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宫凤华-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话真是半点不假。满期雄心壮志的陈湛上任为知县后,便开始了劳心劳力忙得脚不沾地的生活。
  初来乍到,要摸清任上所有情形。上一任知县留下的所有烂摊子,先得一一收拾。要迅速熟悉县衙里的上下情形,要摸清其中弯弯绕绕的门道,要处理各种琐事,还要给百姓断案申冤等等诸如此类。
  好在陈湛和陆迟赵奇一样,出身名门,背靠大树,本地官员无人敢相欺,大大缩短了适应的过程和时间。
  更令人庆幸的是,身为蜀王的同窗好友兼亲信,不管做什么举措,都无惧引来误会或隔阂。
  陈侍郎连着写来的三封信,陈湛匆匆看上一回,便抛诸脑后。
  山高皇帝都远了,亲爹在信上骂得再凶也奈何他不得。
  忙碌了两个月后,陈湛才算稍稍理顺了手中事务。
  一转眼,便是五月初。
  陈湛腾出三日闲空,快马疾驰去了蜀王府。
  蜀王盛鸿生辰已至,特意设了生辰宴,命人送了帖子给所有心腹亲信。众人齐聚蜀王府,一是给蜀王庆祝生辰,二来也有借机相聚联络感情之意。
  蜀地大小官员,也纷纷前来赴宴送礼道贺。
  蜀王府设下数十席宴席,整整热闹了一日。待到晚上,蜀地官员皆散去,剩下的,皆是随盛鸿前来蜀地之人。
  盛鸿特意命人设了一张大圆桌,命众人围桌而坐。谢元舟和梅氏兄弟颇有些诚惶诚恐,自觉无颜入席。
  他们都是占了姻亲的光,这才得以追随蜀王。其余人都是才学出众的新科进士,陆迟等人,更是出身名门。他们哪有资格平起平坐?
  盛鸿似看穿了三人的顾虑,笑着说道:“这里又无外人,不必讲究这些俗礼。今晚,你们也别将我当做什么蜀王。今日是我生辰,你们一起来替我庆贺生辰,我心中高兴得很。来来来,都坐下。”
  谢元舟心中滚烫,梅氏兄弟亦是满面感动。
  这也是盛鸿独有的随意亲和的魅力了。
  其余诸藩王,便是再礼贤下士,也少不得端些架子。已经坐上龙椅的建安帝,更是渐渐露出了心胸狭隘的真实面目,哪里还有昔日“温润谦和”的风采?
  盛鸿的平易随和,绝不是装出来的。你和他在一起,总是格外的舒适自在。你可以和他平起平坐,随意说笑,掏心置腹。
  这种平等和尊重,才是最打动人心之处。
  不然,何以陆迟等人甘心追随蜀王来蜀地?
  ……
  如此酒宴,想不热闹都不行。
  众人中,尤以赵奇和陈湛最是闹腾。他们两人皆是盛鸿的同窗好友,彼此熟稔,耍嘴皮子亦是常事。
  盛鸿更是笑骂噎人,一时间热闹之极,气氛亦格外融洽。
  酒过三巡,陈湛便发起了牢骚:“我爹连着写了三封家书,骂得我狗血喷头。”
  赵奇笑着揶揄:“不骂你骂谁?谁让你偷偷跑来蜀地,还令陈侍郎背了黑锅?”
  提起背黑锅,众人一起会心而笑。
  这几个月来,蜀地官员莫名被调任了几个,所有出缺的官职,都在最短的时间内补上。前来赴任的,多是官宦世家或勋贵名门的子弟。甚至连小心眼的建安帝也被惊动了。
  陈侍郎正是因此事烦恼头疼。
  想多面下注或给自家谋求后路的,便是舍不得派最出众的儿孙,来的至少也是中等偏上的资质。
  蜀地的官员,也逐步被替换了一些。想来,这样的情形,在未来的一段时日里还会延续。
  这对蜀王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他现在最愁的,就是手中人手不够。巴不得多来些可造之才。
  后来之人,自要观察许久,想正式归入蜀王麾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便如今晚这一席中所坐之人,才是盛鸿真正的亲信嫡系。后来蜀地的,一个都未能前来。
  由此也可见,盛鸿行事之谨慎仔细。
  酒宴散后,已是子时光景。
  盛鸿今晚兴致高昂,心情极佳,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拉着谢明曦的手出了屋子,在园子里闲转赏月。


第747章 出力
  园子里树木葱茏,花香阵阵。
  一轮新月挂在天边,漫天繁星闪烁。
  盛鸿挽着谢明曦的手,在园中漫步,惬意欣然地叹道:“花前月下,良辰美景,知心爱侣。人生最快意之时,莫过于眼前了。”
  谢明曦瞥了酒气熏然俊脸泛红的盛鸿一眼:“你今晚喝了多少酒?”
  盛鸿绝不肯承认自己喝多了酒:“没喝多少,只小酌了几杯而已。”
  这等鬼话,她要是相信才是怪事!
  瞧盛鸿那副飘飘然醉醺醺的样子,少说也喝了一壶下肚。
  谢明曦倒也没什么不快,只轻声叮嘱:“今日是你生辰,陆迟赵奇陈湛他们都来赴宴,你心中高兴,喝多了几杯也无妨。不过,父皇孝期还没过,你还是要小心一二。免得传到了有心人耳中,借着此事弹劾于你。”
  建安帝心里正不痛快。逮着把柄焉有不发作之理!
  一想到建安帝,盛鸿心里便觉气闷,轻哼一声:“离得这么远,他能奈我何?便是训斥几句,我也听不见。”
  盛鸿酒喝多了,说话颇有些孩子气。
  谢明曦哑然失笑,拿出哄阿萝的语气哄道:“好好好,听不见就是了。”
  盛鸿咧嘴一笑,俊美的容颜在月光下多了一层惑人的光芒。
  谢明曦心尖处似被挠了一挠,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凝望着盛鸿。
  盛鸿在谢明曦的注视下俊脸愈发红了,眼中闪出亮得惊人的光芒。以自己的身体将谢明曦压至一棵大树下,然后扬声吩咐:“所有人都退下,不得惊扰我和王妃。”
  谢明曦:“……”
  谢明曦白嫩的脸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如同涂抹了一层胭脂一般,在月光下分外醉人。一双似水的眼波似嗔似怪:“你忽然这么喊一声做什么?也不嫌丢人!”
  “有什么丢人的。”盛鸿笑嘻嘻地靠近,口中呼出的温热气息中夹杂着酒气,意外的撩人:“本王要和王妃亲近温存,闲杂人等,一律退散。”
  最后一个字,消逝在彼此的唇舌中。
  少年夫妻,正是恩爱情热之时。稍一亲热撩拨,体内的火苗便腾地燃了起来。
  盛鸿以身体磨蹭着谢明曦,在她唇上沙哑着低语:“明曦,我们就在这……”
  谢明曦面颊如火烧,用力狠狠拧了盛鸿的腰一把:“回屋去!”
  ……
  隔日清晨。
  盛鸿和谢明曦皆迟迟未起。
  从玉扶玉在门外守着,一边低声咕哝:“这都日上三竿了。我们是不是该敲门叫醒王妃?”
  “还是算了吧!昨夜王妃和殿下在园子里待到了深夜才回来。想来是谈心谈得太久了,格外疲累。今日才睡得久了些。”
  “这倒也是,那我们继续守着门便是。”
  这一等,又是半个时辰。
  日头高悬,门终于开了。
  盛鸿满面餍足,神清气爽,心情颇佳,冲从玉扶玉笑道:“王妃也醒了,你们进去伺候王妃穿衣。”
  两人齐声应是。
  谢明曦似耗尽了力气,坐在床榻边懒得动弹,任由从玉扶玉伺候更衣梳洗。用过早饭后,才有了精神体力说话。
  一张口,声音略有些沙哑:“从玉,你去林姐姐秦姐姐颜妹妹那里送个口信,请她们到内堂来。就说我有事要和她们商议。”
  从玉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片刻后,林微微秦思荨颜蓁蓁三人便都来了。
  自颜蓁蓁和秦思荨来了蜀地后,顾山长缺夫子的窘境大为缓解。这几个月来,顾氏书院也逐渐上了正轨。第一批入学的女童们,皆有长足的进步。
  做夫子,教导女童们读书,着实是令人愉悦之事。
  不过,她们能做的事,绝不仅于此。
  “我今日请你们前来,是要和你们商议再开几间女子书院。”谢明曦笑道:“以我们众人之力,广开女子书院,让蜀地所有女童皆可读书识字。”
  林微微第一个抚掌赞成:“好主意!”
  “主意确实极好,只是,想广开女子书院,也不是易事。”秦思荨柔声道:“不说别的,只说夫子人选,便令人头痛。”
  如今的人手,堪堪撑起了顾氏书院而已。
  耗费的银子倒在其次了。
  颜蓁蓁眼珠一转,抢着说道:“缺夫子,便先招夫子。”
  谢明曦赞许地看了颜蓁蓁一眼:“颜妹妹说得没错。我也有此打算。你我四人,只做夫子,颇有些大材小用之嫌。应该腾出更多的精力时间,来做更有用之事。”
  “此事我已和师父商量过了。要建女子书院,先广招夫子。教女童们读书识字,无需学问过高,不拘女子,也可招些有秀才或举人功名的男子来做夫子。便如董夫子一般,在女子书院任夫子。”
  “今年再设四间书院,每间书院招收一百名女童。我们四人,各负责管理其中一间书院。待日后,选出精明能干的夫子任副山长。我们便又能腾出手来,继续再开书院。”
  “如此一来,不出几年,我们便能令蜀地多数十间女子书院。能令所有女童皆自八岁起入书院读书识字。”
  “师父设了一座安养院,专门收容被遗弃或身患重病的女童。今年,我还打算在蜀郡择一处合适的地方建一些作坊,专门招收年轻妇人,教导她们一技之长。亦能赚些银子做家用。”
  “女子地位低下,皆因依附男子之故。若能自给自足,则能慢慢改善自身处境。”
  “读书启智,读书明理,皆非朝夕之功。我盼着你们能和我一起同心协力,推行此事。”
  林微微听得热血沸腾,挽起袖子道:“好!谢妹妹这些话,可算是说进了我的心坎里。这等事,我是定要出力的。有什么只管差遣我便是。”
  秦思荨的目光温柔而坚定:“我愿和夫婿一同来蜀地,正是想一展所学。如此,才不枉夫子多年教导。”
  颜蓁蓁更是激动难抑:“说得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谢姐姐,这等事可不能漏了我。”
  谢明曦莞尔一笑:“当然不会漏了你!现在最缺人手,你想躲也躲不开。”


第748章 名气
  大齐文武之风皆兴盛。
  不过,读书也好,习武也罢,皆是在繁华富庶之地更兴盛。穷乡僻壤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地方,读书自然难成风气。
  女子想要读书,更是不易。
  蜀地文风不兴,每三年一次的会试,蜀地举子考中进士的寥寥无几。
  盛鸿忙着招兵买马暗中练兵的同时,也未忘了开设官学书院。
  谢明曦也同样忙碌不已。
  有顾氏书院先例在前,无需再摸索,再设四间书院也不是难事。上有所好,下必行焉。蜀地的官员家眷们纷纷登门,表示愿参与其中,为蜀王妃差遣奔走出力。
  有人愿献出别院,有人想捐赠银子,有人举荐自己的亲眷前来做夫子,还有人毛遂自荐愿亲自前来……
  诸如此类种种琐事,皆要谢明曦定夺。
  其中用意,也是显而易见。这是想借着此事,向蜀王妃示好。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谢明曦深谙此中道理。不管众人怀着什么心思前来,总有示好投诚之意,总是件好事。
  暂且先收下,日后慢慢观察甄别便是。
  新建的四间书院,分散在蜀郡各处,俱挂着顾氏书院的匾额。
  众女眷想拍蜀王妃的马屁,笑着夸赞:“王妃娘娘耗费心思,建了这几间书院,共收了数百名八岁左右的女童入书院读书。不要分文束脩,每日提供孩子一顿午饭,且每季都给孩子准备两身新衣。如此善举,令人敬佩。”
  “是啊!自蜀王妃来了蜀地,蜀地骤然有了新气象。”
  “王妃娘娘心地仁善,蜀地的女童们也是有福了。”
  前来请安的官员女眷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十分热闹。
  谢明曦眉眼含笑,唇角微扬。
  眼前这一幕,颇为眼熟。
  前世执掌后宫时,宫中妃嫔或诰命贵妇们,无一不在她眼前俯首听令。一个个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揣摩她的心思讨好她。
  不可讳言,这种感觉颇为惬意。
  “王妃娘娘也别太偏心了。何不再设一间好一些的女子书院,容蜀地官员们将家中女儿送来读书?”
  “这个主意极好。恳请王妃娘娘设一间谢氏书院!”
  在众官员女眷殷切的目光下,谢明曦浅浅一笑:“你们所言,也有道理。只是,我每日颇为忙碌,一时无暇顾及此事。”
  众女眷立刻纷纷表示,蜀王妃娘娘只要领头挂名即可,具体事宜,她们皆可以出力。
  谢明曦略一思忖,才应了下来:“诸位一番盛情,我心领了。既是如此,便再设一间顾氏书院,专收蜀地官员千金。”
  话音一落,一个女眷便抢着笑道:“王妃娘娘开设的书院,理应是谢氏书院才对。”
  这个抢话的女眷,是蜀郡通判的夫人周氏。
  谢明曦笑容一敛,淡淡扫了周氏一眼:“开设书院,是我师父的志愿。我如今所作所行,皆是受了师父的教导和影响。所以,不管开设多少间书院,俱是顾氏书院。”
  周氏:“……”
  周氏马屁没拍成,反而碰了一鼻子灰,颇为狼狈,唯唯诺诺地应是:“王妃娘娘说的是。”
  一旁的郡守夫人忙笑着打圆场:“王妃娘娘重情重义,对顾山长敬重一如往昔,委实令人钦佩。”
  众女眷也纷纷出言附和,心里既同情拍错马屁的周氏,又暗暗凛然。
  这位年轻秀美的蜀王妃,看着和善亲切,微笑盈盈。实则有主见有决断有手腕,颇为难缠。日后她们可得多提几分小心才是。
  ……
  这一段插曲,很快传入顾山长耳中。
  顾山长既觉好笑,又觉窝心感动,轻声说道:“其实,那位通判夫人说得也不无道理。她们有意将家中女儿或侄女之类送进书院,冲的是你这个王妃,而不是我。再设书院,确实该叫谢氏书院。”
  谢明曦淡淡一笑:“没有师父的教导引领,我也不会有今时今日。不仅是书院,我新设的药铺就叫顾氏药铺,新设的女红作坊,也是顾氏作坊。”
  “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我对师父尊敬又爱戴,谁都不能小瞧师父半分。我要让师父真正名扬天下,想做自己想做之事。我还想让师父的名讳被记入史册,让天底下所有被惠及的女子,都记住师父的名讳。”
  顾山长:“……”
  顾山长想数落几句,不知为何,鼻子忽地发酸,眼角一热,声音有些哽咽:“你这孩子,师父一把年纪了,要这等虚名做什么……”
  谢明曦伸手为顾山长擦拭眼角,轻声笑道:“有了名头,做事才更方便。”
  “往日在京城,有太后娘娘处处照拂,无人敢轻视小看师父半分。如今在蜀地,有我在,师父更不会受半分委屈闲气。”
  “师父想做什么,只管放手去做。我会竭尽全力,支持追随师父。”
  这一刻,谢明曦秀美坚定的脸庞上散发出夺目的光辉。
  顾山长心中如被滚热的油浇过,灼烫不已,久久难以平息。
  许久之后,顾山长才点点头道:“好,我们师徒同心协力,好好做出一番事情来。不敢说惠及天下,至少,能令蜀地女子们的生活有所改变。”
  空口说话谁都会,难得是真正沉下心来去做一件事。
  谢明曦眉眼微弯,目中漾开笑意。
  又过片刻,顾山长的情绪才真正平复下来。想了想,忽然笑了起来:“明曦,你说,我们在蜀地做的这些事传到京城去,众人会如何做想?又会是何等反应?”
  谢明曦挑眉一笑:“我们既未谋逆造反,又未去杀人害人。所做的皆是好事,问心无愧。何惧流言蜚语。”
  “再者,母后定会站在我们这一边。便是皇上,也最多心里不太痛快,总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和母后起争执。”
  和皇权相比,她们所做的确实都算“小事”。
  然而,天底下所有的“大事”,都是由诸多“小事”一点一滴地慢慢汇聚。便如种下一颗种子,细心浇灌,终会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那一日。


第749章 两年
  时光如水,转眼便是一年多过去。
  从众人离京之日算起,正好两年。
  这两年里,廉夫子将五千驻兵练成了精兵。
  这两年里,盛鸿暗中招募了五万私兵,操练不缀。
  这两年里,蜀地的年轻官员越来越多,县城治理颇见成效。其中,南安县两年之内税赋多交了三成。贵平县人口增多,从中下县变作上县。威远县每年考评亦是优等。不知不觉中,蜀王麾下的人才也日渐增多。不容任何人忽视小觑。
  这两年里,谢明曦等人所做之事,亦是数不胜数。
  顾氏书院开遍了蜀地各处,加起来共有十余间书院。每间书院有几百名女童。此等风气,也极大地带动了蜀地的文风。
  想想看,八九岁的女童都能读书习字,略大些的十岁左右女童能读四书五经。家中有儿子的,自不愿儿子落于人后,再咬牙节俭也要将儿子送去书院读书。街头巷尾四处乱跑的孩童大大减少,几不可见。
  文风兴盛,当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不过,于蜀地来说,风气已渐渐形成,着实令人欣喜。
  顾氏安养院共有四处,专门收容被遗弃和身患重病的女童。顾氏药铺也在一年多之内开了数间,另有数间顾氏女红作坊。
  药铺作坊专门招收年轻妇人,工钱给的充足,又是蜀王妃的私产,根本无人敢相欺相扰。也因此,普通百姓之家的男子,也不再拘着家中妻子,颇为情愿妻子出去赚一份工钱回来。
  蜀地的官员女眷们,纷纷效仿蜀王妃所为。这一年多里,类似的铺子或营生也越来越多。亦很快形成了一种风气。
  女子匆匆行走于街道上,已成了等闲常事。
  林微微颜蓁蓁秦思荨在蜀王府里住了一年多,每日随着谢明曦一起忙碌,各有分工,各司其责,日子忙碌又充实。
  孩子们也都在转眼间长大了不少。
  ……
  “娘!娘!”
  脆亮清晰的女童声音响起,很快到了谢明曦身边。
  这个女童,生得眉目如画,白净水灵,一双乌溜溜的大眼格外机灵。梳着可爱的包包头,穿着大红色的精致衣裙。
  正低头看账目的谢明曦笑着看了过去,身手抚弄阿萝的包包头:“阿萝,怎么只你一个人?佑哥儿他们呢?”
  阿萝在腊月出生,到今年虚岁四岁,实则还未到三周岁。不过,她胃口好吃得多,个头也比同龄的女童高一些。
  阿萝一听佑哥儿的名字,立刻崛起小嘴:“以后我不和他玩了。”
  这样的话,每隔几日阿萝总要说上一回。
  谢明曦哑然失笑,放下账本,将阿萝抱到腿上,轻声哄道:“阿萝别生气。快些告诉娘,你和佑哥儿怎么闹别扭了?”
  阿萝到底还小,虽然口齿利索,也说不清事情原委。只鼓着花瓣一般的小嘴生气:“反正,我不喜欢佑哥哥了!”
  谢明曦被逗得轻笑不已,叫了湘蕙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玉扶玉贴身伺候谢明曦,湘蕙每日多是跟在阿萝身后。片刻之前发生的事,湘蕙自然清楚得很,笑着禀报道:“宝少爷和佑少爷玩闹,推了佑少爷一把。佑少爷不慎被推得摔倒,小郡主生气,便揍了宝少爷。年龄最小的卿小姐被吓哭了。佑少爷拉住小郡主,为宝少爷说情。小郡主便恼了!”
  谢明曦:“……”
  这四个孩子,脾气各自不同。
  阿萝聪慧伶俐,最讲义气,脾气也最大。
  佑哥儿年龄稍大一些,聪明又安静,性子最温和。
  小宝儿淘气好动,整日上蹿下跳,没一刻安静的时候。
  卿姐儿最小,也最娇气,动辄哭鼻子。
  四个孩童整日形影不离,好的时候恨不得同吃同住。只是,孩童之间也时有摩擦怄气的时候。像此时这等事,隔几日就要上演一回。
  谢明曦忍住笑,抱着阿萝细细讲道理:“阿萝,娘知道你是一片好心,为佑哥儿出气。只是,小宝儿天性淘气,并不是有意令佑哥儿摔跤。佑哥儿自己不介意,所以并不生气。佑哥儿宽宏大度,有这样的好朋友,你应该高兴才对。为何要生佑哥儿的气?”
  阿萝什么都听得懂,口中却表达不出来。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以后,他挨打,我才不管。”
  童言童语,着实有趣可笑。
  谢明曦心中暗笑不已,面上却一本正经地应了下来:“好,以后有人揍佑哥儿,你也别管。”
  阿萝又不乐意了,撅着小嘴继续生气。
  ……
  “阿萝别生气了,我带着佑哥儿来给你陪不是了。”林微微熟悉的声音响起。
  谢明曦笑着抬头,林微微笑吟吟的脸孔映入眼帘,右手拉着的男童,身形略瘦,皮肤白净,眉眼俊秀,正是佑哥儿。
  阿萝一见佑哥儿,反射性地从亲娘的怀抱里挣脱,跑到佑哥儿面前。阿萝还没张口说话,忽地又想起自己还在生气。又板起小脸,转头回谢明曦身边。
  佑哥儿忙追上前,拉着阿萝的衣袖道歉:“阿萝妹妹,刚才是我不对,你别生气。”
  阿萝重重哼了一声,将头扭到一边。
  佑哥儿赶紧走过去,又拉住阿萝的另一边衣袖:“你别生气。”
  阿萝翻了个白眼,抬头望天。
  佑哥儿和阿萝个头一般高矮,阿萝这一抬头,佑哥儿也只得踮起脚尖,竭力和阿萝对视:“阿萝妹妹,你别生我的气。”
  谢明曦忍俊不禁,林微微亦是笑不可抑。
  过了片刻,秦思荨带着小宝儿,颜蓁蓁带着卿姐儿一同来了。
  卿姐儿的泪珠还挂在眼角,躲在亲娘怀里,细声细气地哭。颜蓁蓁只得低声先哄卿姐儿。
  小宝儿生得浓眉大眼,肖似亲爹陈湛。猴子上树一般的脾气,大约也随了亲爹。被亲娘拧着耳朵也不安分,一个劲儿地喊:“娘打我!爹,救命!”
  温柔好脾气的秦思荨,被儿子的淘气折腾得头大,恨恨说道:“明日我就让人送你去威远县!让你随着你爹一起住!”


第750章 分离
  好脾气的秦思荨,被自己儿子气得七窍生烟。转头向林微微和谢明曦陪不是:“对不住!都是小宝儿淘气,推得佑哥儿摔跤不说,又令阿萝生了一回闷气。”
  林微微立刻笑道:“男孩子,淘气些也是难免。你可别挂在嘴上了。”
  林微微巴不得儿子活泼淘气好动。最好是身子骨也壮实一些,就像小宝儿这样,整日跑来跑去,几乎从不生病。
  佑哥儿什么都好,头脑聪明,脾气又好,可惜天生体弱。每到天气转凉或阴晴不定的时节,总要病上一场。林微微总要跟着提心吊胆一回。
  谢明曦也笑道:“阿萝刚才动手打了小宝儿,要说对不住,也该是我说才对。”
  然后,板着脸孔对阿萝道:“阿萝,你去向小宝儿弟弟陪不是。”
  阿萝一肚子委屈还没消,哪里肯道歉,一脸倔强:“我才不要!”说着,狠狠瞪了小宝儿一眼,顺便扬了扬小拳头。
  小宝儿缩了缩脖子。
  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阿萝姐姐。
  阿萝姐姐长得好看,笑起来更好看。不过,绷起脸揍人的时候,可凶可凶了!刚才阿萝姐姐将他按在地上使劲揍了几拳,到现在他的小屁股还疼得很呢!
  小宝儿一副乖宝宝的样子,看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
  秦思荨笑着叹了口气:“这混账小子,平日就是个小魔头。现在才三岁,我已经快降不住他了。”
  谢明曦笑着接了话茬:“孩子渐渐大了,也该和亲爹住在一处才是。陈湛在威远县做了一年多知县,颇见成效。如今威远县也安定下来,你领着小宝儿去威远县便是。”
  其实,每次陈湛来蜀王府,都要提一提此事。只是,秦思荨一直不肯应。
  今日听了谢明曦的话,秦思荨终于意动。
  林微微笑着插嘴道:“不瞒你们说,我也打算带着佑哥儿去南安县了。”
  “我来蜀地最早,在蜀王府赖着住了两年,给谢妹妹添了不少麻烦。如今佑哥儿已经到了开蒙之龄,也该让他在亲爹身边才是。陆大哥早就和我说过,要亲自给佑哥儿启蒙读书。”
  颜蓁蓁说话更是直接:“赵奇已经连着催我了多回,我再不去贵平,只怕他就要忍不住纳美妾通房了。”
  众人皆乐得笑弯了腰。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谢明曦心中虽然不舍,面上却未流露,轻声笑道:“这一年多来,幸亏有你们相助,书院铺子作坊皆顺利开设。你们也该和各自的夫婿团聚了。”
  “待你们各自去了南安贵平威远,正好可以大展手脚。缺人缺银子,只管和我张口。”
  林微微等人欣然应下:“那是当然。”
  “银子我倒是不缺,我缺精明有用之人。”颜蓁蓁狮子大张口:“谢姐姐将余安借给我一年。”
  谢明曦还没吭声,林微微就笑着啐了过去:“亏你好意思张口。余安可是谢妹妹最得力的心腹管事。谢妹妹所有的铺子田庄作坊,都由余安统管。你将余安借走一年,谢妹妹身边无人可用怎么办?”
  颜蓁蓁吐了吐舌头,笑嘻嘻地应道:“好好好,余安不给我,将湘蕙给我也成。”
  秦思荨也忍不住了,笑着瞪了颜蓁蓁一眼:“你整日胡闹。湘蕙是蜀王殿下身边的老人,如今掌管着阿萝小郡主的衣食。你将湘蕙要走了,阿萝怎么办?”
  谢明曦早习惯了颜蓁蓁的口无遮拦,自不会放在心上,笑着说道:“我身边确实离不得余安和湘蕙。这样吧,我给你们每人挑两个得力能干的管事。”
  余安是总管事,手下训练得用的管事少说也有二十余个。俱是从暗卫营中挑选出来的,忠心可靠。
  颜蓁蓁立刻喜滋滋地抢着应了。
  林微微和秦思荨无奈对视一笑。
  这个颜蓁蓁,都当娘了,还是这副脾气……怕是到老也不会改了。
  ……
  分离之事,就此商定。
  林微微等人回了院子后,立刻各自给自己的夫婿写信。一边命人收拾行李不提。
  顾山长回来后,听闻此事,也是一脸赞成:“如今诸事都开了个好头,她们也该和自己的夫婿团聚才是。”
  夫妻长期分居两地,确实不相宜。
  谢明曦笑着点点头:“等她们走了之后,我们也该收拾搬去蜀王府了。”
  耗费两年之功,蜀王府终于建成。
  按着藩王府的规制,崭新的蜀王府巍峨宽敞,十分气派。足有这座郡守府的三倍之大。
  顾山长自是要随着谢明曦一起搬去蜀王府,笑着说道:“好,我这就让若瑶收拾行李。”
  正说着话,若瑶便过来了,轻声禀报道:“启禀山长,杨夫子来了。”
  随着顾山长前来蜀地的几位夫子,也一直安顿在蜀王府内宅里。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