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憨夫去种田-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后,儿臣之所以撑着无事,也就是怕天下有事!”长叹一口气盯着头顶:“母后,您说儿臣走后,这个江山交到谁手中最为合适?”
“皇儿休得胡言,母后年纪一大把了,难道还要让哀家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何况,后宫不得干政,你年富力壮好好培养一个心仪的储君就成了,此等大事何需问哀家?”太后怒喝。实则她心里一惊,当年先帝爷临走前也是这么问过自己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了。
“母后也赞成立贤不立长?”皇帝转头眼睛紧紧的盯着太后问道。
“长幼不可废,若皇儿有心立皇长子为太子还用等到今天吗?”太后笑笑:“江山社稷为重,为天下苍生着想,贤君自是我赵家之福,百姓之福!”
“儿臣何尝不知啊!”闭上眼皇帝痛苦摇头:“一个个长大了,椅子却只有一把,只怕儿臣一闭眼他们就要斗个你死我活了,如此以来,不是福而是祸了!”想着晕倒前看到的那几个折子,全是争邦结派相互弹核的折子,连一向不出众的大皇子也终于坐不住露狐狸尾巴了。这样乱下去成何体统。
“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些事哀家管不着也管不了,相信皇帝心中有数!”太后站起身道:“你好好养着吧,哀家回慈宁宫了!”
“母后不管最好!”皇帝看着太后的背影意味深长的说道。
太后的脚步一顿,随即离开了养心殿。
有些事有心瞒却是瞒不住,皇上昏倒的消息在朝臣和皇亲国戚中迅速传开了。
书房,康清王面前摆着一本书,眼睛久久的盯着那几行字半晌没有挪开过。
“禀王爷,世子到了!”门外低沉的声音传了进来。
康清王咳嗽一声,书房的门应声而开。
“孩儿见过父王!”每一次进书房的门都很沉重,用娘的话说,父王的身子越发不好了。而宫里那位的身子也不好了!这其中想要说没有关联都不可能。父王为什么会避着朝政身子同样衰败下去?
“文儿!”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躲也躲不掉。其实,他大可不必将自己困在京城,哪怕远远的打发一块封地让自己一家三口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也行啊!这一生,悔过怨过唯独没有恨过,可这一次,再坐以待毙也许会恨苍天无眼了。
“父王叫孩儿前来有何指教?”赵文看父亲盯着自己欲言又止,索性开口问道。
“文儿,父王问你,当今成年皇子八位,你得罪过几位,交好几位?”康清王对自己的儿子交际能力毫不怀疑,但是不看好他与皇室成员有多亲热。
“父王!”挠挠头赵文有些不好意思:“父王,孩儿八岁时与十二岁的大皇子干了一架,将他的鼻血打出来了,皇上责罚他面壁思过;九岁时与三皇子为了抢一只蟋蟀拳脚相向;十岁时在上书房悄悄抽走了四皇子的凳子,让他跌了一跤受了大家的嘲笑,而且夫子认为他扰乱课堂罚他抄写五十遍当日所学文章;十一岁在皇祖母宫中抢了五皇子的玩具;十二岁时在拜见皇上时踩了六皇子的鞋跟害他在君前失仪;十三岁、、、、”
“也就是说,无论比你大还是比你小的,你都得罪个遍了?”康清王也不想再听他细数下去!最早的时候听人来报世子干了什么,自己也会跟着心悬,生怕那位一不高兴就找了理由处置了他。结果次次都是他无事,相反受牵连的却是他招惹的对象。慢慢的就习以为常的,到最后以至于他在宫里干了什么自己都懒得听了。
“好像只有二皇子没正面交锋过!”这些皇子都是纸糊的,仗着自己是皇子先还能和自己硬着来。经皇上或太后一罚,全都避着自己,离得远远的。
“好歹还有一个没得罪的!”康清王稍微有些放心了,据可靠信息,二皇子正是皇上中意人选。或许,看在和他没有过节的份上,应该能给一条生路吧。
“可是,父王,孩儿好像得罪了皇贵妃!”赵文嬉笑道:“就在前几天,皇贵妃宣章太医进宫时,孩儿也有些不适,就让甘茂将人拎走了!”
“章太医是妇科圣手,你哪儿不适需要他来看诊了?”都什么时候了,这孩子还嘻皮笑脸的,瞪了赵文一眼:“也别瞒我了,你得罪皇贵妃是为了那女人!”
“嗯,反正就是得罪光了!”两手一摊:“父王,不会有什么事儿吧?”
不是没什么事儿,是有大事了!
摇摇头,得罪光了还说不会有事儿,你说这个儿子到底有多缺心眼!得罪光了也好,皇子争权夺势也没人会来找他站队了。不过,得罪光了,无论谁上位,都没有你的好!
“你下去吧!”康清王挥挥手,这个顽劣的儿子啊,全都因为自己体弱多病没有严加管束被太后和皇上给惯坏了。看着他出去的背影突然道:“那俩孩子有些时候没到府中了,明天给接过来陪陪本王!”
“是,父王!”站在书房门口的赵文鼻子一酸,连忙点头应了头也不回的转身走了。娘曾说过,年轻时的父王会牵着自己的手逛花园,那时候的自己就如志远一般大小,不知道的还以为父王想抱孙子了,其实,父王是在怀念过去的时光。一家三口,平平安安过点简单快乐的生活也是一种奢侈,小时候不懂事不觉得难过。当一天天长大,知道所处的境况后更是化悲愤为暴力,对宫中皇子的各种不敬都是有意找碴。凡正他要装大度不会怪罪,那就让那些皇子多受些苦吧。
父王担忧的自己何尝不担心呢!眼下最担心的还是父王的身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总要拿一条路给自己走!
☆、第120章 狡兔三窟
“爷爷,志远来陪您了!”家里其实一点儿也不好玩,娘整天睡在床上,最主要的是娘身边还有一个小弟弟,爹说自己是大哥,理应谦让。好像大家都围着娘和小弟弟打转了,好吧,谦让就谦让,正好王府派人来接了,志远和智慧高高兴兴直奔康清王怀里。那场景要是让娇娘看见非扶额不可,小嘴甜得和抹蜜一般爷爷长爷爷短的叫着,把个康清王乐得合不拢嘴。身边伺候的人甚至突发奇想,若这志远少爷一直在王爷身边,说不定他的身体会越来越好的!
“这俩孩子真是讨人喜欢!”志远陪着王爷往前走,智慧小手牵着王妃的手小心的跟在身后:“嬷嬷,去将我房中黄匣子里的玉佩取来,正好一对,给这兄妹俩戴上!”
“是,王妃!”贴身嬷嬷低眉之间甚是惊讶,那可不是普通的玉佩,那是先皇赏的,王妃曾多次说留着以后给孙子孙女当传家宝,今天一高兴连传家宝都给送出去了。
志远和智慧在王府开心的生活着,娇娘的月子正在痛苦忌讳着。
“嬷嬷,今天都第三天了,让我洗洗澡吧!”最痛苦的莫过于做月子不让洗头洗澡。
“我的小姐!”郑嬷嬷上前牵着娇娘的手道:“小姐啊,不是嬷嬷折腾你,这做月子不忌讳到时候吃亏得可是你啊。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经验不是开玩笑的!今儿又是孩子的洗三礼,少不得会有客人到,先好好歇着,以免有客来时累着!”
“这儿可不比水口山镇,没几个客人会来!”娇娘想着儿子的小名就来气,明明自己很注意饮食保养,整个孕期体重也才涨了不到三十斤,结果全长在孩子身上了,这么重要不是王渊请了章太医自己差点没命:“八斤这孩子可不比志远和智慧还大办酒席什么的,一切随简就成!”
“呵呵,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还才三天,你似乎就不待见他!”郑嬷嬷笑道:“京城好歹有他爹的一些人脉,还有大小姐,再怎么也有客人的!”
想着王渊说起先皇和康清王的事,娇娘想皇帝也有爱幺儿的时候。八斤现在是幺儿,说不定哪天就变成老三了。才想到这儿,娇娘自己先骂了自己一顿,生生生,再生自己都变成生育机器了。还有啊,生了他受了这么多苦和惊吓还不够吗?三个孩子也是累人得紧,幸好有郑嬷嬷和一群丫头仆妇帮忙,要不然自己还曾照顾不过来。
“禀太太,赵老爷和赵太太来了,老爷让奴婢将赵太太请进来了!”门外丫头芝儿通报道。
赵老爷赵太太?娇娘突然间想不起来是谁了,疑惑的看着郑嬷嬷。
“是大小姐和大姑爷到了!”郑嬷嬷掩嘴笑道:“这人真是不经念叨!”
“快请!”也别怪自己一时没反应过来,在娇娘的脑子里根本就没将当年吊儿郎当的赵扬当成老爷看待过!而且,自己来京城这么久,每次去赵家都没有见到过赵扬,谁曾想到他会跟着元娘一起来呢?对了,王渊还骗过他一千两银子,这仇人相见是分外眼红呢还是他压根儿就认不出王渊来呢?
“三妹妹,恭喜你了!”元娘知道娇娘又添了一子,禀报了赵老太太后和李嬷嬷带着琪儿逢了洗三礼坐了马车过来。刚出门不远就碰上了回家的赵扬,一听说去京郊娇娘庄上,他调转马头就跟了过来。虽然说是京郊,一千多亩的地盘也不是想有就有的!这些日子玲儿经营的铺子赚了钱,元娘腰杆也硬了起来了。最让她心情愉快的是,那大夫明明把脉说是儿子的雪姨娘最后也是给生了一个女儿。把元娘和李嬷嬷偷着乐了好半天。赵家老太太就是墙头草两边倒,这会儿话里话外都恭维讨好着元娘。甚至主动说要交出中馈,元娘却以带孩子忙为由拒绝了。而赵扬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经常留宿梅馨院,据说金荷苑那位摔碎了好几个茶盅!
“大姐快请坐!”女人还是要经济独立才好,元娘现在的气色比之前好了很多,精神气也足了,自己想要帮衬她如今看来卖酒赚了钱确实也给她撑腰了,这样的结果娇娘很高兴。
“来,让大姨抱抱!”元娘还是有些羡慕娇娘的,有一对龙凤双生子,如今又添了一子。宫中的人说是母凭子贵,在民间又何尝不是呢。在元娘看来,无论是在王家还是如今的徐洋面前,娇娘都是说得上话的人:“这孩子叫什么名字呢?”
“小名叫八斤,大叫志宏!”王渊是第一次行使当父亲给孩子取名字的权力,一个名字琢磨了三天,最后还是今天早上在书房翻书时偶然想起这才兴冲冲的跑来过来征求小妻子的意见。还是想儿子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最好有一番宏图伟业。娇娘对此当然没有任何的意见。
“来,我们的宝贝八斤,看看大姨给你买了什么!”元娘为八斤准备的礼物是一个金项圈,同时还为志远和智慧准备了礼,当听说去了王府后话题自然从生孩子谈到了当前的形势。
“娇娘趁着你做月子,家里可得多备些鸡蛋之类的!”赵扬在外谋生接触官场的人也多,有心人提醒要防备万一,他自然回去给赵老太太说了。赵家于是大张旗鼓的采买鸡蛋储放:“万一那位走了,咱们在故乡时离京城远还不严,这儿可得百日内不得嫁婚百日内不得开荤,别的不说,孩子们正在长身子,可熬不住天天茹素!”
“嗯,是这个理儿,你也多备些!”都说天高皇帝远,要在故乡说要忌讳谁又真的在乎过。有钱的照吃不误,无钱的人家别说百日内了就是一年之内也难得吃两次荤。京城都在人眼皮下,要是被有心人看见告密了,一家子也就玩完了。朝堂形势不妙王渊居然没有向自己透露一点儿消息,带着一个婴儿想要躲避一下也都不成的。
此时的王渊,正在赵扬在正厅里喝茶聊天。
“早听闻徐兄在京城古玩界坐头把交椅,想要拜访却无缘,不想咱们还是连襟!”赵扬端了茶抿了一口笑道。对娇娘这个小姨妹赵扬算是佩服了,居然能在嫁给一个憨子后咸鱼大翻身结识了徐洋。
“赵兄过奖了,如此说来赵兄必然精通古玩,什么时候有空去店上挑几样好东西!”嘿嘿,这个笨蛋果然没能认出自己。也是,当年的自己是一身的肥肉,眼神无光口水长流动不动就哭喊着要吃肉,他们多看一眼都嫌脏;任谁都不能将神彩奕奕精明干练的现在重叠为一人。
“那感情好!”想着上次在一个憨子手中都没能讨得半分便宜,此次是一个懂行的人哪怕花个大价钱买个货真价实的东西送主子还不错:“到时候徐兄一定得给个优惠价格!”
“那是当然,兄弟情深谈钱就不亲热了,今儿中午咱兄弟好好喝几盅!”王渊知道赵扬是京城一家当护卫,具体是哪家不太清楚。如今朝堂形势复杂,相互打探一点消息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
三杯好酒下肚赵扬就有点语无伦次了,王渊也知道了他供职于大皇子派系,还劝说徐洋别跟着康清王世子了。说那世子就是个边外人,吃汤喝肉都没有机会。而大皇子是嫡长子,外家是将军府,上位的机率更大,现在正在招揽贤士,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到时候高官厚禄是少不了的。
王渊听他说话心里就摇头不已,一看大皇子派系就知道是无望的。就赵扬这样的人居然还知道点机密,如此招摇估计早已成为其他皇子的眼中钉了。同时想着,此次夺嫡之争动静估计不小了,几个皇子明争暗斗,还有一个赵文在旁边虎视眈眈。平稳交替百姓之福,战乱之争平民遭殃。
“大姐,如果真到那一天,会禁酒肉,咱们的酒也别卖了!”王渊和赵扬喝酒时娇娘也将饭菜摆在了内屋姐妹二人用完后谈着生意:“你让玲儿多备粮食,钱财多一点现银藏在身边,现银为王!明年开春,我会在庄上种高粱,酿酒作坊在庄上,到时酒多的是!”
“好,大姐都听你的!”元娘一直没想到会禁酒这事,经娇娘一提醒连连点头。说话间自然又谈起了庄子,元娘想着陪嫁在昌州故里,而京城没有铺子庄子固定盈利的产业,有心想要置办一点儿,但就卖酒赚那点钱只是杯水车薪。
“大姐,我让徐洋为你打听一下,适合就置办一点儿!”娇娘想这是个好主意,京郊庄子贵,置办不容易:“钱的事你不用担心!”狡兔还有三窟,看似风平浪静的康清王府实则是处在了风端浪口尖了,而跟随了他的如今的王渊小日子也不会太平了。用元娘的名义置办了庄子,等风声紧时悄悄的将三个孩子送了过去。
志远和智慧是在王府接过去第十天的时候王渊上门去要的人。赵文对此特别不满意。
“我是饿着孩子还是冷着他们了?值得你上门来要人?”在他看来,就算是上门来的也应该是那个女人,一个大男人婆婆妈妈的,真让人受不了。
“世子爷息怒,拙荆正在月子里想孩子得紧,只有小人跑一趟了,王爷和王妃面前还请您多多美言几句,请多多包容!”为人父母当然要想念孩子,赵文这没当过父亲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孩子当然没有饿着冻着,十天不见还长胖了一点点。而且,娇娘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志远和智慧脖子上吊着的玉佩。
“我还真没注意!”当问及来历时王渊不好意思一笑,看着两个小身影从王府出来时他的眼里只是全胳膊全腿蹦蹦跳跳就成,哪会去注意身上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轻轻的拿起看了看:“这东西是宫里的!”
问了红儿绿儿,才知道是王妃赏赐的。好吧,别人得了赏是千恩万谢,唯有自己家里,得了赏居然不知道。而且,随便拿出一个赏都是价值不菲的东西。也幸好现在有护卫了,若不然娇娘都要担心孩子的安危了。庄上其实也有这点好处,方圆都是自己的地盘,来个陌生人很快就会有人禀报上来。
这个冬天特别冷,娇娘躲在家里坐了月子带着孩子还感觉不到,王渊进进出出倒是有些紧张了。添置了好些过冬的储备物资,人员上也做了调整,更是加强了庄上的护卫设施。在外人看来是准备过冬过年的,娇娘却深知情况的复杂。
古玩行里的好货被王渊转移了,余下的好些都便宜处置了,甚至万先生也被请进了庄子。
娇娘与万先生正式相见时二人相视一笑,王渊见此甚是纳闷,当听说娇娘曾在古玩行里买了手镯让王渊大笑不已。
“幸好没有举了大刀狠狠宰太太一刀,若不然咱们今天应该是仇人相见了分外眼红了!”万先生摸着胡须笑道。
“先生大才且人品极好,娇娘佩服!”因为没有多余的主院,娇娘安置了他暂时住进志远的院子:“委屈先生了,等过段时间修了院子您再搬一次!”家有一老胜有一宝,胡嬷嬷是王渊的守护神,郑嬷嬷是除了娘亲以外最亲的人,而万先生这么博学多才,娇娘私心里是想让他给志远和八斤志宏启蒙,自然是当尊长来敬着,而不是一般的仆从下人。
“如此就好,就好!”没有大的要求,只求一屋以遮雨一地以栖身即可。万先生看了看王渊又看了看娇娘,这夫妻二人都不是奸佞之辈值得托付,欣然住下了。
这晚,无意中看见了志远脖子上的玉佩,随口问了问孩子,知道是王府的奶奶给的,志远和妹妹一人一只时,万先生皱了皱眉,长叹一口气摇头失笑。
夫妻二人偶然间谈起了置办庄子的事。王渊觉得是个好主意,既然有心要让孩子避开这些风风雨雨,他想让万先生去寻找。
最后,万先生找了一个离这个庄子有二十里路远的一个小庄子。
“占地只有一百零八亩,难能可贵的是三面怀山,只有一条路进庄,可守可退!”万先生说着这个庄子的优点:“庄上有八户人家,可买下也可让他们另寻生计,主院是三个三进的院子!”
一百零八亩,一条路进庄,让娇娘想起了梁山英雄好汉和张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立即派了查建亲自护送郑嬷嬷去了赵家。
“全部买下要两千两银子?”元娘听说价格后犹豫了,自己手上的余钱只有八百两银子了。而且,她想买的是离京城近一些出息好一点的地儿,而这个庄子三面怀山一听就没什么收成。
“大小姐,老奴来之前三小姐有交待,若您同意买钱不是问题,当然,若觉得不合适咱们另外寻找就行!”郑嬷嬷见状立即解释。
“那有劳嬷嬷转告一下,等寻了小一些离京城进些的再买!”元娘最后拒绝了。
只有自己家小姐才将她的事儿当一回事儿,结果大小姐还是不领情。郑嬷嬷有些郁闷的回了庄子。
“我看,不如就以万先生的名义置办吧!”原以为可以托付元娘,结果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量,娇娘想了想,最后做了这个决定。
“我也正有此意!只因为你说元娘要置办才先问的她!”王渊觉得这个元娘关键时刻肯定不如万先生可靠。
让自己去买庄子?
“你们倒是胆大,不怕这庄子成了老夫的私产不再认你们为主子了?”万先生看着面前的一叠银票又看了看面前的夫妻二人。
“先生本就不是我们的奴仆,再说了,您老若有家人一并接了过来也好有个照应。按照我们作坊商铺的分红方式,先生赚一个庄子只是早晚的事儿!”娇娘笑道:“我和夫君的意思是那些庄户我们都不要了,买下后另外安置几户人家过去就成!先生意下如何?”
“嗯,既然你夫妻二人相信老夫,那老夫就受了!”当定主意跟了他们,也就不再虚情推脱了,这些东西早晚还是志远和志宏的:“老夫早已没有家人,如若不嫌弃,老夫且将你们当家人当亲人!”
“好,万伯伯!”王渊惯会见风使舵立即开口:“事情宜早不宜迟,我这就安排查建送您老去庄上!”
这个庄子买下来后,万先生为其取名叫万全庄。而真正的万全之策来自于他的建议:庄上的几户人家全都迁走了,让王渊安置的是会武功的几户签了卖身契的人家。他们的主要职责不在于种地,而在于护卫。进庄的那条路面的两座山上都设了关卡,还准备了一些防备设施。
“这个万先生深藏不露,绝不是泛泛之辈!”夫妻二人悄悄谈着庄上的安全设施时都有这样的共识。
☆、第121章 别有用意
“今年葫豆长势不错!”闲着无事的娇娘带了三个孩子沿着大路逛庄子。与其说是逛,还不如说是视察庄子。查建和罗庄头赶紧的跟了上去,再加上丫头婆子和最末尾的两个护卫,又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了。如今想要真正的清静已是不可能的事儿了。
“以前没种过,这次是抢生,这才长得好!”别看这么大一群人,真正的老庄家老把式还只有罗庄头。每当娇娘问起田地里的事时,回答他的也只有这个老人儿。查建他们组上大面积种的葫豆确实很喜人,幸好自己也跟着种了不少,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老一辈人说战乱年代葫豆收成好,其实也不尽然,看这太平盛世一样会有好收成。”
“还有这种说法?”娇娘很诧异:“为什么呢?”
“葫豆是马粮啊,马肥粮壮正适合打仗!”罗庄头笑道:“这也是一代代的老人儿口口相传的话,当不得真!”
“原来如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娇娘却是当了真。放眼看去确实是太平盛世,但朝堂里是暗涛汹涌,普通百姓自然不知道。若真的有了战事,朝堂控制不好物价将是成倍的增长。如今庄上主仆加庄户有近两百人了,别的不说,光是张着嘴要吃饭都是一件大难事。
没逛两段路娇娘借口累了就回了主院。
“嬷嬷,我想买些粮食!”如果罗庄头那边的谷子没有淋雨坏掉,所有的收成能够一年的吃食。那些喂了猪了,娇娘想着能应付到明年二三月就不错了。庄上添丁进口的,购粮计划就得提前了。
“嗯,可以买,无论什么时候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点点头嬷嬷道:“胡嬷嬷和韩家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到时候还得添些。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多做些准备是好的!”
“我已经去信让他们的行程押后了,到时侯再等我的通知!”自从知道皇帝快要大行后娇娘就赶紧的写了信让他们保持原样不动。毕竟,再没有比远离京城更安全的事儿。要不是自己生了小婴儿也会带了孩子躲回去的。赚钱是事小,保命重要!
查建和罗庄头第二天就分别领命要建几个粮仓。
罗庄头很纳闷,这非丰收时节居然让建粮仓,介于之前有了教训他不敢开口询问。查建从来是不会问理由埋头苦干。
王渊因为有徐洋的名声在外,直接找了粮行的东家一次性买了五万斤谷子。怕动静太大,都是分批次运出城,夜里才运进庄里。用娇娘的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若是自己买这么多粮进庄的事被人知道了,太平时还好,一旦有战乱怀璧其罪,到时候不是保命而是因粮被夺命了。买的粮最后是运了三万斤进庄,有两万斤秘密运送到到了万全庄上。
罗庄头终于明白建粮仓的作用了,他想的是主家太有钱消化不了,明明守着一千多亩的庄子开春就播种了,哪用得上买这么多谷子,难道是要改行卖粮食吗?
粮食的事儿解决了,娇娘想着庄上喂的猪二十头猪长得还不错,李家三妯娌很精心,问过她们之后都说基本上有经验了,养猪比养孩子还省事儿。这让娇娘哭笑不得,孩子那可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动物和人的区别可不仅仅是吃喝问题。孩子不仅管温饱还得管教养。
既然有经验了,养猪就可以大肆铺开了。最近太太喜欢修建,粮仓建好后又开始建猪圈。猪圈建在一个背风的弯道地方,一建就是三十个圈。娇娘将李家三妯娌分成了三个组,任命她们为组长,一人带三个妇人专管养殖。而且,不仅仅养猪,娇娘又让人给购买了兔子、鸡、鸭、鹅这几样家禽。如此大规模的喂养,饲料肯定是不够的,娇娘多种蔬菜,菜叶子就可以喂猪。为了应付饲料慌,娇娘让庄户五岁以上的孩子都来听令。
五岁到十四岁的孩子一共来了二十八位,他们有的胆子大些还敢直视娇娘;有胆小的低着头搓着衣角不敢抬头;还有胆子更小的怯怯的站在角落里浑身还发着抖。
娇娘看时,他们有的流着长鼻涕;有的穿着破棉袄;那发抖的孩子穿的破棉鞋已经露了三个脚趾头。这样的场景让娇娘有些内疚,跟着自己的人挨饿挨冻那是自己的失职。都说京城是天子脚下富足之地,却不想庄上的人还这么穷。也是,赵文那家伙有钱就是用来泡妞也是不会管奴才的吃穿的。通过孩子们的情况娇娘感慨,这些人的日子过得比水口山镇那些乡邻还不如。经过了三年多的发展,那儿的孩子们不仅能吃饱穿暖,还有学堂上了。
“孩子们,想不想吃好穿好上学堂?”郑嬷嬷和颜悦声的问着孩子们。
“想!”有几个胆大的大声回答,也有几个蚊子似的发出声音;更多的孩子是点头不语,有几个则是抬头茫然的看着郑嬷嬷。
“咱们庄上喂了很多家禽,饲料不足,只要你们勤快,每日里在田边土角打草回来,就能挣工分换好吃好穿和上学堂的钱了,你们愿不愿意?”见娇娘点头,郑嬷嬷继续问道。
“愿意!”打草而已,大人们经常做的事,相对于他们自己这些孩子还能挣工分,不过,什么是工分呢?
“工分就是你们打了一斤草就算一分,到时候都折算成相应的银两给你们置换成吃穿用品,怎么样,孩子们?”这些孩子中,大人要求严厉些的会帮着做点家务看管弟妹;而没怎么要求的就东晃晃西晃晃混日子长在。等长到十五岁时就在庄上做工了。郑嬷嬷听闻了娇娘要让孩子做事时起先还不理解,眼下见这些孩子站在一起时恍若想起了水口山村,她知道了娇娘的用意。
对于孩子们被女主人要求做事庄户们很多人想的是当主子的人都是变着方的盘剥下人,连这么小的孩子都不放过。也有几户人家脑子清醒是大力支持的。
“你看看李家那三妯娌,虽然说只是养养家禽,眼下相当于一个小管事了。孩子,好好干,说不定哪天也能当个孩子王呢!”老一代老去时这批孩子正当时,主子可是有儿有女呢,到时候跟了他们就能混得不错了!
“老奴看过了,有三个孩子不错!”同样是谈着孩子的事儿,郑嬷嬷也向娇娘道:“年龄虽然大了点,好好调教也能给少爷三兄妹用正好!”
“嬷嬷,你去摸访一下,这三个孩子大人的品性如何?”娇娘用人也是要看人的,大人的品行潜移默化无形之中会影响孩子,特别是放在孩子身边的人,那可是宁缺勿滥。
无独有偶,郑嬷嬷打探下来的情况是,这三个孩子正是养猪的李家三妯娌的孩子。
“难怪!”大人做事有条理,能干利落,孩子们自然也被要求得很严谨。同样是穷,但这三个孩子穿的衣服破了的地方缝补得很好,针线密实,浆洗也很干净。足可以看出李氏三妯娌的能干了:“等年后征求一下她们的意见,将孩子送进院子里吧!”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