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倩倩不是现在的摄政王妃侄女,而是摄政王前妻荣氏哥哥的女儿。
  梁炳辉怀疑荣太贵妃救了二皇子,找了个借口把荣家灭门,只有荣倩倩因为身体多病,从小寄养在庵堂,才得以活命。
  前不久,明姑庵的主持身染重病,她自觉不久于人世,派人把护国公夫人找了去。
  护国公夫人急公好义,正直无私,在京城的贵妇,最是公正可信。
  主持说明了荣倩倩的身世,还拿出荣家家主的书信,以及孩子送来时的衣服、被子、身上戴的碧玉坠璎珞项圈、金手镯、金脚镯等。
  碧玉坠璎珞项圈乃是荣太贵妃送的,还有内造的标记,荣倩倩的肩头,有个梨形的胎记,信上有这样的言语。
  皇宫内库,有荣大人的奏折,可以找出来对笔迹,护国公夫人最后确定,荣倩倩就是荣家唯活着的人,她十分激动,为功臣有后而高兴。
  明姑庵是个人迹罕至的小庵堂,藏在西山深处,庵堂只有六个尼姑,靠山上的果树林生活。
  庵里所有的尼姑都得辛苦劳作,大家才能有饭吃,有衣穿,护国公夫人见到荣倩倩时,她的双手上还有很厚的茧子,而且,绣活做得非常好。
  庵堂的尼姑春夏秋三季都得在果园干活,冬天做绣品,其余的时间,除了睡觉,还要诵经,十六年的时光,她就是在这样孤寂度过。
  荣家没人了,昔日的荣府也被梁炳辉送给了他的妻舅,后来收回,又让皇上赐给了忠勤伯。
  摄政王想要把荣倩倩接到自己家,郑夫人却觉得荣倩倩现在只认识自己,还是在她家住几天,熟悉下京城比较好。
  荣倩倩美丽、安静、羞涩、质朴、心地善良,郑夫人很喜欢,她和儿子商量:这样的女孩子,能不能做自己的儿媳妇?
  **这年里没少相亲,他很不适宜京城贵女那种有话不直接说,七拐绕让他头晕的做派,对荣倩倩这样单纯可爱的女孩子,倒是挺喜欢。
  郑夫人问过荣倩倩的意见。
  荣倩倩就见过**这个未婚男子,每次还都羞得头都抬不起来,也说不上什么意见,但她听说,这样就可以辈子生活在护国公府,给护国公夫人叫母亲,立刻就答应了。
  摄政王是荣倩倩的姑父,是这个世界上最愿意照顾她、最希望她幸福的亲戚,他出面为内侄女定亲,还为她预备了丰厚的嫁妆,只等正月二十三,就成亲。
  戚芸娘对**挺上心,荣倩倩就像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下子把希望彻底打碎,他好几天都郁郁寡欢。
  为了拉近关系,戚芸娘她还把自己的悲伤,说给燕然听:“唉,这都是命,你表哥也挑了不少的人家,只对我还好些,我以为再等等他就会回心转意,没想到凭空冒出个荣倩倩,他们忽然就定了亲,罢了,这都是命。”
  燕然还是喜欢和荣倩倩亲近,戚芸娘看似心直口快,热情爽朗,但她说话做事,目的性特别强,和自己交好,是为了表哥,二则为了撮合自己和她哥哥,这种无利不起早的行径,燕然实在没法和她交好。
  荣倩倩闲暇,就在屋里绣花,这是十几年养成的习惯,姨母有时把她带到娘家,让她和燕然作伴,她很安静,也特别注意不给燕然添麻烦,燕然和她在起,感觉特别平静安适。


第一百七十七章 重立太子
  荣倩倩和燕然交流最多的,还是关于绣花的话题,燕然有新颖的花样子,荣倩倩的绣技好,两人商量的结果,就是给荣倩倩绣出了件式样新颖,看着挺华丽,其实绣起来却不特别费时间的嫁衣。
  只有个月时间,护国公夫人还请了绣娘,这件嫁衣是大红夹金丝的云锦,背部的凤凰牡丹就像幅工笔水彩画,新娘子出嫁,要戴凤冠披霞帔,霞帔刺绣特别华丽,若是嫁衣的前片太花哨,会和霞帔冲突,但很多人还是满服绣花,让人看着就像个大大的花蝴蝶。
  燕然建议颜色主要集在霞帔上,衣服则以用纤细的金线勾勒花卉轮廓则可,荣倩倩很赞成她的提议,最后衣服做出来,比姨母从宫里借出的样品还要璀璨绚烂。
  戚芸娘常来,和荣倩倩碰上也不回避,她决口不提**,燕然也不会明说,荣倩倩好几年都不知道戚芸娘还曾经是她的情敌。
  荣倩倩试衣的时候,她也在边上看着,个月来,丰娘让太医配了药煮水给荣倩倩泡手,去除她手上的厚茧,燕然又用珍珠粉和了蛋清,让她敷脸,荣倩倩本来就轮廓清秀,这下越发美丽动人,戚芸娘见了,自惭形秽,沉默不语。
  正月十六,戚芸娘也定了亲,男方就是赫赫有名的益王府长孙赵弘昆,这下她可开心了,在燕然面前虽不至于摆谱,但行动间那种优越感却无形带了出来。
  **是护国公的二子,没法继承爵位,他能干又有外祖荫庇,将来前途还是很不错的,因此婚事的行情才好,可他和赵弘昆还是没法比,就算是降阶承袭,赵弘昆稳稳的个国公爵位是跑不掉的。
  戚家觉得女儿攀了高亲,杜家这边肯定会有所触动,过了几天,又派了媒人过来,丰娘的口气果然有松动。
  儿女的亲事全都有了着落,忠勤伯夫人特别高兴,打算天气暖和,家到庄子上住几天,散散心。
  燕然和娘亲这几天却特别忙,确切的说,燕然也就是指点着家仆,为表哥做了些婚礼用的礼花。昊天朝的婚礼,都是傍晚举行的,正好给她了这个机会。
  丰娘却和姐姐着实忙了通,他们进京办的最大家务事,就是**结婚。
  荣倩倩没有娘家人,护国公夫人唯恐不热闹不排场,女孩子心里难过,因而,她在各个环节,都尽量可以不奢华,但觉不冷清。
  转眼就是正月二十三,京城的官员几乎都到了,皇上也赐了礼物和块天作之合的紫檀匾额。
  当然最出彩的是燕然赠送的礼花了,京城也有人做礼花,但像她做的这样好,礼花大、形状多,色彩璀璨斑斓的,还真没有。
  摄政王对护国公府的表现非常满意,尽管摄政王妃对男人为前妻的侄女这样费心张扬,有些腹诽,但摄政王毕竟是个男人,有些细节便难以做好,王妃也是个会做人的,她查漏补缺,尽量让婚事更加完美,也让丈夫小感动了把。
  摄政王也不知道荣家还有血脉留下,现在,顺利把荣倩倩嫁了,卫国公还承诺倩倩生的第个男孩子,将来姓荣,为荣家留下条血脉,这更让他感到安慰。
  荣倩倩的婚礼,他带着皇上的恩义,亲临现场,更让这场婚礼显得隆重喜庆,美轮美奂。
  但是没人的时候,哪怕仰望观看礼花,摄政王的脸上也没有点笑容,这两天,他和皇上已经下了决心,要重立太子。
  想到长子跟着自己吃尽苦头,事到如今,他却未能获得应有的报偿,摄政王心里特别难过,哪怕内侄女大婚,他总算是做了件报偿前妻的事情,摄政王的心情也没法轻松。
  嘉佑帝很照顾兄长的心情,坚持在亲侄儿选个继承人,摄政王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立小儿子赵弘玠,旨意这两天就会向全国颁布。
  摄政王妃也跟着丈夫来参加婚礼了。
  重立太子的事情,皇上并没有刻意保密,因此,宫里有趋炎附势的,已经悄悄向她透露了消息。
  摄政王妃吃惊于丈夫不立她的大儿子,却立小儿子,但不管哪个,都是她的亲骨肉,将来,不是太后,却等同于太后,想到这个,她都激动地夜不成寐。
  她只是个知府的女儿,容貌连皇宫选秀的资格都没有,没想到却有这样大的福气,这在以前,她和她的家人连做梦都不敢想。
  当年和她退亲的刘志,好容易摆脱“梁党”的阴影,但却又要面对摄政王府的威压,刘夫人曾经托人说情,求放丈夫马,甚至还跟着大理寺卿廖夫人过来,跪下求情。
  摄政王曾告诫妻子要谨守本分,好好管好家务,不要插手朝廷事务,摄政王妃便不愿给丈夫惹麻烦,让群臣非议她“小人得志、忘乎所以”。
  她给刘夫人说:“你丈夫是好是歹,不是我说了算的,他若是门心思为了朝廷,救百姓于水火,不管是谁提拔的,皇上都会重用,若是他贪污受贿、媚上欺下,不能公正审理案件,致使百姓蒙冤,朝廷和皇家威信受损,谁想放你马都没用。”
  刘夫人痛哭流涕,觉得摄政王妃这话就是要打击报复的变相说法。
  刘志为了升官,哪怕有损自己声誉,也要退了亲事另攀高枝,当了官儿能清正廉明吗?大理寺少卿又掌握司法大权,为了逢迎权臣梁炳辉,没少做违背良心的事儿。
  果然没多久,刘志被御史弹劾,罢官流放。
  摄政王妃坐在女眷主宴的上位,身边是男方请来的客人,有襄国公夫人、忠勤伯夫人等,没有个不是京城里的高门女眷,而且她们也想和她交好,襄国公夫人谄媚、忠勤伯夫人热情,益王世子夫人虽然木讷,但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样子,也让摄政王妃感觉很舒服。
  但摄政王妃还是很懂分寸的,丈夫为了长子的病,直心情抑郁,她便也尽量低调,再高兴,脸上也不会表露出来。
  她的不卑不亢,也得到了众人的交口称赞。


第一百七十八章 踏青
  二月二,龙抬头,接连几天阳关灿烂的好日子,桃花杏花下子都开了。
  **新婚燕尔,恨不能把媳妇捧在手上,荣倩倩三日没法回门,本人还没难过呢,**先心疼上了,他心思转了几转,终于想出办法补偿——带老婆去城外的庄子上小住几天,好好散散心。
  护国公夫人本就是个心热又大度的,儿子对媳妇好,她非但没有像有些婆婆那样失落难过,反而夸儿子是个有良心的,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听说表哥出城玩去了,舅舅家的武表哥也忍耐不住,经过年的整治,西山军营已经铁板块,他请几天假,父亲肯定会答应的。
  皇上当时把西山大营交给了卫国公,卫国公已经六十多了,这个时代,人活七十古来稀,即便精神矍铄,他也得准备身后事。
  卫国公举贤不避亲,西山大营就给了儿子管。而皇上和摄政王也是千肯万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进皇宫做了侍卫,姜武在西山大营做了校尉。
  和平时期,武官除了每天练兵,便别无他事,还是比较清闲的。
  姜震云准了儿子的假,但要他把亲戚都带上:“你姑姑家,还有你嫂子和两个孩子,帮我把他们照顾好,但有闪失,军法伺候。”
  姜武苦着脸答应了,他哥跟前的两个孩子特别的皮,姑姑家的两个也不是省油灯,他这哪里是出城踏青啊,是没事找抽呢。
  说来也巧,戚芸娘也送来帖子,邀请燕然同踏青去,燕然给送信的婆子解释句,她得帮着娘亲照顾弟弟,不能应邀。
  戚芸娘听了回信,也没别的办法。戚为雄很是失望,忠勤伯夫人却眉头皱,计上心来:“卫国公府的人出游,肯定去西山玉兰峰脚下的庄子,那可是皇家园林劈出来的,风光比咱家庄子漂亮多了,娘不如以此为由头,让你们也跟着去玩儿。”
  “这行吗?”戚芸娘有些担忧,“卫国公世子夫人好像不喜欢我。”
  “没关系,娘写信给护国公夫人,护国公夫人能当卫国公府的家,她好说话。”
  戚芸娘羡慕地看了哥哥眼:“娘就是偏心,到了你的事情上,什么都办法都肯用。”
  戚为雄皱眉看了妹妹眼,没说话。
  看着哥哥脸上的郁色,戚芸娘想到自己那人人称羡的婚事,不好意思了,她安慰哥哥:“我定多在杜姑娘面前说你好话,争取早日把你们的亲事定下来。”
  忠勤伯夫人最疼爱小儿子,她安慰儿子句:“听说杜家很宠女儿,京城这么多公子哥儿求亲,都铩羽而归,是因为杜姑娘瞧不上,小雄,你见了杜姑娘,多顺着,尽力哄着她开心,若是能让杜姑娘相你,这亲事就有成子。”
  戚为雄点点头:“我见过威远侯家的公子在杜姑娘跟前的样子,大呼小叫不成体统,我当时还觉得杜姑娘挺不稳重的,原来是我想错了。”
  忠勤伯夫人十分惊讶:“真的?我直疑惑威远侯府的七公子门第家世容貌,无不是响当当的,杜家怎么还挑剔,原来是这个原因。”
  护国公的家人要出城踏青,不光是忠勤伯府的人求沾光,太子赵弘琛也插脚,闹着要同行。
  另立太子的圣旨都写好了,皇上、摄政王心难过,不仅答应了他,还派了大内侍卫保护他。
  卫国公为此还从西山大营调了二百兵丁,加强保卫工作。
  二月初,阳光明媚,天气温暖略有凉意,春风带着特有的生命气息,轻柔地吹拂在人们的脸颊,让人的精神都为之振奋。
  杜英睿、姜武、戚为雄陪着太子,由群侍卫簇拥着,往西山进发。
  本来皇上还要太子去皇家御苑,摄政王嫌御苑太大,至少得调两三千兵马才能做到基本的安全防护,没有同意。
  卫国公府的山庄,曾经落到梁炳辉的手里,那恶徒凡事都追求奢侈豪华,山庄虽然比不得皇家御院规模宏大,但却小巧精致,典雅大方,修得美轮美奂。卫国公重新收回山庄,还没有去过,他并不知道山庄现在什么样,摄政王要太子去玩,他只是谨慎地做好保卫工作。
  燕然坐在马车上,微醺的春风和道路颠簸,让她昏昏欲睡,身边的小慎却四下张望,很是兴奋。
  行人出了城,经过村庄,渐渐接近玉兰峰。
  玉兰峰只是个小山包,前朝就开始做皇家御院,因山峰上遍植玉兰花而得名。
  昊天朝太祖却嫌玉兰花只能观赏,没有经济价值,曾提议改种桃树杏树,经过百十年,现在的玉兰峰上,玉兰花已经很少了,远远望去,红的桃花白的梨花,还有粉粉的杏花,大片大片的,果然美丽无比。
  燕然听小慎发出惊叹,也从车窗往外瞧。
  不远处的太子看见了,指着她的马车,对杜英睿道:“然妹妹也骑马。”
  杜英睿已经习惯了太子这样颠倒语序的说话方式,他看了看燕然的马车。
  太子撒娇道:“让然妹妹出来骑马,马车里不好玩,闷!”
  戚为雄心情很矛盾,既希望杜燕然出来骑马,又腻烦太子这样说她。
  姜武和妻子都是西疆长大的,几乎会跑就会骑马,现在妻子还被困在马车里,他也有些心疼,便鼓掌赞同:“表弟,让表妹和你嫂子起吧,瞧这天气多好。”
  “好吧,我这就去问问。”
  杜英睿亲自来问妹妹,燕然看了看外面,不动心是假的:“好的,哥哥,我和表嫂骑马走在你们后面。”
  “行!”
  在深宅大院圈了年,燕然刚开始还是有些放不开,到了下午,就已经不再缩手缩脚了。
  护国公的庄子和这边也不远,**听到消息,下午也过来了,燕然和武表嫂人带个弟弟,武表哥和郑表哥则带姜斌表哥家的两个淘气包,骑马在山上的路上徜徉,欢乐的笑声,洒满了飘着花香的山路。


第一百七十九章 暗算
  这天玩得太累,燕然吃了晚饭,洗漱之后便沉沉睡去,没想到四个小淘气却闹腾起来,哼哼唧唧哭着不肯睡,他们被马背磨红了屁股,疼得乱闹人。
  还好丰娘带着药膏,给了姜斌媳妇盒,她自己亲自给儿子抹上,和哄了又哄,折腾到半夜才睡。
  第二天,四个淘气包的小屁屁依然红肿,个个趴在床上哼哼唧唧,丰娘只好放弃上山,主动留在宅子里照看他们。
  姜家两妯娌也表示要留下,让丰娘赶走了:“你们年轻人有力气,都出去玩吧,我昨天累了,要歇歇。”
  斌表嫂打着哈欠:“呵,我也不行,你们去玩吧,我和小姑母换着睡会儿。”
  丰娘看她的样子,也不勉强,只给**叮咛:“今天就别再骑马,来观景呢,不是来兜风的。”
  大家就想起骑马观花的成语,便笑,也就放弃了那个打算。
  武表哥在山上个比较平坦的地方,让仆人架起了烤炉锅灶,打算大家逛累了,便去那边野炊。
  太子忽然看到树丛有野菜,便喊着要吃荠菜饺子。
  **最希望离开众人的眼,和媳妇享受下二人世界,他惊讶地嚷道:“哎哟,地上果然有荠菜呢,不如我们挖些,会儿包点饺子尝尝鲜。”
  众人轰然叫好。
  来玩的人,除了戚家兄妹,都曾经潦倒落魄过,可人们总是选择记住幸福和快乐,童年的苦难早已淡漠,只有挖野菜时的乐趣,留在心。
  戚为雄跑到燕然身边:“杜姑娘,我都不认识野菜,能跟你学吗?”
  燕然笑了笑:“这有什么不行的?”
  太子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你可真笨,我会,来,跟我学。”
  戚为雄的脸下子就红了,他害羞不是怕人以为自己不如个傻子,而是太子瞪着他,副你打得什么鬼算盘,我门儿清的样子。
  他的表演有这么差,连傻子都能看出来?戚为雄心思转,禁不住又高兴起来——杜姑娘想必也看出自己是故意想和她在起,她还笑眯眯十分和气,这是不是不是表明,她对自己有意?
  戚为雄的心扑通扑通,简直能从嘴里跳出来。
  太子小心地拉了下燕然的衣袖:“来这边,我带你挖野菜。”
  燕然看太子走的方向,果然有几棵挺大的荠菜,她欣喜地点头:“没想到你还能记住荠菜。”
  那么多该记住的却忘得干干净净。
  大家出来玩的,没有镰刀之类的工具,太子在靴筒里摸出把镶着宝石的短剑,燕然唯恐他伤了自己,连忙道:“给我!”
  戚为雄凑过来:“太子爷,你的短匕太珍贵,不如用我的。”
  他拿出把更短的刀子,刀身乌黑,只有刀刃处有抹亮色,如线水流,晃动闪着寒光。
  燕然看出来,这把不起眼的短刀,才是真正的珍品。
  太子怒哼了声:“你不认菜,不要耽搁了我们,走开!”
  燕然和稀泥:“好了,好了,太子,你认识,指给他看,你俩块挖野菜。”
  太子立刻脸笑容,对着燕然乖顺地点头:“好的。”他指着那棵野菜,“喏,这个。”
  戚为雄觉得特别憋屈,但太子的话又不敢不听,何况,燕然还挺期待地看着他呢。
  太子十分骄傲地看着戚为雄用刀子挖出第棵野菜,然后又指出第二棵。戚为雄乖乖听令,不停地弯腰挖菜。
  燕然看出,太子故意捣乱,东指下,西指下,戚为雄不停地起立蹲下,很快额头都见了汗。
  不知不觉,他们站在条通到山顶的道路上。
  在花海里出来,燕然只觉得视野大为开阔:“咦,瞧山下,红白的花儿还排成图案了。”
  戚为雄和太子起往下看,圈红圈绿圈白……
  忽然,阵轰隆隆的声音响起,连脚下都颤动起来,大片大大小小的石头,从山顶滚下来。
  “快躲——”燕然吓得尖叫,丝尚存的理智,让她把将太子往树丛里推。
  太子却哎哟声摔倒在地,山上石头明明还没落下来,可是燕然分明觉得什么击在她的左踝上,她也腿麻,“哎哟”声,倒在地上。
  戚为雄挺着急的,他双手伸,抓住燕然和太子背后的衣服,扯着两人便往树林跑。
  其实小路挺窄,两步就躲过去了,可戚为雄居然也“噗通”声摔倒了。
  “啊——”眼看三个人都要被滚石砸,太子忽然怒吼声,抓起燕然奋力跃,终于蹿进了梨树林。
  戚为雄也是奇才,他急生智,猛力滚了几滚,也安全了。
  燕然几乎在落地的同时,便对着前面的树林放了火铳,她这个火铳,射程近,但打击的面积大,而且,火药是她研究年多才做出的种安全弹,可以装在火铳里,而不是像普通火铳,每次放枪的时候,才现填火药。
  几乎同时,太子也对着那个方向放了枪。
  个穿着白衣,头上还用白绢包着的人影,在轰响摔在地上,这个坏蛋,躲在梨树上,难怪这么近,也没人发现他。
  燕然的枪,只把人惊动了,太子那枪,才是致命的。
  跟随太子的暗卫急忙冲过来,用身体围成了道防线,附近的侍卫都往这边涌过来。
  燕然听到此伏彼起的火铳声,震得花儿扑簌簌地落下来,接着,听到姜武表哥在大声地下着命令。
  燕然、太子由侍卫簇拥着,向山下走,她迅速地从荷包的小铜盒子里,拿出颗火药弹,填进火铳。
  戚为雄十分羡慕地看着:“你这就是传说的火器?”
  “警醒些,谁知道还有没有坏蛋。”燕然提醒道。
  “哦!”戚为雄应了声。
  “轰!”太子举着枪,十分兴奋地对着空做射击状。
  “别对着自己人。”即便是空枪,燕然还是觉得那样很危险。
  太子脸兴奋,嘴里还在“轰!轰!”地叫喊。
  “你从哪里拿来的?”燕然觉得这枪怎么眼熟得很。
  太子急忙把枪藏在怀里:“不给,不给!”
  刚才他及时放出那枪,让燕然以为他紧急情况下,脑子忽然搭对线了,谁知还是傻着呢。


第一百八十章 令人惊诧的擢拔
  到了山下,燕然他们便被保护在个有着又高又厚外墙的院子里。
  院子的四周还有望楼,姜武和**商量了下,安排了几个侍卫带几十个西山大营的兵,负责守护,其余的人马,全都去封锁道路抓坏蛋了。
  申时,京城那边增援的人赶到,他们几乎把山包梳了遍,只找到三个尸体,都是开始就被火铳打的,两个当场死亡,个是被抓获时,吃了毒药自杀的。
  到底是谁安排的这场刺杀,却不得而知。
  嘉佑帝的身体,不能生气,摄政王狂怒,却还得先压抑着安慰皇上。
  嘉佑帝从小身体不好,就不许生气,也是压抑的久了,定力比摄政王好,他思谋再三,下了决心:“依朕看,你想补偿弘琛,可惜有人不许啊,再这样下去,他连命都没了。”
  摄政王心难过,点头道:“事已至此,也只能那样了。”
  就在这天夜里,两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在起交谈:“皇上已经有意重立太子,此刻宜静不宜动,你怎么能犯下这样蠢的过错?”
  对面的人气急败坏地跺着脚:“这不是我安排的,你知道,我们出钱买命,对方拿钱办事,具体操作就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
  “这么说,上次没有成功,便会有这次,说不定还会有下次?”
  “是的。”
  “他已经傻了,又被废黜,还是得死吗?”
  “嗯,我们当时出的是买命钱,不是罢黜便能终止的。”
  “哎哟,他还活着,岂不是说,还会有刺杀?”
  “应该是,咱们才付了半的钱,说好人死了,才付另半的。”
  “我们以前在暗处,不被人注意,今后盯着的人太多,万……”
  两人都有些心惊。
  “能不能让那边停下动作?”
  “我试试。”
  第二天,皇上颁旨封赵弘琛为福王,另立赵弘玠为太子。
  赵弘玠才三岁,朝臣虽然不明白皇上为何放着大的赵弘璋不用,而要立个小孩子,但皇上已经让步重立太子,他们时也不敢罗嗦。
  杜英睿上折子请辞东宫长史之职,嘉佑帝准了,给了他个五品的翰林之职,让他去翰林院。
  杜英睿没有接旨,请求做福王府长史。
  摄政王感动莫名:“没见过如此重情重义的,当年琛儿虽然于他有恩,可也不至于到了以命相报的程度,真正做到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听闻杜仲德当年为了家孤儿寡母,误了考期,后来又为了朝廷,跟随威远侯远赴北疆,还跟随到了西疆。”
  “是的,威远侯曾经说过此事,他为人方正,刚直不阿,能力也很强。”
  “看来这家的确是正人君子,而不是那种言不由衷、沽名钓誉之徒。”
  “是的。”
  “让杜仲德去礼部,任右侍郎如何?闫禹铭都快七十了,老眼昏花,路都走不稳,还赖着不肯致仕,标准的尸位素餐呢。”
  “这个——,闫禹铭的确该致仕,可杜仲德越级提拔的幅度是不是有点大了?”
  “不大,能震撼人心吗?对这样的忠良,朕就是要多加提拔,才能树立榜样,提升正气呀。”
  “是,微臣着相了,杜仲德这样的人,的确应该进入礼部,大力旌表。”
  皇上给杜家的旨意,果然震撼了朝廷大臣的内心,杜仲德进士才年,先授予五品官员,大家听说他跟从威远侯多年,在铲除梁炳辉的斗争有功,也就表示理解,可这才年时间,便从五品下子蹦到了三品……
  第二天的朝会上,边有人提出了异议:“皇上,杜仲德是卫国公的女婿,又和胡宰丰是同乡,他是不是该避嫌,不适合在京城做官呢?”
  这个理由,还真的冠冕堂皇。
  过年后,京兆尹给皇上推荐了个医术高明的道士,嘉佑帝精神好了许多,便又开始临朝,但他经常不太说话,此刻,他转头看着摄政王。
  摄政王对皇上行礼,然后对着朝臣开言:“皇上问大家:卫国公世子任西山大营总统领时,怎么没人说回避呢?”
  吏部左侍郎顾严惜出列奏道:“卫国公年事已高,身边应有子孙伺候,再说,西山大营乃梁炳权盘踞多年的老巢,非姜统领这样德高望重、能力超群的大将,不能弹压制服,因而,虽然朝廷有规避制度,可也得根据实情。”
  “那么,皇上还问大家,为何你们不问声,为何提升杜仲德,便要拿出规避制度来阻拦此事?”
  顾严惜无话可说,退了回去。
  胡宰丰出列,恭声询问:“还请摄政王明示,为何皇上会越级提升杜仲德?”
  摄政王笑了下:“胡大人,你和杜仲德是乡亲,想必对杜仲德有所了解。”
  “是,微臣略知二。”
  “请讲讲,让诸位明白。”
  胡宰丰说了杜仲德为了家孤儿寡母,误了考期的事情,然后,又为了朝廷,跟随威远侯,致使自己在其后的六年,都没能参加春闱。
  朝堂上站立的众位大臣,也都听说过此事,但由胡宰丰说出来,威远侯在边作证,便知不是空穴来风,时相对无语。
  威远侯接替胡宰丰,继续说道:“我等进京,皇上本来要赐官于杜仲德,但他坚辞,靠着自己的能力,在春闱脱颖而出,大家只看到他才进士年时间,却不知道他为了朝廷,已经默默奋斗了十年之久。”
  摄政王接着威远侯的话,继续道:“诸位,皇上擢拔杜仲德,就是为了弘扬正气,希望有更多的士子人像他这样,心为了朝廷百姓,而不是盯着前途爵禄。”
  朝堂上的官员,都不敢说话了,只怕摄政王拿杜仲德和自己的行径相比较。
  刚开始,听到杜仲德的传言,很多人还觉得他太迂腐,以至于显得愚笨,到现在不得不承认,傻人有傻福,杜仲德居然能用这样的方式飞黄腾达。
  早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