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宫凤华-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想一想眼下我们的生活。若是因一个贪心,将这些都赔了进去,以后我们再无安身立命之处了。”
安王说得这般郑重,端太妃也哭不下去了,怔怔地问道:“照你这么说,我今日做错了?”
“大错特错!”安王又是一声长叹:“皇嫂何等精明厉害,母妃一番作态,皇嫂定然已猜到了几分。若是因此对我心生忌惮隔阂,怕是皇兄也会对我生出疑心!”
“母妃别忘了。霁哥儿霖哥儿他们没了亲爹,我可是雲哥儿的父亲。我们巴巴地将雲哥儿送去椒房殿,和窥觊皇位有何区别?”
端太妃全身一个哆嗦,面白如纸。
安王故意将话说得重,吓唬端太妃。眼见着端太妃被吓得直哆嗦,索性再添柴加火:“说不定,皇兄一怒之下,我们父子都没了活路。”
端太妃又哭了起来:“我没想这么多。现在该怎么办啊!”
安王长叹一声:“母妃什么也别做,老实消停些,免得惹恼皇嫂。皇兄那儿,我找个机会剖白心意。只希望皇兄能看在兄弟一场的情分上,不和我计较才是。”
端太妃哪里还敢有别的念头,一边哭一边应了。
……
隔日,端太妃就告了病。
宫中共有四位太妃,不是这个告病,就是那个身子不适。一年中总有半年在养病,也不稀奇。
安王昨晚进宫之事,谢明曦自然知晓。今儿个端太妃就“生了病”,可见安王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安王知情识趣,谢明曦也乐得做个面子人情,当日便去端太妃的寝宫探病了。
端太妃被安王一席话吓得一夜没睡好,此时面色苍白颓然,颇有几分病态。看来,这病也不全是装出来的。
谢明曦一脸关切地询问:“端太妃昨日还好好的,怎么今日就病了?”
端太妃咳嗽一声,以帕子掩了掩口鼻:“人老了,夜里总睡不踏实,怕是受了些凉气。”
谢明曦目光掠过端太妃略有些心虚的脸孔,一语双关地说道:“如今端太妃孙子孙女双全,不知多少人羡慕端太妃的福气。端太妃何必操劳烦心?”
端太妃:“……”
端太妃现在是真后悔了!
儿子说的没错。谢明曦精明难缠,她昨日作态明显,谢明曦焉能看不出来?现在这是成心敲打她来了!
端太妃眼皮子直跳,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皇后说的是。我这个人,就是爱胡乱操心。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都过得好的很。哪里需要我烦心。以后啊,我就在宫里好生颐养天年。”
谢明曦微微一笑:“端太妃是个明白人。”
谢明曦走后,“明白人”端太妃出了一身的冷汗。
过了片刻,安王妃进宫来伺疾。
安王妃只身前来,并未带上一双孩子。显然是怕端太妃逼着她带孩子去椒房殿“请安”。端太妃现在害怕还来不及,哪里还有这等心思。
端太妃打发宫女下去,拉着安王妃的手说道:“安王昨晚进宫说的话,我都听进心里了。都是我的不是,心思不正,净给你们夫妻添乱。”
“你放心,以后我再不会动雲哥儿的心思了。”
听到这话,辗转一夜难眠的安王妃总算彻底放了心,红着眼眶道:“母妃能想通就最好了。”
能想不通吗?
敢想不通吗?
端太妃怔忪片刻,长叹一声:“是啊,我早该认命了。”
……
经过此事后,后宫总算消停了。
至少,表面风平浪静。
时间匆匆,转眼即逝,很快又是新的一年。
建业十年,天子盛鸿年已三旬,后宫依然只有谢皇后一人,膝下依然只有爱女盛萝。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御史台的所有御史,联名上了奏折,奏请天子选纳宫妃。这一次,林御史也在其中。
“……子嗣传承,关乎江山社稷。国无储君,人心不宁,国朝不安。恳请皇上,广开后宫,选纳宫妃,传承子嗣。”
第1065章 拖延
御史台联名上的奏折,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便是天子,也不能视而不见。
而且,张口附议的朝臣占了大半。就连尚书阁老中,亦不乏出言之人。
面对如此声势浩荡的群臣启奏,端坐在龙椅上的天子面色有些复杂,张口道:“众爱卿启奏之事,朕会斟酌考虑。”
虽未应下,态度总算有所松动。
御史们各自快慰欣喜,附议的官员们也暗暗松了口气。
皇上这老大不小的,一直没有皇子怎么行。往日皇上被皇后迷昏了头,现在总算是警醒了。
散朝后,众臣回府,少不得私下叮嘱家眷几句:“……从家里挑一个最水灵最出众的,好生调教着,留待日后天子大选宫妃。”
在众臣想来,天子既是斟酌考虑,此事也就不远了。
宫里的梅太妃也是这般以为。
听闻这个消息后,梅太妃高兴的不得了,立刻命御膳房准备晚膳,又命人去移清殿送信,请天子来寒香宫一同用晚膳。
片刻后,琴瑟回来了,轻声禀报道:“皇上早已去了椒房殿,今晚怕是要在椒房殿里用膳了。”
梅太妃:“……”
梅太妃被浇了盆冷水,有些悻悻。转念一想,要广开后宫选纳宫妃,这事理当由中宫皇后操持。盛鸿去哄一哄谢明曦,也是难免。
这么想着,梅太妃又舒展了眉头。
过去这一年多,婆媳两个屡有争执不快,彼此都有心结隔阂。不过,只要谢明曦肯退让这一步,梅太妃这心气也就平了。
第二日,谢明曦来寒香宫请安,心情颇佳的梅太妃,格外和颜悦色:“……朝臣们上了奏折,听闻皇上已经松了口,要斟酌考虑。”
“其实,纳选宫妃之事,在后宫实属平常。皇后和皇上是结发夫妻,便是后宫中有了嫔妃,也无人能越过皇后。皇后只管放宽心。”
谢明曦看了眉飞色舞的梅太妃一眼,淡淡笑道:“母妃说的是。便如父皇当年,嫔妃众多,皆因子嗣之故。眼里心里,唯有俞太后一人而已。”
梅太妃:“……”
听到这等刻薄话,梅太妃能笑得出来才是怪事。
不过,梅太妃硬是忍下了吐血的冲动,继续和颜悦色地问道:“不知皇后心里可有章程了?”
谢明曦有问必答,态度良好:“只要皇上张口吩咐,儿媳定将此事操办得妥妥当当。”
梅太妃眉开眼笑,连连说好。
……
然后,梅太妃便怀着美好的心情等待了。
这一等,从和煦的春日,等到了炎热的夏日,进而等到了初秋。
一等就是大半年。
梅太妃等的心急如焚,每次盛鸿来了寒香宫,定要催促一回。盛鸿也不恼,只道:“母妃别急,此等大事,我要好好斟酌考虑。”
梅太妃压着火气,又催促谢明曦:“皇后,这纳选宫妃之事,也该操办起来了吧!”
谢明曦微微笑道:“只要皇上张口吩咐,儿媳定将此时操办得妥妥当当。”
梅太妃:“……”
梅太妃险些没被气出个好歹来。
这哪里是斟酌考虑,根本是有意拖延!
别说梅太妃满心懊恼,连朝臣们也是一肚子发不出来的闷气。
他们上奏折,天子倒是从来不恼不怒,每次都说会斟酌考虑,态度好得不能再好。奈何就是口头松动,从无实际行动。
身为臣子,也不能整日盯着皇上的后宫!说得多了,皇上来一句:“不如由爱卿来当朕的家如何?”
立刻就将多嘴多舌的臣子噎得哑口无言。
只要不弹劾谢皇后,君臣相安无事一派和谐。
偶尔有性子急的,上奏折弹劾谢皇后善嫉不贤,天子立刻就翻脸。打板子都算是轻的。有几个言辞激烈的官员,直接就被罢免了官职。
今科春闱,多了三百个新科进士。这边有低等官员被罢免官职,那边立刻就有天子门生补上官缺。
天子登基已经十年,政事勤勉,爱惜百姓,励精图治。龙椅坐得安稳如山,对朝堂的掌控也不在话下。
这点风浪,根本无法撼动天子。
也有心思太过活络的,妄图从后宫入手。譬如领着家中才貌最出众的女儿进宫,给梅太妃请请安问问好什么的。
梅太妃倒是很乐意见一见,只是,才见了第一个,就出了纰漏。
这位周姑娘在寒香宫里喝了一口清茶,忽地面色泛白倒在了地上。
梅太妃年纪大了,禁不住这等场景,顿时被吓得全身哆嗦,满额冷汗:“来人,快宣太医!”
没过片刻,太医来了,为忽然晕厥倒地的周姑娘看诊。
今日进宫请安的,是梅太妃的娘家堂妹。这位周夫人的丈夫官职不算高,只是个五品京官。若不是仗着梅太妃的颜面,连进宫主动请安的资格都没有。
周夫人看着面色惨白的女儿,泪水哗哗直落,悔恨得肠子都快青了。
寒香宫出了这等乱子,自然惊动了谢皇后。
……
谢明曦很快便来了寒香宫,皱着眉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周姑娘忽然昏厥倒地?”
梅太妃生性软弱,遇到这等变故,颇有些惊惶意乱:“我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只喝了一口茶,忽然就咚地一声倒在地上,该不是中了毒吧!
谢明曦目光一扫,落在痛哭流涕的周夫人身上:“周夫人,令千金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疾?”
周夫人浑身直哆嗦,哭着辩白:“启禀皇后娘娘,灵儿平日身体康健,从无隐疾。”
“哦?”谢皇后的声音平平,不疾不徐:“如此说来,便是母妃赏赐的茶水里出了问题了?”
周夫人浑身一个激灵,总算没蠢到家,连连磕头道:“太妃娘娘心善仁厚,断不会做出在茶水中下毒之事。请娘娘明鉴!”
谢明曦不为所动:“周姑娘无故昏厥,总有缘故,本宫今日总要查个清楚明白。否则,日后宣召女眷们进宫觐见,谁还敢来?”
然后,又温和地安抚面容失色的梅太妃:“母妃放心,此事交给儿媳便是。”
第1066章 收拾(一)
梅太妃慌乱无主,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谢明曦张口传令,命琴瑟扶了梅太妃进寝宫歇下。然后,寒香宫里所有的宫女皆被一一关押审问。
周姑娘还没醒,被抬到了寒香宫的厢房里。倒霉的周夫人守在一旁,一双眼哭得如红桃子一般。
周姑娘昏迷了两天才醒。
周夫人嗓子早被哭哑了,张口说话都快说不出来了:“灵儿,你总算醒了。这宫里,我是不敢待了。我这就去求太妃娘娘,让我们母女出宫。”
周姑娘两天没吃没喝,虚弱之极,花容惨白,勉强点点头。
这两日,梅太妃的日子也不好过。年纪大了,禁不住吓。身边伺候的宫女都被关押问审,只余琴瑟一个熟悉的脸孔在身边。
事实上,在没查明事情原委之前,琴瑟也脱不了嫌疑。若不是梅太妃身边少不得她,琴瑟也要被关进宫中大牢。
盛鸿前来探望,什么也没多说,只皱着眉叹息。
梅太妃委屈不已,泪如泉涌:“阿鸿,我委实不知周姑娘为何昏厥不醒。我真的什么都没做过。”
盛鸿又是一声轻叹:“我当然信得过母妃。只是,母妃身边伺候的人,也该好好梳理一遍了。这等事传出去,对母妃的声名有损,于天家也不是什么体面的事。”
可不是么?
外臣之女进宫,喝口茶就倒下了。这种事一旦传开,不知要惹来多少非议指责。梅太妃首当其冲,别想有什么好名声了。
梅太妃边哭边道:“在我身边伺候的,多是老人。她们对我都是极忠心的。皇后将她们通通都关进了大牢,未免有些严苛……”
话还没说完,便被盛鸿打断:“周姑娘中毒之事,还没查出是谁动的手脚。万一这些宫女里有人心生歹意,对母妃不利,母妃亦是防不胜防。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查清楚才好。忠心可靠的,方能继续留在母妃身边。宫里不缺伶俐聪慧的宫女,母妃身边不会缺人伺候,只管放心。”
梅太妃:“……”
她不缺人伺候,缺的是亲信心腹啊!
被谢明曦“梳理”过一遍,她身边还有何可用之人?
只是,当着盛鸿的面,这等话根本说不出口。梅太妃有苦难言,只得点点头应下。
站在一旁的琴瑟,似要说什么,盛鸿抬头看了过来。
那一眼,透着冷冷的警告。
琴瑟面色微微泛白,垂下头,不敢再吭声。
此事从一开始,就透着蹊跷。这两日里,琴瑟反复琢磨,越想越是心惊。只是,给她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当着盛鸿的面猜疑谢皇后……
盛鸿警告过琴瑟后,若无其事地收回目光,温柔安抚了梅太妃一通,才离开。
……
然后,周夫人便红肿着眼睛来了,张口便要辞别梅太妃出宫回府:“……灵儿今日总算醒了,给太妃娘娘惹了这么多麻烦,臣妇心中惶恐难安。今日便领着灵儿回去。”
梅太妃最是心软,被周夫人哭的心软,张口便应了。
琴瑟没吭声,心里却暗暗想着。周夫人领着女儿进宫不难,想出宫怕是不容易。
琴瑟所料半点不错。
梅太妃打发宫女去椒房殿送个口信,湘蕙很快便来传凤谕:“皇后娘娘有旨,事情尚未查明,周夫人母女亦有嫌疑,暂时不能出宫。”
梅太妃:“……”
周夫人:“……”
周夫人眼前一黑,身子晃了晃,差点也来个当场昏厥。
梅太妃的脸色也不太好看,瞪了湘蕙一眼:“哀家已经应了周夫人母女出宫之事,皇后为何阻挠?”
湘蕙好脾气地解释:“太妃娘娘请勿误会。皇后娘娘是为了寒香宫的清誉和太妃娘娘的声名着想。事情还没查出个子午寅卯来,周夫人便急着要领周姑娘出宫,着实不妥。”
说着,意味深长地瞥了面色难看的周夫人一眼:“皇后娘娘说了,这世间,有些心思不正之人,为了达到目的,什么阴险卑劣的法子都用得出来。太妃娘娘无疑人之心,皇后娘娘可得为太妃娘娘多操心才是。”
周夫人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跪下哭着分辨自己绝无异心。
湘蕙淡淡说道:“周夫人自认清白,为何急着出宫回府?只管安心在寒香宫里住下。待事情查明,皇后娘娘自会令周夫人母女出宫。”
梅太妃从来不是什么心志坚定之人,被湘蕙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张口说道:“既是如此,你和灵儿就留在宫里住一段时日。”
周夫人:“……”
周夫人真是欲哭无泪啊!
她确实动了贪念,想令女儿进宫为妃,仗着昔年闺阁时的堂姐妹情分进宫来“请安”。没曾想,羊肉没吃着,倒惹了一身的腥。
……
周夫人和周姑娘在寒香宫里住了一个月,每日提心吊胆惶恐难安。
谢皇后行事仔细,命人反复询问那些宫女。终于找到可疑之人,那个宫女还是当年俞太后赏赐给梅太妃的人,在寒香宫里伺候也有十余年了。此次被人暗中收买,暗中在周姑娘的茶水里下了无色无味的迷药。
万幸周姑娘喝的少,不然对身体亦有损伤。
暗中收买宫女之人,自然也是宫里之人。谢明曦亲自审问过后,将宫女赐死,其余十余个宫女,也有失察之责,便尽数打发去了粗活。
谢明曦挑了几个年轻的女官及十余个聪慧细心的宫女进了寒香宫。
自此事后,梅太妃元气大伤,也没了颜面,再次“闭宫养病”。
周夫人和周姑娘终于得以离宫。出了宫门的那一刻,母女两个俱都恸哭不已,犹如逃过一劫重见天日。
那些蠢蠢欲动想送自家女儿进宫的女眷们,哪里还敢再动这份心思。
后宫里的几个太妃都坐不住了,便连萧语晗尹潇潇赵长卿几人,也有些忐忑不宁。
谢明曦亲自审问后才赐死宫女。也就是说,谢明曦已经知晓了这个幕后主使之人是谁……
这个人是谁?
谢明曦为何隐忍不发?
第1067章 收拾(二)
“周姑娘中了迷药之事,母妃当真半点不知情?”
贤太妃的寝宫里,传来赵长卿略显焦灼的低语声。
头发白了大半的贤太妃,无奈地苦笑:“这里又无外人,只我们婆媳两个。我还能骗你不成。”
“这件事,和我确实没半分关联。”
“说句不中听的,就算我有那个算计梅太妃的心,也没那份能耐。”
自鲁王死后,贤太妃心如枯井,这些年在宫中度日,十分低调。平日里大多在寝宫里养病,连出门走动都极少。
只是,后宫是个是非窝。贤太妃不敢惹是生非,是非也找上了门。
周姑娘在寒香宫里被下了迷药,当场晕厥。梅太妃被吓得病了一场,寒香宫里所有宫女皆被严密审问。最终审问出了什么结果,唯有谢明曦知晓。
到底是谁?
谢明曦按兵未动,后宫诸位太妃和几位藩王妃却都坐不住了。如此一来,她们人人都有嫌疑。
尤其是赵长卿,因谢赵两家联姻之事,赵长卿对储位有所图谋,平日和椒房殿来往也愈发密切。此事一出,赵长卿的嫌疑颇大。
饶是赵长卿冷静沉稳,也有些坐不住了,到了贤太妃的寝宫来商议对策。
“我也从未做过这等事。”赵长卿蹙着眉头低声说道:“我虽不愿眼见着天子选纳宫妃,也不会用这等卑劣手段。”
贤太妃看着心思缜密精明的儿媳,忍不住追问了一句:“真不是你做的?”
婆媳两个,竟是互相疑心起对方来。
赵长卿无奈地笑了笑:“母妃,我行事素来谨慎,岂敢轻举妄动。”
贤太妃和赵长卿沉默对视片刻。
此事她们没沾手,那么到底是何人所为?
是静太妃?还是端太妃?是尹潇潇,还是宫外的安王夫妇?抑或是昌平公主?
萧语晗膝下只有一女,行此事没半分好处。显然不是萧语晗所为。
半晌,贤太妃才低声道:“我观皇后行事,老谋深算,城府极深,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不留情。你我既然都没沾手此事,倒也无需惊惧。”
“接下来这段时日,你说话行事也多加几分小心。”
赵长卿呼出一口气:“母妃说的是。”
婆媳两个商议片刻,又说起了梅太妃:“……梅太妃这回可是被折腾得不轻。我前几日去寒香宫探病,梅太妃一脸病容,不知要养多久才能痊愈。”
“寒香宫里的宫人都被换了,只剩下一个老宫女琴瑟。梅太妃便是痊愈了,也没了耳目手脚,想做什么也是有心无力。”
可不是么?
梅太妃从来都不是谢明曦的对手。这两年来,婆媳关系不和睦,时有隔阂。谢明曦看在天子的颜面上,对梅太妃多有容让。此次趁着这个机会,正大光明地一举斩断了梅太妃的人手。可谓高明之极。
赵长卿心里隐约掠过一个猜想,暗暗心惊不已。
不过,她并未将这个猜想说出口。
贤太妃唏嘘片刻,叮嘱赵长卿:“储位之事,不必心急。谢明曦生不出皇子来,天子总要立储。霁哥儿年龄最长,行事也最沉稳,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们耐心等上几年,便是十年八年也等得起。”
赵长卿低声应下。
……
尹潇潇也去了静太妃的寝宫,见了静太妃张口便问:“寒香宫之事,是不是母妃所为?”
静太妃没什么好气地哼了一声:“你既无争夺诸位之心,我费那个劲做什么。”
婆媳两个原本相处还算和睦,不过,自去年因过继之事生出分歧闹腾了一回,便冷淡了不少。
静太妃说话夹枪带棒,尹潇潇只当没听见:“母妃和此事无关便好。皇后的手段,母妃也是清楚的,还是别去招惹为好。”
静太妃:“……”
其中的道理,静太妃焉能不知?
可看着尹潇潇平静坦然的脸孔,静太妃便气不打一处来。少不得又旧话重提:“皇上不纳宫妃,皇后一直无孕无子。待到了立储之时,便只有过继。霖哥儿……”
尹潇潇忍着心头火气,皱眉打断了静太妃:“这些话,母妃不必再说了。我的丈夫你的儿子是怎么死的?母妃该不会忘了吧!”
“那张龙椅,谁爱坐谁做,总之,我绝不容霖哥儿去争抢。我只要我的霖哥儿安然长大,平安一世。”
说完,板着脸孔行了一礼,就这么走了。
静太妃:“……”
这个不识好歹的犟头!
她满心盘算,也是为了霖哥儿好!瞧瞧尹潇潇那副样子,倒像是她要害她们母子一般!
静太妃气得脸都黑了,砸了一整套茶壶茶碗。
……
尹潇潇的心情也没好哪儿去,索性去寻萧语晗说话解闷。
萧语晗颇为善解人意,眼见着尹潇潇一脸气闷,心知她在静太妃那里受了气,也不多问,只说些孩子的闲话。
“……孩子们一日日长大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一转眼的功夫,我们都快老了。”
尹潇潇定定神,随口笑道:“我们都风华正茂,哪里称得上一个老字?”
萧语晗笑道:“再过几年,霖哥儿便能娶了媳妇回来孝敬你了。到时候,孙子孙女齐整整地喊祖母,想不服老也不行。”
尹潇潇遥想那样的情景,不由得笑了起来。
闲话许久,尹潇潇心里的那口闷气才散。忍不住叹道:“我只想安生过日子,可这宫里宫外的,总不消停。”
萧语晗扯了扯嘴角,目中却没多少笑意:“为了龙椅,当年你我的夫婿手足相残,连着鲁王宁王,也一并死了。皇位之争,从来都是如此。”
尹潇潇脸上的笑意也退去,喃喃低语:“是啊!所以,我绝不会容我的霖哥儿走他父亲的老路。”
“我不要他去争抢什么,我只愿他平安无事。”
萧语晗看着尹潇潇,目光里露出一丝怜惜:“凡事岂能尽如人意。有些事,便是你不想,也避不过去。”
一旦天子决定过继侄儿,霖哥儿霆哥儿和霁哥儿便会成为彼此的对手。这一场风波,已将来临。
第1068章 收拾(三)
这一回,尹潇潇沉默得更久。
身为天家儿媳,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皇权的残酷。
在至高无上的权利面前,想保持一颗平常心,谈何容易?她能稳得住,静太妃显然是“稳不住”的。
还有霖哥儿霆哥儿,已是热血冲动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若生出争储之心,也不算稀奇。她能不能拦得住,也不好说……
“你也别发愁了。”萧语晗温柔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车到山前总有路。你无算计谋害人之心,胸怀坦荡,帝后眼清目明,心里清楚得很。”
尹潇潇打起精神笑道:“三嫂说的是。”
妯娌两个,也少不得议论此事的幕后主使。
现在看来,贤太妃和赵长卿的嫌疑最大。其次,便是端太妃和安王夫妇。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
“说不定,这些都是皇后手笔。”
尹潇潇不喜阴谋算计。不过,她也不傻,仔细一想,便疑心到了谢明曦的身上:“设下这一局,杀鸡儆猴,那些心思不正的女眷再不敢领着女儿进宫。又给了梅太妃一记警告。”
“这两年,梅太妃时常刻薄刁难皇后。以皇后的性情脾气,能忍这么久,已算颇有耐心了。”
萧语晗也有所猜疑,口中却道:“这等话可不能乱说。若是传进寒香宫里,便是犯了宫中忌讳。不知又要惹出多少是非。”
看破不说破,才是正理。
尹潇潇点点头:“我也只在你面前说说而已,换了别人,我一个字都不会提。”
……
端太妃也被吓得心肝俱颤,主动去了一趟椒房殿:“皇后,寒香宫之事,我可是半点都没沾过手。”
谢明曦瞥了神色不宁的端太妃一眼,闲闲一笑:“既是如此,端太妃为何这般忐忑难安,急着主动来辩白?”
端太妃:“……”
还不是怕谢明曦“找”出点证据来,将这事赖在她身上么?
毕竟,她曾生出过将雲哥儿送进椒房殿里养大的念头。以谢明曦的精明厉害,怕是早就心中有数,找个机会收拾她也不稀奇……
当然,这些话,端太妃万万说不出口。只得陪笑:“宫中出了这等事,委实令人恼恨。我这个太妃,没能耐帮皇后的忙,也不敢给皇后添乱。”
谢明曦淡淡地说道:“端太妃太过自谦了。安王是皇上的手足,亦是皇上的左膀右臂。端太妃安安稳稳地在宫里待着,安王才能踏实安心地当差。”
“若端太妃出个什么差错,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动了不该动的心思。第一个为难的,便是安王。”
“端太妃一片慈母心,岂能忍心令安王忧心?”
几句话,说得端太妃额上的冷汗都下来了:“皇后娘娘所言极是。安王和皇上是亲兄弟,皇上用人不疑,重用安王,是安王的福气。我这个亲娘,也只有为儿子高兴的。绝不会做出让儿子为难的事来。”
谢明曦微微一笑:“端太妃果然是一片慈母心肠。”
端太妃继续陪笑,不敢再问询寒香宫之事。
谢明曦倒是体贴,主动说道:“寒香宫里出了这等事,确实可恼。万幸周姑娘安然无事,本宫也不想再深究此事了。”
“本宫已打发人去贤太妃静太妃的寝宫,让贤太妃静太妃都安心些。”
“端太妃主动来了,本宫颇觉欣慰。想来,此事和端太妃没什么关联。端太妃只管放宽心,此事就算过去了。”
一炷香后,端太妃出了椒房殿,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
……
这一日过后,几位太妃一起告病。
谢明曦亲自前去,一一探病,好言好语宽慰。
这一“宽慰”,贤太妃静太妃端太妃直接就病到了年底……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梅太妃是真的病得不轻,将养了一个月,才勉强能下榻。人瘦了一圈,面色也不及往日。胃口不佳,每日恹恹的不说话。
琴瑟是四十多岁的老宫女了。精力远不及年轻的时候,想整日守在梅太妃的身边,奈何有心无力。只得任由谢皇后派来的宫女伺候梅太妃。
这些年轻宫女,伺候得十分精心,谁也挑不出不是来。
可梅太妃还是日复一日的憔悴消瘦下来。
其中原因,不难猜测。
亲信心腹被一扫而空,身边都是谢明曦的人。想和琴瑟说话,打发她们下去,一个个便跪下请罪,说是奉皇后娘娘之命,不能擅离左右。
当年俞太后在世时,梅太妃没少领略过这等磨搓人的手段。自从儿子登基为帝,俞太后又死了,梅太妃过得顺心舒畅。
没想到,今时今日,又被磨搓得萎靡不振。
谢明曦表面功夫做得周全,每日早晚皆来探望,但凡太医开方,必要过问。倒是盛鸿,这些时日来得少了。
倒不是盛鸿不孝顺。只是朝中近来出了一桩大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