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把后宫当成副本-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岐山心里为自己在主子面前显摆而心里得意,又不免暗自叹息。
  他家主子那是皇帝心尖尖的人物,照道理讲,宫里最是跟红顶白的,根本不需要她赏罚,便会有无数宫人争先恐后拿各种消息来讨好。先帝王贵妃、本朝前期的贤妃,那出身也不比主子高贵多少,可到后还不是呼风唤雨,凭的就是帝王的宠爱和自身的经营。而主子还是个和善助人的,一开始也的确是“四方来朝”。
  可惜,这位是个最最清高不过的,对那些人是一答不理的——好在她也不至于为难刻薄下人,别有用心的便只是绕着她走,倒是不曾报复。
  只是,如此一来,若不是皇帝和皇后还时常记得提点曲青青几句,这位玉德妃在宫中真是和瞎子聋子没什么分别了。
  当然,好处也是明显的。
  岐山安慰自己,正因为这样,玉德妃即使已经宠冠后宫,有女儿为嫔妃的世家或是清流大臣,对这位娘娘虽然免不了时常说些不好听的,却也不至于处处针对,甚至故意踩着她成就自身的清名了。
  曲青青听了岐山的话,暗自笑了笑,莫名说了句——“今朝得意时,黄雀谁在后?”
  岐山知道他这位主子其实只是不喜欢这些事儿,倒是真没那个心计能做预测什么的,只是猛然听到这句箴言似得话,心头突然一跳。
  独孤家和朱家这么多年分分合合的,坑的,可从来不是他们自己。
  怔愣半响,岐山释然一笑。
  义父已随太后去了,如今这朱家、独孤家的,都和自己再没有丝毫瓜葛了,想这些作甚?
  且学主子,任周围腥风血雨,我自阳春白雪便是。
  不过,岐山还嘲笑他家主子消息闭塞,实际上自从东太后仙逝,再后来连大将军都跟着去了,他岐山在宫里也只面儿上看着风光,所以虽然他是个喜欢八卦的,但其实凡事都慢半拍才知晓。
  比方说,这次,和玉德妃轿辇背向而过的内侍,传的消息可不再是什么独孤家和朱家的小打小闹。
  二皇子夏侯扬,薨。
  曲青青是在这天晚上才知道这个消息的,毕竟宫里可不讲究什么“不知者无罪”,怕自己的女人被自家老娘找茬,章和帝百忙之中还是抽出时间特意对曲青青细细说了其中内情。
  原来,自太子风光回京,再三下五除二解决了令二皇子几人焦头烂额数月也不曾理出头绪的案件,并姿态潇洒地捋顺了其他杂物,二皇子几人就不尴不尬地被冷处理了。虽然章和帝对其中的沟沟道道是一清二楚,也意思意思赏赐一二,但还不至于慈父心肠到无微不至地去关心一众斗败的儿子。
  所以,二皇子几个心气儿难免不顺。
  等同样一事无成,却因为讨好了宠妃而大受宠爱的七皇子又得了寻宝的任务,二皇子几个更是夜不能寐。
  因此,做出一些不太理智的事情,也不难理解了。
  比如,以太子的名义,阻挠七皇子行程,甚至冒充江湖人暗杀七皇子什么的。
  刚开始,二皇子的种种手段真是挠到了痒处,不仅是使得七皇子暗查一事变得波折重重,也让贵妃一系和珍淑妃一系矛盾激化,差点儿撕破脸。可惜,毕竟手头资源有限,“自己人”还时常扯后腿,没过多久,太子就查到二皇子的蛛丝马迹,不多久,贵妃那边也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只不过因为双方都打着一石二鸟甚至三四五鸟的主意,二皇子这边看着,倒像是万事如意似的,也是可怜见的。
  等二皇子受手下幕僚挑唆,定了心下了狠手,却不想江湖人多奸诈,竟然因为银钱纠纷,胆大包天,借和二皇子私下会面的时候,狠下毒手,生生害了一国皇子的性命。
  章和帝治下,对全国各方面的掌控都算是很强力的,今年来也很“关心”自己的儿子们,因此那五个江湖人一走出他们私下会面的宅院,就被人发现其神色有异。直属章和帝的暗卫立刻前往探查,那伙江湖人还没走出城门,就被拿下,关押至暗牢。
  可是,悲剧已经铸成。
  堂堂一国皇子,和江湖浪人密谋暗杀自己亲兄弟,因“黑吃黑”死于刀兵,凄惨是凄惨,丢脸也是真丢脸。
  章和帝最早得到消息,独孤家和朱家这样的大世家也自然有他们的渠道窥知一二,于是深宫里的娘娘们也万事了然于胸了。
  章和帝是暴怒的。
  他倒是不意外自己儿子不顾血脉亲情的明枪暗箭,毕竟皇子们的恩怨情仇、利益纠葛,大多本就是章和帝有意无意,一手造成的。只是他一直以为万事都在掌握之中,此番也是打着“以天下为棋,游戏人间”的算盘,却不想除了这种事儿。
  虽然章和帝再清楚不过,二皇子死亡一事,有太子甚至是七皇子的手笔,但是谁让夏侯扬自己居心不良还技不如人呢,也算是咎由自取,不值叹息。
  只是,顾念皇室颜面,二皇子真实死因是绝对不能外泄的。
  第二天早朝,章和帝便宣告——“朕之二子,人品贵重、纯孝有方,然命途多舛,先后失生母、嫡母,今壮年远去,令朕白发痛丧,不亦哀乎?”
  二皇子以正一品卫王的身份礼制下葬,章和帝罢朝三日,后宫素缟七日,太子并诸皇子服丧五月,诸大臣一切如常。
  因兄弟皆当服丧,所以就连被废为庶人,禁于府中的原大皇子夏侯弘,也得了消息。为着一些旧事,夏侯弘还特意求了章和帝,在二皇子出殡那日,在府外十米内一送。章和帝猛然再见自己这个以“勇猛”著称的大儿子时,铁石心肠也起了许多酸涩波澜——不到三年时间,自己这个最最高大威猛的儿子,居然老态毕露,比自己这个当爹的还显得龙钟蹒跚。
  前事种种,如今想来也是阴差阳错,章和帝不可能原谅自己妃嫔和儿子的狼子野心,但是也不妨碍他在看到曾经寄予厚望的长子如今的惨状后,心生怜悯。
  夏侯弘仍是庶人,却被章和帝亲自过问了生活起居,处置了一竿子胆敢欺辱克扣圣上血脉的奴才,又准了“改先秦王府为夏侯府,府中上下可便宜行走”,这便是婉转的解了大皇子一家子的禁锢了。
  当年大皇子因谋逆事,凄惨被禁,往日里交好的人都恨不得从不相识。只二皇子一向是和他交好的,特特前往探视,兄弟俩说了许多肺腑之言。如今夏侯弘又因为二皇子的丧事的契机,得了章和帝垂问,处境稍稍好转,也可谓是因果自有轮回了。
  只是,二皇子夏侯扬喜不喜欢这种缘分,生者里,也只有夏侯弘自己才知道了。
  特别,在章和帝说了,二子一向和夏侯弘最是交好,如今身故,便由夏侯弘著文以祭,夏侯弘却在无人时,悄无声息地说了这样的话——
  我早说了,你是活不长的,今天来送你一程,还要谢谢你,即使死了,也能拉我一把,不枉这些年兄弟情义,也算你这跟班,尽职尽责了。
  却说二皇子丧事隆重又简朴地办了,众兄弟无不悲痛欲绝,连身负皇差的七皇子也快马加鞭的回了京城,守足十五日才再出发,可谓兄友弟恭,爱悌有义。本来让许多人提了把心的夏侯弘,在二皇子丧事上好好露了把脸,又让老皇帝显出哀色,颇有怜爱的意思,却在二皇子出殡后又闭门不出,和之前被禁时别无两样。
  毕竟圣心难测,其他人一时间也是不敢登门。
  倒是章和帝又有关怀,夏侯弘却道:“庶民罪孽深重,有负圣恩,本该就此了却余生,不曾想还能得圣上垂怜,每一思之,悔不自禁,痛难自已。圣上隆恩,准府中行走,庶民却不忍见青天白日,只愿幽闭宅内,斋戒沐佛,祈圣上长寿康健,稍偿罪孽。”
  章和帝闻之,大为感动悲哀,却不忍强夺大儿子心志,只好含泪允了。
  毕竟只是个皇子,又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所谓“半个嫡子”,还当不起后宫高位娘娘们的悲伤。七日后,后宫素缟便撤下了,再无人提起不久前还风光无限的二皇子。
  永和宫中,玉德妃抱着白狐狸,注视着一双儿女手牵手上学堂去,嘴角是温柔精致的笑意。
  太子和七皇子默契地弄死了自己的哥哥,现在总该进入正题了吧?
  毕竟,那座疑似宝藏地的墓穴,已经找到了不是吗?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亭亭如盖也
  此去经年,念妾手植果木,今已亭亭如盖欤?
  信至末尾,曲青青搁下手中的笔,轻轻吹干精美的桃花笺,嗤笑一声。
  当年项脊生一句“庭有批把树”,感动了数百年千万计男男女女。如今青青原模原样地抄了,纵章和帝郎心如铁,怕也不免触动。
  是了,如今玉德妃娘娘可没在天家富贵处娇养着,反而是离了天子,孤身在外。
  三年前,“千岁宝藏疑冢”现世,初时各方试探,之后你争我夺。朝中、江湖风起云涌,情势变换之快,令无数“聪明人”折戟沉沙、枉送性命。本来渐渐有了些星星之火的江湖势力,更是彻底沉寂下去。五庄七岛、三贤九怪、四谷八帮,一个个零落流散,再无昔日辉煌光景。就连才出露锋芒的魔道妖女,狼女,也坠落悬崖,九死无生。而那惹人眼红的宝藏,言之凿凿的秘籍,却最终不知去处。
  天下人毕竟都不是傻子,那令人血脉喷张、头脑浆糊的利益消散,众人心头的迷雾也自然散去。
  再回头,当中朝廷的手段,还真是丝毫不层层隐藏呢。
  想起自己在这场混乱中失去的亲友故旧、忠情恩义,那高高在上,以天下为棋的狗皇帝自然可恨,可那被利益冲昏头脑,不顾一切的自己,却才是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又能怪得了谁呢?
  此身唯剩寥落,除一声叹息,又能做些什么呢?
  章和帝一开始是志得意满的。
  从忘尘楼一介蝼蚁起始,到如今天下人尽入他棋局,当真是智计过人。
  可惜世事多变,得意没多久,章和帝就从江湖上的残余势力个个龟缩,又有一些似有似无的传言涉及自身,便明白这些人终于还是发现了自己的手笔,想来也是心怀怨怼。虽然那些人想甚、做甚,都不会对章和帝造成什么影响,但是本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有了些微瑕疵,章和帝还是很是遗憾的。
  毕竟,他还是个在乎名声的人。
  事事已毕,太后却忽然“重病”。
  有神道私下对章和帝说,玉德妃恩宠太过,她自己倒是福泽绵长,可正当应该的太后、皇后和太子妃都很有些妨碍,是以近些年都不怎么安稳。
  章和帝,非常清楚太后并没有病——当然,太后也根本没做遮掩。她就是明摆着说了,她老人家就是不待见玉德妃,只看你皇帝够不够孝顺,撵了她出去罢了。
  也不知是太后始终对曲青青留了些情谊,还是不愿和儿子太过针锋相对,她倒是既没有流出任何谣言,也不曾要皇帝对曲青青下狠手,只提出让这女子到护国寺边上的皇家别院暂居三年而已。
  当然,凭借曲青青早年布下的护国寺和钦天监两颗棋子,要破太后这局其实是极其容易的。奈何小凤凰修炼太过顺利,若在皇宫,实在是多有不便,再加上她自己在沈良的宝藏中,渔翁得利,着实拿着了夙寐以求却不敢真的去想的好处,也需要暂避独居。
  于是太后的计划倒是前所未有的顺利了。
  老皇帝自然是舍不得的。
  但是他在沈良的宝藏里,得了两本奇书,其一自然是沈良那被人妖魔化的邪功秘笈,只是章和帝身体条件并不适合,未免祸患,直接付之一炬。本来他年龄地位管着,对武功天下第一什么的,倒也不会有什么执念。
  而另一本,竟然是延年益寿之法。
  章和帝当然是欣喜若狂,而且其中需要的天材地宝、血引魂方、采补炉鼎都好得,他乃一国之君,做起来自然也能周详隐蔽,不被人知晓。唯一一点,此法在有所小成之前,要求禁欲。
  章和帝富贵已极,什么都享用过来,本来是不难的。偏偏遇上一个曲青青,极品二字不能道尽,要是时刻陪在身边,他还真没有信心能一直忍住。若是在宫中却不去相见,宫里跟红顶白,这柔弱清高的女子要受多少践踏磋磨,章和帝略一想想,也是心如刀割。
  求长寿,本来也是想着和这女子白头偕老,若中间出了变故,红颜蹉跎,也是不美。
  太后的提议,居然恰到好处。
  试探着对青青提了太后的意思,这女子果然不凡,一点儿没有自怨自艾或悌泪涟涟,只直接问道——
  “启郎是为孝心?为权衡?或为其他?”
  章和帝搂过这绝色,于她耳边将自己连妻子、亲母、心腹都不曾透露的实情一一道来。
  曲青青睁大了眼,欢悦的泪珠儿瞬间划过芙蓉面,低声道:“青青知启郎为何隐蔽,只是此法毕竟不知根由,还请启郎谨慎,启郎权柄天下,定能寻一二忠心医者。”
  章和帝当然欢喜他女人一片关心。
  两人又商量了一夜,终于定下谋划。
  到此时,青青才显出不舍来,只软语道:“若成,青青自当保重,唯愿白首。”
  话只说一半,却将“若不成,定随君碧落泉”的意思表现得清楚明白,让个老皇帝不知还能如何疼爱。
  章和二十四年三月,玉德妃令天下女人都嫉妒艳羡的生辰宴会上,章和帝兴之所至,笑着道:“吾甚爱玉德妃,旦有所请,倾天下从耳!”
  这话惊得在场所有人心都跳没了。
  老皇帝这是昏了头?
  喝多了?
  这种实打实昏君言辞,居然这样大喇喇说出来,不怕明儿早朝大殿柱子被一竿子臣子撞断么?
  所有人都看向身子刚刚转好,就来参加一介嫔妃生辰宴会的太后。
  谁知,太后竟然也疯了,居然一点儿不生气,笑意盈盈地道:“玉德妃倾城绝色、德行尤佳,哀家也爱之难尽,皇帝一言九鼎,玉德妃今日旦有所请,必从之!”
  这下子众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刚好,丝竹已歇,一时间场面寂静尴尬之极。
  这本是商量好的剧本,青青当然全力出演。
  她整仪容,跪到中堂,叩首,曰——
  “妾自入宫来,得圣上垂怜,又有太后爱宠,竟从不知疾苦,实乃三生有幸。虚长年岁,无一功德,今见太后年高,皇后多病,公主体弱,每一思之,唯恐妾恩宠太过,虚耗福泽,竟致妾至亲之人有碍。妾万死不足偿还一二,只愿青灯古佛,祈福上苍。”
  语毕,叩首不起。
  还没从“皇帝太后都疯了”缓过神来的众人,又被玉德妃这神来一笔给吓懵了。
  圣眷正浓的宠妃要出家?
  这就对了,原来是我没睡醒,就说怎么上头几座大山集体抽风呢。
  不管大家怎么无言以对,反正皇帝、太后和玉德妃显然是准备充分,流程感十足,众人一晃神儿的功夫,人家就已经三请三辞、三拜三扶,你哭我跪,弄得十分感人。
  但是!
  但是到最后,皇帝和太后居然含泪答应了!
  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夫人宮婢,无不觉天上一声惊雷,心里一句“卧槽,什么鬼!”
  虽然“群演”不太到位,心知肚明的三个人还是十分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角色演得感人肺腑。
  于是,在所有人都不明究竟的时候,玉德妃已经带着长宸公主和全副仪架,去了皇家别院,并说是三年后才归。
  当然,说是不明白,其实大多数人一看皇帝三人的架势,就知道此时绝对不是什么抽风或者临时起意,分明是深思熟虑,准备充分。既然这样,其中的内情就很值得大家再三思量了。
  首先,不像是失宠——没看皇帝送人时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也不像是玉德妃失德——不然悄悄弄死或送到庙里都是有的,但玉德妃出行的仪仗,那可真不比皇后差几分了。更有后宫朝臣集体送行,不知道的,还以为哪个圣宠公主和亲去了呢!
  也有人猜是太后谋划,毕竟,太子的生母不是皇后,偏偏几乎能左右皇帝决策的玉德妃又和皇后相交莫逆。玉德妃德行出众,从无错处,太后无奈之下,把她送走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了。
  唉,可怜红颜天妒,皇上竟如此孝顺,心头肉也肯割舍,实在令人拜服。
  真相如何,上头不开口,众人也没有一定要追根究底的意思。
  毕竟,不管其中到底有多少隐情,不管玉德妃有多么风光,都已经过去。
  天家情薄,此时深情厚谊的皇帝都能割舍下她,三年后,还能记得什么呢?
  再有万分唏嘘,忙忙碌碌、汲汲营营的众人,也不会将一个失败者挂在心上。
  如此,三年。
  “皇上今儿还没传膳,程公公,这……”
  “嘿,你这兔崽子,往日惫懒得很,今儿却勤勉起来,想来是哪位贵主子出手格外大方了!”
  机灵乖巧的小太监挠头笑着,扭捏不言,程元珍倒是也不逼他定要如实相告。这徒弟带了一年多,还算有几分灵气,看着不靠谱,实际上嘴严实得很,是块好料子。
  只是摇头道:“不用你挠心,今儿大家都绷紧了皮子吧。去,跟晋王说一声儿,让他来劝劝。”
  小太监不懂其中奥妙,只低头去了。
  程元珍摇摇头,那位可真是千年狐狸修成精,三年里多少各色美人,皆入不得皇帝心里,偶尔多看一眼,却从无恩宠。偏那位,远在宫外,三年不得一见,却只凭隔三差五的书信,就把那帝王心占得满满的。今儿又来信来,皇帝心里想必不好受,伺候的人可不得小心着吗?好在还有晋王殿下在,总能让皇帝舒心些许。
  果然,不多会儿,章和帝唤人,程元珍快步进殿。
  “召小石榴儿随朕去永和宫用膳。”
  “奴才就想着皇上定是思念玉德妃娘娘,刚刚就着人去寻晋王殿下,想来不久就到了,倒是奴才自作主张,白让晋王殿下多走些路了。”
  “他哪儿会在意,你这奴才又给他上眼药,可见是晋王平日里红包没给够,你们便尽欺负个娘没在身边的孩子了。”又叹气,道:“只是如今也就元珍你知晓些朕的心思了,朕竟舍不得罚你。”
  程元珍连忙说了些卖丑的话。
  其实随意揣度皇帝的心思,是他们这些人的大忌,但是说白了,你跟着上位者这么多年了,多一步都不敢迈过,不是心思深沉、所图甚大,就是对主子不够用心了。没有时不时踩一踩底线,怎么显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呢?
  章和帝今日却似乎心情还不错,笑骂道——“怕你这老货得意不了许久了,老对头可要回来了!”
  程元珍猛然一惊,低头引路,不再多言。
  章和帝也没有再和太监贫嘴的意思,往永和宫去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红颜枯骨劫
  老皇帝带着幼子在永和宫中用了午膳,父慈子孝羡煞旁人。
  各宫的人得到消息,也只能无奈叹息。
  玉德妃出宫已经三年,哪怕三五日总有书信同皇帝来往,一个一千多个日夜都不曾伴在男人身边的女人,竟然还能够把天下至尊握得严严实实,实在不得不令人叹服。
  晋王已经十岁(虚),天资聪颖,博学善辩,纯孝友爱,又得章和帝独树一帜的宠爱,亲选仆从、用度奢靡,可说是宫里宫外无数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本来,一个小小幼童,生母还远离皇宫,每月又要出宫探望,足够前朝后宫各种阴谋手段地弄死千百次了。
  偏偏章和帝爱屋及乌,不仅在宫里是亲自教养,吃穿随同,出行探母更是亲王仪架,明卫暗卫威威赫赫。要对他动手,真不比刺王杀驾容易多少。就算能做到,也不可能不露马脚,平白为他人作嫁。
  是以,各宫上下,竟然也至多是在口角上欺负欺负小孩儿,无甚大用。
  毕竟夏侯任是个男孩儿,只要占住“忠孝”二字,其他能够毁了女子一生的名声,实在无伤大雅。
  皇帝喜欢他,骄奢淫逸也是天家气度,调皮顽劣也是天真可爱,好强争胜便是男儿志气,娇弱小性儿更是幼子无辜。当然,皇帝都是喜怒不定的,爱怜也最是禁不住消磨。若夏侯任渐渐长大,皇帝眼里耳里的他还是这样,自然会吃大苦头。
  可惜,他亲娘不是真死了。
  次日早朝,诸臣奏毕,本应退朝,各回各家。
  章和帝忽面露怅然,眼角微湿,令程元珍宣旨道——
  “朕之玉德妃,如眼中之珠,胸中软骨也。可怜其德行若明月皎皎,雪莲素素,孝感动天,由是为太后,为大汤祈福,以致分隔三载。朕心甚痛,思之不尽,为之奈何。昨日忽念万寿节将至,私心乍起,难以平息,搅扰太后,欲召玉德妃回宫。太后慈爱,也言思之甚深,竟允之,朕心甚喜。今特令礼部尚书操持相关事宜。”
  一大段肉麻话,总结来就一句——老子想自家美妾了,老娘也同意了,你等准备准备迎接吧。
  朝上重量级的几个大臣倒是心中有数,但大多数人还是措手不及的。
  这玉德妃出宫晃了三年,又要回来了?
  感情还真没大家猜想的种种隐情,她还真就是出宫祈福三年,和皇帝书信寄情一番,又回来了?
  玩我们呢!
  众位大臣还是真心冤枉了头上几位大佬的。
  毕竟,不论是太后还是皇帝,甚至是玉德妃自己,都是各有打算的,但是真正实现了的,恐怕只有曲青青这个阴险狡诈的女人了。
  太后当年本也是考虑到曲青青对皇帝影响力太大,偏偏又和太子不算齐心,直接以力破巧,撵她出宫去。不得不说,不愧是独孤家教养出的嫡女,手段堪称高明。
  想想,若是下死手——不说太后心有不舍,就是真成功了,也必然是皇帝心头一根毒刺,最后被谁摘了桃子还真难说。而给个好名声,还有一个不长不短的期限,让她出宫,成了,那再深的感情爱宠也抵不过时间,舍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不成,也是皇帝为个女子忤逆亲母,明晃晃的把柄和实打实的愧疚,更是曲青青永远洗不掉的黑点。
  最重要,风风光光的送走,若是需要,还可以舍个大恩德,召回来,又是一颗绝妙的棋子。
  可以说,太后此举,堪称宫斗典范,当时是任何人都没想到,也让所有人不由赞叹的。
  甚至,还无形中再一次太高了人们对独孤家的敬畏。
  一举数得。
  可能,唯一没想到的就是,一个不能和男人肌肤相亲、巧言令色的女人,对自己儿子的掌控力竟然只增不减!
  悚然心惊却又无可奈何。
  太后只能在曲青青还没走上皇帝心头绝不容亵渎的雪山之巅前,将她召回来,拉下神坛。哪怕是皇帝的挚爱,只要还是个平凡的女子,就不至于让一心成为明君的章和帝为了她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比如废立太子,忤逆太后。时移世易,此时,太后又觉得一个第一宠妃,是后宫的必需品了。
  无他,这三年,章和帝不近男女之色,心思只在政务和修佛上。
  孰料,那禅师和太子府上的徐道长势不两立,时有针对,太子又舍不下徐道长。更何况——章和帝事事亲力亲为,太子被限制得凄惨,竟然被一众兄弟比得全无光彩,和当年横扫众兄弟的情景真是天上地下。偏偏,正因为当年章和帝放权放得十分大方,如今天下臣民倒是从来没觉得皇帝不给太子机会,只觉得太子无能罢了。
  只这一件事儿,就足够独孤家给太后递话了。
  而且,亲娘回来了,晋王再有什么错处,皇帝也再不能随便一句“怜其亲娘不在身边”巴拉巴拉的就糊弄过去,或者同样以此为由头,什么都给最好的,事事都偏向十分,时时带在身边了吧?
  要知道,这三年,真是让人恨死了那句“亲娘不在身边”,皇子们真是泪呼——我们娘从来就不在身边啊,就关注!
  传话的人低眉顺眼,但独孤家虽不敢埋怨她画蛇添足,恳求里也总透出三分幽怨来。
  太后心累,只答应了。又因为从东太后仙去,和皇帝的母子情谊渐渐浅薄,更几次三番为着娘家的事儿和自己亲儿子起了隔阂,到头来尽然是两头不讨好。皇帝觉得她身为亲母,竟然把家族看得比亲子重,生出怨恨;独孤家又总觉得她始终是更愿意皇帝是亲子而不是亲孙,事事多有瞒着的。
  如今想想,太后也觉得自己是个傻的。
  谁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呢?
  反正只要天下还是夏侯家的,她一个老太太,谁敢亏待?
  何必操心许多!
  冷眼看来,自己还不如姜皇后,娘家婆家自家的,她比独孤氏可难多了,但只要多在意自家几分,竟也能过得肆意欢喜。
  不管前情后理,皇帝发话了,太后也同意了,本来也是说好的回归日期,只稍微提前了三两月,倒是无人能找出理由反对——真说有什么不合理的,其实是当年出宫那件事儿,只是玉德妃在朝中没有愿意为她说话的势力,众人就似乎没觉出后妃出宫暂居有什么不对似得,任其离开。如今提出异议,不是明摆着打自己耳光嘛!
  没傻子当出头鸟,章和帝满意了。
  更满意的是,十二皇子、十五皇子果然听懂了自己之前地暗示,越众而出,道:“玉德母妃出宫三载,儿臣虽不曾亲见,也知是吃穿尽是简素,孝心昭昭,令儿臣等叹服。只如此劳苦功高,父皇虽碍于不愿偏私,也请加以封赏。”
  夏侯任当然知道这是章和帝写的剧本,但是不得不说,果然同自家娘说得一样,这是个无时无刻不在坑儿子的——虽然对自己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要真是稍微掉以轻心,自己这三年早被坑死无数回了。也不想想,十二、十五说得轻巧,成与不成都是孝心,自己呢?
  不吭声儿,那当然是不孝;附和,那就是给自己和亲娘挖坑了——祈福还是功劳?明显是孝心不纯;反对,一个不好也是沽名钓誉还不识好歹,辜负皇帝和哥哥们的好意。
  这样想着,夏侯任也庆幸自己年纪还小,平时也从来没戴着“四角俱全、十全君子”的面具,反而总是有些稍微嚣张跋扈的。
  出而跪呈道:“母妃虽不在此,儿臣身为亲子,也当表其心意。为大汤和太后祈福,说是功劳,不如说是荣耀,怎敢求赏赐?两位皇兄有此言,儿臣大为感动,想是同儿臣一样,因母妃善举,感同身受,孝心萌发,如此,母妃知晓,定是十分欣慰喜乐。儿臣昨日有幸听闻父皇和太后的慈教,才恍然自己竟无视生母简素三载,一味骄奢,本想请斋素三月,今听二兄长言语,想来哥哥们也是愿意陪同,儿臣不甚欢喜。”
  这话,大大夸了自家娘和太后,又拉了两位哥哥一同吃苦,既是拉近关系,又送了他俩一个现成的美差——斋素三月而已,换皇帝一份在意夸赞,哪个皇子都要说声谢谢。
  最重要,既显得聪慧,又不失孩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