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宫凤华-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桩陈年旧事,一直是三皇子心底最深的隐秘。所有知情人,都已去了黄泉地下。便连生母,也被赐死。
  如今,只余俞太后知晓。


第711章 黑锅
  建安帝起身告退,出了椒房殿。
  明亮的日后明晃晃地照在脸上,颇有些刺目。
  建安帝微微眯眼,不适地将头转向一旁,吩咐一声:“罗公公,宣朕口谕,召鲁王宁王闽王进宫觐见。”
  罗公公恭敬领命退下。
  口谕一下,不管藩王们在何方何地忙碌什么,都得立刻放下一起进宫来觐见天子。
  身为天子的建安帝,十分享受这样的感觉。
  照例先将藩王们晾着等了一个时辰,再让他们进移清殿。一个个敢怒不敢言,还得挤出笑容行礼,坐在龙椅上的建安帝,心情颇为舒畅。
  建安帝瞥了宁王那张冷脸一眼,故意叹了口气:“今日朕叫你们前来,是因蜀王遇刺之事。”
  “刑部继续严刑审问,朕下了严令,务必要在三日内查明其中的隐情。堂堂藩王,在就藩途中遇刺,此事委实令朕心寒。”
  “朕定要查个明明白白,给蜀王一个交代!”
  鲁王闽王反射性地看了宁王一眼。
  此事虽无确凿证据,不过,众人不约而同地认定了是宁王所为。
  毕竟,宁王有刺杀蜀王的前科……顾驸马受伤一事,也是宁王的手笔。蜀王遇刺之事,不是宁王下手,还能是谁?
  宁王的面色愈发阴沉,心中懊恼憋闷之极。
  没错,盛鸿大婚之日,是他暗中命人刺杀。顾驸马受伤,也是他挑唆指使淮南王世子所谓。
  可是,也不能一有刺客,就都认定了是他干的吧!
  这一口冤气,活生生地憋在胸口。
  建安帝敲打一番,便让藩王们各自退下。
  鲁王闷不吭声,闽王却忍不住了,出了移清殿就哼了一声:“好大的架子!”屁事没有,就是特意叫他们过来,磨搓敲打,一逞威风……呸!
  鲁王心里也默默呸了一声。
  所以说,亲爹坐龙椅和兄弟坐龙椅全然不是一回事。
  建文帝再严厉再无情,也是他们亲爹。儿子们犯错,动了雷霆之怒后,总会护着儿子。儿子们低头也低得理所应当心甘情愿。
  现在对着兄弟低头,心里岂能痛快?
  当然了,现在最不痛快的人是宁王。
  闽王瞥了阴沉着脸的宁王一眼,心里稍稍舒畅了一些。故意往宁王胸口插刀:“四王兄可知晓是谁人在背后谋害妻弟?”
  宁王冷着脸:“和我无关的事,我怎么会知道。”
  闽王毫不介意被言语讥讽,继续叹道:“七弟也是晦气。高高兴兴地去就藩,途中竟遇到连环刺杀。皇上也是动了真火,这回是定要查出真凶严惩了!”
  宁王冷笑不语。
  闽王压低了声音:“四王兄近来还是小心为上。”
  宁王怒目相视:“你说这话是何意?”
  闽王一脸冤枉无辜:“我好意提醒,你不领情也就罢了,怎么倒生起气来了。”
  宁王一肚子怒气无处可泄,被闽王这一挑衅,顿时火冒三丈,猛地上前。闽王半分不惧,嘴角扯出一抹冷笑:“怎么,要在这儿动手不成?”
  鲁王见势不妙,立刻拦下宁王:“不可莽撞!”
  建安帝虎视眈眈,就等着一众弟兄出纰漏!
  宁王冷冷地盯了闽王一眼,转身离去。
  ……
  宫中不便多言。
  鲁王随闽王一起回了闽王府。
  鲁王和闽王原来不算特别亲近,这几个月来,大概是处境相同之故,倒是比往日走动密切多了。
  换做往日,鲁王绝不会“多管闲事”。此时,却皱眉责备:“你、何苦挑衅?”
  “看他那张脸,我心里就不痛快。反正,他也不敢真得在宫中动手!”
  闽王收敛了嬉笑之色:“二哥,我有种预感。这一局,只怕不止是谋害七弟,我们三个留在京城的藩王,少不得被卷入其中。”
  鲁王一惊,也皱起了眉头:“你的意思、是、皇上想借机动手?”
  建安帝强留藩王在京,用意叵测。几个藩王,心中也暗暗提防戒备。
  闽王这一说,鲁王立刻警觉起来。
  闽王沉声道:“我也说不好,只是,心里总有些不妙的预感。”
  山雨欲来风满楼!
  鲁王沉默下来,闽王也未再出言。
  相对无言良久,鲁王才叹了一声:“总之,我们、日后、都小心一些。”
  若是建安帝设下这一局,想对付的人必是宁王。有宁王挡在前面,他们两个倒是安全多了。
  只是,心里不免生出唇亡齿寒的悲凉!
  ……
  闽王的预感半点没错!
  隔日小朝会上,佟尚书呈上了一份证词。钱驿丞终于招认,前来送信之人曾露过面,自称是宁王府的人。
  没等宁王自辨清白,建安帝便勃然大怒:“这等证词,焉能取信!这个恶徒,定是胡乱攀咬宁王。朕相信,宁王绝不会暗中指使人谋害蜀王!”
  佟尚书沉声应道:“微臣也信宁王殿下。”
  “不过,犯人这般招供,总不会是无的放矢。或许是宁王殿下府中,有人擅作主张私自所为。也或许是宁王殿下的仇敌,故意构陷此事陷害殿下。不管如何,此事都要查个清楚明白!”
  “微臣恳请皇上,彻查宁王府众人。还宁王殿下清白名声!”
  建安帝怒气稍褪,略一点头:“如此说来,倒也有理。”
  然后,看向面沉如水的宁王,掷地有声地说道:“宁王,你放心,朕绝不会容任何人构陷污蔑于你!朕这就命刑部和宗人府联手调查此事。”
  做戏都做得这般敷衍!
  看来,是打定主意要将这盆污水泼到他头上了!
  也得看看他乐不乐意背这口黑锅!
  宁王目中的讥讽几乎要化为实质:“臣弟多谢皇上了。”
  “不过,只凭一张证词,便要彻查臣弟府中所有人,未免太过荒谬无稽了。”
  “今日要查宁王府,明日是不是就要查鲁王府?后日就该轮到闽王府了吧!又或者,以后想查众阁老尚书侍郎府,也捏造个莫须有的证词出来便可?”
  一张口,就将小朝会中所有人都拉下了水。
  言辞中直指建安帝有迫害藩王之嫌!
  建安帝面色骤然难看。


第712章 压制
  椒房殿。
  数名女官和内侍总管列队而立,一个个上前回禀自己负责的事务。
  俞太后执掌中宫二十余年,恩威并施,宫中上下无不诚服。如今宫中有了萧皇后,凤印依然牢牢地握在俞太后手中,宫中大权,也被俞太后一并掌控。
  比起当年跋扈嚣张的李太后,如今的俞太后手腕高明厉害得多。
  芷兰悄步走了进来,轻声禀报:“启禀太后娘娘,移清殿里传来消息,今日小朝会,刑部尚书拿出证词,说蜀王遇刺之事和宁王府有关,要彻查宁王府的人。宁王殿下勃然大怒,言辞中对皇上多有不敬之处。皇上也十分恼怒,要问罪宁王!”
  “宁王殿下不服气,竟是当朝便闹了起来。”
  “几位阁老皆年迈,尚书大人们也都是老迈或体弱之人,鲁王殿下和闽王殿下一起拦了宁王殿下。没想到,宁王殿下竟和他们动了手。”
  “皇上愤怒至极,命殿外的御林侍卫动手将宁王殿下都制住!只是,侍卫们不敢伤了宁王殿下,倒闹得愈发难看。宁王殿下还动手打了佟尚书!”
  “罗公公见势不妙,只得打发人来送信,求太后娘娘做主。”
  俞太后略略皱眉,心里冷哼一声。
  这个建安帝!
  真是不中用!
  身为天子,连一个藩王都压制不住!
  “传哀家口谕,立刻治服宁王。”
  俞太后面色冷凝,声音中透出凛冽寒意:“宁王若敢再动手,就打断他的手,敢动腿就打断腿,抬到椒房殿来。哀家倒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胆子!”
  ……
  一炷香后,宁王双手被绑着进了椒房殿。
  一同前来的,还有面色难看的鲁王闽王。
  至于建安帝,得维持住帝王的颜面,继续领着朝臣们上朝理事,一时未能脱身前来。
  宁王身手不及盛鸿,不过,比起他们两个还是要强一大截。刚才两人出手想制止宁王,被宁王各自踹了一脚挥了两拳。
  身上被踹了一脚的鲁王还好,脸上挨了两拳的闽王可就狼狈了。鼻子下面的血迹还没怎么擦干净。
  宁王生得英俊冷冽,气度迫人。哪怕此时衣服头发散乱,双手被牢牢捆束地跪在地上,也没见多少狼狈。
  那双冷凝的眼眸中,此时溢满了愤怒不甘:“母后,儿臣不服!蜀王遇刺之事,儿臣根本毫不知情。现在,皇兄只凭一纸证词,便令刑部宗人府彻查我宁王府。这口闷气,儿臣绝不能忍!”
  俞太后目光冷冷一瞥:“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宁王!”
  “先在金銮殿里动手,接下来,是不是就该在椒房殿里一展身手了?”
  宁王被噎了一回,不情不愿地低头认错:“母后息怒,儿臣不敢!”
  嫡母之威,早已牢牢地烙印在心头。
  宁王对着建安帝没什么敬畏之心,一进椒房殿,气势顿时弱了几分。
  气势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至关重要。在双方对峙之时,哪一方气势更盛,哪一方更易占上风。
  气势弱的那一个,一旦开始退让低头,很快就会溃不成军。
  “这天底下,哪还有你宁王不敢做的事!”
  俞太后冷笑连连:“一朝刑部尚书,你说打就打。金銮殿上,你想闹腾便闹腾。说到底,这是没将皇上看在眼底,没将哀家放在眼底,更未将朝廷法度放在心上。”
  “你有冤屈有不满,为何不当朝奏对?为何要动手?你殴打当朝重臣,大闹金銮殿,所图为何?”
  “以哀家看来,你这是要借机削皇上的颜面,震慑朝臣。哀家倒要问你,你身为藩王,做出这等举动,到底是何用意?”
  一连串的厉声叱责,彻底压住了宁王的气焰。
  宁王面色难看之极,却不肯认错认罪:“儿臣今日是被怒火攻心,一时气恼冲动,做了不该做的事。不过,儿臣绝无削弱皇兄颜面震慑朝臣之心,更无半分不该有的用意!请母后明鉴!”
  俞太后又是冷笑:“哀家这双眼还没瞎,该看的能看到,该想的也能想到。”
  “你这是想趁着皇上羽翼未丰根基未稳,令皇上失尽天子威严,居心叵测!哀家绝不能容!”
  “蜀王遇刺之事,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清白,那就证明给哀家看看,也让天下人看看,你的宁王府到底干不干净。”
  “来人,将宁王关进宗人府。宣哀家口谕,什么时候事情查明白了,什么时候再放宁王出来。”
  若是他被关进宗人府,宁王府岂不是要任人宰割?
  宁王眉心狠狠一跳,面色也骤然变了:“母后,儿臣何错之有!”
  你错就错在和三皇子争了多年储君!三皇子做了天子,第一个要动手收拾的,当然就是你!
  鲁王和闽王一直都没吭声,此时也未挺身求情。
  俞太后对两人的知情识趣颇为满意,理都未理宁王,传令下去:“再传哀家口谕,立刻去封了宁王府,任何人不得进出。”
  宁王忍无可忍,怒而张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话没说完,就被几个侍卫以布塞进口中,然后强行“扶”了出去。
  ……
  俞太后雷厉风行,短短片刻,便将宁王关进了宗人府,顺带封了宁王府。
  宁王再愤怒再不甘,也无济于事。
  大失颜面的建安帝,今日也是一肚子恼火闷气,安抚了挨揍的佟尚书一番,再勉强装着若无其事地继续听政理事,直至朝会结束。
  罗公公及时地禀报了好消息来:“启禀皇上,太后娘娘怒斥宁王殿下一顿,已命人将殿下送进宗人府了。宁王府也被封了。”
  有些事,天子做了会落人口舌,譬如捏造罪名迫害藩王之类。俞太后出手,就没这么多顾忌了。
  身为嫡母,训斥庶子。身为太后,管教藩王。都是天经地义之事。
  宁王显然也未料到俞太后出手这般凌厉狠辣,一个措手不及,便被关进了宗人府。没了宁王的宁王府,要“彻查”着实不难。
  建安帝长舒胸口的浊气,目中闪过一丝快意。


第713章 鹤唳(一)
  此时的李湘如,压根不知宫中变故,正抱着壮硕的霆哥儿柔声细语。
  “霆哥儿,叫娘。”
  白胖的霆哥儿,将拳头塞进口中,吮得津津有味。
  聪明早慧的孩子,七八个月便能冒一声爹娘。很显然,霆哥儿没这等天纵之资。
  李湘如心里略有些遗憾,倒也没放在心上。身为藩王长子,养在她这个嫡母名下,和嫡子无异。日后衣食无忧,一世富贵。倒也无需格外聪慧……
  别像生母那样蠢笨就行了。
  想到霆哥儿的生母谢云曦,不免就要想到谢明曦。
  一想到谢明曦,李湘如心里就不痛快。
  她自诩家世才貌样样拔尖,嫁的夫婿亦是世间最出色的男子。奈何有这么一个人,愣是什么都压了她一头!
  简直是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好在谢明曦已经随盛鸿离开京城,想来日后也没机会再相见了。
  想及此,李湘如心情有所好转,伸手摸了摸霆哥儿胖嘟嘟的脸:“霆哥儿快些长大。以后,娘亲自给你启蒙,教你读书习字。让你爹教你骑马射箭……”
  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王妃娘娘!大事不好了!”
  被打断了母子和睦时光的李湘如,颇有些不快地抬头,沉声问道:“出什么事了?为何这般慌张匆忙?”
  前来送信的是李湘如的陪嫁丫鬟碧桃。
  碧桃一张妩媚白皙的俏脸布满仓惶,目中满是惊惧,声音颤抖不已:“启禀王妃娘娘,太后娘娘派人前来,封了王府大门,不准任何人进出。说是要彻查我们王府,找出主使谋害蜀王殿下之人!”
  什么?
  李湘如面色一变,霍然起身:“殿下人呢?”
  宁王绝不会容人这般欺辱宁王府!
  碧桃强忍着眼泪,低声禀报:“殿下被关进宗人府了。王妃娘娘,你可得快些想法子,先救殿下出宗人府啊!”
  宁王竟被关进宗人府了。
  李湘如呼吸一窒,想说什么。眼前一黑,身子晃了一晃,软软地倒了下去。
  ……
  宁王被关进宗人府,宁王府被封。
  这两桩消息以火一般的速度传开,短短半日内,人尽皆知。
  李阁老暗中命人送信回府,李府也是第一个知道内情的。李夫人当即便晕了过去,方若梦身为儿媳,一边守在婆婆身边,一边打发人给李默送信。
  陆迟赵奇都随蜀王离京去了蜀地,翰林院里的新科进士里,数李默出身最高。李默很自然地受了重用,颇为忙碌。
  接到口信后,李默当即变了脸色,立刻前去告假。
  对着上司同僚,李默不肯多言,只说家中母亲病了。
  翰林院也是消息灵通之地,李默走了没多久,有关宁王的消息便传到了翰林院。众人少不得要议论嘀咕一回。
  “太后娘娘亲自出手,看这架势,宁王殿下这回是难以脱身了。”
  “宁王殿下到底有没有真得派人刺杀蜀王殿下?”
  “这种事,没有确凿证据,可不能乱说。不过,依我看来,这事八成都是真的。不然,皇上如何会当朝发难?”
  “是啊!听闻那个钱驿丞也已招认了。只待宁王府里的人被查上一遭,揪出动手之人,一切便真相大白。”
  偶尔有一两个对所谓的证词提出质疑,很快就被众人有志一同的说辞压了下去。
  真相,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权势在哪一方!
  宁王昔日倒是风光,和身为三皇子的兄长争锋较劲。可现在,三皇子坐了龙椅,宁王可不就要大大倒霉了?
  ……
  李默心急如焚地回了李府。
  李夫人气急攻心昏厥不醒,躺在床榻上。
  方若梦低声将事情的原委道来:“……婆婆惊闻宁王府被封,当时便昏过去了。我已让人请了大夫来。到底该如何行事,我不敢擅作主张,便让人给你送了信。”
  李阁老还没回府,李家男子要么当值要么在书院读书,留下一院子老弱妇孺。方若梦再冷静镇定,也觉心中惴惴不安。
  李默皱着眉头叮嘱:“稍安勿躁。先等母亲醒了再说。”
  方若梦略一犹豫,低声问道:“可要派人去宁王府一趟?”
  宁王被关进宗人府,宁王府里主事的,便只剩下宁王妃李湘如了。李默口中说得再硬,也放不下唯一的嫡亲妹妹。
  李默眉头皱得更深,半晌才道:“母亲醒了,我再去宁王府。”
  也只得如此了。
  李府一团忙乱,岳家也没好到哪儿去。
  岳尚书告老致仕后,岳家也沉寂了不少。新帝登基后,岳家人的日子就更熬了。新帝心里牢牢记着当日岳尚书坑他的一笔,率先打压的便是岳家。
  短短半年,岳家儿孙或降职或调任或因错被罢官,偌大的家族,颇有日落西山无可挽回的颓势。
  宁王遭殃之事,半日之内传便京城。岳家消息不若往日灵通,也已听说了。
  丽太妃的胞弟,宁王的嫡亲舅舅宁三老爷,亲自去了一趟宁王府。可惜根本没能进宁王府的门,被守在宁王府的御林侍卫无情地撵走了。
  一并被撵走的,还有前来探望胞妹的李默。
  当日晚上,李阁老一脸凝重地回了李府。
  “祖父,现在该怎么办?”李默满心忧急,此时也顾不得之前和祖父置气的事了,低声问道:“宁王府被封,妹妹无法出府半步。我想去探望,根本靠近不了半步。”
  “皇上和太后娘娘联手,这是打定主意要冲宁王府动手不成?”
  “关押宁王殿下也就罢了,总不该牵连到妇孺……”
  李阁老目中闪过厉色,瞪了李默一眼:“闭嘴!天家之事,你岂能随口乱言!更不可在私下枉议皇上和太后娘娘!”
  “你已过弱冠之年,也该锻炼得沉稳些了。遇事便这般慌张,成什么样子!”
  “风声鹤唳之时,更要稳住!”
  李默被训得灰头土脸,低声应是。
  李阁老眉头紧皱,低声吩咐:“我在朝中盯着此事,你也让人盯着宗人府和宁王府的动静,有什么异动,立刻让人给我送信。”
  ……


第714章 鹤唳(二)
  京中风声鹤唳,风云变幻。
  盛鸿离京前,自是有所安排。
  宫中动静,朝堂动向,皆有人收集消息送到盛鸿手中。从离京之日起,盛鸿身边送信的密探便未停过。
  只是,一日日远离京城,送信消耗的时日也越来越长,消息就不那么及时了。
  钱驿丞等人被送入京城,耗费十余日,之后,宁王被关进宗人府。一来一回,消息二十余日才送到盛鸿面前。
  此时,盛鸿一行人,已踏入蜀地。
  蜀地多山,地势险峻,官道也越来越窄。有修建在山脚下的官道,仅能容一辆马车,长长的车队蜿蜒前行,想快也快不起来。
  山中多树,枝叶葱茏,遮蔽住了炎热酷暑。
  谢明曦早已掀起了竹帘,山间凉风迎面拂来,颇为惬意。
  近处可见树木,远眺则是群山延绵。
  顾山长拭去额间汗珠,笑着赞道:“蜀地景致,果然绝佳!”
  “我们每日行在官道上,所见无非是官道沿途。”林微微笑着接了话茬:“饶是如此,也是风景迤逦。待到了蜀地,安顿好之后,我们便能去见识真正的蜀地风景了。”
  谢明曦含笑道:“到时候,我们结伴出行。”
  林微微连连点头。
  乍然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京城,心里难免有些怅然若失,也时常思念惦记家人。只是,面上从未流露罢了。
  行程已过了一大半,进了蜀地,再有几日便能到蜀郡。林微微才渐渐适应,心情也逐渐愉悦起来。
  谢明曦看在眼中,也未说破,每日都陪着林微微闲话说笑。
  熟悉的马蹄声在马车外响起。
  谢明曦转头看去,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嘴角不由得微微翘起。
  盛鸿每日总要骑马过来晃悠个五六回,陆迟也不时骑马过来看看妻儿。此时,两人俱都骑马随在马车旁。
  “明曦,阿萝有没有哭闹?”盛鸿骑术精湛,一边策马徐徐而行,一边探头张望。
  阿萝坐在谢明曦怀中,听到亲爹的声音,颇为兴奋雀跃,挥舞着小拳头。口中喊着大大。淘气又可爱,令人忍俊不禁。
  盛鸿疼女如命,听到阿萝娇嫩嫩的声音,心尖都要被烫化了:“阿萝乖,再叫一声爹。”然后又自责叹道:“我白日骑马,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抱一抱阿萝了。”
  陆迟揶揄一笑:“殿下一抱就是一两个时辰,还嫌抱得少。”
  盛鸿不客气地回击:“到了晚上,你也是抱着佑哥儿不肯撒手。”
  马车里,谢明曦和林微微俱都笑了起来。
  赵奇听着羡慕不已,忍不住念叨一句:“等安顿下来,我就给蓁蓁写信,让她早些到蜀地来。”
  他也想娇妻女儿了。
  就在此时,周统领策马上前,压低声音禀报一句:“殿下,京城有急报。”
  谢明曦眉头微微一动,迅速和盛鸿交换了一个眼神。
  算一算时日,京城也该有“动静”了。
  ……
  进了蜀地后,每过一处郡县,沿途蜀地大小官员皆来拜见蜀王。也不必住驿馆了,每日衣食住宿都被打点得妥妥当当。
  这一日晚上,蜀王一行人住进了当地富商所敬献的别院里。
  夫妻两人各自沐浴更衣,用了晚膳后,屏退左右。阿萝被抱顾山长抱去了屋子里,盛鸿和谢明曦也终于有了独处私语的时间。
  盛鸿将京城送来的密报送至谢明曦面前:“果然不出你我所料,皇上借着此事对宁王动手了。”
  谢明曦眉头微挑,接过密报,目光一扫,尽收眼底。
  这份密报,写得颇为详细。归结起来,其实只有一句话。
  天子和俞太后联手,打压宁王。
  “宁王已被关进了宗人府,宁王府被封,刑部将此事移交宗人府。由宗人府彻查宁王府。”明亮的烛火下,盛鸿目光锐利逼人:“母后此番出手,颇有雷厉风行之势。”
  谢明曦眸光微闪,淡淡说道:“皇上登基半年,便冲藩王下手,可见心思急切。”
  确实太急切了!
  嘴脸也太难看了!
  明面上的理由再冠冕堂皇,也遮不住心胸狭窄锱铢必较借机打压藩王的事实!
  盛鸿目中闪过一丝冷意:“皇上早就有打压宁王之意,我此番送去京城的刺客,正好给了他动手的理由和借口。”
  谢明曦扯了扯嘴角,扯起一抹讥讽的弧度:“只不知,宁王会否甘心束手就擒了。”
  以她对宁王的了解,只怕不太可能。
  京城即将陷入一片混乱争斗。
  盛鸿深深呼出一口气:“京城怕是要乱上一段时日了。好在我们已经离京,再风起云涌,也牵扯不到你我身上来。”
  谢明曦却道:“这可未必。京城之事,我们必得密切关注,不可疏忽懈怠。”
  顿了顿又道:“这些时日,我细细思忖,总觉得之前遇刺之事有些蹊跷。或许根本不是宁王动的手。”
  盛鸿眼中闪过一抹深思:“你的意思是,有人设了连环计,想将我和宁王一网打尽?”
  谢明曦淡淡道:“无凭无据,只是猜测罢了。总之,我们得时刻谨慎。到了蜀郡,也不能放松警惕。”
  盛鸿略一点头。
  阴谋算计,从来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
  盛鸿低声道:“明日还要早起赶路,我们早些歇下吧!”
  谢明曦嗯了一声。
  ……
  五日后,京城第二份密报送到了盛鸿手中。
  宗人府彻查宁王府,宁王身边近侍安公公已经招认。
  刺客之事,是宁王下令,安公公奉命行事,秘密安排刺客埋伏在蜀王就藩途中。并命人掳走钱驿丞的妻儿,逼钱驿丞就范,设下连环毒计。
  安公公伺候宁王数年,是宁王身边的老人,也算宁王亲信。
  安公公这一认罪,宁王顿时陷入被动的不利境地。
  宁王母族岳家妻族李家,皆为宁王奔走出力。宁王麾下党羽,也都按捺不住了,或愤然上奏折为宁王辩白,或暗中做些小动作,扰乱宗人府和刑部视线。再有趁机浑水摸鱼的鲁王党闽王党……
  朝堂和宫中内外,风起云涌。


第715章 鹤唳(三)
  接到第二份密报后,盛鸿神色凝重,眉头悄然拧了起来。
  京城发生这等大事,陆迟赵奇也各自收到了家书。几个随行的新科进士,皆根基浅薄,俱无消息来源。
  由此也可看出,出身官宦世家的优越之处了。
  正午休息之时,众人很自然地围拢到了盛鸿身侧,低声议论起了京中变故。
  “祖父写来的信中,提及宁王指使刺客刺杀殿下一案。”陆迟深谙说话之道,轻飘飘的“一案”两字,便能听出陆阁老在此事上的态度了。
  以陆阁老的老持沉重,自不会冒然出手。先冷眼旁观,静待时机。等到最合适的机会,再出手推宁王一把……
  盛鸿和陆迟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赵奇说话就要直接多了:“父亲也写信和我说起此事。”
  “朝中每日奏折不断,要么请皇上严惩宁王,要么便是嚷着有人暗中设局陷害宁王之类。京城不知何处冒出传言,说皇上有意打压藩王。太后娘娘封了宁王府的举动,也有人暗中传言是太后娘娘有意打压宁王。”
  连俞太后也被卷入其中,可见流言来势汹汹。
  叶景知身为蜀王长史,自然全心站在盛鸿的立场考虑此事:“宁王屡次对殿下动手,这一回有了人证物证,理应受到重罚严惩。”
  “叶长史言之有理。”萧宇凡张口附和。
  萧宇凡是萧家旁支,是萧皇后的远房堂弟。他主动追随蜀王,既有谋个锦绣前程之意,也是因蜀王夫妇和帝后亲近立场一致的缘故。
  梅祈和另几个新科进士,也一一点头附和。
  盛鸿目光一闪,徐徐说道:“我今日收到的消息,已是数日之前的事了。我们离京城千里之遥,如今京城是什么情形,我们也揣度不出。”
  “大家都冷静下来,等消息便是。”
  众人一起应下。
  ……
  待到了晚上,谢明曦才看到了第二封密报。
  谢明曦对争斗之事格外敏锐犀利,看完之后便说道:“唇亡齿寒,皇上急着对付宁王,令鲁王闽王觉得寒心。所以,心中不满的鲁王闽王才会暗中出手,彻底搅乱京城这潭浑水。”
  没了外人在场,盛鸿也无需再遮掩真实的情绪,目中闪着冷芒:“浑水才好摸鱼。”
  “陆阁老也在等候时机,一旦出手,必会是致命一击!”
  宁王觊觎陆迟并下毒暗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