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成公主-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原铨
【书包网 http://w。】
松赞干布第三次向大唐请婚,天子允了,消息传到后宫,适龄的公主们个个花容失色,哭哭啼啼……吐蕃苦寒无比,缺衣少药,茹毛饮血,到那儿去,基本是谁嫁谁死啊!
不行,得找个替罪羊。
江夏郡王府嫡长女李云彤,人比花娇,丽色无双,本该像其他贵女一般,嫁入门当户对的人家,过完富贵荣华的一生,然而一纸圣旨打破了她的人生轨迹……
这一去就是千万里,思乡永不见,这一去,就是四十年,她再也没有回过长安。
她从中原到西域,为西域带去了大唐顶尖的生产技术、医药建筑、历算艺文、法律和佛经典籍……她被吐蕃百姓称为“绿度母”。
她被两个男人爱着,被万民敬仰,被百世传颂……文成公主这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原铨说:本文又名《公主是个风水师》:) 她,善占卜通堪舆精通佛法;她,怀慈悲念苍生济世救人。 她为西域带去了大唐顶尖的生产技术、医药建筑、历算艺文、法律和佛经典籍……她被吐蕃百姓称为“绿度母”。 吐蕃有很多关于她斗法的典籍记载与民间传说,而那些传说可能是——真的:)
==================
☆、第1章 寻死
大唐贞观十四年十月,深秋的一个夜晚,江夏郡王府。
半夜里,值夜的曾嬤嬤听到里屋传出来一阵细微的响动声。
那声响虽然细微,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听来却是十分清晰,听得人不由心里发怵。
自从圣旨下来之后,她们这些侍候郡君的人个个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个万一……不等声响再度传出,曾嬤嬤已经快速掀开被子,从小榻上起身,三步并做两步向里屋跑了进去。
另一个值夜的丫鬟小青听到动静也连忙起身,掌灯跟在曾嬷嬷身后。
自从前几日宫里头传下圣旨,郡君看上去与往日并无不同,但她们都知道,那是郡君怕郡王爷和王妃担忧,强颜欢笑而已,只要避开了人,郡君脸上的笑就会悠忽不见,立在窗前呆怔的时间也比往日多了许多。
担心郡君会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墙上挂着的宝剑收了起来不说,就连做女红要用的剪刀、针线都不留半点在屋里,白天夜里郡君身边都不敢离人,到晚上连烛火也不敢全灭了。
因为担忧郡君,作为乳娘,本不需要值夜的曾嬤嬤这几晚都睡在外间的小榻上,就怕有什么事,丫鬟们没个主见,误了事。
别说郡君那般娇滴滴的女子,就是她们这些当下人的,刚听到圣旨之时何尝不是吓得三魂七魄丢了一半。
被天子诏封为公主本是一家子的荣耀,可是要嫁去吐蕃那样的苦寒之地,蛮荒之野,公主之名倒像是催命符了。
所以这几日在江夏郡王府上,人人都不敢提公主二字,仍以郡君唤之。
曾嬷嬷跑进里屋,看到床上立着的李云彤,越发心慌意乱,加快了步子……
“郡君,郡君……”她急跑上前,正好抱住李云彤往上跳跃的腿。
前不久,宫里头才有一个才人在床上吊死了自己,郡君莫不是因为她们收了刀剑,所以才起了用这个法子寻死的念头?
曾嬷嬷抱着李云彤,连声急唤道:“郡君,郡君,你快下来……莫要如此啊!咱们给郡王爷说,进宫去求求皇上,你幼年时,皇上还抱过你,夸你冰雪可爱,他会答应的……”
话说得语无伦次,李云彤却听懂了,落下脚,伸了几下腿,无奈地说:“嬷嬷,你抱着我的腿,我动弹不得……而且,我并不是寻死,只是梦醒了瞅着床帐上挂的这个香熏球有些意思,想解下来看看……”
每天挂在帐上的香熏球,有什么好看的?分明就是被自己撞破的借口……曾嬷嬷也不揭破,只松了手,扶着李云彤在床沿上坐了下来。
掌灯进来的小青已经将灯放下,帘幔掀开,外面的灯光透了几丝照到床上,隐约可见在床边坐下的李云彤长睫秀眉,一张肤白胜雪的鹅蛋脸,灯光落在她的眼里,恍若星子一般灿然动人……
李云彤手里握着香熏球,黛眉微微扬着,半靠在曾嬷嬷的怀里,声音软软糯糯地说:“嬷嬷以为我要寻死吗?看你急成这样,你腿脚不好,大夫说你不能走急了,我没事的,真是想看这球……”
☆、第2章 觅活
不顾自己急得一身汗,曾嬷嬷侧脸看向半靠着自己的女子,看着她白净的脸上密密一层细汗,已经湿透额头鬓角的碎发,还有垂在床边的长长腰带……这分明是一心寻死想往床上挂腰带……连汗都整出来了,要是自己晚进来一会儿……
曾嬷嬷一阵后怕,她用绢帕印去李云彤脸上的汗,轻轻拍抚着她的后背,声音里多了几分焦灼不安,“郡君、郡君,你可不敢胡思乱想……但凡你有个三长两短,王妃可怎么办?不管什么事,总能有办法可想的,可没了命,就什么法子都想不成了……”
“嬷嬷,我真不是……”李云彤无力地解释。
做了个噩梦,她惊出一身汗,一时半会睡不着,就瞅上了床帐上这只玲珑的香熏球,想够下来看看。屋里的烛火虽然未熄,隔着床幔却只是微微一点光,她看不大清楚,加之床帐高挂,踮着脚尖还够不着那只香熏球,因而拿了腰带想将香熏球套下来……哪曾想发出的声响会惊动曾嬷嬷,被误会她要寻死……
虽然她不想嫁去吐蕃,但也没到寻死觅活的地步。
不过,也难怪嬷嬷她们担心,若她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听到嫁去吐蕃,或许真会因为走投无路去寻死。
想到这几日身边人的小心翼翼,母妃的无声叹息……李云彤不再解释,任凭曾嬷嬷将她抱在怀里轻拍安慰。
见李云彤慢慢平静,额角的汗消了消,曾嬤嬤松了口气,让小青唤起几个丫鬟端了热水巾帕进来,给李云彤换洗擦身,换衣换被。
换掉被汗浸湿的里衣,李云彤长吁一口气。
喝完安神汤,李云彤挥挥手,丫鬟们退了下去,只有曾嬤嬤,仍然立在床边长吁短叹,看着她欲言又止。
几番犹豫,想了又想,曾嬤嬤还是开口道:“郡君,实在不行,就让周公子带你逃婚吧,要不是圣旨下来,你和他本该要定亲的……”
李云彤不由笑了,知道曾嬷嬷这是担心她还要“寻死”,但想到要嫁去吐蕃,她的笑容又带了些苦意:“嬷嬷,抗旨不遵,那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若是周公子与我逃婚,那就连周家也要跟着受牵连,我为了一己之私,陷父母亲眷于水火,如何使得?”
曾嬷嬷看着这个从小由自己带大的女孩子,见她平日里总是笑如弯月的双眼透出迷惘,越发从心底生出几分怜意,恨自己找不出万全之策……她连叹了几口气,小心翼翼道:“郡君,不如咱们去找殿下,他是当朝太子,又打小就待你如同亲妹子一般,若是由他出面求皇上,或许能有个转机……”
李云彤摇摇头,无奈地笑道:“宫里头的圣旨,嬷嬷以为殿下会不知道吗?他若能周全,那道圣旨就不会送来咱们府上……殿下待我再好,我也不是他的亲妹妹,孰轻孰重,太子殿下岂能不知!”
“这可怎么办?皇家那么多公主,宗室里有那么多的女孩,怎么就偏偏选中了你……”曾嬷嬷没了主意。
☆、第3章 主意
听了曾嬷嬷的话,李云彤嘴角扬起一抹嘲讽的笑,“圣旨里不是说了吗,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李鸿,温正淑良,娴雅端庄,谦逊恭顺……”
她,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李鸿,字云彤,由金城郡君一跃为文成公主,是因为碍了别人的眼啊!
虽然宫里的消息没有传出来,但李云彤大约能够猜到,为什么那么多女子中,会选择了她做吐蕃的和亲人选。
父亲能征善战,随天子一路戎马,立下赫赫功劳,自是碍了不少人的眼,三年前,父亲因被人诬陷贪赃枉法,入了大狱,天子顾念旧情,免了官职削其封邑,却保留了郡王封号,又在去年起用为茂州都督,还未上任就转为有行政实权的晋州刺史,今年初,又拜为礼部尚书召回了长安,如此圣眷隆恩,肯定会挡了有些人的道……这次会从众多宗室女中选中她去和亲,不过是那些人借刀杀人的手段罢了。
封自己为公主和亲吐蕃,若是父亲遵旨,江夏郡王府就不能与谯国敬公府联姻,也就少了一道助力,若是不遵旨,抗旨的罪名下来,郡王府一家子性命也保不住……就更如那些人的愿了。
还有本来要与她定亲的谯国敬公家嫡长子周道务,家世昌隆,能文能武,相貌俊秀,这种被长安贵女们爱慕的良人偏偏要和她结亲,怕是惹得很多人不快……想到年初在宫宴上,临川公主见到周道务时,羞怯难掩却不时张望于他的神情,李云彤胸口一阵发闷。
吐蕃这是第三次向大唐求娶公主,势在必得,为免两国纷争再起,天子选用一个女子平息战火,是损失最小的计策……主持宫闱之事的韦贵妃,显然不愿她的女儿,正当碧玉年华的临川公主去和亲,她和临川公主同龄,又与临川公主的心人上定亲在即……让她做了公主代替天子之女和亲,真是一举数得!
她与周道务只见过两面,谈不上有多深的情愫,可因为他,自己就成了替罪羊去吐蕃和亲,到底意难平。
就这么嫁去吐蕃吗?她怎么甘心?可是……可是她该怎么做才能消弭这一场大祸呢?
这几日,她也想了不少主意,求情逃婚不可行,托病不起,自毁名声在这个节骨眼上没人信,还会引来天子震怒,父亲好容易起复,哥哥才进了国子监学习,一家人的好日子不能因为她被毁……
最好是吐蕃知难而退。
听说吐蕃人骁勇好斗,个个身上都带着刀子,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以大唐的国力和他们交战都各有输赢,这一次要不是派出了能征善战的右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只怕那松赞干布都要率兵打到长安城来了,要不然天子也不会允了他们的这次请婚。
要如何让吐蕃知难而退又不伤两国的友睦呢?
转转手上的玲珑香熏球,一个念头渐渐升起……李云彤披衣下地穿鞋,轻声道:“嬤嬤,陪我到父王那儿去,我要进宫觐见天子。”
☆、第4章 大相
鸿胪寺,吐蕃使臣客居之所。
虽然已是黄昏,但在几处琉璃宫灯照耀下,屋子里仍然亮如白昼。
一个年约三十,浓眉深目,英气勃勃,相貌堂堂的男子端坐在桌前,脸色黑沉如墨,看上去不怒而威。
男子就是吐蕃这次派来大唐求婚的使臣一大相禄东赞。
在他面前,有个吐蕃武士垂手低头站着。
屋子里一片静寂。
过了许久,禄东赞的嘴唇才微微动了一下,他的声音低沉,分辨不出喜怒,“你当真打听到,大唐,这次要用一个宗室女顶替公主出嫁?”
虽然禄东赞声音平平,但作为亲信,吐蕃武士诺阿莫仍然听出了他语气中压抑的怒火。
诺阿莫仍不敢抬头,行礼道:“是,末将听说是大唐重臣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大唐天子的堂侄女,该女不仅生得非常美貌,而且聪慧知礼……”
“她再好,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公主……”禄东赞打断了他,冷哼一声道:“大唐欺人太甚,竟然将我吐蕃与那吐谷浑相类比,用一个宗室女顶替公主,真以为我吐蕃不敢与之一战吗?”
他的声音听起来虽然平和,但隐含的愤怒却令诺阿幕不由一惊,将脊背绷得更紧了。
吐蕃人人皆知,赞普能在年仅十三岁时,带人平叛扩疆,消平各部叛乱统一吐蕃,固然是因为他是天生的王者,手下的将士个个如狼似虎,但如果不是得有勇有谋,善机变善用兵的大相辅助,绝不可能在三年之内就稳定吐蕃的局势,令周边部落纷纷臣服。正是因为赞普与大相君臣之间精诚合作,吐蕃才会成为仅次于大唐的强国。
在吐蕃,很多时候大相的意见就代表了赞普的喜怒。
这桩亲事大相不满意,赞普显然也不会乐意。
可临行之前赞普私下交代过大相,这一次务必要促成婚事,与大唐结为友好睦邻,以利于吐蕃的长远发展。
难道要因为真假公主再起纷争吗?
“据说那女子已经被记在逝去的长孙皇后名下,虽是宗室女,大唐却是将她作为嫡公主对待的,嫁妆方面想来定会比那吐谷浑优厚……实在不行,咱们就向大唐提出要一位真正的公主?真要再战的话……”诺阿幕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大相,您看此事咱们是不是要告知赞普,再做定夺?”
“哦,吐蕃与大唐,相隔何止千里,告知赞普定夺,这一来一去的,得耽搁多少时间?”禄东赞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诺阿莫,我怎么听你的意思,是咱们应该忍下这口气,接受这位冒牌的大唐公主?”
“嗯……这……”诺阿莫支支吾吾道,“这怎么能算是冒牌?毕竟,她是天可汗正式诏封的公主,末将听说唐人与咱们吐蕃习俗不同,他们的公主犯了错,也会免去公主之名,降为郡君县君之类……咱们求娶公主,他们给了咱们一位公主,不管怎么说,这桩亲事定了,吐蕃与大唐就结了亲,何必那么较真?”
☆、第5章 和气
禄东赞沉默片刻,讥讽的笑道:“不错,你说的不错,咱们的目的就是与大唐结亲,至于娶的是不是真正的公主,丑或者美,并不重要,只要大唐认这门亲事,我们吐蕃就与大唐永世友好,大唐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就会源源不断流到我吐蕃……”
“你派人去查查,那位公主具体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性情?有什么喜好……俗话说,翠绿的夏季杜鹃来,灰白的冬天风沙起,既然她会成为我们吐蕃的赞蒙,我们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的为人,看她会为我们吐蕃带去多大的吉祥……
见禄东赞听从了自己的建议,诺阿莫不由暗暗抹了一把汗,他正要告辞退下之际,屋外响起了轻轻的叩门声。
“大相,大唐鸿胪寺卿唐大人来访。”
禄东赞脸上露出愉快的神情,摆摆手道:“请,有请。”
主客一番契阔之后,鸿胪寺卿说出了来由。
原来,听说吐蕃求娶大唐公主,天竺、大食、格萨、白达霍尔等国也先后派来了使臣,带着厚礼,递交国书求娶公主……求亲的国家众多,可大唐目前能够出嫁的公主只有一位,贸然答应任何一个都会得罪其他的国家,所以天子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鸿胪寺卿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几根山羊胡子笑道:“我们大唐乃礼仪之邦,陛下说了,你们不远万里来求娶我们的公主,个个诚意十足,但金凤凰只会歇息在那梧桐树上,我们大唐的公主只能与最智慧的国家结亲……七日之后,请你们吐蕃与其他国家的使臣在大殿上比试,哪个国家胜出,我们大唐的国公主就嫁去那国……”
松赞干布派禄东赞作为吐蕃向大唐求亲的使臣领队,不仅因为他身份高贵,能够显示吐蕃的诚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精通汉语,为人善谋机变。
虽然听懂了鸿胪寺卿的话,但禄东赞并没有开口,等翻译说完之后,他看了看诺阿莫,示意他回答。
作为亲信,诺阿莫见禄东赞挑了挑眉,就明白他这是让自己唱白脸的意思,便开口用吐蕃话回答道:“喝酒的是朋友,找事的是敌人,我吐蕃六年前第一次向大唐求娶公主时,因为那吐谷浑王的挑拨离间,你们借口我们的礼物简薄没有诚意拒绝了,四年前第二次求娶,你们说公主们年龄尚小不适合婚嫁,这一次我吐蕃带了五千两黄金,无数的奇珍异宝,赞普还派了我们吐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相前来请罪求婚,可谓诚意十足……你们大唐却推三阻四,是欺我吐蕃无人吗?”
听了翻译转述的话,鸿胪寺卿继续摸他的山羊胡子,微微笑道:“哪里哪里,实在是一家有女百家求,陛下看实为难,无奈之下才想出了这个办法,以免大家伤了和气。陛下也说了,不管胜负如何,大唐都看到了你们来求娶公主的诚意,愿与吐蕃通关通商,永结睦好。”
☆、第6章 意思
鸿胪寺卿说完,诺阿莫还想再争辩一二,禄东赞却哈哈一笑道:“福地招来空中鸟,贫困失去怀中子,我吐蕃坐落在离太阳最近的高山上,赞普是神明选定,相信这一次,肯定能够迎得大唐公主去我们玛布日山上。”
让随从扮白脸试探大唐的决心,一经探明,立刻扮红脸说好话,这个吐蕃的大相禄东赞,果然是个人物……看看禄东赞志在必得的神情,鸿胪寺卿又捻捻山羊胡,轻咳道:“这一次陛下会出六道题,暗和六国求娶公主,六六大顺之意,这六道题必须全部答对,才能迎娶我大唐公主。”
没等翻译说话,禄东赞已经用汉语问道:“若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将六道题全部答对呢?”
鸿胪寺卿虽然惊疑禄东赞竟然会说汉语,却并没有询问,仍然笑咪咪地回答道:“若果真没有一个国家能全部答对,大唐与诸国就只论睦邻友好,不结亲事。”
顿了顿,他又道:“陛下说了,为万千百姓着想,大唐不想与任何一个国家起战火,但也不怕与任何一个国家交战……大相犹豫,莫非是怕输给其他国家的使臣吗?那年冯大人出使吐蕃回来,可是向陛下力赞,说大相有诸葛亮之智,我们君臣都期待着,大相此次智胜其他五国的胜景……
看到鸿胪寺卿不卑不亢,用激将法说服自己的模样,想到吐蕃与大唐交战两次,一胜一负,现如今突厥,吐谷浑已经和大唐结亲,天竺、高昌、大食以及最南方的交趾都向大唐示好,纵有薛延陀那边牵扯,大唐实力仍不可轻忽,与之再战胜负难料不说,还会生灵涂炭,损耗吐蕃的人力物力,万一那些臣服的部落再趁机起事……
禄东赞心里很快有了决定,他看向鸿胪寺卿,郑重其事地问道:“天可汉果然允诺,无论是否结亲,都会通关通商,与我吐蕃结为友好睦邻吗?”
得到鸿胪寺卿的肯定回答后,禄东赞展颜大笑:“请大人回禀天可汗,七日后,我吐蕃必然到大殿觐见天可汗,与众国比试,求娶公主。”
他虽然肤色黝黑,但因为相貌英俊,这一笑颇有云开日出的夺目之态。
鸿胪寺卿不由暗道:若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有这般相貌,也不算辱没了公主。
鸿胪寺卿告辞后两个时辰,一个汉人打扮,相貌普通的男人走了进来禀报禄东赞,“大相,已经派人打听到:今早,江夏郡王的女儿进了宫,在她出宫之后,天可汗就招了鸿胪寺卿入内觐见,鸿胪寺卿出宫之后,先后拜访了咱们吐蕃,天竺,大食……因人手有限,属下只查到了这些。”
禄东赞右手中指轻敲桌面,“她进了宫,天可汗就改了主意招鸿胪寺卿进宫……有意思,有意思,这江夏郡王的女儿有点意思……他笑着看向诺阿莫,“你说她的封号是什么来着?”
诺阿谟鞠躬行礼,“末将听说天可汉诏封她为文成公主。”
禄东赞扬眉道:“让人飞鹰传书告诉赞普,大唐将嫁文成公主为我吐蕃赞蒙,请他早做安排,迎娶公主。”
☆、第7章 诚意
一大早,长安城门前就嘈杂喧闹,进城的、出城的人潮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一队人马疾驰而来,听到那整齐划一的马蹄声,随着守城兵卫的喝声,城门口的人潮先是略作停顿,而后向两边分开。
竟然把进城门的一条大道让了出来。
看到守门卫毕恭毕敬接过那队人马的进城文书有人低声咒骂,“这是我大唐的长安城,凭什么给他们这些胡人让路?”
说话间他已经被人推搡到一旁,同伴颤声喝斥他,“胡说什么?你不要命了,那可是吐蕃人!”
吐蕃啊!有不明情况的人看着那队高头大马,上面的人个个高鼻深目,身穿三角形翻领的胡袍武将头盔高耸如塔,兵士头盔插着三只彩旗,恍然大悟。
大唐周边大大小小那么多国家,吐蕃可是傲视群雄的强国,拥有仅次于唐王朝的强大军事政权。
也正因如此,六年前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才有底气派了使者,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向天子求娶,请求公主和亲。
他原以为突厥王和吐谷浑王都娶了大唐的公主,凭着吐蕃的日益强大,自己必定能够抱得美人归。
哪料到因为吐谷浑的挑拨离间,天子拒绝了这次求娶,听闻消息后松赞干布大怒,由大相禄东赞做前锋出兵攻打吐谷浑,禄东赞机变善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劫掠了民畜无数,逼得吐谷浑君臣四处逃亡。
旗开得胜,松赞干布一鼓作气,亲率二十万大军攻破白兰羌、丽江等地,进入了大唐属地松州,驻扎城外,再次派使者带着贡品来长安请婚。
以战胜的姿态前往,这第二次的请婚就有咄咄逼人之态,天子哪里受过这样的气,下令松州都治韩威就地攻打吐蕃军,不料松州兵力不足,被吐蕃大败,消息传出,一些属番像南诏之类的部落成了墙头草,纷纷掉头归附吐蕃,阎州刺史和诺州刺史更是连人带城都投降了吐蕃。
幸亏天子英明,及时下诏发兵派出了右武卫大将军牛进达等人率兵讨伐吐蕃军,才阻拦了松赞干布率兵攻入长安城。
有人小声嘟囔,“不是说那牛大将军已经带人打败了吐蕃吗?他们的大相前些天都带了礼物来向天子上表请罪了,咱们为何还要怕他?”
挨着他的一座轿子门帘掀开,露出个官吏模样的人,斜了他一眼,“尔等小民懂什么,这哪里是怕?是我大唐礼遇于他,吐蕃人这次是来不光赔罪,他们的王仰慕我大唐风华,提出第三次请婚,天子已经允准吐蕃和其他五国比试,胜出的将迎娶咱们的公主,所以他们的人马再次带着礼物从松州赶过来,以示迎娶公主的诚心。”
另一个知道些内情的人搭话道:“这么多,怕是要给公主的聘礼吧?”
聘礼啊?两旁的人看了过去。
前边骑马的军士过后,果然后面跟着的几十辆车马上都堆着箱笼,显然吐蕃这次诚意十足。
也是势在必得。
☆、第8章 风波
随吐蕃厚礼送进后宫的,还有一个消息。
吐蕃赞普想求娶的,是真正的公主,而非得了封号的宗室女。
尚未证实消息的真假,平日里端庄优雅的公主们就如当初听到要去吐蕃和亲般大惊失色,几个适龄的公主更是花容惨淡,吵吵闹闹。
临川公主李孟姜扑到韦贵妃的怀里,恨恨地说:“母妃,当初不是说好由李鸿做为公主去和亲吗?怎么又起了这般波折?您千万要劝阻父皇,不能答应那吐蕃的无理要求,就他们那样的蛮夷之族,嫁宗室女过去已经是我们大唐天大的恩宠了,他们竟然还敢不知足,得陇望蜀……”
临川公主年方十六,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女,恰逢适婚的年龄,若是吐蕃较真,非得真正的公主和亲,她是首当其冲的人选,所以闻听说个消息,第一个着急的就是她了。
临川是韦贵妃亲生女儿,却并不得唐太宗欢心,和她同年出生的十一妹李德贤,比她晚出生两个月,却早在贞观二年就被封为清河公主,要不是贞观六年她上表请安,凭一手好字得了唐太宗夸奖被封临川郡公主,还不知道这个公主封号要等多少年。
这一次吐蕃求亲,临川下嫁的可能性最大,这也是她先前力促宗室女做为公主和亲的原因。
至于选中李云彤,就是她小小的私心了。
清河公主也着急,她虽比十姐得父皇的宠,可如今掌着六宫宫闱的是韦贵妃,父皇将此事交与贵妃,平日里再怎么不偏不倚,这种事贵妃也会向着她自己的女儿,若吐蕃执意要一位真正公主的话,和亲的人也很可能是她。
她忧心忡忡地说:“母妃,父皇之所以答应吐蕃的要求,是因为他爱惜百姓,不愿两国的百姓因为战火流离失所,可这样的仁心仁术如何是那蛮夷吐蕃所能领会?突厥和吐谷浑都娶的是宗室女,偏他吐蕃就高贵些吗?李云彤已经被封为公主,他们竟然还敢肖想其他,父皇若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岂不显得咱们怕了他吐蕃?”
看了看韦贵妃的脸色,清河公主又道:“再说了,这次若依了吐蕃人,指不定他们会生出狼子野心……一步退步步退,您和父皇说说,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抚了抚鬓边的乌发,清河公主露出决绝之色,“反正不管如何,我是断断不会嫁的,若是要逼着我嫁去吐蕃,我唯有以死明志。”
她就不信为贵妃自持贤淑,处处与故去的长孙皇后相比,若真因为此事逼死了她,就不怕父皇怪罪吗?
她不去和亲,最大可能就是十姐去,虽然会得罪韦贵妃和十姐,但这种时候死贫道不如死道友,也顾不得了。
排行十二的李淑字丽贞,被封为兰陵公主。
李丽贞虽然年方十三,却生得美貌无比,众公主中唯有容色绝姝的五公主李丽质能与之媲美,听了些宫女们的议论,她也非常担心自己因为美貌会被选去和亲,毕竟女儿家十二、三岁就定亲的有很多,而且去那吐蕃的路程遥遥,听说从长安城出发要走两年多才能到达,两年后,她已及笄,未尝不可能被选中。
她眼巴巴地看着韦贵妃道:“母妃,前个儿父皇曾说,要把我许给他外祖父家的窦怀悊,不管选谁去和亲,反正您就别考虑我了。”
排行老七的巴陵公主,老八普安公主,老九东阳公主或哭或闹,也都七嘴八舌的找理由,纷纷表示既然已经选定了李云彤去和亲,就不该再出其他变故。
豫章公主,排行老六,比临川大两岁,虽然年龄符合,但她一个月前刚刚订了亲,所以心里头虽然为妹妹们担忧,神情却颇为镇定,她轻声轻语地开口道:“母妃,当日咱们不是说好了,妹妹们个个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如何能去吐蕃那样苦寒之地?平日里那些皇室宗亲拿了多少俸禄,这种时候就该让他们替父皇分忧……”
她沉吟片刻道:“况且,那吐蕃人如何得知李云彤并非真正的皇家公主呢?前几日她进宫央求父皇答应了六国比试后胜出者迎娶公主,怎么转眼就起了这般变故,走漏消息的,该不是江夏郡王府的人吧?”
临川听了发怒道:“就是,嫁到突厥和吐谷浑的都是个宗室女,嫁与吐蕃也是宗室里挑出来的公主才不算厚此薄彼,说定的消息,怎么就起了变故?定是那李鸿做妖,母妃,您要告诉父皇,得好好罚她……”
☆、第9章 换装
同样的消息也传到了江夏郡王府,李云彤却为此大吃一惊。
李道宗做为高祖李渊的堂侄,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