夜挑灯,紧赶慢赶,五天的功夫就整理好了,那些有指定地方的,秦康乐立刻传下口谕,只要不太远的,就让当地的庄头派人去接,略微远一些的,秦康乐也出了银子,命徐将军安排军士去接人。
    那些没有指定地方的就更好办了,直接安排距离他们最近的庄头去接人,也是秦康乐的底子厚,二十五个郡,郡郡有庄子,甚至有些地方还不止一个。效率出奇的高,一个月的功夫就将人安排的妥妥当当。
    徐将军在军营中的威望更甚,只要他麾下说招人,就没有招不上来的时候,次次爆满,导致每次都是强中选强,另徐将军麾下的军士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勤政殿中,皇帝的食指和中指不停的敲着桌子,如此已经坐了有一刻钟了,可他心中依旧犹豫不定。梁琦给秦康乐使了使眼色,意思是说,你倒是给陛下分忧啊!
    那次的同生共死,另梁琦同秦康乐真正的亲近起来,做奴婢做到他这个份儿上,也是到了头儿,那些王公大臣,后宫宠妃哪一个对他敢不客气?他也自然有一双慧眼,能看明白各种各样的人,但是他在三公主面前不敢拿大,他也看不透这位公主,但是他知道公主不是小人,有心胸,只要自己不犯大错,就肯定没事儿,因此有意无意,在小事儿上也照顾秦康乐。
    秦康乐微微的抿嘴,意思是说,我不干政。
    梁琦想爆粗口,您不干政?不干政打了胜仗?不干政通政司史换人了?不干政怎么和北塞打起来的?可惜不能说,因此只能抽抽嘴角,继续当摆设。
    又过了一会儿,秦康乐倒了杯茶,道:“父皇,喝杯茶休息一会儿,养好了神在忙不迟。”
    “唉!”皇帝长叹一声。接过茶,喝了两口,看着秦康乐道:“康乐,你也在军中驻足过,忠义侯世子为国捐躯,周国公也回来了,如今大同那边忠义侯在镇守,只是他年纪毕竟大了,出去打仗,参赞军务尚可,日日练兵着实不妥,朕总要在挑一个合适的人驻守那里。”
    “父皇,京中权贵颇多,国公府,侯府,伯府都是军功起家的,虎父无犬子,想来也都能用,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将军不是?”
    皇帝摆摆手道:“朕不想在勋贵之家选,想从将军中选一个。”
    “我大秦地广人多,不缺人才,父皇派哪个都好。”
    “你也开始挑着好听的说了,哼!人多,人多有什么用,各有算盘。”
    秦康乐不言语。小声嘟囔:“怎么没用?不是把北塞打跑了么。”
    “朕想从这次打仗的将军中挑选出来一个,你看看,这些人哪一个好些?”皇帝这么问,第一呢,也是真心想同女儿讨论一下,第二呢,还有点儿说不清的意味儿,前朝是对公主优容,没有公主作乱一事,但是前前朝可不是,史书上的书写历历在目,皇帝自己都没想到,他下意识的已经开始防着秦康乐了。
    “父皇,这些朝堂中的事儿,女儿哪里知道,这就好像问那兔子,羊肉好吃,还是猪肉好吃一样,我闭着眼睛乱指还差不多。”
    “你不是同他们相处过?”
    “我才相处几个人?当初在太原城的时候,只有两名将军,一个正四品,一个从四品,后来出去找两位皇兄,也不过就带了三名将军,前前后后,认识的,正好一只手数完了。”
    “我说你两句,你回了这么多,偏你话多。”
    秦康乐撅撅嘴,不言语了。
    “你告诉朕,这五个人怎么样?”
    “王将军女儿不太了解,出了太原城,我与他兵分两路,他走山林,不过我想能把大皇兄找回来,想来能力不错。”
    “嗯,剩下的呢。”皇帝对这个王将军的印象一般,皇长子虽然给对方说了好话,但是这个王将军并无特别出彩的地方,而且他与周国公家有亲,做这种一方将军,在皇帝心中,这是短板,他一直都在防范着周国公府。
    “剩下的陈将军和米将军还有两位徐将军,也就那么回事儿,本事么如果真的高,当初就没女儿什么事儿了,只是两位徐将军倒是忠君。”
    “嗯?”
    “当初在太原,蛮人兵多,又都是精兵,没人能想过真的能守住太原,一开始的时候也许还都有希望,可是后来蛮人强攻的时候,更多的是绝望。父皇,当初也是有逃兵的!”秦康乐一顿又说:“两位徐将军,想要保命,也不是难事,可是他们都跟着女儿拼杀在第一线,我是父皇的女儿,自然忠于父皇,他们在几乎必死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可见是忠心的。不过本事么,也就平平。”
    “难得就难得在这忠心二字上,邬家有本事,倒是好本事了。”
    “所以他们不长久。”
    “嗯,拟旨吧。”
    “是。”
    “镇国将军徐修远为辅国大将军,镇守大同,其堂弟徐修其为镇国将军。”
    “父皇,一门双将军,会不会荣宠太过了?他们的本事也不是很足。”
    “没事,徐修其调往川省。”
    “是,女儿不懂,父皇看笑话了。”
    “罢了,这些朝政你也不上心,不知道是应该的。”皇帝心情颇为不错,解决烦恼,又见秦康乐没有野心,老老实实的,因此刚刚萌芽的一点儿戒心直接枯萎了。
    徐家接到圣旨之后,来往恭贺之人暴增,好容易应对完之后,徐修其要去川省上任之前,终于抽开空,同自家堂兄碰面,直接竖起大拇指道:“公主果然得宠。”
    “那也是公主圣明,你记着,凡事听公主的,到那边招兵的时候,也将公主殿下的恩德传播下去,懂吗?”
    “是,大哥,公主仁德,我自然要另军中子弟尽知。”
    徐修远点头,只要跟着公主,何愁家业不兴?自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正四品到正二品,这连升四级的速度,多少人羡慕?都是拖了公主之福。
    秦康乐的动作不小,没有出格的地方,就是被人听了去,也只能说一句公主仁慈,可是这样的消息传到诸如沈家等老狐狸的心里,却是咯噔一下,这公主好一手邀买人心的手段。可是她就是做了,你也挑不出错儿来,只能瞪着眼睛看着她做的风生水起。
    以前的想尚主的现在基本都熄了心思,开始防备起这位公主来。
    秦康乐又不傻,她这么大的动作,自然知道瞒不过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不过现在与他们没有利益冲突,他们对自己最多也就是防备,扯不到后腿儿,因此颇为放心。

第七十章

日子过的飞快,很快到了皇三子大婚的日子。
    秦康乐打着哈欠,今儿是皇三子瑾王的成婚之日,第一次好奇过了,第二次就没那么好奇,对于十里红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也失去了好奇心,何况她现在挺忙的,庄子上虽然将人都安排了,可是以后这人只会越来越多,还得想着长久发展。
    “三皇妹,想什么呢?”二公主推推秦康乐。
    “想着新嫂子到底长什么样子。”
    “你没见过?”二公主有点儿惊讶。
    “你们都见过?”
    “我们都见过了,也就你没见过,那日德妃特意宣了王阁老的夫人进宣德宫说话儿的。”皇四女接口。
    秦康乐抽抽嘴角,不用问了,肯定是在上午宣的,那时候她还在勤政殿努力中,所以没见到。
    “三皇妹在勤政殿,所以没见到,三皇嫂端庄温婉,顶和气的。”
    “嗯。”几位公主说笑了一下,纷纷上辇奔着瑾王府去。
    一应的流程,一应的事情,秦康乐的思绪依旧在翻飞,今天的川省奏本又到了,言西藏活佛是个有大智慧的人,那边这几年发展的很快,同川省往来,交易了不少中原的布匹茶叶陶罐过去。
    秦康乐叹惜,这财是发了,战马呢?西藏的战马虽然不如北塞,可是也没差太多,如今战马只字未提,可见那位活佛是有了“大”智慧不算,还有大野心吧。
    见了三皇嫂的面,果然是个端庄人,面相上不如郑阁老家的姑娘秀美漂亮,却别有一股娴雅的味道,很适合三皇兄这个斯文人,想必,只要相处的好,两口子就能过的不错。秦康乐在自己心里的小本本上如此点评。
    小两口的日子如同秦康乐预料的那样,确实琴瑟和鸣,就是怀孕艰难了点儿,不过瑾王重礼,坚决不要庶长子冒头,因此连个侍妾都没有,京城上下闺阁女孩儿各个羡慕瑾王妃好运,瑾王名声也因为此越发的好起来,将战场中不利的事情掩盖下去,喜的德妃也不干预此事
    晃晃悠悠,到了昌泰十七年,这一年平稳,税收虽然不若前两年丰厚,也是不错,最重要的是,没有大事,没有征战,也没有大案,皇帝看哪个小官不顺眼,就抄家,然后充盈一下国库。
    今年倒是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大公主及笄了,小娘子的及笄礼与郎君的冠礼是一样的重要,在天家则又多了一层意思,冠礼的高低可以看出这个皇子有没有立为储君的可能,公主的及笄礼可以看出皇帝对女儿的宠爱程度,将来能给多少优容。
    所以德妃心里在怎么恨贤妃也没办法,她实在是太忙,去年忙着儿子娶妻,然后就是忙年下,过了年好容易喘口气,又要忙着女儿的及笄礼。
    “陛下,臣妾想着,女宾请周国公夫人,可行?”
    皇帝点头:“甚好,大公主是朕的长女,务必要盛大。“
    “是。”德妃心中高兴,非常高兴:“赞礼,就选臣妾的娘家嫂子,吏部尚书夫人。”
    “嗯。”
    “摈者臣妾求了淑妃。至于执事三人被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三人讨了去。”
    “她们又跟着混闹。”
    “陛下,这是她们姐妹感情好。”
    皇帝缕着胡子点点头,女儿们的感情一贯好,哪怕秦康乐经常在勤政殿,也没短了她们姐妹相处,常在一处玩耍,相比较于几个女儿的和睦,几个儿子之间就不太好了,想到这里,又是一阵心烦。
    三月三女儿节转眼就到,内外命妇挣破了头来观礼,因为这不单单是观礼,能来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身份不够的,是进不来的。
    这一次的及笄礼,绝对是最高规格的,因为皇帝特许开了太庙,这可不是哪位公主都能有的荣耀。
    大公主与德妃面上有光,大公主是小娘子有些腼腆,德妃则是走路都透着得意。
    各处的爵府夫人,还有一品大员的诰命夫人,齐齐在太庙里外观礼。
    很快到了辰正,一干人等都准备妥当,
    正常是主人家要迎接正宾的,但是这时候万万没有皇帝迎接之礼,反而正宾要给皇帝行礼。
    皇帝道:“今日是长女玟慧的成人笄礼,现在正是开始。”
    有乐声细细传来,不至于让人觉得吵闹,却又为这礼仪增添一份庄严。
    赞者以盥洗手,然后大公主穿着彩衣(童子服)进来,先拜祭祖宗牌位,然后给皇帝磕头:“女儿给父皇请安,愿父皇万福万寿,永世安康。”然后起身,规规矩矩的跪在皇帝的跟前,等着下一步。
    之后二公主上前,捧着发笄,然后正宾称赞,加上发笄、罗帕,素色的襦裙。
    大公主叩拜皇帝!然后退下,进偏殿更衣。
    出来,三公主上前,她捧着发簪。
    正宾称赞,加上发簪,然后大公主再次叩拜皇帝。在去更衣。
    第三次大公主则穿着隆重的凤袍出现。大红色的凤袍,用五□□线秀出的凤凰仿佛下一瞬间就能飞出去,衬托大公主光彩照人。
    正宾为大公主梳头,四公主捧着金钗,凤冠上前,然后正宾为大公主戴上了凤冠,这一次大公主给皇帝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吾儿,快起来,让朕看看。”
    大公主起身,走到皇帝近前。
    皇帝拉着大公主的手,满眼的骄傲:“吾儿长大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秦康乐眨眨眼,原来这才是全套的笄礼,真的好繁琐,只是看着德妃只能以观礼的名头坐在一边,心里又有点儿微妙,亲生母亲也不行呐,她终于知道了古代那些妃嫔都愿意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自己儿子当皇帝自己才能转正不是?
    宫中的喜事又添三件,秋天的时候,秦康乐的生日过后,璟王妃生下了男孩,贵妃喜的跟什么似的,皇帝现在两个孙子都是璟王所出,这是大大的优势。
    冬日的时候,去年生下皇七女的苏充容又生下了皇八女。
    皇帝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自己果然宝刀未老。此时,宫中的白修媛也有着身子。
    昌泰十八年,年后就给了皇帝一耳光,西藏叛乱,攻打大秦。

第七十一章

勤政殿中再次沾满了正三品以上的文官武将,这一次,到没有人在说要议和,实在是当年勤政殿的尴尬尚在,这一次这位公主依旧在此,在说议和,谁知道会在出现什么感慨,来两句诗?
    “父皇,儿子愿意前往西藏平乱。”珩王第一个站出来。上次北塞征战,珩王是表现的最好的,因此皇帝破例,未开府,先封王,也有了入兵部学习当差的机会,今日才能站在勤政殿上。
    “父皇,儿子也愿意前往,儿子在府中面壁一年,断不会在冲动行事,还望父皇给儿子一个机会。”璟王也不逞多让。
    “父皇,儿子也愿意前往。”瑾王对于打仗不敢兴趣,可是一兄一弟都表了忠心,他也只能开口。
    “你们三个先起来。”皇帝问:“西藏这次共集结了多少人。”
    “启奏陛下,西藏这次共聚集了二十万的人马。”兵部尚书沉声道。
    “前方战事怎么样了?”
    “请陛下速速派兵增员,那里原有十万人马,但是却颇为分散,如今在玉树那里围困,玉树赖着连江天险还支应着,可是时间一久恐怕守不住。”
    皇帝沉默不语,打北塞那是必须的,因为世家骄横,不让他们出点儿血怎么行?皇室与勋贵可以从世家身上得到好处。
    可是西藏三十万大军进犯,真的打起来,不是三个月半年就能打下来的,一旦拖的时间长了,国库怕是又要空掉,可是不打,明显不行,对方来势汹汹,不是三瓜两枣就能打发的,想了想国库,最好是速战速决,看着底下,派谁去不派谁去,是个问题。
    “从南军那里调过去五万,京城在点二十万人马过去。董爱卿准备相应粮草。”
    “臣,遵旨。”户部尚书心里盘算着能克扣多少军饷,又能不被人挑了错,一肚子的算计。
    “至于领兵的,你们可有人推荐?”
    “臣推荐周国公。周国公自祖上就是元帅将军,十六年又打退了北塞,因此,臣认为当用老将为上佳。”王阁老这时候把什么勋贵世家的成见都放下了,第一个保举了周国公。
    “臣附议。”郑阁老如今与贵妃结了亲家,自然也与周国公府亲近一分,周国公的夫人可是贵妃的亲姑妈。
    “陛下,臣保荐永康伯。”
    “陛下,璟王千岁在北塞历练过,臣保荐璟王殿下。”
    “陛下,珩王殿下亦在北塞历练过,臣保举珩王殿下。”
    皇帝听着这些人的人名,皱着眉头,两个儿子他自然还是会命去的,但是他们历练不足,可以为将,却不能为帅,周国公虽好,却是过于稳当了,这场战争不能拖太久,至于永康伯虽然也打过仗,却没有为帅的经验,难不成还用周国公?满朝文武,除了他就在没有能用的?
    勤政殿中,能站在皇帝御书案前面的都是内阁大臣,公侯伯爵,文左武右。陈将军第一次进入勤政殿,往日里勤政殿只有六部尚书以及四位阁老可进,他就是每日的早晨紫极殿也是敬陪末座的,如今依旧在末尾,他在等,等公主的手势。
    在朔州见识到了公主的英勇在林府又见到了秦康乐温厚的一面,这些心眼憨直的汉子已经唯秦康乐命是从。
    眼见勤政殿此起彼伏的声音说的热闹,秦康乐依旧不动如山。
    由于接到奏本的时候就是巳时,又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