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憨夫去种田-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鹤永锇桑 逼涫挡挥媒磕锼担罴胰ㄦ部隙ㄊ抢忠獾摹R蛭磕镆丫龆ǖ绞焙蚋且蝗艘桓龃蠛彀恕1鸬牟凰担馊耸芰酥赜米匀幌M⒆右材芨呷艘坏取
  “太太,我看有一个叫花儿的小女孩子还不错,不如给智慧身边多放一个!”郑嬷嬷说的这个花儿是一个五岁的小姑娘,之所以入了郑嬷嬷的眼,只因为她在出院子时见墙角的一把扫帚倒了就跑去将它立了起来。而这几天打草的结果,花儿年纪小,打的草数量不多,但很干净,所打的草都是小小的一把一把整整齐齐的捆好的,很多年纪大的孩子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嬷嬷看好的人自然不差,智慧是女孩子,身边多放一个也好!”这么小有眼色做事有条理,那是难能可贵的。而女儿身边放的人一定要聪明。这让娇娘想起了曾经看过的戏剧,很多小姐不如丫头聪明,所以,只要是忠心护主的聪明丫头在女儿身边放着当娘的也放心。
  没人知道娇娘召了孩子做事是别有用意的。但养殖组上的妇人们则是省心很多了,每天都有成堆成堆的草送了进来。
  “那些孩子很勤快,拼着劲儿的扫草,有好几个天刚亮就去田地里,可惜临近腊月了,草少!”郑嬷嬷很替孩子们着急。
  “嬷嬷,让他们下午打草,上午的时间都聚在院子外的坝子里玩玩!”经郑嬷嬷一提醒娇娘才想起天冷,这些孩子也是受不住的。说是让他们玩,娇娘想的是让王渊找一个武功好的护卫看一下,找几个好苗子到时候调教出来放在孩子的身边。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给他们挑个奴才丫头护卫都要层层把关。
  很快,一个姓武的护卫被王渊指派了出来,他带着孩子们先绕着庄子跑了两圈,然后又在坝子里跳了半个时辰,最后点了十个人出来站成一排。
  “太太,这十人体能好,骨根不错,悟性高!”对十个人之中,武护卫还看中了两个,想着要不是眼下跟了徐家当护卫他都想收了做徒弟了。
  “那就由你教他们武功吧!”既然是你看中的就由你调教:“我会给老爷说,你护卫上的事另由他人代替,这边做师傅月钱另计!”此人武功高是王渊高薪聘请而来的,也别指望他会倾囊相授,但是授予他师傅的头衔,谁都想自己的衣钵传人青出于蓝胜于蓝,想必会更尽心尽力了:“对了,你看看那个孩子如何?”娇娘手指的是站在一边的花儿。
  “这孩子习武的天分不高,若能吃得苦,也是能练成的!”看了几眼花儿武护卫开口说道。
  “那就一并教了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能练多少算多少!”打定了主意要将花儿放在智慧身边,有一个会武的丫头娇娘觉得更放心。当然,靠人不如靠己,兄妹三人以后都得习武,那也是三五年后的事儿了。
  听闻孩子们被武师傅挑了习武,那些庄户这才感觉到太太做事的不同寻常了。有些多嘴的妇人们还开始打骂孩子,说孩子没用心讨好太太。传到娇娘耳里自然在心里给她记了一个大过。而花儿的爹娘听说女儿是被太太特意指点习武的,突然感觉眼前一亮,女儿必定有个好造化。
  解决了孩子们的事,又解决了养殖问题,娇娘再次要求查建和罗庄头多种蔬菜。无论是萝卜白菜还是什么,只要是这个时节能撒下去长出苗的都种。娇娘想,就算是战乱,凭着庄上的菜蔬收成和家禽供养也能自给自足了。
  等娇娘安排好这一切后都是腊月初二了。紧跟着就该是过年的事了。今年是自己第一次接手庄子,为了给庄户们一个希望,她打算厚赏有贡献的庄户。也是因为庄上养的猪还不够大没办法杀过年猪,准备又派人去大肆采买一番。别的什么都不怕,就怕那位薨了后累得所有的人都没办法吃肉。到时候让人熬成油,炒菜的时候多放一点也能熬过一百天了。
  “你这样防着这样防着那样,也不怕杞人忧天?”王渊听闻小妻子的主意一个比一个多笑言。
  “杞人忧天又如何,总比什么都不做,等到那一天到来时才抓瞎强!”娇娘瞪了王渊一眼,女人的直觉是很灵敏的,男人大大咧咧的,明知道这样的形势还敢说自己是忧心过重了。
  一旦娇娘要坚持的东西王渊也是绝对的支持,只是嘴上过过瘾谈笑两句。毕竟,防着总比不设防的好!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腊月初八丑时,皇帝接到边关急报外敌来侵一举攻破了漠北边关塞两个小城。而原因竟然是出了内奸。皇帝这次连拍案都没有直接晕倒,郑太医一连施了两个时辰的针再辅以汤药才缓缓醒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病重昏迷的消息传出时让候着上早朝的众位朝臣心里纷纷估量所属主子的成算和机会。原以为不上早朝了,却没有等到消息,晨时,依然见到了这位主。
  万岁!强撑着身子能坐在这个位置,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时日,不期望万岁,再活五十年也好啊!人总有活不够的时候,现在能再活五年都行,至少能解决眼下内忧外患的情况。
  “众爱卿平身!”摆了摆手:“边关告急,众爱卿意下如何?”
  边关告急,难怪皇上会病情加重!
  “启奏皇上,自先皇建朝登基以来与边关各国和平共处共商争议,此次大举来犯所谓何事?依臣之见,不如派出使臣了解情况,化解误会,让对方主动退兵!”左相站出来如是建议。
  主动退兵?这话让众多朝臣面面相觑,两国交战,可不是小儿过家家,三言两语解释了就能和好如初!特别是现在不费灰吹之力连攻两城,偿到了甜头的强盗岂有空手而归的道理。
  “左相大人真是高明,敢问左相大人,这谈和使者是由左相大人担当?”右相站出来斜了左相一眼:“启奏皇上,我朝与边关各国历来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不欺人人不欺我,人若欺我加辈奉还!臣建议派出精锐之师将敌人赶出边境,杀进他的老窝!”
  “右相说得在理!”
  “我泱泱大国岂能惧怕于区区边塞小国!”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杀进他的老窝!”
  “、、、、、”
  百位臣工议论纷纷,一时之间金銮殿形如菜市场。
  谁也没注意到高位上的人脸色越发难看,突然间猛烈的咳嗽了起来,大殿瞬间鸦雀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的咳嗽总算是停了。
  “皇上?”老太监边拍着他的后背边道:“皇上,恕奴才多嘴,不如退朝让重臣进养心殿议事吧!”
  摇了摇头轻声道:“让他们主和与主战的分例站队!”
  “皇上有旨,以左相为首的主和方站左例;以右相为首的主战方站右例!”宝公公清了清嗓子大声宣道。
  主和还是主战?
  原本热血沸腾的朝臣们瞬间又浇了盆凉水,大家不得不重新猜测圣上的用意了。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询问,再看着前面一直没有关口的皇子们的站队。
  不一会儿,两例纵队成形。大皇子五皇子主和,站在了左相这一例。这也不难理解,五皇子的外家是左相,而五皇子一惯和大皇子走得近。大皇子还天真的以为五皇子是他的追随者,明眼人都知道真有那么一日,鹬蚌相争,五皇子将是最终得利的那个渔翁。
  而以右相为首的主战方人数明显更多。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还有成年的六七八皇子都主战。一看这情形,站在主和方的好些人又有些动摇了。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就该站慢一些,如今想要更改已是不可能的。心里有些后悔于是将头埋得低低的,听怕被皇上惦记上。
  

  ☆、第122章 毛隧自荐

  有骨气的主战方人数众多,但问及由谁领军出征时又都哑口无言了。皇帝的意思也是主战了,这让主和方的人心里更没了谱。既然是主战,那就专点了往日里有过节的武将的名字往上奏,被点名的武将却是推三阻四不敢应下。
  漠北边关守将是楚将军年过半百又轮陷了两城自然不能再领军打仗。而自先皇建朝以来,跟随着他南征北战打天下的将军统帅已年迈,虽然三年武举都会出状元,但没有实战经验的武将皇帝也是不敢轻易放权的。而且,动辙几十万大权在握势必会受到成年皇子们的关注,也会影响如今的平稳局势。看着他们议论纷纷却没了下文,见此情境皇帝气血上攻晕倒在了龙椅上。
  早朝不得不中途停了,重臣们在养心殿外守候,其余百官退朝回了府,边关告急朝中无人领军的消息自然迅速传遍了京城。
  郑太医又是一番施针累得大汗淋漓,几位大臣和皇子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等着,终于听到醒了的小声议论声。
  “皇上有旨,宣左右二相及众位重臣和皇子们进殿!”宝公公越发觉得当皇帝真是个苦差事,人一醒就惦记着朝事。
  “宝公公,等等我!”养心殿的殿门徐徐关上时,门外响起了一声喊叫。
  “世子爷?”老太监打开殿门见是赵文甚是惊讶,这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家伙,而一进宫必然是搅得六宫不安:“皇上龙体欠安,世子爷晚些时候再进宫吧!”
  “你个老奴才,正是因为皇上龙体欠安,本世子这才来候疾!”一脚踢开虚掩的殿门:“皇上平日这般疼爱我,你不让我表表孝心,居心何在?”
  “世子爷,老奴的意思是、、、、”看看,无理都变成有理了,真是被惯得无法无天了。想想宫中谁不对自己叫一声公公,唯有他,有事时叫公公,无事或不顺心时就左一个老奴才右一个老奴才。打狗还得看主人,是,自己是奴才,那也是皇上一个人的奴才,连太后都对自己客客气气的。
  “让他进来吧!”殿门龙榻上的皇帝眯了眯眼,这时候他跑来干什么?
  “皇上有旨,宣康清王世子进殿!”无奈的宝公公只得看着他的背影后补一句。
  “皇上,皇上,孩儿听闻您龙体欠安,特意进宫替您分忧!”看都不看殿内龙榻前站着的都有谁,径直走向前跪下道:“皇上,孩儿知道您为边关之事所烦,不就是打仗吗?孩儿不怕死,孩儿请命率领十万大军去漠北。敢侵我边塞杀我臣民定然杀他个片甲不留!”
  这是请命领军?
  若不是听赵文说率领的是十万大军几位重臣和皇子们都会当真以为他是来毛遂自荐了。十万就想要去边塞杀敌,还大言不惭的说杀个片甲不留!当敌人都是纸糊的!
  “世子爷,您别再这儿添乱了!”左相忍不住出言相劝。
  “本世子怎么是添乱了?”人没有起来,扭头看向左相:“食君禄分君忧,尔等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堂堂大朝岂能向邦夷之地低头摇尾乞和?”
  “世子爷,您、、、、”左相从皇帝为谁出征之事而急已渗透了皇帝意在主战,此时本就为自己的主和而后悔,如今又被点名羞辱恼羞成怒。
  “君前不可失仪!”右相自然乐见其成,但看皇帝意味深长的盯着地上跪着的赵文连忙出言相劝。
  “好了,文儿,不枉朕疼你一场,你且先起来吧!”此次侵入的是邦夷之民,十万大军杀片甲不留,若是能调动先皇手中的王牌军未偿不可,难道、、、、:“朕且问你,你可学过排兵布阵怎么用兵打仗?”
  什么意思?父皇这么轻言细语询问这个草包?当真是急病乱投医?难道还真要用他出征?
  几个皇子轻轻的皱眉,不动声色的盯着赵文。
  “皇上,孩儿学过!”边站起来赵文边骄傲的说道:“孩儿在上书房跟着夫子学过孙子兵法,还跟几位皇子实战演练过!”边说还边看向旁边站着的几位皇子,这几个家伙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了。
  要不是场合不对,众位大臣都想要笑出声了。皇上疼他允了其在上书房和皇子们一起学习,这人进去时恰逢了夫子在讲《孙子兵法》,夫子也只是让皇子们涉猎而已粗粗一笔带过。据说当日这个半罐水就挑战皇子们,还找夫子评议自己学得好不好!
  “除此之外,文儿还学过什么?”相对于朝臣和皇子们的不屑皇上是和颜悦色:“比如你父王可曾教你怎么用兵?”
  “有的,有的!”赵文连忙点头:“回皇上,十岁那年孩儿和一群孩子打架,结果他们人多势众将孩儿打伤了,父王将儿臣关在书房一个月学了《三十六计》,到现在孩儿还记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哈哈哈!”这次,不知是谁没忍住先笑出了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原本严肃气氛紧张的养心殿笑声阵阵。那是让你上战场,他居然先想着当逃兵了!就这样的本事,还大言不惭请命领军出征。
  “这样啊,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皇帝没有笑,心里却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赵文说所的辉煌战绩自己都是一清二楚了。他十岁那年的事自己记忆犹新,自登基以来康清王第一次主动进宫就因为他和京中权贵孩子们打了架,当时也是惹了众怒,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几个孩子围着他一人揍,要不是护卫得力当场就得报销。康清王进宫讨公道,自己是违心的责罚了大众,让世人再一次看到了皇上对世子的独宠。康清王说要一定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原来是扔进书房学了《三十六计》,也对,打不赢的时候就该跑,保命至关重要。说起来,康清王何尝不是用了这一招呢。
  “是,孩儿告退,时刻准备听候皇上调遣出征!”赵文就像一只打了胜仗的公鸡,仰着脖子看向左右两边的朝臣和皇子,冷哼一声退出了养心殿!
  “众位爱卿意下如何?”殿门关上的那一刻,皇帝才收回了自己的目光转头问道。
  “皇上,万万不可!”右相虽然主战但打仗可不是儿戏,更因为自己主战,若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却战败了自己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皇上(父皇)三思!”别说朝臣就是皇子们也纷纷反对。
  “还有谁可挂帅?”想想也真是国之不幸,有将帅之才不敢用;敢用的都是些纸上谈兵的泛泛之辈。
  “父皇,儿臣请命带兵!”三思之下,二皇子居然站了出来。
  这在众人的意料之外!
  特别是看好二皇子的右相更是惊骇,他主战是本心削弱其他皇子们的势力是真意。这非常时期二皇子居然请命?!他难道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带兵打仗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五年不等,若是皇上龙体安康建功立业筹码更多,如今的情形自然是占了先机者为王,哪怕是皇上有圣旨但人不在京城变数也大!
  二皇子何尝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呢!只是他一向喜欢用孝顺来征服这个九五之尊的父亲,他想父皇若是有心传位于自己,明知道龙体不佳的情况下是不会放自己走的;这算是一个大胆的试探。另一方面,如果父皇允了自己带兵,龙椅归属很明显不是自己,几十万兵权在握,再加上右相等朝臣的运筹帷幄自己胜算的机率还是很大的。再有,就算没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有几十万兵权坐镇漠北当一个拥兵亲王总好过如康清王一般被囚禁在京城的闲王。
  二皇子请命,也在其他皇子的意料之外。各人神色自若心思千百转,纷纷权衡其利蔽。
  “父皇,儿臣愿带兵前往漠北!”
  “父皇,儿臣不才,愿协助二哥共抗来敌!”
  在父皇还没有做出反应之时,三皇子四皇子纷纷站了出来。
  “你们都是好样的!”神色复杂的看过三个皇子,再看了看几位重臣:“若朕再年轻十岁定然御驾亲征,区区小夷邦居然想要翻了天!”
  “皇上圣明!”只可惜岁月不饶人!当今天子在位二十多年大的政绩没有,但能将先皇打下来的天下平稳管理下来也是不错了。
  你再年轻十岁那也就没我们什么事儿了!皇子们心下却是如此想的。盼星星盼月亮,谁都不想皇子当一辈子。
  “宝德,传旨:任命二皇子赵赤为漠北总兵,率兵五十万代朕亲征;漠西漠南三十万大军随时听候其差遣!”皇帝息了一会儿一口气命令道。
  “儿臣领旨!”二皇子又惊又喜。失望和希望同时并存心里五味俱全。关键时刻父皇放他走了,京城的事儿没他的戏了。但是,八十万大军在手,又可以改变很多。这时候,他总算明白了天子圣意难测是什么意思了。
  一道圣旨出,京城巨变。那些提前站了队的人都开始庆幸和后悔了。
  赵扬约了王渊喝酒,又开始鼓吹大皇子的机会如何之重了。
  正喝着酒时,王渊接到护卫传来的信息,碧云楼甲子号房康清王世子有请!喝酒也是轮着番的请自己!王渊只得向赵扬抱拳道歉去了碧云楼。
  “真是个傻子!”这家伙,越来越觉得脑子不够用。明明有钱,却去投靠一个纨绔世子。要知道商人最想的是漂白自己和儿孙的身世,奔一个好的前程,没有门路也就罢了,偏偏自己给他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却不理不睬。罢了罢了,懒得理会他了!
  “唉,边关告急万岁忧心,本世子想要请命带兵,却不料赵赤那小子仗着自己是皇子抢了小爷的头彩!”赵文自斟自饮,对走进来的王渊道:“来,我等闲着无事的只能喝酒听曲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堂堂皇亲国戚居然在这当口喝酒听曲,王渊听他的话里有话,只能呵呵陪笑了。皇帝自然不敢将兵权将给外人,亲儿子好歹更可靠。
  “你说,小爷堂堂七尺男儿,除了喝酒听曲儿还能干点什么?”见王渊不说话,赵文重重的将酒杯丢在了桌上:“小爷也想上阵杀敌,小爷的《三十六计》比谁都学得好,不信你去问问,自十岁那年后小爷可是打遍京城无敌手!哪一次干架不是按照兵书上说的做、、、、!”
  事关国事军事,王渊一句话都不敢说,只听赵文边喝边发着牢骚,最后由甘茂将他扛进了专用的屋子这才告辞打马回了庄上。
  “果然是有战事!”原来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农的经验不是平白乱说的。娇娘知道漠北开战就有些紧张了:“要不,将孩子们送去万全庄吧!”
  “明天我就将你们送过去!”王渊知道皇帝现在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动不动就晕倒,要是前方战事不利一个消息送来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再将庄上的物资备齐了!”
  这一日,查建赶了马车王渊带了郑嬷嬷和三个孩子带了林儿枝儿赶了两辆马车去了万全庄。对外说是走京城的亲戚家去。红儿绿儿被强令留在了庄上。万全庄是一个秘密据点,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风险。别看赵文现在对自己母子几人不错,若涉及自身利益时难保他不会拿了孩子来要挟王渊为他干些伤天害理之事。
  远远的,娇娘看见王渊在马车上折腾着拉出一张红白相间的三角形旗帜立了起来。
  “这是什么意思?”娇娘好奇的问道。
  “万全庄的信号旗!”王渊头也不回的说道:“等到了庄上,我慢慢解释给你听!”
  快到庄口时,娇娘也看见了路两边同款旗帜,更是好奇他们都是怎么约定的。
  三进的主院,万先生住了一个,娇娘带着八斤和智慧一个,王渊和志远住一个。相比于那个大庄子,万全庄绿树成荫,娇娘想这地儿适合夏天避暑。嗯,现在是避险,夏天避暑,还真是一个好地方。
  王渊和万先生两人谈论着庄上的安全防护措施,娇娘抱了孩子坐在旁边听,他们谁也不觉得娇娘是女子就该避开这些事。
  “老夫闲着无事,绕着庄子转了几圈,回来后想了想,准备将庄子再改进一番!”铺排开一张纸万先生指着上面画的地方道:“这庄上树多,咱们还得防着火攻这一遭。为此,我想在主院外修建一条人工渠蓄水。而主院后面方圆十里地,需要砍一排树变成隔离带!”
  “万伯伯的意思是,若对方从前面用火攻,咱们有人工渠可阻可灭;从后面火攻,有防火隔离带也能确保万无一失?”王渊很佩服老人思虑周全。这才叫兵法,赵文大叫学过三十六计,学过什么,也只是故弄玄虚特意让人放松对他的警惕性。如果猜的不错,在碧云楼甲字号房他说的话很可能一定不漏的就被传到了当事人的耳朵里了。
  “正是如此!”万先生点点头:“可攻可守方能万全!”
  “这倒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娇娘也觉得主意是好,但建起来却是不容易,因为庄上一共才八户人家,全靠他们真不容易。
  “无防,咱们只需要慢慢建即可!”万先生笑道:“这东西也不是急用,只是备用,用不上最好;所以不用赶时间,愚公尚且能移山,咱们八户人家足够了!”
  说是八户,还抽调了两户在进庄路口放哨,也就是六户人了。谈话中自然说起了信号旗的事儿。
  “这也是万伯伯的主意!”王渊笑道:“通讯靠吼,交通靠走,咱们信息可不能落后。自己人无事进庄就打三角形两色旗;有急事是纯红长条形;有不方便说却必须进庄是白色三角形旗、、、、”王渊一一给娇娘解释道。
  这旗语倒和古时的烽火台传递信息有异曲同共之妙!这时候,娇娘很怀念信息时代,电视电话微信,不过,学财会出身的她是抓破了脑袋也弄不出来这方面的东西的,真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大庄子上娇娘让种的各种蔬菜已开始冒芽了,这儿的田土还是一片空白。娇娘觉得一定得了强迫症,这儿的庄户是指望不上他们种地了,娇娘一看空白的地儿就想种东西。
  “娘子,你不会是种地上瘾了吧?”王渊听娇娘让在大庄子上带些菜种过来头一下就大了。要知道,来万全庄是避难,而不是度假休闲,自己的小妻子居然说要种菜。
  “对啊,是上瘾了,我还想让你挑粪挖地呢!”无论什么时候生活总是要继续,而且现在的形势还没有发展到让人绝望的境地娇娘还哼起了小曲:“你挑水来我浇园,我织布你耕园,夫妻双双把家还!”
  “好,好,好,夫妻双双把家还!为夫喜欢!”王渊抱着娇娘忍不住有些意动,轻轻的咬着耳朵问:“可以吗?”也别怪王渊不分时节,自从知道怀了孩子孟大夫让好好养着后他就一直在吃素,出了月子这么久了还不能让他喝喝汤?
  “不可以!”娇娘浑身轻顫小声回答。
  王渊失望的回了他和志远的院子。
  “这个笨蛋!”娇娘看着他落寂的背影咬牙切齿:“智慧和八斤还在我床上呢,怎么就可以了?捞着半截话就跑,真是笨得像头猪!”
  

  ☆、第123章 替人操心

  “传信过去,就说爷找他老地方见!”打仗是没自己什么事儿了,赵文闲得心慌却听说王渊带了妻儿躲了。小爷真是虚学了《三十六计》,还没怎么着呢,他却跑得比兔子还快。爷的日子不好过,你也别想躲清闲。
  王渊在万全庄还没过上三天好日子,庄外就来了信说康清王世子找。
  越是关键时刻他找自己心里越是没底。一直没弄清楚自己哪一点入了他眼,看来快到水落石出时了。
  “我父王最近很忙!”说这话时,声音提高了八倍道:“他和我娘忙着找儿媳妇,你是不知道,整天都在翻看京城世家小姐的资料,还要求我回去相看!”
  “世子爷,您确实也该成亲了!”早点成亲免得惦记自己的小妻子。
  “唉,谁说不是呢?”赵文长叹一口气:“可是最近京城的小姐们都怕嫁不出去一般,每天都有成百的女人出嫁,你说说,这好的都嫁人了,让爷捡些歪瓜劣枣算怎么回事?”
  边塞忙着打仗,京城女人赶着出嫁,好像是毫不沾边的事儿却是混在了一起。不为别的,只因为,谁都怕皇帝一命呜呼了。身为皇亲国戚的康清王世子赵文也得和皇子一样守孝三年不能成亲,到时候,就快三十岁了。这个年纪成亲早的都当爷爷了,他却连当爹的机会都还没有。
  “世子爷您说笑了!”还以为是什么大事结果又拉了自己谈些家长理短的事儿,王渊觉得自己已成了赵文述苦的对象了,每当不顺心时就找他喝酒聊天:“王爷和王妃岂会为您挑不合适的媳妇?再说了,能配得上您的世子妃绝对是风华绝代才貌双才的世家女子,这一点您大可放心!”
  “别,风华绝代的女人爷还没见过!”有那些女人早被几个皇子挑去了,父王和娘亲也实属不易,挑的人家不能有权有势,否则宫中会不同意;只能挑些清贵世家,其实清贵是好听的说辞,也就是只是在没落的世家里去挑。而那些女子从小就被灌输了以家族为重思想,一言一行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呆板至极:“你说这成亲好歹是跟一个女人同吃同睡,再怎么着也得让小爷我看得顺眼才成是吧?”
  “那是自然!”点点头王渊想着自己娶小女人的时候都没想过这些问题,那时候想的是居然还有女人愿嫁,而到赵文身上是他愿娶谁。
  “看不顺眼,一个都不顺眼,爷不要成亲,爷不要成亲啊!”多喝了几口酒,赵文又开始发疯了。
  看他仰天长啸颇似自己当日嚷着要吃肉的场景,王渊忍俊不禁。
  康清王和王妃进宫了!这是从自己登基以来前所未有的事!
  龙榻上养病的皇帝眉头紧皱,他们进宫直接去了是慈宁宫。
  “回皇上,康清王和王妃进宫是向太后要懿旨请求赐婚!”地上跪着的人如是回禀。
  仅仅是赐婚?皇帝不信!赐婚也值得十多年未进宫的康清王走一趟?这不是女人该管的事吗?康清王妃进宫不就行了吗?是以这个为借口进宫找太后的吧。
  “他们看中的是哪家?”这个世子妃表面看似风光体面,但京城的权贵们却也不敢轻易许下这门姻亲,这些人没有哪一个不是人精,其中的厉害关系谁人不知呢?皇帝想或许通过这次的联姻更能知道又有谁蹦哒出来。
  “据查康清王和王爷这段日子全心选世子妃,最后挑中了京城燕家嫡长女!”地上的人回道:“对方似乎也中意,只是康清王世子说看不顺眼!”
  京城燕家是前朝大学士,世代书香门第,先皇建朝立都,燕家拒不出仕。先皇为了博得好名一直优待先皇的朝臣,为此,世家大族燕家也算是清贵人家了。他们看中了康清王世子?这是偶然还是蓄意人为?为了得到这个位置,他居然会勾结前朝余孽?
  “你下去吧!”摆摆手,皇帝心烦意乱。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相信慈宁宫一行就只为了一个小小的婚事,这里面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再想着父皇大行前失踪的人和物,内心更不能平静了。
  “宝德,摆驾慈宁宫一趟,朕要见太后!”皇帝咳喘着说道。
  “皇上,恕奴才多嘴,您龙体为重,不如劳烦太后走一遭吧!”宝公公知道皇帝去慈宁宫也是为了康清王夫妇进宫之事,母子二人心中有隔阂这么多年明里不显暗里却不太和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