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臣养成攻略[重生]-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担心你……
施婳不自觉握紧了手指,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只是化作一句:“我不知道。”
谢翎的眼中闪过几许失望,下一刻,施婳抬起如星子一般的眼眸看向他,道:“谢翎,你答应我一件事情。”
谢翎几乎没有犹豫:“阿九你说。”
施婳咬了咬下唇,慢慢地道:“我要你答应,进了京城,不管是谁招揽你,你都先不要答应。”
谢翎略微有些惊讶,很快便不假思索地道:“好,我答应你。”
听了这话,施婳短促地笑了一下,道:“不问为什么?”
谢翎看着她的双目,摇摇头,语气温柔无比:“只要这是你希望的。”
只要这是你想要的,我都会为你做到,阿九。
他低头看着面前的少女,眼神像是三月的春风一般温软,忍不住伸出手去,以手指轻轻触碰她瓷白的侧脸,施婳仍旧有些出神,像是在想着什么难解的事情,一时间竟然没有察觉。
谢翎得了好处,飞快地缩回手,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般,道:“我去收拾行李了。”
语气淡淡,表情从容而冷静,就好似他刚刚真的只是随手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而已,淡定得完全没有引起施婳的怀疑。
但是即便是谢翎面上再如何冷静无波,他略微急促的脚步却暴露了一切,吱呀一声,门被合上了,在安静的院子里发出不轻不重的声音。
谢翎的手指还搭在门上,慢慢地平复着心绪,他听见狸奴的叫声,软绵绵,一声一声,从院子里传来。
清风徐徐送来,施婳在屋檐下站了一会,神思颇有些不属,却听头顶传来轻微的啾啾声,她抬头一看,原来是方才谢翎放进窝里的小麻雀,不知何时正探出半个小脑袋来,嫩红的鸟喙一张一合,发出细细的鸟鸣,圆溜溜的小眼睛正好奇地盯着她看,仿佛是不明白方才那少年为何要仓促离开。
第二日清早,施婳便起来了,初春的天气还很冷,屋门一打开,冻得她一个激灵,困意散了大半,她呵出一口气来,白色的热气在清晨中袅袅散开。
门外站着一个身形挺拔清瘦的少年,施婳一惊,道:“怎么站在这里?”
谢翎略微垂着眼,没答话,施婳心里无奈,问他:“站了多久了?”
谢翎这才动了动,看向她,摇头道:“没多久。”
冻得鼻尖都红了,还没多久,施婳心里好气又好笑,道:“进屋。”
谢翎看了她一眼,才慢慢地抬脚进了屋子,温暖的空气从四面八方袭来,将他围拢起来,谢翎觉得鼻子痒痒的,打了一个小小的喷嚏。
施婳心里叹了一口气,叮嘱道:“等着。”
她进了灶屋,很快便升起火来,熬了些姜汤,期间谢翎紧紧跟着她,就仿佛一个小尾巴那般,片刻都不肯离开,简直是吃准了施婳。
她无奈地道:“你跟着我做什么?”
谢翎老老实实地答道:“此去数月,山高水远,想现在多看看你。”
就像一个恋家的孩子,还未出门,便已十分的不舍,施婳半晌无语,最后只能指了指椅子,道:“坐好。”
谢翎便依言坐过去,看着施婳忙碌着,一双眼睛就仿佛粘在了她身上,片刻不肯挪开,那目光犹如实质,令施婳感到不安。
这时候谢翎偏偏还认真道:“阿九,我会想你的。”
施婳脸上莫名一热,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想我做什么?想你的会试就是了。”
谢翎侧了一下头,道:“阿九比会试重要。”
“闭嘴。”
施婳颇有些狼狈地转开脸,径自去揭灶上的瓦罐盖子,安静的灶屋中,只能听见柴火发出的噼啪声音,还有罐子里熬煮的咕嘟声,空气静谧。
过了一会,施婳才道:“路上要小心,你头一次出远门,若是有不知道的,问一问师兄他们,可知道了?”
“知道。”
施婳叮嘱了几句,谢翎都一一答应下来,用过早膳之后,谢翎便要离开了,少年站在屋檐下,忽然伸出手来,道:“阿九,发带掉了。”
施婳低头一看,只见他修长的指间,果然有一条梧枝绿的发带,她顿了片刻,才伸手接过那发带,道:“低头。”
谢翎应声垂下头来,施婳踮起脚尖,仔细地替他将那发带绑好了,头顶忽然传来鸟儿啾啾鸣叫,她下意识抬头,果然见那只小麻雀崽儿探着头,圆眼睛里充满了好奇,朝下方张望着。
少年背上行囊,踏着晨露,离开了清水巷子,渐行渐远。
施婳收拾东西,忽然觉得平日里不大的院子如今空落落的,往日她做点什么,谢翎都会拿着书,坐在檐下,或者窗口,两人偶尔说说话,又或者默契得一个字都不必说,时间便过得很快。
如今谢翎走了,施婳总觉得不太习惯,像是缺了点什么,檐下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许是饿了,施婳想了想,搬来梯子,抓了几粒麦子,搁在那麻雀窝旁边。
天色还早,她却觉得无事可做,索性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抱着狸奴,锁了院子,往城北医馆去了。
施婳到了医馆时,恰逢林老爷子打开门,见了她便笑道:“婳儿来得这么早?哟,狸奴也来了。”
施婳笑着点点头,林不泊的声音从门内传来,道:“谢翎今日出发了?”
施婳答道:“已经去了。”
进了正堂,林寒水正从后面掀帘过来,与施婳打了一声招呼:“婳儿今日来得好早。”
林家娘子端着粥罐过来,热情地问施婳道:“用过早饭没?喝一点粥罢?”
施婳摇头,林家娘子又道:“谢翎赶考去了,如今你一人在家,害不害怕?不如先搬来与我同住?”
施婳笑着婉拒道:“倒是不害怕,左邻右舍都是熟人,伯母不必担心。”
林家娘子又劝了几句,见她执意不肯,施婳又向来是个主意正的,遂只得作罢。
不多时,便有病人上门了,悬壶堂又开始忙碌起来,如今施婳与林寒水医术俱是有小成了,即便是林不泊出诊了,他们二人也能独当一面,悬壶堂的大夫多了,医术又好,病人都愿意过来这里。
只是今日,施婳颇有些心不在焉,给病人看诊的时候倒是不曾有问题,一旦她略微闲了下来,便不自觉想到了离家的谢翎。
施婳手里捏着笔,在纸上勾勾画画,林寒水在一旁见了,想了想,还是试探道:“婳儿,你若是心中有事,不如先休息一会?”
林老爷子也道:“今天中午时候病人不多,婳儿忙了一上午,恐怕是累了,还是休息一会,寒水,你去坐诊。”
闻言,施婳心里颇为惭愧,她倒不是累,只是心思不自觉就会想到谢翎身上去,她与谢翎相依为命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分开,谢翎也是头一回出远门,施婳总是有些担忧。
她忧心忡忡,神思不属了一天,傍晚揣着狸奴回到清水巷子时,暮色微暗,只见自家院子门口站了一个人,心里先是一跳,惊喜涌了上来,下意识间,一个名字即将吐出来,那人转过身,又咽了回去。
原本的喜悦霎时间如潮水一般散去,徒留下几分微不可察的怅然,施婳清了清嗓子,那人便迎过来,热情笑道:“施姑娘回来了呀?”
施婳认得她,崔娘子,住在不远的槐树巷,是个精明的妇人,每回见到这崔娘子,都不免让施婳想起她的那个婶婶,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确实是一件极为讲缘分的事情。
此时的施婳便想对这崔娘子说,咱们没有缘分,还是做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为好。
第 87 章
这崔娘子还有一个颇为闻名的身份; 冰人; 也就是媒人,常常为左邻右舍的适婚人家保媒拉纤,整个苏阳城; 就没有几个不认识她的; 施婳更是熟悉她; 因为从大前年开始,崔娘子便上门做媒来了。
虽然当时施婳以幼弟还在读书; 尚不愿成家为托词; 推了几次,哪知崔娘子越挫越勇,丝毫不畏险阻艰难,屡败屡战,势必要一举包圆了施婳的婚嫁之事。
施婳忍不住揉了一下眉心,换上一副温婉的笑脸来; 向迎上来的妇人道:“是; 崔娘子可是找明真叔有事情?”
崔娘子笑眯了眼,嗔怪道:“你这孩子,我找沈秀才做什么?我找你呢。”
施婳心里无奈; 道:“您找我什么事情?”
崔娘子笑眯眯地道:“是大大的好事!等我进院子里与你细说。”
她说着,便往施婳的院门口站了站; 一副要入内详谈的架势; 眼看是躲不过去了,施婳只得强笑着; 将她让进院子里。
崔娘子打量了一圈,照例先是一番夸赞道:“施姑娘好会持家,啧啧,这院子里打扫得可比我家里的屋子还干净呢!”
这话施婳听了没有五回也有六回了,只是笑笑,接着单刀直入道:“这么晚了,崔娘子有什么事情要找我?”
于是崔娘子掩唇一笑,道:“去年我来时,你说要供你弟弟读书,还不愿成家,如今你弟弟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了,你也该顾及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了才对。”
“施姑娘如今也有十七八了吧?要我说,这事正是火上眉毛啊,苏阳城没有哪家姑娘过了十七八岁还未嫁的,说出去都要惹人指点笑话哩!等这好年纪一过,人家可就不好说了,那时候,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对你挑挑拣拣,身价一降再降,好身份的人家说不上,差一点的,日子又哪里过得舒坦?作为女孩子,还是早早擦亮眼睛,嫁个好人家,相夫教子,方得圆满,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施婳几番张口欲言,还未来得及插话,就被崔娘子一把抓住手,亲热地拍了拍,语重心长地道:“你也算是婶娘看着长大的,家里困难,父母早早就去了,你一个女孩儿,小小年纪拉扯着弟弟,还要供他读书,实在是不容易,这么懂事的姑娘全天下都找不到几个,婶娘恨不得你就是我的亲生女儿,每每想起,都觉得心疼得紧。”
“去年婶娘给你说了城北的一个秀才家,你不肯,如今那秀才早成了亲,媳妇都怀上了,小日子过得好着哩,婶娘思来想去,还是想着你,觅了好久,这才又帮你看中了一家,城东王老二,他家里原是世代做屠户的,有一对儿子,小儿子与你年纪相仿,长得也是十分俊气,与你啊,最是相配不过了。”
她一番连珠炮似的说完,又笑着道:“到时候呀,你弟弟再考中个功名,你也成了亲,正是双喜临门,再喜庆不过了!”
崔娘子拍着施婳的手,登时笑成了一朵花,简直合不拢嘴,施婳知道她说的那家人,王老二的老母亲曾经来医馆瞧过病,老人病得走不动路,也没个人帮着扶,起先施婳还以为她老人家孤家寡人,哪知一问才知道,是儿子抠门不肯管,儿媳又小气吝啬,两个孙子一个好赌,一个整日游手好闲,偌大一家子,竟让老母亲一个人住在老破房子里,老人家一边说一边哭,十分凄凉,是以施婳才对这一家子印象这般深刻。
眼看崔娘子把那家人夸上了天去,施婳憋了半天,忽然道:“崔娘子,我娘指不定还没死呢。”
崔娘子脸上的笑顿时僵了一下,像是一只被捏住脖子的鸭子似的,看上去颇有些滑稽,她尴尬地张合了一下嘴:“啊?”
施婳抽回自己的手,十分真诚地笑道:“我老家在邱县,说不定我娘亲也为我备着一门亲事呢,婚嫁这种大事,我人小年纪轻,自己也做不了主,还是得听我娘的,回头若真是我娘给定下了,俗话说的好,一女不嫁二夫,到时候崔娘子谢媒礼拿不成倒是其次,若是砸了您老媒人的金招牌,可就麻烦大了。”
崔娘子完全没想到这一茬,她被施婳堵得说不出话来,憋了一会,才立即追问道:“那你娘究竟给你定了亲事没有?”
施婳笑道:“我这就去信问一问她,若是没定,我再来告知您一声。”
崔娘子哑口无言,憋屈地离开了施婳家的院子,施婳看着妇人的身影消失在巷子口,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院门合上了。
施婳上辈子没有成过亲,也没有见过别人成亲,只是偶尔听起旁人说一嘴,哪家哪家的姑娘小姐成亲了,嫁了个好人家,十里红妆,三天三夜都送不完,排场又气派又漂亮。
歌舞坊的姑娘们议论着,都不自觉露出了艳羡的目光,若是可以,谁不想像这般,风风光光地嫁出去?可是身份和命运早已注定了,她们必须待在歌舞坊中,沦为那些达官贵人们的玩物。
那时年纪不大的施婳或许也会同姑娘们一样,心底暗暗憧憬一番,只是后来年纪渐长,懂了许多事情,便再也不想这些了。
当崔娘子头一回上门,说明来意的时候,施婳惊讶极了,只是不知为何,她心里并不因为此事而高兴,反而兴致缺缺,甚至还有些抗拒,便直接拒绝了。
这一次施婳搬出了自家娘亲来,想来那崔娘子必然识趣,不会再来纠缠了罢?
施婳心里如是想着,暮色四合,天渐渐黑了,她进了屋里,狸奴嗖地蹿下地去,不知去哪里玩了,施婳点起一盏小小的油灯来,房檐下传来小麻雀的啾啾声,像是在呼唤着什么。
十数日后,京师,前朝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用足了二十年之久,修了一条大运河,以通南北,后来又修了溱潼河,便直接从徐州接达京师的嘉侥湾,待大乾朝建立,又在东临门修建了大通闸桥,这里便成为了整个王朝货物直达京师最大的集散码头。
一直到宣和年间,每年在这里靠岸的朝廷漕船、各路商船或客船,加起来便足足有十万余条,此时正是早春三月间,船只来往络绎不绝,河道上拥堵不堪,码头上前来运货的人们更是嘈杂一片,又有几条船靠岸了。
接船的人都纷纷拥上前去,这时,人群中爆发出一声惊呼:“啊呀,不长眼的东西,你踩着老娘的脚了!”
那踩人的是一个小厮打扮的少年,连连道歉:“抱歉,大娘,我不是故意的。”
他才道歉完,身后的人流涌过来,令少年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往前走,他抬头一看,前面是一艘装满货物的商船,便知道错了,拼命在人群中往回挤,一双手宛如两条桨一般,拼命地在人海中划动。
好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小厮长舒了一口气,颇有些后怕地回头看了看,嘴里小声念叨着:“陈家客船,客船……”
放眼望去,码头前排了一溜儿,全是大船,就这么小会的功夫,又有两条船靠岸了,也都是客船,小厮苦着一张脸,道:“哎哟我的少爷,您到底在哪一条船上啊?”
早春天气尚有些寒意,他却早已挤出了一头汗,认命地在人群中穿梭,寻找着那艘陈家客船。
正在小厮怀疑今天到底是不是船到码头的正确日子,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声音,道:“这里人好多啊。”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道:“这里是京师最大的码头,来往船只每年都有十万条以上,人当然是多了。”
小厮下意识转过头去,说话的人是一个身着蓝衣的青年,气质卓然,面容俊朗,十分眼熟,他连忙挤开人群奔过去,高声喊道:“少爷!少爷!”
因着他声音过大,那青年还被吓了一跳,转过头来,他身旁一位个子稍矮的青年道:“晏师兄,这是你家的下人?”
这一行人正是来京城参加会试的谢翎四人,晏商枝看着面前满脸喜色的小厮,也颇有些头疼地道:“怎么咋咋呼呼的?”
小厮嘿嘿笑了一声,弓腰行礼:“少爷好久不见,愈发龙马精神了。”
“别拍马屁了,”晏商枝道:“先回家去再说。”
小厮忙道:“少爷请,马车在后边候着呢,老爷夫人盼了好些日子了,就盼着您回来了。”
他一边引着几人往前走,一边陪着笑道:“这几位公子是少爷的同窗吧?叫小的四儿就好了。”
杨晔不由笑着调侃道:“那你前头是不是还有个大儿,二儿和三儿?”
小厮嘿嘿一笑,道:“公子猜的不错,爹娘取名不讲究,四儿也挺好的。”
正说着,马车到了,车夫连忙跳下来,四儿道:“少爷和几位公子先上车,时候也不早了,大刘你赶车稳当些。”
那车夫憨憨地答应了,等四个人上车坐定,便举起马鞭一吆喝,马车便慢慢地跑动起来,顺着长街往前面跑去。
马车里,钱瑞忽然道:“晏师弟竟然是京师人士?”
闻言,杨晔和谢翎也跟着看过来,晏商枝笑笑,道:“若是严格说来,我倒还真不是京师人士,我外祖家在苏阳,后来因为家父想让我拜在夫子门下,便让我去了苏阳住,再有后来要科举的缘故,索性把户籍也迁在舅舅家,所以我现在是苏阳人。”
谢翎想了想,道:“我原也不是苏阳人。”
晏商枝讶异地道:“这还是头一回听你说。”
谢翎解释道:“我从前是临茂邱县的,后来家乡大荒,便逃到了苏阳来,托林大夫一家援手,户籍也落在了苏阳。”
杨晔听了,道:“想不到师弟小时候还有这等遭遇,怎么从未听你说过?”
谢翎笑了一下,只是道:“都是些陈年往事,没什么好说的。”
第 88 章
马车慢慢停了下来; 谢翎听见外面传来些许人声; 紧接着,一只手撩开了车帘,四儿笑嘻嘻道:“咱们到家了; 少爷和几位公子请下车吧。”
晏商枝率先下了车; 紧接着是钱瑞和杨晔; 谢翎是最后一个下的,很快; 车夫便把马车赶着往侧门的方向去了。
谢翎抬头看了看; 只见面前是一座朱门大宅,上面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晏府两个大字。
正在这时,大门里有几个下人簇拥着一名妇人出来,那妇人穿着颇是讲究贵气,气质也十分不一般; 她见了晏商枝一行人; 面上立即笑开了花,上前抓住他的手,眼里便盈了泪; 道:“孩儿,你可算回来了。”
晏商枝笑笑; 叫了一声母亲; 母子两人说了几句话,晏商枝便介绍谢翎三人; 道:“这几位都是我的同门师兄弟,我在信中也与您说过的。”
晏夫人连声道:“娘知道,娘知道。”
谢翎三人与晏夫人见了礼,晏夫人笑道:“都先进去,时候不早了,路上都饿了吧?舍下已备好了菜饭,你们先用了午饭再说。”
谢翎等人道过谢,晏夫人牵着晏商枝一边往府里走,一边絮絮叮嘱道:“你们都是商枝多年的同窗,来到这里,就如在自己家中一般,千万别觉得不自在,再过些日子会试就要开始了,你们都好好温书备考,其他的事情不必担心。”
闻言,几人都面面相觑,杨晔张了张口,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却又不知该如何说,最后只能望向晏商枝,晏商枝想了想,对晏夫人道:“娘,我们不在府里备考。”
晏夫人显然是愣了一下,道:“啊?怎么不在府里备考?院子都给你们收拾出来了。”
晏商枝只是道:“府里人多口杂,不甚方便,再者,不是在鼓东街还有一座院子么,我们去那里就挺好的。”
晏夫人还欲再劝,但是想想,又忍住了,道:“那……那我要与你爹商量商量,你爹之前也是说,让你在家里备考的。”
晏商枝点点头:“那劳烦娘与爹说说,爹还未下朝么?”
晏夫人道:“他今日中午恐怕不会回来了,咱们先用饭吧。”
她说完,便带着一行人去了小厅,吩咐下人们将菜饭摆上来。
到了下午时候,晏老爷回来,晏夫人便将事情与他说了说,晏老爷想了想,道:“商枝说得也有道理,这种时候,府里人多,反而会影响到他们,不如就让他们去鼓东街的院子,那里清净,再派两个懂事的下人过去就行了。”
晏夫人心有不舍,一年多不见的儿子好不容易回来,这就要搬出去,心疼的不行,但是比起这个,显然近在眼前的会试要更重要,遂只能答应下来,又见晏老爷欲言又止,便道:“老爷还有什么事?”
晏老爷低声道:“国公府那边的事情定下来了。”
晏夫人听了,立即明白过来,问道:“是哪一日?”
晏老爷道:“三月初七。”
会试在三月初八,晏夫人啊呀一声,皱起眉来,道:“这么巧,那明雪丫头肯答应了?”
晏老爷却道:“恐怕未必,不过这事说不清,既然国公府和恭亲王都定下了,想必她会想通的吧。”
他说着,又问:“明雪丫头最近没来府上了吧?”
晏夫人叹了一口气,道:“最近没来,说起来她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从前常常跟在商枝后头打转,我们也没看出来什么,上回我在信中给商枝说了这事情,他回信时,一字未提,后来明雪丫头过来,我都不敢见她,这种事情,我们怎么插得了手啊……”
晏老爷却道:“那现在也别插手了,商枝回来的事情,先别透露出去,一切等会试之后再说。”
晏夫人点点头,道:“我心里有数,这就吩咐人去打扫院子,那边清净,这样也好。”
她这么一想,也不觉得不舍心疼了,连忙叫来下人,派人去打扫院子,务必要在今天下午打扫干净,让少爷和几个同窗都住过去。
晏府的下人动作倒是很快,上头吩咐下去,到了傍晚时候,就有人来回禀了,请晏商枝一行人住过去。
鼓东街的院子是晏府很多年前置办的,一直无人居住,不过每个月会有人来打扫,今日又彻底清理了一回,倒也干干净净。
院子虽然不大,但是供他们四个读书人住还是绰绰有余的,每人一间屋子,都是相邻紧挨着的,晏夫人又特意让人打扫出一个书房来,他们将带来的书籍都摆上,四张桌子分立两侧,这场景竟有些和苏阳城的渊泉斋一般了。
此时距离会试只剩下不过七八日,所以谢翎等人也没去哪儿,就在书房里温书,讨论文章,每日有小厮专门从晏府送饭食过来,进出俱是轻手轻脚,连气都不敢出大了一声,生怕惊扰了书房里的人。
等时候一到,看书的四个人都出来用饭,末了,小厮们又将碗筷收拾好,带着食盒回去晏府,还得向关心儿子的晏夫人禀报,少爷今日精神如何,身体有没有不舒服之类的话。
随着时间渐近,晏夫人严令警告,不许过去送饭的下人多嘴,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说,下人们自然是无有不应,而鼓东街的院子,也真的没有听到半点风声。
三月初七是个好日子,宜订盟,祭祀,嫁娶,纳吉,京城里许多人都知道,恭亲王今日要娶妃了,娶的是陈国公的嫡次女,端的是一桩大好姻缘。
恭亲王正妃去世多年,正妃之位一直空缺,世人皆知,他对前王妃十分痴情,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这回陈国公府上的嫡次女,是撞上了好运。
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大红花轿到了恭亲王府前,轿帘一掀,里头空空如也,唯有一个做工精致的钧窑细瓷美人瓶,端端正正地放在花轿里头,新娘子早就不知所踪了。
这下围观贺喜的众人都愣了,轿夫和喜婆都脸色惨白,跟死了爹娘一样,立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恭亲王站在轿子前,望着跪了一地的送亲下人,面沉如水,眼底晦暗幽深,半晌才开口道:“美人瓶本王已收到了,回去问问你们国公老爷,什么时候把王妃给本王送过来?”
众人愕然,空气一时间鸦雀无声,那喜婆脑子转得快,连连磕头,大着胆子答道:“王爷既然收到了,老妇这就去回禀国公爷。”
这一问一答,围观众人虽然不解,倒也听明白了些,原来这一场都是说好的,但是更多的人却并不容易被糊弄,开始暗地里揣测起来。
消息传到国公府时,陈国公差点被气得当场厥过去,大手一挥,怒吼道:“反了天了!都去找!哪怕就是把京师掘地三尺,也要把她给我找出来!”
国公夫人也被吓住了,嗫嚅道:“这……这去哪儿找?”
陈国公猛地回头盯着她,语气森森道:“你说呢?她逃了婚,是想去找谁?”
国公夫人一时噎住了,陈国公哼了一声,转而看向下人们,高声骂道:“都愣着做什么?要我请你们动弹吗?去找啊!”
下人们一哄而散,战战兢兢地寻人去了,陈国公瞪了国公夫人一眼,冷声道:“你教的好女儿!哼!”
说罢,便拂袖而去,徒留国公夫人跌坐在椅子上,怔了半晌,掩面哭了起来。
此时,晏府所在的那一条街角,位置十分偏僻,那里堆放了不少杂物,旁边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车帘是放下的,过了一会,一个小丫环往这边走过来,冲着车里小声喊道:“小姐,小姐,是奴婢。”
车帘掀开,露出一张清丽秀美的面孔来,少女穿着大红的嫁衣,天光落进来,将那些鲜艳的红色照得晃眼睛,金丝绣成的花纹折射出炫目的光,将少女的脸颊衬得如染云霞。
少女睁大眼睛,里面露出几分希冀的光来,道:“绿姝,你看到他了吗?”
绿姝有些不忍,但还是硬着头皮答道:“没有,小姐,他们都说表少爷还没有回来。”
光暗了下去,少女摇摇头,声音淡淡道:“不,他们在骗你,明天就是会试了,表哥肯定回来了。”
正在这时,斜刺里一个女子声音响起:“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他不肯见你,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情?”
那声音里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明雪,谁给你的胆子?竟然敢逃婚?!”
绿姝慌忙回过身去,只见一个作妇人打扮的女子过来,身后还跟着几名下人,女子眉目凌厉美丽,若是细看,便能发现她与车上坐着的陈明雪有三分相似,绿姝急慌慌地行礼道:“大小姐……”
陈明妤冷冷看了她一眼,又望向车中的陈明雪,姐妹两人四目相对,陈明雪不避不让地道:“我自己给的胆子,姐姐,我又不是不与那恭亲王成亲,怎么就叫逃婚了?”
她的声音轻飘飘的,像是一蓬无处着地的柳絮一般,陈明妤一下子就心软了,眉头蹙起,上前一步,道:“明雪,晏商枝他就有那么好吗?值得你这样做?你知不知道,你今日所为,会毁了自己的!”
陈明雪微微侧了一下头,竟然笑了起来:“他是很好。”
闻言,陈明妤看她的目光简直是不能理解,笑意渐渐淡化,陈明雪继续道:“他唯一的不好,就是不喜欢我罢了。”
她的杏眼中一下子盈满了泪,望着陈明妤,道:“姐姐,我没想别的,我就是……就是很久没见他了,想看看他,让绿姝代我看看他,告诉他,我今天,要嫁人了。”
她蹙着眉,缓缓地摇头,固执地为自己辩解:“我没有想别的,什么都没有想。”
陈明妤看着她,沉默了许久,才叹了一口气,柔声道:“雪雪,与姐姐回去吧。”
闻言,陈明雪的眼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