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宁芳可以确认了。

    这酷似祖母的美貌少女便是宁四娘的长女,宁家过世的大姑奶奶,宁怀瑾的遗女——南湘儿。

    可南家不是在江西么?怎么悄没声息来了金陵?

    宁芳糊涂,宁四娘同样错愕,只有毛吴氏,喜不自胜。

    她都已经绝望了,居然来个自投罗网的!

    听称呼还是宁家的外孙女,那就是宁家娇客,更加怠慢不得。能把她拱到台上,她就大事已成!

    “姑娘快随我来,要说我可真是一片好心,却硬是被人误会……”

    “行了!”南湘儿不耐烦的眉梢轻挑,“太太不必多说,我既来了,如你心愿就是。”

    说着话,她往宁四娘这边一扫,目光很快就落到宁芳身上,看了两眼,然后瞧了瞧她那张被人展示的字,不屑的轻哼一声,“取我的笔墨纸砚!”

    身后四个丫鬟立即依言摆上各式精致文房用具。南湘儿提笔,竟是左右双手同书。很快便写好两卷长诗,写完便掷笔吩咐道,“提起来给众人看看吧!”

    因南湘儿写字用的是上等绢帛,吸水性极好,几乎是一停笔,墨迹就干了。所以当丫鬟提起时,众人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她左边一首写的是大诗人杜牧的名作《九日齐安登高》,全诗共五十六字,用的是潇洒的行书。右边这首写的是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一共五十二个字,用的是秀丽的楷书。

    但两种字体都写得无比流畅俊逸,关键她还是同时书写两种不同的诗词。这份本事,别说在座的女孩子们大半没有,连男人都是少见的。

    所以别的先不说,毛吴氏先喜得先挑起大拇指,“我看姑娘写得真好!便是我这不识字的人,也觉得好看!高大人,你说是也不是?”

    确实是好看得紧,但也只是好看而已。

    论笔力,还及不上还年幼的宁芳。只不过因为南湘儿年纪大了许多,习字多年,所以很好的掩盖了这一缺陷。

    但更能掩盖缺陷的,是少女娇美的脸庞和初初发育的起伏身姿。

    最终,在高文秀都隐晦在南湘儿身上打量了几个来回,赞了一句,“光这份左右执笔的工夫,在今日在座者之中,就可名列前茅了。”

    这话一出,众人无不点头认同。

    一时间,在场青年男子的目光无不齐齐落到少女身上,炽热荡漾。

    这样又美貌有才情的美人儿,谁不喜欢?若能讨来当媳妇,光是旁人的艳羡之情,就足够他们得意了。有些自觉门第相当的,已经打算着回头就让家里去提亲。

    毛吴氏任务圆满完成,喜滋滋的补上最后一句,“既然府尹大人都说好,那便是要领赏的吧?”

    这个自然。

    按规定,所有在菊花台上展示才艺,得到嘉奖的人,都可得到一份由参与人家提供的礼物。只不过这份礼物在赠人之前,是不公开的。可能是自家的,也可能是冤家的,左右总添个乐趣。

    作为今天宴会的主持之人,高文秀一招手,便有管事捧来一只尺许长的锦盒,乌沉沉的,也看不出装的什么,送到了南湘儿面前。

 第137章凤钗

    “姑娘不妨打开看看,这是谁家的好东西?”

    毛吴氏也不知那盒子里会动什么手脚,只是按照崔大太太的吩咐,怂恿南湘儿亲手打开。

    南湘儿却似是不大放在心上,接了锦盒却是当众轻笑,“瞧这盒子里,似是金玉之物,可我素来不爱那些。若果真如此,就请在座诸位不吝赐教。若有好的,小女情愿借花献佛,赠与那人。”

    这是要以文会友么?可与美女切磋的机会,谁愿意放过?

    一时间,底下一众男子纷纷拍案叫好,目光咄咄,可在座的夫人们却是微微色变,就连一心想跟宁府交好的顾太太都觉得她表现得太过了。

    虽说有些才貌,可这样张扬行事,难免让人不喜。听说宁四娘的女儿嫁的也是书香门第,怎会教出行事这样招摇的女儿?

    这问题不止她想不通,宁芳也想不通。

    因为大姑奶奶宁怀瑾,是宁家始终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尤其在宁四娘面前,没人敢提起。所以连她的女儿,宁芳也知之不多。

    只知道当年,是宁四娘一力做主,把女儿远嫁到江西南家去的。据说因为这件事,宁四娘和丈夫邹润,当众吵过他们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架。

    外人都说,宁四娘嫁女儿是为了给儿子铺路。因为南家,曾经出过帝师。是江西的文坛领袖,在朝野也极有威望。

    可南家规矩大,规矩严,新媳妇嫁过去极其难熬也是出了名的。是以疼爱女儿的邹润万万不肯把宁怀瑾嫁过去,可最后还是没能拗得过祖母。

    只可惜,这位大姑奶奶嫁过去不到两年,就一命呜呼了。

    死于产后大出血。

    但也有人偷偷说,是因为南家规矩太大,耽误了大夫救治,才生生坑死了宁家的大姑奶奶。

    而祖父邹润也是因为爱女骤然离世,经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所以才会病倒,身体大不如从前。再过几年,他便病逝了。

    所以这件事,在宁家上下,成了无人敢提的禁忌。

    但宁芳有悄悄注意到,每年总有两天,祖母会找各种理由,不吃不喝。然后在佛前,默默念上一天的经。

    其中一天,是姑姑的生辰。另一日,就是她的死忌。

    在宁芳看来,未必就是祖母坑了姑姑。

    因为生育本是一道鬼门关,从前她们镇上有个姑娘,还是招赘上门呢。亲爹亲妈照看着,结果生孩子时还是亡故了。

    所以这都是命。

    可这样话,宁芳怎么也不敢去劝宁四娘的。只能当作不知道,悄悄在那日多抄些经书,算是替从未见过的可怜姑姑祈福了。

    而姑姑送掉性命生下的女儿,便是南湘儿。

    宁芳知道,虽然宁四娘平时极少提到这个外孙女,但心里却是一直惦记着的。只因隔得太远,不便走动,所以鞭长莫及罢了。但对于姑姑留下的嫁妆,宁家却是没有讨要分毫,只求南家能善待这个孙女儿罢了。

    可她不是应该在江西么?怎么跑到金陵来了?

    很快,宁芳找到答案了。

    此时,有一个年轻妇人,带着几个孩子悄悄进来了,来到宁四娘的身边,低低叫了声,“娘。”

    这个宁芳认得,是大伯宁怀瑜的妻子,大伯娘梅氏,和她那边的几个儿女。

    宁怀瑾因与庶弟宁怀瑜是同年所生,只差两三个月,又一同在宁四娘膝下教养长大,是以感情极深。

    宁怀瑾当年出嫁时,宁怀瑜在送长姐出门时泣不成声,哭得几乎不能见人,弄得至今梁溪老宅那边,还会有些念叨他们的手足情深。

    那宁怀瑜会不会为了这份姐弟之情,就把外甥女接回自己身边抚养?

    当梅大奶奶低头来给宁四娘请安时,宁芳的猜想证实了。

    “你们倒当真是长本事了,瞒得滴水不漏啊!”宁四娘斜一眼媳妇,只说了这么一句,然后就再不理她。

    梅大奶奶心中气苦,再扫一眼宁芳姐妹,更加委屈。

    如果说从前家在梁溪,宁四娘让她们跟着宁怀瑜赴任,是为了让他们一家团聚。可如今宁四娘都搬到金陵来了,为何却不带上她们?

    金陵,那是多繁华的地方。孩子们在家族里能接受到的教育,跟在外头能一样吗?

    而且搬家这么大的事,说都不说一声。要不是祝大太太写信来,她们至今都不知道这事!

    所以对婆婆心中有怨气的梅大奶奶索性也坐下不语了,反正她还特意把孩子们都带来了,想来婆婆也没办法在众人面前发脾气。

    而此时,在菊花台上大出风头的南湘儿,也亲手打开了那只锦盒。

    外表不起眼的盒子里,装着的果然是首饰。

    一枝玉凤钗。

    可南湘儿再没自己想象中的那般潇洒,大大方方的送出去。

    因为这枝钗,已经漂亮得超出了她的想象!

    钗身设计的是一朵长柄的菊花,在钗头上雕着一只傲然展翅的白玉凤凰,盘旋于菊花之上。

    钗头用整块上等的羊脂白玉雕琢而成,清冷尊贵,仿佛冥冥中俯视众生。

    南湘儿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玉,这么合她心意的首饰。她几乎可以想象,戴上这枝钗的自己,会有多么的华丽美貌,令人妒忌。

    她说不喜欢金银首饰,其实只是因为她更加挑剔,才不喜欢那些寻常之物。可遇到合心意的东西时,往往更加控制不住喜爱之情。

    就象现在,南湘儿就在自己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忍不住伸出手,把这枝钗拿了起来,而变故就是在这一瞬间发生的。

    叭嗒。

    玉钗从她的指间滑落,断了。

    众目睽睽之下,无数人见证到了这一幕,无数个抽气声同时响起。

    “天哪,那,那不是崔老太君的玉钗吗?”

    “那可是皇后之物啊!是老太君六十大寿时宫里特地赏赐的,我等都在那日见过!”

    ……

    台上的少女瞬间傻掉了。

    在意识到别人说什么时,南湘儿猛地把手上的盒子扔掉,大叫道,“不是我,不是我!”

    可全场人的眼睛都看着呢,玉钗就是从她的手上滑落,摔断的。

 第138章冲喜

    “这钗,这钗本来就是断的!”

    “闭嘴!”

    南湘儿还想叫屈,宁四娘却面沉似水的制止了她。

    再看向故作震惊,实则幸灾乐祸的毛吴氏,她终于知道崔家的后手在哪里了。

    如果今天不是她警觉,那么上台的就会是宁芳,或是宁家任意一个女孩儿。然后就会犯下同样的罪,任人宰割。可她千辛万苦避开的局,却被南湘儿冒冒失失一头撞了上去。

    眼下众人都亲眼看着凤钗是从南湘儿手上滑脱,至于是已经断了,还是被摔断了,现在还能说得清楚吗?

    而且出事后,只知一味推卸责任,会给人留下怎样的坏印象?

    这是行宫,是金陵行宫啊!

    就算皇上没有来住过一天,可行宫里的人,会眼睁睁的看着人在这里摔毁宫里的赏赐,还死不认错吗?

    他们又不可能去魏国公府找崔老太君对质,那么南湘儿,就是现成,也必须是最合适的替罪羊。

    所以宁四娘一定要制止南湘儿,让她先认个错,再细查此事,说不定还能博一线生机。只是没想到,她话音刚落,行宫里的于姓大总管已经匆匆带着人赶来了。

    脸色难看的看一眼断掉的玉簪,于总管道,“对不起了,姑娘,恐怕你得跟我们走一趟了。”

    “不!真不是我——”

    南湘儿脸色煞白,叫得凄厉。

    可此时,在场的男人们却没了方才怜惜、保护、提亲种种念头,纷纷避之不及。甚至有些没资格的还暗自庆幸,果然红颜是祸水!

    唯有宁四娘,挺直腰杆站了起来,“湘儿,到外祖母这里来……总管大人,请别为难一个孩子,有什么事,跟我说。”

    “外祖母!”南湘儿再没有了之前的骄傲与任性,就跟一只受惊的小鸟儿似的,扑到了宁四娘的身边。

    而宁芳就在一旁,怔怔的看着祖母眼里的坚定与无畏。这一刻,不用多说,她已经意识到,祖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也要保护她的外孙女!

    可这一切真的是意外吗?

    如果不是,那毛吴氏为什么要算计宁家?

    宁芳很不愿意去想,却不得不意识到一个可怕的现实。

    这恐怕,还是为了自己吧?

    “这,这是怎么了?天,我家的凤钗,我家的凤钗啊!”崔大太太终于来了,扑到地上捡起断裂的玉钗,哭得撕心裂肺。

    “总管大人,你把妾身拿去问罪吧!是妾身无能,没保管好皇后娘娘赏赐之物,妾身该死,该死啊!”

    比起南湘儿方才的极力推脱,当然是崔大太太的自请重罪,更加惹人同情。

    何况她还哭着解释了缘由,“因老太太近来身子不好,所以我才想拿了皇后娘娘赐的凤钗挂在她的帐中,替老人家镇一镇。谁知,谁知我家鸿儿,那个小冤家不懂事,竟是拿这凤钗换了我家今日送来的礼物!我原还不知,只方才在回家路上得了禀报,吓得我魂飞魄散,紧着往回赶,谁知还是迟了一步。子不教,母之过,该罚我,罚我呀!”

    在座诸人听得无不心生同情。

    全金陵城谁不知道崔鸿就是个傻子?他要贪玩做这种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崔大太太又不是神仙,怎么盯得过来?

    要说有错,也是崔家的下人不仔细,没盯好主子才出的事。

    至于最大的错,还是南湘儿犯下的。

    因为在场所有人,都亲眼看到是她失手,才摔了玉钗。当然,也有可能是传递过程中,哪个下人不小心打碎了玉钗。但此时已经死无对证,而就算揪出那个“真凶”,南湘儿又能逃脱罪责么?

    在场不少看不惯她的人甚至在想,要不是这丫头自己招摇行事,至于闯下这样大祸?就算给个教训,也是她活该!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头还没处理出个结果,那头魏国公府的下人便匆匆来报。

    “太太,太太不好了!老太太方才又厥过去了,大夫说,只怕要预备着冲一冲了!”

    什么?

    这下,连于大总管也变了颜色,“好好的,老太君怎么就得冲一冲了?”

    下人泣道,“老太君自入秋以来,身子一直不大爽利,只是不许人说。上月起夜时着了凉,一直有些不好。原本近日好不容易调养得好了些,谁知方才不知怎地,忽地一口痰堵着,又不好了!”

    众人一听这话,看向南湘儿的眼神更加复杂难言。

    这意思是崔老太君原本拿皇后娘娘的凤钗压着,病都快好了,可如今钗一摔,人就不行了。这不明显的,是南湘儿摔钗冲撞到了老太君了吗?

    连大夫都说要冲一冲,按习俗无非两种。

    一是替老人家准备棺材白布这些后事,希望能化险为夷,二来便是热热闹闹办场喜事了。

    可若要办这样喜事,必得是老太君身边亲近和在意之人。这时候,除了崔鸿,谁能让老太君更加在意?

    只听崔大太太泣道,“若说老太君最挂心的,自然是鸿儿,可这一时之间,要找谁来冲啊!”

    她又捧着凤钗哭道,“当日皇后娘娘赏下凤钗之时,老太君还说,这钗要送给鸿儿媳妇,可如今,只怕是等不到那一日了!”

    她哭着从地上爬起来,“回家,咱们回家!快去通知国公爷了,让他也早些回来!”

    眼看崔大太太整个人已经六神无主,于总管犹豫着把她拦了拦,“太太,有句话,下官不知当说不当说。”

    “总管有话,你就说吧!”

    于总管瞟一眼南湘儿,道,“今日之事,只能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这位小姐冲撞了老太君,不如就由她和崔小公子完婚,若老太君能化险为夷,那么我再替你们两家向皇后娘娘递个折子,求个情,想来皇后娘娘仁慈,必然不会怪罪。”

    这话说得许多人纷纷点头。

    损毁御赐之物虽然是欺君之罪,但皇上为表宽厚,只要不是故意,多是轻惩薄戒一番便罢。

    当然,事后打击报复也不是没有。但只要老实听话,基本还是能保住性命的。

    尤其崔老太君身份特殊,说真的,若能换她一条老命,别说皇后娘娘赏赐的玉钗,就是再来十支,想必皇上也不会心疼。

    而且于总管还想到,就算老太君最后还是不幸过世,但如果能在临死前把她的心愿了了,让老太君走得安详,他在皇上跟前,也好开口说这件事了。

    否则崔鸿就算是个傻子,但毁损皇后娘娘的东西,依旧是要受罚的。与其让崔宁两家一起倒霉,为什么不换个解救两家的办法呢?

    到时他既在皇上面前落个能干的名声,又能卖崔宁两家各一个天大人情,这样好事,他何乐不为?

 第139章替嫁

    于总管想好人做到底,便客气的问了一声宁家,“你们可同意此事?”

    在他看来,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只怕无人想要拒绝。尤其犯了错的宁家,怎么可能往外推?

    谁知那个闯祸的女孩却是不知好歹的哭闹起来,“我不要!外祖母,我才不要,不要嫁给那个傻……那个人!”

    就算还没有来金陵,但显然,南湘儿已经得到了详细的培训。所以一听说要她跟崔鸿去冲喜,她就哭得梨花带雨,甚至差点脱口而出,喊出那个傻子。

    于总管再看她一眼,简直觉得这姑娘的脑子可能,一定是被驴踢了!这时候旁人都能发声,唯独没有她能讨价还价的余地。她还上赶着拒绝了?那倒好呀!

    所以于总管也冷了帮忙的心,只道,“姑娘既不愿意,那此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宁四娘心中又急又悲,转头看着南湘儿,目光中里有深深的悲切。

    现在知道后悔了?可当时怎么就那么冲动的跑上去?

    今天这件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如果不是崔大太太在算计宁家,她把宁字倒过来写!

    行宫总管不会是崔大太太的帮凶,但崔大太太应该早料定了他的反应。

    所以就算听说崔老太君急病,也没有着急赶回去,反而一个劲的在这里磨蹭时间。可这样的事,就算宁四娘想到了,却要怎么说得出口?

    若老太君好了,那是吉人天相,若是不好,那宁家要受牵连的人,将会更多!

    宁四娘生平再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就象是当年爹娘过世,女儿过世,丈夫过世的时候,她拼尽一切想要留住他们,可依旧谁也留不住。

    这是她的命苦,还是她外孙女的命也苦?

    当宁四娘颤抖着手,含泪抚上南湘儿的头时,她却象受到惊吓一般,突然注意到一旁的宁芳。

    “要冲喜找她去!我,我今儿本就是代她,才上的菊花台。你,这全都是你惹出来的祸事!你去,你跟她们家去!”

    在南湘儿似乎失态的疯狂喊叫里,传来一个静静的童音,

    “好。”

    南湘儿原本还想说的话,突然之间,全都噎在了嗓子里眼。

    然后,她就看着那个不及自己肩膀高的小女孩,认真走到于总管面前说,“今日之事,皆因小女而起,请问大人,如果我自愿去崔家冲喜,是不是就能饶了我表姐?”

    这……似乎也是可以的吧?

    于总管虽在行宫,但不聋不瞎。魏国公府有意于宁家一个小姐儿的事,早传得金陵人尽皆知。方才在震惊过后,当宁芳主动站出来时,只要不是太蠢的人,都隐隐抓着几分脉络了。

    可魏国公府势大,谁愿意戳这其中的真相?

    再说了,如今人家堵上一只御赐凤钗也定要得手,这样的决心,真去作对的话,只会被记仇吧?

    所以于总管再看崔大太太一眼,却问宁芳,“你真是自愿?”

    宁芳伸出小手,庄严的对天发誓,“如违此誓,天打雷劈!”

    “芳儿!”宁四娘扑了上来,撕心裂肺般挤出几个字,“你……这不行!”

    “外祖母!”南湘儿也扑了上来,却是腿软的一屁股坐下,却顺势抱着宁四娘的腿大哭,“湘儿从小便没有娘,只求外祖母疼惜!”

    宁四娘眼中几乎逼出血来!

    一边是朝夕相伴的孙女,一边是她内疚愧对的外孙女,手心手背都是肉,让她怎么选?

    太难了!

    老天爷,这实在是太难了!

    “祖母,你放心,小崔哥哥是好人,不会欺负我的。”宁芳一滴眼泪也没有掉,只是手足冰凉,小脸雪白。

    略有些僵硬的拍了拍祖母表示安慰,她转头走到崔大太太面前,看着她的眼睛轻声问,“太太,我是现在就要跟你回去么?”

    看着这一幕,顾太太难过得转过脸,落下了眼泪。和她一起落泪的,还有许多的夫人小姐。因为人人都知,宁芳选择了怎样的命运。

    这简直是把脖子往人家刀口上撞!

    可这么点大个孩子,居然做到了。而且不哭不闹,还知道安慰祖母。

    可宁芳越是这样乖巧懂事,就越是把所有人的心都揪疼了。

    这一瞬间,宁芳字写得好不好,人长得漂不漂亮,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看到,她有一颗善良柔软的心。以及,为家族,为亲人自我牺牲的勇敢。

    这份品质,无疑是任何人家都极其珍视的。

    如果可以选择,在场会有大半人毫不犹豫的选择宁芳当儿媳妇。可这么好的孩子,偏偏就被崔家算计去了。

    不公,这太不公了!

    连原本同情崔大太太的人,也在宁芳的表现下,也纷纷倒向了她这一边。就连毛吴氏躲在一旁看着,都忍不住掉了两滴眼泪。

    她也是有女儿的人,如果自己的孩子落到这个境地,她要怎么选?

    如果宁芳跟南湘儿一样大吵大闹,可能她只会心虚,却不会自责。而如今,那个小姑娘用自己的言行,拷问着每一个人的良心。

    包括崔大太太。

    她甚至都不敢看小姑娘那明亮清澈的眼睛,有那么一瞬间,她其实是想放弃的。只是想想儿子,她还是狠着心劝自己牵起了宁芳的手。

    “好孩子,你跟我回去,先看看老太君。咱们只把亲事订下,成亲的事不急,慢慢来。只要你乖乖的,对鸿儿好,我必视你为亲女!”

    崔大太太真是这么想,也决定要这么做的,否则她也无法减轻自己心中的愧疚与自责。

    “嗯,我知道了。”宁芳淡淡应了一声,“那走吧。”

    “二姐,你要去哪儿?”早就给简氏抱起来的小宁茵不干了,拼命从她身上挣扎下来,跑上前去,紧紧拉着宁芳的手,“我跟你走!”

    她还不太懂事,不太懂发生了什么,可小孩子的直觉却是最敏锐的,她意识到出事了,所以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她的关心。

    看着这一幕,宁四娘心如刀割。

    “芳儿!”她挣不开南湘儿,索性当众跪下了。

    一向刚强的她,当众向崔大太太叩头道,“崔大太太,求你了!别这么残忍,如果要赎罪,拿我的命去!”

    有很多话,她不能说。

    她只能用这种最笨的方式,卑微的祈求一个希望。

    在场之人无不动容,连高文秀也大有不忍之意。

    这样逼着一个身为祖母的女人当众下跪,真的合适吗?

 第140章吐血

    在宁四娘的跪求下,崔大太太虽然也动摇了,可她还是冷酷的抿着唇,抓紧了宁芳的小手。

    “亲家太太说的什么话?眼下是你孙女自愿到我家冲喜的,我们崔家自会好好疼她。若是二姐儿的妹妹也愿意到我家住几天,也是极欢迎的。快起来吧,别让人家笑话!”

    “太太!”宁四娘几乎绝望了,喉咙嘶哑着,几要泣血。

    此时,偏偏祝大太太那个不懂事的,还要上前来拉扯她,“四娘,你快起来吧。二姐儿嫁过去,也是坏事变好事。眼下亲家都保证会对二姐儿好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她是想着,宁守仪曾经说过,若宁芳真能跟魏国公府结亲,对宁家也是一大助力。如今既然事情已到这个地步,不如顺水推舟,帮上一把。回头自己在崔家也能落个人情,说不定回家大老太爷还要夸奖她。

    而祝大太太不知道,以她这辈份,这一声“亲家”,几乎就坐实了这门婚事。

    宁四娘原本还有一线希望,被她这番乱来生生掐断,只觉心中悲愤之极。

    既有对自己无力回天的懊恼,又有无法向儿子媳妇交待的自责,更有带宁芳上崔家求药,却惹出风波的内疚,还有自己这一生的诸多不易……

    桩桩件件,层层叠叠,象数座大山强压下来,宁四娘忽地只觉喉头一甜,整个人一阵眩晕,也不知怎么就喷出一口鲜血,然后直挺挺的晕了过去!

    “祖母!”

    眼看宁四娘晕倒,宁芳宁茵小姐俩又惊又吓,一齐扑了上去。半天没有留过半滴眼泪的宁芳,此刻却是泪如雨下。

    “各位叔叔伯伯,姨娘婶婶,求求你们快去请大夫,请个大夫吧!祖母……”

    “二姐!祖母这是怎么了?祖母你快起来,快起来呀!”

    稚子声声,催人泪下。

    不消宁芳多说,于总管赶紧命人去请城中最好的大夫了。

    简氏此时也顾不得上下尊卑,抢在祝大太太先头,亲自带着丫鬟婆子上前扶起宁四娘,又命人去收拾干净屋子,好让她有个地方躺着。

    一些有经验的夫人太太们纷纷上前帮忙。

    顾太太更是上前把宁芳姐妹拉了下来,“好孩子,这可不是哭的时候,别拉扯你祖母了,让她透透气。各位老少爷们请先避避,得罪了!”

    这话不必多说,今日虽是男女同殿,却一直分席而坐。眼看宁四娘晕厥,恐救治不便,在场官员早有人指挥着抬来屏风等物,隔开了视线。

    有位太太说,“她这是急火攻心,且拿我的安宫牛黄丸给她吃一粒。”

    又有位夫人说,“我也有个爱晕厥的毛病,身上常带着鼻烟,让丫头拿去给她闻闻。”

    要说还是富贵人家有见识,就算大夫还没请来,但经过这些贵妇们的一番折腾,竟是把宁四娘救醒过来。

    幽幽睁开眼,宁四娘意识尚有些模糊,眼神有些茫然。

    顾太太赶紧牵着宁芳姐妹上前,“太太放心,孩子们都在,好着呢!”

    宁四娘再看一眼宁芳,忽地记起方才之事,由不得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此情此景,便是不发一言,却也勾起旁人无限同情。

    可就算她们再同情,又能怎样?祝大太太都当众唤崔家为亲家了,只要崔家不松口,宁芳怕是怎么都要赔进魏国公府了。

    眼看这样一番变故,可是崔大太太万万没想到的。

    她原以为等事情办成,大不了回头再慢慢跟宁家赔不是。只要和宁芳订下婚约,宁府投鼠忌器,总得打落了牙齿往肚里咽。

    谁知宁四娘竟是这么大的气性,当众竟是吐了血。

    这要是传扬开来,她们魏国公府就算再有皇上的宠信,却又该如何自处?

    被众人若有若无目光注视着的崔大太太如坐针毡,可此时再要放弃,那崔家才是天大的笑柄!

    横竖事已至此,她也只有咬着牙上前道,“既然亲家太太无事,那就请好生休息,我先回府了。”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