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开锦绣(吱吱)-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夫人半晌未语。
自从吴姨娘小产,儿子一心一意照顾着范氏,再也没有踏进吴姨娘的门。
她当时想着吴姨娘已经这样了,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范氏肚子里的那个,也就睁一只眼闭一眼了。可天还是不遂人愿,范氏生下的,是个女儿。
当初她就看范氏不是宜男之像,现在果就应了她的感觉。
俞夫人不由安慰吴姨娘:“既然师傅说初一、十五吃斋就可以了,你也不必吃长斋,我还等你养好了身子骨为俞家开枝散叶呢!”
吴姨娘微笑着应“是”,并没有多说什么。
俞夫人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么好的姑娘,德圃怎么一点也不放在眼里呢?
那范氏到底给他吃了什么迷药,把他给迷得找不到东南西北的……
想到这里,她的脸就沉了下来。
吴姨娘看着,心中微微一动。想了想,低声道:“夫人,今天我在庙里,遇见了赵太太……”
俞夫人愕然。
吴姨娘从不是个多话的人,怎么今天……
念头一闪而过。
她表情微滞。
等等,她说什么?
赵太太?
难道是傅庭筠?
不会……吴姨娘怎么可能认识傅庭筠!
不知道为什么,她只要一想到傅庭筠若是知道了她家里的事,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傅庭筠带着嘲讽的脸,然后就会辗转反侧地睡不着觉。
“赵太太?”她说话的声音变得有些急促起来,“哪个赵太太?”
“就是住在吴大人隔壁的赵太太,”吴姨娘眼角瞥过俞夫人,发现俞夫人平时稳若磐石的手竟然微微有些颤抖,莫名的,她的心就安定下来,语气也越发显得和缓,“从前我在吴家的时候,见过她一次。听说她的相公是宣府副总兵,叫赵凌来着……”
她并不知道赵凌已经升了官。
果然是她!
俞夫人急急地道:“她,她都跟你说了些什么?”语气里透露着几分紧张。
看来自己猜得对了,是俞家做了对不起赵太太的事。
要不然,俞夫人那么强势的一个人,不可能听到自己碰见赵太太就会失态。
俞夫人肯定是怕赵太太把两家有罅隙的原因告诉她。
吴姨娘想到傅庭筠因为坦然而显得特别澄净的目光。
因为心如霁月,所以才会有那样一双明亮的眼睛吧?
她暗暗思忖着,表情却一派恭敬地回答着俞夫人:“赵大人陪着赵太太一起去的,赵太太好像又怀了身孕,身边不仅丫鬟、婆子一大堆,赵太太的姐姐也在旁边照顾她。我就远远地避开了……”
“她,她又怀了身孕?”俞夫人满脸的错愕。
吴姨娘点头:“都已经出怀了。”
“怎么这么快!”俞夫人自语自语地道,“赵凌五月份才回来……她已经生了一儿一女了……”
她的声音虽然小,但坐在她身旁的吴姨娘却听得清清楚楚。
俞夫人的语气除了震惊,好像还隐隐流露出些许的妒忌和不甘……
吴姨娘觉得很奇怪。飞快抬睑扫了俞夫人一眼,就看见俞夫人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紧握成了拳。
赵太太为人和善又宽厚。是什么事竟然能让赵太太没有一点原谅俞家的意思呢?
吴姨娘边走边想,回了院子。
按规矩,她得去给范氏问安。
可自从范氏的长女珍姐儿出生后,范氏全身心都扑在了女儿身上。又嫌弃她是失子之人,免了她的晨昏定省,这样一来,她也不用服侍俞敬修了。
吴姨娘直接穿过旁边的群房去了后罩房。
小产后,俞敬修以“静养”的名誉让她搬到了这个角落里。
她的贴身丫鬟莲心觉得她太小心谨慎了:“那次要不是少奶奶从你身边挤过去。您也就不会摔倒,您要是不摔倒,也就不会小产了。现在连夫人都觉得您受了委屈,您又何必这样畏手畏脚的——夫人不也说了吗,她还等着您为俞家开枝散叶呢!”
单纯简单的连心。不过年余的工夫,已经改变了很多。
“胡说些什么?”吴姨娘训斥着莲心,“夫人不过是说说而已。怎么能当真?没有了我。还有其他的人我。你以后还是少议论这些为好。”
莲心还想说什么,吴姨娘已转身进了内室,吩咐她道:“快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我饿了。”
这几个月,吴姨娘几乎是数着米粒在吃饭。莲心听着大喜过望。笑着应好,快步去了厨房。
吴姨娘上了临窗的炕。搭了床薄被在膝上,寻思着要不要回吴府一趟,问问吴夫人。
念头刚起,又被她按了下去。
她小产后,吴夫人来看她,没说上两句话,吴夫人就以她需要静养为名,起身告辞,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她如果是个可以依靠的人,当初就不会把她送进吴家了。
吴姨娘想到这里,高声喊着“莲心”。
话音未落,她这才想起莲心去了厨房。
正要躺下,外面却有人应道:“吴姨娘,连心那丫鬟是不是不听话?怎么您喊她她也不应啊!”
那声音,软绵绵的,不是束妈妈还有谁?
吴姨娘一个灵激,下了炕:“我差莲心去了厨房,自己反而把这件事给忘了。”
说话间,束妈妈已撩帘而入。
她身后,还跟着俞夫人屋里一个叫泽兰的三等丫鬟。
吴姨娘有些不解,但还是强压在心底给束妈妈去倒茶。
泽兰忙上前抢了茶盅:“姨娘尽管坐下来和妈妈说说话,我来帮着端茶倒水。”
这又是唱得哪一出啊?
念头从吴姨娘的脑海里闪过,束妈妈已笑道:“夫人知道你屋里只有莲心一个使唤丫鬟,肯定多有不便,就把泽兰拨过来服侍你。”说着,高声叫了“泽兰”,:“还不过来给吴姨娘磕个头。”
吴姨娘她望着磕了头垂手候在旁边等着她差遣的泽兰,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
她身边只有一个丫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怎么这个时候想起她差人手了呢?
火石电光中,她突然想到了今天发生的事。
难道,夫人是想知道她和赵太太之间到底说了些什么吗?
可夫人为什么害怕赵太太在她面前说了些什么呢?
吴姨娘并不蠢,只是从前没将精力放在这上面罢了。如今动起脑筋来,一些平常没有留意的事也都就慢慢地浮上心头。
第二百四十章 纷乱
吴姨娘想到几次俞夫人见到傅庭筠时热脸贴冷脸的情景。
能让俞夫人这样低声下气,可见俞家不仅不占道理,只怕还是那理亏的一方。
思忖着,模样儿不免就显得有些呆滞。
好在她平时就性情内向、寡言少语,束妈妈也不以为意,嘱咐了几句,就去回了俞夫人。
俞夫人微微点头,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叮嘱束妈妈:“你跟泽兰交待清楚了没有?”
“交待清楚了。”束妈妈忙道,“吴姨娘在院子里则罢,若是吴姨娘出了院子,不管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见了什么人,都要一五一十地禀了我听。”
俞夫人听着微微颔首。
束妈妈松了口气,安慰她道:“夫人,那吴姨娘一年也难得出趟门,就是出门,和傅氏碰到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她们毕竟不是一路人,这次不过是巧合罢了,您也不用太担心。”
“我这也是防微杜渐啊!”俞夫人叹了口气道:“这件事若是让吴家的人知道了,对德圃的名声不好。”
说起大爷,束妈妈不由面露踌躇,沉吟道:“您看,大奶奶那边,是不是要去打个招呼……毕竟是没有经过大奶奶就将泽兰赏了吴姨娘……”
自从有了孩子,俞敬修和范氏一人被称了大爷,一个被称了大奶奶。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俞夫人冷哼了一声,道:“她不是想怎么支使德圃就能怎么支使德圃吗?让她找德圃哭去好了。我倒要看看,这次德圃又有什么话说?”
束妈妈心中一凛。
吴姨娘是给大奶奶让道的时候不小心滑了脚,这才小产的。
孩子下来,是个男婴。
夫人当时就气得昏了过去。就连一向沉得住气的老爷都气得脸色发青。大爷却一心一意地惦记着大奶奶,生怕大奶奶受了公婆的责怪,还骂吴姨娘呆头呆脑的,连个路都不会让,害得俞家失了子嗣……
夫人好不容易才把这口气给咽下去。
之后又看着大小姐身子羸弱。想着大奶奶天天以泪洗面,也不容易,对大奶奶倒和气多了,怎么转眼间又记恨起大奶奶来?
莫非是因为那傅氏的缘故?
从前只是气大奶奶勾了大爷的魂,做出了那等不仁不义的事,可大奶奶到底是嫁了进来,是俞家的媳妇了,夫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好给大爷难堪,有些事能忍就忍了。可现在那傅氏三年抱两,开花又结果,如今又怀了身孕……不管是谁只怕都有些讪讪然。何况是夫人这样好强性子的人?只怕又把这怒气迁到了大奶奶的身上。
束妈妈想着,正欲劝几句,那俞夫人已道:“还有件事……吴姨娘说,傅氏的姐姐陪在傅氏的身边,你去打听打听,看看傅氏身边的那位姐姐到底是她的什么人?”
或是结交的干姊妹,或是哪家的女眷,为了亲近喊了姐姐……
束妈妈忙敛了心绪,恭声应是。去了吴夫人那里。
没两天,吴夫人那边就有回音。说陪傅庭筠去潭柘寺的是傅庭筠的五堂姐,傅庭筠回陕西给公公婆婆立碑的时候跟着一起过来的。
俞夫人当时就倒吸了口冷气。
忙找到了俞阁老,把这件事跟俞阁老说了:“……只怕是傅家的人都已经知道傅庭筠还活着的事了,你快去打听打听,看傅家的人都是怎么说的?他们家可是华阴大族,姻亲遍布陕西。这要是传出去,可就麻烦了。”
俞阁老正心烦着。
皇上抓住了太仓库的银两短缺之事。
沈世充这次怕是不行了!
这件事虽然与沈世充无关,但在他治下出现了这种事,他罪责难逃。
沈世充也知道,所以准备壮士断腕——他主动致仕,想办法从内阁大学士中推荐一个人接任首辅。
俞阁老正在争取沈世充的支持。
若是成了,他将接替沈世充成为首辅。
想到这里,他就朝着俞夫人挥了挥手:“这件事你看着办吧!我这些日子公务繁忙。”
俞夫人见丈夫忧心忡忡的样子。担心地挨着俞阁老坐下,关切地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个时候,家里千万不能出什么纰漏!
俞阁老想了想,把这件事告诉了俞夫人。
俞夫人听着吓了一大跳:“怎么会这样?”又道,“皇上怎么查出太仓库少了银子的?这可是杀头的大罪?”然后叹道,“不知道会有多少大臣掉脑袋了!”
俞阁老也很郁闷。道:“皇上为贵州之乱筹措军饷、粮草。不过是一地之乱,户部随便从哪里调些银子就是了,结果皇上突然指了太仓库为贵州提供粮饷,沈阁老根本就没有想到太仓库会缺银子,事情就发作了。”说着,他有些忿然地道,“皇上只怕早就盯上了,沈阁老却是一点警觉也没有。秦飞羽任了腾骥卫的总指挥使之后,腾骥卫不用监视藩王了,倒监视起群臣来。只怕长此以往,朝廷会人心惶惶啊!”
“那是以后的事。”俞夫人只关心眼前,“那现在老爷有什么打算?”
“皇上既然要收拾沈阁老,沈阁老肯定不能直接推荐谁接他的手。”俞阁老冷静地道,“但皇上也不可能让莫英伯接手——他当年可是庄王的人。好在我和沈阁老、莫英伯的关系都很好,只能审时度势,看有没有这个运气了。”
俞夫人鼓励丈夫:“天一教的张天师不是说了吗?您这几年正是鸿运当头的时候,我看老爷这次定能心想事成?”
说得俞阁老又多了几分信心:“但愿如夫人所言!到时候了一定来谢夫人吉言。”
俞夫人笑了起来。
夫妻俩说了会体己话,俞夫人看着俞阁老还要写奏折,亲自给俞阁老沏了杯茶,回了正屋,第二天叫了俞槐安来,悄悄地嘱咐了一番,俞槐安把家里的事交给了二总管,自己去了华阴。
而范氏过了七、八天才知道俞夫人赏了个丫鬟给吴姨娘。
她当时就发作了:“……大姐儿朝不保夕,大家都为大姐儿担心。她还有心思赏个丫鬟给姨娘,是说我照顾姨娘不周呢?还是觉得大爷不进吴姨娘的屋了,得另找个新鲜的助那吴姨娘一臂之力呢?”
范氏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她的乳娘捂了嘴:“我的好小姐,您就忍一忍吧!吓着大姐儿了怎么办?这喜欢不喜欢,还不全看大爷的?要不然,您屋里早就小妾成群了,还给等到今日!您有这工夫生婆婆的气。还不如下些工夫把大爷的心拢在怀里才是正经。”又道,“这女子就怕怀不上,既怀上了,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大奶奶且放宽心。只要您再生下儿子,夫人就算是主意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范氏狠狠地跺了跺脚,只当没有看见泽兰,可心里却总觉得有口郁气驱之不散,特别是看见俞敬修的目光在泽兰的身上打了几个转之后,她再也忍不住了,笑道:“怎么?我们的大爷如今也有看得上眼的人了?虽说她是服侍过娘的,可娘既然把她放到我的院子里。就是我的人了。我也可以给你当家作主的!”说着,掩袖而笑,可眉宇间却不见半点的欢喜,反而带着几分做作的讥讽。
俞敬修不由皱了眉:“又胡说些什么?”没有理睬她,问道:“珍姐儿今天可好?”
孩子的病,让两个人都倍受煎熬,脾气也没有从前好了。
若是往日。他就会搂了自己又是保证又是发誓的,今日却连句解释的话也没有。
范氏看那泽兰越发的不顺眼。
泽兰只当是因为自己服侍吴姨娘的缘故,不免在心底暗暗笑范氏心胸狭窄,没有主妇的气度。
可她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尽量的少出现在范氏的面前,和闷头闷脑的吴姨娘天天呆在屋里做针线活。
莲心不免担心起来。
自己虽然是吴夫人送的,可吴姨娘不得宠,如今又死了孩子,在俞家没有根基。怎比得上泽兰,不仅服侍过夫人,而且是家生子……她唯有和吴姨娘一条心,才可能有个活路。
谁知道没等她找到机会向吴姨娘表忠心,吴姨娘反而找上了她:“……你且安心跟着我,就算我不成了。你的卖身契还在吴家,我到时候也会把你送回去。”
平日里对什么事都不闻不问的吴姨娘竟然跟她说了这样一番话,可见吴姨娘虽然面冷,她服侍了吴姨娘这几年,吴姨娘还知道她的好的。
她顿时激动起来,觉得怎么也要好好报答吴姨娘才是。看着泽兰天天在吴姨娘身边打转,她就常常跑到厨房里去帮灶上的婆子们淘米洗菜,还不时带些消息给吴姨娘:“……沈妈妈说,石头跟着俞大总管出门了,家里的事都交给了二总管,说过完了年才能回来!”
“李妈妈说,大奶奶和大爷肯定在置气——两个人都没有吃饭。晚上,大奶奶亲自去厨房整了几个小菜,还让拿了小坛金华酒,据说是送到了大爷的屋里。”
吴姨娘听了啐她:“少嚼舌根了。小心别人听见了。”
却没有像以前那样有些厌倦地侧过头去。
莲心嘻嘻地笑。
到了大年初一那天早上,吴姨娘还赏了她两个小银锞子做压岁钱。
莲心喜得合不拢嘴,晚上睡觉的时候常拿出来看。
吴姨娘就嘱咐她:“若是俞大总管回来了,就跟我说一声。”
莲心张大了眼睛,稀奇地望着吴姨娘:“姨娘找俞大总管有事?”
第二百四十一章 水落
吴姨娘笑道:“我能有什么事找俞总管?不过是问问而已。”
可吴姨娘难得会关心什么事啊!
莲心还是很尽心地打听着俞总管的事。
所以俞总管一回来,她就知道了。
她大大咧咧地支了泽兰去倒茶,悄声对吴姨娘道:“俞总管明天晚上回来了。”
吴姨娘“哦”了一声,正欲说什么,泽兰进来了。吴姨娘忙打住了话题。
莲心大为得意。
在吴姨娘心中,还是她最亲近。
到晚上她值夜的时候,两人又说起这件事来:“……知道俞总管去干什么了吗?”
“不知道。”莲心道,“只说奉了夫人之命,有要紧的事出去了一趟,事情办妥了,就回来了。”
吴姨娘听着,想了想,又问:“那俞总管有没有给其他几个管事带些土仪回来呢?”
“带了。”莲心笑道,“俞总管带了几坛稠酒回来。沈妈妈的当家就得了两瓶。沈妈妈说,那酒从前是皇上喝的,可名贵了。”
吴姨娘记在心里。
过了几天,珍姐儿过百日礼。依旧请了些亲戚朋友来。
吴姨娘抽了个空问吴夫人:“哪里有稠酒卖?”
吴夫人一愣,道:“西安府产稠酒,你要稠酒做什么?”
吴姨娘笑道:“我听人家说稠酒是皇上才能喝的酒,所以问问——想买些带了给我爹捎去。”
正说着话,泽兰神色慌张地过了过来。
吴姨娘问她:“怎么了?”
“没事,没事。”她给吴夫人行了礼,笑道,“就是不见了姨娘,有些担心。”
吴姨娘点了点头。一副并不放在心上的样子。
吴夫人却看着有些不妥,只当是俞家怕她追究吴姨娘小产的事。防着吴姨娘向她告状。就站起身来,对吴姨娘道:“你好好将养身子,有什么事,让莲心来给我传个话就是了。”又叮嘱她。“既然做了人家的妾室,就要有做妾室的样子。千万不可失了礼数。俞夫人是最讲规矩的人。”
吴姨娘连忙应了,恭敬地送吴夫人去了摆筵席的花厅。
到了晚上,泽兰依例去了束妈妈那里禀告吴姨娘的事。
想着吴姨娘不见的时候她正和俞夫人屋里的大丫鬟说着悄悄话。束妈妈问起不好交待。又想着那吴姨娘从自己眼前消失了不过半盏茶的工夫,就算是有什么话和吴夫人说也来不及,遂把吴夫人和吴姨娘见面的事隐而未说。
束妈妈见吴姨娘一切如常,就去禀了俞夫人。
俞夫人听着就按了按太阳穴。
束妈妈忙上前帮她轻轻地按摩起头皮来。
俞夫人顿时觉得舒服了不少。闭了眼睛半靠在大迎枕上,和她说起俞总管去华阴的事:“那边也一直瞒着,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出嫁的几个姑奶奶不约而同地去看了傅氏,事情就包不住传开了。如今傅家的人都知道傅氏没死。华阴知道的还没几个。不过,我看这件事迟迟早早要闹得大家都知道。这倒是小事,我相信傅家会想办法圆了这个谎。就是傅家的那些姻亲,多是陕西大户人家,那些人的眼睛雪亮雪亮的,只怕是瞒不住的。”说着,脸上闪过一丝戾气:“他们范家不是号称自己是‘诗书传家’吗?怎么教出这样没有规矩的姑娘来?我们家哪里惹着那范家了,他们要这样的害我们家?若是当初没有这事,傅氏嫁了进来,一年抱两,我早就孙儿绕膝,含饴弄孙了……”
束妈妈不敢拉话,只觉得额头冷汗直冒。
俞夫人想傅庭筠的女儿,粉妆玉琢,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个聪慧、健康的孩子……好像自己的孙女被别人抢了,她心里顿时像被剜了一块肉似,恨恨地道:“我好后悔,当初他就是觅死觅活我也要咬着牙关不松口的。说不定那傅氏会找来,事情也就用不着闹成这个样子了。我看,她就是个扫把星,谁沾着她谁倒霉……”
傅庭筠当然不知道俞家发生的这一切,她忍着担忧送走了赵凌,五姐夫和五堂姐也要回临潼去了:“……九妹夫把什么都安排好了,我在这里也是吃闲饭,家里的两个孩子还不知道怎样了。等你生了,我们再来看你。”
天下间无不散的筵席。
傅庭筠只说了些“若得了空,带了妍心和平安一起来”之类的话,买了很多京都的土特产,挑了个宜出行的日子,送五姐夫和五堂姐回了临潼。
不几日,七姐夫进了京,派了贴身的小厮带了些土仪投了个名帖过来:“……九姨妹有什么事就派人到陕西会馆来找我。等九妹回来,我再来拜访。”
他这是要避嫌。
傅庭筠吩咐郑三在蓬莱阁订了席面送到陕西会馆,算是给七姐夫接风。
七姐夫派了小厮过来道谢。
雨微不免笑道:“我看七姨老爷倒和三姨老一样很是多礼。”
孩子的预产期在五月中旬,眼看着没几个月了,傅庭筠正给孩子缝着小衣裳。闻言笑道:“礼数多总比那没有记数的好。”又道,“你跟郑三说一声,让他隔三岔五的去陕西会馆看看七姨老爷,一来是让我放心,二来有个什么事,也那帮衬帮衬。”
雨微应声而去。
傅庭筠专心致志地做着针线。期间七姐夫请郑三帮着带了两回路,一次是去城外的普安寺踏青,一次是去一个叫棋盘胡同的拜访一位大儒。
转眼间就到了三月份。
傅庭筠收到赵凌的家书,只说一切都好,让她放心。最后问起几个孩子:“……呦呦虽小,也要试着教她认几个字。曦哥儿是长子,品行最重要,不可因为小而一味的溺爱。”事无巨细。都一一问到。
她笑着将信放在了枕边的匣子里,提笔给赵凌回信。
珍珠兴奋地跑了进来:“太太。太太。三姨太太来京都了。”
傅庭筠愣住,片刻后才反应过来——三姐夫出了孝,来京都谋划着起复之事了。
止不住的笑容就从她眼角眉梢溢了出来,她站起身来:“快。快请三姐姐到屋里坐。”
珍珠应声小跑着出了内室,傅庭筠也跟着迎了出去。
三堂姐带着春饼和元宵一起来的。
姐妹见面。自有一番契阔,孩子们见面,却只听见元宵在那里叽叽喳喳地和呦呦说着话。春饼早被呦呦冷落在了一旁。
正如傅庭筠所料。三堂姐一家是因为起复之事来的京都。
“按你姐夫的意思,等他的事有个眉目了再说。”三堂姐笑道,“可我想,他未必就能留在京都,就执意跟了过来。”然后拉了傅庭筠,“走。看看你的宅子去。”
傅庭筠自然从善如流,带着三堂姐把自家的宅子逛了一遍。
三堂姐这才微微颔首。露出满意的笑容:“可见赵凌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这下我就放心了。”竟然是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傅庭筠奇了,旋即明白过来,三堂姐这是怕自己只是表面过得好。
她心中很一阵感动,和三堂姐打趣起来:“感情之前三姐姐一片欣慰,原来都是装的啊!”
三堂姐也不否认,笑道:“当时只想着你活着就好。现在知道你活的好好的,我们姐妹除了二姐姐,都衣食无忧,自然也想你更好。”
姐妹说着话,又重新回大厅坐好。
傅庭筠就问起三姐夫起复的事:“今年没有留在京都的缺吗?”
三堂姐听着叹了口气:“你姐夫说自己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若只是留在翰林院里做学问,还不如外放,给黎明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些事。”
傅庭筠不由歉意地道:“可怜我们家那位是武官,和那些阁老都没什么交情。”
三堂姐听了嗔道:“我还不知道!我来不过是想看看你,然后带着孩子们开开眼界。京都毕竟是天子脚下,京畿重地,人烟阜密,物华天宝,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来。”
傅庭筠听着就笑道:“那好,从明天开始,我陪着三姐姐逛逛京都城吧!”
三堂姐就瞥了一眼她的腹部,笑道:“你还是老实给我在家里呆着吧?我已雇好了车夫。”说着,目光落在了正和元宵咬耳边的呦呦身上,“你若是舍得,就让呦呦陪陪我吧?两个小子,哪有闺女贴心啊!”
呦呦听到三堂姐点她的名字,抬起头来,满脸的困惑。
那可爱的小模样,看得三堂姐羡慕不已,抱了呦呦,问她:“明天陪三姨母去逛京都,好不好?”
呦呦一听,立刻眉开眼笑,却不敢答应,望了母亲。
傅庭筠怎么放心将孩子交给别人,就是三堂姐也不行:“让郑三和童妈妈陪着你们一起去吧!”
这就算答应了。
呦呦和三堂姐相视而笑。
用过晚膳,三姐夫来接三堂姐母子,正式和傅庭筠见了面:“……等九妹夫回来,我再来拜访。”
傅庭筠知道三姐夫这是在避嫌,笑着应了,送他们一家出门。
接下来的几天,呦呦每天早出晚归,回来就给傅庭筠讲一天的见闻。
傅庭筠见呦呦玩得十分开心,三堂姐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致,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又有郑三和童妈妈跟着,这才放下心来。
七姐夫听说三姐夫进了京,到三堂姐租住的地方去拜见了三姐夫,又积极地帮着三姐夫打听补缺的事,直到四月底,才有了个眉目。
※
后面半章不满意,所以重新写了的,拖到了现在了,抱歉……以后加更,大家还是早上起来看吧!
现在去睡觉觉了!
o(n_n)o~
姊妹们,看书记也要记得投粉红票哦……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争取
三堂姐一家人的情绪开始有些低落。
若是赵凌在家,还可以想想办法……
傅庭筠也无计可施,寻思着快过端午节了,总不能让三堂姐一家就这样冷冷清清地过端午节,准备了雄黄酒、各色糕点、瓜果等各色应节的的物品,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三堂姐租住的地方。
三堂姐看见雨微扶了挺着个大肚子的傅庭筠动作有些笨拙地下了马车,她忙上前扶了傅庭筠的另一只胳膊,嗔怪道:“我们姐妹之间还讲这些虚礼做什么?你有什么事差了雨微她们就是,或者是让她们给我带个信,我去你那边。你自己这样跑来,要是动了胎气可怎么得了?九妹夫远在贵州,正和苗蛮人打仗,你总不能让他一心牵两头吧?”
傅庭筠笑道:“九爷不在家,我想带了呦呦和曦哥儿到你这里来过端午节。又怕你不同意,所以只好不请自来了。”
她月份重了,三堂姐宁愿带着春饼他们到史家胡同去过端午节也不会同意让她带着孩子们过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