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宫凤华-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明曦目中闪过一丝笑意,起身迎了出去。
身着龙袍的盛鸿快步而来,俊美的脸孔上满是焦灼急切:“明曦,母后怎么了?怎么会忽然昏厥?”
谢明曦无奈轻叹:“约莫是惊喜过度,情绪起伏过于激烈所致。皇上也别太过忧心,太医院所有医术最高明的太医都被召了过来,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救醒母后。”
盛鸿心里畅快地哈哈大笑,面上依旧是孝子的愁苦模样:“我这就进去陪着母后。”
……
一个时辰后。
俞太后仍然未醒。
赵长卿领着一双儿女,尹潇潇带着霖哥儿霆哥儿,神色匆忙地进了宫。
她们两个如今进宫颇少,宫中消息也不甚灵通。前来送信的宫女语气含糊,只说俞太后忽然病了,却未言明是什么病症。两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进了宫。
然后,两人被新换上的福临宫匾额震住了。
已经开蒙读书的霖哥儿,悄悄扯了扯尹潇潇的衣袖:“娘,匾额上的字和以前似乎不一样。”
大了几岁的霁哥儿抽了抽嘴角。
椒房殿,变成了福临宫。当然不一样了!
尹潇潇不自觉地长大了嘴巴,差点无法合拢:“这、这是怎么回事?”
赵长卿目光微闪,低声道:“看来,母后生病,和这匾额有些关系。”
俞太后何等的心高气傲,如何能忍得下这等羞辱!
尹潇潇将满心的疑惑按捺下去:“到底如何,我们进去,一问便知。”
妯娌两人,领着四个孩子,一起迈步进了寝室。待看清俞太后此时的模样后,尹潇潇暗暗抽了口凉气,下意识地瞥了帝后一眼。
能将俞太后气得昏厥不醒,这对夫妻可真是能耐!
萧语晗颇为善解人意,代帝后出言解释了一番。待听到俞太后是因“惊喜过度”致使昏厥不醒时,赵长卿的眼角抽了一抽。
尹潇潇也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咳嗽一声道:“母后病了,我们都得伺疾。不过,也无需都陪在床榻边。皇上皇后还有诸事忙碌,伺疾之事就交给我们吧!”
第888章 病重(二)
俞太后被气得病倒不起,盛鸿从容稳住朝堂,谢明曦便可以出手“清理”后宫。
伺疾这等事,做做样子给外人看看便可。哪里真需要帝后一直在床榻边?
再者,俞太后正在气头上。一旦醒来,看到帝后两人,怕是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闹腾开来,总是不美。帝后落个不孝的声名,就更不美了。
尹潇潇所说,也正是盛鸿谢明曦所想。
谢明曦和盛鸿对视一眼,一起看向尹潇潇等人:“如此,就有劳几位皇嫂了。”
萧语晗忙张口应下。
赵长卿也不是蠢人。鲁王谋逆被处死,鲁王府得以保全,全仗着帝后那点仁慈之心。母子三人的命运如何,也全在帝后一念之间。
赵长卿轻声说道:“今日皇上下旨,母后惊喜之下,晕厥不醒。不过,这等事一传出宫,免不了有无事生非的小人嚼舌,对帝后声名不利。”
“其实,母后前些日子便有些不适。外人不知,我们妯娌几个总是知道的。若有人敢胡言乱语,我第一个便容不得。”
果然是聪明人。
这是主动要为帝后“背书”了。
谢明曦目中闪过一丝笑意:“三嫂所言极是。”
……
俞太后吐血昏迷之事,就这么被压了下来。传出宫外的,是俞太后病了数日,今日病症加重。鲁王妃闽王妃皆领着儿女进宫伺疾。
宫中的明争暗斗,帝后和太后的面和心不和,早已是众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帝后已经占了绝对的上风,俞太后“病倒”也成了理所当然。
除了俞顾两家有切身之痛,那些依附的官员们,有不少已心生退意。甚至有些趋炎附势的,主动让家眷去谢家梅家走动示好。
平静的表象下,不知多少暗流涌动。
刘御史身为俞顾一党的中坚力量,也暗生悔意。奈何他战斗力太强,声名显著。便是想“弃暗投明”,一时也难调转枪头。索性告病,躲在刘府里养病不出,避一避风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御史这一告病,竟成了俞顾两党彻底溃败的开端。刘御史病倒后,还有几位官员也告病不出。很快,俞顾两党分崩离析。
这些都是后话,此时暂且不提。
朝务繁多,盛鸿在福临宫里待了一个时辰。俞太后还是没醒,盛鸿只得去了移清殿处理政务。
谢明曦召了赵院使前来问话。
“赵院使,一个时辰已经到了。”
谢明曦神色沉凝,话语中透着冷厉:“母后为何还没醒?”
赵院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上冷汗如注:“微臣无能。请皇后娘娘开恩。”
其实,赵院使心里也十分诧异。一众太医会诊,俞太后是怒气攻心,呕血昏迷。一碗清心宁神败火的汤药灌下去,又以金针刺穴急救,俞太后怎么着也该醒了。
偏偏俞太后毫无醒来的迹象。
谢明曦一改往日的“微笑随和”,厉声疾色,咄咄逼人:“你确实无能!枉母后对你器重信任有加!若无母后提携,你何来今时今日的地位和风光。现在你竟是束手无策,无法救醒母后!”
赵院使:“……”
听话听音,意在言外。
能在太医院混迹多年,医术不算最高明,却做了太医院院使。赵院使凭借的便是善于揣摩上意的本事能耐。
当年建文帝还在世时,俞太后暗中授意,令他向建文帝献药,并暗中承诺以院使之位。富贵险中求,他一咬牙一狠心应下了。
后来,他果然平步青云,一举成为俞太后心腹亲信,做了太医院院使。
谢皇后此时这番话,乍听是厉声训斥,细细一品,重点在“提携”二字。
更重要的是,谢皇后并未当众召见他,而是令人将他带到了这处安静的偏殿里。一旁伺候的人,皆是谢皇后心腹。
谢皇后到底意欲何为?
赵院使心念电转,继续磕头告罪:“微臣该死,请皇后娘娘饶命!”
谢明曦看着磕首求饶的赵院使,目中闪过一丝亮光,声音依旧冷冽:“本宫再给你一次机会。三日之内,必须令母后醒来。否则,你这院使也不必再做了。”
三日之内?
赵院使心里一惊,反射性地抬头,正好迎上谢明曦冷凝锐利的眸光。瞬间被明亮的目光刺得双目生痛,很快低下头:“是,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令太后娘娘在三日内醒来。”
听懂了就好。
有三日时间,已足够她做很多事了。
谢明曦神色略为缓和,若有所指地说道:“皇祖母病了几年,一直在慈宁宫里养病。一直是赵院使为皇祖母看诊开方吧!”
赵院使额上的冷汗又下来了,头垂得更低了些,战战兢兢地应了声是。
谢明曦扯了扯唇角,一语双关:“赵院使的医术当真高明的很。以后,赵院使便负责照料母后的凤体。本宫相信,赵院使定当尽心尽力,也绝不会令本宫和皇上失望。”
赵院使身上的冷汗湿透了衣衫,唯唯诺诺地继续应下。
谢明曦微微一笑,语气陡然和缓:“其实,太医院里有众多太医,医术比赵院使高明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他们都比不得赵院使聪明,也不及赵院使得母后信任。”
所以,唯有赵院使,能令俞太后彻底“病倒”。
赵院使果然是个聪明人,到此时已听懂了谢明曦的意思。湿透的后背,汗水的印记更深了。
他能拒绝吗?
他敢拒绝吗?
真以为皇后娘娘是好意在招抚他吗?想得太美了!
他不照做,皇后娘娘大可下令让别的太医“照顾”俞太后。他这个院使也算做到头了。说不定,根本没活着出宫的那一日……
赵院使咬咬牙应道:“微臣一定精心照顾太后娘娘。哪怕太后娘娘病重不起,微臣也会竭力保住太后娘娘性命无碍。”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省力。
谢明曦淡淡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聪明人总能活得更久。本宫相信,赵院使定能活得长长久久。”
第889章 病重(三)
汤药喂了一碗又一碗,太医们轮番上前施针。
俞太后一直都没醒。
有医术高明的太医已窥出了些许端倪。
药方是他们开的没错,抓药熬药的都是俞太后的人。之后,还有宫女试药。不过,第一次喂药的时候,是皇后娘娘亲自动手。接下来,便是萧皇后喂药了……
别人不知道,曾伺候过李太皇太后的几位太医却清楚的很。谢皇后也是丹青妙手,擅于配药。
俞太后迟迟未醒,和谢皇后脱不了干系。
不过,无凭无据,谁敢乱言?
俞太后躺在床榻上,谢皇后强势接掌宫务,身后有天子撑腰。他们这些太医,又不是活腻歪了,活络一下心思无妨。嘴都紧得很。
太医们没料错。
俞太后迟迟未醒,确实出自谢明曦的手笔。
第一次喂下去的药里,掺了些无色无味的迷药。这迷药分量极轻,对身体并无损伤。能令俞太后多昏上两日罢了。
再之后,就得看赵院使如何“表现”了。
谢明曦对赵院使很有信心。为了院使之位,当年便敢给建文帝敬献神仙丸。如今为了保住院使的位置,拖延俞太后的病症,令她昏睡不醒,也算不得什么了。
这等小人,既能为俞太后所用,她想拉拢过来,也不费什么力气。
俞太后自诩英明一世,手段狠辣,磨搓起几个儿媳来,从未怜惜过半分。现在,算是彻底遭了报应。
几个儿媳俱在床榻边精心伺疾,心照不宣地照顾昏迷不醒的俞太后。皆默认俞太后会就此一病不起。
俞家人急着想进宫探望,三日之内递了两次牌子,皆被谢明曦驳回。理由也是正大光明冠冕堂皇:“母后昏迷,尚未清醒。待清醒后,再进宫探望。”
俞家人都进不得宫,顾家女眷也没了法子。
至于昌平公主,前一段时日和驸马一起离京,去了江南游玩散心。快马送信需三四日,回程也得数日功夫。这一来一回,便是半个月。
半月之后,该凉的早就凉了。总之,昌平公主是指望不上了。
昌平公主为什么忽然离京去江南?这其中,也有一段插曲。
俞太后赏了宫女至驸马府,顾驸马对昌平公主一往情深,对年轻鲜嫩的美人视若未见。两个美人被安置在内宅里,连顾驸马的影子都看不见。更遑论伺寝生子了。
昌平公主进宫请安时,俞太后不轻不重地数落了昌平公主几句。昌平公主一怒之下,和俞太后生了口角,不欢而散。
谢皇后亲自送昌平公主出宫,不知说了什么,过两日,昌平公主和驸马离开京城。
有心人回想起来,这一切分明是早有预谋。不由得暗暗为谢皇后的城府之深心惊。
……
俞太后整整昏迷了三日,直至第四日才醒。
这三日里,谢明曦接掌了宫务,也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凤印。
宫中凤印,一般是由专门的女官保管。这个女官,一定是后宫掌权者的心腹。俞太后执掌宫务时,保管凤印的正是芷兰。
若俞太后清醒,芷兰绝不会交出凤印。
俞太后昏厥不醒,芷兰也无底气和谢皇后乃至天子抗衡。在谢明曦下令后,踌躇不到片刻,便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凤印。
谢明曦命湘蕙保管凤印。
萧语晗赵长卿尹潇潇领着一众皇孙皇孙女,在福临宫里伺疾。
谢明曦每日去福临宫里探望两回,其余时候,便在椒房殿里处理宫务。
后宫是天底下最趋炎附势捧高踩低之处。宫中大小女官和内侍总管,忙不迭地去新主子面前谄媚献殷勤。
原本的福临宫换了匾额,成了椒房殿,也在短短三日内,成了后宫至高无上之处。
这半年多来,谢明曦早已摸清了俞太后的亲信,也慢慢渗透了一些自己的人手。
不过,她在宫中时日尚短,人手不足。宫中总需要人做事,先敲打一番,拉拢一部分。再剔除一部分“冥顽不灵”的。
要想彻底掌握后宫,少说也得半年左右的时间。此事急不得!
俞太后一醒,萧语晗便命人送了口信来。
谢明曦立刻前往福临宫。
短短几日,福临宫也悄然变了副模样。
这座后宫中最巍峨肃穆的宫殿,陡然间冷清寂寥起来。在宫殿里伺候的宫女一个没少,却个个垂头缩胸,全然没了往日的矜傲之气。
谢明曦迈步而入,众宫女立刻行礼:“奴婢恭迎皇后娘娘!”
态度要多谦卑有多谦卑,语气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谢明曦无心多理,随意嗯了一声,快步进了俞太后寝室。
……
“母后,你总算是醒了。”
“这几日,儿媳吃不下睡不好。”谢明曦快步到了床榻边,一脸喜色:“现在母后醒了,儿媳这颗心总算能放下了。”
身为一个孝顺儿媳,谢明曦对婆婆的关心溢于言表。最挑剔的人见了,也挑不出个不字来。
俞太后一见那张熟悉又憎厌至极的脸孔,心头的怒火便冲上了眼眶,烧红了眼睛。
谢明曦顿时露出忧急之色:“母后为何忽然眼眶泛红?快些宣太医来。”
萧语晗赵长卿尹潇潇:“……”
该不是打算将俞太后活生生气死吧!
眼看着俞太后双目赤红,似要生吞活剥了眼前的谢明曦,萧语晗咳嗽一声,打起了圆场:“母后刚醒,凤体虚弱,不宜多言。弟妹也不必急着和母后说话,待母后缓上一缓。”
真得将俞太后气出个好歹来,传出去也不太好听啊!
尹潇潇接过话茬:“母后这几日一直喝汤药,现在一定饥肠辘辘了。儿媳这就命人去御膳房端一碗粥来。”
赵长卿则俯下身,轻声道:“儿媳为母后稍事梳洗吧!”
好一堆孝顺儿媳!
俞太后狠狠地瞪了一圈围绕在床榻边的脸孔。奈何此时身体虚弱,没什么力气说话。这口闷气,只得暂且咽下。
至于谢明曦……
哼!
想到谢明曦服下的宫中秘药,俞太后心里的火气顿时消退大半,心中冷笑连连。
第890章 病重(四)
她只是暂时落了下风!
她还没输!
日后谢明曦生不出皇子来,她这个太后为天子挑选年轻貌美的嫔妃,为天家开枝散叶,也是理所当然。待到那时,后宫情势多变,无子的中宫皇后位置不稳,她这个太后,总会有“用武之地”。
遥想着日后的痛快畅意,俞太后勉强将心头翻涌的怒火按捺下来,微微闭上眼睛:“哀家要歇着,你们都退下。”
她根本不想看谢明曦那张阴险狡诈的脸!也不想看到萧语晗赵长卿尹潇潇虚伪可恶的脸孔……
她想见的是女儿昌平,是女婿顾清,是嫡亲的外孙女顾舒瑾。
可恨数日前昌平受了谢明曦挑唆,和顾清一起离京,将瑾儿也一并带走了。她这个堂堂太后,被气倒在床榻上,身边连个贴心贴肺的人都没有。
等等!
俞太后倏忽睁眼,看向谢明曦:“俞家女眷,可曾进宫探望过哀家?”
谢明曦不疾不徐,柔声应道:“母后昏迷三日未醒,儿媳心中忧急,递进宫中的牌子一律驳回。母后既是想见俞家人,儿媳这就命人去一趟俞家。”
然后,神色微敛:“湘蕙,你去俞家,传本宫口谕,宣俞家女眷进福临宫。”
俞太后:“……”
这一幕实在太过刺目刺心!
谢明曦这是故意当众逞中宫皇后的威风,来膈应她这个太后!
俞太后喉头又隐隐有了腥甜气,双目中燃起了怒火。
萧语晗见势不妙,不动声色地站到床榻边,遮挡住了俞太后和谢明曦火花四射的对视:“母后先歇息片刻,待俞家人来了,母后不妨再睁眼。”
俞太后咽下这口闷气,闭上双目。
赵长卿和尹潇潇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
俞太后要“静心休息”,一众儿媳自要退下。
芙姐儿霁哥儿他们几个被拘在福临宫里三日,哪儿都去不得,早就憋闷不已。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谢明曦。
谢明曦莞尔一笑,轻声吩咐:“你们几个去御花园里待一个时辰。”
众孩童眼前一亮,便是年龄最大性子最沉稳的霁哥儿,此时也是满脸欢喜,齐齐拱手应是。
待孩子们都走了,屋子里陡然清静了许多。
谢明曦只留了从玉扶玉伺候,其余所有宫女都被打发了出去。萧语晗等人身边也只留了一两个心腹。说话略“放肆”些也无妨。
“母后昏睡整整三日未醒。”萧语晗压低声音,若有所指地说道:“今日总算醒了,我们也能松口气了。”
尹潇潇和萧语晗素有默契,立刻接过话茬:“是啊!这几日,我也一直提心吊胆。万一母后有个三长两短,你和皇上想撇也撇不清了。”
咳咳!
萧语晗和赵长卿不约而同地咳了几声。
这个尹潇潇,说话总是这般率直……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可以说得委婉含蓄一点嘛!也免得谢明曦面上过不去。
谢明曦倒是半点不介意,微微抿唇,笑了一笑:“母后福泽恩厚,自有上苍庇护。五嫂不必忧心。”
众人顿时了然。
看来,俞太后性命无忧。
就如当年的李太皇太后一样,被困在深宫里,连寝室的门也出不得半步。活着也无妨碍,还能为帝后搏一个孝顺的好名声。
尹潇潇再率直,也知道这等话绝不能诉之于口。很快转移话题:“七弟妹,你打算何时将阿萝接回京城?”
赵长卿柔声附和:“是啊!如今京城诸事平定,也该将阿萝接进宫了。”
谢明曦眸光微闪,淡淡笑道:“半年多都等过来了,不必急在一时半刻。待过几个月,过了先帝孝期,再接阿萝进京也不迟。”
萧语晗听到先帝孝期几个字,也没什么痛彻心扉。神色颇为平静。
倒是尹潇潇赵长卿,神色都复杂起来。
先帝死于鲁王闽王宁王之手。宁王已经死了,宁王妃也死了。只余下一个懵懂的霆哥儿。宁王府名存实亡。鲁王府闽王府却都好端端的。
她们两人面对萧语晗时,总有些难言的愧疚。
谢明曦的目光掠过妯娌几个神色各异的脸,微微笑道:“母后这一病,不知何时才能好。我要忙于打理宫务,伺疾的重任,就得交由几位皇嫂了。”
听这话音,俞太后是别想再“好”了。
萧语晗三人不约而同地应道:“七弟妹放心,我等自会尽心伺疾。”
谢明曦含笑道谢,又道:“二嫂五嫂也领着孩子们住进宫中吧!也省得每日奔波劳苦。”
尹潇潇二话不说便应了下来。
赵长卿心里暗自嘀咕,揣度着谢明曦是否有什么阴暗的心思。转念一想,都到这等地步了,谢明曦真想对付两个戴罪的藩王妃,易如反掌。在这儿胡乱揣度也无半分益处,倒不如识趣些。
赵长卿也张口欣然应下。
谢明曦对赵长卿那点小心思了然于心,却未说破。含笑道:“多谢几位皇嫂。”
……
一个时辰后,俞家女眷进了宫。
谢皇后有令,只允一个人进宫探望俞太后。进宫之人,依然是俞光德的妻子周氏。
这几日,俞太后昏迷不醒,俞家众人心急如焚。今日终于能进宫探望俞太后,俞家上下总算松了口气。
代表俞家人进宫的周氏,心里却是沉甸甸的。
宫中情势急剧变化,几日间,谢皇后夺回凤印,执掌六宫。俞太后却落得病倒在塌的结果……
便是周氏自己,也能想出数个令俞太后一直养病的法子来。
周氏抬头看了福临宫的匾额一眼,将那一声叹息咽进喉咙。强打起精神,迈步进了俞太后的寝室。
俞太后一脸病容,苍老衰败,令人心惊。
周氏不敢直言,张口都是顺耳顺心的话:“太后娘娘凤体一直康健,现在偶尔小病,定能很快痊愈。”
俞太后想见周氏,另有目的。先打发走碍事碍眼的宫女,然后低声道:“哀家这一病,总要有些时日。你回去后,挑个美貌聪慧温柔伶俐的俞家姑娘进宫伺疾。”
周氏:“……”
第891章 用计
这等时候,不想着怎么“养病”,怎么倒生出让俞家女进宫伺疾的主意来了?
周氏满眼诧异满心困惑,忍不住低声道:“太后娘娘还是以养病为重。待凤体痊愈了,再召人进宫也不迟。”
俞太后冷笑一声,头脑清醒得近乎冷酷:“皇上下这一道圣旨,令哀家颜面全无。哀家不养病,还能怎么着?难道要日日进出福临宫,让人耻笑不成!”
堆积在心底的愤怒不满,喷薄而出。
此时的俞太后,目中燃着怒火,面色阴沉得近乎扭曲。
周氏暗暗打了个寒颤,哪里敢和俞太后较劲,忙改口应道:“是我多嘴,太后娘娘勿恼。我回宫后,立刻寻一个温柔聪慧的进宫伺疾。”
俞家族人庞大,未出五服的便有两百余人。从中挑一个年轻美貌好拿捏的少女,不是难事。
就如当年的俞淑妃一般……
俞太后显然也想起了俞淑妃,面色又是一冷,低声道:“最要紧的是听话。年龄小一些也无妨,十二三岁便可。”
先养在身边,慢慢调教。待过几年,帝后因子嗣有了嫌隙,调教好的人便能派上“用场”了。
周氏唯唯诺诺应下。
俞太后目光一闪,忽地又低声吩咐了几句:“……命人暗中搜寻年少的小姑娘,容貌要肖似谢明曦……”
周氏再次应下。
俞太后身居宫中,有些事不便亲自动手,多是暗中下令,俞家人暗中动手。数年前的那个美人莲香,就是俞家人的“功劳”。
俞太后这是要故伎重施!
这也是对付“深情男子”最佳办法。
便如当年的建文帝,在日渐老迈时,忽然见到肖似少女俞莲娘时的美人时,焉能不欣喜若狂?不管是出于移情,还是出于对年少时光的眷恋,都更易被美人迷惑住心神。
皇上和皇后是少年夫妻,情意深厚。不过,再深厚的情意,也禁不住岁月磨搓。谢皇后再美,也有日渐老去之日。
俞太后这一招暗棋,是为了数年之后准备的。从现在起,暗中搜寻容貌和谢明曦时少年时肖似的女童。经过数年的严格教导和训练,或有七八成肖似,日后便能派上大用场。
此事不但要严格守密,而且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金银。也唯有俞家,能为俞太后做到这些。
在此事上,就连顾家也信任不得。
想到顾家,不免就要想到顾娴之。俞太后心中一阵熟悉的刺痛,很开扯开话题:“婉儿的婚期可曾定下?”
周氏张口答道:“定在明年三月。”
俞太后下旨为俞婉和谢元蔚赐婚,周氏心里不是没有不满。精心养大的女儿,就这么被当做棋子嫁入谢家。日后在谢家不知要受多少磨搓冷眼,一旦俞太后和谢皇后彻底反目,俞婉在谢家要如何过活?
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周氏一想到日后,便心痛不已。
只是,木已成舟。她再愤怒不满也没用。俞家早已和俞太后捆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别说牺牲一个俞婉,必要时候,会抛出更多棋子。
俞太后张口说道:“让婉儿也一起进宫来伺疾。”
如此一来,令俞氏女进宫伺疾也就不那么惹眼了。
周氏一一应下。
……
从这一日起,俞太后便在福临宫里养病。
两位藩王妃皆领着皇孙皇孙女在宫中住下,几个儿媳轮流伺疾。帝后每日至少去福临宫探望两回。
总之,后宫看似恢复了宁和平静。
心情最好的,莫过于李太皇太后了。几日前,在听闻俞太后所受的一连串羞辱后,李太皇太后差点笑歪了嘴。
心情颇佳的李太皇太后,撑着颤巍巍的病躯,在宫女的搀扶簇拥下去了福临宫。对着福临宫的匾额又是一通笑,然后才进了俞太后寝室,亲切安慰。
“病了,就好好养病。后宫之事,都交给明曦。”
不愧是斗了多年的婆媳,对彼此的七寸知之甚深,一张口就刺得俞太后鲜血淋漓。
唯一的遗憾是,李太皇太后如今吐字不甚清晰,断断续续。没了一气呵成的酣畅快意。
俞太后费力地扯了扯嘴角:“母后也在病中,还特意来探望儿媳,儿媳委实受宠若惊了。”
李太皇太后呵呵一笑:“我们婆媳数十载,亲如母女。你这一病,我也跟着食不下咽。”
食不下咽?
是高兴得吃不下饭吧!
什么亲如母女,听着就令人反胃。
俞太后心中冷哼一声,忍着恶心糟心,和李太皇太后虚与委蛇:“多谢母后关心。儿媳没什么大碍。”
李太皇太后又是呵呵一笑:“没大碍就好。你若有个三长两短,哀家活着还有什么趣味。”
李太皇太后狠狠奚落俞太后一通,出了心头恶气,才志得意满地走了。
紧接着,赵院使便为俞太后诊脉。
……
俞太后对一手提拔任用的赵院使颇为信任,待赵院使诊脉后,直截了当地问道:“哀家的病症可有大碍?”
赵院使不敢直视俞太后锐利的双目,垂头应道:“并无性命之碍。请太后娘娘放宽心,安心静养。”
也只能“安心静养”了。
俞太后目光一闪,沉声道:“若有人问起哀家的病症,你就说哀家病症颇重,不能下榻。至少要养病半年之久。”
赵院使:“……”
赵院使本来还在愁,要怎么暗中做些小手脚才能瞒得过精明狠辣的俞太后……万万没想到,俞太后竟主动下了口谕。
简直就是瞌睡了送枕头天热了送冰水天冷了送炭火啊!
赵院使忍住惊喜,故作为难地叹道:“不敢瞒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已经有令,命太医院早日将太后娘娘的病症治好。微臣这般回应,只怕皇后娘娘……”
俞太后冷冷地打断赵院使:“哀家病重,她求之不得。那些装模作样的话,她说着,你听着便是。”
赵院使“不得已”,只能低声应了下来。
俞太后挥挥手,打发赵院使退下。然后,闭起双目假寐。似在暗暗积蓄力量,窥伺机会,等待一举翻身之日。
第892章 伺疾
几日后,俞家两位小姐被俞太后宣召进宫伺疾。
对外宣称的理由冠冕堂皇,俞太后病中虚弱,心情阴郁,想让娘家侄女陪伴在身边。这点小小的要求,委实不算过分。
谢明曦自然不会阻拦。甚至主动去了一趟福临宫,对两位俞小姐殷切叮嘱:“……你们两个好好伺候母后,每日说些高兴的事,哄母后开怀。母后病症有所好转,本宫一定重重有赏!”
多么贤良的儿媳!
多么识大体的中宫皇后!
谢皇后的未来娘家弟媳俞婉,立刻笑着应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