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医辣妻山里汉-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个大胖小子,虽然瘦了些,不过听着声音就知道是个强壮的大小子,老三家的有福了。”刘婆婆一边处理孩子一边说着吉祥的话儿。
冯氏已经没有力气了,要不是有参片吊着精神,怕是这时候已经昏睡过去了,“秦儿,你看看他,他是不是好?”冯氏挣扎着说,她一直担心孩子有什么不妥当的。
苏秦起身先是检查了一下儿冯氏的下身,流血不多,也不是很鲜红,看起来应该不会有大出血,这是苏秦之前一直担心的,现在总算是有惊无险。
“三婶儿,弟弟很健康,你就放心吧。”苏秦查看了一下孩子的情况是,虽然妇婴之科不是她的专长,但是普通的检查还是没问题的,孩子的心跳十分有力,哭声震天响,心肺发育的很好,冯氏可以放心了。
柳氏接过刘婆婆已经洗赶紧的孩子,用早就准备好的襁褓包了起来,刚刚出生的孩子都会觉得冷,柳氏就把孩子贴身抱着,刘婆婆则去为冯氏清理了,这都是稳婆的工作,苏秦仔细地观察,这不算是偷师,只能算是取取经,她又不是要抢刘婆婆的饭碗,只是想积攒一点儿经验而已。
刘婆婆也不藏私,见苏秦一直瞧着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也说了不少,让苏秦受益匪浅,“刘婆婆,谢谢您教我,这都是您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苏秦受之有愧。”苏秦郑重地给刘婆婆行了一礼。
“苏大夫说哪里话,我这都是小道儿,说说也没什么,说到底,我的名头还是因为这只手,苏大夫是济世救人的,我老婆子把这些告诉苏大夫,苏大夫以后就能救更多人的性命了,也算是老婆子积一点功德。”刘婆婆笑呵呵的看着苏秦,让苏秦不要介意。
刘婆婆这番话,让苏秦高看了一眼,没想到,刘婆婆还有这番心胸,怪不得她能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了这么多年,听人说,刘婆婆的儿子也被教导的很好,也是十里八乡的好后生呢。
第614章 看弟弟
大家又说了两句话,就让苏百山父女进来了,他们俩在外面等的都要跳脚儿了,父女两个进屋的第一时间都是去看冯氏,见冯氏没事儿,只是昏睡过去了,这才去看新生的婴儿。
孩子因为暖和了已经不哭了,竟然早早地睁开了眼睛,虽然只有一条小小的细缝儿,“这孩子是个机灵的呢,这么早就睁开眼睛了,老婆子接生了这么多孩子,这么早睁眼睛的也不算多呢。”刘婆婆笑呵呵地夸着孩子。
柳氏把孩子交到了苏百山的手上,“来,看看你的儿子,是个俊俏的小子呢。”
“爹,爹,我要看弟弟,我要看弟弟。”苏莲因为人小,跳着脚也看不到,急的不行,拉着爹的手要看弟弟。
“好,我们一起看,这是你弟弟呢。”苏百山坐了下来,抱着孩子的姿势很是自然,一看就是哄过孩子的。
“爹,弟弟怎么是这么红的,还皱皱的,好丑啊。”苏莲见到小弟弟,有些嫌弃地瘪了瘪嘴,却是是不好看啊。
“莲儿不知道,你生下来也是这样红彤彤的,过两天就白白嫩嫩的了,你和你大弟弟是双胞胎,比小弟弟还小的多呢,像只小猴子似的。”苏百山抱着小儿子,还不忘给女儿解释着。
“大丫儿啊,你弟弟已经很好看了,你还没见你大弟弟出生的时候,比他更丑呢,呵呵。”李姥姥拉过外孙女儿的手高兴地说,咋不高兴,女儿平安生产,又生的是个儿子,李姥姥现在除了高兴就是高兴了。
“姥姥,我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苏莲歪着头看着姥姥说。
“我家大丫儿可是漂亮的,可见啊,在你娘的肚子里,就是个嘴壮的。”李氏虽然高兴女儿生了儿子,不过,对唯一的外孙女儿还是十分疼爱的。
“我就说嘛,不过,小弟弟也好可爱,以后我带着小弟弟玩儿,不让大弟弟欺负了他。”苏莲现在的性格越来越开朗了,话也说的让人心里一暖。
“我家大丫儿最懂事了,知道帮你娘带着弟弟,行了,咱们献出去,女婿啊,把孩子给我吧,他们娘俩我照顾就行了,你该忙忙你的去吧。”李姥姥接过了小外孙就催促女婿去忙自己的吧。
“娘,我还是在家陪陪她吧,她拼了命给我生孩子,我伺候她几天也是应该的。”苏百山冲着岳母说。
柳氏在一旁看着也跟着点点头,苏家也就这么一个男人还算是疼媳妇儿的,原来还能算上苏百川的,不过,苏百川不是苏家的血脉,就不能算了。
“大娘,让三弟在家陪陪三弟妹吧,也能给你帮把手儿,家里的事情也不少呢,莲儿还小,也干不了多少,至于窑厂的事儿,您就更不用担心了,有丁四春呢,三弟,你好好照顾三弟妹,我明天再过来啊。”柳氏说完带着苏秦和小元就走了。
李姥姥见柳氏这么说,也就不让苏百山出去了,她也是怕柳氏心里有意见,毕竟现在女婿在窑厂上工,那可是纯分红呢,赚的银子让人馋的直流口水,这要是被柳氏不满了,可就不好了,这点子情分也不禁折腾的,好在柳氏明理,让李姥姥更放心了。
第615章 都是好孩子
冯氏这胎保养的不错,生的也顺利,只睡了一个多时辰就醒了,“娘。”冯氏睁开眼睛叫了一声娘。
“闺女,咋样?觉没觉得饿了,鸡汤刚熬好呢,娘给你放了六个鸡蛋呢,早吃东西也好早下奶呢。”李姥姥见闺女醒了赶紧说。
“我还行,这胎没遭什么罪,孩子呢,我看看孩子。”冯氏自己撑着坐了起来,李姥姥在身后儿给闺女放了一个大枕头靠着。
“孩子好着呢,那不是在那儿呢嘛,我给你抱过来,来,乖乖外孙你娘想你呢。”李姥姥说着话儿就把孩子抱过来给了冯氏。
“你先抱着他,我去给你端鸡汤,那还是女婿看着火给你熬得,现在娘可是放心了。”李姥姥高兴地拍着闺女的手,就出去端鸡汤去了。
冯氏抱着怀里还在睡觉的孩子,外面的天有些擦黑了,看着这个砸吧着嘴儿的宝贝孩儿,轻轻地亲了亲他娇嫩的脸蛋儿。
李姥姥是空手回来的,后面跟着苏百山手里端着鸡汤,里面卧着的鸡蛋还真是六个呢,“哪里用娘操劳呢,我就端进来了,媳妇儿,觉得怎么样,这鸡汤我一直看着火呢,尝尝味道,要是不好的话,我下次再给你熬。”苏百山把鸡汤端到了冯氏面前,孩子则被李姥姥抱过去了。
冯氏暖暖地笑了,自己的丈夫心疼自己,现在又平安生下了孩子,冯氏觉得自己的人生算是圆满了,鸡汤鸡蛋吃了一半儿,冯氏就瞥见了门口悄悄探进来的两个小脑袋。
“青儿,莲儿,你俩进来啊,在门口儿干啥呢,瞧过你弟弟了没有?今天在学堂,青儿可听夫子的话?”冯氏招了招手,把两个孩子叫了进来,可不能有了小的就冷落了大的,孩子心里会不舒服的。
“娘,我有听夫子的话,晚上和堂哥一起回来的,我和姐姐都看过弟弟了,弟弟有点儿丑,嘿嘿,不过,姥姥说了,孩子生下来都是这样儿的,弟弟怎么还睡着呢?”苏青自从去了学堂之后,才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开朗,说话也更加的有条理了。
“弟弟还小呢,睡觉的时间会很多,等他长大了啊,你们烦他还烦不过来呢。”
冯氏把鸡汤的碗放下让两个孩子也吃,毕竟那么多,他们也吃不下,现在家里的条件好多了,也不差这口吃的了,两个孩子看了看爹,又看了看娘,两个大人都点头儿了,这才把剩下的鸡汤喝了。
“不会烦的,我们带着弟弟玩儿,不让娘忧心的,爹都教过我,我是姐姐,我都记得。”苏莲挺着小胸脯儿表示自己很能干,可以帮着娘带弟弟的,苏青也不甘示弱,还说要教弟弟背书。
“好,好,都是娘的好孩子,先去梳洗,然后自己去睡觉,要乖乖的哦。”冯氏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脸,让两个孩子去睡觉了。
冯氏吃饱喝足了,很快在李姥姥的帮助下出了奶,饿着肚子的婴儿也顺利地吃上了第一口奶水,“这小子是个壮实的,瞧着小嘴儿有劲儿着呢。”李姥姥看着外孙吃的欢,更高兴了这孩子能吃才能长的大呢。
第616章 三朝洗儿
“娘,你也回去睡吧,媳妇儿这里我来,你也累了一天了。”苏百山收拾完了过来说。
“娘,你回去歇歇吧,他以前也伺候过孩子,都伺候的挺好的,娘白天帮我带孩子,晚上就歇歇吧。”冯氏也不忍心娘跟着自己熬,毕竟还有一个月呢。
在夫妻两个人的劝说下,李姥姥就回屋儿了,好在这租的房子虽然不大,屋子却是够住的。
冯氏把孩子喂完了,也觉得累了,就在苏百山的伺候下重新躺好了,“媳妇儿,你要是又不舒服一定要说,不要忍着,媳妇儿,谢谢你。”苏百山给冯氏盖好了被子说。
“你说什么呢,咱们是夫妻,为你生儿育女也是我的心愿,这次能够平安生了这个小东西,得多感谢秦儿才是,不然的话,有没有他还是两说着呢,还有刘婆婆,今天她也是出了大力的了。”冯氏躺在被子里,看着丈夫的目光都越发的柔和了。
“嗯,刘婆婆那里我包了大红封感谢了,至于秦儿,咱们欠她的越来越多了,只能多费点心,付出点儿辛苦了,以后秦儿越来越好,咱们能帮上的也有限了,倒是咱们占秦儿便宜的时候更多呢。”苏百山心里觉得亏欠苏秦良多。
“来日方长,我们真心对二哥二嫂一家儿,慢慢还这恩情,咱们还不完的还有孩子们呢,我会好好教导他们的。”冯氏看着已经睡熟了的孩子,看着他浓密的黑发笑了。
“媳妇儿说的对,你累了,睡吧,这个小子有我呢,青儿和莲儿我都照顾的过来,别说这一个的,睡吧。”苏百山把油灯熄灭了,冯氏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当初生双胞胎的时候,在老宅,丁氏根本不会给儿媳妇儿伺候月子,李姥姥也不好过来,都是苏百山伺候的,所以,对这些,苏百山并不陌生,这也是李姥姥放心让他们夫妻俩照顾孩子的原因之一。
一转眼,冯氏已经生下孩子三天了,这是洗三礼,在乡下是十分重视的,一大早上李姥姥就准备起来了,柳氏带着苏秦和小元还有小桃也过来帮忙,太阳暖融融地升起来的时候,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刘婆婆作为接生婆儿是今天的重要人物,也早早的来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村里人都过来观礼了,洗三只是礼仪并不请客,一切都等到满月的时候再说。
这洗三礼也叫诞生礼,要在大家的祝福之下举行隆重的沐浴仪式,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
用意也很简单,都是对孩子的祝福,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也是为了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洗三的时候,亲近的亲朋好友都会给添盆的,添盆不拘着是金银或者是铜钱,都是一份对孩子的祝福。
“刘婆婆,您看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您过来看看有什么不妥当的,我们在添备着。”柳氏过来请刘婆婆查看应用之物了。
刘婆婆笑呵呵地看着,挑脐簪子、围盆布、缸炉、金银锞子什么的应有尽有,“洗三准备的这么齐全的,老婆子我还是头一次见呢,这东西都是全乎的,还有啥说的呢。”
第617章 添盆
“也都是李大娘帮着掌眼的,我们年纪轻经历的少,哪里知道这些呢,刘婆婆觉得妥当就好,外面人都来的差不多了,咱们这就开始?”柳氏问了一句。
“嗯,时辰正好儿,咱们这就开始。”刘婆婆瞧着苏家准备的东西都很齐全,这洗三礼之后可都是要归收生姥姥的,这次她可是赚的正经不少呢,也能看得出来,苏家对孩子和媳妇儿的重视了。
村里不少人都过来,九婶儿正跟里正媳妇儿说话呢,大家都穿的簇新的衣裳,都是准备一会儿给孩子添盆的,眼瞅着,苏家二房三房的日子都起来了,村里不少人都在窑厂干活儿呢,那可就是在苏百山的手底下干活儿呢,多少人想拍苏百山的马屁还拍不上呢,这可不是个机会。
收生姥姥刘婆婆净手焚香之后,这才开始正式的洗三,今天也是天公作美,初夏的风很是柔和温暖,苏秦觉得,这样的天气也不怕孩子受了寒。
李姥姥把孩子从屋里抱了出来,交给了收生姥姥刘婆婆,铜盆里面已经放了不少东西,主要是金银锞子还有三根大葱,那盆里的水也是相当有讲究的,是用槐条还有艾叶熬成的汤晾凉了的,据说有驱邪避凶的功效。
敬过了香之后,按照长幼尊卑的顺序大家陆续地给苏百山的小儿子“添盆”,苏默作为孩子的爷爷也被请到了前面,本来这事应该是丁氏过来的,可是丁氏那身体状况,是不允许了,只能让苏默代替了。
苏默先是在铜盆里添了一勺子清水,又往里面放了一百个铜钱,大家看了心里默默地鄙视了一番,这添盆也太抠搜了。
苏默也不在乎大家的看法儿了,添完盆之后也不等洗三礼结束就匆匆离开了。
接下来就是李姥姥了,李姥姥添了一对儿小银锞子,冯氏娘家这边儿的嫂子也都纷纷添了盆,都是出手不凡的,然后就是柳氏了,是一对儿金铃铛,接下来里正媳妇儿和九婶儿她们也都一一添过了。
村里人都围着看热闹,低低的声音说,这回刘婆婆可是发了,这添盆就得多少银子呢,那里面可是还有金铃铛呢。
添盆完毕了,收生姥姥把孩子的襁褓打开了,“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这才开始给孩子洗澡儿。
这孩子才三天刚才在温暖的襁褓里倒是不哭不闹,这时候一沾凉水,自然是被刺激的大哭了,“响盆喽,响盆喽。”刘婆婆高声地喊着响盆,这是吉祥的象征,就是要大哭才好,不哭才不吉利呢。
接下来就听刘婆婆继续说开了,大家都听的多了,倒是苏秦听了个新,“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刘婆婆一边儿说,一边用熬好的汤水给小孩子洗澡儿,说的词儿都是一套一套的,之间刘姥姥把铜盆里面的葱拿了出来,“一打聪明,二打伶俐。”放下葱,又拿起锁头比划着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
第618章 福气
经过这么一通折腾,孩子已经哭得满脸通红的了,看的苏秦都有些心疼了,好在总算是快结束了,早就准备好的金银锞子被刘婆婆掖在了孩子的襁褓当中,“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的,赏下人。”
最后拿起一面小小的铜镜,“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还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孩子的襁褓外面掖好,然后刘婆婆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花儿,杏花儿,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这意思是让孩子不出天花儿的,都是对孩子美好的愿望。
“好了,好了,不哭了,小宝贝儿一辈子顺顺遂遂,福寿康宁。”刘婆婆把孩子包好了放到了李姥姥的怀里,洗三礼就算是结束了,那些添盆的东西什么的就都是刘婆婆的了。
不过东西很多刘婆婆不好意思收,推辞了好几次这才收下了,大家也都说了些吉祥的话儿,这才渐渐的散了。
“娘,这洗三还真是够麻烦的了,幸好这时候已经是初夏了,要不然的话,孩子岂不是要冻着了,我出生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洗三礼吗?”苏秦很好奇地问。
“你哥和你出生的时候,哪里有这样隆重的洗三礼啊,尤其是你,是个女孩子,更没有人重视了,我当初坐月子的时候就吃了几个鸡蛋,还被丁氏骂了好几天,要不是你爹上山抓些东西回来,偷偷给我吃,你和你哥怕是连奶都吃不饱呢,你三婶儿比我有福气。”柳氏回想了以前的事情,心里还是颇为酸楚,就算是现在丁氏半边身子不好使了,人也是糊糊涂涂的,那些已经造成的伤害,还是在心里留下的深深的烙印了。
“娘的福气在后头呢,以后我和我哥都孝顺你,我爹在成为大将军,娘可就是将军夫人了呢。”苏秦靠在柳氏的身上毫不夸张地说。
“你这个孩子,越说越没边儿了,还将军夫人呢,我就希望你爹平平安安的,你和你哥还有小元健康平顺就好,娘的心,没有那么大。”柳氏淡淡一笑,她一生所求不过如此。
冯氏的月子在时间的流逝中过去了,满月酒热闹了一整天,这既是满月酒,也是苏百山他们新家的搬家酒。
苏百山的家就离着苏秦家不太远,也是在一处荒地上建的,没有苏秦家里那么大,也算是一进半的宅子,宽敞明亮,住苏百山一家是足够了。
柳氏忙了很晚才回来,苏秦也是累得够呛,毕竟是三叔一家的事儿,总不能干等着吃饭,不帮忙干活儿吧,就是小元那么大的力气也觉得有些疲惫了。
“姐姐,今天来的人可真多啊,光是吃饭就吃了三回,多亏了三叔准备的多,要不然还不被他们给吃光了啊。”小元揉了揉自己的胳膊,今天上菜上的有点儿多,胳膊酸得很。
“今天可不光是小石头满月,还是三叔家搬家呢,能不热闹嘛,越是热闹就意味着三叔家的日子更红火呢。”苏秦洗了把脸说。
第619章 铜钟又响
苏家老三又是热闹的满月酒又是搬家的,一时间成了下河村人羡慕的对象,大家都说老宅的心眼子都被猪油给糊住了,这么好的两个儿子,一个直接出了宗族,另外也个也是分了家的,平时的孝敬倒是不少,只是这情分到底是浅了,这都是他们自找的,也没有人同情。
小丁氏不是没有听说过苏百山家的热闹,不过,她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心气儿去一争长短了,大闺女已经没了,跟秦府的关系恶劣到了极点,家里边儿的米都不多了,只能跟丈夫带着两个儿子整天的在地里劳作,小闺女苏凰在家里做饭干些家务,就算是再艰难也得干活儿,要不然,等到了秋天,他们家的地里就只能收获一些稗草了。
这些都是小元通过村里的孩子打听到的,苏秦点点头,只要他们不出什么幺蛾子,她也不会去找他们的麻烦,让他们自求多福就好了。
“当当当,当当当”一阵厚重的铜钟之声响了起来,苏秦正在屋里教导小元一些药草知识呢,被这一阵铜钟之声打扰,抬起了头,“这是发生了什么事儿,这铜钟上次加税的时候都没想呢。”苏秦心里觉得不好,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姐姐,我们去看看吧。”小元读书读的正烦躁呢,正好儿借这个空档出去走走,她也不是不爱读书,只是自己的理解力太差了,学得慢,所以烦躁的很。
“好,跟娘一起去吧,估计娘也听见了。”苏秦把书放下,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说。
“好。”小元高兴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把书收好,这才跟着苏秦去找柳氏了。
三个人出门的时候已经不算是早了,很多人都已经出来了,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相携着往村中央的大柳树下走了过去,那里就是铜钟所在的位置,有什么重要的事儿,里正就会敲响铜钟集合全体村民开会的。
苏秦过来的时候,正看见里正在大柳树下站着呢,脸色有些铁青色,苏秦更是觉得事情怕是不简单了。
等大家都到的差不多了,里正清了清嗓子,“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呢,是有件事儿要宣布,朝廷要征兵役和徭役,兵役主要是戍边,倒是离咱们这儿不远,在燕河府与大元交界的地方,这次兵役的时间为一年,如果战事吃紧则是一年半或者是两年。”
“至于徭役,大家也都清楚,还是疏浚河道和兴修水利,苦是苦一点儿,熬三个月也就过去了,兵役和徭役都可以以银代役,兵役一个人十两银子,徭役一个人三两银子,名额有限,有想要以银代役的抓紧来我这儿报名儿,来晚了,上面的名额够了,我也就没有办法了。”
“对了,家里已经有人在服兵役的就不用了,不过徭役还是一样的,凡是年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要服徭役,一个户籍出一个人,你们也商量商量到底谁去。”里正说这个话的时候,嘴里都是苦涩,这才刚收了人头税多久啊,又要征兵,上次征兵离这次还不到一年啊,这是不给老百姓活路啊。
第620章 以银代役
果然,里正的话一出,大家就像是炸开了锅似的,有不少妇人更是吓傻了,半晌之后才痛哭失声,“老天爷啊,这是让我们老百姓去死啊,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啊。”类似这样的哭喊声不绝于耳。
九婶儿和刘丰年站在柳氏身边儿,小杏儿则去拉着苏秦的手,两家儿的条件都算是好的,苏家更不在征兵的范围内,不过,看着大家凄苦的神色,脸色都十分不好。
“嫂子,这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你家有丰年和丰田两个儿子呢,九哥也在征兵的范围内,银子要是不凑手的话,我这里还有些。”柳氏拍了拍九婶儿的手说。
“哎,要是用的话,我会开口的,这朝廷老爷是不让咱们百姓活啊,之前的人头税,村里人就卖了不少地了,现在好不容易青苗儿都长出来了,风调雨顺的,就等着秋收好缓缓身儿的,没想到,这兵役和徭役又来了,上次征兵还不满一年呢,难道这天下又要乱起来了?”九婶儿说到这儿觉得有些害怕,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打仗了。
“谁知道呢,没听里正说嘛,是大元,咱们这里离着燕河府虽然不近,可也不远,戍边的兵役不从咱们这儿征兵,还从哪儿征兵呢。”柳氏是听丈夫说了一些的,知道边境不太平,要说乱起来,还不一定,心里总算是有点儿数儿。
大家乱哄哄的说起来没完,吵得里正头疼,“大家这么说下去也没有办法,都回家商量商量,徭役十天之后就要出发,兵役是十五天之后,商量好了,到我家报上名字,或者交上银子,行了,行了,都散了吧,散了吧。”
里正的心里也烦着呢,这朝廷三天两头儿的征兵要钱,他这个里正是越来越不好做了,都是一个村儿里住着,看着大家卖地甚至是卖儿卖女的,心里能好受嘛。
九婶儿把孩子们都打发回家,手里拿着钱就去找里正了,没听说嘛,这以银代役也是有名额的没晚了的话,自家的男人和儿子就要被拉去服役了。
从里正家回来,柳氏的心情十分不好,这一路上碰到多少人家都传出了隐隐约约的哭泣声,还有孩子的哭闹声,怕是已经有人打起了卖儿卖女的主意了。
“娘,情况怎么样?以银代役的人多吗?”苏秦看柳氏回来了,赶紧给柳氏倒了杯水问。
“我和你九婶儿去的时候还不多,除了咱们两家和你三叔家,也就是几家还算过得不错的人家儿了,剩下的怕还在凑钱,我都听见有人抓孩子要去卖了,唉,想要过安生日子,咋就那么难呢。”柳氏擦了擦眼角儿,心里不舒服。
“娘,你说,我们村里人交这些银子可行吗?”苏秦忽然灵光一闪说,下河村是个小村子,人口并不多,一家一个兵役一个徭役的话,也就是十三两银子,去了那些能自己拿出银子代替兵役和徭役的估计也就剩下三十几家儿了,算来算去大概有四百多两银子吧,家里还是拿得出来的。
第621章 为什么这么做
“秦儿,这可是好几百两银子啊,咱们要是真的拿出去了,这不是太招眼了,而且,这么多钱,他们一时半会还不上,不是让村里人压在心里难受吗?”柳氏不明白闺女为什么要这么做。
“娘,我也不是让他们一年半载的就还上这笔银子,慢慢还就是了,只要写下欠条儿就可以了,甚至可以以工抵债,一物抵债,反正咱们家可干的事儿可不少,家里的马还有这么多鹿呢,很多重活儿都可以让村里人做啊,做多少算多少钱,我专门建一个账本儿给大家记着。”
“至于银子的来源嘛,也不用跟大家解释什么,只稍稍露出风声儿,是从刘老爷府上借的就行了,也不用把消息坐实,虚虚实实的大家才不敢对我们家起什么不好的心思。”
“而且,我这么做其实也是在保护咱们家,娘,你想想,要是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去服兵役和徭役了,那咱们村里可就只剩下老人,女人还有孩子了,这在外人眼中可就是一块儿肥肉了。”
“这次征兵实在是和上次的兵役还有人头税离得实在是太近了,老百姓被逼的急眼了,成为暴民或者是流民也不一定,到时候咱们村子怕是要被流民攻击,一点儿抵抗能力都没有。”
“王堇又不在家,咱们家可是一点儿战斗能力都没有,虽然和三叔家现在距离很近,不过,就三叔一个人怕是也护不住咱们这么多人吧,所以,我想保住咱们村子里的青壮劳动力,以防万一。”
“也算是一举两得,村里不用出人,不用有人去死,咱们家也能更加安全,也算是雇佣村里人给咱们家干活儿,也算是为我爹和王堇积福报了吧。”
苏秦其实想了很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弱小,要是真的因为边境战乱,流民四起的话,那么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村子,肯定是要遭殃的,这不是苏秦想要看到的。
“这事儿,倒是好事儿,可是会不会被村里人说咱们图谋不轨?”柳氏咬了咬嘴唇问。
“娘,我们也不强求他们,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随他们想要怎么做,卖儿卖女还是卖地,跟咱们家也没有关系,我们都不要他们的利息,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苏秦倒是不担心这个。
“既然是好事儿,那你就去做吧,这件事儿还是跟里正说说吧,还是他来通知大家的好,你说呢?”柳氏犹豫了一下儿也就同意了。
“这个是自然,不过,咱们也不能着急,省的村里人以为咱们家真的图他们点儿什么,而且,这件事儿等哥哥回来,让哥哥去做。”苏秦有意把这件事儿的功劳放在哥哥头上,毕竟以后哥哥才是一家之主,自己一个姑娘家又不需要出什么风头。
“也好,你哥哥也该历练历练,也不能总让你冲到前头,秦儿啊,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娘真的是后悔,当初丁氏要把你卖了的时候,娘怎么就一时糊涂同意了呢,就算是粗使丫头娘也不该同意啊。”
柳氏摸着苏秦的头发,苏秦越是为了这个家着想,为了她哥哥着想,柳氏心里的愧疚就越重。
第622章 柳氏的愧疚之心
“娘,都过去那么长时间的事儿了,你怎么还记着呢,那都是丁氏和那个张牙婆的诡计,你和哥哥被蒙蔽了也是难免的,现在我不是好好的嘛,倒是丁氏,现在半边儿身子不好使了,脑子也是糊里糊涂的,也算是得到报应了。”
苏秦知道柳氏心里的难受,不过,原主已经不在了,就算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