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宫凤华-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开始急着对付宁王。
父皇在世时,他们再胡闹,也无性命之忧。现在,却得提心吊胆时时谨慎戒备。
建安帝强留他们在京城,为的就是要磨搓他们,令他们生活在天子淫威之下……他心里如何能咽得下这口闷气?
什么是安稳日子?
被关在牢笼里,还得乖乖低头跪下。这就是安稳日子?
有些事,他在尹潇潇面前也不会多提。就让尹潇潇以为他是个窝囊没用的夫婿好了!
闽王冲尹潇潇一笑:“宁王之事,总牵连不到我们身上,不说也罢。我们带霖哥儿回屋去。”
闽王嬉笑的俊脸实在太有欺骗性了。
尹潇潇没有察觉到异样,笑着点了点头。
……
宗人府。
自安公公认罪后,宁王也被关进了宗人府的牢房里。
宗人府里的牢房,分了数等。诸如安公公之类的重犯,俱被关进戒备森严的地牢。关押宗亲女眷的牢房,还算干净整洁。还有关押普通宗亲的牢房。
如宁王此等身份,住的是条件最佳的牢房。
牢房颇为宽敞,桌椅床榻屏风样样不缺,每日都有专人打扫收拾得干干净净。衣食用度,也颇为精致。每顿饭俱是六道菜肴,三荤三素,美味可口。
不过,这等牢房,守卫也是最森严的。
牢房外有数十个侍卫轮班把手,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
牢房上挂了三道铁链锁,便是开锁也要耗费一番功夫。这三把铁链锁的钥匙,一共只有两份。一份在看守牢房的牢头手中,一份在河间王手中。
这一日晚上,河间王亲自开了锁。
一同前来的,还有身形肥硕的临江王。
临江王一双眼被脸上的肥肉挤成了两条细缝,一脸的悲悯和同情:“宁王被关押于此,我一直想来探望。奈何人人都盯着宗人府里的动静,我只得晚上悄然前来。”
宁王并未被捆绑,也未以什么铁链锁住手脚。只是被灌下了软筋散,全身乏力。别说握刀,就是握拳揍人的力气也没有。走路走上几步,便会虚软无力。
也因此,宁王大多是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榻上。
此时,宁王便坐在椅子上,一身素服,消瘦了一圈的俊脸冷漠如冰。
往日骄傲不可一世的宁王,沦落到这等境地,依旧未露出半分颓丧绝望。冲河间王冷冷地扯了扯嘴角:“你来做什么?若想看本王的笑话,或是想听本王低头恳求,怕是要失望而归了。”
“盛家子孙,没有那样的孬种!”
可不是么?
哪怕是平庸蠢钝如淮南王世子,在认罪后也会猛地撞墙身亡。并未哭泣求饶丑态毕露。这份骄傲,已经深深地镌刻进了盛家子孙的血液里。
宁王更是其中佼佼者。
临江王目光一闪,假惺惺地叹了口气:“你这么说,可就是误会我了。其实,我今日前来,是为了送消息给你。”
“你被关在宗人府,不知外间风声动静。今日,陆阁老方阁老联合一众臣子上奏折,奏请皇上下旨给你定罪。”
“皇上顾惜手足之情,不忍下旨,留中不发。”
“只怕陆阁老等人紧盯着不放,少不得还要再上第二份奏折。”
陆阁老!
宁王目中闪过冰冷的恨意怒意!
当日封藩王时,他就被陆阁老狠狠坑了一回。现在看来,陆阁老根本未曾罢休。摆明是要将他狠狠踩死才肯收手。
想到陆阁老,另一张熟悉的脸孔瞬间掠过脑海。
宁王心里狠狠一颤。一抬眼,正好迎上临江王不怀好意的眼神。
果然,临江王假模假样地露出了令人作呕的关切嘴脸:“皇上给你定罪,传出去于天家名声有损。倒不如你主动认罪领罚。如此,也免得皇上左右为难了。”
左右为难个屁!
这是做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设局谋害他,现在倒又不愿落下迫害藩王残害手足的名声了。
宁王目中闪过怒火。
临江王的声音滔滔不绝:“只要你肯主动认罪,我便联合所有宗亲为你上奏本,求皇上从轻发落。至少,也能保全宁王妃母子……”
“是盛澈让你来的吧!”宁王冷笑着打断临江王:“给我滚回去,告诉盛澈!他刚登基,便对着自己的亲兄弟痛下杀手。日后,史书上定会记下这一笔。”
“身为天子,心胸狭隘,手段狠辣恶毒,连自己的手足也容不下。这等人,禽兽不如,不堪为人。父皇在地下有知,定会痛恨自己选错了人。竟让他做了储君坐上龙椅。”
“他想杀我,只管来杀。休想用妻儿来威胁我!我死了,李氏和霆哥儿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一同赴黄泉也罢!”
“想让我认罪,门都没有!”
……
第725章 下旨
半个时辰后。
临江王神色难看地进了移清殿,上前行礼:“臣见过皇上。”
正批阅奏折的建安帝抬起头,目光一扫:“此行如何?”
殿内除了罗公公外,其余内侍都退了出去。
临江王这才张口,硬着头皮将此行经过道来……当然,那些过分辱及建安帝的话俱要改头换面。说得既委婉又含蓄。有一些不堪入耳的,直接就略去。
饶是如此,建安帝也听得面色阴沉,啪地一声,将奏折扔到了地上:“好一个宁王!死到临头了,还敢这般嘴硬!”
“好!好!好!”
“朕这就成全他,今夜就要了他的命!”
建安帝大发雷霆,临江王和河间王没有辩驳,心里却齐齐翻了个白眼。
是啊!想杀人就杀,偏偏还想要这一层遮羞布,想维持一个仁厚天子的假象!也太贪心了!
宁王又不是纸糊泥搓的,哪有这般好摆布?
建安帝又用力一拍桌案,目中喷射出的怒火落在河间王身上:“河间王,你对朕是否忠心?”
河间王浑身打了个激灵,忙应道:“臣对皇上一百个一千个忠心。”
“好,”建安帝冷冷道:“你今夜就动手,杀了宁王。”
河间王:“……”
河间王双膝一软,跪了下来,一脸苦相:“皇上饶了我吧!”
他哪有这等胆量?
上一回淮南王府女眷皆死在宗人府之事,御史们纷纷上奏折弹劾,弄得他狼狈万分。若不是俞太后暗中出手保下了他,这宗人府宗正一职,早就被撸得一干二净。
若是宁王“猝死”在宗人府的大牢里,朝中的宁王党羽焉肯放过他?
看着一脸畏缩的河间王,建安帝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扔了个纸镇过去。重重砸在河间王的肩膀上。
河间王疼得直抽凉气,却不敢动弹,继续跪着告罪:“臣无能!”
临江王眉头微微一皱,心里颇为不快。
他们也是正经的亲王,论辈分,皆比年轻的建安帝长了两辈。建文帝在世时,对他们都颇为敬重。哪怕是儿孙犯下大错的淮南王,建文帝也只是怒斥一顿,并未刻意折辱。
建安帝这等举动,显然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底。
一朝天子,既无胸襟也无气度,实在令人失望。
临江王上前一步,拱手道:“请皇上息怒!”
“宁王虽不肯认罪。不过,刺杀蜀王之事人证物证俱全,容不得他不认。今日朝上,陆阁老方阁老等人都已上了奏折。待过数日,臣会和宗亲们一起上奏折,奏请皇上给宁王定罪!”
想宁王主动认罪是不可能了。倒不如应群臣和宗亲们所请,直接下旨定了他的罪!
有群臣奏折在先,再有宗亲们奏请在后,他这个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无奈又痛心地给胞弟定罪。
倒也说得过去了。
便是史书上要留一笔,也不至于太过难看。
建安帝怒气稍敛,略一点头:“也可!”
临江王心中哂然,面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色:“谢过皇上。”
……
片刻后,临江王河间王一起告退出了移清殿。
酷暑已过去,早晚开始转凉。河间王愣是出了满头的冷汗,挥着袖子擦了一回,很快,又有冷汗渗了出来。
临江王瞥了河间王一眼,轻哼一声:“瞧你那点出息!”
河间王无奈苦笑:“是是是,我没出息行了吧!刚才那等情形,我不认怂,可就真的要……”话没说完,便咽了回去,目光警惕地扫了一圈。
谁知道这黑暗中藏了多少双眼睛,又隐藏了多少只耳朵?
临江王为人精明老道,自然更谨慎仔细,并不多说,只道:“我送你回府。”
出了宫去了河间王府再商议如何行事。
河间王点头应下。
……
又过七八日,宗亲们以临江王河间王为首,一起联名上了奏折。奏折里满是慷慨激昂的指责宁王之词,言辞之激烈,远胜陆阁老等人的奏折。
这一波奏请天子下旨处置宁王的呼声,也愈发跌宕起伏。
朝中当然也有为宁王辩驳说话之人,只可惜声音微弱,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陆阁老从不会错失良机,从容上前,拱手道:“皇上仁厚,手足情深,待宁王之心,日月可鉴。”
“只是,蜀王亦是皇上手足。当日若不是蜀王警觉,便会为宁王所乘。绝不可因蜀王安然无事,便饶了宁王。”
“若不严惩宁王,他日再有人效仿宁王恶行,或刺杀皇上或刺杀藩王,甚或冲朝中重臣下毒手。到那时,朝纲败坏,人心动荡,才是真得悔之迟矣!”
“老臣恳请皇上下旨,严惩宁王!”
方阁老也上前一步,朗声道:“老臣附议,恳请皇上下旨!”
谢钧等人也纷纷慷慨陈词。
建安帝长叹一声,目中闪过水光:“先帝驾崩前,曾叮嘱过朕,要敬爱太后,善待皇姐,善待兄弟。朕皆一一应下,自问也都做到了。”
“却未想到,宁王竟在暗中做出这等事。也陷朕于两难境地。严惩宁王,朕愧对先帝。不严惩宁王,朕愧对蜀王,更愧对众臣。”
“宁王铸成大错,朕心痛如割,犹胜宁王啊!”
一边说,一边潸然泪下。
“重情重义”的天子当朝落泪,群臣们不得不陪着演戏,一个个出言劝慰。
建安帝情绪稍稍平静以后,深呼吸一口气,目中闪过决然:“宁王暗中谋害蜀王,人证物证确凿。蜀王虽安然无事,宁王不可不罚!”
“朕即刻命人拟旨,削去宁王封号,改封宁夏王。”
“宁夏王被关在宗人府中,依旧执迷不悟,不肯认罪。朕罚宁夏王去为先帝守三年皇陵。”
这等责罚,乍一听不算什么。细细一想,便会知晓其中利害之处。
削了封号,降做宁夏王。日后子嗣承袭爵位时,便也低了一等。
去守三年皇陵,便无力再沾手朝堂之事。有这三年时间,天子尽可从容收拾宁王党羽。
最重要的是,宁王能否受得了这等羞辱,熬过这三年?
第726章 密旨
当日,建安帝下了圣旨。
临江王奉命去宗人府宣旨。
宁王既未跪也不接旨,冷笑连连,也未叫嚷怒骂,只狠狠地盯着临江王。
那目光冷厉而阴狠。仿佛一只恶狼盯紧了自己的猎物,随时会扑上前来,将对方撕咬成碎片。
临江王还算稳得住,倒是一旁的河间王,又出了一身冷汗。
宁王盯了临江王片刻,又将阴冷狠戾的目光移向河间王。河间王心虚不已,目光漂移不定,就是不敢和宁王对视。
宁王冷冷扯起嘴角,起身而立,向外走去。
为了安然将宁王押送至皇陵,河间王亲自陪同,且将宗人府里的侍卫派出了大半,足有两百之多。
提心吊胆寝食难安两日,直至一行人抵达皇陵,河间王才算长松一口气。连忙将宁王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负责看守皇陵的楚校尉。
这位楚校尉,是楚将军的同族堂弟,正经的将门出身。曾领兵上过战场,身手了得,立过不少战功。只可惜在战场上伤了一只眼,如今只余一只眼完好无损。不能再领兵打仗,自动请缨来看守皇陵。
“有劳楚校尉了。”河间王压低声音叮嘱:“宁夏王是戴罪之身,前来为先帝守陵反省自身其过。楚校尉可得多费心才是。”
费心两个字,说得含含糊糊可圈可点。
楚校尉似未听出河间王的言外之意,淡淡应道:“这是下官分内之责,不敢当河间王费心二字。”
……
事实上,在前一日,楚校尉就收到了天子密旨。
不能容宁王活着回京城。
这等密旨,建安帝自然不会蠢得落于纸端留下痕迹。而是命一个心腹内侍前来传的口信。
楚将军也同样谨慎小心,打发身边亲随来了一趟,代传口信。
“……宁王是先帝之子,亦是皇上胞弟。皇上欲除此心腹之患,给你下了密旨。此事绝不可操之过急。免得落人口舌,被宁王党羽以此攻讦。”
“一定要徐徐图之,用软刀子慢慢磨,磨得宁王失了生志,自寻死路。如此一来,你最多落一个看顾不力的恶名,却不会被问罪。”
“切记切记!不可枉动!”
大齐武将中,官职最高的是尹大将军。其次便是楚将军。
尹大将军全凭战功晋升。而楚家,却是将门世家。楚将军是楚家如今的家主,深谙为臣之道。
天子之令,不能不从。不过,如何行事,就要看自己的了。别功劳没挣到,却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楚校尉将这些话听进耳中,记在心里,反复揣摩。
待河间王走了之后,楚校尉才去见了宁王:“下官见过宁夏王。”
宁王!宁夏王!
一字之差,却是亲王和郡王之别。
心高气傲的宁王听了焉能不怒?强忍了半日的怒火,此时尽数喷薄而出。将楚校尉骂了个狗血喷头。
楚校尉不动声色,任凭宁王如何怒骂,依旧一脸恭敬。
……
宁王府的匾额被换了下来,改而换做了宁夏王府。
宁王妃,如今也该叫宁夏王妃了。
被封了近三个月的府邸,此时终于得以重开正门。只是,这等时候愿登门探望的人,着实寥寥无几。
世人皆愿锦上添花,肯雪中送炭的又有几人?
李家人自是要登门。
李默也顾不得和李湘如争执吵闹的昔日往事了,和李夫人一起登门探望。至于方若梦,因方阁老也参了宁王一本,自觉身份尴尬,便以照顾一双儿子为借口,未曾一同前来。
李湘如见了亲娘和兄长,顿时哭成了泪人。
李夫人见女儿消瘦憔悴不堪的模样,亦是心疼如绞,和李湘如相拥哭做一团。
李默心中酸涩难当,口中低声安慰道:“妹妹,你也别太难过了。宁王……宁夏王总算性命无忧。只是去皇陵守上三年,便能回京了。你耐心等上三年便是。”
李湘如双目泛红,满面泪痕:“大哥说得也太轻松了。这三年,不知怎生难熬。殿下最是心高气熬,焉能受得了这等折辱?万一他熬不下去,或是有人对他下毒手怎么办?”
明着下毒手不可能,暗中折腾羞辱是难免的。
李默心知肚明,却不能实话实说,只挑些好听话说给李湘如听:“宁夏王心志坚毅,远胜常人,不管何等困境,他一定能撑过来。他虽是戴罪之身,也依然是宁夏王,是当今皇上的胞弟。谁也不敢对他暗下毒手!你就放心吧!”
李湘如被反复宽慰着,慢慢停了哭泣。
之后几日,鲁王妃闽王妃等人陆续来探望。宫中俞太后萧皇后皆命身边女官代为探望。
俞太后萧皇后如此作态,京城宗亲勋贵女眷们也暗中琢磨几回。宁夏王是没什么翻身的机会了,不过,凡事都有万一,做事还得留一线才好。
于是,数日后,门庭冷落的宁夏王府,又慢慢有了女眷登门。
哭得再多,宁夏王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了。再苦再难,日子也得过下去。
李湘如强打起精神,勉强支应起了门户。
宫中的丽太妃,却是一病不起。
……
京城里如此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盛鸿和谢明曦。
“宁夏王?”盛鸿冷笑一声,目露讥讽:“看来,我日后若是开罪皇上,也会落个川蜀王什么的。”
宁王落得这等境地,盛鸿半点都不同情,心里只有快意。
只是,建安帝的凉薄狠辣,也委实令人心惊。
登基半年,便迫不及待地冲兄弟们下手了。
“我早预料到会有这一日。所以,才会用尽手段,催你早日就藩离京。”谢明曦神色淡淡:“不过,我还是高估了皇上的心胸。”
她原本以为,建安帝少说也要忍上两三年,再慢慢布局动手。
没想到,建安帝连龙椅还没坐稳,便急不可耐地冲藩王们露出了獠牙。
他们是远离京城了,鲁王闽王却都还留在京中。他们焉肯束手待毙?
“这只是开始。”谢明曦低声道:“京城必有大乱。盛鸿,你也该早做提防准备了。”
第727章 私兵(一)
谢明曦话中之意,盛鸿自不会错辨,目光微闪:“你的意思是,让我暗中养私兵?”
大齐自建朝以来,藩王便有练兵领兵之权。除去一千的藩王亲卫,还可招募五千士兵,作为藩地驻兵。
也就是说,藩王可以正大光明地养六千士兵。这些军饷,都是朝廷出的。
盛鸿安顿了没几日,便开始正大光明地招募士兵。没到一个月,便已招募了三四千。
养兵练兵是极耗费银子的事。除了军饷之外,还得有良马和兵器。一样样算起来,皆是令人心惊的数字。
六千士兵,一年至少也要耗费二十万两左右。
想养私兵,就得自己出银子了。
当然了,朝廷不允许藩王养私兵。不过,身为藩王,焉有不养私兵之理?养私兵,未必是有谋反之意,更多的是为了自保。
谁也不愿做人砧板上的鱼肉!
“没错,正是要养私兵。”谢明曦眸光一闪,声音冷静而沉稳:“而且,越多越好。一千的蜀王亲卫不算在内,明面上的士兵只有五千。若真有大乱,根本无以自保。”
“蜀地多山,地势险峻。正是易守难攻之地。想守住蜀地,至少要有五万兵将。”
盛鸿并未被这个数字吓倒,略一思忖说道:“此事不能大张旗鼓,得暗中进行。一开始,不必急着招募太多士兵,贵精不贵多。”
“给我三年时间,我定能练出五万精兵。”
治理藩地,需要靠蜀地官员和麾下心腹。练兵之事,却不能假手旁人。一定要将兵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说起练兵,盛鸿自信满满,黑眸中满是飞扬的神采。
谢明曦的心弦也被悄然拨动,目中闪出笑意:“我相信你。”
盛鸿略一挑眉,冲谢明曦咧嘴一笑:“要养私兵,要耗费巨资。本王初来蜀地,尚未来得及敛财。只得先吃一回软饭,靠蜀王妃娘娘的私房支应了。”
谢明曦瞥了盛鸿一眼,半开玩笑地问道:“哦?那你打算何时还?若还不起,又该如何?”
盛鸿义正言辞地应道:“欠王妃的债,本王绝不会赖账不还。若实在还不起,我就以身抵债,将整个人都赔给王妃!”
说完,便凑上前,让蜀王妃先“验一验货”。
夫妻嬉闹,闺房之愉,便不细述了。
……
正如盛鸿所言,招募私兵绝不可放在明面上,只能私下进行。哪怕有些动静被人耳闻,只要他不承认,谁也奈何不得他。
蜀地已是他的地盘。
唯一能奈何他的建安帝,端坐在京城金銮殿的龙椅上。
说来,也怪不得建安帝如此忌惮藩王。
养私兵已经成了藩王们心照不宣的惯例。身为天子,在朝堂之上权利至高无上。只是,圣旨一出京城,到了各郡县,执行度如何,就不好说了。
在藩地,更是如此。藩王阳奉阴违者比比皆是。藩王坐镇藩地久了,便如土皇帝无异。藩地百姓,也只知藩王,不知京城天子。
削藩,是历朝天子都想做的事。
建文帝在世时,也从未停过削藩的举措。只是,效果实在甚微。
建安帝冲宁王下手,倒不全是私怨。而是想将隐患都掐断在京城。更有将所有藩地都收回的野心。
可惜,建安帝太过自信自负,自以为做了天子后,便能睥睨众生为所欲为。想怎么揉搓藩王都可!浑然忘了,自己龙椅还没坐稳。各藩王也不是人人蹂躏不知反抗的小白菜。
治大国如烹小鲜,得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将藩王视为毒瘤烂肉,磨刀霍霍一下手就要挖一个,藩王们焉能不反抗?
京城大乱的引子已经种下。
待矛盾演化,愈来越激烈之时,便会彻底爆发。
这其中的道理,能领悟能看懂的不止一两个。只是,建安帝颇为刚愎自负,不愿听逆耳之言。
陆阁老方阁老私下谏言过几回,皆被无视。也只得闭口不语保持缄默。
……
自这一日过后,盛鸿开始忙碌起来。
不过,再忙碌,盛鸿也坚持每日早起和谢明曦一起用早膳。抱过一回女儿,亲过娇妻的面颊后,才肯离府。什么时候能回府,就不好说了。到子时半夜回府皆是常事。
不过,哪怕再晚,盛鸿也不肯在军营留宿。宁肯骑马一两个时辰也要回府。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顾山长都未见过盛鸿的人影,不由得暗暗诧异。忍不住问了谢明曦一回:“明曦,殿下近来为何如此繁忙?”
身为一地藩王,想过得逍遥自在,绝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用对人就行了。
蜀郡是穷了些,不过,因气候颇佳,粮食还算富足。百姓不挨饿,就不会生乱子。蜀地的官员也算勤勉尽责。日子还算过得去。
盛鸿到底在忙什么?
谢明曦深深看了顾山长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殿下在忙着练兵。”
练兵?
顾山长也是思绪敏锐之人,之前是没多想,此时被谢明曦这么一看,顿时反应过来。眉头略略一蹙,压低了声音问道:“是在练私兵?”
谢明曦对顾山长并无隐瞒,低声应道:“也不全是。五千士兵都已招募齐了,光是要将这些兵练好,便够他忙的。”
对练私兵之事,坦然承认。
顾山长沉默片刻,才叹道:“练兵之事,我不懂,也不便胡乱插言。只是,这到底是犯天子忌讳之事。你们夫妻都要谨慎小心。”
谢明曦点点头应下。
顾山长想了想不放心,又叮嘱道:“在我面前说实话无妨,别人若问起,你可别承认。便是林微微问,你也不能说。”
谢明曦舒展眉头,笑了一笑:“师父多虑了。林姐姐何等聪慧知趣,便是察觉到异样,也绝不会张口问我。”
养私兵而已,对藩王来说再正常不过。
顾山长哑然片刻,忍不住自嘲地笑了起来:“看来,是我太大惊小怪了。”
“罢了,你们想做什么,只管做就是了。我只专心办好我的书院和安养院便可。”
……
第728章 私兵(二)
林微微确实是个聪明人。
盛鸿整日忙得不见踪影。就算要练兵,也不至于忙到这等地步吧!
林微微心中有些猜测,待陆迟抽空来蜀王府探望时,便和陆迟说起了此事:“……你说,殿下是不是暗中练私兵去了?”
陆迟立刻低声叮嘱:“这等话在我面前说说无妨,当着别人的面万万不可提起。便是对着蜀王妃,也不可乱言。”
感情再佳,到底身份有别,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
“这是当然。”林微微小声咕哝:“我又不傻。当着谢妹妹的面,我可什么都没说过。”
陆迟淡淡一笑:“正该如此。有些事心中有数便可。”
身为藩王,哪有不练私兵的。
有宁王先例在前,蜀王殿下定已心生警惕。养些私兵也在情理之中。
林微微想了想,忍不住叹道:“我以前一直羡慕谢妹妹,殿下待她一心一意情深意重。现在想来,谢妹妹这个蜀王妃其实颇为不易。”
天家富贵,也不是那么容易享的。
便如李湘如,往日何等自矜自傲。如今宁王成了宁夏王,又是戴罪之身,李湘如这个宁夏王妃处境艰难,可想而知。
往日她最不喜李湘如,如今想起李湘如,却忍不住心酸。
林微微又长叹一声。
陆迟对林微微那点矛盾的心思了然于心,上前拥住林微微的身躯,柔声安慰道:“人各有命。有富贵风光时,自然就有落魄黯然之时。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便可,就别为他人操心了。”
林微微嗯了一声,将头依偎进陆迟的怀中,轻声问道:“南安情形如何?”
陆迟不欲多说令她担心,笑着应道:“我初去南安,千头万绪诸事繁多,总得慢慢接手适应。我读书多年,如今总算有了做实事的机会。你不必为我忧心。”
很快转移话题,问起了佑哥儿:“佑哥儿还好吧!每日胃口如何?”
提起儿子,林微微目光顿时柔和了起来:“佑哥儿每日和阿萝在一起吃饭,阿萝胃口好,吃得多,佑哥儿也跟着多吃了不少。如今倒是比往日胖了一些。我这就让奶娘将佑哥儿抱来。”
陆迟笑着应了,待见到佑哥儿时,一颗心彻底放了下来。
佑哥儿比起同龄的孩童瘦弱许多,如今略略胖了一点点,面颊多了些肉,看着也可爱多了。
……
谢明曦特意打发人给盛鸿送了口信。
两个时辰后,盛鸿才回府见了陆迟。两人在书房里密谈许久,至于说了什么,便无人知晓了。
谢明曦也未多问,只命厨房备好晚膳。
当日晚上,众人分了男女两席,彼此熟稔,连屏风也未设,也显得格外热闹。
蜀地风味的吃食,众人也慢慢习惯了。只是,吃完之后要多喝几盏清茶。陆迟着意说了些南安县的风土人俗,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晚上,夫妻独处时,盛鸿低声笑道:“陆迟来蜀地为官,委实是我的运气。”
出身官宦之家,自小便接受陆阁老的教导,陆迟做官的能耐丝毫不弱于读书。到南安只月余,已将南安县的情形摸得一清二楚,也很快上了手。
相较之下,赵奇萧宇凡等人便要略逊一筹了。
谢明曦目中闪过了然的笑意:“陆迟确实出色。读书出众,做官也有能耐。沉得住气,压得住阵脚。”
自己夸无妨,谢明曦这一盛赞,盛鸿顿时心中泛酸。故意绷起脸:“莫非比我还出众?”
谢明曦瞥了乱吃飞醋的夫婿一眼,悠然一笑:“论脸,你还是比他强的。”
盛鸿:“……”
谢明曦已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盛鸿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万幸本王还有些美色,才能博得王妃欢心。”
嬉笑几句后,夫妻两人才说起了正事。
“五千士兵俱已招募齐,皆已进了军营,每日操练不缀。”盛鸿低声道:“我另外设了两处军营,留作私兵屯住。”
“我从亲兵中挑了几个忠实可靠之人,放至各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