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太子妃起居录-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弗笑道:“罢了罢了,倒是你手艺学成了,给我做个百、八十斤,我也好出去炫耀一番,不然这样一点子,喝不到的只当是我胡吹。”
就把方才闻到的那极细微的一点奇怪的香味抛到了脑后。
顾笙松了口气,哄着云弗说了一回话,送了她出门。
绿云在屋中收拾着云弗留下的匣子。
顾笙进了屋,就看了她一眼,道:“母亲鼻子灵得很,今日险些就露了痕迹,好在你还没有蠢笨到家。”
绿云笑嘻嘻地哄着她道:“奴婢是个愚笨人,不过是被姑娘天天点拨着,才有了些长进罢了。”
顾笙也只是这样一说,没有要同她生气的意思,从妆匣最底下的暗格里取出两个纸包来。
两个纸包一包里是从香饼上剪下来的一角,一包里是些研碎了的散香粉,顾笙依次嗅了嗅,又对她招招手,道:“把母亲送来的香材给我拿来。”
绿云看她又开始重新研磨、调制,一面为她打着下手,一面道:“姑娘,这个香闻上去腻腻的,殿下真的会喜欢吗?”
顾笙不以为意地道:“二婶婶不会骗我的。”
绿云就呶了呶嘴,道:“二夫人性情倒是极好。”
她看着顾笙调制了一回,因为气味有些不对,又倒了重制,不由叹了口气,道:“唉,若是能给夫人知道就好了,夫人一向都很懂这些。”
顾笙喝道:“乱说什么。”
绿云不敢说话了。
顾笙就瞥了她一眼,道:“敢到母亲面前去满口胡沁,就把你配出去。”
绿云脸色有些发白。
她知道顾笙太多秘密了。
如果顾笙打算放她出去,一定会提前做些什么的。
她慌乱地跪了下来,砰砰地磕头,道:“姑娘,奴婢一时鬼迷了心窍,奴婢再也不敢了,奴婢只想好好服侍姑娘,将来一辈子跟着姑娘,姑娘饶过奴婢吧。”
顾笙淡淡地道:“我晓得你一向忠心。”说着,随手褪下腕上一支绞丝的足金镯子,道:“方才被热茶烫了一回,伤着皮肉没有?下去记得叫郎中好好地看一看。”
绿云被呵斥了几句,却得了赏赐,心里那点不平又水过无痕了,一面谢了恩典,一面心里头盘算着别的事。
杏藻园的上屋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宁谧气氛。
第36章
※
也许是这一回复发的高热烧尽了病灶; 等热度渐渐退了以后; 顾瑟就没有再烧起来了。
到了下午; 人也清醒过来。
闻藤和闻音几乎是喜极而泣。
顾瑟微微地笑,温声道:“这是怎么了,好像我病得不得了了一样。”
闻音连忙扭头向着地上啐了一口,道:“童言无忌; 童言无忌。姑娘怎么能说自己这样的话。”
顾瑟瞧着她们又吓又累的样子,不由也有些迟疑,问道:“我真的病了很久?”
闻音道:“姑娘病了也不过两天,只是一直睡着,又高热,叫也叫不醒,太子殿下都吓得要命。”
她忍不住道:“上午姑娘热得烫人; 药也喂不进去,是殿下亲自一口一口喂的您; 姑娘可要好好地谢谢殿下。”
她这样一说,顾瑟忽然就有了些印象。
昏睡中浑浑噩噩地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她以为是她做了梦,梦见上阳宫含光殿的长日,她从病中醒来,看到床边夙延川沉默而笃定的侧影。
她忽然沉默了。
闻藤以为她还不舒服; 忙道:“姑娘才刚醒呢,不如仍旧闭着眼歇息一会,也别叫风再吹着了。”
堂屋外的夙延川停下了脚步。
李炎不明所以地轻声问道:“殿下不进去吗?”
夙延川敛眉。
小姑娘醒了。
这个时候他再贸然地闯进屋去; 就显得太过失礼了。
她长大了!
从初见的时候那么小的一个,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他想起小姑娘软软的一团偎在自己怀里的样子。
从前那些娇娇的千金小姐们,平地打着磕绊往他怀里摔的时候,他只觉得不耐,心里平淡得像个冷眼旁观的局外人。
可是抱着顾瑟的时候,女孩子纤秾合度的身姿,那么娇小,那么柔软,又那么轻盈……
让他舍不得放开手。
顾九识冷淡又坚定的神色浮在他眼前。
顾瑟明年就要及笄了。
他不是顾家想要的佳婿。
再过一、两年,她就会嫁给一个少年郎君,为另一个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屋子里传来顾瑟温柔的声音:“父亲出门去了吗?这个时辰了,殿下午间有没有用过膳?”
夙延川心中刀绞一般。
有一个声音一直在他耳边催促着,蛊惑他现在就进屋去,不顾一切地抱住他心里的姑娘,这个永远温柔专注地看着他的女孩儿,只要他开口,她一定不会拒绝他——
他转身就走。
从四、五岁就开始每天扎一个时辰马步的脚下,在这一刻甚至有些踉跄。
太子来过又忽然离去,屋子里的人一无所觉。
闻藤笑吟吟地道:“好叫姑娘得知,如今老府尹杜大人告病,府衙的事务都是咱们家老爷独领,头一件事就是大力灭蝗,听说齐先生已经带着州学里的书生到各县去,人人都说老爷宅心仁厚,又有担当……”
她就盈盈地向顾瑟屈膝:“恭喜姑娘,想来咱们老爷这一回是大大的有功,就是不能回京,只怕也要右迁了呢!”
顾九识如今是从四品的开原府少尹。
他今年不过三十六岁。
顾瑟想到他来开原以后,虽然每日操劳,但疲惫中永远光辉熠熠的眼睛。
那时为了家族的布局而放弃了自己的抱负,空负名士之名,顶着“天子近臣”这样一个亦褒亦贬的身份,囿于帝都方寸之地的顾九识。
午夜梦回,他也会对影无言吗。
顾瑟不得而知。
但她亦为如今的顾九识欢喜。
她笑道:“且不忙说这些,你却和我说说,杜大人告病是怎么一回事?”
闻藤亦不明白其中的委曲,只是说着自己的见闻:“奴婢是今天来的路上听了一耳朵,还听说是杜大人已向帝都发了致仕折子,通判杨大人也下了大狱,怕是要不好呢。”
顾瑟咦了一声,道:“竟然这样的快?何况纵然是杜大人自请告老,也不该这样传出风声来。”
闻藤道:“奴婢也不大懂得这些道理,不过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大家都很关心杜老大人的身体,听说乡老已经在准备杜大人还乡时的万民伞了!”
这事情透着些诡异,好像背后有只手在推着一般。
亲民官若是真的被治下乡民亲近崇敬,传出要迁职的消息以后,百姓多半只会小心翼翼地打听,悄声地商量着要去拦人,怎么会大张旗鼓地做起送行用的万民伞来?
这岂不是明摆着催人走?
不管怎么样,杜先贽怕是骑虎难下了!
顾瑟抿了抿嘴角,到底微微一翘。
她又问道:“我方才听你说,杨通判下了狱?”
闻藤道:“是太子殿下亲自下的旨意!听说单是从阳曲的杨家祖宅里,就查抄出私钱十余万贯,甲胄近百具,还有伪造的盐引、茶引,诸多违禁僭越之物……不单是杨通判,还有许多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豪吏,还有刘家、李家的当家人……牵瓜扯蔓一般带了一长串出来,只怕开原的大牢十年也没有这样热闹过!”
私钱、私兵、假盐茶引。
真是胆大包天。
顾瑟都不由有些后怕。
说的难听一些,杨家不过是荥阳大长公主豢养的一条狗。
家犬吠得响不响亮,全要看主子给的底气。
荥阳大长公主怎么会有这样的胆子!
顾瑟竭力地回想那时的朝局。
荥阳是英宗、世宗皇帝的姊妹,在当时诸公主中排行最末,是穆宗皇帝的老来幺女,因此备受宠爱。
她与当时还是太子的英宗感情极睦,相较之下,同其他皇子、公主们都有些淡薄,也包括当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英宗同母弟、后来的世宗皇帝。
英宗短折,世宗即位之后,荥阳圣眷大不如前,公主府行事也一改旧日张扬,变得低调起来。
当时的白皇后对这位小姑并不十分客气。
后来世宗驾崩,当今继位,也许是因为皇室同辈多半都已经故去,剩下的寥寥无几,也许是白太后年齿渐高,行事比从前多了几分温和,总之,荥阳大长公主似乎重新获得了在皇室的尊重地位,至少在外命妇朝见的时候,可以站在所有贵妇人的最前面,率众向太后行礼了。
但总体而言,这位大长公主在朝局中并没有显出什么身手。
顾瑟会对她印象这样清晰,是因为两件事。
一是她的嫡孙秦利贞,身为恩荫子弟,罕有地考中了天授三十六年的二甲进士,名次还不十分靠后,一时在勋贵圈子里传为异谈。
二是这位秦利贞的夫人叶氏,当年曾向云弗提亲,为嫡长子求娶顾笙。
一位圣眷平平的大长公主,有爵无官的驸马、公主子,一位入朝二十余年还在从五品打转的太常丞。
撑得起这样的野心吗?
冥冥中好像有团雾挡在顾瑟眼前,让她看不清后面影影绰绰的东西。
她这样思索着,却一直没有理清那一缕灵光。
到开原府城的内患都被扫平了,顾九识派人接了顾瑟和越惊吾回家去。
※
李炎奉夙延川的命来向顾瑟辞行。
“……申正就出发!”李炎低着头站在院子当中,隔着珠帘同顾瑟回话:“如今殿下肩负监国之责,帝都事务繁重,出来这一回也非易事。眼下开原万事清明,殿下也放心了,要尽早地回京去。”
从她病愈至今,太子每天早、中、晚都要派人来问顾瑟情形,事无巨细,但夙延川本人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她面前了。
顾瑟微微垂下了睫。
她轻声道:“夜路辛苦,万望将军小心护驾。”
这时节昼短夜长,申正才刚出发,显然不会太早休息,但太阳很快就要落山,想必是要趁夜而行了。
李炎应诺。
顾瑟微微犹豫了片刻,才道:“殿下国事辛劳,是天下人之福,但也请将军转告殿下,请他多多保重自身,才能长长久久地为天下人谋福祉。”
这意思就是不去送了!
李炎心中苦笑。
太子拔了两回脚,最后却轻描淡写地让他来禀报顾娘子。
他若是带了这样一个结果回去。
虽然太子一向不因私坏公。
但是这位顾娘子,破了太子殿下多少原则和惯例,他都数不清。
可是难道他就敢强求这位小娘子?
他恭敬地应了喏,退了出去。
顾瑟坐在桌边出了一回神。
少女蝶翅一般的睫垂着,柳枝一般的腰却挺着,揉出一股又脆弱、又坚韧的矛盾气质来。
不知过了多久,她看了看屋角的自鸣钟,忽然道:“为我更衣。——拿了柜子里那条灰的大氅来。”
驾车的顾满春被闻音一个劲地催着,四匹马在石板路上扬蹄狂奔,好容易在规定的时辰里到了城楼下。
顾瑟没有等人来搀扶,自己径直下了车,提着裙角,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了高高的城门楼。
她平复着急促的喘息,向城门外远远地望去。
※
——她真的没有来。
她那样灵慧的女孩儿,想必早就从他的闪躲中看到了他的狼狈吧。
所以她选择顺从他的决定——即使是在这种情形下,她还是这样的信赖他、顺从他……
长亭之畔,夙延川的目光在顾九识身后带着的人马里扫过一遍又一遍。
“殿下?”顾九识温声提醒。
夙延川回过神来,道:“顾大人安民抚灾,功在社稷,深慰皇父之心。国朝与国士,惟两不相负,顾大人请。”
两人相视一眼,各自以茶代酒饮下一盏。
夙延川最后向人群中看过一遍,微微敛目,从李炎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
三百归骑如一片黑色的洪流,向帝都的方向踏上归程。
※
斗篷上的兜帽遮挡了顾瑟的视线,她摘下帽子,扶着冰冷的铅灰色墙砖,目光在黑色的铁骑间逡巡。
她从来不曾在人群中错认他。
他和父亲对饮,与父亲作别,在众人拥簇中肩脊挺直,像一柄刚发硎的名剑。
她有片刻的失神。
醒回神不过一错眼的工夫,她就看不到他了。
顾瑟紧紧抿起了嘴。
她垂下了眼。
蓝天四垂,麦浪无垠,初春料峭的风在高高的城楼上盘旋。
她拢紧了肩上的斗篷,忽然感受到难以自抑的冷意。
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金属的腥冷和龙涎的温香一起涌了过来。
顾瑟回过头去。
那个刚刚还在和顾九识话别、率一众归骑出发的男子在她身后不远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他望着她,狭长的眼眸里一片深不见底的情绪,一只手握住了她的手,便单膝跪在地上,手中微微用力——她身不由己地俯身,被他紧紧地拥进了怀中。
——卷二。凭阑人·完——
*《凭阑人》,元曲小令调名。唐崔涂《上巳日永崇里言怀》诗:“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调名本意即咏楼上身倚栏杆的人。
第三卷 凤栖梧
第37章
※
景明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十几辆不大不小的乌蓬马车排在挤挤挨挨的人群里; 十分的低调朴素; 只在车厢角上挑了个“顾”字牌; 彰明了主家的姓氏。
顾瑟隔着帘子看了看外头的人群,敲了敲车厢壁,道:“小越,看着还要一阵子工夫; 你进来歇一会儿,外头晒得很。”
厢门吱呀一声开了。
穿了件揉白衫子的越惊吾从车辕上一抬腿,就灵巧地转进车厢里来。
顾瑟就笑他:“穿了读书人的衣服,也像个猴儿一样,仔细撕着伤口,我就把你扣在京里,别想去平明关了。”
越惊吾抗议道:“阿姊!柳先生都说我体质特殊; 比旁人恢复快上一倍,早就都养好了。”
他口中的柳先生是柳鸣羽的父亲老柳太医; 告老之后在老家延州隐居。
夙延川回京之后,写信到柳家去; 请他重新出山前去开原为越惊吾调养身体。
闻音在一旁抿着嘴笑,一边给灯笼果扒了皮放在桌上的小银碟里。
越惊吾怕顾瑟揪着不放,顾左右而言他地评价道:“这时节果子还没有熟,强养出来也不如应时的好吃。”一面说一面顺手拈来吃。
连吃了两、三个; 就被顾瑟一扇子敲在手上,道:“这东西性极寒,难道也是柳先生允你吃的?”
越惊吾悻悻地放下手; 鼓了鼓腮,像是有话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距离开原府那一场变故至今不过两个月,他躺了一个月,养好了一身伤,反而更瘦了下来,从前那点隐约可辨的婴儿肥都不见了,露出少年人美而锋芒的棱角来,如今再看去,已纯然是个少年郎的昳丽,再难教人把他错认成女孩儿了。
这俊美的男孩儿就重新看向了顾瑟,道:“瑟姊,我还是去梁州跟着顾叔待上一、两年吧?”
顾瑟失笑道:“梁州又不是龙虎之地,你从前训出来的护卫,大抵也都可用,你自有正事要去做,到梁州去做什么?”
当日杜先贽和顾九识的折子先后到了帝都以后,听闻庆和帝龙颜震怒,诏令将此案移交三司会审,又亲核顾九识考功簿,朱批“一最四善”上上等,时恰逢梁州刺史崔隐丁忧,即迁顾九识为梁州刺史,限三月内赴任……朝中一时震动,弹劾庆和帝任人唯亲和顾九识媚主惑上的折子雪片似的飞进太极殿。
庆和帝却在大朝会上当场称赞顾崇“麒麟儿为朕解忧”。
无论言官怎样的弹劾,都不能掩盖顾九识炙手可热的事实。
等到帝都的夫人们发现顾九识家中二女一子,俱是嫡出,而且从十七岁的长女,到十三岁的幺子,全都没有订亲……
顾府的门槛都被踏破了。
顾瑟从一封连着一封送到开原的信里,嗅到了钟老夫人和云弗的焦急……和生怕她又跟着顾九识去梁州的担忧。
梁州地接商阳都护府,州治去帝都西南一千五百余里。
顾九识决定送顾瑟回京。
顾瑟想到那个男人对她说“帝都见”……
和那天黄昏短暂的拥抱。
她微微垂下了眼,直到被马车重新上路的晃动惊醒,才道:“何况就是你去了,多半也要被我爹赶出去,平明关那里,殿下在你身上寄托了厚望。”
她伸出手去,抚了抚越惊吾的头,温声道:“你的战场应该是西北无边的草场和大漠,把你拘束在府宅方寸之地,就太过可惜了!”
少年驯顺地低下了桀骜的头颅。
他喃喃地道:“可是若没有这些年殿下、顾叔和阿姊的教导,我其实……我其实也就是个废物罢了。”
顾瑟蹙眉不悦地道:“你怎么会这样的想自己?你天资纵横,又用功刻苦,就是没有我,也一样可以成为大将军……”
她话音未落,车厢忽然重重地一震,外面响起一阵唏律律的马嘶。
护卫呵斥的跟着声音响了起来:“谁家这样不守规矩?”
越惊吾道:“阿姊,我出去看看。”
他推门出去,外面已经喧喧地闹了开来,有人高声嚷嚷道:“好狗不挡路!你这杀才……”
护送的顾瑟是未出阁的少女,越惊吾带的人都是护卫中遴选最悍勇忠诚的那一批,还有当日夙延川留下的人手。
车夫看到对面的家丁围上来,面不改色地挺直了身躯,就从车架子底下摸出一柄长刀来抱在了手里,冷笑道:“你是什么东西?一条野狗也来教你郑爷爷学吠?”
对面看他亮了兵刃,拿不准来路,一时似有些气弱。
就有个又尖又细的女声道:“你是哪个顾家?颍川顾氏车驾在此,你们这些庶枝,也敢与我家争道?”
“颍川顾氏”四个字一入耳,车里的顾瑟就沉了面色。
那车夫是夙延川的亲兵所充,常在东宫行走,侍奉的是皇权,哪里会把这些士族、宗族之间的龌龊听在耳中,当下冷冷道:“这里是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顾公府上,赠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顾刺史家眷。”
他抱着手里的长柄陌刀,睥睨地看着对面车上冒出头来的丫鬟,傲然道:“既然要凭门第分先后,倒要请教你家主人官居几品?”
那声音尖细的丫鬟涨红了脸。
车厢里,闻藤低声道:“姑娘,不如奴婢出去说说话?这样别人看着两顾内里头撕起来,也不大好看。”
顾瑟道:“颍川不怕丢人,我们难道怕他?”
她声音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向外冒。
祠堂里颍川顾氏的使者端着族谱和三尺白绫,神色骄矜地站在母亲面前的情景在她眼前浮现着。
如果不是祖母和父亲都对主宗翻了脸,如果不是外祖父接了母亲回家……
闻藤才发现她脸色像积年的冰雪一样森寒,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她吓了一跳,道:“姑娘,您这是怎么了?可是身体有什么不适?”
顾瑟抬了抬手,示意无事。
她微微闭了眼睛,靠在迎枕里缓了一时,神色略略平复了,才觉出自己的失态,有些疲倦地道:“罢了,不要跟他们纠缠,我们走我们的。”
闻藤应了,附在门边和越惊吾说话。
那车夫得了吩咐,就上了车,仍收了刀,要催马往前走。
那出头来的丫鬟咬了咬嘴唇,飞快地从腰间摸出一只吹筒来,在末端鼓气一吹。
细细的飞针就从向着头马激射而来。
一柄长鞭在半空中抖出朵乌光湛湛的花,将那只隐约难辨的针绞落,越惊吾身姿如鹘般振起,鞭影撕开空气的声响锐如裂帛。
那个丫鬟发出一声长而尖锐的嘶嚎,捂着脸倒了下去。
越惊吾踏在车脊上,单手拎着鞭子,昳丽的面容如冰一般冷,朱红的血迹染在他揉白的衣角。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杀人了”。
人群中涌起了一阵骚动。
颍川顾氏的家丁和车夫似乎都被吓住了,一时道:“天子脚下,你竟敢动手伤人……还有没有王法……你有本事就不要走……”
越惊吾垂着眼,冷笑道:“走?你越爷爷不走。今天谁也不要想走。”
景明门的卫兵似乎发现了这边的动静,远远地有几名军校向这个方向走来。
看热闹的百姓看见伤了人,都不大敢再靠近,渐渐地散开了。
有辆十分华美的朱缨紫帷大车就慢慢地从后行了过来。
厢壁上的帘子挑了开来,露出个小丫鬟宜嗔宜喜的笑脸,道:“前头可是两位顾大人府上?咱们姑娘说,两顾本是一家,至亲骨肉有些摩擦,都是常有的事,何如各退一步,两位顾大人都是国之栋梁,若能手足和睦,才是国朝的福气呢。”
又向着前头顾瑟的马车道:“顾大娘子以为如何?”
越惊吾看都没有看她一眼,只是微微阖了眼,抱着臂站在那里。
马车里静悄悄地,半晌都没有动静。
颍川顾氏的马车里,就传来了一声讥诮意味十足的笑声。
那小丫鬟就涨红了脸。
守门的军校也走到了近前。
两顾的马车夫都下了车,迎了上去。
颍川顾氏的车夫就看到顾瑟的车夫扭过头来,对他勾起嘴角,露出个充满恶意的笑容。
他心里一沉,快走了几步,同那为首的伍长躬身道:“劳驾将军,小人李虎,东主是颍川顾氏的宗房,这一回护送家主人进京……”
那伍长漫不经心地在他脸上扫了一眼,道:“颍川顾氏宗房?可有进京文书路引?太后万寿将近,什么人都要往京中来……”
顾瑟的车夫就不紧不慢地走了上来。
那伍长眼前一亮,先抱了抱拳,道:“郑将军!今日怎么有空出京去?”
郑大兴含含糊糊地道:“奉殿下之命出去了一趟。”
那伍长知机地不敢再问下去。
李虎的心凉了半截。
就见郑大兴指了指他的方向,道:“我在前头驾车,这小子就挨上来撞我。我不过出去三、五天的工夫,竟不知道京城一天出出进进这么多人车马,都成了螃蟹似的。”
那伍长忙道:“郑将军,冤枉!咱们从来都规规矩矩的,全是这些赶着奉承太后娘娘来的村野人坏了规矩。”
就诉起苦来:“您不晓得,前些时日有个刺史家的千金,家里做个三品的官儿,就以为能在京城横着走了,也不看看咱们这是什么地界儿!还纵刁奴打伤了咱们一个兄弟。不让他在京兆府的大牢里褪去三层皮,我就白穿了这北衙的衣裳!”
第38章
※
郑大兴轻喝道:“放你娘的臭狗屁!”
那伍长被突然呵斥了一句; 有些委屈; 有些茫然地挠挠头看向他。
郑大兴就道:“不过是个三品官儿; 朝廷有几个三品官儿?那等年纪轻轻就做了封疆大吏的,只怕你见着了,话都说不利索。”
就有个军校在郑大兴背后挤眉弄眼地给那伍长打手势,做了个“顾”字。
伍长就抽了自己一个嘴巴; 道:“我这张烂嘴!郑将军,是我不会说话,全在放屁!咱们大老粗,不懂那些文官的酸话,但是像顾大人这样的刺史,那家里头的娘子、郎君们,不但最是守礼; 还宅心仁厚……只有那一……一人什么,连鸡带狗的; 才……”
他们两个说着话,李虎在一边进也不是; 退也不是。
他陪着笑脸道:“军爷!是咱们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贵人!俗话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笔写不出两个顾字……”
郑大兴轻蔑地看了他一眼,道:“如今是你家的人挑衅在先; 行凶在后!你方才说的倒是有理,天子脚下,我们就去京兆府、去大理寺掰扯掰扯; 看看是谁眼睛里没有王法。”
李虎脸都白了。
颍川顾氏可是前朝就赫赫有名的郡望大姓。
曾与河洛沈氏齐名的士族!
纵然是到了如今,在颍川走出去,说一声“顾氏”,谁不高看一眼。
可是到了京城,不过是城门口的一个小伍长罢了,他把颍川顾氏的名号报上来,对方眼皮都不抬一下的。
他这时才知道,禁军一向出了名的眼高于顶,是怎样的傲慢。
可是这样傲慢的军校,却对这个车夫谦卑有礼,只差把“谄媚”两个字大大地写在那张貌似忠厚的脸上。
你早说你有这样的身份、地位,你给人做什么车夫啊!
很爽吗?
李虎心中腹诽,只能把求助的目光往身后自家的马车方向投过去。
他的主子却没有空来理会他。
那辆紫帷的大车里站出来的小丫鬟尴尬地站了片刻,似乎是得了吩咐,缩回了头去。
车子粼粼地往前走了一段,挨到顾瑟的马车左近来,里头湘帘微微地挑了半扇,露出半张带了轻纱的女子面容来。
她笑盈盈地道:“阿笙,我怎么没有听说你出了门……这是谁家的小郎君,可是你好事将近了?”
顾瑟初时只是倦于搭理,到她亲自出来说话,忽而觉出这声音有微微的熟悉。
她目光凝在扇面上,有些失神。
闻音不知道来人的来路,听出这人是把她们当成了大娘子顾笙,但见顾瑟没有反应,也就没有说话。
那女子语气又温柔又和气,仿佛车里的人先前那样下了她的面子,她都没有丝毫介意似的,道:“你是生我上一回的气了吗?我不是有意要失约的!皇后娘娘恰好要抄两部经书,就拘了我在园子里抄写……”
她说到“皇后娘娘”的时候,顾瑟脑中忽然电光火石似地闪出一个人来。
本朝皇后凌氏是白太后的外甥女,与庆和帝是少年夫妻,庆和帝登基之后,凌妃顺理成章地被封为皇后。
但凌皇后只在喻和宫住了大半年,到庆和元年冬天,就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从宫中迁到了京郊的大伽陀园独居。
宗室对此保持了一致的沉默。
庆和二十一年,她嫁给夙延川之后,按照太子和太后的吩咐,只在每个月朔、望日前往大伽陀园向皇后问安。
那时大伽陀园中,还生活着一位与顾笙年龄相仿的少女,眉目如画一般秀丽,行止绰约又端庄,是凌氏远支的女儿,被皇后接到自己身边作为陪伴。
她大婚第三个月上,有一次再去请安的时候,皇后忽然对她说:“画儿是本宫为太子遴选的王妃。你既然嫁了进来,想必你姐姐的事,你也都清楚。”
她记得皇后针一样的视线,和字字句句都若有所指的语气:“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说服太子,让他来求本宫下的懿旨。但本宫希望,太子能有一个血脉不容混淆的孩子!”
她沉默地低着头。
她从小受到的教育里,事君事亲一向是以“孝”以“柔”。
那是她第一次用这样沉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驯。
连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